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1.1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学习目标:1、认识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2、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学习重点: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生命特征一、生物的多样性1.生物学是研究各种______现象和__________规律的科学。
2.生物圈包括____________下层、整个_____和____________的上层,这个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_______米和海平面以上约_________米之间。
3.生物家族中包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在过去的200多年中,生物学家已经发现并命名记录了________多万种生物,其中70%以上是___________( 绝大多数是__________)。
5.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同的生物体,控制生物遗传的遗传信息是__________的。
7.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的基因也_____________。
8.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
9._ _______________是地环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10.生物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生态系统。
11.生物的_________多样性、_________多样性和___________多样性统称为生物的多样性。
二、生物区别与非生物的特征1.生物都是“__________”,是有__________的。
2.生物的生命特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3.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____________反应,叫做应激性。
4.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作用制造“食物”,动物吸入__________呼出_________,排出汗液和尿液,这些现象都是新陈代谢现象。
第1章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作业提交与评价:
1.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以书面形式提交。
2.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3.教师将及时反馈作业评价结果,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生物,进行以下讨论:
1.描述所选择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等特征,并分析其与环境的关系。
2.探讨生物分类的方法,尝试为所选择生物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3.讨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关爱生物、保护环境。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通过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生物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3.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判断题:判断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分类方法等知识点,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填空题:填写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等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3.分析题:分析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事例,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讨论题:就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环保意识。
2.生物分类方法:介绍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形态学分类、遗传学分类等,并通过实例讲解生物分类的具体应用。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生命的世界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生命的世界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初中生物的第一章第一节,通过教学意在从情感上引领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通过对非生物与生物生命活动的观察、比较、分析和思考,归纳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1.知识:(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2)举例说出生物的多样性。
2.能力:(1)尝试运用统计、处理数据的方法和分析资料的方法;(2)通过讨论、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三、提前准备教师:(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一个地球仪。
(2)准备一个机器人和一个珊瑚标本。
学生:收集生物多样性的资料,提前通知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1)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2)学生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1)学生统计和处理数据;(2)遗传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2.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正确地利用各种图片,增强直观性和激发学生兴趣。
六、学习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通过课前的资料查阅和课上的参与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尝到主动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七、学情分析:本课时通过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展示生物学研究的范围与内容,通过交流生物多样性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喜欢生命、爱护动物的行为,认识到人类是生物大家庭中的一员,为《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的教学打下铺垫。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1.1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物上册第⼀单元认识⽣命第1章⽣命的世界1.1形形⾊⾊的⽣物教案(新版)北师⼤版形形⾊⾊的⽣物1、⾯向全体学⽣,提⾼学⽣⽣物科学素养,倡导⾃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等⽣物课程标准理念。
2、理论联系实际、寓教于乐和因材施教等教育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北师⼤版)七年级第1单元第1章第1 节。
教学⽬标1、知识⽅⾯⑴描述⽣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⑵通过观察区别⽣物与⾮⽣物,举例说明⽣命的基本特征。
2、能⼒⽅⾯⑴初步培养学⽣收集、共享、积累和分析资料的能⼒;⑵初步培养学⽣⼀定的书写和⼝头表达能⼒;⑶培养学⽣观察显微投影并区别⽣物与⾮⽣物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激发学⽣学习⽣物学的热情;⑵初步培养⼩组成员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⑶培养学⽣关注我国特有珍稀动植物的感情。
