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T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
SMT检验作业指导书

SMT检验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简称SMT)是一种电子组装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的创造过程中。
SMT检验是确保SMT组装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对SMT组装的元器件、焊接质量、电气性能等进行检验,可以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检验目的本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为SMT检验人员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标准,以确保SMT组装的质量符合要求。
通过严格按照本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SMT组装过程中的问题,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三、检验内容1. 元器件检验1.1 检查元器件的型号、规格和数量是否与BOM清单一致;1.2 检查元器件的外观是否完好,无损伤或者变形;1.3 检查元器件的引脚是否完好,无弯曲或者断裂;1.4 检查元器件的极性是否正确,无误装现象。
2. 焊接质量检验2.1 检查焊点的焊接质量,包括焊接渣、焊接不良、焊接缺陷等;2.2 检查焊盘的质量,包括焊盘是否平整、无烧焦、无氧化等;2.3 检查焊接过程中的温度曲线,确保焊接温度符合要求。
3. 电气性能检验3.1 检查电路板的电阻值、电容值等参数是否符合要求;3.2 检查电路板的电压、电流等参数是否符合要求;3.3 检查电路板的通断性能,确保电路通断正常。
四、检验步骤1. 元器件检验步骤1.1 根据BOM清单,逐个核对元器件的型号、规格和数量;1.2 子细观察元器件的外观,确保无损伤或者变形;1.3 检查元器件的引脚,确保无弯曲或者断裂;1.4 根据元器件的极性要求,检查元器件的极性是否正确。
2. 焊接质量检验步骤2.1 使用显微镜观察焊点的质量,检查是否有焊接渣、焊接不良或者焊接缺陷;2.2 检查焊盘的质量,确保焊盘平整、无烧焦或者氧化;2.3 根据焊接过程的温度曲线,检查焊接温度是否符合要求。
3. 电气性能检验步骤3.1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值、电容值等参数,确保符合要求;3.2 使用电压表、电流表等仪器测量电压、电流等参数,确保符合要求;3.3 使用测试仪器进行电路通断测试,确保电路通断正常。
SMT检验作业指导书

SMT检验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简称SMT)是一种电子元器件的组装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的制造过程中。
为了确保SMT组装的质量和可靠性,需要进行SMT检验,以验证组装的元器件是否符合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SMT检验流程和标准,以帮助操作人员正确进行SMT检验。
二、检验流程1. 准备工作a. 确保检验仪器和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显微镜、显微摄像机等。
b. 检查检验样品的数量和类型,确保与工作指令一致。
c. 准备检验所需的标准和规范文件,如产品规格书、检验标准等。
2. 外观检验a. 使用显微镜或显微摄像机对元器件进行外观检查。
b. 检查元器件的焊盘、引脚、焊接质量等是否符合要求。
c. 检查元器件的表面是否有刮擦、氧化、变色等缺陷。
3. 尺寸检验a. 使用测量工具(如卡尺、显微镜测微器等)对元器件的尺寸进行测量。
b. 检查元器件的尺寸是否符合产品规格书中的要求。
c. 特别关注元器件的引脚间距、引脚长度等关键尺寸。
4. 功能性检验a. 根据产品规格书中的要求,使用测试设备对元器件的功能进行检验。
b. 确保测试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c. 检验元器件的电气参数、工作频率、响应速度等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5. 焊接质量检验a. 使用显微镜或显微摄像机对元器件的焊接质量进行检查。
b. 检查焊盘与引脚之间的焊接质量,如焊接翘曲、焊接不良等情况。
c. 检查焊接点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确保焊接质量符合要求。
6. 包装检验a. 检查元器件的包装是否完好无损,如盒子是否密封、防潮袋是否完整等。
b. 检查包装标签和标识是否清晰可辨,确保元器件的追溯性和识别性。
7. 记录和报告a. 对每个检验项目进行记录,包括检验结果、检验时间、检验人员等信息。
b. 编写检验报告,将检验结果和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
c. 如有问题或异常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或责任人汇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SMT检验作业指导书

