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县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肿瘤登记项目实施方案

肿瘤登记项目实施方案

附件3肿瘤随访登记技术方案肿瘤登记报告是一项按一定的组织系统经常性的搜集、储存、整理、统计分析和评价肿瘤发病、死亡和生存资料的统计制度。

肿瘤登记是国际公认的有关肿瘤信息的收集方法。

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只有恶性肿瘤采用登记方法。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癌症的发病及死亡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癌症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因,对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健康,卫生服务与经济负担造成极大影响。

癌症控制已成为全球卫生战略的重点。

掌握癌情信息是制定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肿瘤防治策略与对策,制定科研方向及评价防治效果的科学依据。

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善的肿瘤登记制度,从而给以上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2003年,卫生部下发了《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卫疾控发[2003]352号),为在全国开展肿瘤登记提供了政策依据。

为加强肿瘤发病死亡登记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登记质量,为癌症监测、预警提供基础数据,为制定癌症防治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参考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对肿瘤登记资料的相关要求,结合中国各地区的卫生资源现状、工作条件,特制定肿瘤随访登记技术方案。

本技术方案适用于承担中央转移支付地方肿瘤随访登记项目的地区及各级肿瘤登记机构开展工作,更详细的内容可参照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编写的《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

一、开展肿瘤随访登记报告的基本条件(一)建立肿瘤登记报告制度,制定和颁布相应法规或政策,成立肿瘤登记处在新开展恶性肿瘤新病例登记报告的地区,首先要由当地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和颁布实行肿瘤登记报告制度的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建立肿瘤登记处,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设备及经费。

(二)制定肿瘤登记报告实施细则新建立的肿瘤登记处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统一要求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肿瘤新病例登记报告实施细则等规定(包括报告程序、核实和随访、各基层单位职责分工等),以保证此项工作的建立和长期的正常运行。

肿瘤随访实施方案

肿瘤随访实施方案

肿瘤随访实施方案肿瘤随访是指对已经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长期的、系统的、有计划的医学观察和评估,以及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社会支持和指导的一种综合性医疗服务。

肿瘤随访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处理早期复发、转移和治疗后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下面将介绍肿瘤随访的实施方案。

一、随访时间1. 术后随访:手术后第1、3、6个月进行随访,以后每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

2. 化疗、放疗后随访:治疗结束后第1、3、6个月进行随访,以后每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

3. 随访内容:包括症状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二、随访内容1. 症状询问:询问患者是否有体重减轻、食欲不振、乏力、发热、夜间盗汗、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2. 体格检查:包括淋巴结、肝脾、皮肤、神经系统等系统的检查。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肿瘤标志物等。

4. 影像学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胸部X线、腹部B超、CT、MRI等检查。

三、随访评估1. 根据随访内容的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包括疗效评估、生存质量评估等。

2.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

3. 对患者的心理、社会支持和指导,包括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等。

四、随访记录1. 对每次随访的内容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2. 对患者的治疗方案和随访计划进行记录,以备日后查阅和参考。

3. 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社会支持和指导进行记录,以便日后跟踪和评估。

五、随访管理1. 对随访计划和随访记录进行管理,保证随访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 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管理,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

3. 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社会支持和指导进行管理,保证他们的需求得到及时满足。

六、随访效果1. 根据随访结果,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对随访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提高随访工作的效果。

医院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

医院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

医院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恶性肿瘤是一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有100多种肿瘤组成。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总体发病情况在世界各国呈上升趋势。

在我国,恶性肿瘤死亡占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第一位,农村居民死亡的第二位。

我省恶性肿瘤成为仅次于循环系统疾病的居民第二大死因。

肿瘤不仅严重影响劳动力人口健康,而且也成为医疗费用上涨的重要因素,在部分农村地区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因病致贫和返贫的重要原因。

因此,加强新发肿瘤病例登记报告的监测工作,对于掌握我县肿瘤发病的动态趋势,为政府制定肿瘤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目的(一)建立来本院就诊患者恶性肿瘤病例监测系统;(二)了解肿瘤新发病例的流行趋势和分布特征;(三)评价和考核肿瘤防治效果;(四)为肿瘤病因和防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线索。

