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学习抒情 教学设计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设计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抒情的概念,掌握抒情的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抒情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丰富写作内容。
二、教学内容1. 抒情概述:介绍抒情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抒情手法:分析常见的抒情手法,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3. 抒情实践:通过例文解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抒情手法进行写作。
4. 抒情训练: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抒情手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抒情的意义和作用。
2. 讲解:详细讲解抒情的定义、作用和分类,以及常见的抒情手法。
3. 解析:分析典型例文,指出其中的抒情手法及其效果。
4. 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抒情手法进行创作。
5. 反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抒情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抒情手法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写作过程中运用抒情手法的实际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相关写作教程或教材。
2. 例文:各类型的抒情文章。
3. 写作素材:用于学生练习抒情的素材。
4. 评价工具:用于评价学生作品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抒情的概念、作用和分类,以及抒情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抒情手法的运用。
3. 实践训练法: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抒情手法。
4.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对抒情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环境2. 计算机和投影仪:用于展示例文和写作指导,方便学生观摩和学习。
3. 网络资源:用于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八、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时长。
2. 课程进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对抒情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邀请作家或诗人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创作经验和抒情技巧。
写作 学习抒情 教案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写作抒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抒情的概念和重要性。
2、学生能够掌握抒情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学生能够通过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二、教学内容1、抒情的定义和重要性。
2、抒情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如何通过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抒情作品,激发他们对抒情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2、讲解抒情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理解抒情是一种表达感情的重要方式,是写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讲解抒情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抒情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如何描写情感、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4、实践练习: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掌握抒情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可以采取课堂作业、课外写作等方式。
5、评价与反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学生对抒情写作的兴趣和热情是否提高?学生对抒情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是否掌握?学生的作品是否有所进步?2、不足之处:学生对抒情写作的理解是否存在误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讲解是否清晰明了?是否需要更多的实例分析?3、改进措施:是否需要更多的课堂互动?是否需要更多的写作实践?是否需要更多的评价与反馈?五、作业布置1、课堂作业:根据课堂讲解的内容,写一篇抒情短文。
2、课外作业:阅读一篇抒情作品,并写一篇读后感。
写作抒情教案写作抒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抒情的概念和重要性。
2、学生能够掌握抒情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学生能够通过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内容1、抒情的概念和重要性。
2、抒情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如何通过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抒情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抒情的力量和美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理论讲解:通过讲解抒情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理解抒情写作的意义和目的。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课题:学习抒情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抒情,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等方面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抒情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3.培养学生对语言表达的敏感度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学习抒情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学习不同形式的抒情作品,如抒情诗、抒情散文等。
3.学习抒情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1.学生对抒情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学生对抒情的写作技巧的掌握。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抒情作品的选读材料。
2.多媒体设备及相关教学素材。
3.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介绍抒情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对抒情的兴趣,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抒情作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Step 2:展示抒情作品教师以多媒体形式展示一些经典的抒情作品,如《静夜思》、《七月上》等。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并欣赏这些作品,帮助学生了解抒情作品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Step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自己对抒情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要求学生从作品中选取几句写出自己的感受,互相交流分享。
Step 4:学习抒情的写作技巧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学习抒情作品的写作技巧。
