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巡》赏析

合集下载

《夜巡》——伦勃朗对光的运用

《夜巡》——伦勃朗对光的运用

浅谈《夜巡》——伦勃朗对光的运用摘要:光,是产生视觉艺术现象的基础,绘画通过对光找的模拟,创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

在油画艺术中,各种造型元素的视觉表现与光的联系密不可分,艺术家注重的造型与色彩问题,就去根源便是对光线的运用和表现。

光线,不仅是艺术家解决造型的方式、表现自然的手段,也是艺术家表达主观情感,揭示作品内涵的媒介。

因此,光线在油画中具有独特的视觉审美作用。

关键词:伦勃朗夜巡光的运用华丽的画卷,雄伟的抱负,抽象的外表和朝圣者般的灵魂。

伦勃朗③几乎算得上17世纪欧洲艺术之神。

他是继肖像画家哈尔斯之后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之一,他是擅长光线构图法的大师,以光线组织画面构图,使油画这门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而本文将从《夜巡》中阐述伦勃朗对光的运用。

一、光的重要性光,是产生视觉现象的基础,绘画通过对光照的模拟,创造出感人的艺术现象。

艺术家注重的造型与色彩问题,究其根源便是对光线的运用和表现。

纵观西方绘画,艺术流派纷呈,语言、风格变动不居,但在丰富的变化中,“光”这一绘画基础要素却始终贯穿其中,并不断呈现出她独特的魅力。

光线,不仅是艺术家解决造型艺术的方式、表现自然的手段,也是艺术家表示主观情感,揭示作品内涵的媒介。

因此,光线在油画艺术中具有独特的视觉审美作用。

光在不同时期的绘画中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并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表达作用。

不可置疑,光的运用对绘画是如此的重要。

艺术家们通过对光线的处理和运用,展示的是其独特的审美理念:他们对生活表象的超越和重构,必然超越物态性的客观光影,赋予光与画面新的内涵与形态。

③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年7月15日-1669年10月4日)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

二、《夜巡》中伦勃朗对光的运用“光”就是“色”,即五项本身,通过运用光线和色彩从而使画面平衡,光线引导观者的视线与画面重点人物身上,起到突然构图重点的作用。

小学生艺术欣赏:名画赏析

小学生艺术欣赏:名画赏析

小学生艺术欣赏:名画赏析导言艺术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艺术欣赏,小学生可以拓展视野、培养审美能力、提升创造力,并进一步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和历史。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著名的名画,并对其进行简单但全面的赏析,以供小学生参考和学习。

1.《蒙娜丽莎》 - 列奥纳多·达·芬奇蒙娜丽莎蒙娜丽莎•背景介绍:《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油画之一。

•赏析要点:•人物形象:蒙娜丽莎的微笑神秘而迷人,传达出柔和与安详,观察者难以割舍视线。

•色彩运用:达·芬奇巧妙地运用了柔和的调色板和透视效果,使画面充满层次感和深度。

•符号象征:蒙娜丽莎手中的微笑、背景中的风景等都是引人联想的符号,增添了画面的意境与神秘感。

2.《星夜》 - 文森特·梵高星夜星夜•背景介绍:《星夜》由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创作,是他在精神病院期间创作的一幅作品。

•赏析要点:•倾斜视角:画家运用倾斜的视角表现出内心情感的独特性和对世界的新见解。

•星空与村庄:画面中暗示了天上无数闪烁的星星并将其与一个安静而平和的村庄融合在一起,展现出艺术家对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独特理解。

•色彩和笔触:梵高运用大胆的色块和粗犷的笔触来表现出内心情感的宣泄与冲动。

3.《夜巡》 - 伦勃朗夜巡夜巡•背景介绍:《夜巡》是荷兰画家伦勃朗的代表作之一,也被称为伦勃朗最著名的油画作品之一。

•赏析要点:•组合构图:画面中有多个人物,呈现出夜晚集体行动的场景,构图复杂而丰富。

•灯光运用:伦勃朗巧妙地利用灯光营造了整个画面的氛围,强调了主角与背景的对比。

•细节描摹: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人物服饰、面部表情等细节,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结语以上仅是对三幅名画进行简要赏析。

