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伴性遗传

合集下载

伴性遗传(最新版)

伴性遗传(最新版)
基因治疗
现有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正在被应用于基因疾病的治疗中,也许有朝一日也能治 疗伴性遗传疾病。
综合治疗
一些综合治疗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进行康复治疗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如物理治疗和心 理治疗。
伴性遗传的争议与问题
1 性别不平等
由于X染色体的不平等性,伴性遗传疾病会在男性中更为常见。这种不公正带来了连锁反 应,导致更严重的偏见和歧视。
如何进行伴性遗传的诊断
基因检测
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可以探 测到某些含有特定基因突变 的样本。
家族史
家族史调查可以帮助识别相 关家族成员是否患有伴性遗 传病的证据。
常规检测
医生可以通过对受检者的体 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来进行 初始诊断。
伴性遗传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部分伴性遗传病可以通过药物缓解症状,比如多巴胺和安坦。
伴性遗传与基因位置的关系
1
基因在X染色体上
伴性遗传多与X染色体的基因突变有关,很少与Y染色体基因突变有关。
2
随母体遗传
X染色体在女性中是一对 XX,而在男性中是 XY,因此伴性遗传通常由母体遗传。
3
男性更容易患病
由于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当他们患上X染色体上的疾病时,他们没有其他健 康的基因来弥补。
总结
伴性遗传是一种由X染色体遗传的疾病,通常由 基因突变引起。了解伴性遗传的机制和诊断方 法,可以在治疗伴性遗传疾病方面提供有价值 的见解。
2 医学发展
尽管伴性遗传疾病的治疗方法有了进展,但是这些治疗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医学界需 要努力,以加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程。
3 道德问题
在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中,伴性遗传疾病的治疗可能会引起道德和伦理问题,包括不可 逆的基因改动。

高中生物(2019)必修2课件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

高中生物(2019)必修2课件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
由题图分析可知,10号应为杂合子,7号为患者,若10号与7号婚
配,生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2)×(1/2)=1/4。
三 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重难归纳
1.XY型与ZW型性别决定方式
比较项目
XY 型性别决定
ZW 型性别决定
雄性个体
XY
ZZ
雄配子
X、Y 两种,比例为 1∶1
一种,含 Z
雌性个体
XX
男子结婚,若女患者是纯合子,其子女都是患者,若女患者是杂
合子,其儿子和女儿都是50%正常、50%患病,C项错误。正
常子女不可能携带父母的显性致病基因,D项正确。
二 遗传系谱图中遗传方式的判断
重难归纳
1.首先确定是否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
(1)若系谱图中女性全正常,患者全为男性,而且患者的父亲、
儿子全为患者,则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如下图所示。
病。( × )
(4)红绿色盲基因都是由外祖父经他的女儿传给外孙的。
( × )
(5)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女患病比例基本相等。( × )
(6)性别决定为XY型的生物中,Y染色体较小,只有X染色体
大小的1/5左右。( × )
三、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1.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推算后代的患病概率,指导优生。
物的性别与卵细胞是否受精有关,有些则由环境条件决定。
(3)性别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但性染色体上的基
因并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果蝇的眼色基因。
人类的性染色体有X、Y两种,
因此人类单基因伴性遗传病有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X染
色体隐性遗传病、伴Y染色体遗
传病几种类型。请结合伴性遗
传病的特点,判断以下甲、乙、

高一生物伴性遗传知识点

高一生物伴性遗传知识点

高一生物伴性遗传知识点第一节:伴性遗传的概述伴性遗传是指某些特定特征在遗传过程中与性别有关。

一般来说,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X染色体上。

本节将介绍一些与伴性遗传相关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男性染色体在人类细胞中,男性拥有一对性染色体,分别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

在生殖过程中,男性可以将X或Y染色体传递给下一代。

第三节:女性染色体相比之下,女性拥有两对X染色体,即XX。

在生殖过程中,女性只能将X染色体传递给下一代。

第四节:伴性遗传的性别差异由于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当其携带的某个基因发生突变时,后代表现出该特征的概率会相对较高。

