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合集下载

第四章 直线定向

第四章 直线定向
左角公式:α前= α 后+β左±180° 右角公式:α前= α 后-β右±180°
计算中,如果α 后+β左或α 后-β右>180°,应自动减去180 ° ;如 果α 后+β左或α 后-β右 <180°,则自动加上180 ° 。
象限角
象限角是由标准方向的北端或 南端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量 至直线的水平锐角,用R表示, 它的取值范围为0°—90°。
正、反坐标方位角
正坐标方位角 反坐标方位角 一条直线的正、反坐标方位角 相差180°。 即:αAB=αBA±180° ±180°前的+、-的取舍,决定于 αBA的大小。
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相邻两条边的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在实际工作中并不需要测定每条直线的坐标方位角,而是通过与 已知坐标方位角的直线连测后,推算出各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公式包括两个,分别是左角公式和右角公式。
第四章 距离丈量与直线定向
4.5 直线定向
直线定向
为了确定地面上两点之间的相对位置,除了量测两点之间 的水平距离外,还必须确定该直线与标准方向之间的水平 夹角,这项工作称为直线定向。 标准方向
通过地球表面某点的 真子午线的切线方向,称为该点的真子午线 方向(N),真子午线方向是用天文测量方法或用陀螺经纬仪测定的。 磁子午线方向是磁针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磁针自由静止时其轴 线所指的方向(通过地球表面某点的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N’)。磁 子午线方向可用罗盘仪测定。 地球南北极和南北磁极不重合 高斯投影带所在中央子午线方向为坐标纵轴方向(X)。
三种方位角之间的关系
坐标方位角与直方位角之间的 关系
地面上任一点的真子午线方向 与坐标纵轴线间的夹角称为子 午线收敛角。坐标纵轴北端在 真子午线以东的为东偏,γ为 “+”,以西为西偏,γ为“-”。 A=α+ γ 因为A=Am+ δ,故 α= Am+ δ- γ

距离丈量和直线定向

距离丈量和直线定向

2、钢尺精密量距的方法
(1)准备工作
(2)丈量方法
由5人组成,2人拉尺,2人读数,1人做温度和长度记录。 每段在标准拉力下估读至0.5mm,丈量三次,长度差小于3m m。取平均值。完成整个丈量后再马上返测。
(3)成果计算
1)尺长改正数
ll
l l0
l
l 观测长度
2)温度改正数 lt
lt a(t t0 )l
3 29.9910 0.0695 29.9215

29.9213

(五)钢尺量距的注意事项
误差
尺长误差 温度变化误差 拉力误差 尺子不水平误差 定线误差 丈量本身的误差
第四节 视距测量
一、概述 视距测量是一种能同时测定两点间水平距离与高差的
测量方法。这种方法的精度较低,因而只能用在精度要求 较低的测量工作中。 二、视距测量原理 (一) 视线水平测距原理
(1)在测站上安置仪器,量取仪器高并记入手簿。 (2)转动经纬仪,用盘左照准标尺,读取上、下丝标尺读 数。 (3)调节竖直度盘指标水准管使气泡居中,读取竖盘读数 计算竖直角a和中丝读数。 (4)用公式计算水平距离和高差 注:实际工作中读数的要求,编程计算。
四、视距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
1.读数误差:测量距离不宜过大 2.垂直折光影响:视线应尽可能离地面1m以上. 3.标尺倾斜引起的误差:尽可能把标尺竖直 4.视距常数K的误差 注:较好的观测条件下平距的相对误差在1/300~1/200
尺段 丈量 前尺读数 后尺读 尺段长度 温度
次数
/m
数/m
/m
/C
高差 /m
温度 高差 尺长 改正后的 改正 改正 改正 长度/m /mm /mm /mm

