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3节摩擦力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三章摩擦力-ppt精品课件

f0
f动
f动
f动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3.3摩擦 力 (共26张PPT)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3.3摩擦 力 (共26张PPT)
f动
A虽然在向右运动但是,速度小于汽车速度。相对于与 它相接触的汽车而言,A在向左运动。因此A受一个与 接触面平行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摩擦力方向与A的运动方向相同。促进A运动,加速 直至VA=V 我可以认为这个滑动摩擦力对A而言是动力吗? 不论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既可以作为阻力, 起阻碍作用,又可以作为动力,起促进作用。
摩擦力
sj
认识摩擦力(接触力)
执法人员赶到现场发现,重型牵引车 在避险车道的鹅卵石减速带冲出很长 一条轨迹。经故障排查,原来是事故 车的刹车气阀管破裂,致使刹车气压 不足,造成刹车失灵。随后执法人员 联系救援单位,对现场进行了救援
传送带把货物送到高 处,人推箱子推不动
车怎么停下来的,箱子为什么推不动,货物怎么就掉不下来?
现在,我拿着杯子竖直向上运动,竖直向下运动,或者在 水平面上任意方向运动。
这时候,杯子受到的摩擦力还是不是静摩擦力?
是静摩擦力。而且会发现。受静摩擦力的物体,可以是 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可 以与运动方向成任意角度。
f0
没有此静摩擦力物体能传送过去吗 我可以认为这个静摩擦力不是阻力,是动力吗? 静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一致(见上图),此时静摩擦力 表现为一种动力。也可能与运动相反,此时静摩擦力表现 为一种阻力。不能认为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就 是阻力。
静摩擦力方向
两个相互接触并挤压的物体,当它们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 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静摩擦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3节摩擦力练习含答案

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摩擦力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小明用大小为F的力水平向右推木箱,但没能推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方向向右B. 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大小等于FC. 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大于FD. 地面对木箱的最大静摩擦力一定等于F2.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研究摩擦力的变化情况。
实验台上固定一个力传感器,传感器用棉线拉住物块,物块放置在粗糙的长木板上。
水平向左拉木板,传感器记录的F-t图象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验中必须让木板保持匀速运动B. 图乙中曲线就是摩擦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C. 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之比约为10:7D. 只用图乙中数据可得出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3.如图所示,A是主动轮,B是从动轮,它们通过不打滑的皮带转动,轮的转动方向在图中已标出,P、Q分别是两轮边缘上的点,则关于P、Q所受摩擦力的判断正确的是()A. P受到的是静摩擦力,方向向下B. P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方向向上C. Q受到的是静摩擦力,方向向上D. Q受到的是静摩擦力,方向向下4.木块A,B的重力均为40 N,它们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Δx=2.0 cm,弹簧的劲度系数k=400 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5 N的水平力推木块B,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A. 木块A所受静摩擦力大小为15 NB. 弹簧的压缩量变为2.5 cmC. 木块B所受静摩擦力为0D. 木块B所受静摩擦力大小为7 N5.如图所示,已知物块A、B的质量分别为2m、m,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在水平力F的推动下,要使A、B一起运动而B不下滑,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力F至少为( )A. μmgB. 2μmgC.D.6.如图所示,物体A、B和C叠放在水平面上,水平力为,,分别作用于物体B、C上,A、B和C仍保持静止,以、、分别表示A与B、B与C、C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则()A. B.C. D.7.一根轻绳一端系小球P,另一端系于光滑墙壁上的O点,在墙壁和小球P之间夹有一矩形物块Q,如图所示,在小球P、物块Q均处于静止状态的情况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物块Q可能受3个力B. 小球P一定受4个力C. 若O点下移,物块Q受到的静摩擦力将增大D. 若O点上移,绳子的拉力将变大8.如图所示,一平板小车在外力F作用下由静止向右滑行了一段距离,同时车上的物体A相对车向左滑行了L,此过程中有关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说法正确的是()A. 小车给A施加的是静摩檫力,方向水平向左,是阻力B. 小车给A施加的是静摩檫力,方向水平向右,是阻力C. 小车给A施加的是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是动力D. 小车给A施加的是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是动力9.如图,甲、乙、丙三个物体的质量相等,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受到三个大小相同的作用力,当它们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丙三个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相等B. 甲受到的摩擦力最大C. 乙受到的摩擦力最大D. 丙受到的摩擦力最大10.如图甲所示,A,B两个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B上下表面均水平,A物体与一拉力传感器相连接,连接拉力传感器和物体A的细绳保持水平。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1册 3.3 摩擦力

4.动摩擦因数的影响因素 动 摩 擦 因 数 的 值 跟 _接__触_面____ 有 关 , 接 触 面 _材__料___ 不 同 、 粗 糙 程 度 _不__同___,动摩擦因数也不同.
