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生命现象复习
第1章认识生命现象测试(含答案)

¥《第1章认识生命现象》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A. 机器人弹钢琴B. 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C. 钟乳石在慢慢长大D. 馒头上长出“白毛”2.在“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正确的顺序是()3.①提出问题;②制定计划;③作出假设;④实施计划;⑤表达交流;⑥得出结论.A. ①②③④⑤⑥B. ⑥⑤④③②①C. ①③②④⑤⑥D. ①③②④⑥⑤4.以下生物体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A. 感冒病毒B. 变形虫C. 细菌D. 霉菌5.下列都属于非生物的一组是()A. 竹和山石B. 鱼和河水C. 空气和阳光D. 松和丹顶鹤6.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 蜻蜓点水B. 钢铁生锈C. 公鸡打鸣D. 葵花向阳7.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 都能运动B. 都能呼吸C. 都有细胞结构D. 都生活在水中8.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A. 需要营养B. 进行呼吸C.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 生长和繁殖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A. 呼吸B. 排出体内废物C. 对刺激作出反应D. 生长和发育10.调查时要选取的对象是()A. 对象中的一个B. 对象中的一部分C. 全部对象D. 以上都对11.下列哪个是生物()A. 枯死的树B. 桌椅板凳C. 蚂蚱D. 机器人12.下列关系相近的一组生物是()(A. 玉米和大豆B. 鱼和水草C. 空气和水D. 岩石和苔癣13.人体内部废物随汗液排出,属于()现象.A. 生长现象B. 遗传现象C. 新陈代谢D. 应激性14.下列古诗词中不含生物的是()A. 牧童骑黄牛B. 遥看瀑布挂前川C. 处处闻啼鸟D. 浅草才能没马蹄15.有些植物如含羞草,它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一现象属于生命现象的()A. 生物体的生活需要营养B. 生物体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 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D. 生物体都能生长16.变黄的菜叶最后从蔬菜上脱落,这说明()、A. 蔬菜的生活需要营养B. 蔬菜能排出体内的废物C. 蔬菜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D. 蔬菜能够生长和繁殖17.一般地说,一种生物不会由于个体的死亡而导致该物种的绝灭,这是因为生物具有()A. 变异性B. 繁殖现象C. 生长现象D. 应激18.以下各项科学探究中,那一项不是调查法()A. 我国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B. 2002年我国进行第五次人口普查C. 同学们在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D. 女科学家珍妮弗在非洲森林中研究黑猩猩,她如实记录下了黑猩猩的食物、生活环境、表达感情的方式以及叫声的含义19.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A. 分组实验B. 重复实验C. 对照实验D. 验证实验20.探究过程中需要()、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和测量法D. 以上多种方法灵活运用21.巴斯德用曲颈瓶保存的肉汤4年都没有腐败,其原因在于()A. 曲颈瓶是封口的,微生物根本无法进入B. 没有空气,微生物无法生存C. 曲颈瓶中的空气不能与外界中的空气相通D. 曲颈瓶口又细又长,空气中的微生物很难通过这样的瓶口进入肉汤中22.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着()A. 目镜B. 物镜C. 载物台D. 镜筒23.甲同学看清高倍镜下物像后,乙同学却看不清楚物像,乙同学应调节()A. 粗准焦螺旋B. 细准焦螺旋C. 物镜D. 反光镜24.若显微镜镜筒上目镜倍数为5倍,要使显微镜放大倍数为50倍,转换器上正对通光孔的镜头应为下列哪一种()【A. 8倍目镜B. 15倍目镜C. 10倍物镜D. 40倍物镜25.若所要观察的物像位于显微镜视野的右下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往哪个方向移动玻片标本()A. 左上方B. 左下方C. 右上方D. 右下方26.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时,转动下列哪个结构,能较大范围地升降镜筒()A. 转换器B. 遮光器C. 粗准焦螺旋D. 细准焦螺旋27.使用显微镜对光时,下列哪些结构应在同一条直线上()A. 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B. 目镜、镜筒、物镜、反光镜C. 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D. 目镜、物镜、转换器、反光镜28.关于生物圈的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A. 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之间,仅是地球上很薄的一层B. 包括了整个地球,是地球上很厚的一层C. 地球表层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圈D.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29.假如未来的你和宇航员一起乘坐宇宙飞船去太空旅行,脱离了生物圈的你们必须要带上足够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这些物质最起码应该包括()A. 宠物猫、电脑、收音机B. 太阳能电池、保暖内衣C. 氧气袋、矿泉水、食物D. 驱蚊灯、盆花、照相机30.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较多,出现此生理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种生态因素造成的()A. 空气B. 水分C. 光照D. 温度31.生活中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梨”之说。
中考生物 1.1 认识生命现象复习生物课件

【必考考点】 4.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1)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①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a.一台显微镜中,最重要的结构是___目__镜____和___物__镜____, 作用是__放__大__物__像____。(物镜的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 ___大_____;目镜相反)目镜____无____螺纹,物镜___有_____
【一般考点】 2.生物的生活环境 (1)生物圈。