第四章距离测量和直线定线介绍

第四章距离测量和直线定线介绍

为了简化计算,在观测中可使中丝读数 v 等于仪器高 i或为比仪器高大或小的整米数, 如 i=1.430m, 可 使 中 丝 读 数 v=1.430m, 这 样 式 (4-11)中-v=0,则高差h=h´。
(二)视距测量的计算
视距测量计算可直接用普通函数计算器 按公式(4-10)和(4-11)计算出测站点至待 定点的水平距离、高差。也可用编程计算器 预先编制成程序进行计算。 D = D´cosα = k l cos2α (4-11) h = h´+ i – v = D tgα + i – v (4-12)
二、视距测量的观测与计算
(一)视距测量
1. 在测站点上安置经纬仪,量取仪器高i,记入手 簿。在另一个点上竖立标尺。 2. 盘左位置瞄准目标尺,读取下丝读数 a、上丝 读数b和中丝读数v。 3. 转动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使竖盘指标水准管 气泡居中,读取竖盘读数并记入手簿。 4. 倒转望远镜,用盘右位置瞄准标尺,重复2、3 步骤的观测和记录。称为一个测回。若精度要 求较高,可以增加测回数;若精度要求较低, 一般只用盘左观测半个测回。
D = (D´2-h2)1/2
(4-1)
D ' α
D = D´cosα B h
(4-2)
A
D
图4-3 斜量法
§4-2
视距测量
视距测量属于光学测距中的定角测距,它是 利用望远镜内十字丝平面上的上丝和下丝配合视 距尺,根据几何光学和三角学原理,可以同时测 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 此法具有操作方便、速度快、不受地形起伏 限制。但普通视距精度较低,测距时的相对精度 约为1/200~1/300。因此,常用于低精度的测量工 作。
端点尺
刻线尺钢尺皮尺花杆 Nhomakorabea测钎

工程测量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

工程测量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

任务一 钢卷尺量距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传动系
学习目标: 1.了解光电测距的原理。 2.理解直线定线的方法,方位角和象限角的关系。 3.掌握钢卷尺量距一般方法和精密方法,视距测距的方法,坐标 方位角的推算等。
任务一 钢卷尺量距
1.1量距工具
距离丈量是使用钢卷尺、皮尺等丈量工具直接或间接地获取地面上两点 间水平距离的测量工作。 距离丈量的常用工具有钢卷尺、皮尺及辅助工具,如标杆、测钎、锤球等。 此外在精密的距离丈量中,还有弹簧秤和温度计以控制拉力和测定温度。
K=������Δ������ = 平均
1
������ 平均
=���1���
(4-2)
������
N越大,说明丈量结果的精度越高。不同的测量工作,对量距有不同的精 度要求。在平坦地区要达到1/3000,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应达到1/2000, 在困难地区丈量精度不得低于1/1000。如果丈量的结果达到要求,取往 返丈量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如果超过允许限度,应返工重测,直到符合 要求为止。
任务一 钢卷尺量距
D=n·l+q(4-1)
图4-6 平坦地面距离丈量
任务一 钢卷尺量距
两人各持钢卷尺的一端沿着直线丈量的方向,前者称前尺手,后者称后尺 手。前尺手拿测钎与标杆,后尺手将钢卷尺零点对准起点,前尺手沿丈量 方向拉直尺子,并由后尺手定方向。后尺手同时将钢卷尺拉紧、拉平,准 确地对准起点,同时前尺手将测钎垂直插到尺子终点处,这样就完成了第 一尺段的丈量工作。两人同时举尺前进,后尺手走到插测钎处停下,量取 第二尺段,依此法量至终点。最后不足一整尺段的长度称为余尺长。直 线全长D可按下式计算
3.标杆(花杆、测杆) 标杆用木材、玻璃钢或铝合金制成,长2m或3m,直径3~4cm,用红、白油漆 交替漆成20cm的小段,杆底装有锥形铁脚以便插入土中,或对准点的中心, 作观测点觇标用,如图4-3a所示。

