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题

介父从州今凶分市天水学校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1.为探究温度与蟋蟀鸣叫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某同学将蟋蟀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鸣叫次数,该研究过程主要采用了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2.为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提出的问题:废电池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实验器材:大豆种子、废电池浸出液、清水、培养皿、滤纸、纱布实验方案:I.取相同的2个培养皿,编号1号和2号,底部垫上几层吸水纸。
Ⅱ.向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人大豆种子各20粒,在种子上面覆盖纱布,放在温暧的地方培养。
Ⅲ.每天向I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电池浸出液,保持种子湿润,2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Ⅳ.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果:10天后两组培养皿中的种子都没萌发。
根据实验方案和结果,答复以下问题:〔1〕该实验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2号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号培养皿中的大豆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是缺乏______________。
〔3〕从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看,能否说明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有影响?_______。
〔4〕想到达预期实验结果,必须对原实验方案进行修改,即每天向l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电池浸出液的同时,还应向________号培养皿纱布上撒适量的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在确定研究课题前,首先应该〔〕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进行实验4.场上某一防晒霜宣称可以防晒。
暑假期间,几个学生邀约徒步旅行,准备利用此时机做一个关于防晒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
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表:你认为4人中谁的实验方案最好〔〕A.甲B.乙C.丙D.丁5.设计对照试验时,应遵循的原那么是〔〕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C.所有变量都不同 D.所有变量都相同6. 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生物 综合带答案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1、(1)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2)生物能够生长发育,由小长大(3)成熟的生物个体能够繁殖后代。
(4)后代与亲代之间表现出即相似又有差异的特征,说明生物具有遗传与变异的现象。
(5)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
(6)生物能够对生活的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并影响环境。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1、有生物生存的圈层称为生物圈。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上层。
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阳光、空去、水、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
4、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5、栖息地概念: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6、栖息地的类型: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观察法等。
2、巴斯德实验提出的问题: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吗?做出的假设: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得出的结论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3、巴斯德的成功之处:设计了曲颈瓶改善了实验器具。
4、曲颈瓶的巧妙之处:空气可以进入而微生物不能进入。
5、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6、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订出恰当的计划。
生物第二章1、几乎所有的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有些生物的整个身体就是一个细胞,如衣藻、变形虫等,称为单细胞生物;绝大多数生物是由许多细胞构成,如玉米、熊猫,称为多细胞生物。
2、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3、动物细胞和大多数植物细胞,细胞核的外面都有核膜包被,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有明显的界限,这样的细胞叫做真核细胞,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
4、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液泡线粒体与植物细胞(除叶肉细胞、保卫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液泡、细胞壁。
第一单元第1章认识生命现象-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共48张PPT)

生物的特征
实例
A
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兔吃草,猫吃老鼠
B
生物能进行呼吸
庄稼需要浇水,施肥
C
生物需要排出体内废物
人体排尿
D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 反应
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叶片合拢
4、下面是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 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一条小鱼长成一条大鱼的现象是属
于 生长发育 。
• 〈2〉一只母猪产下九只小猪的现象是属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生物圈
4、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 件 •阳光 •空气 •水分 •适宜的温度 •稳定的营养供给
(二)栖息地 •1、 生物圈内生物生存、 居住的场
所称为栖息地。
2、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
的关键因素
3、目前,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
资源的 掠夺式开发 及 不合理利用
导致一个物种的灭绝。这是因为生物( A.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
B.是由细胞构成的
C.能适应环境
D.能生长和繁殖
命题角度❸ 根据古诗、具体事例等判断属于生物的哪
种特征
例3下列哪项行为或现象与“葵花朵朵向太阳”
D 所表现出的生物基本特征相同(
)
A.燕子育雏
B.子女与父母不同
C.种子萌发长成幼苗
D.小羊发现狼后迅速逃离
光线转穿动过反哪光镜些,使结光构线,通过哪 些结通构光就孔反在射同到一镜筒条内直,通线 上。过野目。镜,可看到白亮的视
目镜
镜筒
物镜 通光孔 光圈
1.小明使用显微镜时,看不到白亮视野。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
• A.使用了低倍物镜
A
第一章奇妙的生命现象复习提纲

考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1.核心图示:
2.图示解读: (1)新陈代谢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其他生命现象都是
建立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
(2)应激性使生物趋利避害,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3)繁殖是生物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成为一个成熟个体后具有的能力和行
为。生长和繁殖是生物繁衍后代的基本特征。
3.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为什么要用眼睛注视镜筒的下降?