通过艺术欣赏,小学生可以体验到不同艺术风格和创作技法带来的视觉冲击和情感体验。

希望本文对小学生的艺术欣赏学习有所帮助,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创作的热情。

明暗光影艺术——浅析伦勃朗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

明暗光影艺术——浅析伦勃朗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

明暗光影艺术——浅析伦勃朗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伦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是17世纪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的主要创作题材涵盖肖像、历史画、宗教画、风景画等多个方面。

伦勃朗的绘画作品具有浓郁的唯我独尊的风格,他的特点是“明暗光影艺术”和“神秘主义色彩”。

本文将以伦勃朗的代表作品为例,对他的艺术特色进行简要分析。

伦勃朗最经典的肖像画作品《夜巡》以暗色调为主,画面呈现出一种神秘、宏伟的感觉。

画面中的明暗光影变化丰富,呈现出深邃的空间感和厚重的画面构造,使得场景中人物的形态和表情更加生动、形象。

整幅画面采用非常巧妙的光影处理,采用明暗对比将前景、中景和背景巧妙分割,使得画面整体更具层次和深度感。

同时,伦勃朗还注意到光影在色彩上的影响,把色彩与光与影的关系相结合使得画面中的颜色变化更加丰富,增加了画面的维度,更加贴近于生活。

同时伦勃朗的宗教画作品也精彩非凡,其中《荆棘冠》是最为著名的一幅作品。

这幅画作中耶稣头戴荆棘冠,神情痛苦,充分呈现了其受难和痛苦的情绪和生命力。

在整个画面中伦勃朗运用丰富的光影变化,通过对光和暗的处理来凸显画面的情感表达。

画面中有些地方细腻柔和,有些地方粗犷有力,多样的光影变化使观者不浮在表面,更能沉浸在场景之中,感受到画面所呈现的精神世界。

总之,伦勃朗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具有很高的独创性,主要体现在他深厚的明暗光影艺术上。

伦勃朗能够通过明暗变化和光影的对比来表现出画面中的情感与氛围,让人感受到画作里的真切情感,非常打动人心。

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创作风格成为了后世画家们的范本和学习典范,直到今天,伦勃朗的艺术魅力仍然活跃在世界各地的画廊和博物馆里,引领着时代的方向。

世界名画欣赏:维特鲁威的“夜巡”

世界名画欣赏:维特鲁威的“夜巡”