测量学课件(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测量学课件(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间各自读出尺上读数,记录员将两个读 数分别记在手薄中。如前尺手读数为 29.430m,后尺手读数为0.058m,这一尺 段的长度为:
29.430m-0.058m=29.372m
为了提高丈量精度,对同一尺段需丈量 三次。三次串尺丈量的差数,一般不超 过5mm,然后取平均值作为该尺段长度 的丈量结果。
§4.1 距离丈量
1 距离丈量的常用工具
测尺 丈量距离的工具由所需距离的精度 决定。丈量距离的主要工具是测尺。 测尺的种类有以下几种:
•钢尺 •皮尺 •测绳
•钢尺(steel tape)
钢尺一般适用于要 求精度较高的距离 丈量工具。钢尺为 薄钢带制成的,长 度有20m,30m,50m 数种。钢尺多为刻 划尺。钢尺的基本分划为厘米,在每米和 每分米分划上有数字注记。使用钢尺时应 特别注意钢尺零点的位置。由于钢尺零点 位置不同,可分为端点尺和刻线尺。
直线AB全长DAB=DA1+D12+D2B
•斜量法
当倾斜地面的坡度比较均匀时,如图所示:
可沿斜坡丈量出AB的斜距L,用测坡器测出地 面倾斜角 a,然后计算出AB的水平距离D。
D L cos
钢尺量距的误差分析 定线误差 钢尺尺长误差 测定地面倾斜的误差 温度误差 拉力误差 丈量本身的误差
4 距离丈量的精度要求及注意事项
•整尺法
丈量时由两人进行,各持钢尺的一端,前者 称为前尺手,后者称为后尺手。前尺手拿测 钎和标杆,后尺手将钢尺零点对准起点,前 尺手沿丈量方向拉直尺子,并由后尺手定方 向。当前、后尺手同时将钢尺拉紧、拉平、
拉稳时,后尺手准确地对准起点,同时前尺手 将测钎垂直插到终点处,这样就完成了第一尺 段的丈量工作。两人同时抬尺前进,后尺手走 到插测钎处停下,重复上面作业,量出第二尺 段,后尺手拔起测钎套入铁环内,再继续前进。 依同法量至终点。若末一段不足一整尺时,应 利用尺端刻有毫米的分划线量出零数。其两点 间的水平距离为:

园林工程测量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园林工程测量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14
2)钢尺精密量距的成果计算 钢尺精密量距时,由于钢尺长度有误差并受量距时的环境 影响,对量距结果应进行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及倾斜改正,得出 每尺段的水平距离,再将每尺段的水平距离汇总得所求直线的全 长,以保证距离测量精度。 (1)尺长改正计算 设钢尺名义长度(尺面上刻划的长度)为l0,其值一般和 实际长度(钢尺在标准温度、标准拉力下的长度)l′不相等, 因而距离丈量时每量一段都需加入尺长改正。对任一长度为l 的尺段,其尺长改正数ΔLl 为:
6
4.1.2 距离丈量的一般方法 距离丈量因其精度要求不同以及不同的地形条件,可采用 一般量距方法或精密量距方法进行,现先介绍距离丈量的一般方 法。 1)准备工作 距离丈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地面点位的标定与直线定线工作 。 (1)地面点位的标定 测量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确定地面点的位臵。在测量工 作中点等控 制点,一般需要保留一段时间,必须在地面上确定其位臵,设立 标志,作为细部测量或其他测量时使用。
7
8
2)距离丈量的一般方法 距离丈量的一般方法是指当丈量精度要求不高时所采用的 量距方法。这种方法量距的精度能达到1/ 1 000~1/ 3 000。 根据地面的起伏状态,可分为平坦地面的距离丈量和倾斜地面的 距离丈量两种形式。 (1)平坦地面的距离丈量 平坦地面的距离丈量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可选用整尺法 和串尺法量距。 ①整尺法量距:在平坦地面,当量距精度要求不高时,可 采用整尺法量距,也就是直接将钢尺沿地面丈量水平距离。可先 进行直线定线工作,也可边定线边丈量。
16
17
4.2 视距测量
视距测量是利用望远镜内的视距装臵及视距尺(或水 准尺),根据几何光学和三角测量的原理,同时测定水平 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测量方法。在一般的测量仪器,如经纬仪、水 准仪的望远镜内均有视距装臵,如图4.15 所示。在十字丝分划 板上刻制上、下两根对称的两条短线,称视距丝。视距测量时根 据视距丝和中横丝在视距尺或水准尺的读数来进行距离和高差的 计算。

