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鉴定新法
端砚各种坑的石品及鉴别!

端砚各种坑的石品及鉴别!端砚分为:老坑(水岩)、坑仔岩、麻子坑、宋坑、梅花坑、绿端、古塔岩、朝天岩、宣德、白线岩。
现在介绍下端砚的石品及鉴别方法:老坑老坑砚石材料采自深于河床之底的石脉,由于长年受水的净化浸渍,自身石质温润且幼滑,石色青灰中带蓝紫,制成砚后经历长期的使用揣摸与墨长期相伴,加之漫长年月的空气接触氧化,因此发生质的变化,表面皮壳墨光擦洗不去,由表入里必然有墨渗痕,甚至用细砂擦开小片砚堂观之,所见的石肉也与新砚有明显的区别,色泽变深,由紫蓝偏灰黑,砚的本身有些也会出现断续的细小裂纹状或分层剥离,细辨之,老坑所俱的石品隐约可见:如玫瑰紫青花,金银线,冰纹或鱼脑冻,蕉白等。
老坑砚石岩性:泥质结构,致密,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主要由云母类(水云母)粘土为主组成,还有赤铁矿、石英、绿泥石、碳酸盐类,微量矿物有:电气石、金红石、黄铁矿等。
赤铁矿呈微粒状,相对集中成环带状的晕圈时,则谓之为“火捺”。
老坑砚石外观青灰色,微带紫蓝色,石纹细腻而幼滑、娇嫩、致密而坚实。
大西洞与水归洞同称老坑砚石,在色泽上粗看大致一样,其实仔细审视仍可分辨出来。
大西洞石色在青灰色中微带紫蓝色而偏蓝;水归洞则在青灰色中微带紫蓝色而偏紫。
大西洞之冰纹似乎多些,水归洞则相对少些。
老坑砚石击之发出木声,无铿锵之声(与宋坑比较有明显不同)。
主要石品花纹有冰纹、金线、银线、青花、玫瑰紫青花、火捺、天青、蕉叶白、鱼脑冻、冰纹冻、天青冻以及名贵的石眼。
较常见的石品是冰纹和金线、银线,其次是火捺。
鱼脑冻(包括碎冻)和蕉叶白则是稀有的,非常难得。
老坑,尤其是出自大西洞砚石中的鱼脑冻是最理想的,是砚石中最为娇嫩之处,最为难得。
鱼脑冻或蕉叶白的周围必定有胭脂晕火捺,最好者是将整个“冻”团团围住。
冻内或近边沿处必定有青花,有时还有玫瑰紫青花,这种鱼脑冻是非常罕见的,不要说是完整的白如晴云的鱼脑冻,就是碎冻亦属少见。
我以为很有必要将老坑砚石中的“冻”,“晕”和“荡”区分开来,否则就会影响“冻”的真正价值。
手把手教你鉴别端砚(四):老坑(2)——石眼

手把手教你鉴别端砚(四):老坑(2)——石眼端砚是我国最难鉴定的观赏石种之一,历代文玩爱好者对其坑口、石品进行过无数次总结。
而近年端砚鉴赏书籍更是如雨后春笋。
但是,以单一坑口配图逐个介绍的形式,并没有解决人们对端砚鉴别的迷惑问题。
特别是对于初学者和外地朋友,缺乏实地、实物的接触经验积累,按图索骥简直如同隔靴搔痒,有时还蒙受经济损失。
为解决端砚的鉴赏问题,帮助端砚爱好者更直观学习端砚,避免经济损失。
文人端砚的代表人物林少勇先生以最直观的实物现时比对方法,讲述端砚坑口的石色、石品区别和鉴定要点;再从端砚的材料价值、设计理念、文化含量和技艺特点,讲述端砚的价值构成。
本期讲到最为著名、最为贵重的老坑砚石。
因老坑鉴别内容丰富,特别是石品多姿多彩,因此将分石色●石肉鉴别、石品鉴别等多期。
本期是砚石鉴定第四期,老坑鉴别第2期。
原创经典为你奉献概况老坑是端砚石中石质最好、影响最大、价值最大的砚坑,坑口位于西江羚羊峡东出口南岸约50米。
老坑砚石是含铁质的泥板岩,储量未有最权威的数据,但历代均小心翼翼开采,而至1999年封坑之时,所采之石开始偏红,万斤砚石中常常不到数件佳料,部分老石工认为储量已接近枯竭。
老坑砚石细腻幼滑,娇嫩密致,且石品丰富,自古千金难求。
因此,鉴别端砚石往往以老坑石为核心标杆,依次对比定论其它坑别的区别标准。
图1:老坑洞口位于西江羚羊峡东出口,距离南岸约50米处图2:70年代重开老坑前的旧洞图3:新中国重开老坑后的新洞入口,距离旧洞约20米。
图4:70年代开采老坑场景。
老坑石眼的鉴别石眼价值古来便有争议,盖因石眼主要作用在于装饰,而非下墨、发墨等实用之处。
