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任务情境要生活化

合集下载

小学英语生活化情境教学实践与研究

小学英语生活化情境教学实践与研究

小学英语生活化情境教学实践与研究引言:随着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生活化情境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生活化情境教学是一种注重创设真实生活情境,融入学生生活经验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针对小学英语生活化情境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进行探讨,以期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一、生活化情境教学的定义与特点生活化情境教学是指将学习任务放置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的教学活动。

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兴趣。

1.创设真实情境生活化情境教学要求教师设定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例如购物、旅游、学校生活等,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英语。

2.融入学生生活经验生活化情境教学要求教师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英语,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和乐趣。

3.引导学生进行情境交际生活化情境教学要求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交际实践。

通过与他人进行实际交流,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生活化情境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生活化情境教学已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让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实践方法。

1.创设情境化教学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堂环境、制作道具和使用多媒体设备等方式,创设真实生活情境,例如搭建一个超市、旅行社等。

这样的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英语的接受度。

2.设计情境化教学任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设计与生活相关的教学任务。

例如让学生在超市购物时使用英语询问价格、选择商品等。

这样的任务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3.引导学生进行情境交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交流,例如学生可以在超市模拟购物时进行角色扮演,用英语与“店员”进行交流。

通过实际交流,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三、生活化情境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效果生活化情境教学能够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英语教学要“生活化”

英语教学要“生活化”

英语教学要“生活化”新课程背景下,关键任务是做好英语教学的“生活化”,要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境,将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的生活经历与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给学生生活与学习是一体的感觉。

英语“生活化”教学可以尝试从以下方面着手:一、丰富生活化的英语教学内容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材内容的编写大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我们就很容易地能将教学内容和生活联系起来,让课堂变得生动多彩,把学生生活中的经历、体验、探究、感悟构成教学目标最为重要的行为动词。

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学生们的学习是活的,是有用的,当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将教学内容和学生自身的生活内容联系起来学生自身的生活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胖瘦、爱好、性格等许多方面。

我们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表达的方式。

2、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家庭的生活内容联系起来我在教学冀教版第一册Lesson33和Lesson34时,把两课的内容放在一起教,让学生带着家人的照片来学校,我也在课堂上展示了我家的全家福,并作了介绍。

学生们很愿意主动学习与表达,并且互相进行交流。

3、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校生活内容联系起来学生的很多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在这个大家庭里,他们可以学习、生活、运动,可以结识很多好朋友、认识许多老师。

因此,可以结合学生的学校生活使他们学会更多的词汇和句子。

比如:我在教学冀教版第一册Lesson21时,让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最好的朋友,但不能说出名字和性别。

介绍完后,若同学们能一次猜对此人是谁,老师就用数码相机给两个好朋友拍照并存进学校的电脑里。

学生们不仅巩固了本课的新句型,还复习了许多旧句型。

二、运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方法如何使课堂教学由单一枯燥的讲解变为活泼多样的表述?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学生的生活,不断充实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因素,使用具有交际性的生活化教学模式,以满足教与学双向的需求。

谈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生活化的内涵及策略

谈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生活化的内涵及策略

谈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生活化的内涵及策略小学英语教学中生活化是指将英语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和使用英语。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加记忆效果,使学习更加轻松和有效。

以下是一些实践策略,可用于帮助教师实现生活化教学。

1. 采用真实的语境教师可以通过使用真实的语境,让学生了解用英语进行日常对话的情境,如在餐厅,图书馆,市场等场所。

教师还可以通过教授学生如何介绍自己、询问、引导对话等常用英语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

2. 使用真实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市场、餐厅、邮局和其他社区资源进行教学,以便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例如,学生可以到市场购物并使用英语进行交易。

3. 鼓励学生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使用英语表达,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并帮助他们建立起使用英语的自信。

例如,学生可以角色扮演多种日常情境,例如去银行办理业务。

4. 鼓励学生使用多媒体资源多媒体资源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英语教学。

例如,通过使用英语歌曲、故事和影片等多媒体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同时激发他们对英语教学的兴趣和热情。

5. 提供真实的英语读物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英语读物,例如英语报纸、杂志和小说等,让学生观看和理解。

这些读物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的应用情况,让学生渗透感受英语的生活气息。

总之,小学英语教学中生活化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水平,对学生的将来职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谈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构建

谈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构建

谈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构建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是《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理念的具体化。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营造一个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不是抽象的语言学习,而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具体形象的活动。

一、课程内容生活化挖掘1. 教材背景生活化点拨我们知道,现行的《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按照学生好新奇、爱活动、善模仿的特点进行编排,且以彩色图画、情景对话贯穿始终,图文并茂。

然而,现实生活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活动场景可能与教材所呈现的内容不相吻合,教材所呈现的一些场景会令学生感到陌生。

