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简答题考试例题
分析化学考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种物质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指示剂?A. 硫酸铜B. 氢氧化钠C. 酚酞D. 硝酸银答案:C2. 标准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为:A. %(w/v)B. mol/LC. g/mLD. ppm答案:B3. 滴定分析中,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是:A. 溶液颜色的突变B. 溶液pH的突变C. 溶液体积的突变D. 溶液温度的突变答案:A4.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元素的灵敏度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A. 原子化效率B. 光源的强度C. 元素的原子量D. 光谱仪的分辨率答案:C5. 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色谱分析?A. 气相色谱法B. 液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薄层色谱法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分析化学中,________是用来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方式,它表示每升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
答案:g/L2. 在酸碱滴定中,滴定终点的确定可以通过使用________来实现。
答案:指示剂3.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________是分析元素的灵敏度和检出限的决定因素。
答案:原子化效率4. 色谱分析中,根据固定相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色谱和________色谱。
答案:柱;平面5.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中,________是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特性。
答案:吸收光谱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什么是标准溶液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重要性。
答案:标准溶液是具有准确已知浓度的溶液,它在分析化学中用于校准仪器、制备工作曲线、进行定量分析等,是确保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2. 描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答案: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一种基于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强度的分析方法。
当元素的原子从基态吸收能量跃迁到激发态时,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
通过测量这种吸收,可以定量分析元素的含量。
3. 解释什么是色谱分离原理,并举例说明。
答案:色谱分离原理是基于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通过流动相的移动,实现不同物质的分离。
分析化学简答题考试例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5分,总计10分)1、对于一组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用什么指标衡量更合理,写出该指标的计算公式。
2、什么是化学计量点?什么是滴定终点?3、什么是滴定度?滴定度与物质的量浓度如何换算?试举例说明。
4、能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响必须符合哪些条件?5、什么是金属指示剂的封闭和僵化?如何防止?6、在配位滴定中控制适当的酸度有什么重要意义?实际应用时应如何全面考虑选择滴定时的pH?7、简述哪些外界条件能对EDTA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稳定性产生影响?8、ϕθI2/ 2I–V,ϕθCu 2+/ Cu +V,从电位的大小看,应该I2氧化Cu +,但是Cu 2+却能将I–氧化为I2,请解释原因。
9、用KMnO4法测定铁含量时,假设在HCl介质进行测定,将使测定结果偏高,偏低,还是无影响?为什么?如有影响,如何消除? 试说明理由。
10、用高锰酸钾法测定铁含量时,为什么在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前,还需参加硫酸锰、硫酸及磷酸混合酸?11、碘量法测定铜时,生成的CuI外表吸附I2会使测定结果偏高、偏低还是无影响?如有影响,如何改进,参加试剂应在什么时间?12、某同学拟用如下实验步骤标定0.02 mol·L-1 Na2S2O3, 请指出其错误之处, 并予改正。
用小台秤称取一定量的分析纯K2Cr2O7,加适量水溶解后,参加1 g KI,然后立即参加淀粉指示剂,用Na2S2O3滴定至蓝色褪去,记下消耗Na2S2O3的体积,计算Na2S2O3的浓度。
13、某同学如下配制0.02 mol⋅L-1 KMnO4 溶液, 请指出其错误。
准确称取3.1610 g 固体KMnO4, 用煮沸过的去离子水溶解, 转移至1000 mL 容量瓶中, 稀释至刻度, 然后用枯燥的滤纸过滤。
