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奇妙的生命现象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2节生物的生活环境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四页,共十八页。
思考(sīkǎo):
有的同学认为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岩石 圈是截然分开的,这种观点对吗?
错。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划分是根据 其构成物质的不同大体(dàtǐ)划分的,三者不能截然分开, 例如水圈中有空气,岩石圈中有空气也有水等。
B、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C、生物圈是指生物所生活的环境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和其所生活的环境
第十三页,共十八页。
2、在岩石圈生活的生物主要有( )D
A、森林、草原 B、陆生植物和人
C、陆生植物、细菌(xìjūn)和真菌
D、陆生植物、细菌、真菌和人
第十四页,共十八页。
3、我国神州“七号”发射进入太空后,首次进行了
第八页,共十八页。
常见 生物栖息地 (chánɡ jiàn)
第九页,共十八页。
生物生存与栖息地的关系 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 (sàngshī) 破坏生物栖息地的重要因素:全球人口数量剧增, 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
第十页,共十八页。
植被(zhíbèi)破 坏
过度(guòdù) 放牧
土地(tǔdì)荒漠 化
第十一页,共十八页。
水土流失
1.图中所示栖息地中的生物生存情况如何?原因是什么? 2.各种栖息地遭到破坏的主要(zhǔyào)因素是什么?
第十二页,共十八页。
课堂 训练 (kètáng) 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生物圈是指整个(zhěnggè)地球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第二节
生物的生活环境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单元整合课件

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能够生长发育,由小长大;成熟的个体能够繁殖后代
生物的基本特征
具有遗传与变异的现象 具有应激性
能够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范围: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生物圈 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
生物的生活环境 栖息地
定义: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 决定各种栖息地不同特征的是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
态、结构和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
关闭
D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1.(2013 山东枣庄)下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对应操作,其中错误
的是( )
A 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转动转换器
B 使物像更清晰
转动细准焦螺旋
C 调节物像大小
转动遮光器
D 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 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关闭
遮光器上的光圈控制通过光线的多少,因此调节光圈只能调节视野的
答案:(1)④ ① 100 (2)④③②①Leabharlann 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
专题二 动、植物的结构层次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跟踪训练 GenZongXunLian
杜鹃是一种只产卵不孵卵的特殊鸟类,杜鹃花(俗名映山红)则
是一种绿色开花植物。下列关于杜鹃与杜鹃花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细胞质中都有叶绿体
用
(填序号)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按图中所
示,能观察到的物像放大倍数是
倍。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2)下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正确
恩施市实验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二章 观察生物结构 第3节 多细胞生物体的

A.都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B.植物体都由多细胞组成
C.都能固着在海底生活
D.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3.(2017齐齐哈尔)以下属于藻类植物的是( C ) A.玉米 B.肾蕨 C.海带 D.葫芦藓
苔藓植物
1.〞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其中的〞苍苔”指的是( B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5花
4 果实 〔内含种子)
3茎
生殖器官
2叶
营养器官
1根
各个器官在结构上有机结合,在功能是分 工协作,使植物体成为 一个统一的整体.
种子
根
茎
叶
花
果 实
多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
细 胞
组 织
器 官
植物体
细组 胞织
分生组织 保护组织 营养组织 输导组织
根
茎
叶
器
官
花
果实
种子
绿色开花 植物
1.让我们捏着鼻子憋气 , 看谁能坚持更久…… 2.真的是一个鼻孔出气吗 ?