而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因此她们需要两个突变的X染色体才会表现出某一特征。

第五节:伴性遗传的示例1. 红绿色盲:红绿色盲是一种与伴性遗传相关的疾病。

该疾病主要发生在男性身上,因为只需一个突变的X染色体就能引发该病。

2. 血友病:血友病也是一种与伴性遗传相关的遗传疾病。

该病主要表现在男性身上,因为只需一个突变的X染色体就能引发该病。

女性只有在两个X染色体都突变时才会表现出血友病的症状。

第六节:伴性遗传的机制伴性遗传中的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当一个母亲携带这样的突变基因时,她的男性后代有50%的几率携带该基因,而女性后代有50%的几率成为携带者。

第七节:携带者的特点通常情况下,女性携带者不表现出伴性遗传疾病的症状,因为她们拥有两个X染色体,其中一个正常的X染色体可以抵消突变基因的影响。

然而,她们仍承担着将该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风险。

第八节:诊断和预防基因检测可以用于确定一个人是否携带伴性遗传疾病的突变基因。

在诊断出携带者后,家庭成员可以进行遗传咨询,以了解如何降低突变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风险。

结论伴性遗传是一种与性别有关的遗传现象,可导致一些特定特征和疾病在男性中更常见,并对携带者的后代有一定的遗传风险。

通过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伴性遗传的机制,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伴性遗传概述及基本原理

伴性遗传概述及基本原理

伴性遗传概述及基本原理伴性遗传是指一种由于基因位点位于非性染色体上而导致的遗传方式。

与性联遗传不同,伴性遗传的基因在非性染色体上,因此男女性别对其遗传表现具有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对伴性遗传的基本原理进行概述,并探讨它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一、伴性遗传的背景与性染色体的特点伴性遗传是由于遗传物质DNA分布在非性染色体上,而非分布在性染色体上导致的一种遗传现象。

在人类体细胞中,性染色体包括X 染色体和Y染色体,而非性染色体指的是其他所有的染色体。

在伴性遗传中,位于非性染色体的基因会以一种非随机的方式影响男女个体的表现。

二、伴性遗传的基本原理伴性遗传的基本原理是由于X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而导致特定性状在男性和女性个体中表现出不同的方式。

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而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

当X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突变时,男性将会直接表现出该突变的性状,因为没有另一个正常的X染色体来抵消突变的影响。

而女性则需要两个X染色体上同一位点上的基因都突变才会表现相同的性状。

三、伴性遗传相关疾病的例子伴性遗传相关的疾病有很多种,在此仅举几个例子进行说明。

第一个例子是血友病,这是一种由于血液凝结过程中某些凝血因子的突变而引起的疾病。

由于凝血因子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患有该突变的几率远高于女性。

另一个例子是色盲,这是一种影响视觉识别红绿颜色的疾病。

色盲的基因也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男性更容易患上这种疾病。

四、伴性遗传的治疗和预防由于伴性遗传相关疾病的特殊遗传方式,其治疗和预防比较复杂。

目前,对于一些伴性遗传疾病,如血友病,可以通过注射特定凝血因子来辅助治疗。

对于其他一些疾病,如色盲,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可能为治疗和预防伴性遗传疾病带来新的希望。

五、伴性遗传的研究进展和前景伴性遗传的研究目前仍在不断深入。

通过对伴性遗传疾病的基因突变进行研究,可以揭示人类基因功能和表达调控的机制。

此外,伴性遗传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性别差异与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为精准医学的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与概率计算

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与概率计算

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与概率计算伴性遗传是指遗传物质在染色体上定位在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或多个性状同时传递给后代的特殊现象。

与常染色体遗传不同,伴性遗传是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在伴性遗传中,性染色体有显性或隐性等性状,这种现象引起了科学家对它的研究与探索。

一、伴性遗传规律伴性遗传的规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父系遗传由于伴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伴性遗传一般表现为父系遗传。

也就是说,当男性患上伴性遗传疾病时,其子女中通常会有女性患病,而男性患病的可能性很低。

2. 母子传递在伴性遗传中,母亲如果是携带者则会将伴性基因传递给他们的儿子。

这是因为母亲的性染色体中必定包含一个患有伴性遗传疾病的X染色体,而父亲会通过精子中的X或Y染色体来决定子女的性别。

3. 女性载体在伴性遗传中,女性往往是携带者而不是患者。

这是因为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所以即使其中一个携带有伴性遗传疾病的突变基因,另一个正常基因可以起到修复的作用,从而减轻或避免疾病的表现。

