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端砚有妙招
端砚各种坑的石品及鉴别!

端砚各种坑的石品及鉴别!端砚分为:老坑(水岩)、坑仔岩、麻子坑、宋坑、梅花坑、绿端、古塔岩、朝天岩、宣德、白线岩。
现在介绍下端砚的石品及鉴别方法:老坑老坑砚石材料采自深于河床之底的石脉,由于长年受水的净化浸渍,自身石质温润且幼滑,石色青灰中带蓝紫,制成砚后经历长期的使用揣摸与墨长期相伴,加之漫长年月的空气接触氧化,因此发生质的变化,表面皮壳墨光擦洗不去,由表入里必然有墨渗痕,甚至用细砂擦开小片砚堂观之,所见的石肉也与新砚有明显的区别,色泽变深,由紫蓝偏灰黑,砚的本身有些也会出现断续的细小裂纹状或分层剥离,细辨之,老坑所俱的石品隐约可见:如玫瑰紫青花,金银线,冰纹或鱼脑冻,蕉白等。
老坑砚石岩性:泥质结构,致密,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主要由云母类(水云母)粘土为主组成,还有赤铁矿、石英、绿泥石、碳酸盐类,微量矿物有:电气石、金红石、黄铁矿等。
赤铁矿呈微粒状,相对集中成环带状的晕圈时,则谓之为“火捺”。
老坑砚石外观青灰色,微带紫蓝色,石纹细腻而幼滑、娇嫩、致密而坚实。
大西洞与水归洞同称老坑砚石,在色泽上粗看大致一样,其实仔细审视仍可分辨出来。
大西洞石色在青灰色中微带紫蓝色而偏蓝;水归洞则在青灰色中微带紫蓝色而偏紫。
大西洞之冰纹似乎多些,水归洞则相对少些。
老坑砚石击之发出木声,无铿锵之声(与宋坑比较有明显不同)。
主要石品花纹有冰纹、金线、银线、青花、玫瑰紫青花、火捺、天青、蕉叶白、鱼脑冻、冰纹冻、天青冻以及名贵的石眼。
较常见的石品是冰纹和金线、银线,其次是火捺。
鱼脑冻(包括碎冻)和蕉叶白则是稀有的,非常难得。
老坑,尤其是出自大西洞砚石中的鱼脑冻是最理想的,是砚石中最为娇嫩之处,最为难得。
鱼脑冻或蕉叶白的周围必定有胭脂晕火捺,最好者是将整个“冻”团团围住。
冻内或近边沿处必定有青花,有时还有玫瑰紫青花,这种鱼脑冻是非常罕见的,不要说是完整的白如晴云的鱼脑冻,就是碎冻亦属少见。
我以为很有必要将老坑砚石中的“冻”,“晕”和“荡”区分开来,否则就会影响“冻”的真正价值。
端砚的鉴别和欣赏

端砚的鉴别和欣赏1、端砚的鉴别端砚名坑众多,常见亦有十多个,开采的坑洞随着时间的伸延,有的坑洞砚石逐渐稀少,甚至枯竭,或塌方淤塞,无开采价值;亦有些是新开发的坑洞,近些年在沙浦、典水、洮溪一带发现和开采出大批砚石(还未给予它们正名,只统称沙浦石);因此要准确地分辨那个坑洞的端石,恐怕也不容易,历史上就有以广东恩平的茶坑石冒充端砚石的事。
清梁绍壬撰《两般秋雨盦随笔》说:“端砚之辨最难,非生长斯土悉心穷究者不能知也。
”鉴别端砚可以说是一门科学,因为要有各方面知识做基础;同时又是一门技术,因为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
最好能掌握开采各坑砚石及刻制端砚技术的实践,而多年、多比较、多分析是最重要的。
就以端砚的镶眼、贴眼来说,古人亦偶尔会在端砚上镶嵌石眼,以掩盖瑕疵,且技术高超,做得天衣无缝。
现在有些人出于种种原因,用镶嵌石眼来冒充天然石眼,以提高其价值,甚至用胶水贴眼,甚至用墨色点睛,这种人为的强求性的“加工”,不仅达不到艺术效果,时间长了更得不到经济效益,反之损害了端砚的声誉。
要鉴别不会很难,首先要知道端砚石眼的形成和各坑砚石眼的区别。