学情与教材分析本节教学重点:⑴⽣物的多样性;⑵⽣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⑴遗传多样性;⑵应激性;⑶新陈代谢概念。
本节安排的活动有交流、演⽰建⽴⽣命档案册等,意在初步培养学⽣收集、处理、积累和使⽤信息的能⼒。
本节是《⽣物》全书的开篇章节,从情感上意在引领学⽣⾛⼊⽣命的世界,激发学⽣学习⽣物学的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总之,通过本节的学习,在知识、能⼒、情感等⽅⾯都能为以后各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1、组织学⽣课前分⾓⾊排演⼩短剧,将“致同学们”的内容呈现给全班。
2、“交流物种多样的资料”是本书的第⼀次学⽣活动,所以活动前要合理建⽴学习⼩组,并对各⼩组长进⾏培训,使其能有效地进⾏组织分⼯、讨论和记录等⼯作。
3、尽可能多地收集⽣物多样性的资料,包括图⽚、⽂字、数据、照⽚、录像⽚、光盘等。
4、采集池塘中的⽔样备⽤,并在课前进⾏观察,了解⽔样中⽣物与⾮⽣物的情况是否适合教学演⽰,如不适合应更换采集⽔样的地点。
5、显微投影要在课前“预演”,以保证教学中的演⽰顺利。
2024年秋季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 第1单元第1章 认识生物和生物学 第1节 形形色色的生物

括已经灭绝的物种)有10亿
种左右
动物 70%
二.遗传多样性
不同品种的猫
波斯猫
埃及猫
缅因猫
苏格兰折耳猫
挪威森林猫
俄罗斯蓝猫
二.遗传多样性 不同品种的菊花
思考
1.地球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同的物种? 2.什么决定了猫和菊花品种的多样性?同一 物种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品种? 3.你还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二.遗传多样性
不同种生物 控制性状的遗传信息不同
同一种生物 不同个体间遗传信息不尽相同
遗传 多样性
决 定
物种 多样性
三.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 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 陆地生态系统 物 湿地生态系统 圈 海洋生态系统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森林
草原
湖泊
海洋
荒漠 农田
应激性 生长 繁殖
新陈代谢
讨论
除我们已经了解到的生物特征之外,生物还具有 哪些特征?”
答:(1)能进行呼吸;
(2)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3)有遗传和变异;
(4)能生病、老化和死亡; (5)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6)有严整有序的结构。
课堂检测
1.生物多样性是指( D )
A.物种的多样性
B.遗传的多样性
“趋利避害”
二.生长
种子萌发长出幼苗
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 大、体重增加。
长出幼苗
开花
结果
三.繁殖
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
母鸡下蛋
猫的一家
四.新陈代谢
机体与机体内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 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自我更新过程叫做新陈代谢。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1单元 认识生命 第1章 生命的世界 第1节 形形色色的生物课件 北师大

物种的多样性
生物的多样性 遗传的多样性
生
物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多
样
性
生物的特征
应激性 生长 繁殖
新陈代谢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内涵是:_物_种__多__样_性__、_遗__传__多_样__性__、 __生_态__系_统__多__样_性___。 2.生物圈的范围包括_大__气_圈__的__下_层__、_岩_石__圈__的_上__层_和_________, 是整地个球水上圈最大的__________。 生态系统
3.请指出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思考以下生命现象,说明生物具有什么特征。 (1)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 (2)植物的茎背地生长,根向地生长。 (3)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
捕虫植物有特殊的捕虫作用。 (4)动物会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等。
(答:生物具有应激性。)
思考与讨论
除我们已经了解到的生物特征之外,生物还具有哪些特 征?
答:(1)能进行呼吸; (2)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3)有遗传和变异; (4)能生病、老化和死亡; (5)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6)有严整有序的结构。
资料分析
下面的资料说明生物体具有什么生命现象?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生长着一种“极雨花”,其花瓣 对湿度很敏感,当空气湿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花瓣萎 缩,将花蕊包起来,预示天要下雨;而花瓣展开时,则 预示不会下雨。我国广西有棵青冈树,晴天时叶呈深绿 色,要下雨时,树叶则由绿变红。还有些植物能指示空 气污染程度。 (答:生物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3.生物具有的特征包括_生__长__、_繁__殖__、_应__激_性__、_新_陈__代__谢_等。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命》教案

形形色色的生物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北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
《生命的世界》一章是整个初中生物的开篇,旨在引领学生进入生命的世界。
《形形色色的生物》一节主要围绕“生物的多样性与统一性”这一问题展开,帮助学生初步实现从生活常识到生物学知识的转变,为以后各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且喜欢表达,渴望得到认同。
通过小学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然科学常识,能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
但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易分散。
同时,本节内容设计不少生物专业名词,学生非常陌生、难以迅速理解。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能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②能观察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①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初步建立起分享、合作的互助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人与生物圈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能关注生物多样性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生物具有多样性,体现为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②生物具有应激性、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等特征。
2、教学难点①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②遗传多样性包括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多样性、物种内部个体之间的多样性两个方面。
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代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授法六、课前准备1、导学课后,请同学们以“我喜欢的生物和它(们)的家”为主题画一幅画。
2、收集学生作品,选择有代表的画作拍照插入PPT中。
七、教学过程这算是给大家的一点提示。