华南农业大学《测量学》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华南农业大学《测量学》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测量学
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于红波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4.1 距离丈量
三、 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
用一般方法量距,其相对误差只能达到1/1000~1/5000,当要 求量距的相对误差更小时,例如1/10000~1/40000,这就要 求用精密方法进行丈量。
精密方法量距的主要工具为:钢尺、弹簧秤、温度计、尺夹 等。其中钢尺必须经过检验,并得到其检定的尺长方程式。
显示水平距离 显示高差 显示测点高程
测量学
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于红波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南方ET-02/05电子经纬仪
▪ 特点:参课本P38 ▪ 操作:1 安置仪器、对中(光学)、整平
2 打开电源(按PWR键) 3 按MODE选择测角模式 4 置零测角(水平角和竖直角) 5 关机:按PWR键大于2秒至屏幕显示
离地面1m以上;作业时,要将视距尺竖直,并尽量采用 带有水准器的视距尺;要在成像稳定的情况下进行观测。
测量学
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于红波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CASIO fx-3650p计数器编程
说明 SHIFT CLR 3(ALL) 清除所有程序 MODE MODE MODE 1 程序编辑 模式 MODE MODE MODE 2 程序执行 模式 MODE MODE MODE 3 程序清除 模式,删除个 别程序
OFF后松开手指
测量学
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于红波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南方ET-02/05电子经纬仪
测量学
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于红波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南方ET-02/05电子经纬仪
测量学
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于红波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第四章 距离测量和直线定向

第四章 距离测量和直线定向

倾斜 改正
例题:用尺长方程计算
测 量 学
钢尺实测A—B尺段(如图),测得长度l=29.896m,A、
B两点间高差h=0.272m,测量时的温度t=25.8°C,试求 A—B尺段的水平距离d。膨胀系数1.2510-5℃-1,全长 改正Δl=0.0025m,名义全长l0=30m
lt 30m 0.0025 m 1.25105 C 1 (t 200C) 30m
t
2 f
n 2 2 (n n)
1 1 D ct c 2 2 2f
1 D (n n) 2
n: 整周期数;
n :
不足一个周期的小数
光电测距的注意事项
(1) 防止日晒雨淋,在仪器使用和运输中应注意防震。 (2) 严防阳光及强光直射物镜,以免损坏光电器件。 (3) 仪器长期不用时,应将电池取出。 (4) 测线应离开地面障碍物一定高度,避免通过发热体 和较宽水面上空,避开强电磁场干扰的地方。 (5) 镜站的后面不应有反光镜和强光源等背景干扰。 (6) 应在大气条件比较稳定和通视良好的条件下观测。
难点
尺长方程 视距测量公式的推导
§4-1 钢尺量距
测 量 学
一、量距工具 钢尺是钢尺量距的主要工具, 尺的宽度约10—15mm,厚度 约 0.4mm 。长度有 20m 、 30m 、 50m等多种,常使用的有30m 尺和 50m 尺等。平时卷在盒 内或带手柄的金属尺架上, 故又称钢卷尺。分划以mm为 最小单位。
2)水平距离
D Kl cos 100 0.316 cos 32700m 31.490m
2 2
3)高差
h D tan i v 31.490m tan 327 1.400m 1.400m 1.900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确定地面点位必须知道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的距离有斜距和水平距离。

