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说屏》教学设计.doc
第15课《说“屏”》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上)6doc初中语文

第15 课《说“屏”》教初案中(语人文教新课标初二上)6doc课文研讨这篇文章介绍屏风的有用功能与艺术装饰功能,作者的着眼点在于对屏风的使用和设置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期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在今天得到更好的使用。
第1 段是引子,既表现了作者对屏风的感情,又点出屏风的特点:〝似隔非隔、在空间上起着奇异作用〞〝功能与美感相结合〞。
文章开头讲〝‘屏',我们一样都称‘屏风',这是专门有诗意的名词〞,〝诗意〞一词,是作者对屏风的美好感受与印象。
这种感受与印象,起初来源于古诗画,偏于感性;继之那么产生于对屏风所作的研究工作中,添入了理性成分。
第2〜3段介绍在室内、室外安置屏风的作用。
课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的种种好处:①幸免从门外直截了当望到厅室;②屏风上面有书有画,是一种艺术点缀;③能够挡风;④空间仍旧是流淌的。
关于室内安置屏风,文中只讲”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下文又讲从前女子的房中,有了屏风,〝能够缓冲一下视线〞,事实上我们不难体会到,放在室内和室外的屏风在材料和样式上会有所不同,但所起的作用应该是大同小异的。
随后,文章由女子室内置屏,引出按屏风的建筑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将屏风分出不同类不。
第4 段讲要发挥屏风在建筑美上应起的作用,需要注意专门多方面:屏风的大小要因地制宜,它的造型、色彩及上面的绘画都不能马虎,它的设置要与整体相称,它的安放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等各方面都要做到得体,等等。
最后一段再次强调屏风是专门吸引人的,并热切期望建筑师和家具师们能在屏风的使用上推陈出新。
练习讲明一、阅读课文,回答以下咨询题。
1.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2.作者对〝屏〞的感情是如何样的?设题意图是让学生熟悉课文,获得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受到感情上的熏染。
1.作者介绍了屏风的这些知识:在室外和室内安置屏风的作用,其中有有用性的,也有艺术性的;从建筑材料和装饰的华丽程度角度划分出的屏风种类;屏风在设置上应该注意的咨询题。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说屏》教案(新人教版.doc

2、提示积累常用的,雅致的词语
微妙:深奥玄妙,很难捉摸。
擅长:在某方面有专长。
点缀:衬托,装饰,使更好看。
帷幕:舞台上起遮挡作用的幕布。
韶光:美好的春光,喻指美好的青春年华。造型:塑造人或物体的形象。
得体:恰当,恰如其分。休憩:休息。
3、齐读小黑板上的词语
辨体审题
1、审题:《说“屏”》的“屏”打了个引号,这个引号是什么作用呢?哪个同学能告诉我?好!请你来!
关键是什么请用一个词回答.
师:他回答得也很得体.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希望同学们在设置屏的时候,牢牢记住.
板书:功能,种类,设置.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明,作者对屏的感情怎样
师:能不能把体现这些感情的词语找出来
预设问题,追问明确:
1,什么是屏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
3:砌一面墙
检查预习
同学们都预习了吗?文中生字词的问题都解决了吗?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请拿出听写本!