但自古以来,石眼却一直又是最倾倒众生的端砚石品,也无可置疑地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古语“端砚贵有眼”便是佐证。
确实,石上有眼,睑、睛、瞳俱在,这本身已是一个勾引人好奇心的奇象,加上或青绿、或牙白的色彩,在紫蓝的砚石上夺目生辉,不愧是端砚最突出、最亮丽的石品花纹,这注定它的价值将跨越鱼脑冻、青花等石品,在现代审美及工艺雕刻价值取向中位列前茅。
辨别端砚有妙招

标题:辨别端砚有妙招:一辨色二品纹三听声(注:本篇用瑞哲轩ID发布)正文:现在端砚收藏越来越火了,我们瑞哲轩的小小展馆里经常迎来四方嘉宾,高手有之,菜鸟也不少,尤其是新入行的同志,对如何辨别端砚的优劣更是问题多多。
在下知道坛子里高手云集,也并不敢卖弄,无非是做点小收集,抛砖引玉,希望有高人也出来指点一二!辨别端砚,和鉴赏别的艺术品一样,首先就是视觉上的冲击,辨色,各个品种颜色自有特色!1.老坑:老坑颜色是灰紫色,有时候带点蓝色;2.坑仔:紫红色(坑仔是三大名坑中颜色稍微偏深红一点的)3.麻坑:青红相间;4.宋坑:深紫色偏红;5.梅花坑:苍灰色带军绿;6.绿端:绿色为主,也有黄色和红色7.白端:白色;8.冚箩蕉:颜色各异,近似三大名坑;9.朝天岩:灰褐色;10.白线岩:又称有冻岩,颜色近似三大名坑,但稍微偏黄;11.宣德岩:颜色多种,几乎涵盖所有的端砚坑别的颜色;12.沙浦石:颜色多种,几乎涵盖所有的端砚坑别的颜色;仅从颜色上可以轻松而准确判断的坑别是:宋坑(深紫红色,该颜色是宋坑独有的)、白端、绿端。
再者,就可以细品石品纹理了。
1.老坑:冰纹、冰纹冻、鱼脑冻、金银线、天青、青花、火捺、五彩丁等;具有冰纹和冰纹冻石品的端砚几乎可以有八成的把握判断为老坑,当然其他坑口偶尔也具有该种特征。
但五彩丁作为石品中的瑕疵,是和老坑相随相伴的。
2.坑仔:鱼脑冻、天青、青花、火捺、蕉叶白等;3.麻坑:翡翠纹、鱼脑冻、天青、青花、火捺、蕉叶白等,石疵虫蛀等麻坑在石品上除了少见冰纹以外,其他的石品特征和老坑和坑仔相近,有虫蛀石疵是麻坑相对而言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
4.梅花坑:多眼且大,而且石眼的颜色偏黄。
这一特征几乎是梅花坑所特有的。
5.冚箩蕉:编制状的平行纹理是冚箩蕉独有的,而且冚箩蕉没有石眼。
6.朝天岩:青苔斑又称霉苔斑或者玳瑁斑,是朝天岩独有的,就像生长在石头上的发霉斑点。
7.白线岩:火捺、青花、鱼脑冻和眼;8.宣德岩:石品多种多样,涵盖端砚所有坑别的特征;9.沙浦石:石品多种多样,涵盖端砚所有坑别的特征;通过石品纹理的辨别,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判断出梅花坑、冚箩蕉和朝天岩了,剩下的就是白线岩、宣德岩和沙浦石了,因为这三种坑口的石头无论是从颜色还是石品纹理上面,都具有三大名坑的特征,这也是端砚判断的重点,也是人们经常容易犯错的误区,当然也就是不良商家通常以次充好的重灾区了。
端砚老坑的鉴别方法

端砚老坑的鉴别方法
端砚老坑是指产自中国端砚原产地的砚石,由于历史的积淀和工艺的特殊性,
因此备受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然而,市场上也存在着以假乱真的情况,因此了解一些鉴别方法是必要的。
首先,观察石纹和色泽是鉴别端砚老坑的重要步骤。
端砚老坑通常具有明显的
纹理和自然形成的石纹,色泽通常为深灰、青灰或墨绿色。
真正的端砚老坑常常呈现出细腻、均匀的纹理,并且具有一定的光泽。
同时,真品的色泽往往较为均匀,不会出现显眼的色差。
其次,观察砚面的质感和纹路也是判断端砚老坑真伪的重要方法。
端砚老坑砚
面质地坚硬、细腻,经过世代的使用和打磨,可以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光泽和质感。
