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蟹模式的生态经济分析_陈飞星
稻田养蟹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稻田养蟹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稻田养蟹是一种将稻田与蟹养殖结合起来的经营方式。
它的理论基础是,在稻田中养殖一些耐浸水、经济价值高的淡水蟹类,如红蟹、杂色蟹等。
这种经营方式可以同时收到稻田和养殖蟹的双重效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首先,稻田养蟹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生态环境,提供蟹类养殖所需的生长条件。
稻田稻谷生长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沉积物和有机质,这些有机质可以作为蟹类的食物和栖息环境。
同时,稻田水质相对稳定,温度适宜,有利于蟹类的生长和繁殖。
因此,将稻田用于养殖蟹类是合理的选择。
其次,稻田养蟹的周转周期较短,可以获得较快的经济效益。
蟹类在稻田中生长周期通常为2-3个月,相对较短。
在这个周期内,可以进行多次养殖,增加产量和收益。
而且,蟹类的市场需求量大,价格相对较高,可以获得较好的销售收入。
因此,稻田养蟹具有较快的投资回报周期和潜在的经济利益。
第三,稻田养蟹可以提高稻田的综合效益。
传统的稻田种植方式中,常常会因为病虫害和水产养殖的不利因素导致产量下降。
而稻田养蟹可以将这些不利因素转化为有益因素。
蟹类可以帮助稻田控制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稻田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蟹类的粪便也可以作为肥料为稻田提供养分,增强土壤肥力。
这样一来,稻田不仅可以获得水稻收入,还可以通过养蟹获得额外的经济效益,实现稻田的综合利用。
然而,稻田养蟹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稻田养蟹对于稻田生态系统的影响需要加以控制。
蟹类的养殖可能改变稻田的水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管理。
其次,稻田养蟹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蟹类的饲养、水质控制、病害防治等方面都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支持。
此外,市场的需求和价格也是稻田养蟹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在进行稻田养蟹之前,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和销售渠道的规划,以确保产品的畅销和利润的最大化。
总的来说,稻田养蟹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通过充分利用稻田的生态环境,兼顾稻田和蟹类的双重利益,可以实现稻田的综合利用和增加收益。
稻田养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稻田养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5年第13期刘万聪龚春升宁夏稻田养蟹已发展到15万多亩,笔者在指导种养户养殖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就是蟹种暂养成活率低、脱壳期如何管理、种养管理粗放等问题。
一、蟹种暂养成活率低的问题1.暂养池塘或暂养渠沟不理想,池塘没有进行清塘消毒,有野杂鱼及敌害生物,池塘水质差,盐碱度过高,pH值偏大。
建议上年十月下旬选择有水草的浅池塘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彻底进行清塘消毒,清除野杂鱼及敌害生物,加新水Im左右待下年放蟹种。
放蟹种前检查暂养池塘,使水深在40cm左右,水质良好,溶氧Smg/L以上,pH值在7.2-8.5之间。
2.投喂管理粗糙,暂养池没有适口的饵料。
大多数养殖户对河蟹的投喂不重视,蟹饲料均采用单一的植物性原料(小麦、玉米),既不浸泡,也不煮熟,投喂不规范、不合理,河蟹摄食利用的很少。
动物性饲料少,河蟹的营养水平低下,生长缓慢,河蟹每次的脱壳时间过长,造成自相残食,其成活率必然低,所以要加强河蟹暂养期间的投喂管理。
河蟹暂养期间(4月上旬至6月中旬)投喂的饲料要精,投喂量占体重的2%-8%,确保河蟹在此期间脱壳2-3次。
饲料沿池边浅水区分点进行投放,养成给河蟹定点吃食习惯,既可节省饲料,又可观察河蟹吃食、活动等情况。
一般每亩选择3个左右的投喂点。
4月份,以切碎的野杂鱼、豆粕(饼)、河蟹配合饲料等为主,每天傍晚投喂1次,日投喂量占体重的2% -4%,动物性饲料比例占50%,植物性饲料煮熟,看河蟹吃食情况可灵活掌握,确保河蟹脱壳1次。
5-6月,当水温上升14℃以上时,河蟹摄食能力增加,每天投喂2次,一般早晨占日投喂量的20%,傍晚占80%,日投喂量占体重的3%-8%,动物性饲料占20%-30%,植物性饲料豆粕、玉米、小麦要浸泡煮熟,每次投喂前检查上次投饵吃食情况,可灵活掌握投喂量,确保河蟹脱壳1-2次。