二、伴性遗传的概率计算伴性遗传的概率计算涉及到相关的遗传学知识和数理统计的应用。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计算出伴性遗传疾病在子代中的发生概率。

1. 子女性别的概率计算伴性遗传是与性别相关的遗传现象,所以首先需要计算子女性别的概率。

根据常规的遗传学原理,男性子女的出生概率为50%,女性子女的出生概率也为50%。

2. 子女患病的概率计算对于伴性遗传疾病,如果母亲是携带者,她的儿子患病的概率为50%,女儿患病的概率也为50%。

如果父亲是患病者,他的女儿患病的概率为50%,而儿子患病的概率为0%。

3. 患病子女的概率计算如果一个家庭已知父亲或母亲是患有伴性遗传疾病的携带者,可以通过概率计算来估计他们的子女是否会患病。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如果母亲是携带者,儿子患病的概率为50%,女儿患病的概率也为50%。

- 如果父亲是患病者,女儿患病的概率为50%,而儿子患病的概率为0%。

伴性遗传计算口诀

伴性遗传计算口诀

伴性遗传计算口诀1.伴性遗传的基本原理:-伴性遗传指的是遗传物质(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以染色体的性别决定基因的表达。

-在人类中,伴性遗传通常指的是X染色体上的基因。

2.伴性遗传方案:-伴性遗传通常有两种方案,一种是X连锁遗传,另一种是Y连锁遗传。

-X连锁遗传是指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连锁区域上,受性别的影响。

-Y连锁遗传是指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仅在男性的染色体上出现。

3.伴性遗传的特点:-伴性遗传通常表现为一种或多种特定性别的个体携带的表型。

-伴性遗传通常在性别之间的传递不平等。

-伴性遗传通常在正常人群中女性携带率高于男性。

4.伴性遗传的传代规律:-X连锁遗传通常遵循杂合子表达规则,即男性表型为显性(X^AX^a),女性表型为隐性(X^AX^A、X^AX^a、X^aX^a)。

-Y连锁遗传通常遵循纯合子表达规则,即男性表型为纯合子(Y^AY^A),女性没有该基因。

5.伴性遗传计算的步骤:-首先,确定家系中每一代个体的性别和表型。

-然后,推测个体的基因型。

-最后,通过分析家系中的个体基因型,并结合统计学和概率学的知识,推断遗传方式。

6.伴性遗传计算的常见问题:-伴性遗传计算的常见问题包括预测个体的表型、基因型和遗传方式。

-在计算时,通常需要考虑到家族中的其他成员的基因型和表型。

-伴性遗传计算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连锁分析、受累表和连锁映射。

7.伴性遗传计算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伴性遗传计算时,需要确保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推测个体基因型时,需要综合考虑家系中的其他成员的基因型和表型。

-在确定遗传方式时,需要通过统计学和概率学的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

伴性遗传计算口诀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伴性遗传学知识,从而解决相关问题。

通过掌握这些口诀,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推测个体的基因型和基因座的遗传方式。

同时,伴性遗传计算也需要结合统计学和概率学的知识,进行准确的计算和推断。

因此,我们在进行伴性遗传计算时,应当注意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综合考虑家系中的其他成员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推理。

伴性遗传的基本原理与概念

伴性遗传的基本原理与概念伴性遗传是遗传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描述了在某些情况下,性别决定因子(通常为染色体)所携带的其他基因与其相互作用的情况。

本文将介绍伴性遗传的基本原理与概念,并探讨其在人类和其他生物中的应用。

一、伴性遗传的基本原理伴性遗传是指在性别决定因子(如人类的X和Y染色体)中,携带了其他基因的情况。

由于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而女性有两个X 染色体,因此一些携带于X染色体上的遗传信息在男性中呈现出比女性更明显的表现。