如坑仔岩石眼多为圆形的鸡公眼或绿豆眼,颗粒不大,以米黄色为多,或奶黄偏白,偶有翠绿色偏蓝的;麻子坑的佳眼圆正,晶莹、翠绿,作数重晕,多为鸲鹆眼,值得注意的是,麻子坑的石眼是顺着石的纹理生长的,即纹理是右斜,石眼的生长也是右斜,其余类推,而镶眼或贴眼者往往于此暴露破绽;老坑口石眼不多,其色泽比麻子坑石眼要浅淡一些,偶然也有翠绿圆正的佳眼;象牙眼多见于老坑和坑仔岩。
其次,就镶眼或贴眼的技术来说,今人远比不上古人,经常放错方向和位置,或者张冠李戴,如把麻子坑石眼贴到坑仔岩上,把坑仔岩石眼贴在老坑上。
如果掌握各坑砚石眼的特征,就不难辨别出其真伪了。
当然,光凭实践也不行,有时一些制砚名手也会把砚石搞错。
以端砚中的绿端来说,本来是最容易辨别的,但制砚的绿石不是只有绿端,甘肃的洮河石砚、吉林的松花石砚、宁夏的贺兰砚、安徽祁门的一种淡绿石砚、广东恩平也有一种绿石,从色泽来看它们之间非常相似,以致清初的琢砚名手金殿也错把绿端看作松花砚。
手把手教你鉴别端砚(四):老坑(2)——石眼

手把手教你鉴别端砚(四):老坑(2)——石眼端砚是我国最难鉴定的观赏石种之一,历代文玩爱好者对其坑口、石品进行过无数次总结。
而近年端砚鉴赏书籍更是如雨后春笋。
但是,以单一坑口配图逐个介绍的形式,并没有解决人们对端砚鉴别的迷惑问题。
特别是对于初学者和外地朋友,缺乏实地、实物的接触经验积累,按图索骥简直如同隔靴搔痒,有时还蒙受经济损失。
为解决端砚的鉴赏问题,帮助端砚爱好者更直观学习端砚,避免经济损失。
文人端砚的代表人物林少勇先生以最直观的实物现时比对方法,讲述端砚坑口的石色、石品区别和鉴定要点;再从端砚的材料价值、设计理念、文化含量和技艺特点,讲述端砚的价值构成。
本期讲到最为著名、最为贵重的老坑砚石。
因老坑鉴别内容丰富,特别是石品多姿多彩,因此将分石色●石肉鉴别、石品鉴别等多期。
本期是砚石鉴定第四期,老坑鉴别第2期。
原创经典为你奉献概况老坑是端砚石中石质最好、影响最大、价值最大的砚坑,坑口位于西江羚羊峡东出口南岸约50米。
老坑砚石是含铁质的泥板岩,储量未有最权威的数据,但历代均小心翼翼开采,而至1999年封坑之时,所采之石开始偏红,万斤砚石中常常不到数件佳料,部分老石工认为储量已接近枯竭。
老坑砚石细腻幼滑,娇嫩密致,且石品丰富,自古千金难求。
因此,鉴别端砚石往往以老坑石为核心标杆,依次对比定论其它坑别的区别标准。
图1:老坑洞口位于西江羚羊峡东出口,距离南岸约50米处图2:70年代重开老坑前的旧洞图3:新中国重开老坑后的新洞入口,距离旧洞约20米。
图4:70年代开采老坑场景。
老坑石眼的鉴别石眼价值古来便有争议,盖因石眼主要作用在于装饰,而非下墨、发墨等实用之处。
但自古以来,石眼却一直又是最倾倒众生的端砚石品,也无可置疑地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古语“端砚贵有眼”便是佐证。
确实,石上有眼,睑、睛、瞳俱在,这本身已是一个勾引人好奇心的奇象,加上或青绿、或牙白的色彩,在紫蓝的砚石上夺目生辉,不愧是端砚最突出、最亮丽的石品花纹,这注定它的价值将跨越鱼脑冻、青花等石品,在现代审美及工艺雕刻价值取向中位列前茅。
端砚老坑的鉴别方法

端砚老坑的鉴别方法
端砚老坑是指产自中国端砚原产地的砚石,由于历史的积淀和工艺的特殊性,
因此备受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然而,市场上也存在着以假乱真的情况,因此了解一些鉴别方法是必要的。
首先,观察石纹和色泽是鉴别端砚老坑的重要步骤。
端砚老坑通常具有明显的
纹理和自然形成的石纹,色泽通常为深灰、青灰或墨绿色。
真正的端砚老坑常常呈现出细腻、均匀的纹理,并且具有一定的光泽。
同时,真品的色泽往往较为均匀,不会出现显眼的色差。
其次,观察砚面的质感和纹路也是判断端砚老坑真伪的重要方法。
端砚老坑砚
