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岭南建筑
岭南建筑快题

岭南建筑快题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岭南建筑的特点
二、岭南建筑的历史
三、岭南建筑的现代发展
四、岭南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正文
岭南建筑,是指我国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地区的建筑风格。
岭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独特,气候条件湿润,因此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
岭南建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通风散热,由于岭南地区气温高、湿度大,因此岭南建筑通常采用高架结构,以利于通风散热;二是善于利用自然资源,岭南地区丰富的水资源为建筑提供了便利,因此岭南建筑常常临水而建,形成独特的水乡风貌;三是注重装饰,岭南建筑的装饰艺术丰富多彩,包括木雕、砖雕、石雕等,富有地方特色。
岭南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秦汉时期,岭南地区就有了自己的建筑风格。
到了明清时期,岭南建筑更是发展迅速,形成了独特的岭南风格。
这一时期的岭南建筑,无论是住宅还是公共建筑,都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了岭南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岭南建筑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现代的岭南建筑,既保留了传统的岭南风格,又融入了现代建筑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现代岭南建筑风格。
比如,广州塔、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等建筑,都是现代岭南建筑的代表。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许多传统的岭南建筑正在被拆除,岭南建
筑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为此,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努力保护和传承岭南建筑。
岭南建筑研究报告

岭南建筑研究报告
岭南建筑是指中国广东地区的传统建筑风格,该风格源于古代岭南地区的建筑文化,在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岭南建筑主要体现在住宅建筑、庙宇建筑和园林建筑等方面。
岭南住宅建筑以“天井式”为主要特点,即以庭院为中心,围绕庭院布置房屋。
这种布局不仅能够提供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还可以形成私密而开放的生活空间。
房屋通常采用木结构和砖木结构,庭院内常种有花草树木,形成独特的建筑景观。
岭南庙宇建筑主要体现在寺庙和宗祠等建筑中。
这些建筑通常采用悬山式的布局,即以主殿为中心,前后左右依次排列其他建筑,形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景观。
庙宇建筑通常采用大理石和彩绘瓦等材料,外观装饰非常精美,内部宏伟庄重。
岭南园林建筑是岭南建筑中的瑰宝,以广州的荔枝湾和梅花园为代表。
这些园林建筑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山水、假山、亭台、曲廊等元素为主要特点。
园林建筑内常种有花草树木,形成美丽的景色。
这些园林建筑具有独特的观赏和居住价值,被誉为“人间天堂”。
总的来说,岭南建筑以其特有的布局和装饰风格,展现了中国南方地区丰富的建筑文化和人文特色。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在现代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岭南建筑面临着许多挑战和保护困境,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以保留和传承这一宝贵的建筑遗产。
岭南建筑快题

岭南建筑快题1. 简介岭南建筑是指中国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区的传统建筑风格。
它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使其成为中国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岭南建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吸引了无数游客和研究者的目光。
2. 发展历史岭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早在唐朝时期,岭南地区就开始出现一些典型的岭南建筑。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风格逐渐发展壮大,并在宋代达到了巅峰。
明清时期,岭南建筑进一步发展,并形成了现代人们所熟知的样貌。
3. 特点3.1 建筑结构岭南建筑注重对环境的适应性,常采用开放式结构设计。
它通常由多个独立的单元组成,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独立的功能。
这种设计不仅提供了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还能保持建筑在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下的稳定性。
3.2 建筑材料岭南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使用的主要材料有红砖和木材。
红砖是岭南建筑中最常见的建筑材料,它具有优良的保温性能和耐久性。
木材则常用于梁柱等结构部分,它不仅具备良好的承重能力,还能增加建筑的美感。
3.3 装饰艺术岭南建筑注重细节和装饰艺术,常采用雕刻、彩绘等手法进行装饰。
典型的岭南建筑常出现精美的雕花窗棂、彩绘壁画等装饰元素。
这些装饰不仅增添了建筑的美感,还展示了当地工匠们高超的技艺和创造力。
3.4 园林布局岭南建筑常与园林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园林布局。
传统岭南园林注重营造自然景观,并通过水池、假山、花草等元素打造出优美宜人的环境。
这种布局不仅提供了良好的视觉享受,还能带来心灵上的宁静和舒适感。
4. 典型建筑4.1 广州陈家祠广州陈家祠是岭南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它以其精美的装饰和独特的建筑结构而闻名。
陈家祠由多个独立的建筑单元组成,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独立的功能,如客厅、起居室等。
这种设计不仅符合岭南建筑注重环境适应性的特点,还展示了当地工匠们高超的技艺。
4.2 韶关丹霞山风景区韶关丹霞山风景区是岭南建筑与园林相结合的典型代表。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岭南建筑,并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岭南建筑学派研究