14、摩尔吸收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分析化学中ε有何意义?15、什么是吸收光谱曲线?什么是标准曲线?它们有何实际意义?16、分光光度计有哪些主要部件?它们各起什么作用?简答题 答案1、答:对于一组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用标准衡量更合理,因为标准偏差可以将大的偏差成平方的放大,可以更准确的反响一组测定结果的离散程度。
分析化学相关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相关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在分析化学中,下列哪种方法不用于分离混合物?A. 蒸馏B. 萃取C. 过滤D. 光谱分析答案:D2. 标准溶液的配制过程中,下列哪项操作是错误的?A. 使用分析天平准确称量B. 使用容量瓶定容C. 直接将试剂加入容量瓶中溶解D. 摇匀后贴上标签答案:C3. 在酸碱滴定中,下列哪种指示剂最适合于强酸滴定强碱?A. 酚酞B. 甲基橙C. 溴酚蓝D. 甲基红答案:A4.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测定元素含量时,下列哪种操作是必要的?A. 使用标准样品进行校准B. 直接读取样品的吸光度C. 仅使用空白样品进行校准D. 不需要任何校准答案:A5. 在色谱分析中,下列哪种色谱属于液相色谱?A. 气相色谱B. 薄层色谱C. 高效液相色谱D. 离子色谱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分析化学中,_________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被测物质与试剂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颜色或荧光的物质,其颜色的深浅与被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答案:比色分析2. 在滴定分析中,滴定终点的确定可以通过_________或_________来实现。
答案:指示剂变色;电位突跃3.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_________是样品中待测元素被激发产生的光谱线。
答案:共振线4. 高效液相色谱法中,_________是影响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答案:流动相的选择5. 质谱分析中,_________是指样品分子在电场或磁场的作用下,按照质荷比的大小进行分离。
答案:质谱仪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什么是标准溶液,以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重要性。
答案:标准溶液是指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它在分析化学中用于校准仪器、制备标准曲线和进行定量分析,是确保分析结果准确性和可比性的关键。
2. 解释什么是滴定分析中的空白试验,并说明其在实验中的作用。
答案:空白试验是指在没有加入待测样品的情况下进行的滴定,其作用是确定试剂、溶剂等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背景值,从而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分析化学考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分析化学中,以下哪种仪器用于测量溶液的电导率?A. 光谱仪B. 电导仪C. 色谱仪D. 质谱仪答案:B2. 滴定分析中,滴定曲线的拐点表示什么?A. 滴定开始B. 滴定结束C. 滴定半程D. 滴定终点答案:D3.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色谱分析中的分离技术?A. 气相色谱B. 液相色谱C. 质谱分析D. 薄层色谱答案:C4.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基体效应主要是指什么?A. 样品中其他元素对分析元素吸收的影响B. 样品中分析元素对其他元素吸收的影响C. 样品基体对分析元素吸收的影响D. 样品基体对其他元素吸收的影响答案:C5. 在酸碱滴定中,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该与什么相匹配?A. 滴定剂的pH值B. 被滴定溶液的pH值C. 滴定终点的pH值D. 滴定开始的pH值答案:C6. 以下哪种仪器不是用于样品前处理的?A. 离心机B. 萃取器C. 蒸发器D. 原子吸收光谱仪答案:D7. 质谱分析中,分子离子峰是指什么?A. 分子失去一个电子的离子B. 分子失去一个质子的离子C. 分子失去一个中子的离子D. 分子失去一个电子的离子答案:A8. 在电位滴定中,电位突跃点表示什么?A. 滴定开始B. 滴定结束C. 滴定半程D. 滴定终点答案:D9.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用于样品中微量金属元素的分析?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X射线荧光光谱法答案:C10.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用于样品中有机化合物的分析?A. 气相色谱法B. 液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电位滴定法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酸碱滴定中,滴定剂的浓度为0.1 mol/L,被滴定溶液的浓度为0.05 mol/L,若要达到滴定终点,则需要滴定剂的体积为________。
答案:10 mL2. 色谱分析中,保留时间是指从样品注入到检测器检测到________的时间。
分析化学简答题

