《张中丞传后叙》知识点整理练习

合集下载

《张中丞传后叙》上课及练习

《张中丞传后叙》上课及练习

精选版课件ppt
8
• 第三阶段,36至49岁。先任监察御史,因上 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徭役赋税,指斥朝
政,被贬为阳山令。顺宗即位,用王叔文集 团进行政治改革,他持反对立场。宪宗即位, 获赦北还,为国子博士。改河南令,迁职方员 外郎,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因先后与宦官、
权要相对抗,仕宦一直不得志。这一阶段重
试不第。
精选版课件ppt
7
• 第二阶段,25至35岁。先登进士第。然后三试 博学鸿词不入选,便先后赴汴州董晋、徐州张 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至京师,官四门博 士。这一阶段重要诗文,有《原道》、《原 性》、《答李翊书》、《师说》、《送李愿归 盘谷序》、《送孟东野序》、《此日足可惜赠 张籍》、《山石》等。
“未熟也。”巡曰: 嵩回答说:“还没读熟呢。”张
“吾于书读不过三遍, 巡说:“我对书读不超过三遍,
终身不忘也。”
就终身不忘了。”
而图存者,不可一二 城求生的人,不能一个两个地数;
数;擅强兵坐而观者, 掌握强大的兵力坐着观望的人,
相环也。不追议此, 环顾睢阳城四周都有。不追究评
而责二公以死守,亦 议这些人,反而指责张许二公以
见其自比于逆乱,设 死坚守,也可见他们把自己等同
淫辞而助之攻也。
于叛贼,编造邪僻荒诞的言论帮
助叛贼攻击他们啊。
许远虽然才能似乎比不上 张巡,但打开城门接纳张巡, 职位本在张巡之上,把指挥的 权力交给张巡,自己甘居其下, 丝毫不怀疑和猜忌,最终与张 巡一同守城至死,成就了功名; 雎阳城陷落后被俘获,与张巡 死的时间前后不同罢了。张、 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 全面理解他们父亲的志向,认 为张巡被杀而许远成了俘虏, 怀疑许远是怕死因而向敌人投 降了。

张中丞传后叙知识点整理练习

张中丞传后叙知识点整理练习

《张中丞传后叙》知识点练习一、解释加点词1、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2、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3、授之柄.而处其下4、竟.与巡俱守死5、疑畏死而辞服..于贼6、食.其所爱之肉7、而贼语.以国亡主灭8、必以.其言为信.9、外无待.而犹死守10、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11、乌.有城坏其徒.俱死12、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13、其绝.必有处。

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14、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15、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16、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17、将.其创.残饿羸.之余18、守一城,扞.天下19、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其势..江淮,沮遏20、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21、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22、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23、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24、因乱抽他帙.以试25、为文章,操.纸笔立书26、士卒仅.万人27、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28、嵩将诣.州讼理..二、解释加点词并说明词类活用情况1、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2、将其创残饿羸之余.3、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4、屡道.于两州间5、云虽欲独食,义.不忍6、贼以刃胁降.巡7、引绳而绝.之三、找出通假字,并写出其本字并解释1、然尚恨有阙者2、远虽材若不及巡者3、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4、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5、此矢所以志也。

6、嵩常在围中四、解释加点词并注意与现代汉语词义的差别1、霁云慷慨..语曰2、皆感激..为云泣下3、吾于书读不过..三遍4、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5、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6、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7、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8、不能通知..二父志五、判断句式1、城陷而虏2、船上人犹指以相语3、不可为不义屈4、欲将以有为也5、(于嵩)为所杀6、何为久读此六、虚词用法1、为:为此传颇详密不为许远立传得李翰所为张巡传谓嵩曰:何为久读此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呼巡为兄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必以其言为信虽至愚者不忍为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不可为不义屈欲将以有为也2、于疑畏死而辞服于贼有于嵩者,少依于巡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吾于书读不过三遍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亦见其自比于逆乱屡道于两府间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3、以:以与贼抗而不降乎翰以文章自名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因乱抽他帙以试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而贼语以国亡主灭必以其言为信以此诟远而责二公以死守以示贺兰4、之:武人夺而有之授之柄而处其下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远之不畏死亦明矣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引绳而绝之从而尤之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虽避之他处何益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爱霁云之勇且壮七、翻译句子1、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

《张中丞传后叙》知识点整理)

《张中丞传后叙》知识点整理)