这些词,都是我们常用的,很雅致的词。比如说“得体”两个字,我们就常用。我们的行为举止要得体。你说出来“得体”两个字,人家就会说:哎呀,这小孩很不错。再比如,“微妙”这个词,用得非常广泛。咱们小孩子们长大以后,和爸爸妈妈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最近很微妙。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这个,某一个事业的发展前景很微妙。都可以用上。再比如“帷幕”,我们学校的运动会开始了,换一个文雅的说法,就是咱们学校的运动会拉开了“帷幕”。为什么有“开幕”有“闭幕”呢?就是跟“帷幕”有关系。“造型”,不仅仅是房屋的造型,风景点的造型,现在还扩展到咱们吃的食品造型,一碗菜,上来,一个造型。包括咱们的发式,头发,也有造型。这但是咱们需要用到的。咱们这一课里有这么多的好词,我们就要选出来,知道,理解,然后运用。好,再读一遍。开始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说“屏”》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说“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词语的含义,积累文中描写屏风的精彩语句。
(2)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说明事物的方法,理清文章思路。
(3)培养说明文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生活中发现说明对象,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语的含义,积累文中描写屏风的精彩语句。
(2)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说明事物的方法。
2.教学难点:(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2)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屏风吗?它有什么作用?二、自主阅读1.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文章大意。
2.阅读过程中,将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做好标记。
三、课堂讲解1.针对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
2.讲解词语的含义,分析句子结构,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屏风?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同学们关注课文的结构和说明方法。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的结构,帮助同学们理清文章思路。
2.分析作者的说明方法,让同学们学会从不同角度说明事物。
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作者为什么说“屏风是一种活动的建筑”?四、课堂小结2.强调屏风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怀。
五、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屏风的小论文。
2.收集有关屏风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六、教学反思1.优点: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较深入,课堂讨论氛围浓厚。
2.不足:部分同学对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理解不够到位,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人教版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说“屏”》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说“屏”》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屏”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2、理解作者对屏风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课型设计:赏析探究课学情分析:1、很多学生对屏这一具体事物缺少直观性的了解,因此,教学开始,教师可通过出示小屏风并用多媒体展示屏风的图片,增进学生直观性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于屏的学习和探究兴趣。
2、文中几处关于屏的古诗词,学生不易理解,可在课前布置学生查工具书理解诗词大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分三步1、展示一件屏风:同学们,这是一件什么东西?明确:这是一件贝雕的屏风。
2、你还见过什么样的屏风,在哪里见过的?然后投影屏风画片。
学生自由讨论,然后简单评述。
3、导入: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称,自古以来它就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于一体,虽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已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着我们的情思。
今天,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起来说“屏”。
作者简介: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分四步骤1、正音释义,积累词语令人*齐声称道帷幕因地制宜伧俗得体休憩擅长忒驻足雅俗之分2、体会作者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点评:3、用一句话归结本文大意?讨论后明确,本文介绍了屏的作用、种类和设置,流露出对屏的喜爱之情。
4、用文中语句回答什么是“屏”?用自己的话作一解释。
讨论后明确:第三段中“屏者,障也”。
意思是,屏风是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
(三)理清思路,体会感情:分五步骤1、本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梳理一下作者的思路。
讨论后明确:总写-分说-总写第一部分(1)充满深情引出“屏”第二部分(2-4)介绍“屏”的作用、种类和设置第三部分(5)再说“屏”的作用,点明写作意图教师就势完成板书设计2、对屏的感情怎样?用文中语句说。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说“屏”》教学设计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说“屏”》【教学目标】1.了解屏风的特点和作用。
理解作者对屏风的感情。
2.学习本文引用古诗词在说明中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1.了解屏风的特点和作用。
2.学习本文引用古诗词在说明中的好处。
【教学流程】一、总结文体知识导入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4篇说明文,请你回顾一下我们在这4篇说明文学习时都重点学习了说明文的哪些知识?(学生思考回答。
了解说明对象特征,学习说明顺序,辨析说明方法以及分析作用,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通过一个单元的说明文学习,我们基本了解了说明文这种文体的基本知识,今天我们就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来独立完成本文的学习。
二、确定自主学习目标请根据说明文的文体特点,通读全文思考确定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说“屏”》的学习目标。
(学生自读全文后明确本文学习目标:1.学习了解屏风的特点和作用。
2.学习本文引用古诗词在说明中的好处。
3.理解作者对屏风的感情。
)三、自主学习“屏”的知识1.概括说“屏”知识。
速读全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介绍了有关屏风的哪些知识?学生速读课文,概括屏风知识。
本文说明了屏风的特点、作用、分类、设置上应注意问题、作者对屏风的感情等。
2.自学屏风知识。
请你根据以上屏风知识,再读课文,在文中圈点批画,画出具体介绍。
学生细读文章,圈点批画,自主学习。
3.交流屏风知识。
请自选一个内容给大家解说有关屏风的知识。
学生自选内容解说。
要求:(1)明确解说内容,突出重点,条理清楚。
(2)结合课文解说具体。
学生解说屏风内容可能有。
屏风特点:“似隔非隔、在空间上起着神秘作用”“功能与美感相结合”。
屏风种类:按空间分类为,室内屏和室外屏;按屏的建筑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屏风作用:室外屏作用,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的种种好处:避免从门外直接望到厅室;屏风上面有书有画,是一种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仍然是流动的。
室内屏作用,“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从前女子的房中,有了屏风,“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说屏》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说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1.2学习课文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1.3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主题。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尊重他人观点的品质。
3.2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创作灵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1.2学习课文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难点:1.1理解课文主题,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1.2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屏风的历史与作用。
1.2学生分享自己对屏风的了解。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学生梳理课文结构,概括各部分内容。
3.合作探究3.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主题。
