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神奇的种子教案

合集下载

2021年《神奇的种子》教案(精选7篇)

2021年《神奇的种子》教案(精选7篇)

2021年《神奇的种子》教案(精选7篇)《神奇的种子》教案1主活动由来:小班幼儿年龄小,只能直接、简单、表面地认识事物。

幼儿热爱大自然,好奇心强,兴趣浓厚,爱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因此,老师主要利用幼儿的直接经验,通过他们的实际操作,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提高认识。

幼儿对落下的种子很感兴趣,总喜欢拣起来,还问:“这是什么?”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幼儿认识不同植物的种子,知道它们的名称,样子不一样。

再延伸到保存、种植的活动,通过观察得出直接的实际经验。

活动目标:1、知道种子从哪儿来的,主动收集各种种子。

2、尝试不同的方法保存种子。

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方法。

3、亲自动手尝试种子的种植过程。

4、观察比较种子的生长过程。

5、比较不同种子的生长速度。

(生的、熟的、水里种的、土里种的)问题板块:孩子总是问:“这是什么?”种子放在哪儿?什么时候长出来呀?为什么它不长呀?主题壁报:秋天种子的图片、春天种植图区域游戏相关内容:植物角的小植物。

植物生长过程的图例手工区用种子粘贴作品。

家园合作:请家长收集种子。

与家长一起保存种子。

请家长帮助准备器皿、种子。

种好的种子,带回家照顾。

资源利用:VCD、书看VCD、电脑。

观察、讲解。

主题活动:1、小种子从哪里来2、给小种子找家3、小种子种植4、比比谁长的高活动一:小种子从哪里来活动目标:1、认识几种常见树的种子。

2、收集并区分常吃水果的种子。

活动形式:户外小组、午点环节活动准备:树的种子、水果(苹果、梨、西瓜)设计意图:幼儿好奇,“这是什么呀?”认识种子的名称。

(泡桐、核桃、柏树的种子。

)通过观察认识种子,能区分出是哪种树的种子。

师幼互动:一、引导幼儿发现满地的种子,并请幼儿帮助捡种子。

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

二、请幼儿将捡到的种子进行分类,帮助幼儿了解各种种子的名称。

三、午点环节吃水果,请幼儿吃剩下的果核种子留下来。

教育反思:这个活动是建立在幼儿的兴趣点上,幼儿活动起来非常积极。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种子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种子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种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命的奥秘》,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神奇的种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认识不同种类的种子,以及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种子的基本结构,能分辨不同种类的种子。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关爱植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种子的生长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 教学重点:种子的基本结构,不同种子的识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种子(如花生、豆类、瓜子等)、放大镜、种子生长过程的图片。

2. 学具:彩笔、画纸、小盆栽、泥土、种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幼儿参观幼儿园的植物园,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引导幼儿关注植物与种子的关系。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展示实物种子,让幼儿观察种子的外观,引导幼儿认识种子的基本结构。

b. 讲解种子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种子是如何发芽、生长的。

3. 随堂练习(10分钟):a. 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不同种类的种子,学会分辨它们的异同。

b. 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种子。

4. 动手操作(15分钟):a. 教师演示如何种植种子,让幼儿学会简单的种植方法。

b. 幼儿分组进行种植实践,体验种植的乐趣。

b. 让幼儿展示自己的画作和种植成果,分享种植过程中的趣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种子》2. 板书内容:a. 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胚乳、胚芽、胚根。

b. 不同种类的种子:花生、豆类、瓜子等。

c. 种子的生长过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种子,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a. 植物名称:向日葵b. 种子形状:圆形c. 种子颜色:黑色d. 生长过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应关注幼儿对种子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幼儿在观察、描述、动手操作方面的表现,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幼儿园《神奇的种子》教案9篇

幼儿园《神奇的种子》教案9篇

幼儿园《神奇的种子》教案9篇幼儿园《神奇的种子》教案9篇幼儿园《神奇的种子》教案1【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提出问题并且自己寻求问题答案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幼儿对种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让幼儿了解各类蔬菜和水果及名称。

4、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各类蔬菜和水果的种子,同时了解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6、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各类水果、蔬菜若干2、盘子若干3、油菜、芹菜、白菜、萝卜、韭菜、香菜、葱等蔬菜的种子【活动过程】(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鼓励幼儿把自己带来的蔬菜和水果的`名称相互介绍一下,让幼儿了解各类蔬菜和水果及名称。

(二)引导幼儿将蔬菜、水果分类引导幼儿按照豆类、瓜果类、青菜类等进行分类。

(三)提出问题,幼儿分组进行找种子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问题:你要给什么蔬菜或水果找种子?它有没有种子?种子在哪里?找到的种子是什么颜色、形状,大小如何?找种子的过程中,提醒幼儿辣椒、葱比较辣,注意别弄到眼睛上,以免辣到眼睛。