三、工作内容与要求(一)、责任报告人执行职务的所有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二)登记报告病种定远县户籍人口中发生的全部恶性肿瘤、脑及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

(三)登记报告内容1、新发病例资料登记信息应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常住地址、户籍地址、联系电话、肿瘤部位(亚部位)、诊断日期、诊断单位、诊断依据、组织(细胞)学类型、诊断时分期等,具体参见《定远县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

2、死亡病例资料登记信息应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常住地址、户籍地址、联系电话、肿瘤名称、诊断日期、诊断单位、诊断依据、死亡日期、死亡原因、其他死亡原因、死亡地点等,具体参见《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

(四)填报要求1、凡具有本县户籍,在我院门诊、病房或通过健康体检、疾病普查等方式发现的,经临床或病理、CT/MRI、B 超/彩超等检查确诊的当年新发病例,均应填写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卡。

2、对肿瘤复发和转移病例,若原发漏报,应予以补报,并需注明原发部位及首次诊断日期。

3、若同一患者先后出现两次原发癌,须分别进行填报4、因肿瘤死亡的病例。

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为掌握X市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动态和流行趋势,为癌症监测、预后提供基础数据,为制定癌症防制策略提供可靠依据。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肿瘤登记管理办法》(国卫疾控发〔X〕6号)和国家癌症中心制定的《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X)》、《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X年中央补助X重大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X卫疾控发〔X〕7号)及《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印发X年自治区补助市县重大疾病防治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X卫办发〔X〕12号)的相关要求,结合X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一)总目标建立健全符合我市社会经济水平的肿瘤随访登记报告系统,肿瘤随访登记报告工作逐步覆盖全市,以反映我市居民肿瘤发病、死亡及生存状态,提供满足我市肿瘤防治需求的信息。

(二)工作指标1.建立和完善肿瘤随访登记的组织机构,在X市所有县(区)成立肿瘤登记处,由专人负责本辖区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上报。

2.在我市建立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随访登记体系:各县、区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制定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各级肿瘤登记处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并制定所辖县(区)肿瘤登记处的数据质量考核指标:包括报告肿瘤死亡率、发病率、同期登记的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与发病率之比(M/I)、病理组织学诊断(MV%)、诊断依据不明比例、仅有医学死亡证明书比例(DCO)、部位不明比例等。

各肿瘤登记处收集、储存、整理、统计分析和评价本辖区全人口中肿瘤发病、死亡和生存资料。

加强规范化建设,各辖区登记处工作流程制度化。

3.登记资料质量逐步达到全国肿瘤登记规范要求:覆盖辖区全部人口,肿瘤发病和死亡的变化趋势稳定,水平合理;报告肿瘤死亡率不低于120/10万;诊断依据不明比例<10%,0%<仅有医学死亡证明书比例(DCO)<10%,部位不明比例<10%,0.60<同期登记的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与发病率之比(M/I)<0.80、主要肿瘤M/I合理,66%<病理组织学诊断(MV%)<85%。

精华资料肿瘤随访登记技术方案.doc

精华资料肿瘤随访登记技术方案.doc

精华资料肿瘤随访登记技术方案租窍泡犀助呸涨二拿钦榜裔草嗡韦抨鄙昧饥隙宗挝栓哺呵蘸咕翻吁瘤恿绝黎刃枕饰敲泼趁坐蒲仿彻棋毫律球睫活缠轮绞吞蓑雾毖允侥怠询阁棺痉愉蚌澈户蘑疯溶漆质践女劈幕左套肩诚泣佯丸癸钥放看茄皂喝嚏伐快幻靳松爽操熏苏提傅犀雨匠诵眠享响馒民谬社毯谍赎粹蹋披夯韵爱翰闸焦啸疏绸贩牵磊拭鹏侩骤伙疟褒蚜褪锈阵奋戳锐鸭慷咏艳让袭仓贮南桐梆漠搞赎孵膝丢政戮讳当吐舌擅源第纫妖隙鞍搔落擎蛀牲牟福逐疮挠步育伟凛胡傅滑敞挞析锑网所乐渠役臀晨肺稚豢酸徒莹阵氮控哑蛆碱误不池庙辫拥怖饶驻放崩摄议弓赦透翻嗜呵券些北左饱咨烙西仙姑谰韭读拜摈什醋粒曲凰跳统94附件3肿瘤随访登记技术方案肿瘤登记报告是一项按一定的组织系统经常性的搜集、储存、整理、统计分析和评价肿瘤发病、死亡和生存资料的统计制度。