3.有的暂养池面积过大,水位过高,没有水草或水草少,蟹种捕捞方法不当,捕捞时间过长,蟹种回捕率低。
浅谈生态农业新模式稻田养蟹“一水两用双丰收”

●特产经济●浅谈生态农业新模式稻田养蟹“一水两用双丰收”左爱华(沈阳市辽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与行政执法中心)俗语说得好,民以食为天。
食品质量安全与农业生态环境关联较大,重要性不然而喻。
新的生态养殖种植模式就是探讨稻田养蟹一水两用,实现生态循环综合利用,这也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种养殖新模式,稻田养蟹技术比较简单,实用养殖经济效益和生态效果良好。
利用水稻田养殖河蟹不仅能清除稻田杂草,使得水稻田的光照充足,也能预防水稻虫害,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既保证了水稻质量安全,又收获了优质河蟹,实现种养双赢。
1稻田设施设置从各地经验来看稻田养蟹,一般每亩田可产水稻450千克以上,收获河蟹10千克。
养蟹稻田要求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保水力强、土质肥沃的中熟晚粳或杂粳田块,常年不脱水的沤田也可。
加高加固养蟹稻田四周田埂,筑好田埂高66厘米,夯实田埂防漏水逃蟹。
在水稻田四周挖复堆河,复堆河埂2~3米,河宽3米,深1.5米,坡比1∶2。
面积较大田块中间开挖蟹沟,沟宽深均为50厘米,开“日”、“田”、“围”等形状,面积占总面积10%~15%。
稻田养蟹需建设围栏防逃设施和进排水口防逃设施。
建钙塑板防逃墙。
选用抗氧能力较强钙塑板沿田块四周围栏,埋入土下10~20厘米,高出地面50厘米,外侧用木桩支撑,2块钙塑板间用细铁丝接牢,四角做圆弧形。
这种防逃墙有运输安装方便、造价低、效果好等优点,可使用2~3年。
芦柴泊与塑料薄膜结构防逃墙。
将质量较好,80~100厘米宽芦柴箔沿田块四周埋入土下5厘米左右,外侧每隔2米用一根木桩固定,木桩入土15厘米以上,内侧用细铁丝将塑料薄膜(油毛毡)固定在柴箔上。
薄膜(或油毛毡)埋入2~3厘米,出土48厘米,整个防逃墙上端向内倾斜。
这种防逃墙成本低,但不抗风,需及时维修更换,使用年限一般1~2年。
可直接将双层薄膜或油毛毡固定围栏防逃。
进排水口设置。
根据螃蟹洄游习性,为便于捕蟹,进水口设在田块西北或西方,排水口设东南方或东方。
稻田养蟹的生产增效原理

稻田养蟹的生产增效原理
1. 生态循环利用,稻田养蟹可以实现稻田与养殖螃蟹的生态循
环利用。
螃蟹可以吃掉稻田中的杂草、残稻秆和腐败有机物,将这
些有机物转化为螃蟹的生长所需的蛋白质和脂肪,同时也将粪便排
泄到稻田中,为稻田提供养分。
这种生态循环利用可以减少农药和
化肥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田的生产力。
2. 多样化农田生态系统,稻田养蟹可以增加农田的生态多样性,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
螃蟹在稻田中生长繁殖,为稻田生态系
统增添了新的生物种类,丰富了农田的生物多样性。
这些生物之间
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有利于农田的生产和
生态环境的改善。
3. 提高农田产出,稻田养蟹可以提高农田的产出。
螃蟹在稻田
中生长繁殖,可以增加农田的生产价值。
螃蟹可以作为一种副产品,可以用于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等领域,增加农田的经济效益。
同时,螃蟹的活动也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促进稻田的生长,提高稻田的
产量。
4. 降低农田生产风险,稻田养蟹可以降低农田生产的风险。
螃
蟹可以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病原体,减少农田的病虫害发生,降低农田生产的风险。
同时,螃蟹的活动也有助于稻田的水质净化,改善稻田的生长环境,提高稻田的抗逆性,减少自然灾害对农田的影响。
总之,稻田养蟹的生产增效原理是通过生态循环利用、多样化农田生态系统、提高农田产出和降低农田生产风险等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的增效。
稻田养蟹不仅可以提高农田的生产力,还可以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稻田养蟹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农业生产方式。
稻田养蟹管理技术要点

稻田养蟹管理技术要点作者:程晓霞郑远洋来源:《黑龙江水产》 2018年第3期稻田养蟹是一种生态种养殖技术,水稻田为河蟹提供了优良安全的生长与栖息环境,稻田中施肥可直接或间接为河蟹培育天然饵料。
同时,河蟹在稻田中觅食活动,可起到松土、除草、灭虫、防病、增温、增肥、增氧等作用,促进水稻生长,免用或少用除草剂、化肥。
由此形成了一个良性生态循环系统,达到了蟹稻共生、互利双赢的目的。
这样既促进了水稻增产, 减少了农药、除草剂、化肥的使用, 降低了生产成本,又生产出了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水稻。
因此,稻田养蟹实现了“一地双收,一水两用,水稻增产、稻田增效,品质提高”,综合效益显著,是水田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好技术。
