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关键句子,赏析语言特色 (通用)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诗歌赏析技巧与品味语言(3)

诗歌赏析技巧与品味语言(3)

诗歌赏析技巧与品味语言(3)诗歌赏析技巧与品味语言4. 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解题格式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答题要领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关键词类答题: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语文备考阅读答题技巧之品味语言特色

语文备考阅读答题技巧之品味语言特色

语文备考阅读答题技巧之品味语言特色[解题指导]主要考查三点:1、理解词句的含义;2、分析句子的作用;3、词句的表达效果(语言赏析)(一)理解词语的含义:先明确词语的本义、引申义,再联系上下文结合特定语境揣摩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答题表述:“╳╳”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例如: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011年《路,在没路的地方》) 要使我们人生拥有与众不同的风景,就必须让自己的生命走一条与众不同的旅程。

答:“风景”原指供人观赏的自然景物,这里比喻人生的美好境界。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主要指对句子深层意思的领会,对句子修辞方法的理解,对作者用意的解说。

理解句子本质上是一种“替换”,说穿了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深刻含蓄的语言。

技法一,抓关键词:通过抓关键词,弄清关键词的本义及其在语境中的意思,从而推知句子的深刻含义。

例1,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2011年《幸福》)宫殿里有叹息,茅屋中有歌声。

解析:关键词“宫殿”在文中指“富人”,“茅屋”指“穷人”。

这句话的含义:富人也有烦恼,穷人也可快乐,幸福不为财富左右。

技法二,结合语境: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答案也往往就在前面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句,或者稍微变通一下即可。

例2,理解下面画线句子的含义。

(2011年《幸福》)我们终日忙碌,头脑里装满了市场和物价,壮丽的日出和春天等待观赏,我们无暇。

解析:结合语境分析,“壮丽的日出和春天”指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美好;为什么“我们无暇顾及”?因为我们头脑里装满了市场和物价。

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忙于追求财富,无暇观赏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美好。

(三)理解句子的作用:主要从内容、结构、位置入手分析。

1、内容上的作用:点明中心、主旨;总结全文、深化主题;2、结构上的作用: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前后照应。

①开头句子的作用: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何赏析品味语言

如何赏析品味语言

格化,表达(表现)了作者
之情。
? 例:风儿不辞劳苦从远处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 把它们唤醒,披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
?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逼真地写出 了大自然的 和谐特点,赋予风、雨水、小苗、阳光 的灵性,表达(表现)了作者 对大自然的喜爱 之情。
? 3、排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 ,增强了语势,富节奏感。
? (4)托物言志:运用了托物言志手法,借 事物 ,使表达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实、更富于感染力 。
? (5)借景抒情:运用了借景抒情手法,借助 对眼前的景物的叙述或描写,表达作者 的 感情。
? 例:那儿的树木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高, 但它却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
? 答题模式:
? 答: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了 小草借用 的是地势,而 树木凭的是自身的特点,更好地表
? (2)对比: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了 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 (3)欲扬先抑:运用了欲扬先抑手法,突出 (对象物言志:运用了托物言志手法,借 事物 ,使表达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实、更富于感染力 。
? (5)借景抒情:运用了借景抒情手法,借助 对眼前的景物的叙述或描写,表达作者 的 感情。
? 三、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入手
? 1、方法:找出句子中的写作手法。如铺垫、对比 、象征、类比、首尾呼应、巧设悬念、借景抒情、 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联想和想象等。
? 2、各种常用写作手法的答题模式:
? (1)象征:运用了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
在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增强
了文章的说服力。
?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 ,绿绿的。

语文赏析句子满分技巧方法

语文赏析句子满分技巧方法

语文赏析句子满分技巧方法(记叙文)语言赏析是逢考必考的一道典型题型。

考试分值是4分,这种题型有三种提问方式,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语文赏析(句子)满分技巧(方法),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语文赏析句子满分技巧第一种答题步骤:修辞手法+句子内容+(情感)中考常考的修辞是比方、拟人和排比这三种,但是对偶、反问、反复、对比、夸张等间或也会考查到。

正常状况下,修辞至少有一种,的情感有的句子包含有,有的没有,这都需要依据详细的状况来判别。

这类答题步骤主要适用于写景物的记叙文。

例如:赏析“江南杉瘦削的形状,看似柔弱,实则坚挺,高高大大,孔武有力。

”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对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江南杉看似柔弱,实则坚挺的特点,表达对江南杉坚韧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其次种答题步骤是:刻画人物的方法+句子内容+(情感)刻画人物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