面质地坚硬、细腻,经过世代的使用和打磨,可以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光泽和质感。
同时,砚面上的纹路往往呈现出自然形成的生动姿态,没有机械加工的痕迹。
此外,端砚老坑的石块形态也能提供一些线索来进行鉴别。
真正的端砚老坑往
往是天然形成的石头,因此形态通常不太规则,表面可能有一些凹凸不平的地方。
如果一块端砚老坑石头过于规则,并且表面光滑均匀,那么可能是经过加工的伪品。
最后,考虑到端砚老坑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还应参考相关的历史文献和专
家的意见。
端砚老坑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了解一些相关的历史典故和收藏经验,能够帮助鉴别端砚老坑的真伪。
总的来说,鉴别端砚老坑主要依靠观察石纹和色泽、砚面质感和纹路,以及考
虑石块形态和历史背景。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因素,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一块石头是否为真正的端砚老坑。
在购买端砚老坑时,建议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确保自己投资的价值和真实性。
鉴别四大名砚之一的端砚,不能乱来,得从这3个方面入手

鉴别四大名砚之一的端砚,不能乱来,得从这3个方面入手众所周知,文玩的最初形式,就是文房用具之中,一些具有把玩乐趣的小物件,但是随着发展,才慢慢的变成今天的现状,但是归根结底,只有文房用具,才是真正的文玩,今天咱们就来说一种文房用具,笔墨纸砚中的砚。
了解砚台的玩家应该都知道中国的四大名砚吧,分别是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广东肇庆市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山西新绛县和山东泗水的鲁柘澄泥砚,而其中,端砚算是历史比较悠久的一种了,从最早发现于唐武德年间的箕琪砚,到现在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而端砚作为四大名砚之一,自古就受到文人墨客,甚至是权力拥有者的喜爱和推崇,时至今日,一些喜欢收藏的的文玩爱好者,对于端砚,那也是非常的重视的,这就导致市场上造假的端砚非常多,所以,今天咱们就来了解一下,端砚的鉴别的三个方法。
一、看石色,古今不一不同时期的端砚的制作所用的石料的颜色不一样,所以在看一方端砚的时候,首先擦去表面的浮灰和风化层,然后看内部的石色,大概有三种颜色,第一种就是紫石,主要是老坑,坑仔岩或者麻子坑,宋坑等地开采的石料,算是端砚中最常见的一种。
第二种就是绿端石,是一种比较容易混淆的石料,因为是天然的青绿偏黄的颜色,非常漂亮,娇嫩,几乎无瑕疵,这与吉林的松花石和甘肃的洮河石很相似,所以非常容易混淆。
第三种颜色就是非常稀有的白端石,整体呈乳白色,上手细腻油润,很纯净,但是因为白端石的脆性比较大,非常难以雕刻,又因为后来白端石被禁止开采,所以现在市场上白端石的端砚非常少见。
二、看石眼,有眼成端因为制作端砚的石料在形成的最初期,掺进了含铁质的矿物质或者黏土,然后被包裹,会形成不同颜色的壶,而制作成端砚之后,就会在表面形成石眼,而看石眼,也是鉴别端砚的一个方法,正所谓,无眼不成端嘛。
端砚的石眼大概可以分成以下几种:鸲鹆眼,眼型与八哥的眼睛非常相似,通体呈青绿色,有偏黄的色调参杂其中。