【情境思考】 汽车在冰雪路面行驶时常采用防滑链,采用这种措施 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是为了增大滑动摩擦力.
二、静摩擦力 1.定义:相互_接__触___的两个物体之间只有_相__对_运__动__的趋势,而没有
把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向右拉木块, 如图所示.
当测力计的示数为1 N时,木块没有动;逐渐增大拉力到2 N时,木 块仍静止;继续增大拉力到4 N时,木块开始运动,此时拉力突然变 小到3.8 N,此后木块匀速运动,拉力保持3.8 N不变.
(1)木块受到的拉力为1 N时,有相对桌面运动的趋势但没有运动, 说明什么呢?
方向相反为阻力. 4.静摩擦力的大小 (1)范围0<F≤Fmax. (2)计算: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解. (3)静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无关.
典例示范
例3 如图所示,物体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水平力F作用在A上, 使二者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之间无摩擦力 B.A受到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C.B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水平向右
说明: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运动方向可
能相同,也可能相反.
3.静摩擦力的理解 (1)“相对静止”的两层含义:一是两个物体都静止;二是两个物体 都做方向相同、速度相同的运动. (2)“相对运动趋势”: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与它接触的另一个物体 有运动的可能,但还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3)“阻碍效果”:静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 势.静摩擦力既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为动力,也可与物体的运动
新2024秋季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第三章相互作用——力《摩擦力》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第三章相互作用——力《摩擦力》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分类(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及其产生条件,掌握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方法(特别是滑动摩擦力)。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实例和实验,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培养观察、测量、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认识到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的重要性,树立节能减排、减少不必要摩擦损耗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及其产生条件。
•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公式(F=μN)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及转化条件。
•摩擦力方向的判断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摩擦力实例、实验演示、受力分析图示等。
•实验器材:木块、木板、弹簧秤、细绳等,用于演示和探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黑板或白板及书写工具:用于板书关键概念和解题步骤。
•学生作业本:用于记录课堂笔记和练习。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摩擦力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或实验器材演示摩擦力的产生和影响因素,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亲自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讨论法:针对摩擦力方向的判断等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促进思维碰撞。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播放一段视频或展示图片,如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的摩擦、汽车刹车时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等,提问学生这些现象中的共同点是什么?引出摩擦力的概念。
•复习旧知:简要回顾弹力及其产生条件,为理解摩擦力需要两个接触面相互挤压做铺垫。
新课教学1.摩擦力的概念讲解:•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

摩擦力知识集结知识元摩擦力知识讲解一、摩擦力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或具有相对滑动趋势时,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二、静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挤压且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当它们之间存在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时,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静摩擦力.2.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①两物体间有弹力②接触面不光滑③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3.静摩擦力的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4.静摩擦力的大小①大小:0<f≤f max②静摩擦力的大小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必须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其受力情况确定.③最大静摩擦力f max是物体刚要发生相对运动时所受的静摩擦力.三、滑动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挤压且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2.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①两物体间有弹力②接触面不光滑③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滑动)3.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4.大小:跟两个物体表面间的正压力成正比即F=μF N.例题精讲摩擦力例1.关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摩擦力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传送带靠摩擦力把货物送到高处B.汽车的轮胎有很多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C.消防队员双手握住竖立的竹竿匀速攀上时,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下的;匀速滑下时,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上的D.海豚的身体呈流线型会增大了水对海豚的阻力例2.下列关于滑动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并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当动摩擦因数一定时,物体所受的重力越大,它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也越大C.有滑动摩擦力作用的两物体间一定有弹力作用,有弹力作用的二物体间不一定有滑动摩擦力作用D.