但稻田要养好蟹,还需加强日常管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做好防逃防害河蟹易逃,在稻田插完秧后,扣蟹放养之前建好防逃墙。
防逃墙材料可采用防老化塑料薄膜或其它材料。
防逃墙建在田埂上,在田埂上挖沟,将防老化塑料薄膜对折,上端加绳作为上纲,下端埋入泥土中10 ~ 20cm,出土部分高45 ~ 55cm。
将塑料薄膜拉直,与地面垂直或向田内倾斜。
紧贴塑料薄膜的外侧,每隔50 ~ 100cm 插一个木棍、竹竿或粗竹片作桩,用细铁丝绳将塑料薄上端膜固定于木桩的顶端。
另外,要注意建设的防逃墙不能有褶皱,接头处要光滑无缝隙,拐角处要呈弧形。
还要注意的是进水口(管)要加防逃网。
二、重视河蟹病害防治重点做好田块及蟹沟消毒,用漂白粉对田块进行消毒。
漂白粉用量为每亩5kg。
蟹病应以防为主,严格做好蟹种消毒、底质消毒、水质消毒等三项消毒工作。
三、合理用药、施肥1. 施药:在插秧以前可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封闭除草,插秧以后最好不再使用除草剂。
田中放入扣蟹后,一些细嫩的杂草可以被河蟹吃掉,大型的杂草建议采用人工拔除的方法。
水稻虫害的防治应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河蟹对敌百虫等有机磷农药十分敏感,应禁止使用。
另外,还要注意施药的方式,喷药时将喷嘴向上喷洒,尽量使药物落在叶面上,减少落入水中的药量;施药前应将田间的水灌满,施药后应及时换新水。
稻田养蟹能挣多少钱?稻田养蟹技术要点

稻田养蟹能挣多少钱?稻田养蟹技术要点稻田养殖是一种新型种养模式,这种木事不但改变的传统的农田种植方式,还大大提高的农民的收入,实现一亩稻田两份收入的目标,那么一亩稻田养殖一共能有多少收入呢?农民又如何在稻田里养殖呢?一、稻田养蟹的经济效益这种稻蟹混养模式,螃蟹亩产量25公斤亩产稻谷550公斤,按照出米率70%计算平均每亩出米350公斤,市场价每公斤10元种植水稻的亩收入能达到3500元;螃蟹的价格每公斤100元亩产值2500元共计亩利润为6000元,除去种养殖成本2000元亩平均利润可达4000元。
二、稻田养蟹的技术要点是什么?1、田块的选择与改造养蟹的稻田要求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保水力强、土质肥沃的中熟晚粳或杂粳田块或者常年不脱水的沤田。
2、防逃设施建设围栏防逃设施:围栏防逃设施需要选用抗氧化能力较强的材料,沿田块四周围栏板块埋入土下10-20厘米、高出地面50厘米左右。
抗氧化能力较强的材料的防逃墙具有运输安装方便、造价低、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进排水口防逃设施:进水口和排水口的防逃设施要根据的洄游习性建设,为便于捕蟹进水口最好设在田块的西北方或西方而排水口设在东南方或东方。
进排水口地基要夯实铺上一层扁砖后,上置直径40厘米的水泥管用水泥砂石砌成其间衔接要无间隙,进水口最好做成弯曲状而且要用聚乙烯网片密封,再建一道竹栅并加盖网片可以预防从进排水口逃跑。
3、苗种放养在放养之前要用石灰水进行消毒,一般情况下稻田养殖成蟹需要在2-4月份水温达到5-10℃时,选择晴天将蟹种放入复堆河内;而稻田养殖幼蟹通常需要在5-6月份将蟹苗放入复堆河内。
4、日常管理(1)水质调控:每次脱壳施用生石灰5千克/亩,在48小时后泼洒活化光合细菌0.6~0.8千克/亩并且在水稻允许情况下尽量加深水层。
(2)饵料投喂:暂养池撒开扣蟹苗至7月上旬投喂优质全价饲料、小鱼虾为主;7月中至8月中投喂以青饲料为主还有小鱼、虾、田螺、等高蛋白质食物促进生长;8月中旬后改投高蛋白精饲料为主同时搭配新玉米、新高粱等促进发育。
稻田养鱼蟹收成好

稻 田 养 鱼 蟹 收 成 好
植 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求 。 所 以在 水稻 病 虫 害方 面 , 南 京农 业大 学教 授李 辉 信提 供 了技术 指 导 , 一 方面 稻 田
江 苏省南京市江宁 区汤 山街道 种 植 的南粳 4 6 具 有 很强 的抗 虫害 阜庄社区的主任陈义介绍道 , 今年他 性 , 实现 稳 产 ; 另一 方面 在 田埂上 们 将利 用 2 o o多 亩农 田, 开展“ 稻、 安设 “ 防虫 网 ” “ 防 虫灯 ” 等 设施 , 鱼、 蟹共生” 试 点, 即在 稻 田里 养殖 利 用物 理 防治 的方法 , 减 少病 虫害 鱼、 蟹, 取得种植和养殖双重 收益 。 的发 生 。 同时, 稻 田也将 施 用 无 污 来 到 田头 , 只 见 稻 田两 边 挖 染 的有机 肥料 。 出 了 2条 水渠 , 水深 约 5 O厘 米 , 四 “ 稻 田养 鱼 、 蟹 技 术 如 果 管理 周用水泥砖头护砌。 据 了解 , 这 种 稻 田养殖 鱼 、 蟹 是一种 原 生态 的绿 色 循环 模式 , 其 中稻 谷 为鱼类 提供 了氧气 、 遮 阳和有 机物 质 , 鱼、 蟹又 得 好 ,l亩 稻 田 能 产 5 0公 斤 鱼 蟹 、5 0 0公斤 粮 食 , 每 亩 效 益 能达 万元。 ” 陈义 介绍 道 , 虽然产 量 比其
他稻 田略低 , 但所 产稻 米达 到 了无 能给稻 田除草 、 减 少 病虫 害 以及增 公 害农 产 品的要 求 , 每公斤 价格 高 肥, 获得 了不错 的收 益 。 此外, 为 了 达 7 . 5 元 左右 。 同时 , “ 稻 田里捞 鱼 确 保鱼 的成 活率 , 在种 植水 稻 的过 蟹 ” 作 为美 丽 乡村 旅 游 产 品, 丰 富 程 中不 施 化 肥 、 农药, 这 对 水 稻 种 了旅 游 业态 。 ( 李 莉) 江 苏省 南通 市如 东县 岔 河镇