除以上五种之外,还有蕴含其中的细节描写。

这类答题步骤主要适用于写人的记叙文。

例如:赏析“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子剪掉,睁着花蕾细看,好像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等待栀子花开。

”这句话的语言特色。

答案:动作描写,运用“看”、“瞧”、“盯”等一系列的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母亲专注、认真的情形,表达了母亲期盼栀子花开的急迫心情。

第三种答题答题步骤是:动词+句子内容+(情感)这种状况是句子既没有修辞手法,又没有刻画人物的方法,或者是(文章)指定要分析加点的词语。

总之,记叙文语言类赏析类题目,就从这三个方面来答,根据先从修辞手法入手,再找刻画人物的方法,最终才是词语挨次来,信任只要找到技巧,语言类赏析题目你肯定会取得满分。

赏析句子的方法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许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化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中考记叙文阅读:品味关键词句,赏析语言特色ppt课件

中考记叙文阅读:品味关键词句,赏析语言特色ppt课件

苦老,同是齐白石大师的弟子,手足之情,比一奶同胞还亲。
师兄师弟,年轻时在白石先生左右,一个是左膀,一个是右 臂。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第14课时┃品味关键词句,赏析语言特色 贫困的时候,他们一个烧饼掰作两半儿充饥。艺术上更是志 趣相投,画画儿画疯了的时候,两个人一夜之间画一刀纸,一百 张,酣畅淋漓。这会儿苦老一去不归,许老恨不能跟随而去。那 哭声,真是撕心裂肺,好几个年轻人才把他从灵前拉起来。透过 老人迸溅的泪花,我能感受到两位画家半生坎坷、相濡以沫的深 厚情感,感受到这种渗透着深深文化气息的友谊是何其珍贵。 ②第二天,许老到我家来,进门就说:“静霆啊,苦禅兄走 了 啊……”接着又嚎啕起来,这回是在“家”里哭,而且当着我和我 妻 子的面儿。许老失去了大师兄,那种绝望的悲伤,那种真情的倾
2009年—2013年北京中考皆涉及此考点,分值为4分、4
分、4分、4分、4分。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第14课时┃品味关键词句,赏析语言特色
真 题 例 析
[2012· 北京]阅读《白梅无价》,完成问题。 白梅无价 韩静霆 ①当代大画家李苦禅撒手人寰驾鹤西游的时候,我的老师 许麟庐正在山东旅行。许老听到噩耗,立即登车,直奔北京。 到了苦禅灵堂,满头白发的老人,长跪不起,恸哭不止。他和
在笔端凝注了浓烈的情感,集人生和艺术的体验,在某个特别的时
间创作的东西。正因为如此,神在,许老的白梅在。开卷总有一股 真气扑面,那种感觉,常常是唯见神采不见梅花。那些神来之笔,
甚至画家自己也始料不及。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第14课时┃品味关键词句,赏析语言特色

中考复习:赏析句子的方法

中考复习:赏析句子的方法

赏析句子的方法一:、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

”赏析:一个动词“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例句2:“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二:、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3:“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赏析3:以“海”、“墙”作比喻,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

透过字表,我们能够领会到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例句4:“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

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

”赏析4:本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风、雨水、小苗、阳光以人的灵性,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获取原来如此的诗意,与峡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句5:“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2.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思路和答题步骤。

一】诗歌鉴赏诗歌鉴赏通常会围绕语言、手法、结构、意境等角度设题。

一)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讲究语言凝练,生动传神的艺术表现形式,所以,诗中的词都是诗人千锤百炼之后写下的。

这些千锤百炼的词句就会吸引读者和出题者的目光,成为诗歌鉴赏考查的切入点。

一般而言,鉴赏诗歌语言常从炼字型和语言风格赏析两个角度命题。

炼字:动词。

一个好的动词可以使一句诗甚至一首诗灵动起来,鉴赏时要注意发现并深入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例如陶渊明《饮酒》(其二)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个“见”字,把诗人无意看山,山入眼帘,悠闲自得的形象,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表达得极其自然和真切。

