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下语文古诗《约客》知识点精讲、图文解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 课外古诗词诵读 约客》教案_4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 课外古诗词诵读  约客》教案_4

《约客》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会意境,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2.教给七年级学生赏析诗歌的方法:图画法、文字描述法,为以后的赏析诗歌奠定一点基础。

3.引导学生重视课外古诗词的学习,以此为引子,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古诗词,培养初中起始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于中国古诗词的了解处于起始阶段,几乎没有古诗词赏析能力。

通过课外古诗词的延伸学习,引导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积累古诗词,学习一点赏析诗歌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感知诗词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2.体会诗歌意境。

(二)难点:教给七年级学生赏析诗歌的方法:图画法、文字描述法。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画图法讨论法五、教学准备:课件图画作品等六、教学过程:一、课前美图我来看,画意诗情入眼来:同学们,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在课前我们听到一首很好听的歌,是李清照写的《一剪梅》,它是用歌唱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现在请同学们换一种角度,欣赏一幅我们班同学的画。

(出示课件)(王维的《竹里馆》)认真观察,看看都画了什么?然后想一想:看到这幅画,你可以想到哪首诗歌呢?(学生观察说出看到和想到的;画的主人谈一下自己画的什么,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诗歌可以借助于图画来进行,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教师讲解两个概念:物象:是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

如“柳”是一种客观事物,它有形状颜色,是一个物象。

意象:“意”就是意念,“象”就是物象。

有一个想法(诗歌的主题思想)后,把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物象呈现出来。

设计意图:引进两个关于诗歌的概念,让学生理性认识诗歌的一些常识。

为下文学习做以铺垫。

中国古典诗歌是很讲究是诗情画意的有机结合。

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赵师秀的《约客》,以此为支点,一起领略古诗歌的魅力。

初中约客教案文案

初中约客教案文案

教案名称:《初中语文约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约客》。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2)学会从文中提取有效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友谊的价值观。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约客》。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情感态度。

(2)从文中提取有效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简介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探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成果。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互相交流感受。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友谊的理解。

(2)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一段关于友谊的话或创作一首小诗。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四、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约客》,并签名。

2. 完成练习题,巩固生字词和语法知识。

3. 预习下节课内容,做好学习准备。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新疆精河县初级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约客

新疆精河县初级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约客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如孤寂、期盼、友情等。
-朗读技巧:教授正确的古诗词朗读方法,强调韵律、节奏、语气等,使学生能够准确传达诗的情感。
2.教学难点
-意象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并体会诗中的意象(如“落花”、“黄鹂”)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意义是一大难点。
-修辞技巧: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在诗句中的应用,需要通过具体例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其次,在诗词朗读环节,有些学生表现出羞涩和不自信。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我计划在课堂上增加更多朗读练习,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设计讨论题目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诗词朗读与感悟: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约客》,感悟诗人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诗词创作技巧探讨:引导学生分析《约客》的写作特色,如用词、句式、构思等,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5.课后拓展:推荐与《约客》主题相关的其他诗作,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诗词素养。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约客》的艺术价值及对学生的启示,巩固所学知识。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朗读体验。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的韵律和情感,体会诗人的心境。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的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绕“《约客》中诗人情感的表达方式”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通过学习《约客》,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部编七下语文古诗《约客》知识点精讲、图文解读、教学设计

部编七下语文古诗《约客》知识点精讲、图文解读、教学设计

知识点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注释: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即梅雨季节。

家家雨: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

形容处处都在下雨。

处处蛙:到处是青蛙(的叫声)。

译文: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到处是青蛙(的叫声)。

约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过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棋盘,(等着客人,)看到落下的灯花。

赏析:前两句交代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

“黄梅”“雨”“池塘”“蛙”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

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

后两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

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客人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诗人焦躁的心情。

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敲棋声将灯花都震落了。

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诗人约客未至的怅惘心情,可谓形神兼备。

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作品赏析】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难免焦躁不安,这大概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经验,以此入诗,就难以写得蕴藉有味。

然而赵师秀的这首小诗状此种情致,却写得深蕴含蓄,余味曲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诗歌前两句写景,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