利用稻田养蟹效益高

疾病防治
建立健全疾病防治体系,注重 预防,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措 施,减少疾病对蟹的影响。
产业融合与发展
多元化养殖模式
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同时,探索与其他水产、禽类 等的混合养殖模式,提高整体效益。
深加工与开发
开发蟹壳等副产品的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 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观光农业
结合生态旅游,开发休闲观光项目,如农家乐、 垂钓等,拓宽产业领域。
合作分成收入
与相关企业合作,按照协议比例分享蟹苗销售收入。
稻米销售收入
优质稻米市场销售收入
由于稻田养蟹技术的实施,稻米的品质和口感得到提升,可以以更高的价格在市场上销售,从而获得 更好的收益。
订单农业销售收入
与相关企业签订稻米销售合同,按照合同价格进行稻米的生产和销售,获得稳定的收益。
整体经济效益
宜的气候条件。
稻田养蟹模式中,螃蟹在稻田 中自由活动,摄食稻田中的杂 草、昆虫等,同时为稻田提供 天然的肥料,促进水稻生长。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稻田养蟹模式的效益,旨在探索一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农田的综 合效益。
通过研究稻田养蟹模式对水稻生长、螃蟹产量、土壤质量等方面的影响,为农业 生产和水产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稻田养蟹效益高
2023-11-07
目录
• 引言 • 稻田养蟹的基本原理 • 稻田养蟹的养殖技术 • 稻田养蟹的经济效益 • 稻田养蟹的社会效益 • 利用稻田养蟹的未来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背景介绍
稻田养蟹是一种结合农业生产 和水产养殖的生态农业模式。
在我国,稻田养蟹模式主要分 布在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这 些地区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适
合理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cological economic analysis of a rice-crab model.CHEN Feixing and ZHANG Zengjie (State Key Joint Laboratory of Env ironmental Simula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 ,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 Beijing 100875). -Chin .J .Appl .Ecol ., 2002 , 13(3):323 ~ 326 .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 tio n and ex perimental data analy sis , eco logical eco nomic principles w ere applied to study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terial and energy flow s, and the economic and ecolog ical benefits of a rice-crab model.T he resutls show that rice-crab model had a higher integral benifit than rice model, and its net income , cost-benefit ra tio , and labor productivity were increased by 382 %, 67.7% and 295%, respectively .In view of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produced, the to tal nitrogen, alkaline-hydrolyzal nitrogen, to tal phosphorus , rapidly av aillable phosphorus , rapidly available po tassium , and organic matter in the soil after 1-y ear carb breeding were increased by 10 .6 %, 3 .3 %, 5.8%, 11 .7 %, 3 .5 % and 10.5%, respectively .M o reover , 6.375 kg N·hm -2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 n load could be cut dow n annually .