[小组讨论]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日常所见,讨论:生物与非生物有哪些区别?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
备注:课前需了解授课班级是否有固定小组。
如果没有,需提前观察座位分布,计划分组。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课题第一章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一)课型新授课课时 1教育教学目的知识方面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能力方面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思想教育从情感上引导学生走入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重点生物的多样性难点遗传的多样性关键以“交流资料”的活动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多样性教学教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组织教学授课内容:生物圈:是生物共有的家园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M这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一、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一)物种多样性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资料目的要求:丰富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过程:1、将全班分组(约4-5人一组)推选组长。
2、各组同学将熟悉的生物名称写在纸上,相互交流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交流学生分组统计交流本节从开始就突出生态学观点,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通过交流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生物图片、挂图等,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再提出课题,所以要示教师课前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统计组内共列举出多少种生物3、全班各组分别展示和交流统计结果4、教师将收集的资料展示讨论:1、上述生物生活的环境怎样的?2、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结论: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约200多万种,其中70%动物,22%植物和真菌,5%单细胞生物(二)遗传多样性在不同种的生物体内,控制其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也是不尽相同的。
例:金鱼品种,菊花品种2-2.5万个(三)生态系统多样性1、生态系统: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练习:思考与练习:1、3 各小组表达交流学生观察师生归纳、得出结论学生讨论,举例说明第一次学生活动课前准备很重要,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课前培训,以承担分组的任务,并多花时间给学生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形色色的生物
1、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生物课程标准理念。
2、理论联系实际、寓教于乐和因材施教等教育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第1单元第1章第1 节。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⑴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⑵通过观察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
2、能力方面
⑴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共享、积累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⑵初步培养学生一定的书写和口头表达能力;
⑶培养学生观察显微投影并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⑴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
⑵初步培养小组成员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⑶培养学生关注我国特有珍稀动植物的感情。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⑴生物的多样性;⑵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⑴遗传多样性;⑵应激性;⑶新陈代谢概念。
本节安排的活动有交流、演示建立生命档案册等,意在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积累和使用信息的能力。
本节是《生物》全书的开篇章节,从情感上意在引领学生走入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总之,通过本节的学习,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都能为以后各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课前分角色排演小短剧,将“致同学们”的内容呈现给全班。
2、“交流物种多样的资料”是本书的第一次学生活动,所以活动前要合理建立学习小组,并对各小组长进行培训,使其能有效地进行组织分工、讨论和记录等工作。
3、尽可能多地收集生物多样性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数据、照片、录像片、光盘等。
4、采集池塘中的水样备用,并在课前进行观察,了解水样中生物与非生物的情况是否适合教学演示,如不适合应更换采集水样的地点。
5、显微投影要在课前“预演”,以保证教学中的演示顺利。
6、为了使各组建立的生命档案册的规格、体例统一,应制定出具体的要求。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设计思路
本节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以“交流资料”的活动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多样性。
本节课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导入新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
然后组织指导学生“交流资料”。
在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相关图片、文字和数据等来理解“物种多样性”;结合谚语和实例说明,让学生理解“遗传多样性”;通过分析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得出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的结论。
最后通过归纳总结和练习作业,最终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第二课时以演示实验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共性。
首先让学生起立观察窗外景色指认生物,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然后进行投影演示,让学生“观察一滴水中的生命;通过观察区别生物与非生物,让学生举例说明应激性、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等生命的基本特征。
其中关于“应激性”和“新陈代谢”的理解有一定难度,为此运用“敲打教桌”的小实验并结合实例来讲解前者,依据“新陈代谢”的概念并结合同化作用来讲解后者。
最后作必要的归纳总结和知识拓展,并安排完成一定的练习和作业,以进一步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中进行了不少创新,如:⑴将有关“生物圈”的知识整合到后面的“生态系统多样性”中,使得教学主线更清晰,课堂结构更合理了;⑵注重多方面作好课前准备,使得设计更具可操作性和高效性;⑶不仅将生物课标理念贯穿始终,而且注重在活动中渗透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注重运用分角色表演、观察窗外景色和“敲打教桌”等方式体现寓教于乐原则,注重在知识拓展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