提示像有什么特点? 提示:显微镜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倒立的像。 5.如何根据物镜和目镜的外形来比较它们的放大倍数? 提示: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实验训练】 (2013·天津学业考)如图是显微镜的构造简图,请据图回答:
【中考排雷区】
①应激性≠反射:应激性是生物共有的特征,反射只是具备神经系统的生物所 具有的特征。 ②适应不一定都与环境相似:生物的体色与环境相似,不容易被天敌发现是适 应,与环境差异大,易被天敌发现,却能吓退天敌也是适应。
【示范题1】(2013·东营学业考)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某生物兴 趣小组调查校园里的生物,发现有麻雀、潮虫、蚯蚓以及各种树木花草。下 面是同学们对这些生物共同特征的概述,其中错误的是 ( )
目镜 5× 10× 15×
物镜 8× 40× 10×
【解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1)图中①是目镜, ②是物镜,③是反光镜,④是粗准焦螺旋,⑤是细准焦螺旋。对 光时,转动反光镜可从目镜内看到雪白色的视野。(2)在显微镜 视野中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倒像,因此,物像的移动方向和标本的
移动方向相反。(3)物像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知识点一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 生物的基本特征题济南版

勾文六州方火为市信马学校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生物的根本特征1.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物所具有的特征是〔〕A.遗传和变异B.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响C.生活需要营养D.生长和繁殖2.草原上,一只老鼠觉察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
老鼠的这种行为表达了生物〔〕A.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响C.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D.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3.以下现象中不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响的是〔〕A.惊弓之鸟 B.蜻蜓点水 C.杯弓蛇影 D.望梅止渴4.以下物体中不是生物的是〔〕A.蕨的化石 B.冬眠的蛇 C.病毒 D.休眠的种子5.自今年墨西哥发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后,在世界多个国家都有发现病例。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引起该病的病原体,以下说明该病毒属于生物的是〔〕A.由有机物组成 B.具有细胞结构 C.能在人体细胞内繁殖 D.能使人体发病6. 仔细分析图片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7. “朵朵葵花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响B.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生物能进行呼吸8.你喜爱生物吗?地球由于生物的存在而美丽,生物都具有生命现象。
以下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花开花落B.蜻蜓点水C.孔雀开屏D.潮涨潮落9.以下哪种现象揭示的生物共性不同于其他三种( )A.一粒油菜种子长成油菜植株B.蝌蚪长成青蛙C.蘑菇长大D.种瓜得瓜10.请将左右两侧相关联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①蜻蜓点水、母鸡生蛋 A.具有应激性②种子萌发长成幼苗③吃话梅时分泌唾液 B.生长④花朵受昆虫刺激而合拢⑤小狗长成大狗 C.繁殖⑥小麦结出种子⑦猫吃老鼠 D.新陈代谢⑧蚯蚓爬出地面呼吸。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必背知识清单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必背知识清单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1.自然界中的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尽管各种生物的生活习性不同,形态大小各异,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生命现象。
2.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①具有新陈代谢现象(生物最基本的特征);②生物能够生长发育;③成熟的生物个体能繁殖后代;④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现象;⑤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⑥生物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属第三章内容)注意:(1)能运动、生长的不一定都是生物,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具有以上基本的特征。
例如:不断长大的钟乳石、珊瑚属于非生物,珊瑚虫属于生物。
(2)病毒是唯一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的。
举例:①朵朵葵花向太阳(应激性)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③大树底下好乘凉(生物能影响环境)④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变异)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能影响环境)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1.在地球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才有生物生存。
有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叫做生物圈。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构成的整体。
2.生物圈之所以适于生物生存,是因为它具备了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阳光、水目前,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是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科学探究方法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1.巴斯德实验的变量是:微生物。
2.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
3.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科学探究成功的关键:制订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作出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正确性回答。
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器具等。
4.生物学的科学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等。
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知识要点汇总

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知识要点汇总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生命的基本特征1、自然界中的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