Key words Rice-crab model, Ecological eco nomic analysis, Ecological agriculture .
1 引 言
单一稻作对资源的利用很不充分 , 不利于生态 环境的保护 .首先 , 杂草 、浮游植物与水稻之间存在 着对阳光 、水分和土壤养分的竞争 , 而传统的杂草清 除方法又将蕴含在它们体内的物质能量带出系统 . 其次 , 水稻种植中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 , 加剧了农业 非点源污染 , 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为了克服单 一稻作的弊端 , 提高稻田综合效益 , 人们开发了不同 层次和不同类型的稻田综合利用模式 , 其中稻田养 蟹就是应用食物链理论 、生态位理论和种间互利共 生理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立体种养生态农业模式 . 近年来 , 稻田养蟹在北方稻区发展很快 , 仅在河北省 唐海县目前就有养蟹稻田近 3000hm2 , 占全部水稻 种植面积的 12 %.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 , 稻 田养蟹 能改善生态环境 , 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 .由于以前的 稻田种养研究多集中于稻田养鱼模式 , 而对稻田养 蟹模式则涉及较少 , 缺乏深入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 从 而不利于稻田养蟹模式的推广和普及 .本文通过在 唐海稻作区的野外调查和实验 , 研究了稻田养蟹模 式的结构与功能 、物流能流特征及其经济效益与生
在分析两种稻作模式的土壤养分平衡状况时 , 计 算施用 的化肥和有 机肥中 N 、P 、K 的 量以及 投饵所 带入的 养分 , 同 时估算随稻谷 、稻草和河蟹而带出农田的养分 量 , 二者相 减 , 即可求得 N 、P 、K 养分的盈 亏 .
在插秧前和水稻收割后 , 分 别采养 蟹稻 田的耕 层土 壤 , 测定土壤养分含量 .其中有机质 用重铬酸 钾法 ;全 N 用 凯氏 定 N 法 ;全 P 用高氯酸-硫酸法 ;全 K 用碳 酸钙-氯化铵培熔 , 火焰光度法 ;碱解 N 用扩散法 ;速效 P 用 0 .5mol·L -1碳酸氢 钠法 ;速效 K 用醋酸铵提取 , 火焰光度法 .
态环境效益 , 旨在为推动这一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提 供科学依据 .
2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地区概况 野外调查和实验研பைடு நூலகம்究于 1998 年 在河 北省 唐海县 进行 .
该县濒临渤海 , 位 于 39°07′21″~ 39°27′23″N , 118°12′21″~ 118°43′16″E, 属东 部暖温带半 湿润季风 气候区 .在海洋性 和 大陆性气候的双重影响下 , 四季分明 , 雨热同期 , 春季干燥 多 风 , 夏 季高温多雨 , 秋季 昼暖夜 凉 , 冬 季寒 冷少 雪 , 年 平均 气 温 10.8℃, 1 月份平 均为 -5.9 ℃, 7 月份平 均 25.3℃, 本 区 ≥10 ℃积 温 3951℃, 全年 日照时 数 2877h , 年太阳总 辐射 为 547.7kJ·cm-2 , 无霜期 188d , 年降 水量 平均为 636mm .唐 海 县的主要土壤类型为 潮土 、水稻土 和盐土 , 其 中水稻 土是 近 几十年来经过 人工 种稻 而形 成的 新土 类 , 占 土地 总面 积 的 40 .31%.