“黄梅”、“雨”、“池塘”、“处处蛙”,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梅雨季节,阴雨连绵,池塘水涨,蛙声不断,乡村之景是那么清新恬静、和谐美妙。

但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这里并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于景中寄寓了他独自期客的复杂思想感情。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约客》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约客》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约客》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借助注释,感知诗意;品读诗歌,感受诗境。

文化传承与理解:比较阅读,感悟诗理。

教学重难点:品读诗歌,感受诗境。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亲爱的同学们,在前两节课,我们穿越时空,漫步古诗苑,和诗人一起,或登高远望,或“夜泊秦淮”,或晨炊漆公店,身心浸润其间,受益匪浅。

这一节课,就随老师踏上这次诗歌之旅的最后一站,和南宋诗人赵世秀来一次心灵的约会。

二、简介作者(屏显)探究:同学们,“不作封侯念,悠然远世纷”,这是赵师秀对朋友薛师石的评价,同时也是诗人性情的真实写照。

从作者简介中你们能看出赵世秀的什么特点?教师明确:赵世秀不慕名利,闲适恬淡,有着高洁的人格和脱俗的情趣,和东晋的陶渊明很相似,也是一位“出世”的诗人。

人如其诗,诗如其人,让我们正式步入诗中——三、初读,感知诗意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①点名读。

谁来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提示:古诗歌朗读讲究“平长仄短”,读的时候稍加注意会读得更有韵味。

“平”就是阴平阳平,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一声二声;“仄”就是上声去声,相当于三声四声。

“平”要读得悠长舒缓;“仄”要读得短促有力。

②范读。

③学生齐读。

2.引导学生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学生抢答加点的词。

①“黄梅时节”看注释7,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季节,即梅雨季节。

《三国演义》中,曹操邀约刘备煮酒论英雄,桌上摆的就是一盘青梅,是没有成熟的梅子,没有成熟的是青梅,成熟了的是黄梅。

所以,“黄梅时节”是指梅子成熟的季节。

从昨晚开始下雨,我们孝感也已经进入了梅雨季节。

②“处处蛙”是指处处可以看见青蛙,还是蛙鸣声处处可闻?有没有同学愿意告诉老师?对,应该是指蛙鸣,因为已经是夜半,外面又在下雨,诗人不可能置身野外去寻满地的青蛙来看,除非他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或者他干脆就在梦游。

③“有约不来过夜半”用“约”点题,和诗的题目是一样的意思;“夜半”即“半夜”,前天老师讲《贾生》时曾经做过详细的解释,时间是从夜间11时到次日凌晨一点,也就是夜里十二点钟前后。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约客》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约客》教案

教学设计《约客》—-约见对偶,初识对联教学目标:1.了解概况总结对偶的三大特点,并学会辨别对偶句。

2.巩固牢记对偶的特点,迁移拓展接触对联。

3.学生学习对联五大特点,初步学会连词语成对联。

教学重点:熟悉对偶特点,能辨别对偶句,并能初步连词成对联。

教学难点:辨别对偶句,连词成对联教学课时:1课时课型:方法引领课,学讲练评结合课教学过程:一、导入:1.背《约客》2.提问(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什么特点?(对偶)3.明确本课主题:约见对偶,初识对联4.解读学习目标:(1.了解对偶,对联的定义,能简单区分。

2.掌握判断对偶的方法,提高识别对偶句能力。

3.根据对联的特点,初步学习连词组成对联。

)二、活动过程:活动一:深究对偶1.对偶定义: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对称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2.请说说以下修辞是对偶吗?判断依据是什么?(1)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是,依据:字数不相等)(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不是,依据:结构不相同意义不对称)(3)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不是,依据:结构不相同意义不对称)(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是,依据: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是,依据: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活动二:明确特点字数相等对偶(修辞):结构相同意义对称活动三:火眼金睛识别对偶(讨论,练讲评环节)《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V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V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活动四:增长知识1.对联定义: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句。