测量上所说的距离通常指水平距离,即地面上两点的连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

如图4-1所示。

为测求两点间的距离而进行的工作叫距离测量。

其方法因量距精度要求不同和地面起伏状况的不同有所区别。

常用的测距方法有:钢卷尺量距、视距测量、光电测距。

第一节 钢尺量距钢尺量距是用钢卷尺沿地面直接丈量两地面点间的距离。

钢尺量距简单,经济实惠,但工作量大,受地形条件限制,适合于平坦地区的距离测量。

一、量距工具主要量距工具为钢尺,还有测钎、垂球等辅助工具。

图4-2 钢尺量距工具 (a ) (b ) (c ) (d )图4-1 水平距离概念钢尺又称钢卷尺,由带状薄钢条制成。

如图4-2(a )所示为手柄式,图4-2(b )为盒式钢卷尺。

钢尺长度有20m ,30m ,50m 几种。

尺的最小刻画为1cm 、5mm 或1mm ,在分米和米的刻画处,分别注记数字。

按尺的零点位置可分为刻线尺和端点尺两种。

刻线尺是从尺上里端刻的一条横线作为零点,如图4-3(a )所示。

端点尺是从尺的端点为零开始刻划,如图4-3(b )所示。

使用钢尺时必须注意钢尺的零点位置,以免发生错误。

测钎是用粗铁丝制成,如图4-2(c )所示。

长为30cm 或40cm ,上部弯一小圈,可套入环中,在小圈上系一醒目的红布条,在丈量时用它标定尺终端地面位置。

垂球是由金属制成的似圆锥形,上端系有细线,是对点的工具,如图4-2(d )。

二、尺长方程式由于钢尺制造误差、温度变化的影响,致使钢尺的名义长度(尺上注明的长度) 不等于该尺的实际长度,用这样的钢尺量距,其结果含有一定误差。

因此在精密量距工作中必须对使用的钢尺进行检定,求出钢尺在标准拉力、温度条件下的实际长度,钢尺鉴定可送到国家计量机构去检定,经检定的钢尺,在鉴定书中给出钢尺的尺长方程式,即钢尺尺长与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式。

其形式为:)(00 t t l l l l t -⋅++=α∆ (4-1)t l —钢尺在温度t 时的实长;o l —钢尺名义长度;l ∆—钢尺在温度t 0时检定所得的尺长改正数;α—钢尺的膨胀系数,其值常取0.0000125/1⁰C ;t —钢尺量距时的温度;o t —钢尺检定时的温度,一般为20⁰C 。

图4-3 钢尺分划(b )上式未考虑由于拉力变化产生的误差,测量时应施加与检定时的拉力相同,30m 钢尺为98N 。

三、量距方法(一)钢尺水平量距方法1、量距方法钢尺水平量距是将钢尺两端位于同一水平,直接量取两点间水平距离。

由于地面两点间距离较长或地势起伏较大,钢尺较短,一尺量不完,需分成多次进行丈量。

如图4-4所示,丈量时在直线方向上确定分段点的工作叫直线定线。

精度低时可采用花杆定线,一般施工中多采用经纬仪定线法,一边定线,一边量距。

量距工作一般由五人共同完成,一人观测指挥定线;一人持钢尺的起始端,叫后尺手,常叫后链;一人持钢尺的终端叫前尺手,常叫前链;一人站在尺段中间协助工作,叫中链;一人记录。

虽然各有分工,但必须互相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完成量距工作。

如图4-5所示,置镜于A 点,后视直线另一端点B ,确定直线方向后,关闭水平盘制动,开始量距。

后链拉着钢尺起始端,站在起点A 旁边,前链拉着钢尺沿AB 方向前行,于此同时,观测者纵转望远镜指挥定线,前链根据尺长及地形条件在地面上确定分段点1,且测钎斜45°插入地面,后链和前链分别在A 点和1点吊垂线,让钢尺刻划边沿贴近垂球线,沿A 1方向将钢尺抬平,拉直,前、后链同时在尺上读取相应读数,由记录者填入表中,用前后尺读数相减求出尺段长。