同时提醒幼儿把找到的种子分别装到盘子里。

(四)各组一起讨论找种子的情况及结果1、有的蔬菜有种子,如:茭瓜、南瓜、西红柿、茄子、黄瓜、辣椒、豌豆、菜豆、扁豆等。

2、有的蔬菜没有种子,如:油菜、芹菜、白菜、萝卜、韭菜、香菜、葱等。

3、西瓜、香蕉、葡萄、苹果、梨、橘子、枣、山楂、石榴、柿子等水果都有种子。

4、种子的颜色:有白色的、红色的、黑色的、紫色的、黄色的,还有带复色斑纹的。

5、种子的形状:豌豆的种子是圆球形的;菜豆的种子是肾形的;而扁豆的种子却像被脚踩扁了似的;西红柿辣椒的种子一粒粒的小、圆而且特别多;茄子、香蕉的种子黑又小不容易发现;茭瓜、南瓜的种子与西瓜种子相似,但颜色不一样;苹果、梨的种子非常相似等。

教师小结:有些蔬菜虽然现在找不到种子,如油菜、芹菜、白菜、萝卜、韭菜、香菜、葱等,但是这些蔬菜是有种子的。

当这些蔬菜成熟到一定程度(也就是慢慢边老直到开花结种)的时候,这些蔬菜也就有了种子。

2024年中班科学《神奇的小种子》教案精选

2024年中班科学《神奇的小种子》教案精选

2024年中班科学《神奇的小种子》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为“神奇的小种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种子的生长过程以及种子与植物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种子的基本结构,了解种子是如何生长成植物的。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种子生长的过程及其与植物的关系。

2. 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功能及种子生长的基本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种子生长过程的图片、实物种子、放大镜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是从哪里来的吗?它们是怎样生长起来的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种子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

讲解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胚乳、胚轴、胚根等)及功能。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用放大镜观察实物种子,画出种子的结构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种子为什么能生长成植物?种子与植物有什么关系?”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小种子》2. 内容:种子的结构:种皮、胚乳、胚轴、胚根种子的生长过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种子与植物的关系:植物的生长起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

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如种植种子,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中班科学《神奇的种子》微教案

中班科学《神奇的种子》微教案

中班科学《神奇的种子》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神奇的种子》。

该章节主要围绕种子的生长过程展开,通过观察种子的变化,让幼儿了解种子的结构以及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条件。

具体内容包括:种子的外形特征、种子的结构、种子生长的过程以及种子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种子的外形特征和结构,提高观察能力。

2. 通过观察种子生长的过程,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教育幼儿了解种子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种子的外形特征和结构,了解种子生长的过程。

难点:理解种子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种子样本、实物种子、图片、PPT等。

学具:观察日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颗实物种子,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外形特征,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了种子的哪些特征?请用彩笔在观察日记本上画下来。

”2. 种子的结构(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种子的结构图片,讲解种子的各部分组成,并邀请一名幼儿上台示范种子的结构。

3. 种子生长的过程(5分钟)教师讲解种子生长的过程,并通过实物种子展示种子从发芽到成熟的变化。

同时,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要求幼儿根据所学内容,画出种子的生长过程以及所需的环境条件。

5.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下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所需的环境条件,并将其画在观察日记本上。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种子的外形特征、种子结构、种子生长过程以及种子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

通过简洁的文字和清晰的图片,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下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所需的环境条件,并将其画在观察日记本上。

答案:根据幼儿观察到的植物生长过程和环境条件,将其记录并画在观察日记本上。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种子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种子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种子【科学教案】神奇的种子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种子的基本概念,并能够正确使用相关词汇。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精神。

3. 帮助幼儿认识种子与植物的关系,引导幼儿注重保护环境,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准备:1. 种子样本(豌豆、瓜子、苹果等种子),用透明胶袋包装好。

2. 讲解板书:种子的名称,植株的名称,种子发芽的过程(用图示)。

3. 填写的探究记录表格,每个幼儿一份。

4. 播放器和录音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5分钟):在课前的导入环节,寓教于乐地告诉幼儿们今天我们要讲解“神奇的种子”。

老师以明快而诙谐的语调向幼儿们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种子是什么吗?种子带有什么奇妙的力量呢?”引发幼儿们的思考。

2. 提出问题(10分钟):在幼儿们思考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领着幼儿们表达出自己对种子的猜想和问题,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例如:“小朋友们,在你们眼中,种子是如何生长的呢?可以从哪些方面表达出你们的想法?”老师听取幼儿们的观点,并适时引导和纠正错误的认识。