岭南建筑学派研究岭南建筑学派研究导言:岭南建筑学派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支重要学派,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赋予了岭南建筑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从岭南建筑学派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在中国建筑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和探讨。
一、岭南建筑学派的起源与发展岭南建筑学派起源于中国南方,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香港和澳门等地区。
在古代,由于岭南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人们开始研究并形成了适应南方特点的建筑风格。
岭南建筑学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结构、建筑材料、装饰手法等方面。
1. 建筑结构:岭南建筑倾向于选用木结构,尤其是广东的“飞檐拉枋”风格,这种风格独特的檐部装饰使建筑在视觉上得到了很好的突出。
2. 建筑材料:岭南建筑多采用砖木结构,檐部常使用琉璃作为装饰,既具有实用价值,又能增加建筑的艺术美感。
3. 装饰手法:岭南建筑注重装饰的细节,广东地区常使用瓷片镶嵌技术,澳门地区则以仿欧洲建筑的洋楼为主。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不同地区的文化影响,岭南建筑学派不断发展和演变。
在清代,岭南建筑与西方建筑相融合,产生了许多新的建筑风格,为岭南建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岭南建筑学派在中国建筑文化中的地位岭南建筑学派是中国传统建筑学派中的重要代表之一,它通过对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深入研究,在南方地区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方面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对中国建筑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岭南建筑学派凸显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
岭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与北方有很大的差异,岭南建筑通过对南方特点的理解和把握,使得建筑在结构、材料和装饰等方面更加适应南方气候和地理条件,突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其次,岭南建筑学派对中国乃至世界传统建筑的研究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南方建筑风格的研究,人们进一步理解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内在逻辑和价值体系,将其与其他地区的建筑文化进行了对比和交流,促进了传统建筑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再次,岭南建筑学派对现代建筑的研究和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岭南建筑

锅耳屋的名称说:
3、综合说 在中国传统建筑里,主要都是
以木结构为基础,古人为了防止 火灾的发生,就根据风水学五行 当中水克火的道理,鳌鱼为水中 生灵,在建筑上修建意味深远的 鳌鱼墙。在古代龙象征天子,除 了皇帝其他人都不可以使用关于 龙为题材的物品,官宦和上等阶 层为了区别于平常老百姓,就选 择了一种介于龙与鱼之间的神 物——鳌鱼。而屋脊两侧高出的 山墙为鳌鱼翘起的嘴巴,简化的 建造又巧合地使其像官帽两耳的 造型,后引申为“独占鳌头”的 意思。因此,鳌鱼这独特形象的 硬山顶山墙设计在富有吉祥寓意 的同时也恰到好处地展现古人的 身份地位,实为一举数得。
锅耳屋的名称说: 2、谐音说 Nhomakorabea根据华南理工大学陆元鼎 教授考证,提出普通话的 “鳌鱼”与广东粤语方言的 “镬耳”发音相近,其轮廓 也十分接近,中间拱凸,前 后缓收,线条柔美,且“镬 耳”叫起来比“鳌鱼”顺口 易懂。故以讹传讹,由“鳌 鱼”变成了“镬耳”,但普 通话中“镬耳”又很难上口, 音随意变,讲普通话的人根 据其实际含义又把“镬耳” 变成了“锅耳”,因而现在 有“锅耳墙”之说。
盐雾侵蚀,如在建筑小区和城市道路两 侧设置骑楼或形成中庭等。
5)结合地方气候特点,崇尚自然,向往
明媚阳光、新鲜空气及自然景物,注重 建筑的布局、朝向和绿化处理。
岭 南 传 统 建 筑 代 表 之 一 锅 耳 屋 ︓
锅耳屋的名称说 :
1、象形说
据民间普遍的一个说 法①:锅耳屋的屋顶是 硬山式,两侧的风火山 墙高出正脊许多,民间 就觉得山墙的形状好像 家里铁锅的两个锅耳, 所以人们称这种屋顶为 锅耳屋顶,因此这种类 型的房屋也有了一个通 俗的名字叫作“锅耳屋” 了。
第三,精雕细刻的艺术风格。与北
岭南文化元素