《夜巡》是德国画家维特鲁威的杰作,它描绘了一个夜晚,一个清晨,一个清晨的夜晚。

画面中,一个警察正在夜巡,他身穿蓝色制服,头戴礼帽,手持着一把枪,正在检查街道上的情况。

他的脸上充满了警惕,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戒备。

他的身影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明显,他的身影在夜色中显得格外高大。

画面中的街道上没有任何人,只有一辆车在街道上行驶,车上的灯光照亮了街道,照亮了警察的身影。

街道上的灯光显得格外明亮,照亮了街道上的一切,照亮了警察的身影。

画面中的夜晚显得格外宁静,只有警察的脚步声在街道
上回响,他的脚步声在夜晚中显得格外清晰。

他的脚步声传递出一种安全感,让人感受到夜晚的安宁。

《夜巡》是一幅精美的画作,它描绘了一个夜晚,一个
清晨,一个清晨的夜晚。

它让人感受到夜晚的安宁,也让人感受到警察的警惕和戒备。

它是一幅精美的画作,值得欣赏。

浅谈伦勃朗之《夜巡》 2

浅谈伦勃朗之《夜巡》 2

浅谈伦勃朗之《夜巡》《夜巡》(1642年)是伦勃朗一生中最著名也最引起争议的画,也因着这幅画引起的一场诉讼,给艺术家带来了悲惨的晚年。

因为当时的画坛上的习惯,是军人的群像必须按照身分和军阶分配到画面的相对应的位置上。

但伦勃朗却一反陈规,大胆的构思出新的布局,有节奏地处理了画面人物,使画面极富戏剧性、表现性,展现出了一个轻松、生动却又有序的场面。

画面以中间两个中心人物向两旁扩开,营造了一种气势和积极的氛围,光线巧妙的运用给画面增添了一丝神秘感(难怪他被称为光与色的大师),人物动态富有生气,小女孩的插入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富生活气息和给予观者猜测、联想的空间。

然而,如此妙的创意与美的表现,却遭到订货者的否定与拒绝,和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反对,人们似乎对墨守陈规更欢迎!画面布局的转变、表现手法的创新和每个人的形象的清楚程度不同等等原因,使得这幅画一面世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巡警们也因为出同样的钱却不能在画上有同等的地位而向画家提出抗议。

为了索回画金,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把此事诉诸法庭,并对画家进行大肆攻击。

使得伦勃朗的事业开始如星损落,他的幸福生活从此宣告终结。

此后,他的顾客渐渐稀落,弟子也不再登门,最后他落得负债累累、拍卖财产的结局。

最令我感动与敬佩的是伦勃朗的坚持!他不畏社会言论,在患难困苦中依然坚持自己的艺术信念、审美观念和现实主义艺术原则。

伦勃朗因为把艺术,名誉和自由看得比金钱更重要而不愿迎合资产阶级和小市民那种平庸的艺术趣味而降低作品的艺术性,不愿放弃自己的美学观点和表现手法。

伦勃朗的创作不拘一格,一反陈规,大胆的构思出新的布局。

用光的明暗强烈对比手法,突出形象的主要部分,造成心理刻画的效果。

这种画法使主题鲜明,尤其受光部分的质感极为强烈,画面的其余部分则很暗,欧洲的美术史家称之是"紫金色的黑暗"。

伦勃朗的艺术,正处在荷兰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欣欣向荣的年代,文化艺术得以发展的基础是民族解放后的自由思想,以及由民主革命培养起来的对生活的热情。

夜巡

夜巡

《夜巡》赏析伦勃朗(也翻译成林布兰特)(1606年7月~1669年10月),生于荷兰莱顿,父亲是磨坊主,母亲是面包师的女儿,他们共有九个孩子,而他是最小同时也是兄弟们中最聪明的。

伦勃朗14岁进莱顿大学;17岁去阿姆斯特丹向历史画家拉斯特曼学画;1627年21岁时已经基本掌握油画、素描和蚀刻画的技巧并发展了自己的风格,回家乡自己开画室招徒作画,期间画了许多自画像;1631年离开莱顿去阿姆斯特丹,30年代就成为阿姆斯特丹的主要肖像画家。

他的肖像画风格人物安排具有戏剧性,深深打动人心,他以神话和宗教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供不应求。

他对戏剧很感兴趣,经常利用如同舞台高光的亮色描绘在阴暗背景下的人物。

1650年代后,他的画更为宽阔有力,利用迭色使画面更加有立体感。

从1640年代开始,他经常到乡村漫步和作画,创作了许多反映大自然的素描和版画,风格质朴。

1661年是他作画最多的一年,1663年以后就作画较少,结交了许多中下阶层的市民,眼界更为开阔,技巧更为成熟,创造力达到顶峰。

伦勃朗和他的妻子生有4个孩子,只有最小的一个孩子泰塔斯存活,但他妻子在生孩子后不久去世,他和女仆韩德瑞克住在一起,女仆为他生了一个女儿,为此受到教会的正式谴责为“罪恶的生活”。