鹦哥眼,顾名思义,与鹦鹉的眼睛有些许的类似,整体呈黄黑相间的孔状晕染状,是端砚石眼中的上品。
挑选端砚六字真经

挑选端砚六字真经挑选端砚六字真经潘飞翔一、看就是看砚的质、工、品、铭、饰,以及新旧程度和修理与否等。
若经修补,其补过之处颜色与砚的原色总有差别,因用过树脂等化学胶水后,总会比原色来得亮。
二、摸拿到一方砚,用手摸一摸,感觉是否滑润。
如像小孩皮肤一样光滑细嫩,说明石质细嫩;摸上去石质粗糙,说明石品质就差。
同时,如感觉冰凉,则石质佳;反之,感觉暖者差。
用手指或手掌按砚石,有汗印者佳,无汗印者差。
三、敲将砚用手指托定,轻击之,或用另手指弹砚,但闻其声,端石以木声为佳,瓦声次之,金声为下。
这三种声响,分别体现出端石质地的嫩与老。
而歙砚的敲击声则以清脆的“镗、镗”金属声为佳,如闻声“卜、卜、卜”,则说明该歙石多泥质,为下品,或石有暗伤痕。
四、洗选择砚和收藏砚,最好经过清洗这个环节,尤其是古砚,砚面上墨痕斑斑,遮掩了自然的美纹,也分辨不清石的坑口年代,就需洗砚,把墨痕去掉,还原石的本来面目。
若古端砚的砚面墨垢郁积,洗之不清,还可用细号水砂轻轻地和水在砚面的中心磨去薄薄一层,但必须当心,千万不能擦伤古砚的其他部分,以免损伤古砚包浆。
砚经过清洗,更易看清砚石有否伤痕和修理过的痕迹。
五、掂用手掂砚的分量,同样大小的石,砚重者好,轻者差。
重的说明砚石矿物胶结紧,颗粒细;轻的说明胶结松,颗粒粗。
掂的方法尤对歙砚比较适用。
六、刻一方砚的好与差,首先考虑的是石质的好坏,然后才是琢刻。
佳石必欲良工,彼此衬托,则艺术品位更高,二者如果缺一,终成遗憾,同时也降低了砚的价值。
熟悉砚石的工人和艺术家,只要用刀在砚石上轻轻的刻上几道,马上就会感到该砚石质的优劣。
挑选砚和收藏砚,若按上述的要求去做,必能鉴别砚的优劣,但事实上一点毛病和瑕疵都没有的砚是很少的,选择的原则应根据各自的要求重点有所侧重。
中国名砚之首:端砚的鉴别小技巧,四招教你辨别你手中的端砚!

中国名砚之首:端砚的鉴别小技巧,四招教你辨别你手中的端砚!闲来无事,搬张凳子在树下饮茶,正所谓古有李白月下饮酒,今有三藏树下饮茶。
下午的时候又去了一趟古玩城,看到一个古砚,不免想到古人的一些书法绘画都离不开这文房四宝之一,心中隐隐会有一些触动。
所以就想写一篇关于古砚的文章,三藏也见到许多藏友是喜欢收藏这一类的文雅物件,但是却往往收藏不到自己心仪的。
三藏觉得收藏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要有意识地去了解收藏品,包括它的工艺水平、文化底蕴内涵、风格等,最主要的就是心态要端正,长期以往就能形成一种感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眼力”,结合最新的收藏市场动向,才能对藏品未来升值做出一个估算,如果对于高档收藏品的价值无法估量,也可将目光转向中档产品。
收藏不怕买差,就怕买假,真正的古玩艺术品即便品相不全也会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而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以其"呵气成墨、滑如肌肤"的品质堪称绝顶,无与伦比,令无数文人墨客竞折腰!端砚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可谓是闻名遐迩。