滑动摩擦力总是成对产生的,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发生相对运动时都会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视为相等,给物体一水平拉力.(1)当拉力大小为5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____(2)当拉力大小为12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____.当堂练习单选题练习1.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物体间有滑动摩擦力,两物体间就一定有弹力B.两物体间有滑动摩擦力,两物体就一定都是运动的C.两物体间有弹力且运动,两物体间就一定有滑动摩擦力D.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两物体间就一定有滑动摩擦力练习2.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受静摩擦力的物体总是处于静止状态B.受滑动摩擦力的物体总是处于运动状态C.摩擦力方向总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D.摩擦力既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练习3.关于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力总阻碍物体的运动B.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可能是一致的C.静止的物体受到摩擦力一定是静摩擦力D.滑动摩擦力一定和重力成正比自行车是很普及的代步工具,不论它的品牌如何,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上来看,它涉及许多物理知识,下列对其认识错误的是()A.自行车轮胎、车把套、脚踏板以及刹车处均刻有花纹,并且都使用动摩擦因数大的材料,增大了摩擦力B.车轴处经常涂一些润滑油,以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C.刹车时,用力捏紧车闸,以增大刹车块与车圈之间的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D.车轴处一般有滚珠,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来减小摩擦力练习5.如图所示,汽车在水平路面上以速度v1向右运动,车上的货物以速度v2向右运动,v1、v2均以地面为参照物.关于汽车与货物之间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v1<v2,汽车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B.若v1<v2,汽车受到向左的静摩擦力C.若v1>v2,货物受到向右的静摩擦力D.若v1>v2,货物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练习6.如图所示,物体A重G=50N,在水平地面上向左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水平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A.10N,方向向左B.10N,方向向右C.2N,方向向左D.2N,方向向右练习7.如图所示,置于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拉力作用下向前做匀速运动,当拉力增大时,物体的速度也将会随之变大,则该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将()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确定练习8.如图是研究静摩擦力的装置,弹簧秤对物块的拉力沿水平方向.逐渐增大拉力,当拉力小于10N时,物块保持静止;等于10N时,物块恰好运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物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是10NB.示数为5N时,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是10NC.示数为15N时,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是10ND.示数为10N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是0练习9.下列关于动摩擦因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越重,物体与水平支持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越大B.物体在一支持面上滑动,当支持面倾斜放置时,动摩擦因数比水平放置时小一些C.两个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是由两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决定的,与滑动摩擦力和正压力大小无关D.两个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两物体间的正压力成反比练习10.关于动摩擦因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可推出动摩擦因数μ与正压力F N成正比B.相同的条件下,接触面积越大,动摩擦因数越大C.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互接触的物体的材料有关D.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物体运动越快摩擦力越大,则物体表面的动摩擦因数μ与速度大小成正比练习11.关于动摩擦因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接触面间压力越大,动摩擦因数越大B.两物体间滑动摩擦力越大,动摩擦因数越大C.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与动摩擦力成正比,与两物体间的压力成反比D.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是由两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决定的,与动摩擦力和正压力无关练习12.已知一些材料间动摩擦因数如下:质量为1kg的物块放置于水平面上,现用弹簧秤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此物块时,读得弹簧秤的示数为3N,则关于两接触面的材料可能是(取g=10m/s2)()A.钢-钢B.木-木C.木-金属D.木-冰练习13.在我国东北寒冷的冬季,雪橇是常见的运输工具.一个钢制滑板的雪橇,连同车上的木材的总重量为500kg.在水平的冰道上,马用沿水平方向、大小为100N的力拉动雪橇匀速前进,则雪橇与冰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取g=10m/s2)()A.0.2B.0.02C.0.25D.0.5练习14.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擦黑板.已知黑板擦对黑板的压力为8N,与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则黑板擦与黑板间的滑动摩擦力为()A.2N B.3.2N C.20N D.32N练习15.如图所示,质量为20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在运动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g=10m/s2)()A.200N,向左B.200N,向右C.20N,向左D.20N,向右练习16.如图,质量m=2kg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现受到水平向右外力F1=3N作用.若物体最大静摩擦等于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素为0.2,重力加速度为10m/s2.则物体受到摩擦力大小是()A.1N B.3N C.4N D.7N练习17.要使重为400N的桌子从原地移动必须用最小的水平推力200N,桌子从原地移动后,为了使它继续做匀速运动,只要180N的水平推力就行了,如果用240N的水平推力继续推桌子时,桌子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的大小为()A.0.40B.0.45C.0.50D.0.60练习18.图所示,物块P与Q间的滑动摩擦力为5N,Q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10N,R为定滑轮,其质量及摩擦均可忽略不计,现用一水平拉力F作用于P上并使P、Q发生运动,则F至少为()A.5N B.10N C.15N D.20N练习19.