3. 学习科学知识(15分钟):逐个向幼儿们展示包装好的不同种子样本,并用幼儿易懂的语言介绍种子的外观、名称以及种子背后所隐藏的力量。

“小朋友们,这是一颗豌豆种子,豌豆种子储存了未来的豌豆植物的全部信息。

当它触碰到湿润的土壤,并受到阳光的照射时,神奇的事情就要发生了!”老师引发幼儿们的好奇心。

4. 实践探究(30分钟):每个幼儿一份探究记录表格。

幼儿与老师一起将种子放在透明胶袋内,添加一定的湿润土壤,再将胶袋放置在室内的一个光线充足的地方。

同时,请家长帮助幼儿记录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并绘制相应的观察图。

“今天我们将亲自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你们可以每天做一次观察,直到我们看到真正的植物。

”老师引导幼儿们主动参与到这个过程中。

5. 小结和延伸(15分钟):在整个实践探究过程中,老师可以逐步指导幼儿们对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幼儿园《神奇的种子》教案(通用15篇)

幼儿园《神奇的种子》教案(通用15篇)

幼儿园《神奇的种子》教案(通用15篇)幼儿园《神奇的种子》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让幼儿观察、操作、探索,了解种子的内部特征。

2、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各种种子、放大镜、纸、记号笔、录象活动过程:(一)、引起兴趣师出示各种各样的种子,进行提问:1、“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2、“为什么叫种子呢?”(二)、操作探索1、师提问:“请你们猜猜种子里面有什么?”(幼儿将自己的答案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在纸上)2、幼儿介绍自己猜测的答案3、师再次提问:“种子里面到底有什么?种子有哪些部分组成?”(幼儿解剖各类种子,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再次将自己的`答案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在纸上)4、幼儿介绍自己观察的结果(三)、观赏结束1、幼儿观赏录象,验证自己的答案2、总结结束幼儿园《神奇的种子》教案篇2活动目标:⑴幼儿通过音乐发挥想象,用动作表现种子成长过程。

⑵让幼儿了解种子发芽变化过程。

⑶体验音乐乐趣以及大自然神奇。

活动准备:⑴种子变化过程图片及豆芽生长过程图片。

⑵小种子儿歌。

⑶实物:绿豆,豆芽,瓜子,向日葵。

活动过程:一、教师出示种子发芽图片讲述故事故事:我是一粒小种子,被勤劳的人们种在了芬芳的泥土中,听说外面世界非常美丽,于是我扭动身体,一个劲从泥土里钻了出来。

哇,这个世界可真美,我看见了蓝蓝的天空,白白云彩。

(第一张图片)有一天,春雨姐姐来到了我的身边,它轻轻抚摸着我,慢慢的我进入了甜蜜梦乡。

(第二张图片)当我醒来时,我才发现,在春雨姐姐哺育下,我成为了一颗快乐的小嫩芽。

(第三张图片)太阳公公也紧紧拥抱着我,在它温暖呵护下,我变得更漂亮,瞧,这就是我现在样子。

(第四张图片)在雨水姐姐和太阳公公照顾下,过了一天又一天。

终于我变成了一朵艳丽的花朵。

小鸟也在为我唱歌,蝴蝶也在为我跳舞,在这一刻我感觉到自己无比幸福。

(第五张图片)总结:小朋友们,这段美丽的`小故事我们就欣赏完了,那周老师想问小朋友们一个小问题:①勤劳人们把谁种在了泥土里?(小种子)②有一天,春雨姐姐来到种子的身边,小种子醒来时,发现自己怎么样?(发芽了)③太阳公公也紧紧拥抱小嫩芽,小嫩芽越长越怎么样?(越长越高)④最后,它变成了漂亮的什么了?(鲜花)二、请小朋友用肢体动作表现小种子发芽长大过程①先请小朋友们上来做;②教师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做。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种子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种子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种子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围绕“神奇的种子”展开。

主要包括种子的结构、种子的发芽过程、种子与植物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知道种子是如何发芽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种子的结构、发芽过程。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种子实物、放大镜、种子生长过程的图片、PPT等。

2. 学具:种子、小花盆、泥土、水、小铲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来一颗已经发芽的植物,引导幼儿观察,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颗植物是从哪里来的吗?它是怎么长出来的呢?”2. 新课导入(1)展示种子实物,让幼儿观察并描述种子的外观。

(2)通过PPT讲解种子的结构,让幼儿了解种子的各个部分。

3. 例题讲解(1)讲解种子的发芽过程,让幼儿了解种子是如何发芽的。

(2)出示种子生长过程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动手操作,将种子种在花盆里,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