2、生物的基本特征: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1、生物圈——有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
包括: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上层。
具体范围:海平面上、下各约10千米(共20千米)。
但是: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的范围。
2、生物圈具备了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
3、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称为栖息地。
4、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是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1、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变量——能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称为变量。
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进行研究。
此时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即除了已选择的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
3、常用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第四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1、显微镜的构造2、显微镜的取放(1)取拿: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将其从镜箱中取出。
(2)安放:放在实验台略偏左的地方(因为要用左眼观察),镜臂朝向自己,镜座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
3、显微镜的使用:(1)对光: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转动遮光器,使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④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明亮视野。
(2)安放装片:①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②移动装片,使字符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3)观察:①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使物镜镜头降至接近装片约2 毫米处停止,防止压碎装片和损伤镜头。
②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发现物像为止。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题 第1 单元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无答案)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一、选择题1. 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的是()A. 引起疾病的细菌B. 休眠的青蛙C. 会弹琴的机器人D. 生长在橘子皮上的青霉2. 如果将写有“├”字的玻片放在物镜上,显微镜里观察到的字形是()A. ├B. ┨C. ┬D. ┴3. 实验研究法包括几个重要的步骤,其顺序一般是()①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②发现并提出问题③实施实验并记录④设计实验方案⑤作出假设⑥得出结论⑦分析实验现象.A. ①②⑤④③⑦⑥B. ②①⑤④③⑦⑥C. ②①⑤④⑥③⑦D. ②⑤④③①⑦⑥4. 用显微镜观察时,显微镜在实验台上的位置一般应该是( )A. 正中央B. 略偏右C. 略偏左D. 以上三种都可以5.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不可随意更改实验结果B. 需要记录实验现象C. 按习惯操作实验器材D. 可以重作实验假设6. 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那么下列属于生物圈的范围的是()A. 整个地球B.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C. 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和岩石圈表面D. 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表面7. 下列对生物圈范围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球的表面B.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C. 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D. 整个地球8. ( 2分) 研究生物学的最基本方法是( )A. 观察法和实验法B. 调查法和分类法C. 比较法和归纳法D. 调查法和实验法9.有人认为阳光中紫外线强度与皮肤癌的发病率有密切关系,下列信息支持这种看法的()A. 研究表明,频繁染发人群中患皮肤癌的比例较高B. 某地三十年统计数据显示,紫外线强度变化与皮肤癌发病率呈正相关C. 研究表明,某品牌防晒霜中的成分可能诱发皮肤癌D. 经常接受X光照射的人患皮肤癌的概率较大10.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都由细胞构成B. 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 生物都需要以其他生物为食D. 生物都能繁殖11.关于"学习使用显微镜"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对光时目镜内看到的圆形光屏,叫作视野B. 只能调节粗准焦螺旋使观察的物像更清晰C. 科学探究中可对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修改D.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设计实验和表达交流12. 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是()A.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B. 作出假设、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和交流C.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D. 提出问题、得出结论、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和交流13. 一台显微镜目镜是10×,物镜是60×,则放大倍数()A. 50倍B. 70倍C. 60倍D. 600倍14. 当你发现显微镜镜头不洁时,除去污物的方法是()A. 用纱布擦B. 用手擦C. 用擦镜纸擦D. 不用拭去15. 下列可以称为生物圈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生物都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3、我国南方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往往降雨较多,而且气候湿润,
这种现象说明(D )
A、环境影响生物生存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4、乌贼遇到敌害时,会释放出大量的墨汁,这一现象说明(A )
A、生物对刺激能做出反应 B、动物能够运动 C、动物遇到危险能释放墨汁 D、乌贼对刺激的反应最敏感
链接中考:
1.为了研究光对豌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花盆里分别种 了同样的豌豆100粒,你认为应作出的修正是?