SMT检验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表面贴装技术(SMT)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安装技术,它通过将电子元器件直接焊接在印刷电路板(PCB)上,实现电路的连接。
为了确保SMT过程的质量和可靠性,需要进行SMT检验。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指导,帮助操作人员正确进行SMT检验。
二、检验目的SMT检验的目的是确保电子元器件的正确安装和焊接,以及PCB的质量和可靠性。
通过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三、检验内容1. 外观检验:检查电子元器件和PCB表面的外观是否正常,包括焊接是否完整、元器件是否倾斜或损坏等。
2. 尺寸检验:测量电子元器件和PCB的尺寸,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3. 焊接质量检验:检查焊接点的质量,包括焊接是否牢固、焊盘是否完整、焊接是否出现虚焊等。
4. 电气性能检验:通过测试电路的电气性能,确保电子元器件和PCB的功能正常。
5. 环境适应性检验:将电子元器件和PCB置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测试其在高温、低温、湿度等环境下的可靠性。
四、检验方法1. 外观检验:使用显微镜或放大镜仔细检查电子元器件和PCB表面的外观。
记录任何异常情况,并及时纠正。
2. 尺寸检验:使用测量工具(如卡尺、游标卡尺等)测量电子元器件和PCB的尺寸。
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确保尺寸符合要求。
3. 焊接质量检验:使用显微镜或放大镜检查焊接点的质量。
检查焊盘是否完整、焊接是否牢固、是否出现虚焊等情况。
使用万用表测试焊接点的电阻,确保焊接质量良好。
4. 电气性能检验:使用测试仪器(如万用表、示波器等)测试电路的电气性能。
检查电子元器件和PCB的功能是否正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 环境适应性检验:将电子元器件和PCB置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高温箱、低温箱、湿热箱等。
测试其在不同环境下的可靠性和性能。
五、检验记录和报告在进行SMT检验过程中,应及时记录检验结果和异常情况。
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应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记录,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SMT检验作业指导书

SMT检验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SMT(表面贴装技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器件焊接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子制造业中。
为了确保SMT检验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制定一份详细的SMT检验作业指导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SMT检验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要点。
正文内容:1. SMT检验作业指导书的编写1.1 确定检验目标和标准:SMT检验作业指导书应明确规定检验的目标和标准,包括焊接质量、元器件位置和极性等方面的要求。
1.2 制定检验流程:根据SMT生产线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合理的检验流程,包括检验的时间节点、检验的顺序和检验的方法等。
1.3 确定检验设备和工具:根据检验要求,确定所需的检验设备和工具,如显微镜、测量仪器、测试设备等。
1.4 制定检验文件和记录表:编写相应的检验文件和记录表,用于记录检验过程中的数据和结果,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
2. SMT检验作业指导书的内容2.1 元器件的外观检查:包括检查元器件的外观是否完好、是否存在损坏、是否与规格书要求相符等。
2.2 焊接质量的检查:对焊接点进行检查,包括焊接是否完整、焊盘是否有焊接不良等。
2.3 元器件位置和极性的检查:检查元器件的位置是否准确、极性是否正确,以确保元器件的正确安装和连接。
2.4 焊接温度和时间的检查:检查焊接温度和时间是否符合要求,以确保焊接质量和稳定性。
2.5 其他特殊要求的检查:根据实际情况,对特殊元器件或特殊要求进行检查,如防静电措施、焊接剂的使用等。
3. SMT检验作业指导书的总结3.1 检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不良率和问题的分布情况,为后续的改进提供依据。
3.2 检验过程的改进和优化:根据检验结果和分析,对检验流程、设备和工具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和效率。
3.3 培训和知识分享:根据检验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培训和知识分享,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对SMT检验的理解。
总结:SMT检验作业指导书是确保SMT检验准确性和高效性的重要工具。
SMT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

版次 页码 工序号
A.0 1/4
文件编号 生效日期 使用材料 规 格 数 量
1
胶水 焊盘 焊盘
胶水
图一
2.锡膏印刷检验标准:
图二
>25% W
图三
2.1标准:锡膏与焊盘完全重叠,锡膏表面应光滑、平整、没有空隙。(如图四所示) 2.2偏移:偏移大于焊盘25%为不合格。(如图五所示) 2.3连锡:两引脚之间不应连接之处印刷上锡膏为不合格。(如图六所示) 2.4滲锡渗锡超出焊盘25%为不合格。(如图七所示) 2.5漏印:锡膏印刷不完整,印刷在焊盘上的锡膏残缺不全为不合格。(如图八所示)
图五 图三 图四 图一
版次 页码 工序号
A.0 4/4
文件编号 生效日期 使用材料 规 格 数 量
4
图二
2.1.2.合格:锡覆盖在元件脚上方,但可见元件脚轮廓视为合格。(如图二所示)
2.2.2.合格:锡覆盖到零件脚上方,但可见元件脚轮廓视视为合格。(如图四所示)
2.3.1.标准:元件可焊接面均焊接在焊点上,且焊接高度达到零件高度。(如图五所示) 2.3.2.合格:焊锡未超过焊盘及元件焊点呈球鼓状,焊锡角度未超过90度。(如图六所示) 2.3.3.不合格:不符合上述条件者。 3.检查项目:浮脚 3.1.晶片型元件焊接点
>20%H >30%H
图六
使用工具 放大镜 手套 静电环 图七
规 格 10倍
数 量 1 1 1
1.4.1.标准:元件焊接面均焊在可焊接面上,且焊接高度达到元件直径30%以上。(如图七所示)
制 作 审 核 批 准
伟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SMT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 SMT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
类别 SMT检验标准 SMT检验标准 工序名称 炉后检查2 炉后检查2 2.检查项目:多锡 2.1.引脚元件焊接品质: 2.1.1.标准:元件脚端点与焊盘焊锡饱满且呈平滑圆弧形。(如图一所示) 2.1.3.不合格:不符合上述条件者。 2.2.J形导脚元件焊接品质 2.2.1.标准:元件脚端点与焊盘焊锡饱满且呈平滑圆弧形。(如图三所示) 2.2.3.不合格:不符合上述条件者。 2.3.距形元件焊接品质:
SMT检验作业指导书

