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生命 第1章 生命的世界素材 (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北师大版生物上册课件:第1章 第1节

(C )
A. 植物的呼吸
B. 植物的应激性
C. 植物的新陈代谢 D. 植物的繁殖
16. 下列诗句中,体现不出生命现象的是 ( C )
A. 春来江水绿如蓝
B. 春江水暖鸭先知
C.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14
同步训练
17. 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在一起。
15
同步训练
16
同步训练
19.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 护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共同建设美丽家园。请阅 读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我市总面积约15 019平方千米,水面积451.68 万亩,水田391.72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36.4%,风景秀 丽、物产丰富。 【资料二】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 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
能力提升 18. 下面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调查公园生物种类时遇到 的问题,请帮助他们做出合理的解释。 (1)公园的月季花有粉红、大红、玫瑰红、黄色等,这 属于生物的___遗__传____多样性,草地上的喜鹊看到人走近, 迅速飞到树上,这种现象属于生物的______应__激_特性征。 (2)池塘里金鱼的口和鳃盖一张一合,这是金鱼在吸入 溶解在水中的___氧__气_____,排出__二__氧__化__碳__。小明说公 园的各种植物与金鱼一样,也能进行呼吸,他的说法是 否正确?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__正__确_,__生__物__能__够__进___行_呼___吸__,__属__于__生__物__的__特__征__。_________
(A )
A. 手被针刺后缩回 B. 植物的光合作用
C. 树苗能够长成大树 D. 子女与父母血型相同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第1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习题课件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基础训练
能力训练
第 14 页
七年级 生物 上册 北师版
8.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人类的活动能对生物圈产生影响 C.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D.生物圈包括陆地、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基础训练
( C)
能力训练
第 15 页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基础训练
能力训练
第5页
七年级 生物 上册 北师版
形 形 色生物圈整大 岩个大 岩气 石气 石圈圈水水圈 圈圈圈下 上层 层
色 的
生
生物多样性
物种 多样性 遗遗传传 多样性 生生态态系系统统 多样性,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
物
生态系统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基础训练
能力训练
第6页
七年级 生物 上册 北师版
第 21 页
七年级 生物 上册 北师版
(1)图中 A 项显示了在一个兔子群体内不同性状个体的染色体(染色体上
含有控制性状遗传的遗传信息)组成不同,表示了 遗传遗传的多样性。
(2)图中 B 项显示了草地上,除了兔子外,也生活有许多其他生物,表示
了 物种物种的多样性。
(3)图中 C 项显示了草地生态系统与其他各种类型生态系统一起组成了某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基础训练
能力训练
第 23 页
七年级 生物 上册 北师版
(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 体现了生物具有__应应激激性性__的特征。 (2)红杏伸出墙的枝条能够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__繁繁殖殖__的特 征。 (3)“红杏出墙”后,可以充分利用光照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 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__新新陈陈代代谢谢__的 特征。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素材北师大版

生命的世界1生命形态就是存在的生存模式所有能够具有生存、繁衍、完善、进化能力的存在形式就是生命。
这个定义比较泛,覆盖了心理社会等等领域。
正因为如此,萝卜倾向于使用这个定义。
心理学、社会学中大量地存在类似生命的现象,拥有很多生机勃勃的东西。
很多时候,这些特性被我们称为有生命力。
我们观察一个有生命力的群体,往往会产生面对一个生物体的感觉。
从整体观察一个蚁群、蜂群、人群,也往往可以感受到它作为整体的活力。
很多心理现象、社会现象,同样存在生命的特征:相互生存竞争、相互配合协同求存;渊源流传。
其中的缘由就是因为它们具备生命的特征:生存、完善成长、繁衍、进化。
生命形态就是存在的生存模式。
我们所能观察到的物种,都各自具有独特的生存模式,在各自的生存环境下,各自的生存轨道中生存。
2处处生存竞争在生命的世界中,生存竞争现象随处可见。
对于生存竞争的规律,达尔文认为是物竞天择,优胜劣汰。
但是,优胜劣汰无法解释大量的化石证据。
从理论上也无法解释新物种的演化出现。
在我们看来,生存竞争的规律是物竞天择,优者强势生存,劣者弱势生存。
优劣是由环境决定的,而环境是永恒变化的。
当下的优,未必将来还是优;当下的合理,未必将来还是合理。
一个环境下的优胜者,在另一个环境下就是劣者。
适应环境的优胜者,可以顺利地利用生存环境中的资源,尽可能地扩张生存空间,强势生存。
劣者不能最好地适应环境,只能苟且偷生,等待时局环境的变化。
生物的演化与生存环境(生存空间和生存轨道)有关。
只有生存空间和生存轨道才能给物种提供相对稳定的存在。
生存空间和生存轨道不是连续存在的,而是呈现分离断裂的状态。