2、家里的剩菜剩饭可以用保鲜膜包起来短时间储存,保鲜膜
的作用主要是( C )
A.隔绝空气,挡住灰尘 B.释放出化学物质杀死细菌
C.隔绝空气,避免空气中的细菌进入
D.隔绝空气,使食物中的细菌无法呼吸
链接中考:
1、下列各项中均是生物的一组是(D)
①能弹出声音的钢琴
②优美挺拔的水杉
③分布广泛的细菌
④清澈溪流边的苔藓
⑤千姿百态的珊瑚
⑥会洗衣做饭的机器人
⑦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
A、①②③ B、②③⑤⑦ C、①③⑤ D、②③④⑦
2、下列有关生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D)
A、生物都能运动
B、生物都能制造有机物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
4、其他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调查法 、 、 测量法等。
关于探究实验:
1、关于问题:(疑问句) ...吗? 2、关于假设:(把问题改为陈述句即可) 3、关于结论:(一般与假设一致) 4、关于对照实验:单一变量原则 (其他变量要:相同且适宜) 5、关于数据处理:样本数量要足够;多测几次取平均值 (减小误差,避免偶然因素影响,增强实验结果的说服力) 6、关于实验组和对照组 一组对照实验时:含实验变量的 多组对照实验时:对照组只有一个,与其他组作对照
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C.所有变量都不同பைடு நூலகம்
D.所有变量都相同
1~5 BDCCB
自主复习二:结合课本和导学案熟记下面两个问题,(3分钟) 1.生物圈概念、范围、为生物生存提供的条件 2.栖息地的概念、影响因素
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最大的 生态系统 。
2、生物圈包括 大气圈的下层 、整个水圈、岩__石__圈_ 的上层 3、生物圈的范围为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和 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是 _阳__光___、__空__气__、___水__、__适__宜__的___温__度__和__稳___定__的__营__养__ 供给等
《生物学》—八年级下册 —济南出版社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复习课
复习目标
1.说出生物的基本特征(重点) 2.描述生物圈的概念、范围以及为生物生存提供 的条件。 3.说出栖息地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4.分析巴斯德实验,巩固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难点)
自 主1、复目习前一已:结知合的课生本物和有导学20案0熟记多下万面种两个问题(2分钟)
1、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
2、决定栖息地有不同特征的因素是:
不同的 土壤类型 、温度 、湿度 等环境因素。 3、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4、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 及 不合理利用 是 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之一。
链接中考:
1.“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是草本植物)是烟台乡村保持多 年的习俗,从谚语中可知影响这两种植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
当堂检测
1.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①蝴蝶②珊瑚虫③黑木耳④智能机器人⑤青苔⑥流星.
A.①③⑤ B.①②③⑤ C.②④⑥ D.④⑥
2.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小鸡破壳而出
B.小鱼在水中游
C.合吹的叶子在夜幕降临时合扰起来
D.气象卫星绕着地球运动
3.下列自然现象中具有生命特征的是( )
3、将甲、乙两盆大小和生长状况完全相同的植物,白天置于 光照、湿度等相同环境下培养,夜晚将甲置于相对温暖的环境 中,乙置于相对凉爽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观察二者的生长状
况,该实验的变量为( A )
A、温度 B、光照 C、湿度 D、空气浓度
4、“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 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科学探
1.生物的种类和分类 2.生物的基本特征
植物
生物 动物
病毒
微生物 细菌
真菌
2.生物可以分为 植物 、 动物 、微生物 三部分 或 植物 、 动物 、 病毒 、细菌 、 真菌 五部分组成
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具有 新陈代谢 现象。(最基本)
包括:呼吸、摄取营养物质、排出体内的代谢物质 (排泄)
2.生物能够 生长发育 。 3.生物能够 繁殖后代 。 4.生物具有 遗传 和 变异 的现象。 5、生物体能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即具有 应激 性。 6、生物能 适应 并 影响 环境。 7、除病毒外,其他生物都是由 细胞 构成的。
A.日出日落 B.潮涨潮退 C.花开花谢 D.春去秋来
当堂检测
4.“人的皮肤每天都会出汗,汗液有咸味”这种现象说明生 物具有以下哪一特征(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D.具有生长和繁殖现象
5.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自主复习三:结合课本和导学案熟记下面两个问题,(3分钟) 1.分析巴斯德实验设计思路 2.记忆探究实验的过程
1、巴斯德实验提出的问题:
2、巴斯德实验结论:肉汤变酸是微生物 引起 的,它们来自于 空气,实验变量: 微生物。
3、探究过程:
是( B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空气
2.北极熊的毛色是白的,沙漠中骆驼刺的根扎得很深,这些
现象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生物依赖环境
3.下列各项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C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一山不容二虎
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C )
A、大雁何时南飞 B、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C、哪种月季漂亮 D、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
5、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各项活动中属于观
察的是(D)
A、上网搜索资料 B、用直尺测量肾蕨的高度
C、进行人口普查 D、用放大镜看蚂蚁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