由于他喜爱收藏珍品,所以很快就到了破产的边缘。

1669年他在贫病中去世,身边只有女儿科尔内利亚陪伴,死后葬在西教堂一个无名墓地中。

伦勃朗一生留下600多幅油画,300多幅蚀版画和2000多幅素描,几乎画了100多幅自画像,而且几乎他所有的家人都在他的画中出现过。

伦勃朗在绘画史——不独是荷兰的而是全欧的绘画史上所占的地位,是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诸巨匠不相上下的。

他所代表的是北欧的民族性与民族天才。

造成伦勃朗的伟大的面目的,是表现他的特殊心魂的一种特殊技术。

明暗法,这名词,一经用来谈到这位画家时,便具有一种特别的意义。

换言之,伦勃朗的明暗和文艺复兴期意大利作家的明暗是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的。

伦勃朗的作品——《夜巡》分析

伦勃朗的作品——《夜巡》分析
[ 1 ] 劳成. 伦勃 朗的《 夜巡》 [ J 1 . 世界 文化, 1 9 9 6 ( 0 1 ) .
【 2 ] 路 吴. 《 夜 巡》 的光辉是人 类精神 的凝结 【 D ] . 北京 : 中央 美术学 院,
2 们全服武装地披挂起来 , 团坐在桌子 周围, 桌上摆着牡蛎和精美地盘子和酒器 , 每个 人都显得很勇敢
视 的角落。而这 幅杰作 的主人 , 却在艺术上达到高峰 的同时 , 却 从这开始走 向人 生的苦难 。 事实上 , 伦勃 朗虽 为此损失 了声誉 、 丢 掉了生计 , 但却 绝不 是他艺术的终点。 他反而 因减少 了外界的应酬 , 不再看订画人的 脸色 , 而更专注 于他的绘画 , 充分发挥 出他的才华 , 创造 出十七 世纪人类艺术 的辉煌 , 创造 出更多宝贵 的财富。 参考 文献 :
当伦勃 朗被邀请 为民兵 队画一 幅群体 肖像 时 ,他 曾很认 真
地 思 考 这个 题 材 。他 认 为 “ 武 装 市 民” 这 个 概 念 中包 含 着 一 种 理 想 ,与 荷 兰人 争 取 独 立 和 自由有 关 的 。并 予 人 以 生气 勃 勃 之 印
象。 如此 出其不意 的安排看起来似乎很碰巧 , 他想找到 民兵队身
文艺 生活 L I T E RA TUR E L I F E

国 文 艺
伦 勃朗 的作 品——《 夜巡》 分析
罗 婷
( 华 南师范大学 美术 学院, 广 东 广州 5 1 0 6 3 1 )
摘 要: 纵观诸 多 出名作品的背后 , 给画 家带来 了正 面影响和 不少的财富 , 然而伦勃 朗《 夜巡 》 出现后 , 给在 艺术上达到 高


《 夜巡》 的赏析

伦勃朗《夜巡》-最著名却备受争议的群像油画大图赏析

伦勃朗《夜巡》-最著名却备受争议的群像油画大图赏析

伦勃朗《夜巡》-最著名却备受争议的群像油画**大图赏析百了无恨阅9695转472017-03-20分享保存《夜巡/火枪手连的出发》,1642年,荷兰,伦勃朗,画布油画,364x437cm,荷兰阿姆斯特丹美术馆藏伦勃朗《夜巡》10000x8137像素高清大图伦勃朗《夜巡》四副高清大图,3344x2796,4695x5787,6000x5668,5000x9938伦勃朗《夜巡》28128x23334像素《夜巡》(The Night watch)原名《火枪手连的出发》,是伦勃朗为阿姆斯特丹城射手连队画的一幅群像油画。

射手们每人出一百弗罗仑,各自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与别人占在同等的位置。

然而,伦勃朗却没有按照这些人的要求和趣味,把射手们安排在豪华的宴会或欢快的娱乐中,去表现每个人物的多少带有些做作的豪情和风姿,如哈尔期常做的那样更没有把众多的人物并列起来,仅仅作为肖像来画。