《张中丞传后叙》知识点整理一、重要实词。

1.以文章自名以:凭借、通过。

自名:自许,自负。

2.然尚恨有阙者恨:遗憾。

阙:通“缺”,缺少,不足。

3.竟与巡俱守死竟:最终。

4.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通知:通晓。

就虏:被俘。

辞服:说屈服的话,请降。

5.远诚畏死诚:果真、真的,表示假设。

6.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语:yù告诉。

7.必以其言为信以,认为。

为:是。

信:语言真实。

8.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罢数:计算。

处:时刻。

9.贼以刃胁降巡使动用法,使……投降10.引绳而绝之引:拉。

绝:断11.从而尤之尤:怪罪。

12.具食与乐(yuè),延霁云坐具:备,办。

延:邀请。

13.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卒,最终。

14.弃城而逆遁逆,预先;遁,逃跑15.亦见其自比于逆乱比,并16.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擅:拥有;环,连着17.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从事,唐时通称幕僚为从事,这里作动词,任职;道,经过,来往18.巡因一见问姓名因:凭着19.船上人犹指以相语相,偏指一方;语,告诉20.云虽欲独食,义不忍义,名作状21.因拔所佩刀断一指因:于是,就。

22.皆感激为云泣下感激,古今义23.此矢所以志也所以:用来……的。

志:通“识”作标记。

二、通假字。

1.然尚恨有阙者阙:通“缺”,缺少,不足。

2.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藏:同“脏”。

3.嵩常在围中常:通“尝”。

4.张中丞传后叙叙:通“序”三、古今异义词:1.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通晓,完全了解)2.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脸色)3.此矢所以志也(用来……的)四、一词多义。

为1.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写)2.不为许远立传(替)3.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为所:表被动)4.何为久读此(何为:为何,为什么。

宾语前置)以:1.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来,目的连词)2.贼以刃胁降巡(用)3.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率领)4.以此诟远(因为)五、特殊句式。

高二语文文言知识整理答案

高二语文文言知识整理答案

高二语文文言知识整理答案《张中丞传后叙》1、通假字:然尚恨有阙者:“阙”,通“缺”,缺失,不足。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两家子弟材智下:“材”,通“才”,才能。

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藏”通“脏”。

此矢所以志也:“志”通“识”,标志。

嵩常在围中:“常”通“尝”,曾经。

2、重点实词、虚词的解释。

1. 竟与巡俱守死竟:最终2.远虽材若不及巡者。

若:似乎3.将其创残饿赢之余将:率领创:伤残:弱4.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

以:因为5.士卒仅万人仅:近6.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辞服:请求臣服7.必以其言为信信:真8.弃城而逆遁逆:预先9.其讲之精也。

讲:考虑10.巡因一见问姓名。

因:凭惜11.以此诟远。

垢:诽谤12.然尚恨有缺者。

恨:遗憾13.授之柄而处其下。

柄:权柄14.具食与乐,延霁云坐延:请15.远诚畏死诚:果真16. 而贼语以国亡主灭悟之语:告诉17. 且将戮,巡起旋将:将要18. 阳阳如平常平常:面色镇定3、词类活用:远之不畏死亦明矣:“明”,形容词作动词,弄明白。

屡道于两府间:“道”,名词作动词,往来。

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细”,形容词作动词,问得很仔细。

4、句子翻译:(1)译:哪有城被攻破、他的部下都死了,唯独蒙受羞愧耻辱而求活命的呢?即使是最愚蠢的人也不忍心做。

(采分点:乌,虽)(2)译:怎么能料到别人最终不来救援呢。

(采分点:宁能:怎么。

卒:副词,最终。

)(3)译:这支箭就是用来作标记的。

(采分点:所以:用来……的。

志:通“识”作标记。

)(4)译:怀疑他(许远)害怕死而向敌人说了屈服的话。

(这句既是状语后置句,又是省略句,应该是“疑之畏死而于贼辞服”。

)一、重点实词、虚词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究2、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或者推究3、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取独把二、词类活用1、负而前.驱在前面2、函.梁君臣之首用木匣装3、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在夜里向东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使……兴盛(灭亡)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多困于所溺形作名,微小的事智勇的人..,而智勇三、古今异义1、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属官2、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古义:以至于四、一词多义1、负①负.而前驱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背负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③秦贪,负.其强依仗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⑤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失败⑥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背弃2、归①背晋而归.梁 /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归降 ②臣请完璧归.赵归还③主人忘归.客不发回去④又五年,吾妻来归.女子出嫁3、易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容易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改变③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交换④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轻视4、相①君臣相.顾,不知所归相互 ②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张中丞传后叙》知识点整理练习