1.呼吸道什么结构能対空气的处理 ? 2.呼吸道対空气如何处理的 ? 3.呼吸道要处理什么样的空气 ? 低温的空气 干燥的空气 污染的空气 如 : 空气中的烟尘、粉尘 , 病菌等
学习目标
1.识记 : 呼吸系统的组成 2.理解 : 呼吸道対空气的处理 3.了解 : 呼吸与吞咽的关系
活在阴湿环境,②株高约50厘米,③叶片有输导组织,④叶背面有孢子囊群。那么
该植物与以下哪种植物同属一类( C )
A.海带 B.葫芦藓
C.肾蕨 D.裙带菜
3.対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描述准确的选项是D哪一项:(
)
A.都生活在陆地环境中 B.都有根、茎、叶的分化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奇妙的生物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

认识生命现象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的东西是活的,而有的东西是死的?比如,一只小鸟和一块石头,它们有什么区别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生命现象。
生命现象,就是指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和活动。
生物,就是指那些能够进行生命活动的物体,比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那么,生物有哪些特征呢?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你们知道吗?呼吸是生物获取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比如,我们人类就是通过呼吸来获取氧气,然后利用氧气来产生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
生物能够进行排泄。
排泄是生物将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这些废物如果留在体内,就会对生物造成危害。
比如,我们人类就是通过排尿、排汗等方式来排泄废物。
再次,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你们有没有发现,当你们摸一下一只小狗,它就会摇尾巴?这就是小狗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是因为它们具有神经系统。
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生长是指生物体积和重量的增加,繁殖是指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
比如,一只小鸟孵化出来后,就会逐渐长大,然后繁殖后代。
这就是生物的五个基本特征: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
通过认识这些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更好地保护生物,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
认识生命现象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的东西是活的,而有的东西是死的?比如,一只小鸟和一块石头,它们有什么区别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生命现象。
生命现象,就是指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和活动。
生物,就是指那些能够进行生命活动的物体,比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那么,生物有哪些特征呢?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你们知道吗?呼吸是生物获取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比如,我们人类就是通过呼吸来获取氧气,然后利用氧气来产生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
生物能够进行排泄。
排泄是生物将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这些废物如果留在体内,就会对生物造成危害。
比如,我们人类就是通过排尿、排汗等方式来排泄废物。
(新)济南版生物七上《第1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公开课(教案)

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明青春期的生理变化〔重点〕②区别人体的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2.能力目标①结合自己的生长发育实际,对本节两幅曲线图进行分析比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识图能力②通过活动,培养观察、思考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讨论和交流关注自己和同学的身体变化,促进青春期的健康发育。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为表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学素养的提高,应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这节的教学内容,真正是我们自己的事,了解这些知识有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
因此本节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较多,采取互动式教学和“激趣-探究〞教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恰当运用多种媒体与教材整合,着眼学生开展,使其在观察、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中学习、体验、开展。
力求到达以下两个目的:通过创设民主的、自由讨论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体验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
以学生为主体,追求教与学双边和谐互动,引发师生的情感共鸣,使整堂课充溢探究发现的无限乐趣,焕发巨大的生命力。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课前欣赏自己从出生到现今的生长各阶段照片。
官是,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是_____________;女性生殖系统中,产生生殖细胞的是,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是。
3.受精卵不断进行,逐渐发育成胚胎,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这是怀孕的开始。
4.子宫是的场所。
5、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_______。
创设情境激趣导学3分钟教师出示人出生后的几个发育时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出生后每个人还要经历哪些发育阶段才能长大成人呢?同学们长到这么大已经度过了哪几个时期?正在处于什么时期?教师介绍: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阶段,其年龄范围在10~20岁左右,其中10~15岁是发育迅猛阶段,以后则逐渐慢下来,女孩的青春期发育早男孩2~3年。
我们今天就来共同探讨一下青春期的发育情况。
第一章 奇妙的生命现象

一、生物的种类藻类植物孢子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植物裸子植物种子植物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生环节动物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物鱼类脊椎动物两栖动物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细菌微生物真菌病毒二、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2、生物能够生长、发育;3、生物能够繁殖下一代;4、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5、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映(没有神经系统参与的称为应激性,有神经系统参与的称为反射);6、生物具有一定结构(除病毒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三、生物学的研究方法1、探究过程:。
2、探究成功的前提:提出,并作出。
3、探究成功的关键:。
4、探究方法:、、、等。
5、探究实验中要设计对照试验,且只能有一个变量。
一、显微镜的结构1、写出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及作用A:粗准焦螺旋,作用使镜筒大幅度的升降,寻找物象B:细准焦螺旋,作用使镜筒小幅度升降,调整物象清晰度C:镜臂,作用握镜部位D:目镜,E: 镜筒,作用是上端安装目镜,下端连接物镜F:转换器,作用安装物镜,H:载物台,作用是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间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观察的物体。
NI:通光孔、J:遮光器, 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
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K: 压片夹L: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M:镜座,稳定和支持镜身。
N:镜柱,支撑载物台和镜臂。