形容词。

那些用得精彩的形容词,有的能生动地写出事物的形象色彩,有的能准确地写出人物的情态行为。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个“漫”(胡乱地)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急促的动作和狂喜的心情。

形容词的运用,给人以形象感,鉴赏时更是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去再现诗歌表现的情景,这样才会有真切的感悟。

数量词。

数词用得好,可以使诗歌表达准确。

古代诗歌中有些量词由名词充当,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例如“一叶扁舟”,以“叶”为量词,既言其小,又使人联想到树叶的形象,很生动。

鉴赏时要注意推敲。

小技巧:最传神的字一般来说五言诗多在第三个字,七言诗多在第五个字上。

语言风格鉴赏: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练、隽永,以及语言风格特点。

古诗的语言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1)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别致,生动形象。

2)质朴。

这类语言常见于叙事、抒情诗中。

作者往往不是刻意追求华美的语言,而是用明白如话的语言直接叙述,像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杜甫的“三吏”“三别”都是这类语言的典范。

3)绮丽。

其特点是用华丽的辞藻、多变的修辞、神奇的想象进行细腻生动的描绘。

题型突破(三) 诗歌语言题的4大题型

题型突破(三) 诗歌语言题的4大题型

诗歌语言题的4大题型
[常见考查方式] 1.(2016·全国甲卷)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
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2.(2015·全国卷Ⅱ)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
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3.(2015·四川高考)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4.(2014·广东高考)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
3.词性上: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 重含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 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诗歌语言题的4大题型
4.结构上: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 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 形容词或动词为主。
诗歌语言题的4大题型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 芜,丛生的草。 “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诗歌语言题的4大题型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备考方略],分条答题) ①“葱葱”指“郁郁葱葱”,形容树木苍翠茂盛,充满 生机;“靡靡”写江边丛草的繁密。(析本义)“葱葱”“靡 靡”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茂盛之貌。(描情景)②通过写春雨 后水边草木之貌,表达了诗人看到浓重春色后的欣喜之情。 (“抒情”角度说效果)③妙用叠音词,富有音律美,增强表 达效果。(“艺术”角度说效果)
诗歌语言题的4大题型
(四)数量词 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 永的诗情。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用的数量词,虚指、泛指 的多,实指的少;并且与数量词的使用相关联的是,这些数 量词常常采用夸张、对比和比拟等修辞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味关键句子,赏析语言特色(通用)品味关键词句,赏析语言特色考向1 指出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内容 (说明文中比较多见)确定词语的指代对象,是理解词语在文中含义时经常涉及的一个问题。

人们为了行文简洁,经常用指代词语指称已说过的内容。

因此,掌握确定指代词语指称对象的方法,对培养现代文阅读能力很有帮助。

●解题方法从代词前面的文字中找答案。

大多数情况,“这”“那”等代词指代的内容都是它前面的某个句子或某个短语。

考向2 根据语境填写动词、形容词或关联词这是考查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有效方法。

●解题方法首先要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其次看所填词语与主语、宾语或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恰当,最后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选择最合适的词语。

考向3理解句子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包括三层意思:首先,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也即字面意义。

一般说来,句子的字面意义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其次,理解句子的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这是中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第三,理解句子的句外意义,也即“言外之意”,这也是中考常考的内容。

●解题方法1.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通过对其语境意义的把握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2.从句子的结构入手。

如果是单句,哪是主干,哪是枝叶?如果是复句,有几个层次,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通过确定句子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句子的含义。

3.从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义至关重要。

如果是总领句,必须从下文搜索相关信息;如果是总结句,就须上溯,从上文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4.从句子的表达特点入手。

有些句子在表达上具有显著的特点,比如,有些句子打破常规,采用超常的组合方式;有些句子运用了一定的表现手法;有些句子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

对以上这些句子,要从它们的表达特点入手,分析它们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或技巧,进而揣摩它们的表达目的或表达效果,这样,才会对句子有较深刻的理解。

考向4揣摩词语的准确性(说明文中比较多见)通常的问法是某个词是否可以替换、调换或删掉。

●解题方法1.进行判断,一般情况都是不能替换、调换或删掉的。

2.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用原词时句子的意思。

3.分析省略或换词时句子会变成什么意思。

4.下结论:因此,原词搭配恰当,不能省略(调换),或不矛盾。

考向5赏析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要增强语言的美感和表达效果,还要善于修饰句子,用好形容词、修饰语,或者适当运用修辞格,使句子变得生动出彩。