《张中丞传后叙》知识点整理练习

1、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10、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13、其绝必有处。

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 14、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 15、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 16、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 17、将其创残饿羸之余 18、守一城,捍天下19、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 20、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21、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22、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23、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28、嵩将诣州讼理1、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2、将其创残饿羸之余3、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4、屡道于两州间5、云虽欲独食,义不忍6、贼以刃胁降巡7、引绳而绝之2、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3、授之柄而处其下4、竟与巡俱守死5、疑畏死而辞服于贼6、食其所爱之肉7、而贼语以国亡主灭8、必以其言为信9、外无待而犹死守 11、乌有城坏其徒俱死12、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24、因乱抽他帙以试 25、为文章,操纸笔立书 26、士卒仅万人 27、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张中丞传后叙》知识点练习一、解释加点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解释加点词并说明词类活用情况. ....... .三、找出通假字,并写出其本字并解释1、然尚恨有阙者2、远虽材若不及巡者3、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4、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1、霁云慷慨语曰2、皆感激为云泣下3、吾于书读不过三遍4、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5、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6、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7、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8、不能通知二父志5、此矢所以志也。

6、嵩常在围中四、解释加点词并注意与现代汉语词义的差别.... .... ........五、判断句式1、城陷而虏3、不可为不义屈 5、(于嵩)为所杀六、虚词用法1、为:为此传颇详密得李翰所为张巡传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 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虽至愚者不忍为 皆感激,为云泣下 不可为不义屈2、于疑畏死而辞服于贼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 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 屡道于两府间3、以:以与贼抗而不降乎? 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 必以其言为信 而责二公以死守 4、之:武人夺而有之 何苦守尺寸之地 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 引绳而绝之2、船上人犹指以相语4、欲将以有为也 6、何为久读此?不为许远立传谓嵩曰:何为久读此? 呼巡为兄必以其言为信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 欲将以有为也有于嵩者,少依于巡 吾于书读不过三遍 亦见其自比于逆乱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翰以文章自名 因乱抽他帙以试 而贼语以国亡主灭 以此诟远 以示贺兰授之柄而处其下 食其所爱之肉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人之将死 从而尤之A .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

《张中丞传后叙》练习二

《张中丞传后叙》练习二

《张中丞传后叙》练习二一、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1.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宁能(怎么能)卒(最终)2.弃城而逆遁逆遁(事先逃走)3.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及其(等到他们)而且(而且将要)4.将其创残饿羸之余创残饿羸之余(负伤残废、饿得瘦弱不堪的残余部队)5.虽欲去,必不达虽(即使)6.其讲之精矣讲(谋划)7.以千百就尽之卒以(率领)就(将近)8.蔽遮江淮,阻遏其势蔽遮(屏障保卫)9.其谁之功也其……也(那是……呢?)10.不可一二数数(计算)11.擅强兵坐而观者擅(掌握)12.自比于逆乱比(并,同等地位)13.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州从事(参与军务)14.屡道于两府间道(取道,来往)15.延霁云坐延(请)16.因拔所佩刀因(于是)17.此矢所以志也所以(用来……)志(标记)18.船上人犹指以相语相(我,偏指一方)语(告诉)19.又降霁云降(使……投降)20.嵩常在围中常(同“尝”,曾经)21.粗问巡、远事粗(粗略)22.士卒仅万人仅(将近)23.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且(将近)24.嵩将诣州讼理诣(到)讼理(告状讲理)二、阅读文章4~6节,思考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第四节,作者是怎样为整个睢阳保卫战辩护的?①作者先批驳“死守论”。

由申述不能弃城逆遁的原因,转入从正面论证据守睢阳的重大意义。

“守一城,捍天下……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用反诘语气,严加痛斥“死守论”。

②接着进一步指出,在睢阳将士艰难奋战时,弃城逃跑、坐视不救者比比皆是,现在竟有人责备张、许,居心何在?③作者进而指出,这是帮助叛乱者攻击爱国志士的行为。

2.第五节写南霁云“乞师”和就义。

作者是如何展示南霁云的性格的?①将人物放在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展示其性格:贺兰进明嫉妒张巡、许远的功绩,又企图强留南霁云,南霁云不忍独食,在矛盾中凸显人物性格。

②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写南霁云断指、射塔、斥责贺兰和慷慨誓言,不仅表现了南霁云和睢阳将士同甘共苦,而且彰显了其忠义慷慨、刚直不惧的英雄形象。