(2)分组讨论:种子为什么能发芽?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2)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除了种子,还有哪些植物可以繁殖?六、板书设计1. 种子的结构种皮胚营养物质2. 种子的发芽过程浸泡吸水萌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讨论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种子的结构和发芽过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幼儿在观察、记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幼儿了解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生态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神奇的种子教案
1
教案一:《神奇的种子》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歌曲的节奏。

2、大胆用动作表情表演歌曲,学会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

3、幼儿喜欢音乐并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愉快体验。

活动准备:
1、音乐《神奇的种子》歌词:小小种子爱喝雨水,晒晒太阳真温暖。

神奇种子发了芽,长大开花变化大。

2、PPT展示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充分理解歌词内容,并学会《神奇的种子》这首儿歌
难点:幼儿在活动中能根据老师的指令进行肢体的韵律,在音乐中大胆的表现自我。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出示图片,通过教师语言直接引出《神奇的种子》这一话题。

小朋友们好,看,图片上是什么?(种子)今天让我们做一颗小种子,跟着音乐来看看,小种子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说它是神奇的小种子?
(二)、理解歌词
1、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完整感受歌曲的旋律并理解歌词内容。

第一遍: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

师:歌曲里有谁?小种子在干嘛呢?为什么会说种子神奇呢?
第二遍范唱:操作教具,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和情绪。

师:小种子喜欢干什么?(爱喝雨水,晒太阳)喝了雨水感觉怎么样?(饱饱的,不渴了)晒太阳了他感觉怎么样(真温暖,暖暖的)晒了太阳喝了雨水,小种子还是小种子么?它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发芽了)小种子长大了,它又有什么样的变化呢?(长大开花)小种子真神奇,那我们来当颗小种子,现在小朋友们扭动下身体,像小种子一样快乐。

2、朗读歌词,教师有感情的带动幼儿进行歌词朗诵。

(三)、操作教具,学唱歌曲
1、教师操作教具,放慢速度弹琴并大声范唱,幼儿小声跟唱。

师:小朋友们先听老师唱一遍,然后给小种子们一个小要求,怎么样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歌词内容(老师可以先示范一两个动作)然后教师可以先一句一句的弹琴,让幼儿自由发挥,最后来综合动作。

2、教师放慢速度弹琴并小声范唱,幼儿带情绪唱。

一颗小种子长大是不是有点孤单,你看周围还有这么多的小种子,我们可以找一个小种子伙伴,一起表演哟。

(拉着自己的小朋友,可以转转圈,互相拥抱,增加小的互动)
3、教师尝试让幼儿唱歌,幼儿随乐边演唱歌曲边游戏
(四)、结束部分
小种子们累了么?累了的话,我们就安静下,小种子累了一天要睡觉了。

趴在桌子上做睡觉状,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回家把这首歌唱给父母听,和父母一起感受小种子的乐趣。

2
教案二:神奇的种子
活动目的:
1、感知音乐的强弱特性及不同乐段的表现形式。

2、能通过种子的生长过程创编不同的动作。

3、能结合音乐的特点用肢体动作表现豆子的生长过程,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幼儿把自己当成豆子,能大胆用肢体动作表现豆子的生长过程。

活动难点:幼儿感受音乐的强弱特点,能表现出舒缓和激烈的动作。

活动准备:
1、幼儿了解豆子的生长过程。

2、豆子生长的PPT图片,配有音乐的PPT,场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小豆子”图片,问题引入:“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小豆子是怎样生长的呢?”“老师有一段音乐讲述了豆子生长的过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幼儿讨论回答。

2、情景故事讲述——整体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的结构及强弱的变化。

二、基本部分:
1、根据音乐中豆子生长变化情况幼儿创编动作:躺在土壤里的豆子——吸收水分营养翻滚膨胀的豆子——钻出地面长成的豆苗——吸收阳光长高长粗的豆苗——暴风雨来袭豆苗坚强斗争——风雨过后豆苗再次生长——长出豆角慢慢成熟。

2、分段欣赏:
①段:土壤里的豆子——幼儿随音乐在地上快乐翻滚。

②段:生长的豆苗——幼儿用肢体动作长出豆芽,感受舒缓的音乐,并随音乐慢慢生长。

③段:暴风雨坚强生长的豆苗——幼儿感受激烈的音乐,最大限度地摇摆自己的身体。

④长出豆角丰收了——幼儿再次感受舒缓的音乐,想象阳光的美好,豆苗再次坚韧地挺起身体,在阳光中长大,结出豆角。

3、完整欣赏音乐,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出每段的音乐。

4、老师小结,针对不足的音乐段落再次剖析,幼儿再次表现。

三、结束部分:
看看小朋友用肢体动作表现出的豆角多不多,老师以农民伯伯的身份从幼儿身上采摘豆角,边采摘边对幼儿进行鼓励。

12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