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教案)第二节土地资源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2、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3、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4、学会运用图表资料,获取有效地理信息,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学会正确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利与弊;培养利用各种地理图表和文字材料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教学,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2、通过身边的事例,说明我国土地资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我国地大物博的观念,对我国土地资源的优点和缺点缺乏客观、全面的认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教学难点由于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缺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感性认识,无法更透彻地理解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作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真正认识如何做到因地制宜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即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课堂练习法、讨论对话法、引导分析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什么是自然资源?什么是可再生资源?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再生吗?(学生作答,教师给予总结并引入新课。

)用投影仪打出小诗——赞土地土地是山川之根土地是万物之本土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所有的物华天宝都是土生土长土地是过去的一切,也是将来的全部。

(提问)请同学们解释一下这几句话的涵义。

(同学们会从各个角度说出很多)(教师总结)土地,给人类提供了山川、万物、衣食、财富;过去的一切得益于它,它更影响着人类的未来。

这就是土地,这就是土地资源。

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土地资源的有关内容。

(承转)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土地,我们会如何利用它呢?【推入新课】一、土地资源的利用(活动设计一)模拟土地开发活动——“我的地盘我做主”情景创设:教师利用多媒体屏幕展示出“的疆域图”,在图中标出A、B、C、D四个地方,假设你现在是国土资源部部长,那么你将如何利用这一片片土地来发展咱们的未来事业?(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A地——耕地: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们在这里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发展种植业。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2课土地资源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2课土地资源教案

第 2 课土地资源教课设计八年级地理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认识我领土地资源的原由种类和特色2、可以在图上找出我国耕地、林地、草地的主要散布区。

3、理解我领土地方面的基本国策的重要性【教课要点】土地资源的散布【教课器具】我领土地利用种类图【教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新课导入:上节学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特色,今日详细学习一下土地资源的特色和散布。

2、读课本 57 页插图,总结我领土地资源的利用种类和特色。

解说:我领土地利用种类齐备,可是林地耕地比重小,后备土地少。

板书:一、土地资源的特色1、利用种类2、组成特色读我领土地利用图,找出耕地、林地、草地的散布地域,联合地形随和候剖析其原由。

增补:耕地以秦岭 -淮河一线为界,以北是旱地,以南是水田。

(转承)那么,我们在利用土地的时候,产生了那些问题呢?板书:二、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阅读 59 页资料,找出我国各样种类的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解说:所以,保护土地资源是一项火烧眉毛的任务,我国宣布了土地方面的基本国策和一系列法律。

用来保护现有的土地资源。

大家联合平时生活中的现象,谈谈身旁存在的不合理利用土地的现象。

总结:土地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我们要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关于身旁出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要鼎力宣传,遏止。

学生读图,议论,联合课本,找出四种种类:耕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

种类季风干湿地形耕地季风区润湿,半润湿平原,丘陵林地季风区润湿山地,丘陵草地非季风区干旱,半干旱高原,盆地耕地:乱占耕地,水土流失等林地:乱砍滥伐草地:草地退化,沙漠化等。

同学们联合自己的认识,提出了乱占耕地,乱砍滥伐等现象。

【作业设计】我领土地资源的散布。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4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4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土地资源》是八年级上册地理课程的一部分,它详细介绍了土地资源的分类、分布、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围绕土地资源的特性、利用方式、保护措施等方面展开,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的基本地理情况,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和认知基础。

然而,对于土地资源的具体特性和利用保护措施,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出发,深入探讨土地资源的相关概念和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分类、分布和利用方式,掌握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实际例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意识,培养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地资源的分类、分布和利用方式。

2.难点: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和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例子和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特性和利用方式。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实例,制作PPT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的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土地资源利用不当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沙漠化、水土流失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引出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

2.呈现(10分钟)介绍土地资源的分类,如耕地、林地、草地等,以及它们的分布特点和利用方式。

通过PPT和实物展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土地资源的不同类型和特性。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一些土地资源利用不当的具体案例,如过度开垦、乱砍滥伐等,探讨这些行为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解决的途径。

八年级地理上册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篇一: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土地资源第二节、土地资源(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教学媒体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水土流失与小草的哀求”漫画、及“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

三大林区的录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学生回答问题略。

【板书】第二节土地资源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教师讲解】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大家打开地图册看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本中的“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

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

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

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主要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利用状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掌握各类土地资源的利用与管理方法。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认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土地资源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与管理方面尚有难度,需要通过实例分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利用状况,掌握各类土地资源的利用与管理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土地资源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利用状况。