一,基准物质具备的条件NaOH标准溶液能否直接配制?①试剂组成与它的化学式严格相符。
②试剂纯度足够高(一般主成分含量在 99.9%以上),且所含杂质不影响滴定反应的准确度。
③试剂性质稳定,干燥是不分解;不挥发;不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二氧化碳并且不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
④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可减少称量的相对误差。
⑤参加滴定反应时,按反应式(或按化学反应计量关系)定量地进行,不发生副反应。
二,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①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
②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
③减小偶然误差。
④减免系统误差:对照试验、回收试验、空白实验、校准仪器三,重量分析对沉淀形式要求①沉淀的溶解度小,沉淀溶解损失量不超过 0.2mg。
②沉淀必须纯净,尽量避免其他杂质的玷污。
③沉淀应易于过滤和洗涤,应尽可能获得较大颗粒晶形沉淀,无定形沉淀,掌握好沉淀条件,以改善沉淀性质。
④沉淀式要易于转化为称量式。
四,称量形式的要求①必须有确定的化学组成,否则无法定量计算。
②必须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不受空气中水分、CO2 和 O2 等的影响。
③称量形式的摩尔质量较大,被测组分在称量形式中所占的百分比要小,可减少称量的相对误差,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
五,.红外线吸收光谱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有什么异同点?相同点:都是分子吸收光谱不同点:①起源不同:紫外吸收光谱属于分子外层电子的能级跃迁(虽然伴随着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但因后者能级差小,常被紫外曲线所淹没),又称电子光谱。
吸收紫外辐射,波长短、频率高、能量大。
红外吸收光谱分子中由振—转能级跃迁引起,又称振—转光谱。
吸收红外辐射,与紫外比较波长大,频率低、能量小。
②适用范围不同:紫外吸收光谱只适用于芳香族或具有共轭结构的化合物及某些无物的分析,不适用于饱和有机化合物。
而红外光谱几乎适用于所有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分析。
(2 分)③特征性不同:紫外光谱主要是分子的π电子与 n 电子的跃迁(π→π*,n →π*),光谱比较简单,特征性差,主要用于含量测定,鉴定化合物类别(官能团)等。
分析化学简答题

分析化学简答题(聂红明整理仅供参考)1.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1)砝码被腐蚀;(2)天平两臂不等长;(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1)引起系统误差,校正砝码;(2)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3)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4)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5)引起偶然误差;(6)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或提纯试剂。
2.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答:在一定测定次数范围内,适当增加测定次数,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针对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不同,可采用选择标准方法、进行试剂的提纯和使用校正值等办法加以消除。
如选择一种标准方法与所采用的方法作对照试验或选择与试样组成接近的标准试样做对照试验,找出校正值加以校正。
对试剂或实验用水是否带入被测成分,或所含杂质是否有干扰,可通过空白试验扣除空白值加以校正3. 可以采用哪些方法确定酸碱滴定的终点?试简要地进行比较。
答: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法和电位滴定法确定酸碱滴定的终点。
用酸碱指示剂法确定酸碱滴定的终点,操作简单,不需特殊设备,使用范围广泛;其不足之处是各人的眼睛辨别颜色的能力有差别,不能适用于有色溶液的滴定,对于较弱的酸碱,终点变色不敏锐。
用电位滴定法确定酸碱滴定的终点,需要特殊设备,操作过程较麻烦,但适用于有色溶液的滴定,克服了人为的因素,准确度较高。
4 能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符合哪些条件?答:化学反应很多,但是适用于滴定分析法的化学反应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反应定量地完成,即反应按一定的反应式进行,无副反应发生,而且进行完全(99.9%),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
(2)反应速率要快。
对于速率慢的反应,应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其反应速率。