SMT检验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是一种电子组装技术,通过将电子元件直接贴装在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上,取代传统的插件式组装方式。
为了确保SMT组装的质量和可靠性,需要进行SMT检验。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SMT检验的相关标准和流程,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二、检验标准1. IPC标准:IPC(Association Connecting Electronics Industries)是国际电子工业联合会,其制定了一系列与电子组装相关的标准,包括SMT检验。
在进行SMT检验时,应参考IPC-A-610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各种电子组件的外观、尺寸、焊接、引脚等方面的要求。
2. 客户要求:根据客户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
客户可能对产品的外观、功能、性能等方面有特定的要求,应根据客户要求进行检验,并确保产品符合客户的期望。
三、检验流程1. 准备工作:a. 检查检验设备的完好性:确保检验设备正常工作,如显微镜、测量工具、X光机等。
b. 准备检验样品:从生产线上取出一定数量的产品作为样品,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2. 外观检验:a. 检查产品外观:检查产品表面是否有划痕、凹陷、气泡等缺陷。
b. 检查标识和标志:检查产品上的标识和标志是否清晰可见,符合要求。
3. 尺寸检验:a. 使用测量工具: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如卡尺、游标卡尺等)对产品的尺寸进行测量。
b. 比对标准要求:将测量结果与标准要求进行比对,确保产品的尺寸符合要求。
4. 焊接检验:a. 使用显微镜检查焊点:使用显微镜对产品的焊点进行检查,确保焊点的质量良好。
b. 使用X光机检查焊点连接性:使用X光机对焊点进行检查,确保焊点连接牢固。
5. 引脚检验:a. 检查引脚的位置和间距:使用显微镜对产品的引脚位置和间距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要求。
b. 检查引脚的焊接质量:使用显微镜对产品的引脚焊接质量进行检查,确保焊接牢固。
SMT检验作业指导书

SMT检验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在电子制造业中,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简称SMT)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安装技术。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SMT检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提供一份SMT检验作业指导书,以确保操作人员能够准确、高效地进行SMT检验。
二、检验目的SMT检验的目的是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具体目标包括:1. 检查SMT贴装的电子元器件的正确性和完整性;2. 检查焊接质量,确保焊接连接牢固可靠;3. 检查电子产品的外观是否符合要求;4. 检查电子产品的功能是否正常。
三、检验流程1. 准备工作a. 确保检验仪器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b. 检查检验工具和材料的准备情况,如显微镜、测量工具、标尺等;c. 检查SMT检验所需的标准和规范,确保能够正确执行。
2. 外观检验a. 使用显微镜检查电子产品的外观,包括表面是否有划痕、污渍、变形等;b. 使用标尺测量产品的尺寸,确保符合规范要求;c. 检查电子产品的标识、标签和包装是否完整清晰。
3. 元器件检验a. 使用显微镜检查SMT贴装的电子元器件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确保元器件型号、极性等符合要求;b. 检查元器件的焊接质量,包括焊点是否光亮、无焊锡球、无焊接缺陷等;c. 检查元器件的安装位置和间距是否符合要求。
4. 功能检验a. 使用测试设备对电子产品进行功能测试,确保各项功能正常;b. 检查产品的电气参数是否符合要求,如电压、电流等。
5. 记录和报告a. 对每个被检验产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产品信息、检验结果等;b. 如发现问题或异常,及时记录并报告给相关部门;c. 定期整理和汇总检验数据,生成检验报告。
四、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SMT检验知识和技能,确保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检验要求;2. 检验仪器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准确可靠;3. 检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误操作导致损坏产品或人员受伤;4. 检验记录和报告应妥善保存,以备日后参考和追溯。
SMT检验作业指导书