对一个新的生存空间来说,可能是由于生存环境的大幅变化而出现的,也可能是由于一种新的生存机制的诞生而造就。
在生存竞争的过程,生存空间会逐步精细化,分裂成不同的生存轨道。
对生物来说,生存轨道主要是指对不同食物的需求和不同的捕食方式。
同一个生存轨道一般来说最后只能存活下来一个物种。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生命的世界》全章课件

二、生物多样性
小结
一、生物圈 (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上层)
1、物种多样性 动物、植物、微生物 2、遗传多样性 (基础) 3、生态系统多样性 陆地、湿地、海洋生态系统
二、生物多样性
配对练习:
1.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 A
A、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B、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在交配产卵后,雌企鹅成群结队到海里寻找食物,雄企鹅则 担负起了孵卵的重任
种内斗争: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食物、栖所 、寻找配偶或其它生活条件矛盾而发生斗争的现 象。
如:(成鱼捕食幼鱼、蝌蚪肠内排出有毒物质)。
恨你在心口大开!
大蝌蚪捕食小蝌蚪
2.种内关系
(1)互惠互利: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 此有利。如:海葵和寄居蟹。
草履虫
平菇
毛霉
酵母菌
二、生物多样性
动物 1、物种多样性 植物
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等)
不同种生物遗传物质不同, 同种生物遗传物质有差别
二、生物多样性
1、物种多样性
2、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遗传多样性。
二、生物多样性
3、生态系统多样性
(1)生态系统
生物 + 环境
生 态 因 素
(光、水、温度、空气、 非生物因素: 土壤等) (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 生物因素: 响。)
霉菌
发霉的油桃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在温暖潮湿的地方 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菌落。
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条件 方法 温暖潮湿 将馒头置于塑料袋 中,结扎袋口,将 实验装置放在温暖 环境里。 低温潮湿 将馒头置于塑料袋 中,结扎袋口,将 实验装置放在低温 环境里。
北师大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必背知识点总结走进生命的世界1、生物学(定义):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也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2、生物学研究对象: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有生命的物体,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一章生命的世界生物圈范围:以海平面来划分,向上10000米,向下11000米,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也叫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一个重要原因是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
遗传(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大豆和普通大豆)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
常见的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条河、一个校园等一棵桃树、一群鱼等不是一个生态系统生物的特征:1.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如含羞草、跳舞草等、向光性、向水性)2.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种子萌发、幼鳄由小长大、蜻蜓点水等)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新陈代谢)(如人出汗,植物的落叶等)4.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需要的营养物质;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5.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鱼喷水柱换气)6.生物都有遗传跟变异的特性(如“种豆得豆”是遗传、“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变异现象)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
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生物因素:指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包括种内、种间之间的影响。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课件(生物)

乌贼
银杏
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珙桐俗称鸽子树
猪 笼 草
炭疽杆菌
香蘑
艾 滋 病 毒
遗传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
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 环境仲,生物与环境互相影响, 互相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多样性
• 森林生态系统 • 草原生态系统 • 沼泽生态系统 • 荒漠生态系统 • 海洋生态系统
探究一:生物的概念
1. 讨论:机器人和珊瑚是不是生物?为什么? 答:不是。因为它们没有生命。
2.什么样的物体是生物? 答:必须是“活”的,是有生命的。
3.请指出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探究二:生物的特征
思考以下生物现象,说明生物具有什么特征?