●解题方法1.从句式入手(比较少考)。

常见的几种句式的表达效果为:①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②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③反问句,加强语气;④感叹句,抒情强烈。

答题模式:这是个……句,(作用)表达了……。

2.从修辞角度入手(重点掌握)。

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①比喻、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②夸张,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③对偶,句式整齐,表意凝练;④排比,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⑤反复,富有音乐美,突出强调某一感情。

答题模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答此种类型题目的关键是一定要分析并总结出是xxx的特点,一定要把特点答出来,这是得分的关键点。

3.从用词的角度入手。

答题模式:“……”一词(等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4.从表达方式入手。

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①议论,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②抒情,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③描写,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注意区分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

④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

答题模式:运用了……的表达方式,点明(写出、抒发或交代)了……。

考向6指出散文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是作家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创作语言特有的格调。

●解题方法1.先指出散文的语言特色。

常用的词语有:简洁准确、生动传神、优美感人、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内涵丰富、富有文采、风趣幽默、感染力强、典雅、活泼、凝练、朴素,等等。

2.然后结合具体段落或句子进行分析。

答题模式:本文的语言具有……的特点,如“……”(段或句)中……(简要分析)。

课堂练习一、[2012·南充]改编阅读下面的文本,回答后面的问题。

大爱不言愁(节选)蒋平①自小,父母就溺爱他。

由于个头长得比一般孩子高,不到9岁,父亲就让他去体校,那一年,他还不会自己系鞋带。

②体校的要求是很严历的,一切都得自己动手,他又是里面年纪最小的,很难适应艰苦而枯躁的训练环境,经常被教练训得哭鼻子。

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了,背着老师偷偷写信给母亲,说实在不想练了,要妈妈早点接他回去。

信发出不到一个星期,母亲就在校门口出现了。

③那一回,他没有随母亲回去。

母亲那一副魂不守舍、心急如焚的模样,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震撼与愧疚。

他觉得,是自己的自私和娇气,给母亲和全家人带来了担忧和伤害。

也从那一天开始,他改变了想法,心里有了苦闷,只和教练商量。

即使是受了委屈,也只暗地里向好友倾诉。

除此之外,在所有的亲朋好友眼里,他一直是阳光、帅气的模样。

④后来,他成为职业运动员,开始从事各类严酷和激烈的比赛。

和别的运动员不一样,他只习惯向父母报喜,告诉自己工作和生活上的好消息。

当取得冠军时,就在第一时间给家里打电话,和亲人分享成功的喜悦。

⑤他的比赛越打越好,渐渐地,在全国也有了名气,开始进入电视直播的视线。

那一次,在一场重要的比赛中,夺标呼声最高的他,首轮即遭淘汰。

走下赛场那一刻,他哭了。

但他很快稳定了情绪,正愁着这次电话如何打时,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儿子,这几天吃得好吗?睡得好吗?”“很好,妈,你放心吧,我会打好每一场比赛的!”“好的,妈相信你。

你是最棒的!”⑥母亲说这话时,他并不知道,十几分钟前,父母一直在看他的比赛直播。

当他泪洒赛场的那一刻,荧屏前的父母也是泪雨滂沱。

就这样,在聚少离多的日子里,他给父母的电话里,都是说不尽的喜讯和快乐;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也很少提及父母,按他的理解:“他们年纪大,身体又不好,受不了刺激。

我又是一个公众人物,时刻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里度过,比赛有输有赢,不跟他们诉苦,就是不想让他们跟着我受煎熬,包括受到生活之外的干扰。

”因而,在父母眼里,儿子永远是那个无忧无虑的、长不大的男孩。

⑦带着这样的心境,他来到了2008年8月的北京。

这一次,他一路过关斩将,如愿以偿地捧得了冠军奖杯。

同样是报喜,此刻,面对母亲的声音,他早已泣不成声,眼里幻化出的,尽是当年母亲来体校接他时,那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

还是母亲率先打破僵局:“儿子,想说你就说出来吧,你是最棒的!”⑧他就是林丹,北京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一个习惯向父母报喜不报忧的男人。

而父母,也习惯以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给儿子传递着爱和无忧的心境,让他顺利登上人生之巅。