这种现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1. X连锁遗传伴性遗传通常是指X连锁遗传,即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由于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对于携带了突变基因的男性而言,该突变就会表现出来,因为他们没有第二个正常基因来抵消突变的影响。

而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即使其中一个携带突变基因,另一个正常基因仍然能够减轻突变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女性患有X连锁遗传病的几率较低的原因。

2. Y连锁遗传除了伴性遗传的X连锁情况外,Y连锁遗传也是伴性遗传中的一种情况。

Y连锁遗传是指关键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只影响男性的性状和性状变异。

这是因为只有男性才有Y染色体,而女性则没有。

这种情况下,携带突变基因的男性将传递给他们的所有儿子。

二、伴性遗传的示例伴性遗传在人类和其他生物中有许多实际应用,以下是一些示例:1. 血友病血友病是最著名的伴性遗传疾病之一,它由X染色体上的缺陷基因引起。

男性只需要从母亲那里继承一个突变的X染色体就能患上血友病,而女性需要从父母两方都继承突变的X染色体才会患病。

这种情况使得男性患血友病的几率更高。

2. 色盲部分色盲也是伴性遗传的一种表现。

红绿色盲是最常见的一种色盲类型,通常由携带在X染色体上的突变基因引起。

男性只需要从母亲那里继承一个突变的X染色体,就会出现明显的色盲症状。

女性需要从父母两方都继承突变的X染色体才会表现出色盲症状。

三、伴性遗传的进化意义伴性遗传在进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一伴性遗传知识点

高一伴性遗传知识点伴性遗传是指与性别相关的遗传现象,它是指由于某一基因位点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它的表达和性别有关。

在高一生物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伴性遗传的重要知识点。

下面是这些知识点的简要介绍:1. 性别决定:在人类和大多数动物中,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

人类的性染色体是由一对X和Y染色体组成的。

男性即XY,女性即XX。

男性的 XY 染色体是来自父亲的 XY,而母亲只能给予一个 X 染色体。

因此,在性别决定中,男性决定性别的染色体是Y 染色体,而女性决定性别的染色体是 X 染色体。

2. 染色体不平衡:由于女性拥有两个X染色体,而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某些基因突变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时,就会出现染色体不平衡的情况。

如果这种基因突变是致病的,男性患病的几率会更高,因为他们无法通过另一个染色体来补偿。

而女性只有在两个X染色体上都携带这种突变时,才会出现病症。

3. 血友病:血友病是伴性遗传的一种典型疾病,它是由于凝血因子基因的突变导致。

这个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患病的几率在男性中更高。

男性只需要携带一个突变的X染色体就可以患上血友病,而女性必须同时携带两个突变的X染色体才会患病。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血友病主要出现在男性身上。

4. 色盲:色盲也是一种伴性遗传病,它主要影响对红色和绿色的辨识能力。

色盲相关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因此,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上色盲。

如果母亲是色盲的携带者,在她的X染色体上携带有色盲相关基因,那么她的儿子患上色盲的几率会比较高。

5. 隐性特征:伴性遗传也可以导致某些特征更容易在一性别中出现。

例如,在人类中,男性更容易携带并传递秃顶的基因,这是因为秃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即使一个男性只有一个秃顶突变的X染色体,他也有可能表现出秃顶的特征。

6. 遗传咨询和筛查:由于伴性遗传可能导致一些疾病和特征的传递,遗传咨询和筛查变得至关重要。

通过分析家族遗传史和进行基因检测,人们可以了解自己是否携带有伴性遗传相关的基因突变。

专题:伴性遗传汇总

专题:伴性遗传人类遗传病的判定方法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男指其父子)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女指其母女)第一步:先确定是否为伴Y遗传第二步:确定致病基因的显隐性:可根据(1)双亲正常子代有病为隐性遗传(即无中生有为隐性);(2)双亲有病子代出现正常为显性遗传来判断(即有中生无为显性)。

第三步:确定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

①在隐性遗传中,父亲正常女儿患病或母亲患病儿子正常,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②在显性遗传,父亲患病女儿正常或母亲正常儿子患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③题目中已告知的遗传病或课本上讲过的某些遗传病,如白化病、多指、色盲或血友病等可直接确定。