(3)能用较简便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凡是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反应,都可以用于直接滴定法中,即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被测物质5.什么是化学计量点?什么是终点?答:滴加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恰好反应完全的这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缓冲溶液?A. 磷酸盐缓冲溶液B. 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C. 硫酸-硫酸钠缓冲溶液D. 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溶液答案:C2. 在酸碱滴定中,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是:A. 溶液的pH值B. 溶液的颜色变化C. 溶液的电导率变化D. 溶液的折射率变化答案:B3.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元素的检测限通常与以下哪个因素有关?A. 光源的强度B. 样品的浓度C. 仪器的噪声水平D. 样品的体积答案:C4.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色谱分析法?A. 气相色谱法B. 液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薄层色谱法答案:C5. 根据Beer-Lambert定律,溶液的吸光度与以下哪个因素成正比?A. 溶液的浓度B. 溶液的体积C. 溶液的pH值D. 溶液的温度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标准溶液的配制通常采用_______法和_______法。
答案:直接配制法;标定法2. 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中,最大吸收波长称为_______。
答案:λmax3. 电位滴定法中,电位突跃发生在_______。
答案:滴定终点4. 色谱分离的原理是基于不同组分在_______和_______中的分配系数不同。
答案:固定相;流动相5.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火焰原子化器的火焰温度通常在_______。
答案:2000-3000℃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什么是标准溶液,并说明其在分析化学中的重要性。
答案:标准溶液是指浓度已知的溶液,它是分析化学中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
标准溶液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使用标准溶液,可以校准仪器,制备工作曲线,进行样品的定量分析等。
2. 描述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范围。
答案: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基于元素原子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当元素原子从基态被激发到激发态时,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
分析化学简答题

一.简答题(15分)1.在吸光光度法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原则是什么?答;吸收最大(3分),干扰最小(2分)。
2.碘量法中,能否用标准K2Cr2O7溶液直接标定Na2S2O3?为什么?答;不能(2分)。
因为K2Cr2O7和Na2S2O3反应无确定的化学计量比关系。
(3分)3.简述分光光度法中标准曲线的制作答;配制已知浓度的待测离子的标准溶液(1分),测定吸光度值(1分),以浓度为横坐标(1分),以吸光度为纵坐标(1分),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1分),为标准曲线。
4.影响沉淀的因素有哪些?哪种因素使沉淀的溶解度减小答;同离子效应(1分);络合效应(1分);酸效应(1分);盐效应(1分);同离子效应(1分)5.测量吸光度时,如何选择参比溶液?答;待测溶液和显色剂无颜色,水做参比溶液;(1分)待测溶液无颜色,显色剂有颜色,显色剂溶液为参比溶液;(1分)待测溶液有颜色,显色剂无颜色,待测溶液为参比溶液;(1分) 待测溶液和显色剂有颜色,掩蔽待测离子(1分),待测溶液和显色剂为参比溶液;(1分)6.已知E0Cu(II)/Cu(I)=0.16V,E0I2/I =0.534V,CuI的溶度积K sp=1.0X10-12。
试讨论碘量法中过量I- 能定量还原Cu2+的原因。
7.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各有哪些特点?.8.对照试验和空白试验在定量分析中各有什么作用9.简述重量分析法的实验过程。
沉淀(1分)、过滤(1分)、洗涤(1分)、烘干灼烧(1分)、称量(1分)。
10.络合滴定法测定自来水中的钙镁含量时,用EBT 为指示剂,加入Mg-EDTA 盐 的作用是什么?.答;溶液中钙、镁离子含量小,钙与EBT 显色不灵敏(1分),终点颜色变化不敏锐(1分),加入Mg-EDTA 盐,生成Mg-EBT 和Ca-EDTA ,浓度增大(1分),终点生成Mg-EDTA 和EBT ,颜色由酒红色变为蓝色(1分),终点颜色变化灵敏(1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总计10分)
1、对于一组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用什么指标衡量更合理,写出该指标的计算公式。
2、什么是化学计量点?什么是滴定终点?
3、什么是滴定度?滴定度与物质的量浓度如何换算?试举例说明。
4、能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5、什么是金属指示剂的封闭和僵化?如何避免?
6、在配位滴定中控制适当的酸度有什么重要意义?实际应用时应如何全面考虑选择滴定时的pH ?