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就需要将教材内容的背景知识(如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地域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等)进行说明,扫除学生与教材之间的障碍,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教材,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6 Holidays时,课文中有这样的一段对话:Mr Green: Yang Ling,what’s your favourite holiday?Yang Ling: Mid-Autumn Festival. It’s in September or October. We usually eat moon cakes, play lanterns and watch the moon.读完对话后,学生对于“中秋节玩灯笼”感到很不理解——元宵节玩灯笼,中秋节怎么也玩灯笼呢?这时我进行了说明:“古时在中秋节有‘燃灯以助月色’的习俗。

现在,在广东沿海地区乃至东南亚仍有中秋节吃月饼、赏月、提灯笼游行等习俗,只不过这个习俗在许多地区已经很少见到了。

”这样,学生对于语篇中提到的“中秋节玩灯笼”也就理解了,同时,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得到了新的构建。

2. 教学内容生活化处理教学内容生活化处理,就是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学内容以生活化、趣味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内容。

浅谈情境教学下的生活化英语课堂

浅谈情境教学下的生活化英语课堂

浅谈情境教学下的生活化英语课堂
情境教学是一种以场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习者需要在真实或虚构的情境中学习、体验和应用语言。

生活化英语课堂则是指将英语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学习更加具有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

在情境教学下,生活化英语课堂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英语。

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教师在情境教学下创造生活化英语课堂:
1. 以日常生活为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将英语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学习者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认识和运用英语。

2. 引入案例:教师可以将实际案例纳入课堂中,让学生模拟和应用真实情境中的英语语言知识。

3. 制定角色扮演: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构建不同的角色扮演情境。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尝试不同的语言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英语。

4. 设计游戏: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英语游戏,通过游戏模式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参与度。

在生活化英语课堂中,“学以致用”更容易实现,学生能够更自然地运用语言,课程质量也会更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情境教学和生活化英语课堂的理念,创造更多实际性强、趣味性高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是指将英语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直接感受到英语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通过真实、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

将实际生活情境融入课堂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内容应该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让学生能够真实地体验和感受英语的应用场景。

在教授英语问候语时,可以让学生比划动作或进行实际的问候活动,使学生在模拟真实情境中进行语言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和针对性。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课件、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听力、游戏等方式进行积极参与。

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水平,选择和设计合适的教学材料,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

在教授日常交际用语时,可以利用英语歌曲和视频等资源,让学生跟随歌曲和视频中的英语对话,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实际运用。

学生学习英语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要注重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练习,比如让学生在学校、家庭或周围环境中运用所学英语进行实际交际和表达。

这样,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的自信心和能力。

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和合作学习的机会。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应该扮演主动的角色,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主动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和交流,从而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运用。

可以组织学生制作小报、参加英语角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小学英语教学的“生活化”

小学英语教学的“生活化”

小学英语教学的“生活化”小学英语《新课标》指出: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

社会的需求和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英语语言交流的重要性。

为更好地体现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的理念,让学生学到活生生的英语,我一直在探讨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生活化。

让英语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走出教科书,走进生活!因此,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我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生活化的英语教学,不但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认识他们所学知识的作用和意义。

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呢?1教学内容生活化孩子学习英语,年龄越小,我们越要注重教育的生活化。

从生活经验中选取教学内容,孩子们感到亲切、自然,孩子们容易接受,能使孩子适应生活、获得经验、得到发展。

我们所用的外研社小学英语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一幅幅插图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一篇篇文字短小精悍,极富文化底蕴。

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也大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能经常运用的知识。

如同学们最爱逛的商场、公园、动物园;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牛奶,冰激凌;同学们挂在嘴边的一些日常礼貌用语……然而仅靠书中的知识点,还远远不能为学生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提供最佳的语言情景。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会有意识地收集生活中的英语,把他们带进课堂,为教学服务。

如在教字母前,我拍摄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缩写词:KFC,ABC,WC…搜集了商品英语:餐巾纸上的soft,牛奶包装上的milk,橘子汁瓶上的juiee…打印了电脑英语:Windows,My files,E-mail…这些生活中的英语,让学生在学习时热情高涨,思维异常活跃,效率大大提高,也让学生感到英语就在自己身边。

2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必须通过主体的积极体验、参与、实践以及主动尝试与创造,获得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小学英语情境“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英语情境“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英语情境“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而交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

枯燥的语言课堂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将语言融入生活,它才会绽放魅力。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当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实施“生活化”教学,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运用活泼多样的操作形式,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在情境中学习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从教材入手创设情境,在生活内化中积累语言小学英语教材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编写了许多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化的情境内容,如教科书采用彩色图画;根据儿童好新奇、爱活动、爱表演等特点编排教材的内容与形式;安排了许多儿童喜闻乐见的歌曲、游戏等。