④系谱中都是母病儿必病,女病父必病——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否则必不是;⑤系谱中都是父病女必病,儿病母必病——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否则必不是。

在完成第二步的判断后,用假设法来推断。

伴性遗传的几处难点难点一: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的区别▲例1、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

让纯种灰身和黑身果蝇进行正、反交实验,得到F1,让F1中的雌雄个体交配得到F2。

问:1、F1的雌雄个体分别是什么表现型?2、F2中雌雄个体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多少?3、通过上面两小题,你有什么启示?▲例2、己知果蝇的红眼X W对白眼X w为显性,让纯种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作正、反交实验,其子代雌雄果蝇的表现型怎样?其结果与常染色体遗传相同吗?★★小结:在常染色体遗传中,正反交结果一致,与子代的性别无关;在伴性遗传中,正反交结果不一致,与子代性别有关。

即:在孟德尔的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的实验中,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F1(雌、雄)始终表现为显性。

F2的性状分离比也与性别无关。

而在伴性遗传中,正反交结果不一样,子代表现型与性别有关。

▲▲例3、如何判定某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难点二: 伴性遗传与遗传规律的关系(1)、与基因分离定律的关系○1、伴性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2、伴性遗传有其特殊性,Y 染色体只传雄性,发病几率雌雄性不等。

人类的伴性遗传

智力障碍案例
一个家族中的男性成员都患有智力障碍,女性成员则没有。通过基因检测发现,男性成 员都携带了智力障碍基因,而女性成员则没有。这表明智力障碍可能与X染色体上的基
因突变有关。
05
伴性遗传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遗传咨询
对有伴性遗传疾病家族史的家 庭,提供遗传咨询服务,帮助 预测后代患病风险,并给予生
在伴性遗传中,由于性染色体上的基 因数量较少,因此其遗传规律相对简 单,但仍然需要考虑到基因之间的相 互作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02
伴X染色体遗传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总结词
当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时,如果其等位基因在男性中缺失或为隐性,则男性会患病,而女性则需要两个X染色 体上都有致病基因才会患病。
伴Y染色体遗传疾病
睾丸发育不全
这是一种由Y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 引起的遗传性疾病,导致男性生 殖器官发育不全。
Y染色体微缺失
这是一种Y染色体上的基因缺失, 可能导致男性不育或生育能力下 降。
伴性遗传疾病案例分病,女性成员则没有。通过基因检测发现,男性成员 都携带了血友病基因,而女性成员则没有。这表明血友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遗传疾病。
详细描述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较为常见,因为男性的Y染色 体上没有对应的等位基因,所以只要X染色体上有一个隐性致 病基因就会表现出症状。女性则需要两个X染色体上都携带隐 性致病基因才会表现出症状。常见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包 括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
伴X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
总结词
当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时,其等位基 因在男性中为不完全显性,则男性会表 现出中间型症状,而女性则需要两个X染 色体上都有致病基因才会患病。
0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的伴性遗传目标导航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规律。

2.结合遗传图解和资料分析,归纳其他伴性遗传的特点。

3.结合相关示例,归纳人类遗传病的解题规律。

一、伴性遗传的概念1.含义:位于X 、Y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或遗传病会随X 或Y 染色体的传递而遗传。

2.分类⎩⎨⎧伴X 染色体遗传⎩⎪⎨⎪⎧伴X 显性遗传伴X 隐性遗传伴Y 染色体遗传二、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1.概念:由X 染色体携带的隐性基因所表现的遗传方式。

2.实例:血友病、红绿色盲等。

3.特点:男性患者远远多于女性患者。

三、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1.概念:由X 染色体携带的显性基因所表现的遗传方式。

2.实例:抗维生素D 佝偻病。

3.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四、伴Y 染色体遗传1.概念:由Y 染色体携带的基因所表现的遗传方式。

2.实例:外耳道多毛症。

3.特点:只能在男性中表现,父传儿,儿传。

判断正误:(1) 与性别相关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 )(2) 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都是与性别有关的。