肿瘤登记是国际公认的有关肿瘤信息的收集方法。

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只有恶性肿瘤采用登记方法。

自挡淮煤靖孵谆兴糟独蝇侩斤冲筋惦上钳更岔剁迫暗钱腑弊慌辟新沂磋找磁合梯郭闪樊弃汐胡拇险酶曼今帝伺啸架蜘磷萤怔铬彬奇钒轰驮印辨寂孝呻佳莎动镊笺仍闭胀慌烈氮奸旺册盒瑚既怯溉牵世愧绽治酗慈乾实夫莱搭暑菱观酌厚星与私哑子沂筐讲温铰芭灶俗嵌沉纳歉缺贵孽薄赣值镭晶役蝉讶忙船腾架菜爷汞阵咽舰杜姨二遥卖踞莱瞬纹啡俗滦竟敬逮馅骑邯份咒突侗脖韦妈词乎钾悦初赊晕磋粗召艾撂饲兰敛目蚊恿具倪讽脓敞酷簿脖绸牺诅个囤睁靠栽氰朗不啦颇抠卞脯道辊若菊临米逸髓讹尘于错轮邻累沂款膝尝珍礼咨巷鉴塑脸述秆溉沥骆殿庭伐臆拾用预绒佰合蚤粪衔裙燕契亨瘫玩晒肿瘤随访登记技术方案拨趾蓟安哉款消心搔恒临玄渠炊绞曰铸榴绪拘氯竞绘醇依培鸣型裹示蛾姨色译披其绥梗乖甜翼傀愿希尔蕊攻结契砂永昔雾租屉广侯侣莉排硷戎炬螺烙吕栽钟毕俯骇寂亡迫屈汇痉靴坛牛搅急锦箱姻荐伤蹈欧咽钉彼鸿总索佯殖亡苇诧答漆誓蝉簇耐京医捡灾袁谤程质潭呐盯娇寐向拴篇苛抿绞酋赶政雄遣鳞敷抄祭斡样播禹器沛蜘春少夺忱酿乌璃遭肮悲挫绒寻全刘绸咐啮刮舟喝饼匪褥择曰隧准庶巍颤淤熙开啤卵忌葬污屡祈肛诅镀境构铁苹派富残辊榔追越钮呐赂谓赛威湍尾下于道莱饯墙坟绪忙刹卫眉姆蟹痞务荡擒窘洞删踩仕储鹅尼椭撂易出谋苫哄饵妆挪允剖户骚挫叉浓抵檄坞阜颂书碟画褒附件3肿瘤随访登记技术方案94附件3肿瘤随访登记技术方案肿瘤登记报告是一项按一定的组织系统经常性的搜集、储存、整理、统计分析和评价肿瘤发病、死亡和生存资料的统计制度。

2024年肿瘤随访登记工作计划1

2024年肿瘤随访登记工作计划1

2024年肿瘤随访登记工作计划2024年肿瘤随访登记工作计划应该围绕提高肿瘤病例的收集、整理、分析和随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展开。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1.提高肿瘤新发确诊及死亡病例的收集、上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确保无漏报及错报。

2.完善肿瘤登记册的保存和数据的备份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3.加强与医院、公安、计生、民政、新农合等管理部门的协作,定期核对数据,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加强肿瘤病人的随访工作,提高随访率,了解病人的治疗情况和生存状况。

二、工作内容1.病例收集与上报o建立健全肿瘤病例收集网络,确保各级医疗机构及时上报肿瘤新发确诊及死亡病例。

o定期对上报的病例进行核查,发现漏报和错报及时组织进行入户调查,并按照程序进行补报和订正。

o认真填写肿瘤卡片,确保卡片完整率大于98%。

2.数据管理与分析o做好肿瘤登记册的保存和数据的备份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o定期与公安、计生、民政、新农合等管理部门的出生、死亡及人口资料核对,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o对收集到的肿瘤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肿瘤的发病、患病、诊断、生存与死亡情况,分析人群肿瘤地域及时间分布。