要求对仗工整,平仄相对。

2.总结:对偶与对联对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内容相关平仄相对(上仄下平)3.认识对联上联:花开富贵家家乐下联:灯照吉祥岁岁欢1.都是七个字(字数相等)2.花开富贵(对)灯照吉祥(结构相同意义对称内容相关)家家乐(对)岁岁欢3.乐(对)欢(平仄相对)4.选择对联上联:风雨一杯酒下联:a.天涯共此时b.临危万里身c.江山万里心7d.千里共婵娟活动五:学以致用(讨论,练讲评环节)连成对联(1)池中蛛丝鱼儿伞梁上荷叶燕儿帘上联: 池中荷叶鱼儿伞下联: 梁上蛛丝燕儿帘(2)青山翠竹户外门前不老长青上联:户外青山不老下联:门前翠竹长青(3)谱名曲跋山涉水呕心沥血唐三藏贝多芬求真经上联:贝多芬呕心沥血谱名曲下联:唐三藏跋山涉水求真经三、结合板书小结。

20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及考点解析:《约客》

20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及考点解析:《约客》

专题《约客》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与朋友相约,朋友却久不至的情况呢?那个时候,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有一位诗人就遇到这种情况,他还把等待的心情写成了一首诗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歌吧!二、目标1、反复品读古诗,抓文眼,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诗句大意。

2、在反复的吟咏之中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有感情地朗读。

3、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探究,细品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三、原文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四、注释《约客》:选自《清苑斋集》。

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

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

形容处处都在下雨。

处处蛙:到处是蛙声。

灯花:灯芯燃烧后结成的花状物。

五、诗意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时间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灯花。

六、赏析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前二句对仗工整(对偶),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

“黄梅”、“雨”、“池塘”、“蛙声”,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

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

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

“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

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

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七、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赵师秀(1170——1219),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

七年级语文下册《约客》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约客》教案
最后,课后反馈环节的重要性。本节课结束后,我通过作业和课后交流了解到,部分学生对《约客》的理解仍存在困惑。为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花一些时间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消化吸收课堂所学。
3.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意象等。
4.体会诗人赵师秀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感悟人生哲理。
5.结合课文,进行相关的文学鉴赏,提高审美情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约客》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审美情趣和文化理解能力。具体包括:
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把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约客》这首诗的情感主题、写作技巧和意象运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歌情感表达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阅读和创作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教学难点
-诗歌情感把握: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是一个难点,需要教师通过具体语句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波动。
-写作技巧的内化:学生可能难以将写作技巧与诗歌内容有效结合,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技巧的运用。
-诗歌意境的领悟:诗歌的意境理解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应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图像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构建诗中的画面。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约客》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等待朋友却迟迟不来的经历?”(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人赵师秀在等待约客时的情感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注释:
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即梅雨季节。

家家雨: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

形容处处都在下雨。

处处蛙:到处是青蛙(的叫声)。

译文:
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到处是青蛙(的叫声)。

约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过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棋盘,(等着客人,)看到落下的灯花。

赏析:
前两句交代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

“黄梅”“雨”“池塘”“蛙”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

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

后两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

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客人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诗人焦躁的心情。

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百无聊赖
之际,下意识地将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敲棋声将灯花都震落了。

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诗人约客未至的怅惘心情,可谓形神兼备。

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作品赏析】
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难免焦躁不安,这大概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经验,以此入诗,就难以写得蕴藉有味。

然而赵师秀的这首小诗状此种情致,却写得深蕴含蓄,余味曲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诗歌前两句写景,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

“黄梅”、“雨”、“池塘”、“处处蛙”,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梅雨季节,阴雨连绵,池塘水涨,蛙声不断,乡村之景是那么清新恬静、和谐美妙。

但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这里并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于景中寄寓了他独自期客的复杂思想感情。

“家家雨”既描绘出夏季梅雨的无所不在与急骤密集,表现乡村之景的清新静谧,又暗示了客人不能如期赴约的客观原因,流露出诗人对绵绵梅雨这种阴雨天气的无奈。

“处处蛙”既是写池塘中蛙声阵阵,又是采用以声衬静的写法,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同时还折射出诗人落寞孤寂与烦躁不安的心境。