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热情,强化求知欲望。

例如,学习了season一课后,教师组织同学们拿着与季节有关的图画以及课外阅读材料自由交流。

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对话,如:“what’s this?”“it’s a tree.”“what colour is it?”“it’s yellow.”……在此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组织大家思考讨论:“what can you see in autumn?”由于建立在丰富的生活基础上,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能不断激发出创造的火花,许多以前学过的单词也能脱口而出。

在这样生活化的课堂中,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二、从目标出发优化情境,在联系生活中活化语言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可以整体体现激发兴趣、提高和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功能,而且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在教学情境设计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的选择和创设恰当的情境,有侧重地实现情境生活化某一方面的功能,从而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这样才能提高“生活化”情境运用的实效。

(一)在模拟情境中激发兴趣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将真实的生活场景转化为模拟情境,以声像结合、图文并存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再现有关对话,将学生要学的对话融入其中,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在语言与表达对象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自觉、更乐意地进行英语交际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任务情境要生活化
发表时间:2016-03-25T10:09:23.130Z 来源:《校园英语(教研版)》2015年第1期供稿作者:范久浩[导读] 徐州市铜山区大黄山学校开放性的情景设置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表现自我,发展自我。

徐州市铜山区大黄山学校
一、教学背景
教学片断1:译林英语七上第二单元 “Let’s play sports!”的语法Simple present tense of the verb to do部分,我首先设计了Do you ... at the weekends? Does your father/ mother ... at the weekends ?进行师生、生生对话,然后,我让学生应用句型Do you ... at the weekends? Does Oliver(my son’s English name)... at the weekends ?询问我和我的儿子周末情况,最后再用此句型以Pair work 的活动形式谈论自己父母的周末。

教学片断2:译林英语七上第二单元“Let’s play sports!”的Reading部分My favourite football player,教学的最后环节我给了学生一个拓展任务“say something about Messi(梅西)”,并出示了梅西的图片。

但结果学生们面面相觑,无从说起,只有个别学生简单地说了一两句,就匆匆结束了这一活动。

二、案例分析
案例1的教学任务是围绕与学生有密切联系的身边生活设计的,学生熟悉这些情境,并且有话可说,因为他们已经学过关于日常活动的词语。

另外,这样设计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学生们都有对老师和同学的情况深入了解的心理。

本案例的任务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

生生、师生的互动,活动中角色的轮换,避免了教学活动中有些学生会成为情境中的“主角”,有些学生会成为情境中的“配角”而其他学生只能是“观众”的现象。

这样创设的情境与所有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符合,能够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从各自的生活背景出发,迅速投入到所创设的情境中,准确地体验和理解语言。

案例2的教学是在经过本单元第一课时及Reading两课时学习之后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应该能够就某一人物进行简要描述,任务的失败不是由于学生知识技能原因。

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首先是教师没有了解到大多数七年级学生对话题活动内容“梅西”知之甚少,并且很少有学生了解足球、喜爱足球——这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其次,教师没有采取直观的形式提供话题必要的信息,否则学生借助提示也能说出Messi is tall, he has short hair he likes playing football.等语句。

本案例中的情景内容“贝克汉姆”对于刚进入中学半学期的农村初一学生来说显得太遥远了,不能成为教学中的“兴趣点”。

如果提供了这样的情景信息,就不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了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养成借助情境理解英语的作用。

这种训练也只能算作一种复杂的机械操练,不能体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的要求。

如果能让学生课前自己搜集一些体育明星的图片和信息,上课用来交流,也许教学效果会更好。

三、案例反思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创设情境是学好英语的有效途径,好的情境创设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知识基础、思维活动激活起来。

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情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教学方法及教学资源等灵活采用。

现就本文两个案例反思如下。

1. 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设置任务情境。

美国著名的心理教育家奥苏泊尔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状况进行教学。

初一学生知识面窄、生活经验少、兴趣爱好不是很稳定,他们还没有完全脱离小学的稚气。

七年级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对于明星、名人、社会热点并不是多么关注,他们的意识还是停留在动画片、玩闹及身边生活范围内。

因此,七年级的英语教师要蹲下身子,从少年儿童的角度创设任务情境。

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找准学习的起点,找到教学的捷径,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在原有基础上一步步走向成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 学生、老师及其周围生活是最好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努力挖掘这些实效性明显的资源。

语言源于生活,脱离实际生活的语言是不“真实”的。

一个语言枯燥的课堂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只有将语言融入生活,它才会绽放魅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培养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我们必须巧妙地将授课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创设多种生活化教学情景,给每个学生搭建一个“活动的舞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在情境中学习、运用、巩固知识,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3. 创设任务情境的目的是让所有学生去“用英语”,而不是让几个或少数学生去为其他学生做表演。

因此任务情境必须是对全体学生“可用的”。

开放性的情景设置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表现自我,发展自我。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如果教师在上课前或阶段性地让学生去了解、准备课堂上要涉及的知识背景。

不但能为英语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而且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