①范围:大__气__圈__的__下__层___、__整__个__水__圈____和_岩__石__圈__的__上__层___。 即海平面以下约__1_0__千__米___和海平面以上约___1_0_千__米____之
间,但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 ___1_0_0__米__的范围内。 ②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__阳__光___、_水__分____、 __空__气___、_适__宜__的__温__度___、__稳__定__的__营__养__供__给___等。
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发现物像,必要时, 可以转动___细__准__焦__螺__旋___,使物像更清晰。
e.整理与存放。 用_____纱__布_____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若镜头被弄湿或 弄脏,用___擦__镜__纸____轻轻擦拭干净。
(2)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常见问题。 ①对光时,若室内光线暗,选择_凹__面__镜___和__大__光__圈__;若 室内光线亮,选择_平__面__镜___和___小__光__圈_。 ②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___倒__像_____,像的移动 方向与实物的移动方向____相__反_____。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条件进行比较,确定是否是唯一变量。
【考点4】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2024年中考复习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课件

D
A.明亮和黑暗 B. 和 C.有氧和无氧 D.真空和湿润
解题指导:理解与应用对照实验(单一变量原则):在实验中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要研究的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遵循该原则,既能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又能增强实验结果的说服力。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易错字提示:变<zzd>异</zzd> <zzd>栖</zzd>息地 <zzd>作</zzd>出<zzd>假</zzd>设 制<zzd>订</zzd>计划 物<zzd>像</zzd> 粗<zzd>准焦螺旋</zzd> <zzd>倒像</zzd> 擦<zzd>拭</zzd> 清<zzd>晰</zzd>
降
从侧面注视⑦______,双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镜头降至接近装片约2毫米处停止
观
左眼注视⑧______,同时反方向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发现物像为止。必要时,可以转动⑨____________,使物像更清晰
整理、存放
退
转动粗准焦螺旋提升镜筒,取下装片
转
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向两旁,将镜筒降到最低
乘积
3.显微镜放大倍数与物像大小、数量及视野亮度、范围的关系(2023聊城30(1))
放大倍数越小
放大倍数越大
物像大小
越小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一、生物学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被称作——绿色学科。
二、生物1、概念:具有生命的物体。
2、分类由细胞构成。
无细胞结构。
3、数目:现在已知生物约200多万种,(其中动物约150多万种,植物约30多万种。
)三、生物的基本特征:1、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生物的最基本特征)如:吃饭、喝水、呼吸、出汗、排尿。
2、能够生长发育和繁殖。
如:一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大树、母鸡下蛋、植物开花结果、蜻蜓点水。
3、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变异)。
4、生物具有应激性。
如:朵朵葵花向太阳、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下垂。
5、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如:仙人掌的叶子特化成刺(“适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影响”)、大树底下好乘凉(“影响”)。
【例题】1、下列哪组选项全部属于生物()A.金鱼、月季、机器狗、海带B.长颈鹿、电脑病毒、海豚、海马C.仙人掌、钟乳石、香菇、小草D.细菌、丹顶鹤、水杉、鲨鱼2、果树能产生种子,种子可以萌发并长成新的植物体,这说明()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生物多由细胞构成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诗句说明了哪一生物特征()A.呼吸B.排出体内废物C.对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发育4、含羞草受到碰触后,展开的叶子会合拢,与含羞草反应相同的生命现象是()A.子女与父亲不同 C.人手被针刺后缩回C.母鸡下蛋D.大豆由小长大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是()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B.生物都需要营养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6、下列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一项是()A.能进行呼吸B.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映C.能生长繁殖D.能动7、下列哪项不是生命现象()A.种子萌发,长出幼苗B.人体出汗C.蛇的冬眠D.石灰岩洞中的石笋逐渐长高8、下列属于新陈代谢现象的是()A.松鼠不断寻找食物B.大树提供木材C.含羞草的叶子会合拢D.鲸能游泳9、蘑菇属于()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非生物10、鸡能产蛋,并孵出小鸡,这说明鸡具有的特征是()A.需要营养物质B.能由小长大C.能繁殖后代D.能排除废物11、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生物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A.松鼠不断寻找食物吃B.钟乳石由小变大C.小狗排尿D.人晕车呕吐12、下列哪种现象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A.兔子发现狼之后迅速奔跑B.种子萌发长成幼苗C.绿色植物的叶由小长大的现象D.鸟产卵13、生物能够生长、发育并繁殖后代的基础是()A.遗传B.变异C.应激性D.新陈代谢14、一般来说,一种生物不会由于个体的死亡而导致该物种的绝灭,这是因为生物具有()A.遗传性B.生长现象C.繁殖现象D.应激性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1、概念:在地球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才有生物生存,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