同时,砚面上的纹路往往呈现出自然形成的生动姿态,没有机械加工的痕迹。
此外,端砚老坑的石块形态也能提供一些线索来进行鉴别。
真正的端砚老坑往
往是天然形成的石头,因此形态通常不太规则,表面可能有一些凹凸不平的地方。
如果一块端砚老坑石头过于规则,并且表面光滑均匀,那么可能是经过加工的伪品。
最后,考虑到端砚老坑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还应参考相关的历史文献和专
家的意见。
端砚老坑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了解一些相关的历史典故和收藏经验,能够帮助鉴别端砚老坑的真伪。
总的来说,鉴别端砚老坑主要依靠观察石纹和色泽、砚面质感和纹路,以及考
虑石块形态和历史背景。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因素,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一块石头是否为真正的端砚老坑。
在购买端砚老坑时,建议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确保自己投资的价值和真实性。
鉴别四大名砚之一的端砚,不能乱来,得从这3个方面入手

鉴别四大名砚之一的端砚,不能乱来,得从这3个方面入手众所周知,文玩的最初形式,就是文房用具之中,一些具有把玩乐趣的小物件,但是随着发展,才慢慢的变成今天的现状,但是归根结底,只有文房用具,才是真正的文玩,今天咱们就来说一种文房用具,笔墨纸砚中的砚。
了解砚台的玩家应该都知道中国的四大名砚吧,分别是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广东肇庆市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山西新绛县和山东泗水的鲁柘澄泥砚,而其中,端砚算是历史比较悠久的一种了,从最早发现于唐武德年间的箕琪砚,到现在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而端砚作为四大名砚之一,自古就受到文人墨客,甚至是权力拥有者的喜爱和推崇,时至今日,一些喜欢收藏的的文玩爱好者,对于端砚,那也是非常的重视的,这就导致市场上造假的端砚非常多,所以,今天咱们就来了解一下,端砚的鉴别的三个方法。
一、看石色,古今不一不同时期的端砚的制作所用的石料的颜色不一样,所以在看一方端砚的时候,首先擦去表面的浮灰和风化层,然后看内部的石色,大概有三种颜色,第一种就是紫石,主要是老坑,坑仔岩或者麻子坑,宋坑等地开采的石料,算是端砚中最常见的一种。
第二种就是绿端石,是一种比较容易混淆的石料,因为是天然的青绿偏黄的颜色,非常漂亮,娇嫩,几乎无瑕疵,这与吉林的松花石和甘肃的洮河石很相似,所以非常容易混淆。
第三种颜色就是非常稀有的白端石,整体呈乳白色,上手细腻油润,很纯净,但是因为白端石的脆性比较大,非常难以雕刻,又因为后来白端石被禁止开采,所以现在市场上白端石的端砚非常少见。
二、看石眼,有眼成端因为制作端砚的石料在形成的最初期,掺进了含铁质的矿物质或者黏土,然后被包裹,会形成不同颜色的壶,而制作成端砚之后,就会在表面形成石眼,而看石眼,也是鉴别端砚的一个方法,正所谓,无眼不成端嘛。
端砚的石眼大概可以分成以下几种:鸲鹆眼,眼型与八哥的眼睛非常相似,通体呈青绿色,有偏黄的色调参杂其中。
鹦哥眼,顾名思义,与鹦鹉的眼睛有些许的类似,整体呈黄黑相间的孔状晕染状,是端砚石眼中的上品。
端砚收藏与鉴赏的方法

端砚收藏与鉴赏的方法端砚最初纯粹是书写的工具,并非一早就成为收藏品。