( ) (3) 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男性和女性是完全不同的。

( )(4) 凡性状表现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均属伴性遗传。

( )(5) 与伴性遗传相关的疾病往往多发于男性。

( )(6)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只要含有红绿色盲基因就是红绿色盲患者。

( )(7)伴X显性遗传男女患病比例基本相当。

( )答案(1)√(2)×(3)×(4)×(5)×(6)×(7)×一、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体的一对异型性染色体——X、Y构成了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X 和Y染色体都有一部分与对方不同源,但也有一部分是同源的。

二者关系如图所示:(1)控制人类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只位于B区段。

在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2)控制人类外耳道多毛症的基因只位于D区段,在X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3)也可能有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A、C区段),即可能出现下列基因型:X A Y A、X A Y a、X a Y A、X a Y a。

上图中A、C区段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X和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雌雄个体中表现型也有差别,如1.位于X和Y染色体上同源段和非同源段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是否均为伴性遗传?答案是。

2.一对等位基因(A、a)在X、Y染色体的同源段和非同源段,请写出两种情况下可能的基因型?答案同源段(共七种):X A X A、X A X a、X a X a、X A Y A、X A Y a、X a Y A、X a Y a;非同源段(共五种):X A X A、X A X a、X a X a、X A Y、X a Y。

3.如果某一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中,显性或隐性性状在雌雄个体中的比例相等,则该遗传是否一定不是伴性遗传?请举例说明。

答案不一定,在伴性遗传中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如:X A X a×X a Y→X A X a、X a X a、X A Y、X a Y。

1.如图是人体性染色体的模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Ⅰ区段基因的遗传只与男性相关B.位于Ⅱ区段基因在遗传时,后代男女性状的表现一致C.位于Ⅲ区段的致病基因,在体细胞中也可能有等位基因D.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问题导析(1)Ⅰ区段在X染色体上不存在,所以相关的基因及其控制的性状也不会在女性个体中出现。

(2)图中三个区段都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都属于伴性遗传,后代男女性状的表现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

(3)三个区段中,在体细胞中不会出现等位基因的是区段Ⅰ,能出现等位基因的是区段Ⅱ和Ⅲ。

答案 B一题多变(1)有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隐性基因a)位于上题图中的Ⅲ区段,某对夫妇丈夫正常而妻子是该遗传病的携带者,请写出该对夫妇的基因型,并推算子代中患病的概率、儿子患病的概率和女儿患病的概率。

答案该对夫妇的基因型是X A Y和X A X a,子代的基因型有X A X A、X A X a、X A Y、X a Y,且四种基因型的比例相等,所以子代的患病概率为1/4,儿子患病的概率为1/2,女儿患病的概率为1/2。

(2)某男孩的父亲去世,能否根据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检测情况与其爷爷或叔叔对照,确定该男孩在遗传上是否属于该家族?答案可以,通过检测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段上的基因,与该男孩的爷爷或叔叔对照,如果一致则该男孩在遗传上属于该家族。

二、X、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以人类遗传病为例)类型伴Y遗传伴X隐性基因伴X显性基因模型图解续表类型伴Y遗传伴X隐性基因伴X显性基因基因位置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隐性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显性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患者基因型XY M(无显隐性之分) X b X b、X b Y X A X A、X A X a、X A Y 遗传特点(1)患者全为男性(2)遗传规律是父传子、子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举例外耳道多毛症血友病、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有一色盲男孩,其父母色觉正常,外祖父是色盲,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①试探究该男孩色盲基因的来源,写出色盲基因的遗传途径。

答案色盲男孩的基因型为X b Y,其父母色觉正常,基因型分别为X B Y和X B X b,外祖父是色盲,基因型为X b Y,所以该色盲基因的遗传途径为外祖父→母亲→男孩。

②从致病基因遗传的角度,总结这一过程体现了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什么特点。

答案由于致病基因由“男→女→男”这一途径遗传,外祖父患病,母亲正常,男孩患病,因此体现了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隔代遗传和交叉遗传的特点。

2.已知猩红眼和亮红眼为控制果蝇眼色的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圆形眼和棒状眼为控制果蝇眼形的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

现有一对雌雄果蝇交配,得到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猩红圆眼亮红圆眼猩红棒眼亮红棒眼雄蝇3/16 1/16 3/16 1/16雌蝇0 0 6/16 2/16(1)两对相对性状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2)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上(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________上(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