此后,以同样的方法逐段丈量,一直到B 点,以上为往测。

将各段距离相加得AB 间水平距离:n AB l l l D +++= 21,同时为了提高丈量的精度,再由B 点逐段测回至A 点,称为返测。

记录格式见表4-1。

丈量当中,关键是钢尺要抬平,施加标准拉力或接近标准拉力,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地形起伏处,每尺段两点均应吊垂球;下坡处,后点可不吊垂球;上坡处,前点可不吊垂球;地势平坦处钢尺可铺平丈量(如平整后的建筑基底平面)。

2、成果处理与精度评定为了避免错误和判断丈量结果的可靠性,并提高丈量精度,距离丈量要求往返图4-4 直线定线图4-5 钢尺量距方法丈量。

用往返丈量距离差D ∆与平均距离平D 之比衡量它的精度,此比值用分子等于1,分母为一整数的分数形式来表示,称为相对误差K ,即: 往D D D -=∆ND D K 1=∆=平 (4-2)一般情况下,普通量距规定精度K ≤1/2000,如果超限应重新丈量。

若相对误差在规定范围内,可取往返平均值作为最后观测结果。

2返往平D D D += (4-3)【例题4-1】丈量一直线段,=往D 73.460m ,=返D 73.438m ,试计算该直线的长度,并检验是否合乎精度要求?=∆D 73.460-73.438=0.022m=+=2返往平D D D 73.449m449730220..K =≈333812000133381≤=K 故精度合乎要求。

(二)钢尺倾斜量距一般方法当地面坡度均匀时,如图4-6所示,沿倾斜地面丈量AB 斜距l ,测量AB 两点高差h 。

按式4-4计算两点水平距离。

22h l D -= (4-4) (三)钢尺倾斜量距精密方法 直接丈量水平距离的方法精度较低。

若地面倾斜较大,精度要求较高时,可以丈量地面两点斜距加以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倾斜改正求得直线的水平距离。

如图4-6所示,欲丈量B A 、两点间水平距离,方法如下:1、量距方法钢 尺 量 距 手 薄图4-6 钢尺倾斜量距(1)安置经纬仪于直线一端点,照准另一端点进行定线。

首先沿直线标定一系列木桩。

要求相邻桩间距略小于钢尺全长。

桩顶高出地面的高度应以钢尺悬空丈量时不接触地面,桩顶画“+”,以交点作为丈量尺段的依据。

(2)用水准仪测量两点的高差2~3次,相互间误差小于5mm ,取平均值即可。

(3)用温度计实测丈量时的温度,估读至0.5°C 。

(4)丈量时要在钢尺始端用拉力器施加标准拉力(30m 拉力为98N )。

(5)在标准拉力下终端和始端同时读数,读数估读至0.5mm ,终端减始端等于两点实际倾斜距离。

一般丈量三次,每次应顺丈量方向移动钢尺若干厘米后,再开始丈量。

三次丈量结果之差在2mm 以内取平均值作为两点实测斜距的结果。

2、成果计算与精度评定由于地面倾斜、高低不平、距离较长时,同样需要分段丈量,每一段地面倾斜不同,因此两点的高差不同,丈量时的温度不同,所以应分段改正。

【例题4-2】某尺段两点的斜距取三次丈量的平均值为24.786m ,量距时的温度为25.5⁰C ,测的两点高差为0.460m,该钢尺尺长方程式为:=t l 30+0.007+12.5⨯10⁻⁶×30(t -20°C )m求该尺段实际水平距离是多少?(1)尺长改正数由于量距时钢尺不标准,故量出的距离也存在误差必须加以改正,尺长改正数按式(4-4)计算:d l l d l 0∆∆+= (4-4) 式中:d —尺段长;0l —钢尺名义长度;l —尺长改正数。

m d l 006.0786.2430007.0+=⨯=∆ (2)温度改正数温度的变化会引起钢尺长度的变化,钢尺检定是在标准温度20°C 下求得尺长改正值,丈量时的温度高于标准温度或低于标准温度会使尺长产生新的尺长误差,所以要对观测结果进行温度改正。