苏教版选修张中丞传后叙练习题

苏教版选修张中丞传后叙练习题

一、选择题1、本文的最大特色是( )A)着重补叙。

B)着重刻画人物。

C)叙事与议论并重。

D)分叙主要人物事迹。

2.描写南霁云的细节有( )A)记忆超人 B)拔刀断指 C)抽矢射贺兰 D)怒则须髯张3.《张中丞传后叙》歌颂的三个主要正要人物是( )A.张巡,张籍,雷万春B.李翰,张巡,许远C.张巡,许远,南霁云D.许远,雷万春,南霁云4、在《张中丞传后叙》中,当南霁云抽刀断指时,\'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对刻画南霁云的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A.对比反衬B.心理刻画C.表情描写D.侧面烘托5、在《张中丞传后叙》“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的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是()A、对偶和对比B、对偶和反衬C、排比和对比D、比喻和暗示6、《张中亟传后叙》中张巡、许远坚守的孤城是( )。

A.徐州 B.泅州 C.唯阳1、C2、B3、C4、D5、A6、C二、解词题1.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

2.远虽材若不及巡者。

3.将其创残饿赢之余……4.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

5.士卒仅万人6.颜色不乱7.必以其言为信8.弃城而逆遁9.其讲之精也。

10.巡因一见问姓名。

ll.以此诟远。

12.然尚恨有缺者。

13.授之柄而处其下。

14.具食与乐,延霁云坐15.不能通知二父志。

1.尤:责备 2.若:似乎 3创:伤.残:弱 4 以:因为5.仅:近 6.颜色:神气、面容 7.信:真 8逆:预先 9讲:考虑10.因:凭惜 11垢:诽谤 12.恨:遗憾 13.柄:权柄 14.延:请15.通知:理解三、翻译题1.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2.人相食且尽。

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3.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4、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1.人到即将死亡的时候.他的五脏六腑一定有一个地方先得病。

2.人相互作为食物即将吃完.即使愚蠢的人也能计算日期而知道死的时间了。

《张中丞传后叙》知识点整理)

《张中丞传后叙》知识点整理)

《张中丞传后叙》知识点整理一、重要实词。

1.以文章自名以:凭借、通过。

自名:自许,自负。

2.然尚恨有阙者恨:遗憾。

阙:通“缺”,缺少,不足。

3.竟与巡俱守死竟:最终。

4.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通知:通晓。

就虏:被俘。

辞服:说屈服的话,请降。

5.远诚畏死诚:果真、真的,表示假设。

6.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语:yù告诉。

7.必以其言为信以,认为。

为:是。

信:语言真实。

8.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罢数:计算。

处:时刻。

9.贼以刃胁降巡使动用法,使……投降10.引绳而绝之引:拉。

绝:断11.从而尤之尤:怪罪。

12.具食与乐(yuè),延霁云坐具:备,办。

延:邀请。

13.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卒,最终。

14.弃城而逆遁逆,预先;遁,逃跑15.亦见其自比于逆乱比,并16.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擅:拥有;环,连着17.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从事,唐时通称幕僚为从事,这里作动词,任职;道,经过,来往18.巡因一见问姓名因:凭着19.船上人犹指以相语相,偏指一方;语,告诉20.云虽欲独食,义不忍义,名作状21.因拔所佩刀断一指因:于是,就。

22.皆感激为云泣下感激,古今义23.此矢所以志也所以:用来……的。

志:通“识”作标记。

二、通假字。

1.然尚恨有阙者阙:通“缺”,缺少,不足。

2.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藏:同“脏”。

3.嵩常在围中常:通“尝”。

4.张中丞传后叙叙:通“序”三、古今异义词:1.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通晓,完全了解)2.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脸色)3.此矢所以志也(用来……的)四、一词多义。

为1.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写)2.不为许远立传(替)3.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为所:表被动)4.何为久读此(何为:为何,为什么。

宾语前置)以:1.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来,目的连词)2.贼以刃胁降巡(用)3.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率领)4.以此诟远(因为)五、特殊句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中丞传后叙》知识点练习
一、解释加点词
1、翰以文章自名
..
..,为此传颇详密
2、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3、授之柄.而处其下
4、竟.与巡俱守死
5、疑畏死而辞服
..于贼6、食.其所爱之肉7、而贼语.以国亡主灭8、必以.其言为信.9、外无待.而犹死守
10、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
..矣
11、乌.有城坏其徒.俱死12、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
13、其绝.必有处。