答:生物具有应激性。
(1)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 (2)植物的茎背地生长,根向地生长。 (3)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 捕虫植物有特殊的捕虫作用。 (4)动物会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等。
观察下列生物现象,说明生物受何种因素
的影响?
(答:温度)
蛇要大冬雁眠南飞
观察下列生物现象,说明生物受何种因素
的影响?
(答:水域的污染)
水中动物死亡
浮游生物过度繁殖
探究二: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环 非生物因素 (光、水、温度、
境
空气、土壤等)
因 素
生物因素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
他生物。)
根
非常发达,吸收 深处水分。
探究五: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拟态
警戒色
警戒色
保护色
探究六:生物影响环境。
讨论: 蚯蚓对它
生活的环境有 哪些影响?
• 活 动: 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 度和湿度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生命的世界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生命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2. 生物的分类方法
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呼吸、排泄等生命现象
难点:
1. 生命的本质及其基本特征的理解
2. 生物分类方法的运用
3.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深入理解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 实物材料:提供丰富的实物材料和生物标本,如植物叶片、动物标本等,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触摸,增强他们的感官体验。
5.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讨论、探究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反思与改进
每堂课后,我都会进行教学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发现,在教学生命的世界的概念时,通过展示实例和图片,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生命的特征。但在讲解生物的分类方法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生物的分类还不够清晰,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 文章:《生命的奇迹》:介绍生物的奇妙生命过程,让学生了解生命的神秘和伟大。
- 文章:《生物的分类与演化》:深入讲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演化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 文章:《环境与生物》:阐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生命的世界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2023年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1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生物
生物因素
是指生物与生 物之间的相互 影响
同种生物: ①种内互助:蚂蚁合作搬运食物; ②种内斗争:鲈鱼的成鱼经常以本种幼鱼 为食 不同种生物: ①捕食:蛇捕鼠; ②竞争: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草地中的 牛和羊; ③寄生:蛔虫与人;菟丝子和植物; ④互利共生: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生物
2.重难点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
【实验启示】绿色植物具有调节周围气候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提倡植树 造林和绿化大地,创建适合人类生活的环境。
·生物