(3)请根据表格中子代的性状表现写出亲本的基因型________。

问题导析解答本题应先判断两对性状的显隐性,再判断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接着判断某些个体的基因型。

答案(1)猩红眼棒眼(2)常染色体性染色体(3)AaX B X b、AaX B Y解析(1)(2)由于果蝇眼形在子代雌雄个体中所占比例不同,且在雄性果蝇中有圆眼和棒眼,雌性果蝇中只有棒眼,所以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又由于子代中棒眼∶圆眼=3∶1,可得出棒眼为显性性状;而眼色的遗传在子代雌雄个体中所占比例相同,所以可推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又由于猩红眼∶亮红眼=3∶1,可得出猩红眼为显性性状。

(3)首先判断亲本中控制眼色的基因组成,由于后代中猩红眼∶亮红眼=3∶1,属于杂合子自交类型,所以两亲本的基因组是Aa;再判断亲本中控制眼形的基因组成,由于子代雌蝇中全部是棒眼,雄蝇中棒眼和圆眼各占一半,所以两个亲本的相关基因组成分别是X B X b、X B Y。

综合上述分析,得出亲本的基因组成是AaX B X b、AaX B Y。

一题多变如果让F1中表现型为猩红棒眼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F2中亮红圆眼果蝇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1/72解析F1中表现型为猩红棒眼的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_X B X-和A_X B Y,F2中亮红圆眼果蝇的概率为(2/3)×(2/3)×(1/4)×(1/2)×(1/4)=1/72。

1.在某色盲男孩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除祖父是色盲外,其他人色觉均正常。

这个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

A.祖父B.祖母C.外祖父D.外祖母答案 D解析色盲基因的遗传一般为交叉遗传。

在本题中,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其母亲,由于其外祖父色觉正常,故其母亲的色盲基因来自其外祖母。

2.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正确的预测是( )。

A.父亲色盲,则女儿一定是色盲B.母亲色盲,则儿子一定是色盲C.祖父母都色盲,则子一定是色盲D.外祖父母都色盲,则外女一定是色盲答案 B解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是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他的女儿。

本题的四个选项中,A项父亲只能传给女儿一个色盲基因,若母亲传给女儿一个正常的基因,她只能是携带者。

C项中子的性染色体Y是由祖父传给父亲,再由父亲传他的Y上不携带色盲基因,若母亲给予他的是不携带色盲基因的X染色体则该男孩不色盲。

D项若外祖父能传递给女儿一个色盲基因,女儿传给外女,但另一基因来自父亲,所以不一定是色盲。

只有B选项是正确的。

因母亲是色盲,产生的卵细胞上带有色盲基因,并且一定传给儿子。

父亲只传给他一条Y染色体,该男孩一定是色盲。

3.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

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其父母传递的致病基因答案 D解析总结伴X显性遗传病有如下特点:若儿子患病,母亲一定患病;若父亲患病,女儿一定患病。

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儿子和女儿都有可能患病。

若子女正常,如女儿基因型为X a X a,儿子基因型为X a Y,则不携带其父母传递的致病基因。

4.以下为某家族甲病(设基因为B、b)和乙病(设基因为D、d)的遗传家系图,其中Ⅱ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

请回答:(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

Ⅰ1的基因型是(2)在仅考虑乙病的情况下,Ⅲ2与一男性为双亲,生育了一个患乙病的女孩。

若这对夫妇再生育,请推测子女的可能情况,用遗传图解表示。

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bX D X D或BbX D X d(2)如图所示解析(1)对该遗传家系图进行分析:由于Ⅲ5患甲病,且其父亲与母亲均表现正常,所以可知该病由隐性致病基因引起。

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其父亲的基因型应为X b Y,表现型应为患病,而其父表现型正常,所以甲病的遗传方式应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Ⅲ1、Ⅲ3患乙病,且其父母对于乙病均表现正常,可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Ⅲ1、Ⅲ3的基因型应为dd,可推知Ⅱ1的基因型为Dd,由于题中所给信息Ⅱ1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所以假设不成立,则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