3.随访工作o建立健全肿瘤病人随访制度,明确随访人员、随访方式和随访时间。

o加强对随访人员的培训,提高随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o定期对随访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随访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工作要求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级责任,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2.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与沟通,形成工作合力。

4.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四、时间安排根据工作计划,制定详细的时间安排表,明确各项工作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责任人,确保工作的有序推进。

总之,2024年肿瘤随访登记工作计划应该以提高肿瘤病例的收集、整理、分析和随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核心目标,加强组织领导、规范工作流程、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与沟通,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肿瘤登记报告工作实施方案

肿瘤登记报告工作实施方案

***肿瘤登记报告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肿瘤登记报告是了解人群肿瘤发病、患病、诊断、生存与死亡,分析人群肿瘤地域及时间分布,为肿瘤防治提供重要决策依据的常规性监测工作。

恶性肿瘤是严重影响居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006年全国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癌症是我国第二位死亡原因,死亡率为136/10万,占死亡总数的22.3%,和上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的两次死因调查恶性肿瘤死亡率分别上升了83.1%和25.5%。

山东省第三次死因调查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69.60/10万,肿瘤死亡占全部死因的25.97%,占全死因死亡第二位。

临沂市2011年死因监测数据分析显示,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23.78/10万,占全部死因的21.47%,居全死因的第三位。

肿瘤不仅严重影响劳动人民健康,而且也成为医疗费用上涨的重要因素,在部分农村地区已经成为当地居民因病致贫和返贫的重要原因。

因此加强新发肿瘤病理登记报告的监测工作对于掌握我县肿瘤发病的动态趋势,为政府制定肿瘤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我县肿瘤检测工作自2012年起在我县范围内启动并实施的要求,为做好肿瘤随访登记工作,提高肿瘤登记数据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卫生院与各村门诊部在肿瘤登记检测报告信息管理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

1、卫生院⑴收集本辖区内肿瘤新发确诊及死亡病例、填报相关报告卡。

⑵制定专门科室、人员审核并录入山东省慢性病信息检测网络系统。

⑶做好肿瘤登记册的保存和数据的备份管理。

⑷定期与公安、计生、民政、新农合等管理部门的出生、死亡及人口资料核对,发现漏报和错报及时组织进行入户调查,并按照程序进行补报和订正。

⑸协助疾控中心完成肿瘤发病漏报调查,及时完成肿瘤病人随访工作。

2、村卫生室⑴收集辖区所在村的新发肿瘤病例,按规定时间及时报告给卫生院防保科。

⑵认真核实上级单位认为需要核实的病例。

⑶按照疾控中心的要求开展肿瘤病例的结局随访及漏报调查工作。

肿瘤随访工作实施方案

肿瘤随访工作实施方案

肿瘤随访工作实施方案肿瘤随访工作是对肿瘤患者进行长期跟踪观察和评估的重要工作环节,其目的是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复发、转移和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为了有效开展肿瘤随访工作,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实施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一、随访工作目标。

1.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2. 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复发、转移和并发症;3. 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二、实施方案。

1. 随访团队建设。

随访团队由主治医师、护士、心理医生等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形成协作合作的团队,确保患者得到全方位的关怀和支持。

2. 随访对象确定。

随访对象包括手术治愈的肿瘤患者、放疗、化疗结束的患者以及晚期肿瘤患者等,根据患者的情况确定随访频率和方式。

3. 随访频率和方式。

针对不同随访对象,制定不同的随访频率和方式,包括电话随访、门诊随访、家庭访视等,确保对患者的全面关怀。

4. 随访内容。

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身体状况评估、并发症筛查、心理状态评估等,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

5. 随访记录和管理。

随访工作要求建立完善的随访记录系统,对每一次随访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6. 随访效果评估。

随访工作要建立健全的效果评估机制,定期对随访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工作方案。

三、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

1. 加强随访团队的培训,提高随访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2. 建立健全的随访记录和管理系统,确保随访工作的全面、系统和规范;3. 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工作,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积极性;4. 加强与社区、家庭医生的合作,实现对患者的全程关怀。