因端砚发墨殊快、研墨不滞、出墨细滑、墨不损毫,深得书写者喜爱。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端砚收藏与鉴赏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端砚收藏与鉴赏的方法端砚作品有别于其他工艺美术品,它的材料已经决定了作品的唯一性。
选购收藏端砚工艺美术作品,综合起来应考虑四方面因素:1.端砚砚石石质;2.作品作者;3.作品的雕刻工艺;4.作品创作意境、文化内涵等创意。
这四个因素选购收藏的准则,该观点在本书作者与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先生就端砚收藏问题进行多次研讨的结论,得到他的一致赞同,认为收藏家应按上述四个准则进行选购收藏端砚。
端砚砚石石质:端砚之所以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主要是因为石质比其他石砚好。
因此,挑选端砚时,首先是看端砚的石质。
看石质首先要看砚堂,无论出自端溪哪个坑洞,砚堂石质一要纯净无瑕,二要滋润细腻,三要石品丰富。
除了凭视觉去分辨外,还要用手去感觉,即用手背来回抚摩,然后用掌心按在砚堂上停留几秒,好的端石会有一阵清凉的感觉。
掌心按处则有小片水汽,此为滋润。
故古人称端溪老坑可以“呵气研墨”,虽然有些夸张,但由此也可见端砚石质的特点。
作品作者:作品作者的素质及其综合水平,是决定着作品优秀成败的关键因素,直接决定着作品的收藏价值。
一位优秀的工艺美术师(家)必须具备:1.好的思想品格和人格魅力,才创作出感染和打动读者心灵的好作品;2.精湛的雕刻技艺,精湛的雕刻技艺是创作作品的基础和前提;3.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选购收藏端砚作品首选优秀的工艺美术师(家)的作品。
雕刻工艺:端砚作为工艺美术作品,雕刻工艺,决定作品优劣。
砚刻和其他石刻的区别,即石刻是以欣赏和摆设为主的工艺品,而端砚作品除了有砚刻的共性外,必须具体体现出研墨功能的实用性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应有端砚的文化艺术特色和端砚作者的个性风格。
作品创作意境、文化内涵等创意:作为艺术作品创作意境、文化内涵、主题思想等是作品的灵魂。
砚台鉴定“四要素”

砚台鉴定“四要素”
砚台鉴定“四要素”
历史上,砚台是书画家必备工具之一。
现如今,砚台已经成为重量级的收藏文物,收藏时也要具有专业知识。
我国最著名的四种砚台分别是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这四种砚台因为材质、品相出众,是历代文人书桌的首选,所以购买时特别要注意流传有序。
如果无法通过传承有序的方式判断古砚,则需要通过品、工、质、铭等几个方面来进行鉴别。
首先是品、工。
古人制作砚台都是人工雕刻,那时的砚台是一件非常风雅的物品,外型美观大方;而现代的砚台都是机器压制,人工雕刻痕迹就成为砚台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其次是质。
以四大名砚之首端砚为例,端砚之石是三四亿年前泥盆纪地质时期,经过高温高压后形成的泥质变质岩。
它含软的泥和硬的硅,砚石刚中带柔。
端砚石品常见的有鱼脑冻、荡青花、蕉叶白、天青、翡翠、金星点、水纹、金钱线和石眼等,购买时千万不要认为这些纹理、斑点是瑕疵,这些都是端砚的特点。
第三是铭,指砚的雕刻者在砚的某个部位题诗或作句。
如果砚身没有落款或名讳,诗句、作句的书法优劣或者文笔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古砚的价值。
另外还可留意雕刻水平的高低,花纹的繁复、镂空的图案能体现出匠师的雕刻水平。
中国名砚之首:端砚的鉴别小技巧,四招教你辨别你手中的端砚!