如运用修辞手法、选择合适的词语来表达情感等。
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写抒情作品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创作。
Step 5:学生实践创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抒情作品的创作。
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完成作品。
Step 6:展示作品和点评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互相进行点评和交流。
教师也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Step 7: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再次强调抒情的重要性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鼓励学生将抒情这种表达情感的能力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写作中。
Step 8:作业布置作业可以是让学生选择一首抒情诗或抒情散文,进行朗读和解析。
或者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写一篇自己的抒情作品。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设计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抒情的概念,学会运用抒情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敏感度。
3. 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丰富作文的表现力。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抒情作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抒情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手法3. 修辞手法在抒情作文中的应用4. 生活观察与体验对抒情作文的重要性5. 作文修改和评价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抒情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手法,能够运用修辞手法丰富作文表现力。
2.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将情感融入作文中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抒情作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写作技巧。
2.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作文练习,培养观察、体验和表达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和思考。
4. 评价法: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抒情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详细讲解抒情作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写作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抒情作文,让学生体会抒情的手法和修辞的应用。
4. 实践练习: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进行抒情作文练习。
5. 分组讨论:学生互相评改作文,讨论改进意见。
6. 总结讲评: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总结抒情作文的写作要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练习、作文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2. 关注学生在抒情作文中的情感表达、修辞手法运用和生活观察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七、教学资源:1. 优秀抒情作文范文:用于分析和讲解抒情作文的特点和技巧。
2. 作文评价标准:用于指导学生互相评改作文。
3. 参考资料:相关书籍、文章、网络资源等,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共3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共3篇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抒情体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掌握抒情表达的方法;学习文章鉴赏的基本方法,掌握文章鉴赏的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文章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熟练度;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促进心灵成长。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七年级语文下册的《写作学习抒情》作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抒情体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2. 抒情文鉴赏技巧3. 抒情写作实践三、教学设计1.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各种类型的情感表达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情感表达的多样性,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情感表达欲望。
2. 知识阐述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抒情体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文学作品抒情表达的技巧和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用性写作指导。
3. 课堂练习通过组织语文讲解、作品点评、作文写作等多种形式的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文章阅读和写作能力。
4. 课后反馈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作业,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点评作品,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建议。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抒情体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学会使用各类文学手法进行情感表达;掌握文章鉴赏的基本技能,能够较为准确地鉴别文章的类型和风格。
教学难点:对于抒情体的鉴别和写作,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敏感度和想象力,这对于一些缺乏阅读和写作经验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难度。
同时,鉴别文章和鉴别句子应用的方法和技巧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训练和教导。
六、教学手段1. 课堂讲解:通过语言和图片等形式,系统化地讲解抒情体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
2. 阅读与作品点评:通过组织各类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点评,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评价能力。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抒情作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要求。
2. 掌握抒情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抒情作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要求。
2. 掌握抒情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写作:学习抒情》2. 抒情作文示例3.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网球老师上课之前,学生完成口头作文:回想一件令你感到温馨的事,用一两句话抒发出你心情。
2. 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老师做点评,引入下面的学习内容。