认识生命现象课件

8.巴斯德实验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还是肉汤
9.他做出了怎样的科学假设?本身产生的。 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10.曲颈瓶的设计妙在何处? 11.设置A瓶的作用是什么? 作对照
弯曲的瓶颈能使空气进入, 但空气中的微生物却无法进入。
目镜 粗准焦 螺旋 细准焦 螺旋 镜臂
镜柱 镜座
镜筒 转换器 物镜 载物台 通光孔 压片夹 遮光器 反光镜
一. 对光 (1)转动 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 上升 。 (2)转动 转换器,使 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转动 遮光器 ,使 遮光器 上较大 的 光圈 对准 通光孔 。 (4)左眼 注视目镜, 右眼 睁开,转 动 反光镜 ,直到出现 一个 明亮的视野 。
繁殖、新陈代谢、曲颈瓶
谢谢观看
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 野范围内看到 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 2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 )
A
B
C
D
.
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10×时视野中的细 胞数目如图所示,当把目镜改为15×时,视野中 的细胞数目应变为( ) A . 3个 B . 5 个 C . 7 个 D .9 个
6.设计对照实验的注意事项?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 (复习课)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复习提纲:
1.简述生物的生命现象(6点) 2.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3.探究成功前提 是?探究成功的关键 是? 4.巴斯德实验要解决的问题、做出的假设、得出的结论 分别是? 5.设计曲颈瓶的妙处?巴斯德实验的成功之处?
内容:参考课本 P 3— 18页。 识背:1.人们通常将生物分为三大 类: 植物 、 动物 、 微生物 。 2.生物的生命现象有(6点): 1.新陈代谢;2.生长发育;3.繁殖后代 4.遗传与变异;5.应激性;6适应性并 影响环境。 3.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 度、稳定的营养供给。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复习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复习知识回顾: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的基本特征:①具有新陈代谢的现象,如:呼吸、出汗、排出尿液②能够生长发育,如:个体由小长大③能够繁殖后代,如:母猫生小猫④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如小猫和母猫长相一样,毛色不同⑤具有应激性,如:含羞草、朵朵葵花向太阳⑥能够对所生活的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并影响环境⑦除病毒外所有的生物都有细胞结构二、生物的生活环境1、生物圈的定义:地球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有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称为生物圈。
2、生物圈的范围海平面以上和以下各约10千米之间,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的范围3、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4、栖息地定义: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要了解的几种动物的栖息地绿孔雀:云南的热带雨林,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温较高,又如:云南兔、钝头蛇、白臀叶猴、穿山甲野大豆:山东境内的黄河三角洲,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有大片的草甸,又如:怪柳、芦苇、碱蓬、沼虾、鲫鱼、野兔、白鹳、丹顶鹤、大天鹅5、威胁生物生存的因素: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三、生物学的探究方法1、巴斯德实验实验中的装置:曲颈瓶的曲颈作用实验证明了来自空气中的微生物使肉汤变质设置对照实验2、对照实验:只选择一个变量进行实验3、探究的方法观察法:在自然状态下实验法:利用特定的材料和器具测量法:利用尺子、秒表、温度计等工具调查法:收集信息进行汇总四、生物学的研究工具1、显微镜的构造(教材P23页显微镜结构图)2、显微镜的使用(重点)3.显微镜的考查要点(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的乘积(2)粗准校螺旋和细准校螺旋:粗准校螺旋是较大范围的调节镜筒的升降;较小范围的调节镜筒的升降,可以使物像更加清晰。
(3)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判别及显微镜镜头的长短和倍数的关系:显微镜的镜头带螺纹的是物镜,不带螺纹的是目镜;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短(4)物像的移动:物像偏向哪,装片就向相同的方向移动(5)物镜镜头和标本之间的距离: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6)光线的变化(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光线较强时,应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较弱时,应用大光圈和凹面镜光圈不动,当从低倍转向高倍时,视野变暗(7)显微镜下的成像特点:倒立的像(8)用眼观察,正确的观察方法是:左眼观察,右眼睁开(9)污点的判定:污点可能存在的位置是目镜、物镜或是装片上,不会存在反光镜上。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复习教案

年级七年级学科生物制定日期课型复习课课题认识生命现象主备人执教人使用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
3、举例说出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4、准确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5、掌握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通过复习,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和归纳问题的能力情感、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认同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教学难点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教学方法自学质疑、合作探究、当堂达标知识链接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生活环境;生物学探究方法及研究工具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旧知,做实铺垫(一检)3分钟课前准备:课件把一检问题展示出来课本、导学与训练、纠错本,红色笔提前准备好。