SMT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SMT(表面贴装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创造业的技术,它通过将电子元器件直接贴装在印刷电路板(PCB)上,实现电子产品的高效生产。
为了确保SMT生产线的质量和效率,SMT检验作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SMT检验作业的指导书,包括检验目的、检验范围、检验流程、检验标准等内容。
二、检验目的SMT检验作业的目的是确保生产出的电子产品符合质量要求,达到预期的性能和可靠性。
通过对SMT生产线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三、检验范围SMT检验作业的范围涵盖了整个SMT生产线,包括以下环节:1. PCB检验:检查PCB的尺寸、孔径、焊盘等是否符合要求。
2. 贴片机检验:检查贴片机的操作是否正常,贴装的元器件是否准确、完整。
3. 焊接检验:检查焊接质量,包括焊点的焊接强度、焊接位置是否准确等。
4. 清洗检验:检查清洗后的PCB表面是否干净,无残留物。
5. AOI检验:使用自动光学检查设备对贴装后的PCB进行视觉检测,发现缺陷和错误。
6. 功能测试:对贴装完成的电子产品进行功能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四、检验流程SMT检验作业的流程如下:1. 准备工作:准备所需的检验设备和工具,包括测量仪器、显微镜、AOI设备等。
2. PCB检验:使用测量仪器对PCB的尺寸、孔径等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要求。
3. 贴片机检验:检查贴片机的工作状态和贴装效果,使用显微镜对贴装的元器件进行目视检查。
4. 焊接检验:使用显微镜对焊点进行检查,确保焊接质量良好。
5. 清洗检验:使用显微镜检查清洗后的PCB表面,确保无残留物。
6. AOI检验:使用自动光学检查设备对贴装后的PCB进行视觉检测,发现缺陷和错误。
7. 功能测试:对贴装完成的电子产品进行功能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8. 记录和分析:将检验结果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后续的生产过程改进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成审核批准产品名作业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1:接到当天的《生产计划》,安排贴片机操作员进行准备工作。
2:检查《贴片元件料站表》是否及时挂出,是否和《生产计划》相符合。
B:操作员工作前的准备:
1:佩带好防静电手环和防静电手套,接到班长下达的生产通知,进入工作前的准备工作。
开机前:
首先,请检查贴片机气压是否正常,(正常值参照各种系列的《贴片机操作作业指导书》)若发现气压异常,请即刻通知SMT 设备工程师解决。
然后检查整个机仓内有无杂物。
检查轨道的两边和中间有无杂物。
轨道中若放置有支撑板或支撑顶针,应无翘起、变形等现象。
如果有使用0402的物料,则必须在安装该料的FEEDER 上垫好0402的物料垫片。
开机:
调用程序:
对照《料站表》,检查贴片机电脑程序上的程式和料站表的内容是否一致。
如对应的结果存在不一致,请即通知SMT 班长或工艺工程师,查明原因,着手解决。
首件检查:如上述步骤一切正常,即可通知PQC 人员开始进行首件检查工作
检查卡在贴片机Feeder 站位上的Feeder ,看上去应是很整齐,所有相同的Feeder 高度应该平齐,无翘起变形现象,用手去按它们,应不会有松动。
最后检查贴片机所有的吸嘴,查看有无变形、破裂等现象。
吸嘴的高度是否一致、平整,可用手轻拨一下所有吸嘴,应有弹性。
若发现有异常,应立即报告SMT 组长,SMT 组长立即排除故障,如果SMT 组长无法解决,请即刻通知SMT 设备工程师解决。
然后参照《调机专用PCB 板清单》,选用一块相对应的PCB ,调整整条生产线传送带的轨道宽度,同时把传送带的电源开关打开,保证PCB 在传送带上正常运行。
(注
意:回流炉前的传送带的速度,必须和回流炉的链条速度一致,以免发生叠板的现象)。
贴片贴装作业指导书
编号:DXZC-3-ZD-Z143-70-01裁决通用LINE5 KE-2050(1)贴片作业步骤:
A:班长工作前准备:
对于贴片时需要使用顶针的笔记本等内存产品,应事先把顶针依模板摆放好,其它产品需事先把FIXTURE 摆放好。
正式生产后 ,操作员应经常来回检查,查看贴片机Feeder 上元件的使用状态,看元件是否需要换(接)料。
(卷带材料剩余大约是元件总数的1/5。
)
当上述情况都正常时,才可打开贴片机的电源开关,开启贴片机,具体的操作方法,请参照制造中心贴片机的《贴片机操作规程指导书》。
调用贴片机程序前,应根据生产计划,先把适用的《料站表》找出,挂在机器的前端文件夹中。
然后对照电脑程序,查看贴片机当前使用的吸嘴,是否符合目前使用的要求。
如不符合,请通知SMT 设备工程师更换合适的吸嘴。
当电脑程式和元件排列表内容相一致时,根据《贴片机元件排列表》,检查及换上正确的Feeder 上机,并全部核对一遍所用Feeder 上的零件是否正确。
《贴片机元件排列
表》上没有列出来的多余Feeder ,请把它卸下来,卡放在SMT 专用的Feeder 架上。
核对完毕后有PQC 确认OK 后方可生产.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