4.课堂讲解4.1教师讲解课文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4.2教师分析课文表达技巧,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5.拓展延伸5.1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5.2教师展示屏风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描述其美感。
6.写作训练6.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6.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7.课堂小结7.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传统文化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讲解等方式,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把握了课文结构。
在课堂讲解环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在写作训练环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整体教学效果较好,但仍需在课堂讲解和写作训练环节进一步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八年级上册语文《说“屏”》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说“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屏的喜爱之情。
2.分析课文语言特色,学习作者运用说明、议论、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屏的情感。
2.分析课文语言特色,学习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掌握课文中的说明、议论、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屏风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在古代有什么作用?2.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屏的情感。
(2)教师提问: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哪些对屏的情感?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3.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如说明、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
(2)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文中运用说明、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的句子,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4.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6.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分析课文,使学生对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思考、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鼓励。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表达对屏的喜爱和情感。
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尤其是作者如何巧妙地结合说明、议论和描写,让读者对屏有更加立体的认识。
二、教学难点补充1.帮助学生理解并体会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如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指导学生如何将所学到的表达方式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屏风?它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生1:我见过,觉得很古典,很有艺术感。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说“屏”》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说“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说“屏”》;掌握词语“屏”“障”“间隔”等的基本含义;学会通过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通过合作探究,理解作者对屏风的审美观点及其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学会通过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屏风的审美观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屏风的历史与发展,引导学生了解屏风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古代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让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要以“说‘屏’”为题?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陈从周及其作品。
3.课堂讨论课文中的“屏”具有哪些特点?作者为什么说“屏”是“间隔的艺术”?你如何看待作者对屏风的审美观点?4.精讲课文(1)教师精讲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屏风的作用及审美价值。
(2)学生齐读课文第二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作者对屏风的喜爱之情。
(3)教师讲解课文第三段,引导学生理解屏风的实用价值。
5.课堂小结6.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说“屏”》。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教学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1.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提高课堂参与度。
3.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师应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屏风?谁知道屏风是什么?生1:我见过,家里客厅有个小屏风,很漂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说屏》教
学设计-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间意;精读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局部研讨,把握作者对屏风的感情;揣摩文句,体会本文富含诗意和韵味的行文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学生拿着自己找的图片或小屏风,向同学作介绍,语言可能不生动,教师可以就此导入,看做者是怎样介绍的。
也可以用古诗词中有描写屏风的诗句导入。
二、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
(多媒体显示)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教师配古筝乐曲朗读课文。
学生听读并思考:
1.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听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3.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4.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
①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②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③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四、研读与赏析。
过渡: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屏风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全班讨论明确:
1.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2.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
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
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换上放字,则无此表达效果;点缀是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
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的作用。
(学生还可以再举出一些。
)
五、小结: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
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焕发出青春,重新大放异彩。
六、拓展延伸
在古诗词中,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说到屏,你还找到了哪些图画描绘了屏,全班交流,请你引诗配画作解说。
比如: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宋代词人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
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想像一下,屏风将会有怎样的用途?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七、作业
把课堂上所说的想像屏风的用途整理好,写在作业本上,学着用上古诗词佳句,要用得得体。
八、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引出说明对象,点出屏风特点
(2)介绍屏风的作用赞赏之情
说屏第二部分(3)屏风的种类
(4)屏风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期盼之情
第三部分(5)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屏风的作用,
点明写作意图。
教学后记:
通过学习本文,感受到了浓浓地诗意和韵味,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