二、显微镜的使用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如果目镜上标有10X,物镜上标有40X,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的倍数是________倍。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4、下降镜筒时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眼睛要看着物镜,避免物镜与玻片相撞,压碎玻片损坏镜头。
5、小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F”,那么,玻片上写的是______________。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生物的生活环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一、单项选择题1.生物圈是指( )。
A. 有生物生活的地方B.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外表C. 地球上全部生物D. 地球上的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2.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表达了〔〕A. 生物能影响环境B.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C. 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D. 生物与环境可以互相影响3.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B. 大气圈、水圈及岩石圈的全部C. 地球上所有生物可以生活的地方D. 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4.桃树的蒸腾作用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同时水分蒸发又可增加空气的湿度,这一事实说明的问题,以下表达最完好的是〔〕A. 生物可以适应环境B. 环境可以影响生物C. 生物可以影响环境D.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5.地球上所有生物都生活在〔〕A. 海洋里B. 陆地上C. 生物圈D. 水圈6.蚯蚓活动的地方土壤疏松,肥力强;蟑螂滚粪球,草生长旺盛,说明〔〕A. 生物适应环境B. 生物影响环境C. 环境影响生物D. 生物选择环境7.以下现象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的是〔〕A. 植物园中空气清新B. 北极熊有较厚的皮下脂肪层C. 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蠖数量多D. 生活在贫瘠土壤中的植物植株矮小8.蚯蚓能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同时它又可以疏松土壤,分解有机物增加土壤肥力,这说明〔〕A. 环境影响生物B. 环境适应生物和影响生物C. 生物影响环境D. 生物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9.“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诗里暗含着生物知识,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A. 生物影响环境B. 生物适应环境C. 生物改变环境D. 生物依赖环境10.下面四图分别表示生物种群随时间是〔t〕推移而发生数量〔n〕变化,那么图中表示一共生关系的是〔〕A. B.C. D.11.人类要想探究在月球上生存,必须具有〔〕①水②空气③光④土壤⑤营养物质A. ①②B. ①②⑤C. ③④⑤D. ③④二、填空题1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________ 关系.13.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________与________ 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________ 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________ 和________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就会通过________ 不断积累,最终威胁到人类自身.14._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她是我们所有生物一共有的家园。
1.1探究奇妙的生命现象 复习课件(共46张PPT)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生物上册

短
远
亮
小
多
长
近
暗
大
少
命题角度❺ 显微镜的使用范围 例12(2023·潍坊)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
是( B )
A.“观察葫芦藓和肾蕨”需用显微镜观察葫芦藓棕褐色孢蒴里的孢子 B.“观察水螅”需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水螅身体的内部结构 C.“观察叶片的结构”前,徒手制作叶临时横切装片时要 用碘液染色 D.“观察酵母菌和霉菌”需用放大镜观察青霉孢子囊的颜 色、着生部位
C.该装置中①和②可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水
D.该装置中种子数量太少,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大
设计对照实验的原则 1.对照性原则。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 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作对照实验。一个对照 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指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 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或常态下的那一组。
生命现象(举例) 豌豆幼苗不断长大 猫养育后代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含羞草受到刺激合拢叶片
仙人掌适于生活在干旱的环境;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能运动、生长的不一定都是生物,生物是有生命的物 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如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 等。例如:不断长大的钟乳石、珊瑚属于非生物,珊瑚虫 属于生物。 链接真题模拟实训真题精选T2,模拟预测T3
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Ⅰ.对光过程中视野是否明亮取决于物镜、光圈是否 对准通光孔以及反光镜是否对准光源。 Ⅱ.转动粗准焦螺旋,将物镜靠近载玻片时,眼睛要看物 镜,以免压碎装片和损伤镜头。
Ⅲ.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所看到的污点有可能存在于三个位 置: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如果移动其中的两个位置,污点 都不动的话,即可判断污点很可能在未移动的那一个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奇妙的生命现象复习
一、复习目标:
1、学会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3、关注身边的生物,培养学习生物学、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
4、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
5、体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复习过程:
【学点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自学课本内容(5分钟),并回答:
1、请同学们列举自己熟悉的生物。
2、看课本图1.1-1的图片。
请学生说出名称。
精讲点拨:在学生视野充分拓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众多的生物简单分类,明确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真菌、细菌和病毒等五类。
现在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200多万种。
它们的形态、大小和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但在千差万别中却存在着共性:他们都是有生命的。
那么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呢?
【学点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出示一盆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A和一盆塑料花B,让学生判断哪一盆是生物,并列举它是生物的理由。
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进行评比,看哪一小组列举的理由多而合理。
学习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
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些生命现象的理解,以小组为单位分题讨论:举例说明生物所具有的这些生命现象。
本小组的题目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
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小组的讨论。
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
1组: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例子为:
2组:生物需要呼吸
例子为:
教师参与:植物需要呼吸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例子吗?