【例题】某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实测了一天内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湿度, 得到几组平均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请回答问题。
相对湿度
地点 早晨的空气 中午的空气 晚上的空气
裸地 57.5% 40.0% 46.1%
·生物
生物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
3.在 非生物因素 和 生物因素 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 多种多样的 适应 。 4.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多种多样 ,如:竹节虫的 拟态 ,蜥蜴和 北极熊的 保护色 ,箭毒蛙、胡蜂和夹竹桃的 警戒色 。 【点拨】现存的任何生物都能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适应,不同的生物适 应环境的方式是不同的,如冬天的杨树落叶和松树不落叶都是对寒冷环 境的适应。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不能适应环境则会被自然淘汰。
(1)生物适应环境的类型
表现类型
释义
举例
一种生物在形态、行为等特
拟态 征上模拟另一种生物
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
保护色 动物的体色与环境色彩相一 北极熊的体色与白雪皑皑的环境
致
非常接近
某些有毒生物所具有的鲜艳 箭毒蛙、胡蜂、夹竹桃、有毒蘑
警戒色 色彩和斑纹
菇等艳丽夺目的体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的世界
1生命形态就是存在的生存模式
所有能够具有生存、繁衍、完善、进化能力的存在形式就是生命。
这个定义比较泛,覆盖了心理社会等等领域。
正因为如此,萝卜倾向于使用这个定义。
心理学、社会学中大量地存在类似生命的现象,拥有很多生机勃勃的东西。
很多时候,这些特性被我们称为有生命力。
我们观察一个有生命力的群体,往往会产生面对一个生物体的感觉。
从整体观察一个蚁群、蜂群、人群,也往往可以感受到它作为整体的活力。
很多心理现象、社会现象,同样存在生命的特征:相互生存竞争、相互配合协同求存;渊源流传。
其中的缘由就是因为它们具备生命的特征:生存、完善成长、繁衍、进化。
生命形态就是存在的生存模式。
我们所能观察到的物种,都各自具有独特的生存模式,在各自的生存环境下,各自的生存轨道中生存。
2处处生存竞争
在生命的世界中,生存竞争现象随处可见。
对于生存竞争的规律,达尔文认为是物竞天择,优胜劣汰。
但是,优胜劣汰无法解释大量的化石证据。
从理论上也无法解释新物种的演化出现。
在我们看来,生存竞争的规律是物竞天择,优者强势生存,劣者弱势生存。
优劣是由环境决定的,而环境是永恒变化的。
当下的优,未必将来还是优;当下的合理,未必将来还是合理。
一个环境下的优胜者,在另一个环境下就是劣者。
适应环境的优胜者,可以顺利地利用生存环境中的资源,尽可能地扩张生存空间,强势生存。
劣者不能最好地适应环境,只能苟且偷生,等待时局环境的变化。
生物的演化与生存环境(生存空间和生存轨道)有关。
只有生存空间和生存轨道才能给物种提供相对稳定的存在。
生存空间和生存轨道不是连续存在的,而是呈现分离断裂的状态。
对一个新的生存空间来说,可能是由于生存环境的大幅变化而出现的,也可能是由于一种新的生存机制的诞生而造就。
在生存竞争的过程,生存空间会逐步精细化,分裂成不同的生存轨道。
对生物来说,生存轨道主要是指对不同食物的需求和不同的捕食方式。
同一个生存轨道一般来说最后只能存活下来一个物种。
正是生存轨道的分离断裂状态,导致了物种演化的分离断裂状态。
演化中间化石的匮乏,源自中间状态物种原本不稳定的存在。
它们只有获得并适应了新的生存环境,才能稳定存在。
3处处协同生存
与生存竞争相关另一个现象是协同生存。
协同生存现象,在生存竞争过程中大量存在,甚至于可以独立于生存竞争。
在细胞层面的协同生存现象,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是,细胞和线粒体、叶绿体的共生关系。
线粒体和叶绿体非常独特,与其它细胞器之间明显存在不同。
它们实际上是不同物种与细胞协同生存后形成的嵌合生命体。
线粒体、叶绿体具有自己独立的遗传物质。
而且它们的遗传物质中分子序列与细胞遗传物质中分子序列之间具有相当大的差异。
它们在细胞内部分裂生殖。
它们在细胞分裂的时候,是由细胞的分裂机制将它们的多个个体,较平均地分配到不同的细胞分裂部分,以便重新组成新的细胞。
显然这原本是两种独特的生命结构,起源于不同的生命形态。
他们是古核生物将原核生物吞噬之后,彼此进一步演化出协同生存机制,吞噬者与被吞噬者形成的一个协同生存的生命嵌合体。
在组成形体的协同方面,地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地衣是一种非常奇特的生命形式,它由不同的物种嵌合形成的。