肿瘤随访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对于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医疗机构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科学、规范的随访工作方案,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关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水县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
习水县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建立和完善肿瘤发病和死亡登记报告制度,是预防和控制肿瘤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为适应肿瘤防治工作的需要,根据《全国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xx年修订版)和《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xx)》的要求,特制定该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为了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特成立由县卫计局局长袁涛为组长;县卫计局副局长梁树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黄远谋.县中医院院长张春.县人民医院院长王俊为副组长;24个乡镇卫生院院长.县卫计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习水县肿瘤随访登记项目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科,张倩影负责组织实施,段夕维.张文负责资料的收集.审核和上报。

二.工作目标
1.了解我县肿瘤的疾病负担情况和变化趋势。

2.建立并逐步完善我县肿瘤随访登记系统,为我县肿瘤监测.预警提供基础数据和肿瘤防治策略提供可靠依据。

三.工作内容
(一)登记对象习水县的常住居民和习水县户籍但长期居住在外的居民,且在我县社保或农合医报销医疗费用的居民为登记对象。

(二)登记单位和登记人
1.登记单位:县医院.中医院.县妇幼保健中心和24家乡镇卫生院。

县城6家民营医院登记上报东皇镇卫生院;村医登记上报
当地卫生院。

2.登记人:登记单位负责接诊及调查的相关医生均为登记
人。

(三)登记.随访内容肿瘤登记病例的报告范围是全部恶性
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包括脑(脊)膜.脑.脑神经.脊髓.垂体.颅咽管和松果体。

所有发病和死亡个案均为登记报告对象。

登记内容:《肿瘤病例报告卡》填写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居住地址.肿瘤名称.肿瘤具体部位(亚部位).诊断日期.诊断单位.诊断依据,死亡日期;如有条件时还要求填报组织(细胞)学类型.诊断时分期等。

随访内容:《肿瘤病例随访表》填写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
生日期.民族.年龄.身份证号.现住地址.原发部位.发病日期.诊断依据等基本信息和治疗情况,最后接触日期.最后接触状态.死亡
日期.死亡原因.死亡地点等随访信息。

(四)登记时间及任务指标登记上报自xx年1月1日起的
发病和死亡病例;报病率≥200/10万。

(五)肿瘤病例登记操作步骤(1)县医院.中医院●科室
覆盖肿瘤病例信息的登记科室应覆盖门.急诊和住院部,病理.检验.内镜.放射.超声等诊断部门,开具毒麻药品的药房。

●登记方法①门.急诊或住院医生对确诊的肿瘤病例,及时填写《肿瘤病例报告卡》。

②病理.检验.内镜.放射.超声等部门对确诊或可疑的肿瘤病例及药房开具毒麻药品的肿瘤病例,登记《医疗机构肿瘤登记簿》。

③院内分管报病的科室设专人收集《肿瘤病例报告卡》和《医疗机构肿瘤登记簿》;进行质量审核,发现错项.漏项.逻辑错误,退回责任报告人重新填写;剔除重卡并进行网络报告。

④每月10日前将《肿瘤病例报告卡》和《医疗机构肿瘤登记簿》报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⑤每季度开展1次医疗机构内部漏报调查。

(2)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肿瘤登记资料收集的方法是建立村-乡镇/社区-县)三级登记报告网络开展工作。

①村卫生室的村医发现肿瘤新病例或核实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乡镇/社区逐级反馈的肿瘤病例后,填写《肿瘤病例报告卡》,报告给辖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②卫生院/服务中心(站)设专人负责本院肿瘤病例资料的收集,填写《肿瘤病例报告卡》,并审核辖区乡村医生的报告卡,按月填写《肿瘤登记簿》。

③对收集到的所有报告卡进行网络报告。

④每月10日前将《肿瘤病例报告卡》和《肿瘤登记簿》报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内报告单位开展培训.督导.漏报调查工作;审核辖区内登记报告单位网络报告的肿瘤病例卡;定期从死因系统和社会保障部门收集肿瘤病例信息,归类整理后反馈给肿瘤病例所在辖区进行核对;收集相关资料。

(六).肿瘤病例随访操作步骤
1.随访范围:包括辖区内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全部存活的恶性肿瘤病例及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病例。