7、简述哪些外界条件能对EDTA 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8、ϕθ I 2
/ 2I – = 0.534V ,ϕθ Cu 2+/ Cu + = 0.158V ,从电位的大小看,应该I 2氧化Cu + ,但是Cu 2+ 却能将I – 氧化为I 2 ,请解释原因。
9、用KMnO 4法测定铁含量时,若在HCl 介质进行测定,将使测定结果偏高,偏低,还是无影响?为什么?如有影响,如何消除? 试说明理由。
10、用高锰酸钾法测定铁含量时,为什么在用KMnO 4标准溶液滴定前,还需加入硫酸锰、硫酸及磷酸混合酸?
11、碘量法测定铜时,生成的CuI 表面吸附I 2会使测定结果偏高、偏低还是无影响?如有影响,如何改进,加入试剂应在什么时间?
12、某同学拟用如下实验步骤标定0.02 mol ·L -1 Na 2S 2O 3, 请指出其错误之处, 并予改正。
用小台秤称取一定量的分析纯 K 2Cr 2O 7, 加适量水溶解后,加入1 g KI ,然后立即加入淀粉指示剂,用 Na 2S 2O 3滴定至蓝色褪去,记下消耗 Na 2S 2O 3的体积,计算Na 2S 2O 3的浓度。
13、某同学如下配制 0.02 mol ⋅L -1 KMnO 4 溶液, 请指出其错误。
准确称取 3.1610 g 固体 KMnO 4, 用煮沸过的去离子水溶解, 转移至 1000 mL 容量瓶中, 稀释至刻度, 然后用干燥的滤纸过滤。
14、摩尔吸收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分析化学中ε有何意义?
15、什么是吸收光谱曲线?什么是标准曲线?它们有何实际意义?
16、分光光度计有哪些主要部件?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简答题 答案
1、答:对于一组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用标准衡量更合理,因为标准偏差可以将大的偏差成平方的放大,可以更准确的反应一组测定结果的离散程度。
1
)(12--=∑=n x x s n
i i 2、答:滴加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恰好反应完全的这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
在待测溶液中加入指示剂,当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滴定终点。
3、答:滴定度是指与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的被测组分的质量,用T 被测物/标准溶液表示,如T Fe/KMnO4=0.005682g/mL , 即表示1 mL KMnO 4溶液相当于0.005682克铁。
关系:13/.10--⨯=ml g M c b
a T A B B A 其中:A :待测组分,B :标准溶液;a,
b 分别为反应方程式中A 、B 前面相应系数
例如用NaOH 滴定H 2C 2O 4的反应为 H 2C 2O 4 + 2NaOH = Na 2C 2O 4 +2H 2O
则滴定度为:NaOH O C H T /422=42221
O C H NaOH M C ⨯10-3 .
4、答:适用于滴定分析法的化学反应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反应定量地完成,即反应按一定的反应式进行,无副反应发生,而且进行完全(99.9%),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
(2)反应速率要快。
对于速率慢的反应,应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其反应速率。
(3)能用较简便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凡是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反应,都可以用于直接滴定法中,即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被测物质。
5、答: 金属指示剂的封闭指金属离子(一般为干扰金属离子)与金属指示剂形成配合物(MIn )过于稳定 , 即 K MIn >K MY , 既使加入过量EDTA 也不能将 In 从MIn 中游离出来,使得终点不能被指示。