关于静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静摩擦力C.运动的物体也可能产生静摩擦力D.静摩擦力可以作为阻力,但不可以作为动力练习20.如图所示,一个箱子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某同学用水平向右的力F推箱子,箱子与地面仍保持相对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B.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C.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D.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练习21.运动员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杆匀速攀上和匀速下滑,他所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f1和f2,关于f1和f2关系以及f1和f2的方向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f1向下,f2向上,且f1=f2B.f1向下,f2向上,且f1>f2C.f1向上,f2向上,且f1=f2D.f1向上,f2向下,且f1=f2练习22.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中,O1是主动轮,O2是从动轮,A、B分别是皮带上与两轮接触的点,C、D分别是两轮边缘与皮带接触的点.当O1逆时针转动时,若皮带与两轮不打滑,则A、B、C、D各点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分别是()A.向上,向下,向下,向上B.向下,向上,向上,向下C.向上,向上,向下,向下D.向下,向下,向上,向上练习2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m=20kg的箱子,一个小朋友用F=30N的水平推力推箱子,箱子仍然保持静止.关于箱子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静摩擦力的大小为50NB.静摩擦力的大小为20NC.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推力F的方向相反D.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推力F的方向相同练习24.如图所示,木块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外力F1、F2沿水平方向作用在木块上,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撤去力F1,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A.8N,方向向右B.8N,方向向左C.2N,方向向右D.2N,方向向左练习25.如图,某同学用力推静止于地面的箱子,当箱子没有被推动时,关于箱子受到的静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静摩擦力的方向与F的方向相同B.静摩擦力的方向与F的方向相反C.静摩擦力随推力的增大而减小D.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推力无关练习26.关于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弹力和摩擦力都是接触力B.有摩擦力必有弹力C.有弹力必有摩擦力D.同一接触面上的弹力和摩擦力一定相互垂直练习27.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是滑动摩擦力B.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是静摩擦力C.两物体之间的压力等于零时,这两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一定等于零D.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正压力成正比练习28.下列哪些措施是为了减小摩擦力()A.在轴承中滴润滑油B.轮胎表面有花纹状的沟槽C.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D.冰雪天气地面上撒沙铺草练习29.关于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力的应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传送带靠摩擦力把货物运到高处B.汽车的轮胎有很多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C.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D.海豚的身体呈流线型减小了水对海豚的阻力练习30.在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P,随传送带一起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并且P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如图所示,此时传送带对物体P的摩擦力()A.一定为零B.方向一定向左左P右C.方向一定向右D.方向可能向左练习31.在车站、商场、机场、展览馆和体育馆等人流集中的地方,通常会安装自动扶梯(图1)或自动人行道(图2),当一人分别站在左面的自动扶梯与右面的自动人行道从一楼匀速上到二楼的过程中,他所受的摩擦力对应的是()A.都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B.都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C.在图1人不受摩擦力,图2人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D.图1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图2不受摩擦力练习32.如图所示,一个木箱放在固定斜面上静止不动.关于木箱所受摩擦力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受摩擦力B.受平行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C.受平行斜面向下的静摩擦力D.无法判断是否受摩擦力练习33.如图所示,一同学站在木板上用力向右推木箱,该同学的脚与地面之间没有相对运动,若地面与木板、木箱之间均是粗糙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木箱静止,木板向左运动,则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方向向右,对木箱没有摩擦力B.若木板静止,木箱向右运动,则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方向向右,对木箱的摩擦力方向向左C.若木板、木箱均静止,地面对木箱和木板均没有摩擦力D.若木箱向右运动木板向左运动,则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方向向左对木箱的摩擦力方向向右练习34.一重为10N的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现用2N的水平推力向右推它但未能推动,如图所示.则此种情况下物体所受摩擦力情况是()A.摩擦力的方向向右,大小等于2NB.摩擦力的方向向右,大小等于10NC.摩擦力的方向向左,大小等于2ND.摩擦力的方向向左,大小等于12N练习35.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左边用一根轻弹簧和竖直墙相连,静止时弹簧的长度小于原长.若再用一个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力F向左推A,直到把A推动.在A被推动之前大小和地面对A的摩擦力f大小的变化情况是()的过程中,弹簧对A的弹力F1A.F1保持不变,f始终减小B.F1保持不变,f先减小后增大C.F1始终增大,f始终减小D.F1先不变后增大,f先减小后增大用手握瓶子,瓶子静止在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对瓶子的压力恰好等于瓶子的重力B.手对瓶子的摩擦力恰好等于瓶子的重力C.手握得越紧,手对瓶子的摩擦力越大D.手对瓶子的摩擦力必须大于瓶子的重力练习37.在研究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木块运动状态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下表所示(每次实验时,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则由此表分析可知()A.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0.5NB.