伦勃朗为了不便众多的人物捆塞在画面,对构图进行了精心设计,尽量使每个人都能看见又安排和错落有致,同时还使中心人物斑宁。

柯克中尉及副手极为突出。

此画的光和色彩的表现也是令人惊叹的。

原画表现的是白天,因长期烟薰,颜色变黑人们误称为《夜巡》。

这幅杰出的艺术佳作却满足不了枪手们的趣味,而导致画家迅速步入不幸之中!《夜巡》在17世纪40年代,竟引起了一场对他极为不利的诉讼,给艺术家带来了悲惨的晚年。

油画《夜巡》的事件经过是这样的:1642年,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荷兰市区一种保安武装,受商行雇佣,他们自己组成一个职业公会)请伦勃朗绘制一幅巡警生活的群像画,准备张挂在射击手同业公会的房间里。

题目原来并不叫《夜巡》,伦勃朗在画上把这批射击手巡警处理成以班宁·柯克为中心,整个射击手连在白天要去执行一项紧急任务出发前的情景。

画面涂上的一层亮油由于年久而呈现黄褐色,才被误认为“夜景",(在本世纪40年代,洗掉亮油后,才发现是白天的光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巡》是17世纪荷兰著名画家伦勃朗的一幅代表作,被誉为世界三大名画之一。

这幅画作为伦勃朗最具争议的作品,在其诞生之初曾受到世人的嘲讽与误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艺术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可。

本文将从《夜巡》的创作背景、作者介绍、画面技法、主题解析等方面对这幅画作进行赏析。

一、《夜巡》的创作背景
《夜巡》的创作背景要追溯到17世纪的荷兰。

当时的荷兰经济实力强大,位居世界领先地位。

资产阶级的高社会地位促使荷兰艺术品市场的繁荣昌盛,涌现出了像伦勃朗、哈尔斯等艺术大师。

17世纪荷兰画坛多受卡拉瓦乔的影响,其明暗对比画法对荷兰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伦勃朗在继承卡拉瓦乔明暗画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特殊明暗画法。

二、作者介绍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茵(Rembrandt van Rijn)是17世纪欧洲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其在西方艺术界的地位极高。

伦勃朗的作品风格独具特色,善于运用明暗对比来表现对象的体积、空间关系,以及善于运用图像构图。

他的画作注重细节描绘,色彩丰富且对比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三、画面技法赏析
1. 明暗对比法:伦勃朗在《夜巡》中运用了明暗对比法,通过光线的变化来表现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这种技法继承了卡拉瓦乔的特点,但又具有伦勃朗自身的风格。

画面中的光线由中心向四周逐渐减弱,使画面产生了强烈的立体感。

2. 色块运用:伦勃朗巧妙地运用色块构图,将画面分割为多个色块。

这些色块相互呼应、相互衬托,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变。

同时,色块的运用也有助于表现画面的空间关系和人物之间的互动。

3. 舞台效果:伦勃朗在《夜巡》中采用了近舞台效果的手法,将人物进行无序布置,主次有别,使整体的布局错落有致。

这种构图方式突破了传统肖像画的束缚,使画面更具生动感和戏剧性。

四、主题解析
《夜巡》的全称为《弗兰斯·班尼克·科克上尉领导下的阿姆斯特丹第二区民兵队》,是一幅集体肖像画。

这幅画展现了荷兰阿姆斯特丹城民兵自卫队在夜间巡逻的情景。

画面中的队员们穿着不同颜色的制服,姿态各异,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伦勃朗通过这幅画作,表达了自己对民兵队员们的敬意和对英勇守卫家园的赞美。

总结:
《夜巡》作为伦勃朗的代表作,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度的创作才华。

画中所表现出的明暗对比法、色块运用和舞台效果等技法,使这幅画作成为17世纪荷兰绘画的杰作。

同时,《夜巡》的主题也凸显了伦勃朗对家国情怀的抒发。

如今,《夜巡》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备受世人推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