3组:排除体内的废物
例子为;
4组:生物都能生长
例子为:
5组: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例子为:
6组:生物都能够繁殖
例子为:
(对回答好的同学给与鼓励)
拓展延伸: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生物,分析它是否具有上述生命现象?精讲点拨:上述生命现象是生物所共有的,生物所表现出来的这些生命现象就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即:
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能够摄取营养和排出体内的废物
具有生长发育现象
具有繁殖现象
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应激性)
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学点三】其实在两个世纪前,人们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被困惑了长达20年之久,是一位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为此做出了突出贡献;简单介绍巴斯德。
自学指导:自学课本第6页的巴斯德实验,并讨论:
(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2)他根据提出的问题和早期的研究,做出了什么样的科学假设?和你的假设有何不同之处?你和巴斯德相比,谁的问题更有研究价值?说出理由。
(3)让学生对照巴斯德的实验过程,找出自己在设计中有哪些可取之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地方?
(4)在巴斯德的实验中,设计的曲颈瓶妙在何处?
(5)在巴斯德的实验中,除了控制变量之外,还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可信?
(6)归纳一下,巴斯德实验从提出问题到得出结论并表达交流,可分几个步骤?
讨论后交流,各抒己见。
精讲点拨:
(1)介绍控制变量法。
(2)科学探究的步骤:
巴斯德发现肉汤变酸→为何变酸→可能是微生物引起→肉汤装瓶、煮、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实施实验】
→直颈中变酸、曲颈瓶中不酸→打破曲颈瓶口,肉汤接触空气,变酸
→结果证明肉汤变酸是因为空气中微生物导致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是探究成功的关键。
)
【学点四】实验法、观察法的延伸
自学课本“相关链接”有关的探究方法。
知道什么是观察法、实验法。
教材中的“思考与练习”: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在于仔细的观察中。
以及孟德尔对豌豆种子的文字描述:要么是圆形或近似圆形的,表面即使不光滑,也只有浅浅的凹痕;要么是带有棱角的不规则形,而且表面有深深的皱褶。
分发豌豆种子:让学生观察它的形态特点,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
请同学们踊跃发言!
拓展延伸:你认为科学家要得到一定量的证据,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获得?
【学情分析】
1、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的是()
A、电动狗
B、海带
C、机器人
D、潜水艇
2、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是()
A、生殖和发育
B、遗传和变异
C、生长
D、新陈代谢
3、变黄的菜叶最后从蔬菜上脱落,这说明()
A、蔬菜的生活需要营养
B、蔬菜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
C、蔬菜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
D、蔬菜能够生长和繁殖
4、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实验法
B、观察法
C、文献法
D、分类法
5、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
A、运气好
B、动脑设计了曲颈瓶
C、观察时认真
D、实验用具好
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及“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着和现象。
7、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生命现象:
(1)猫生小猫属于。
(2)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到洞里的现象属于。
8、请仔细阅读下文,并回答问题:
宇宙航天时代的到来,使“宇宙食品”的供应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于是人们想到了小球藻:它的直径只有35微米,却能够吸收人们排出的二氧化碳,利用阳光,使自身产生大量的营养物质并且放出氧气,净化太空飞船中的空气。
它还能用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繁殖,一昼夜产生2至3代。
小球藻是生物吗?从文中找出证据。
收获大家谈:(发展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节课你的收获什么?
9、请回答下列有关科学研究方法的问题:
(1)要了解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应采用法。
(2)要了解马和驴在外形上的相同或不同之处,应采用
法。
(3)要了解鱼的尾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如果单凭观察难以得出结论,可采用法
10、丹丹为了认识桃花的结构,她取了一朵桃花,首先仔细看了它的花托、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然后用镊子依次摘下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并用镊子夹开一个花药,用刀片纵向剖开子房,进而看了里面的结构。
(1)丹丹在认识桃花结构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2)用这种方法来研究生物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1、我们刚入学,学校将为每个学生建立健康档案(身高、体重、视力、有无家族遗传病等),请你想一想将用到哪些研究方法?
12、请大家阅读课后“病菌被找到了”材料,请分析这个过程符合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吗?从中你有什么启发?
13、小明同学非常喜欢观察、思考生物现象。
雨后的一天下午,他仔细的观察地上的蚯蚓,想到了一个问题:蚯蚓生活在地下的土中,它们到底喜欢明亮还是喜欢黑暗?你能根据小明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并设计一个探究活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