畅通的立体种植 、养殖一体化的生态农业体系 . 3.1.3 生态位理论在稻田养蟹中的应用 从对生态 位的开发利用角度来看 , 稻田养蟹提高了对稻田生 态位的利用程度 .稻田的空间垂直结构可分为表水 层 、中水层和底水层 , 其间可生存浮游生物 、底栖生 物 、固着生物 、底埋生物等 , 水稻只不过是固着生物 的一种[ 4] .单 一稻作尤其是一 季稻 , 没 有充分利用 稻田水体 、水面及其水面以上空间 .在时间上每年也 只是利用了 100 多天 , 生态位空缺很多 .稻田引入河 蟹后 , 将原来空缺的潜在生态位转变为被实际利用 的生态位 , 充分发挥了这些生态位的效能 .首先 , 它 将稻田中 、下水层虚置的空间生态位部分利用起来 , 在稻田内部实现了垂直空间的立体开发 , 达到一水 多用 , 提高了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 , 它利用了 稻田的营养生态位 .在稻田中 存在着杂草 、水稻害 虫 、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 .在单作稻田中 , 它们白白 流失 , 而且 还消耗系统内的物 质和能量 .稻蟹混养 后 , 它们被河蟹所取食 , 其体内蕴含的生物质能转化 为河蟹的化学潜能 . 3.1.4 互利共生理论在稻田养蟹中的应用 稻蟹之 间存在着明显的互利共生关系 , 首先 , 养蟹需要人工
唐海县是北方重要的优质稻米生产基地 , 水稻在其种 植 业中居主导地位 .1998 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为 23325hm2 , 占 耕地面积的 90%以上 , 稻谷产量 近 2.3 ×105 t .近年来 , 该 县
* 北京生物源生物工程有 限公司及 北京师范 大学环境 模拟与污 染 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WES 9702). ** 通讯联系人 . 2000 -03 -01 收稿 , 2000 -07 -03 接受 .
3 结果与讨论
3.1 稻蟹立体种养生态系统分析 3.1.1 稻蟹立体种养生态系统的结构 稻田养殖的 河蟹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属甲壳纲十 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 2] .河蟹的食性 很杂 , 广 泛摄 食水草 、螺 、贝类 、水生昆虫及其幼虫 、谷类 、薯类 、饼 渣类和屠宰场的动物下脚料 .河蟹虽喜食动物性饵 料 , 但是在食物的比重 上 , 却往 往以植物性食 物为 主 .从河蟹的生物学特性可知 , 稻田养殖河蟹后 , 生 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 稻蟹立体 种养生态系统的结构如图 1 所示 . 3.1.2 食物链理论在稻田养蟹中的应用 从图 1 可 以看出 , 在稻蟹生态系统中 , 食物链的结构要比单作 稻田复杂得多 .按照经典的食物链理论 , 食物链越复 杂 , 系统就越稳定 .在高度依赖于人工调控的单一稻 作生态系统中 , 食物链非常简单 , 层次单一 , 自我调 控能力低 , 稳定性差 , 是一个比较脆弱的系统 .稻田 引入河蟹后 , 物流能流途径增多 , 食物链比较复杂 . 由于人工控制了河蟹的天敌 , 河蟹在稻田中处于整 个食物链网的顶端 , 成为物质和能量转化的枢纽 , 对 整个系统起着良好的自然调控作用 , 能提高系统的 自我维持能力 , 形成了一个物质循环高效 , 能量流动
单一稻作模 式 , 分别调 查各种 人工投 入产出 的实物 量 .人工 投入主要包括化肥和农 药 、农机 具 、燃 油 、电力 、劳力 、种 子 、 有机肥 、饵料等 , 产出则有 稻谷 、稻草和 河蟹 .其中 农机 具的 折旧年限为 10 年 , 将农 机具 的总 重量 除以 10 , 可 以求 得每 年的农机具 投入量 .统 计人畜 禽的数 量 , 乘 以各自 的排 泄物 收集系数 , 再加上还田秸秆(还田率 按 30%计 算), 即为 有机 肥的投入量 .最后 , 将 各物质 的实物 量按照 相应的 折能 系数 换算为能量 , 分析模式的能量构成和能流特征 .此外 , 调查两 种模式的成本构成和收益 , 比较各自的经济效 益 .
稻田养蟹模式的生态经济分析*
陈飞星** 张增杰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模拟 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 北京 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