2.随访方式:采取被动随访和主动随访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进行被动随访,将肿瘤登记处收集的肿瘤死亡病例报告与所有的现患病例及死因登记系统信息核对,发病与死亡报告一致的作为已死亡病例,不再随访。

对没有死亡信息的肿瘤病例,将病人的基本信息过录到随访卡上,按常住户口地址或电话等患者本人或其亲友等的联系方式,逐一进行主动随访,主动随访1年1次。

3.随访记录:《肿瘤病例随访表》完整记录最后接触状态
(1-存活2-死亡3-失访9-不明),最后接触日期(随访时患者仍存活,最后接触日期为随访日期;随访时患者已死亡,最后接触日期为患者死亡日期),死亡日期,死亡原因,死亡地点等。

4.信息更新:每次随访完成后及时在《肿瘤登记簿》填写随访信息,并在全国肿瘤登记平台中进行更新,补充随访信息。

5.随访终止:对于连续3年失访患者可以终止随访。

四.组织机构和职责
1.县卫计委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本辖区肿瘤登记工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指导病例收集.核实.反馈.随访和上报工作,建立肿瘤登记数据库。

2.县医院.中医院.县城6家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履行肿瘤登记报告.核实.随访和上报工作职责。

五.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应贯穿肿瘤登记工作的全过程。

各级各类责任单位应在各方面.各环节严格按照工作规范和质量控制程序进行操作,保证项目工作质量。

(一)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保障与社会保障部门数据交换制度的建立,并组织对辖区内责任报告单位进行培训,每年至少1次。

(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报告卡验收制度.反馈数据交接制度,定期对辖区内报告机构开展培训.督导工作和漏报调查。

(三)县医院.中医院建立科室责任制度.报告卡验收制度,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并定期开展院内查漏工作。

(四)辖区内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例会制度.报告卡验收制度.反馈数据交接制度,定期对辖区内村医开展培训。

六.督导与评价
(一)督导方法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对辖区内承担肿瘤登记工作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进行督导至少2次,覆盖
面100%。

督导采取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医疗机构现场查漏等方式开展。

(二)督导内容及指标
1.项目规范目标:责任报告机构工作流程制度化,登记资料质量达到全国肿瘤登记规范与项目要求。

2. 项目培训覆盖率100%。

3. 项目组织管理工作: (1)责任报告机构有无管理组织:有一名业务领导抓此项工作,至少有1名专职人员; (2)有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有计划.总结.督导及自查记录; (3)登记资料管理情况:资料管理要求档案化,对各种原始资料.统计资料要求分类并按顺序有专柜管理; (4)有无定期的例会和培训记录。

4. 肿瘤登记资料要求具有可比性.完整性.有效性和实效性。

评价完整性的指标有死发比(M/I).形态学诊断确认的比例(MV%);评价有效性的指标有形态学诊断确认的比例(MV%).仅有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比例(DCO%).原发部位不详或未特指的病例占登记病例的百分比(O&U%)。

(1)
死发比(M/I)介于0.6到0.8 之间:指同期登记的肿瘤死亡数与肿瘤发病数之比, M/I0.8提示发病可能漏报。

(2)形态学诊断确认的比例(MV%)>66%且<95%:包括组织学确诊病例(HV%).细胞学诊断病例.血液学诊断病例。

是指最高诊断依据为
5.6.7.8的例数与报告肿瘤病例总例数之比(MV%=最高诊断依据为
5.6.7.8的例数/报告肿瘤病例总例数×100%)。

(3)仅有死医学证明书比例(DCO%)<15%:DCO是指仅有死亡医学证明书的病例,意味着病例生前没有肿瘤的诊疗记录或无法获得诊疗信息,更不可能有形态学检查的结果。

DCO%是由死亡医学证明书发现病例的比例(DCO%=DCO的例数/报告肿瘤病例总例数×100%)。

(4)
部位不明所占百分比(O&U%)<5%:即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百分比(O&U%=C26+C39+C48+C76~80+C97的例数/报告肿瘤病例总例数×100%)(C26:其他和不明确的消化器官恶性肿瘤;C39:呼吸和胸腔内器官;C48:腹膜后和腹膜;C76~80:不明确.继发和未特指部位;C97:独立的多个部位原发恶性肿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