中国名砚之首:端砚的鉴别小技巧,四招教你辨别你手中的端砚!闲来无事,搬张凳子在树下饮茶,正所谓古有李白月下饮酒,今有三藏树下饮茶。
下午的时候又去了一趟古玩城,看到一个古砚,不免想到古人的一些书法绘画都离不开这文房四宝之一,心中隐隐会有一些触动。
所以就想写一篇关于古砚的文章,三藏也见到许多藏友是喜欢收藏这一类的文雅物件,但是却往往收藏不到自己心仪的。
三藏觉得收藏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要有意识地去了解收藏品,包括它的工艺水平、文化底蕴内涵、风格等,最主要的就是心态要端正,长期以往就能形成一种感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眼力”,结合最新的收藏市场动向,才能对藏品未来升值做出一个估算,如果对于高档收藏品的价值无法估量,也可将目光转向中档产品。
收藏不怕买差,就怕买假,真正的古玩艺术品即便品相不全也会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而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以其"呵气成墨、滑如肌肤"的品质堪称绝顶,无与伦比,令无数文人墨客竞折腰!端砚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可谓是闻名遐迩。
砚台的好坏优劣主要取决于它的石质,中国四大名砚包括: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山西新绛县和山东泗水的鲁柘澄泥砚、广东肇庆市的端砚,其他还有很多杂石砚,包括一些秦砖汉瓦都有改制砚台的习惯,所以砚台的好坏优劣主要取决于三方面,第一是石质、第二是做工、第三是年份,这三点是决定砚台高低优劣的重要依据。
很多人诟病专家的眼力和水平。
其实三藏在想。
专家就算看这件东西水平再差,也不会比普通人从来没有接触研究过藏品的人差吧?何谓专家?就是在某一门学问上有深度研究和独到见解的学者。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对于普通人而言,专家是高不可攀的。
对于同为学者而言,某某在本专业哪个领域内属于领军人物,这在专业人士圈里那是有口皆碑的。
当然,三藏并不是说专家说的就是一定对的,只能说给你作为更加详细的参考。
书中自有黄金屋,三藏找寻相关资料后发现三种较为简单鉴别端砚真假的方法:一看石色,二看石眼,三看石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凡是古玩,历来皆有作伪,端砚亦不例外:以次充好、以无名充有名、假刻砚面、以新充旧、制作假石眼、按著录上名砚式样制作、刻上名人之伪铭文、落名人之伪款等等,借以提高“身价”牟取暴利,这是作伪的通常手法。
因端溪石砚,石料颇为名贵,市面上常见的伪造端砚,石料大多是选自别处颜色相近、有美丽之纹理或有石眼的,但它石质瘦硬干燥,没有端石之优越性能,虽然精雕细刻,但是石质却不入档;以前端砚中有石眼的尤为罕见,而现在卖端砚的商店之中,大多数都是有石眼的“端砚”。
端溪砚石历代开采很多,坑洞、石品名称繁多:坑又分为水坑、山坑;宋坑、明坑、清坑、麻子坑、吴兰修坑、张之洞坑……坑又多分为各种的坑、洞;石品有青花、鱼脑冻、蕉叶白、火搽、天青、冰纹、金星点、石眼等等;端石以色调而名的有:紫端、白端、青(黑)端、绿端等;紫端居多性能较优越,白端、青端、绿端等较为稀少;呈灰苍、黄赤色的端石为下等品。
《端溪砚谱》记载:“石性贵细润,石色贵青紫。
”故人们对紫端砚有“紫云一握胜千金”等,华丽幽雅的词句来赞美。
因端溪砚石开采历时长久,坑洞、石品颇复杂、又有不少的鱼目混珠。
那么如何鉴定端砚真、伪、优、劣?汉藏文化专家根据祖传的鉴别方法,经历50多年的实践体会,鉴定端砚有六诀:一、为看端砚的颜色(紫、白,青、绿等)来认定;二、为观石质是否细润、坚实;三、为上手时感觉:端石为沉积岩轻重适中,上手时有滋润之感;若感到大轻或太沉重,有枯燥之感觉,均有伪品之嫌;
四、为听声:端砚叩之声音较小且闷哑,不像其他石砚叩之声音带脆带响;五、为用指按:只要按1秒钟,端砚上就会有“水气”形成的手指痕迹;六、为呵气:朝近端砚呵一口气,砚上就会凝聚一薄水层,用指一抹可见凝聚的水多寡。
若符合上述六点的端石砚的色、质、性,那就是真品;反之为劣、伪品。
若上述五、六两点性能越强,那端砚就越优越,水坑洞的佳品呵气可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