第二步,出示目标半分钟左右直接导入生齐读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1 巩固生物的基本特征和栖息地的基础知识2 攻克生物学探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的易错点3 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第三步,自主复习,合作探究第一环节:自主复习内容:复习课本2—19页内容时间10分钟要求:依据学案上的知识点,快速阅读课本,圈出重点知识,并且快速记忆。
导学问题:一.下列俗语分别描绘了生物的哪项基本特征:1、朵朵葵花向太阳2、大树底下好乘凉3、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4、千里之堤毁于蚁穴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6、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7、生物圈的范围(用文字表示)8、生物圈的范围(用数字表示)_9 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11、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由决定。
12、世界上自然增长率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
《认识生命现象》知识梳理(识记+默写)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考点一:生物的基本特征①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②生物能够生长发育;③生物能够繁殖后代;④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⑤生物具有应激性;⑥生物能够适应并影响环境。
⑦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考点二:生物的生活环境1.生物圈①概念:地球上有生物生活的圈层。
②范围: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③厚度:20千米(海平面以下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10千米)④绝大多数生物生活的范围:陆地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各约100米。
⑤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
2.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
考点三:生物学的探究方法1.科学探究的六大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常用的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3.对照实验:对照实验应控制单一变量,即除了已选择的实验变量(一个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
考点四: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1.与放大物像有关的结构:目镜和物镜。
2.与光线强弱有关的结构:遮光器和反光镜。
3.与镜筒升降有关的结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4.调换物镜应转动:转换器。
5.要使物像变得更清晰应转:细准焦螺旋。
考点五: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拿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2.对光: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转动遮光器,使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④左眼注视目镜,调节反光镜,直到出现一个明亮的视野。
3.安放装片:使被观察的物体正对通光孔中心。
4.观察①降镜筒:两眼注视物镜(防止压碎装片和损伤镜头);②升镜筒:一眼看目镜,慢慢找物象。
5.整理和存放考点六:与显微镜使用有关的知识1.目镜与物镜的区别:目镜:无螺纹,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螺纹,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2.成像特点:从目镜内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
3.物像移动: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若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则物像偏哪就向哪移动玻片标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 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 mm距离)。
• 2、 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 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 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 的圆形视野。
•
注先左右转动反光镜找“白”
•
再前后转动再找“亮”。
三.观察 压标本、降镜筒、左眼看、升镜筒
肉汤里的微生物来 自于哪里?
经典实验回顾
伟大的“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经过不 懈探究,终于给出了圆满解释。
使鲜美的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来自于空气,还是
来自于肉汤自身? (提出问题)
观点之一: 来自于肉汤自身。
观点之二: 来自于空气。
巴斯德的观点是:使鲜美的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
空气。
(作出假设)
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显微镜使用顺口溜
• 一取二放,三安装。 • 四转低倍,五对光。 • 六上玻片,七下降。 • 八升镜筒,细观赏。 • 九退整理,后归箱。
目镜内看到的是: 倒像
e
上左 下右 相相 反反
试一试:上下左右移动玻片标本
e
图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
动方向__相_反____
新陈代谢是生物的根本特征
呼吸
生物能生长发育
红狐的生长
菜豆的生长
鸡繁殖后代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生物具有应激性
43
含羞草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圈可以为生物提供哪些生存的基本条件?