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一定为0.7NC.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有三次是0.5ND.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有二次是0.5N多选题练习1.关于静摩擦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间有弹力时,一定有静摩擦力B.静摩擦力的大小总是与接触面上的压力成正比C.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趋势方向相反D.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上的压力垂直下列哪种情况是因为摩擦力太小的缘故()A.在沙漠上走路比在柏油路上费力B.在冰上走很容易跌倒C.船在水上缓慢行驶D.数钞票时,如果手上不沾水会滑练习3.某人骑一普通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正用脚蹬车前进,两轮皆不打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轮受静摩擦力,方向向后B.前轮受静摩擦力,方向向前C.后轮受静摩擦力,方向向后D.后轮受静摩擦力,方向向前练习4.用手握住一个油瓶(瓶始终处于竖直方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瓶中油越多,手必须握得越紧B.手握得越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C.不管手握得有多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总是一定的D.以上说法都正确练习5.下列关于滑动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滑动摩擦力一定是阻力B.滑动摩擦力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C.滑动摩擦力总是与物体间正压力的方向垂直D.物体做减速运动,一定是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练习6.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走路前进时,地面给人的摩擦力阻碍人前进B.擦黑板时,静止的黑板受到的摩擦为滑动摩擦力C.人握竖直杆向上爬时,杆给人的摩擦力向上D.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总等于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练习7.水平地面上静止一铁块,重为G=200N,它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85N,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某人用水平力F推它,则()mA.若F=50N,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50NB.若F=83N,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83NC.若F=100N,铁块受到的摩擦力火小100ND.若F=110N,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80N练习8.如图所示,一物体随传送带一起运动,已知物体相对传送带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可能受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摩擦力B.物体可能受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C.物体可能不受摩擦力D.物体肯定受摩擦力练习9.如图为皮带传动装置,当机器正常运转时,关于主动轮上A点、与主动轮接触的皮带上的B点、与从动轮接触的皮带上的C点及从动轮上的D点,这四点的摩擦力的方向的描述,正确的是()A.A点受到的摩擦力沿顺时针方向B.B点受到的摩擦力沿顺时针方向C.C点受到的摩擦力沿逆时针方向D.D点受到的摩擦力沿逆时针方向练习10.如图所示,有一刚性方形容器被水平力F压在竖直的墙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地向容器内注水,直到注满为止,在此过程中容器始终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B.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不变C.水平力F可能不变D.水平力F必须逐渐增大练习11.关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摩擦力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传送带靠摩擦力把货物送到高处B.汽车的轮胎有很多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C.消防队员双手握住竖立的竹竿匀速攀上时,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下的;匀速滑下时,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上的D.海豚的身体呈流线型会增大了水对海豚的阻力练习12.下列关于滑动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并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当动摩擦因数一定时,物体所受的重力越大,它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也越大C.有滑动摩擦力作用的两物体间一定有弹力作用,有弹力作用的二物体间不一定有滑动摩擦力作用D.滑动摩擦力总是成对产生的,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发生相对运动时都会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练习13.如图所示,在F的作用下,质量为m的物体做匀速运动,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A.0B.μmg C.F D.μmg-F填空题练习1.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视为相等,给物体一水平拉力.(1)当拉力大小为5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____(2)当拉力大小为12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____.解答题练习1.'如图,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F1=5N和F2=3N的水平力作用而保持静止.已知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µ=0.2,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等于滑动摩擦力,求:(1)此时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2)若将F1撤去后,物体受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3)若将F2撤去后,物体受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练习2.'重力为G=20N的物体放到水平地板上,用一轻弹簧水平拉该物体,当物体刚开始运动时,弹簧伸长了3cm,当拉着物体前进时,弹簧伸长2cm,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200N/m(F=kx)求:(1)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多少?(2)物体和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3.3【教学设计】《摩擦力》

《摩擦力》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的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
本节知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所以对这节教学内容的教学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要把它放在一个较高的教学层面上来对待。
学好摩擦力的知识对于之后学生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以往教材相比,本节教材在处理摩擦力的教学内容上有所调整,从静摩擦力入手,然后介绍滑动摩擦力。