1.选文第②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2分)改为,改为2、诵读选文,结合文意说说“大爱不言愁”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2分)3.结合选文品味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当他泪洒赛场的那一刻,荧屏前的父母也是泪雨滂沱。

4.第③段中,“也从那一天开始,他改变了想法,”请结合上下文,理解他之前是什么“想法”,改变了的“想法”又是什么?5.请说说第⑦段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2分)6.选文中第⑧段说“而父母,也习惯以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给儿子传递着爱和无忧的心境”,你认为在林丹成长的过程中,他的父母真的“无忧”吗?请从文中摘录相关信息谈谈你的认识。

(2分)7.品读选文,谈谈你得到的人生感悟。

(2分)答案:1.历——厉躁——燥2.指林丹认为自己生活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不想父母为自己担忧,不想父母跟着自己受煎熬,因而只向父母报喜不报忧,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父母也用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给儿子传递着爱和无忧的心境,彼此之间,这是一种大爱。

(意近即可)(2分)3.表现在他伤心痛苦时,父母也一样为他伤心痛苦,只是他不言愁,父母也不言忧,体现他们之间的理解与真爱。

(意近即可)4.之前的想法是:生活中有了苦闷和忧愁,遇到委屈和挫折,向父母倾诉,得到父母的鼓励与支持。

(意近即可)(1分)改变的想法是:心里有了苦闷,只和教练商量。

即使是受了委屈,也只暗地里向好友倾诉。

不再让父母担忧和受到伤害。

(意近即可)(1分)5.与第③段相响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

(1分)同时也表现林丹对父母的感激和爱(1分)6.不是,他们一直随着儿子的喜忧而喜忧。

(1分)例如:①正愁着这次电话如何打时,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②当他泪洒赛场的那一刻,荧屏前的父母也是泪雨滂沱③还是母亲率先打破僵局:“儿子,想说你就说出来吧,你是最棒的!”(任意摘录一处即可)(1分)7.提示:围绕“父母与子女了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或“亲人朋友之间多分享快乐,不要轻易将自己的忧愁放大和传递给亲人朋友”或“相互鼓励,多报喜,少报忧,勇敢独立前行,为亲人朋友减轻负担”等均可。

要求言之有理,语句通顺。

(2分)二一双脚上的修养①市图书馆离我家很近,每逢双休日,我都会到图书馆的阅览室去翻阅一些报纸和杂志。

每次来这里,总看到座无虚席的场面,有时,大家还会围绕一些文学现象进行交流。

在这紧张而喧嚣的都市里,能保持一份阅读的闲情,是难能可贵的。

所以,在我看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一定的层次和修养。

②北方冬天的雪大,雪一下,许多麻烦就随之而来了。

走在街上,鞋上会粘满脏雪,从天寒地冻的室外进入室内,脏雪马上就会化作污水。

所以人走过的地方,往往会留下两行黑乎乎的脚印。

正是在一个雪天,我走进阅览室时发现了异样。

屋子里多了一个擦地的女工,她看我进来,竟紧张地盯着我,手执拖布,如临大敌。

我故作视而不见,可感觉告诉我,她正跟在我的身后,我猛回头,把她吓了一跳,自己也吓了一跳。

吃惊于自己留下的那行脚印,在淡黄色的地板上,显得如此扎眼。

而那个擦地女工,正在奋力擦抹。

③坐到座位上,想着刚才的脚印,愧怍油然而生,再也无心看书了。

阅览室是一个开放的公共场所,来往进出的人很多。

我注意到,每个进来的人都在犯着同我一样的毛病,浑然不觉自己的双脚正在恶作剧式地涂鸦着刚刚被擦干净的地板。

于是,那个女工就要不停地跟在进进出出的人后面,擦了再擦。

不断地踩踏与不断地擦抹,似一场破坏与复原的拉锯战,在阅览室里上演着,让人心惊。

渐渐地,那个疲于擦地的女工,已是额头见汗。

④忽然有种感觉,每一双进出的脚都充满着罪恶,因为,它们是在不断践踏着别人辛苦取得的劳动成果,是在破坏着一种美好与和谐。

⑤不知过了多久,人才渐渐坐定了,擦地女工也得以有机会喘口气,歇一歇。

但就在这时,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了看,似乎想进来,但又把头缩了回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