砚台的好坏优劣主要取决于它的石质,中国四大名砚包括: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山西新绛县和山东泗水的鲁柘澄泥砚、广东肇庆市的端砚,其他还有很多杂石砚,包括一些秦砖汉瓦都有改制砚台的习惯,所以砚台的好坏优劣主要取决于三方面,第一是石质、第二是做工、第三是年份,这三点是决定砚台高低优劣的重要依据。
很多人诟病专家的眼力和水平。
其实三藏在想。
专家就算看这件东西水平再差,也不会比普通人从来没有接触研究过藏品的人差吧?何谓专家?就是在某一门学问上有深度研究和独到见解的学者。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对于普通人而言,专家是高不可攀的。
对于同为学者而言,某某在本专业哪个领域内属于领军人物,这在专业人士圈里那是有口皆碑的。
当然,三藏并不是说专家说的就是一定对的,只能说给你作为更加详细的参考。
书中自有黄金屋,三藏找寻相关资料后发现三种较为简单鉴别端砚真假的方法:一看石色,二看石眼,三看石品。
分享简单鉴别古砚真伪的几种方法

分享简单鉴别古砚真伪的几种方法古玩天下2017-01-05各朝代砚的制式又如何区别?当自己买到一方价格不菲的古砚时,又如何鉴别它的真伪呢?分享总结出一套简单鉴别古砚真伪的几种方法。
先来说说石质辨伪端砚作为居于四大名砚之首。
制砚作假者往往用其他地方的或类似端石的石头进行仿冒。
从表面上看可谓以假乱真,但仔细抚摸却相差太远。
端石,石质细腻,坚实滑润,天然石品众多,象石眼、鱼脑冻、金银线、蕉叶白等,其它砚石无法比美。
鉴别时可先用看、摸、敲、洗、掂的方法进行。
然后对石质的纹理进行再识别,就不难看出端砚的真假了。
再来说说雕工辨伪各朝代的砚雕形式和风格都有所不同,所以,对一般雕工或仿名家雕工,进行鉴别时,必须先了解各时代名雕工的情况,从砚的雕刻风格与砚的时代相比较以确定真伪。
唐宋时期雕刻工艺粗旷豪放,简洁古朴。
到了明代砚雕的装饰指导思想发生了极大变化,以艺术装饰为主,而清代砚雕注重精美稚致。
以新砚冒充旧砚,笔者认为应从砚的式样、图案、款铭、包浆等方面进行,辨别砚的风格和地区流派。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格。
如果能对明清时期的砚的风格特点有相当的掌握,那么作伪的“古砚”就会被识别出来。
然后说说铭文辨伪砚铭的真伪辨别首先要掌握铭刻者的个人风格,包括其书画书法水平的高低。
人品学识以及砚铭的文辞款式是否与时代风格一致。
如果不能掌握铭刻作者的基本情况,也应将砚铭置于当时的环境中来辨别。
其次是对雕刻的手法,下刀的角度和刀痕的鉴别看与时代风格是否相符。
会不会是后加款。
值得注意的是,宋代砚有砚铭无印款,印款自明代才出现,如宋砚出现钤印就不攻自破了。
传世的砚上铭文,特别是名气大的政治家、书画家、学者的砚上铭文,被假冒的很多。
识别不仅要丰富的经验和阅历,而且还应有较丰富的文史知识和揣摩比较的功夫。
最后就是装饰辨伪对砚的装饰辨伪,主要是指砚匣和锦套之类的辨伪。
虽然能从砚匣和锦套上为识别真假提供一定的依据,但只能作次要依据,据考证:考究的砚匣里面的砚台不会太差,砚匣在明末清初时代盛行用紫檀木或红木制成,匣内壁用黑色的推光漆,做工十分考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题:辨别端砚有妙招:一辨色二品纹三听声
(注:本篇用瑞哲轩ID发布)
正文:
现在端砚收藏越来越火了,我们瑞哲轩的小小展馆里经常迎来四方嘉宾,高手有之,菜鸟也不少,尤其是新入行的同志,对如何辨别端砚的优劣更是问题多多。
在下知道坛子里高手云集,也并不敢卖弄,无非是做点小收集,抛砖引玉,希望有高人也出来指点一二!
辨别端砚,和鉴赏别的艺术品一样,首先就是视觉上的冲击,辨色,各个品种颜色自有特色!