温度改正数按式(4-5)计算:d c t d t ⨯-+=)20( α∆ (4-5)式中:α—钢尺的膨胀系数,一般取12.5×10-6;d —尺段长;t —丈量时的温度。

=∆t d +12.5×10-6⨯24.786(25.5-20)=+0.002m (3)倾斜改正数实测斜距l 要改化为水平距离,根据两点的高差和距离求得倾斜改正数对观测结果加以改正,其改正数为负号。

倾斜改正数按式(4-6)计算:dh d h 22-=∆ (4-6) h —尺段两端的高差;d —尺段长。

=⨯-=-≈∆786.242460.0222d h d h -0.004m 实际水平距离h t l d d d d D ∆∆∆+++==24.786+0.006+0.002-0.004=24.790m(4)全长与精度计算各尺段经改正后水平距离相加得总长度,丈量精度可用式(4-2)计算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在限差范围内,取往返测平均值为最后结果。

四、钢尺量距误差来源及注意事项钢尺量距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尺长误差、定线误差和倾斜误差、拉力变化误差、温度变化误差、对点和投点误差等。

1、尺长误差钢尺出厂时,刻划间的尺长不标准产生的误差,精度较高的量距,钢尺必须经过检定才能使用。

2、定线误差和倾斜误差直线定线不准,偏离直线方向或丈量时目估钢尺不水平,使距离量长。

因此用经纬仪定线,保证沿直线进行丈量。

3、拉力变化误差通常30m 钢尺的标准拉力为98N ,丈量时拉力过大,钢尺伸长,将距离量短了,拉力过小,将距离量长了。

因此丈量时的拉力应尽量接近标准拉力,但不要认为一定要把尺身拉直是合格的。

精度要求较高时应使用拉力器施加标准拉力。

4、温度变化误差由于温度变化引起钢尺的伸长和缩短使量距产生误差。

精度较高的量距应加温度改正。

5、丈量本身的误差丈量时钢尺端点不能准确对准地面点、读数凑整误差、插测钎不准的误差等。

这些误差均属于偶然误差,量距时要认真仔细。

6、丈量前,要认清钢尺的零点及末段位置,不要用错。

7、读数要细心,不要读错,如把6读成9;记录应清晰,严禁涂改。

如有听错、记错,应将错误数字划取,将正确的数字写于其上方。

8、钢尺不能在地面上拖拉,量距时不许车辆碾过或行人践踏。

钢尺如果打卷不可用力硬拉,以免折断。

9、外业工作完毕后,应用软布擦去钢尺上的泥土和水,涂上机油,以防生锈。

第二节 视距测量一、视距测量的概念视距测量是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利用仪器望远镜筒内的视距丝在标尺上截取读数,应用三角公式计算两点距离,可同时测定地面上两点间水平距离和高差的测量方法。

视距测量的优点是,操作方便、观测快捷,一般不受地形影响。

其缺点是,测量视距和高差的精度较低,测距相对误差约为1/200~1/300。

尽管视距测量的精度较低,但还是能满足测量地形图碎部点的要求,所以在测绘地形图时,常采用视距测量的方法测量距离和高差。

二、视距测量的计算公式(一)望远镜视线水平时测量平距和高差的计算公式如图4-7 所示,测地面N M 、两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在M 点安置仪器,在N 点竖立视距尺,当望远镜视线水平时,水平视线与标尺垂直,中丝读数为ν,上下视距丝在视距尺上B A 、的位置读数之差称为视距间隔,用L 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