加入适当配位剂掩蔽封闭指示剂的金属离子,可避免金属指示剂的封闭。
金属指示剂的僵化指MIn 水溶性不好,难溶于水,加入滴定剂与MIn 转化缓慢,使得终点拖长。
加热、加有机溶剂增大溶解度,或近终点时,缓慢滴定、剧烈震摇,可避免金属指示剂的僵化。
6、答: 配位滴定中使用的EDTA 是 Na 2H 2Y ·2H 2O ,随着滴定的进行溶液中不断有H +释放出来,溶液酸度增大,降低了条件稳定常数,使得反应不完全,因此,配位滴定必须要在缓冲溶液中进行,以控制溶液的酸度。
配位滴定适当的酸度由EDTA 的酸效应和金属离子的羟基配位效应决定,酸效应确定最低pH ,羟基配位效应确定最高pH ,在最低pH 、最高pH 之间确定适当的酸度,同时还要考虑金属指示剂和掩蔽剂的使用pH 范
围,实际测定时的pH范围应是金属离子的适宜pH范围、金属指示剂和掩蔽剂的使用pH 范围,这3个pH范围相吻合的部分。
7、答:金属离子的羟基配位效应、金属离子的辅助配位效应、EDTA的酸效应、EDTA 的干扰离子效应。
8、答:因为I–与Cu +反应,生成了难溶解的Cu I沉淀,使
ϕθ,Cu 2+/ Cu +升高,大
于ϕθI
2
/ 2I–,因此Cu 2+ 能将I–氧化为I2 。
9、答:因为Cl-产生的诱导反应将使测量结果偏高。
加入过量的MnSO4消除诱导反应。
理由:过量MnSO4能使Mn(Ⅶ)迅速转变为Mn(Ⅲ),避免了中间步骤产生的一系列不稳定中间价态离子氧化Cl-;另一方面,可降低Mn(Ⅲ)/Mn(Ⅱ)电对的电位,使Mn(Ⅲ)只氧化Fe2+,不氧化Cl-。
10、答:加硫酸锰是为了避免在Fe2+存在下MnO4-与Cl-发生诱导反应(2MnO4- +10Cl- +16 H+ = 2Mn2+ +5Cl2↑+ 8 H2O),防止测定结果偏高。
加硫酸及磷酸混合酸后,PO4- 可与产物Fe3+形成无色的Fe(PO4-)23-络离子,从而消除了Fe3+的黄色对终点颜色的观察,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11、答:会使测定结果偏低
加入KSCN
接近终点时加入
12、答:(1)应用分析天平精密称取一定量基准试剂(或优级纯)K2Cr2O7。
(2)溶解并定容于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 再用移液管精密移取一定量的体积进行滴定。
(3) 此反应需加酸。
(4) 反应需加盖在暗处放置5min。
(5) 淀粉要在近终点才加入。
13、答:(1) KMnO4试剂纯度不高, 不能直接配制, 因此不必准确称量,不必用容量瓶。
(2) 试剂与水中含还原物质必须与KMnO4共煮一定时间, 而不是单独煮水。
(3) 滤去MnO2应当采用玻璃砂漏斗抽滤, 用滤纸会引入还原物质,而使KMnO4还原为MnO2, 使KMnO4不稳定。
14、答:(1) 摩尔吸收系数ε是指吸光物质在特定波长和溶剂的情况下,当溶液的浓度等于1mol·L-1,厚度等于1厘米时吸光物质的吸光度,是物质吸光能力大小的量度。
(2)ε的大小与入射光的波长和溶剂种类及物质种类有关。
(3)ε可用来作为定性的参数,也可用以估量定量方法的灵敏度:ε值越大,方法的灵敏度越高。
15、答:(1)将不同波长的光透过某一固定浓度和厚度的有色溶液,测量每一波长下有色溶液对光的吸光度(A),然后以波长(λ)为横坐标,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作图,所得曲线为吸收曲线(即吸收光谱曲线)。
吸收曲线是吸光光度法定量分析时选择测定波长的重要依据。
(一般选最大吸收波
长为测定时的波长)。
也可利用吸收曲线进行初步定性分析。
(2)在固定液层厚度及入射光的波长和强度的情况下,测定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作图。
所得曲线(过原点)叫标准曲线或工作曲线。
标准曲线用于吸光光度法的定量分析中。
即在与测标准曲线相同的条件下测得试液的吸光度,从工作曲线上就可查得试液的浓度(这就是工作曲线法)。
16、答:主要部件有: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系统。
作用:
光源:提供吸光度测量中所需波长范围内的强而稳定的连续光谱。
单色器:将光源发出的连续光谱分解为单色光。
吸收池:即比色皿。
用于盛放被测试液,能透过所需波长的光线。
检测系统:将光强度转换成电流信号进行测量,并将测得结果以吸光度(A)或透光度(T)在显示屏上输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