二、展示与讲解(15分钟)1. 展示课文《写作:学习抒情》,介绍抒情作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2. 解读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三、讲解和练习(15分钟)1. 讲解抒情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2. 给学生分发抒情作文示例,让学生阅读示例并分析其中的写作技巧和特点。
3. 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经历写一篇抒情作文,要求注意语言表达和情感描写。
四、合作与分享(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流分享自己写的抒情作文,并相互评价。
2. 选取几篇优秀的作文进行展示和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总结抒情作文的写作要点和方法。
2. 教师进行课堂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完成一篇抒情作文,并写出对自己作文的评价和改进意见。
2. 准备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一、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发现它们的美好,学会用抒情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 例文:选取了几篇优秀的抒情作文,让学生感受抒情的表达方式,并从中学习抒情的技巧。
3.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身边的事物,用抒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4. 练习:提供了几个写作话题,让学生进行抒情写作练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感受身边的事物,发现它们的美好。
2. 让学生学会用抒情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身边的事物,用抒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用抒情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能够做到语言优美、表达真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2. 学具:笔记本、文具盒、课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发现它们的美好,并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身边的事物有哪些美好之处?”2. 学习例文: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优秀抒情作文,感受抒情的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抒情的技巧。
3.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身边的事物,用抒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4. 学生练习:提供几个写作话题,让学生进行抒情写作练习,如:“我最喜欢的季节”、“我最喜欢的动物”等。
5.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评价和欣赏,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观察感受表达身边的事物美好抒情的语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最喜欢的……”为主题,写一篇抒情作文。
2. 作业答案:我最喜欢的季节春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
它充满了生机和希望,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春天的气候宜人,不冷也不热。
我们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享受阳光的温暖。
在春天的周末,我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散步、放风筝。
看着风筝在蓝天白云间翱翔,我感到无比的快乐。
春天还是播种的季节。
我们在学校的菜园里种下了各种各样的蔬菜,用心照料。
2024《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目录CONTENCT •课程引入•抒情写作基础知识•抒情写作实践指导•经典抒情作品欣赏与解析•学生作品点评与改进建议•课程总结与展望01课程引入抒情写作的定义与重要性抒情写作是一种表达个人情感和内心世界的写作方式。
抒情写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提高情感表达能力。
抒情写作在文学、艺术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是创作优秀作品的重要手段。
010203抒情写作可以追溯到古代诗歌和散文,如《诗经》、《楚辞》等。
在现代文学中,抒情写作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和应用,涌现出大量优秀的抒情作品。
抒情写作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抒情写作的历史渊源抒情写作可以表达个人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通过抒情写作,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人性本质,增强对现实世界的认识。
抒情写作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如日记、信件、散文等,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抒情写作与现实生活的联系02抒情写作基础知识抒情写作的特点与分类特点以情感为主导,表达个人内心感受和情感变化,注重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分类根据抒情方式和表达情感的不同,可分为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即事抒情等类型。
抒情写作的语言风格与表达技巧语言风格运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注重音韵、节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表达技巧通过描绘景物、叙述事件、抒发感慨等方式,将情感融入字里行间,使读者产生共鸣。
抒情写作的常见误区及避免方法误区情感表达过于夸张或虚假,缺乏真实感受;语言过于华丽或矫揉造作,失去自然之美。
避免方法注重真实感受的抒发,避免无病呻吟;运用自然、朴实的语言,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
03抒情写作实践指导主题选择与立意构思主题选择挑选与自身经历、感受密切相关的主题,如亲情、友情、爱情、自然等,确保有真情实感可以抒发。
立意构思明确文章要表达的核心情感或思考,围绕主题进行深入的构思,挖掘独特的角度和见解。
情感酝酿与表达技巧运用情感酝酿在写作前通过回忆、想象等方式,充分激发内心的情感,使自己进入一种情感饱满的写作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写作中,尝试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直接表达对某人某物的感情,也可以把感情渗入叙事、写景中,也可以托物言志。
3、以“爱”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热烈的气息。
(二)、从情感的表达方式上讲,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分。
1、 “我爱你,中国!”这是直接抒情。直接抒情比较直白、热烈,多用带有浓重感情色彩的判断句、陈述句等,同时经常会在句中使用感叹词,如“好美啊”、“真想你呀”。直接抒情还经常用于作者感受最深刻、感情最强烈的地方,以精练的语言表达浓郁的感情和强烈的感染力。
让学生指出片段二中的抒情方式,前半句借景抒情,后半句直接抒情。
结合具体课文让学生举例说明。
(2)、有的借物抒情,在对事物状态的描摩中抒发感情。如:“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有的借事抒情,将主观感情隐藏在对事件的记叙之中。
(4)、有的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通过描写景物来达到抒情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花一叶皆世界 一草一木总关情
——“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写作指导
1、赏析下面两个片段。
片段一:我能感觉到妈妈并没有出去,她好像站在了我的床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那里,手里抱着毛毯,眼睛静静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世界上任何形容母亲的好词加上都不为过。我曾经在一本书上读过一篇文章,说所有的母亲都喜欢在孩子睡觉时端详他们……?片段二:我能感觉到妈妈并没有出去,她好像站在了我的床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那里,手里抱着毛毯,眼睛静静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霞与小草的交谈,妈妈呀,我愿在您温柔的怀里甜甜如梦!