这两句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形象而真切地表现出在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独自期客而客人却始终没有出现时的独特心理感受。

遍布乡村、连绵不断的骤雨,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的蛙
鼓,本来十分和谐美妙,但令人懊恼的是:这绵绵阴雨,阻挡了友人如约,如鼓的蛙声,扰乱了诗人的心境。

此时此刻,诗人多么希望友人风雨无阻、如期而至,和他一起举棋消愁。

“有约不来过夜半”,这一句才点明了诗题,也使得上面两句景物、声响的描绘有了着落。

与客原先有约,但是过了夜半还不见人来,无疑是因为这绵绵不断的夜雨阻止了友人前来践约。

夜深不寐,足见诗人期待之久,希望之殷,至此,似乎将期客不至的情形已经写尽,然而末句一个小小的衬垫,令诗意大为生色。

“闲敲棋子落灯花”,这句只是写了诗人一个小小的动态,然而在这个动态中,将诗人焦躁而期望的心情刻画得细致入微。

因为孤独一人,下不成棋,所以说“闲敲棋子”,棋子本不是敲的,但用来敲打,正体现了孤独中的苦闷;“闲”字说明了无聊,而正在这个“闲”字的背后,隐含着诗人失望焦躁的情绪。

人在孤寂焦虑的时候,往往会下意识地作一种单调机械的动作,像是有意要弄出一点声响去打破沉寂、冲淡忧虑,诗人这里的“闲敲棋子”,正是这样的动作。

“落灯花”固然是敲棋所致,但也委婉地表现了灯芯燃久,期客时长的情形,诗人怅惘失意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

敲棋这一细节中,包含了多层意蕴,有语近情遥,含吐不露的韵味。

可见艺术创作中捕捉典型细节的重要。

这首诗另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对比手法的运用。

前两句写户外的“家家雨”、“处处蛙”,直如两部鼓吹,喧聒盈耳。

后两句写户内的一灯如豆,
枯坐敲棋,寂静无聊,恰与前文构成鲜明对照,通过这种对照,更深地表现了诗人落寞失望的情怀。

由此可知,赵师秀等“四灵”诗人虽以淡泊清新的面目出现,其实颇有精心结撰的功夫。

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含而不露的寂寞之情。

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赵师秀(1170~1219年)宋太祖八世孙,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

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南宋诗人。

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

宁宗庆元元年(1195)任上元主簿,后为筠州(今江西高安)推官。

仕途不佳,自言“官是三年满,身无一事忙”。

晚年宦游,寓居钱塘(今浙江杭州),逝于临安,葬于西湖。

【书法欣赏】
《约客》学习要点+思维导图
1.文学常识:赵师秀,南宋诗人。

2.作品鉴赏:
(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析: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

“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即梅雨季节。

“家家雨”是“黄梅时节”的天气特征,“处处蛙”是江南雨季的特别景致。

(2)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析:点出人物与事情。

“有约不来”点题,季节特征也是“有约不来”的原因。

“闲敲棋子”动作描写,是诗人排遣自己寂寞孤独无聊的方式。

3.作品主旨:诗歌采用了写景寄情的手法,描写了诗人在夏日雨夜独自期客的情景,通过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烘托了人物的落寞、怅惘、无聊(失望、焦躁等)心理活动。

4.重点探究:
(1)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烘托出什么样的氛围?语言组织参考:
·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

·烘托出单调、寂寞的氛围。

(2)诗中的“敲”字用得好,请简述理由。

语言组织参考:
·“敲”字属于细节描写
·通过诗人百无聊赖将棋子在棋盘上敲打的情境。

·刻画出诗人久等不至,寂寞无聊、失落无奈的心理。

5.思维导图:
【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主题思想
黄梅雨时节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叫。

诗人约来一位朋友来做客,可等到夜半也没有来。

他只好一个人伴着油灯,无聊的敲着棋子。

语近情遥,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的寂寞心情。

理解默写
1.诗中让人感受的雨夜诗意般的情致或介绍季节和环境的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2.诗人一直伴着孤灯,焦急地等待所约的客人,营造出孤灯、夜雨、独坐的清寂氛围的诗句: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