2.难点:土地资源的利用与管理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与管理。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的案例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利用状况,让学生了解各类土地资源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具体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案例,讨论各类土地资源的利用方法。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享各自小组的分析成果,总结各类土地资源的利用与管理方法。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城市土地利用、农业土地利用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土地资源的保护。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4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4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利用状况,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及土地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概况,认识到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掌握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法,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土地资源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法,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理解尚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利用状况,掌握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土地资源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利用状况,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方法。

2.难点:土地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土地资源的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土地资源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3.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相关知识,搜集典型土地资源案例,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我国土地资源的相关知识,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利用状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土地资源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分布以及利用状况的一节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土地资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分类、特点及分布,提高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土地资源这一主题,学生可能存在对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不了解、保护意识不强烈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土地资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分类、特点及分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土地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类、特点及分布。

2.难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土地资源利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准备相关案例和情境。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

提问:“你们知道土地资源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吗?”通过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分类、特点及分布。

采用PPT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

3.操练(10分钟)分析典型土地资源利用案例,如耕地、林地、草地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1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1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土地资源,是地理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利用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掌握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地图、地球和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土地资源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利用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掌握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土地资源的情感,增强学生保护环境、节约用地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利用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2.难点: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土地资源利用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土地资源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讲授法:教师讲解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类型、分布等知识点,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问题。

3.准备好教案和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图片,如耕地、林地、草地等,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吗?”2.呈现(15分钟)教师讲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利用状况等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土地资源
八年级地理教案
第二节土地资源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3.教育学生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内容点析和教学建议
1.土地资源的利用
教材用一首诗来描述“什么是土地?”,启发学生解释这几句话的涵义。

这样的安排比直白的说明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图3.6以图片的形式展现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并结合文字说明,体现由于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不同。

这种更注重感官体验的教学十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应启发学生注意观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貌差异及经济差异。

2.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突出“人与土”的矛盾
教材就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力求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等知识,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做出分析。

有利条件:国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上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

不利条件: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且破坏严重等。

其中,教材着重对我国耕地不足的现状做了分析。

图3.7和3.8以数据和统计柱状图的形式说明了我国人均耕地少及土地构成不合理的问题。

而“阅读材料”补充说明了“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的国情现状。

应当通过指导学生读图,使其学会初步分析我国土地构成的状况及问题所在,尤其要引导学生关注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我国人口众多,耕地作为农业之本,承担着解决十余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的重责。

一方面,我国本来就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建设用地将不断增加,耕地还将进一步减少;而人为破坏,不合理的乱占耕地现象,以及自然界中土壤沙化及水土
流失日益加剧,则使本来就不容乐观的耕地、林地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又使得以上问题变得雪上加霜。

教材中的“活动”不是作为课后反馈练习出现在这里的,而应作为学生们学习新课的一个重要活动加以展开。

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先结合课文提供的资料以及前面学习过的地形、气候知识,对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做出评价,再深入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现状及问题。

3.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突出“水与土”的矛盾
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既可作为我国土地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作为一个单独的专题加以学习。

图3.9如果和“中国地形图”、“中国季风区图”、“中国干湿地区图”配合使用,将起到更直观的效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表比较,自行归纳总结出我国土地分布的规律,并说明各类地形分布与地形区、季风区及干湿地区的相互关系。

这也是教材第69页活动1的主要内容,它体现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都大有裨益。

活动2则通过要求学生比较南方水田和北方旱地的差异,将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的配置问题摆在学生面前,突出“水与土”的矛盾: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多发展灌溉农业;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

该活动引导学生从水土资源的匹配情况,去分析地区农业生产的合理性,不仅旨在增加学生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也旨在加深学生对各类自然资源
八年级地理教案
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通过以上内容的铺垫,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已不言自明。

教材中特别指出:土地作为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恰当,能够供人类永续利用,如果利用不当,或遭人为破坏,则可丧失其生产能力,不能再生。

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都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教材选择了最具代表性问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及土地荒漠化来加以说明。

建议教师在这一部分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们收集更多的资料和新闻报道,结合自身的体验,例如北方沙尘暴越来越频繁,农村私建住房乱占耕地、墓穴占地等现象,通过自学和班内交流的方式,列举更多的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并造成严重影响的实例,来共同加深对国土资源现状的关注。

并可结合教材第72页课文及阅读材料,以及第73页的漫画,分小组展开有关土地保护措施的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