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
14、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
..
15、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
..?
16、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
17、将.其创.残饿羸.之余
18、守一城,捍.天下
19、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
..其势
..江淮,沮遏
20、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21、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
...而助之攻也
22、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
23、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24、因乱抽他帙.以试25、为文章,操.纸笔立书
26、士卒仅.万人27、颜色不乱,阳阳
..如平常
28、嵩将诣.州讼理
..
二、解释加点词并说明词类活用情况
1、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
2、将其创残饿羸之余.
3、愈尝从事
..于汴、徐二府
4、屡道.于两州间
5、云虽欲独食,义.不忍
6、贼以刃胁降.巡
7、引绳而绝.之
三、找出通假字,并写出其本字并解释
1、然尚恨有阙者
2、远虽材若不及巡者
3、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4、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5、此矢所以志也。

6、嵩常在围中
四、解释加点词并注意与现代汉语词义的差别
1、霁云慷慨
..语曰
2、皆感激
..为云泣下
3、吾于书读不过
..三遍
4、远宽厚长者
..,貌如其心
5、观者见其然,从而
..尤之
6、其老人往往
..说巡、远时事
7、颜色
..不乱,阳阳如平常
8、不能通知
..二父志
五、判断句式
1、城陷而虏
2、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3、不可为不义屈
4、欲将以有为也
5、(于嵩)为所杀
6、何为久读此?
六、虚词用法
1、为:
为此传颇详密不为许远立传
得李翰所为张巡传谓嵩曰:何为久读此?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呼巡为兄
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必以其言为信
虽至愚者不忍为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不可为不义屈欲将以有为也
2、于
疑畏死而辞服于贼有于嵩者,少依于巡
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吾于书读不过三遍
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亦见其自比于逆乱
屡道于两府间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3、以:
以与贼抗而不降乎?翰以文章自名
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因乱抽他帙以试
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而贼语以国亡主灭
必以其言为信以此诟远
而责二公以死守以示贺兰
4、之:
武人夺而有之授之柄而处其下
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
远之不畏死亦明矣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
引绳而绝之从而尤之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
虽避之他处何益?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爱霁云之勇且壮
七、翻译句子
1、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

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2、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

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3、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4、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

综合练习
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嫉妒(jì)呜咽(yě)杀戮(lù)云霄雨霁(jì)
B.沮遏(jǔè)须髥(rán) 诉讼(sù sòng) 卷帙浩繁 (zhì)
C.蚍蜉(pífú)远遁(dùn)诟骂(gòu)流言蜚语(fēi)
D.羸弱(léi)睢阳(suī)创伤(chuāng) 潜滋暗长(zī)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

竟,竟然
B.然尚恨.有缺者,不为许远立传。

恨,怨恨
C.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擅,擅自
D.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讲,谋划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籍时尚.小,粗闻巡、远事,不能细也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
B.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草创.为就,会遭此祸
C.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示.之者三D.强留之,具.食与乐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4.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B.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
C.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
D.疑畏死而辞服于.贼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屡道.于两府间道,取道,经过 B.具食与乐,延.霁云坐延,邀请
C.云虽欲独食,义.不忍义,恩情 D.此矢所以志.也志,通“识”,标记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②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
③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④不可为.不义屈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7.下列句子补出的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巡不屈,即牵(巡)去。

B.(贼)又降霁云,云未应(贼)。

C.(霁云)不听其语,强留之。

D.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志)以相语。

8. 从课文行文方式看,本文的最大特色是()(3分)
A.叙事与议论并重 B.着重叙事 C.分叙主要人物事迹 D.着重刻画人物
9.下列四项是用细节描写来写南霁云的一项是()(3分)
A.记忆超人 B.拔刀断指 C.抽矢射贺兰 D.怒则须髯张
10.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较多,其中作者歌颂的三个主要人物是()(3分)
A.张巡、张籍、雷万春 B.李翰、张巡、许远
C.张巡、许远、南霁云 D.雷万春、许远、南霁云
11.文中在写南霁云拔刀断指时说:“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从刻画南霁云的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3分)
A.对比反衬 B.心理刻画 C.表情描写 D.侧面烘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答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自上,不肯出师救。

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雎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

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配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

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

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1)作者选用了哪些细节刻画南霁云的形象?(3分)
(2)从这段文字看,南霁云的性格特点是什么?(3分)
(3)本段中除了用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南霁云外,还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个人物?(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