这样的处理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验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考虑的。
教材的编排思路很清晰,先是从身边的事例出发通过“思考与讨论”栏目中小孩推木箱而不动让学生初步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接着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以及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关系,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得出滑动摩擦力的表达式。
(1)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2)会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知道最大静摩擦力。
(3)会运用公式F=µ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4)让学生经历从静摩擦力到滑动摩擦力的研究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让学生知道生活、生产中应用摩擦力的实例,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的意识。
(1)重点①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什么是最大静摩擦力。
②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规律,会应用公式F=µFN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判断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木块、轨道、弹簧秤、钩码等1.摩擦力概念的引出通过“体验活动”——“几个人才能将两书分开?”明确提出摩擦力的概念。
2.认识静摩擦力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通过该实例要让学生会用二力平衡知识求出静摩擦力大小,知道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教学中,首先要强调静摩擦力方向的方位:“总是沿着接触面”,如果接触面是曲面,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
接着要引导学生体会“相对运动趋势”,学生对“相对运动趋势”常常感到不好理解,对“相对运动趋势方向”不好判断。
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相互作用第3节《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摩擦力》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3节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验现象的先后顺序考虑,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教材对滚动摩擦没有具体讲述产生原因,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介绍的。
摩擦力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也是整个力学、甚至是整个高中物理中最关键的知识点之一,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易理解。
在今后学习受力分析时,也是最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之一。
因此学好摩擦力,就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定性地学习过摩擦,包括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等内容,并掌握了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本节课中摩擦力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最大静摩擦力、摩擦力与正压力的关系等一些问题的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只有掌握好摩擦力的特点才能准确找到摩擦力的方向,进而解决问题,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知的物理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索,使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真知的重要性,形成愿意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的科学价值观。
三、设计思想建构主义认为,物理概念的学习是由学生根据已有认知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笔者计划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以探究摩擦力特点为主,第二课时以摩擦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为主。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按“一构建三探究” (即以“构建摩擦力的概念→探究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为主线)组织教学”,利用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从两种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出发,通过游戏激趣、猜想验证、分组实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提升等过程,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通过对各种情景和资源的设计支撑学生的建构活动,帮助学生理清摩擦力概念的知识脉络和内在联系,实现学生对摩擦力规律的深层理解和建构。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第3节摩擦力课件

三、有关摩擦力的典型问题
1、受到静摩擦力的物体一定静止吗? 2、受到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一定运动吗? 3、滑动摩擦力一定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吗? 4、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吗?
5、拔河比赛的技巧
拔河比赛
摩擦力方向
摩擦力方向
6、水平传送带
【练习】板对木块A有没有摩擦力?方向如何?
பைடு நூலகம்
二、滑动摩擦力
4、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正压力成正比, 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无关 f=μN μ:动摩擦因数 比例系数,无单位,与接触面有关
二、滑动摩擦力
例题
钢制滑板的雪橇,连同木材 的总重量为4.9×104N。在水平 冰道上,马在水平方向上要用多 大的力,才能拉着雪橇匀速前进。
流星发光的原因是_____
思考与讨论
体验生活实例,比较三幅图: 摩擦力的分类____、____
前两种情况下摩擦力的大小?
后两种情况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关系?
以下生活实例的共同点: 手压在桌面往后拉但没动; 物体静止在斜面上; 皮带运输机; 手握酒瓶; 人爬树、爬杆……
是否运动?是否有相对运动?是否有相对运动趋势? 接触面情况?接触面的作用力情况?
教材《问题与练习》
2、一只玻璃瓶,在下列情况下是否受到摩擦 力?如果受到摩擦力,摩擦力朝什么方向? (1)瓶子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 (2)瓶子静止在倾斜的桌面上 (3)瓶子被握在手中,瓶口朝上 (4)瓶子压着一张纸条,扶住瓶子把纸条抽 出
3、重量为100N的木箱放在水平地板上,至 少要用35N的水平推力,才能使它从原地开 始运动。木箱从原地移动后,用30N的水平 推力,就可以使木箱继续做匀速运动。由 此可知:木箱与地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Fmax= ;木箱所受摩擦力F= , 木箱与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如 果用20N的水平推力推木箱,木箱所受的摩 擦力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