写作 学习抒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抒情方式及作用。
2、学会借景抒情的写法,作文能做到情景交融。
3、通过阅读、交流、展示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自我,热爱生活,抒发真情。
4、学会理性的思考,真实抒情。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抒情方式及作用。
2、学会借景抒情的写法,作文能做到情景交融。
【课后反思】
作文指导课的教学,往往脱离学生实际,泛泛而谈,因此本次作文在让学生了解了抒情的方式之后,结合课文让学生找出例句,明白各种抒情方式,并多次让学生练笔,师生一起修改,加深了学生对抒情方式的理解。在写作前,通过范文举例并升格,让学生了解抒情方式的运用的好处,提供话题让学生写作,使学生有话可写,另外建议作文能够当堂完成。
(5)、有的是通过议论抒情,把自己真实的思想情感寄托在几句点睛式的议论之中,如“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
三、什么是借景抒情
所谓的借景抒情,是指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在这其中,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
2、教师导入本课中心
片段二:之所以比片段一好,就在于作者在叙事之外运用了一种表达方式使文字充满情意和张力,这种表达方式叫抒情。
二、什么是抒情
(一)、抒情,就是对主观感情的抒发和表达。表达方式除抒情外,还有记叙、描写、议论、说明。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我们写文章,总要表情达意,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和表露作者的感情,这就是抒情。?记叙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人物或事物、描绘景或物的过程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热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批评)抒发和表达出来。
1、春天到了,学校里开满了各种花,你有留心过吗?你有动笔的冲动吗?面对如此美景,我们用手中的笔,心中的情,以“校园花开”为题,写一篇100字左右景物片段。
2、“放学了,老师说要进行大扫除,同学们立刻行动起来……”请把这段文字扩充具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篇100字左右叙事片段,注意通过叙述的方式间接抒情。
六、范文举例
非写景为主的文章中的借景抒情
1、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叶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子…… 《爸爸的花儿落了》
2、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羚羊木雕》
3、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走一步,再走一步》
间接抒情常用方法
2、间接抒情则比较含蓄。它往往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等手法来抒发感情。如“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有的借人抒情,通过对人物行为的描写来表达。
如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到:“妈妈欣慰地笑了。她的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我看了很久很久。”通过对妈妈笑了、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我看等行为描写,来表现妈妈因“我”的进步而高兴、“我”因自己的行为使妈妈欣慰而自豪的情感。
温暖的微笑(内容另附)
升格示例
温暖的微笑(内容另附)
【个性修改】
【板书设计】
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抒情 借人抒情
间接抒情 借物抒情
借事抒情
借景抒情
通过议论抒情
六、【作业布置】
有人说:没有爱,我们的世界将一片荒芜。因为有了爱,我们的家园才鸟语花香,因为有了爱,我们的亲人才相亲相爱,因为有了爱,我们的生活才芳香四溢,因为有了爱,我们的灵魂才熠熠生辉…… 我们爱亲人,爱朋友,爱花草,爱动物,也爱家乡,爱祖国,请以“爱”为话题,自拟题目, 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3:引用、夸张、反问、排比等等。
(四)、做到情景交融
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写的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浓厚的思想和感情蕴涵,做到情景交融。
例如:《春》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济南的冬天》表达作者对济南的由衷喜爱,有时是直接抒发赞美之情,有时则是把感情融入到字里行间。
五、你学会了吗?我们来写一写。
例:那春日的杨柳是否让你油然而生依依难舍的情意,那夏日的荷花是否让你昂然而有蓬勃似火的热情,那秋日的雁影是否让你骤然而起恋亲思归的幽思,那冬日的松梅是否又让你勃然而添披荆斩浪的勇气?
理解“借景抒情”
《春》中作者借助对江南春景的描写,抒发自己喜悦的心情。
《土地的誓言》中通过对东北景色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热爱之情。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明亮的带子。
很明显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三)、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1:用拟人的手法
《济南的冬天》一文中“水也不忍得冻上,……”把冬天的多姿多彩描写得活灵活现。
2:用比喻的手法
《春》一文中写春花“红的像火……”、写春雨“像牛毛……”、写春风“象母亲的手一样抚摸着你……”。这些比喻手法的运用,很好的表现了描写对象的特点。
例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第2段
(二)、合理安排写景的顺序
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有时按空间顺序: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有时按时间顺序:或从早到晚,或从春到夏;有时用逻辑顺序。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
例如:
每当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秋天的明丽。
【写作指导】
1.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就是引发谈话的由头。由某个设想好的“话题”所引出的作文就是“话题作文”。本次作文以“爱”为话题,就是围绕“爱”为主题选择材料,组织作文,万不能偏离这个主题。
4、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的唱歌; 《最后一课》
借景抒情的作用:
烘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交代背景;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
四、怎样写好借景抒情的文章?
(一)、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的特征
让学生练笔,写一段借景抒情的文字。
仔细观察才容易抓住特征进行描述。世上景物都有它自己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事物之间的区别,如果离开了这些特点,我们就无法把某一特定的景物逼真地描写出来 ,必须对所写的景物有细致的观察和感受,要把景物描写得逼真传神,为抒情打好基础,做好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