1.老坑:老坑颜色是灰紫色,有时候带点蓝色;
2.坑仔:紫红色(坑仔是三大名坑中颜色稍微偏深红一点的)
3.麻坑:青红相间;
4.宋坑:深紫色偏红;
5.梅花坑:苍灰色带军绿;
6.绿端:绿色为主,也有黄色和红色
7.白端:白色;
8.冚箩蕉:颜色各异,近似三大名坑;
9.朝天岩:灰褐色;
10.白线岩:又称有冻岩,颜色近似三大名坑,但稍微偏黄;
11.宣德岩:颜色多种,几乎涵盖所有的端砚坑别的颜色;
12.沙浦石:颜色多种,几乎涵盖所有的端砚坑别的颜色;
仅从颜色上可以轻松而准确判断的坑别是:宋坑(深紫红色,该颜色是宋坑独有的)、白端、绿端。
再者,就可以细品石品纹理了。
1.老坑:冰纹、冰纹冻、鱼脑冻、金银线、天青、青花、火捺、五彩丁等;
具有冰纹和冰纹冻石品的端砚几乎可以有八成的把握判断为老坑,当然其他坑口偶尔也具有该种特征。
但五彩丁作为石品中的瑕疵,是和老坑相随相伴的。
2.坑仔:鱼脑冻、天青、青花、火捺、蕉叶白等;
3.麻坑:翡翠纹、鱼脑冻、天青、青花、火捺、蕉叶白等,石疵虫蛀等
麻坑在石品上除了少见冰纹以外,其他的石品特征和老坑和坑仔相近,有虫蛀石疵是麻坑相对而言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
4.梅花坑:多眼且大,而且石眼的颜色偏黄。
这一特征几乎是梅花坑所特有的。
5.冚箩蕉:编制状的平行纹理是冚箩蕉独有的,而且冚箩蕉没有石眼。
6.朝天岩:青苔斑又称霉苔斑或者玳瑁斑,是朝天岩独有的,就像生长在石头上
的发霉斑点。
7.白线岩:火捺、青花、鱼脑冻和眼;
8.宣德岩:石品多种多样,涵盖端砚所有坑别的特征;
9.沙浦石:石品多种多样,涵盖端砚所有坑别的特征;
通过石品纹理的辨别,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判断出梅花坑、冚箩蕉和朝天岩了,剩下的就是白线岩、宣德岩和沙浦石了,因为这三种坑口的石头无论是从颜色还是石品纹理上面,都具有三大名坑的特征,这也是端砚判断的重点,也是人们经常容易犯错的误区,当然也就是不良商家通常以次充好的重灾区了。
如果你通过颜色和石品纹理都还不能清楚的辨别端砚坑别,不妨试试声音的辨别。
但以声音来辨别端砚坑别是三种方法中唯一不能单独使用的,应该配合其他的方法一起使用和鉴别,因为这不是绝对准确的一种方法,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三大名坑中的老坑、坑仔和麻坑,敲击后发出比较沉闷的声音,行业内称为“木声”或者“瓦声”,而白线岩、宣德岩和沙浦石敲击后发出比较清脆的声音,行业内称为“金属声”。
在敲击端砚方法上也是有讲究和窍门的,一般用三根手指托住端砚,另一支手用指尖弹击端砚的边缘。
如果端砚的体积和重量让你悬空托住的手指为难,你可以将石头向你怀中的一段轻轻架放在肩头。
如果太重,就不要逞能了,小心骨折!^_^
总的来说,端砚的辨别和判断,是需要一个长期经验的积累。
建议购买时多观察,并请教懂行的朋友或藏家。
端砚的收藏和购买应该把重点放在石品上,其次才是雕工和作者。
至于坑别,建议关注三大名坑的端砚,而且是坑别特征非常明显和开门的,那些坑别模糊、难以鉴别类型和坑种的,最好放弃,以免上当受骗!
引导回复:1. 光说不练假把式,真想学辨别端砚,得看到实物!2. 楼主很用心,至少很全了,不过楼上说得对,需要实战经验才能成长3. 希望前往瑞哲轩一游,楼主欢迎不~4.
太好了,很受益!求更多指点啊各位5. 技术活啊,大家都还有得学习,多交流交流吧!
6.瑞哲轩可以代客鉴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