这种嵌合与细胞层面的嵌合有所不同,其区别主要在繁殖上面,地衣的繁殖是组成个体独立繁殖的。
地衣是真菌和光合生物之间稳定而又互利的联合体,真菌是主要成员。
1867年,德国植物学家施文德纳作出了地衣是由两种截然不同的生物共生
的结论。
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联合体。
它们都具备一定的独立生存能力。
但是它们彼此配合,可以获得更好地生存。
主从协同生存,其代表是生物体和益生菌之间的协同生存。
很多生物体原本不具备很多能力,但是它们与细菌相互配合,就可以容易地实现那些功能。
比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很多是建立在与细菌的配合上。
人体会专门在肠道为益生菌准备备份的场所。
比如阑尾,就是备份益生菌的地方。
当出现腹泻等症状的时候,益生菌也会一起被排除体外。
如果没有阑尾,因为缺乏益生菌,人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足够的消化吸收能力。
对牛来说也是如此,牛消化植物纤维的能力也是来自于牛胃中的细菌和微生物。
牛的胃由4
个胃室组成,即瘤胃、蜂巢胃、重瓣胃和皱胃。
瘤胃的功能主要就是微生物发酵。
瘤胃中的细菌、真菌和原虫根据饲料类型进行不同的发酵,发酵终产物被牛经瘤胃壁吸收利用。
瘤胃微生物可以消化粗纤维,分解糖、淀粉和蛋白质;合成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
协同生存是生物界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现象。
当然,协同生存现象不仅仅限于生物界,而是普遍适用于具有生命力的领域。
4机制演化
生物演化过程中,另一个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就是机制演化。
机制演化带来阶段性阶跃式演化,物种大爆炸现象就与此相关。
也就是说,生存模式的演化并不是平稳匀速的,而是阶跃式的。
这种现象也是随处可见,很多化石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个说法。
关于机制演化带来的阶跃式的变化,还可以在社会形态上、认识突破上观察到相应的现象。
一个新的思想孕育出来,就可以带来社会形态的重大变化。
在生命的起源过程中,就是各种生存机制一步一步演化出现的过程。
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复制机制的出现生命起源的第二步:分解机制的出现生命起源的第三步:选择性复制机制的出现生命起源的第四步:隔离机制形成(病毒的出现) 。
内部物质合成代谢机制、进入机制、排泄机制、生产机制、动力机制、二分法繁殖机制、...、协作共生机制、转录和翻译分离机制、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繁殖机制.... ,这些机制的演化出现,导致原核细菌和真核细菌的出现。
、协作机制、分化机制、固定形态机制、…这些机制导致多细胞生物体的出现。
有性繁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存机制。
在演化过程,其实存在多性繁殖的过程。
多性繁殖,最后被两性繁殖锁定。
其它模式逐步被生存竞争所淘汰。
只有一些特殊的形态勉强弱势生存下来。
有性繁殖带来了“有害/中性基因组合胜利论”。
这种生存机制,解决了基因快速地优势组合的问题,同时还提高了新物种的演化速度,使得生命形态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成长过程中的性格的形成过程,学习能力和文化的接受和排斥机制也带来一种对环境的极度高效的适应能力。
这也是一种新的生存机制。
起源于理性思维机制的演化出现。
这些生存机制的存在,很好地解释了进化速度和基因突变率之间存在的悖论:进化速度由演化效率决定而非单一地由基因突变率决定。
大多数基因突变是有害的,所以在演化过程中,基因突变律呈现降低趋势。
但是由于出现了新的演化模式,导致整体的进化速度并没有降低反而提速了。
单细胞生物和软体动物之间没有中间化石的存在,寒武纪大爆炸这些化石证据和现象正是由机制进化引起的。
新机制的诞生可以为生命形态和生存状态带来大幅改变。
5演化方向
生物演化的方向是加快对环境变化的适应速度和降小这种适应演化所需的综合代价,这才是真正的演化方向,可以包容原来定义的进化和退化现象。
参考资料
《站在达尔文的肩膀上挑战反对者:生命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演化效率》大头萝卜2010-07-12
21:34:16/blog/static/167988202201061293416244/《生命的起源过程》大头萝卜2010-03-17
13:09:23/blog/static/16798820220102171923116/《对一些最根本问题的解答》大头萝卜2010-01-12
17:14:14/blog/static/16798820220100125141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