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探究的基本过程
鲜美的肉汤放置久了,?会使肉 汤变酸。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空气以及空气中的 空气能进入,而空气
微生物均能进入
中的微生物不能进入
A
第一步
B
加热目的:杀灭原有的微生物
A
B
第二步
肉汤放凉后,自然条件下观察
A
3天以后肉汤变质
第三步
B
3天后仍新鲜如初
把B组曲颈瓶的长颈打断,使瓶口能竖 直接触空气,肉汤不久也变酸了
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得出结论)
2、下列属于生物特征的是( C ) A、生物都能自由运动 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3、下列哪种揭示生物共性的生命现象不同于其他三种 ()
D A一粒油菜籽长成油菜植株 B蝌蚪长成青蛙
C蘑菇长大
D种瓜得瓜
B 4、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母鸡下蛋 B、雨后彩虹
C、大汗淋漓 D、稻浪滚滚
5、猫妈妈生小猫,小猫长大,长大的小猫再
生小猫,这一过程说明猫具有(A)特征。
A、生长、发育和繁殖 B、生长和繁殖
C、繁殖后代
D、生长和发育
第四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显 微 镜
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 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
镜臂:连接作用 通光孔:光线通过 压片夹:固定玻片
镜柱:支持作用
1、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 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 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四 整理存放
1、取下目镜,放好。 2、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
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 3、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
肉汤变质是由微生物引起 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1.为什么要设置A、B两组实验? (表达交流)
对照很重要!
• (1)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 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 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叫对照实验。
• (2)变量:在一组对照实验中,除一个条 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那么这 个不同的条件就是该实验中的变量。
C:细准焦螺旋未调好
D:显微镜损坏
目镜:放大物象
镜筒:连接目镜与物镜
转换器:调换物镜 物镜:放大物象 载物台:放置玻片
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 反光镜:反射光线
镜座:支持、稳定作用
一.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边缘7厘米)、安目镜
。
注意:
任何情况下都 不允许用一只 手提起显微镜 ,防止目镜、 反光镜滑落。
二.对光 低倍(物)镜、左眼看、右眼睁、转反光镜。
一、探究的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二、常用的探究方法
• 1、观察法 • 2、实验法 • 3、测量法 • 4、调查法
在实际工作中,多种方法并用
1、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B
①蝴蝶 ②珊瑚 ③蘑菇 ④智能机器人 ⑤卫星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2.功能完好的显微镜,把低倍镜换成高倍 镜后,一般
A:先用粗准焦螺旋后,后用细准焦螺旋 B:只用粗准焦螺旋 C: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 D:先用细准焦螺旋,再用粗准焦螺旋
3.一个细小物体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
放大50倍”是指该物体的: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4.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
放大倍数
目镜:10×
物镜:10×目镜:10×
物镜:40×
观察到的细胞大小
观察到的
细胞数目
低倍 放大100倍
小
高倍 放大400倍
大
多(视野范围大) 少(视野范围小)
测测你
1.将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一个视野内 A: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B: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C: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D:细胞数目减少, 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2.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其中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生物的基本特征
1 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最基本特征)
2 生物能够生长发育o add
title in here
3 生物能够繁殖后代title in here
4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
5 生物具有应激性 6 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影响环境
废物的排出
获取营养
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16个细胞
,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
要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5.“b”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内看到
A:b
B:d
C:q
D:p
6.要将视野内的物象从右侧移至中央,应向哪个
方向移动标本
A:左侧
B:右侧C:上方来自D:下方7.某学生的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 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 ,另一部分细胞比较模糊,这是由于 A:标本切的厚薄不均 B:反光镜未调好
-——与你一起冲刺生物高分 第一单元 认识生物
第一章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节 生物的基本特征 1.什么是生物呢?举例说明 在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都叫生物
2.我们身边的生物主要有哪几大类? 现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多少种?
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含真菌、细菌、病毒 等)。现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200多万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