岭南文化元素岭南地区是中国广东、广西两个省份的地理称谓,位于中国南方。
岭南文化是指岭南地区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文化风格。
岭南地区的丰富自然资源和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元素。
本文将探讨岭南文化的四个主要元素:岭南建筑、岭南饮食、岭南音乐和岭南传统手工艺。
1.岭南建筑岭南建筑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工艺而闻名。
岭南建筑的主要特点是使用木材和砖瓦进行建造,建筑外观雕刻精美,色彩鲜艳。
典型的岭南建筑有双层弯道黄屋顶、砖雕和木雕等装饰,表达了岭南人民对祖国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热爱和尊重。
2.岭南饮食岭南饮食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着丰富多样的菜肴和独特的烹饪技艺。
岭南菜的特点是口味清淡,注重原汁原味的保留。
岭南饮食注重使用新鲜的食材和独特的调味料,使菜肴保持原汁原味。
另外,岭南地区的特产,如广东港式点心和广西桂林米粉,也是岭南饮食文化的重要代表。
3.岭南音乐岭南音乐是岭南地区特有的音乐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岭南音乐通常由传统乐器演奏,如二胡、琵琶、古筝、笛子等。
岭南音乐的特点是节奏欢快、旋律优美,富有南方地区的热情和活力。
岭南音乐经常在庆祝活动和婚礼等特殊场合中演奏,使人们享受到节日的喜悦和快乐。
4.岭南传统手工艺岭南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岭南传统手工艺包括瓷器制作、刺绣、篆刻等。
岭南瓷器以其细腻的工艺和美丽的图案而著名,其瓷器作品常常被用于盛装食品和陈设。
岭南刺绣是岭南地区女性的重要手工艺制作之一,其绣品色彩鲜艳,图案繁复,富有装饰性和收藏价值。
岭南篆刻则是中国文化传统中一项重要的艺术形式,通过篆刻艺术的表达,传达着岭南地区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总结:岭南文化作为南方地区独特的文化形式,拥有自身的建筑、饮食、音乐和传统手工艺。
这些文化元素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也是岭南地区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表现。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一(岭南建筑)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
岭南派建筑的主流和成就
‘两广’人的近代生活方式及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条件 则是它产生的根基。它的发展经过以下几个过程。首先是 洋人带来的洋建筑的输入。接着是由侨乡开始的土洋结合、 中西合璧式的建筑(也有园林庭园的大量出现)。再就是中 外建筑师有意识地将中西建筑揉合在一起(其中有强调民 族形式的广州中山纪念堂、原中山大学及岭南大学等,有 强调西方形式的而且数量较多)。最近40年则是和西融合、 古为今用的初步成熟期。”艾定增先生从八个方面概括了 岭南派建筑的主流和成就: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
岭南派建筑的主流和成就
(1)宁变勿仿,宁今勿古。现代岭南建筑的先驱,华南 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夏昌世教授以现代建筑风格设计 广州文化公园水产馆、中山医学院和华南工学院校园中 的建筑群,在全国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中山医学院医疗 教学建筑群还荣获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建筑创作奖。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
佛山梁园
梁园鼎盛时期,建筑规模宏大。整个家族有200多人 都在院内起居生活,由于气候闷热,建筑密集,为了通 风除湿,房屋修建得高大宽敞,地面采用了吸水性能极 好的青砖。密集的房屋很容易攀爬,为了防盗,住宅的 窗户都建得很小,并且加装铁棍。每户住宅的大门都安 装了趟栊门,既能防盗,又便于通风采光。
陈家祠,是中国清代宗祠建筑。原称陈氏书院。在广 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清代中叶以后,广东各县多在广州 建书院,以供同宗子弟读书或参加科举考试,又是祭祖的宗 祠。该祠规模宏大,装饰华丽,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 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
陈家祠
岭南建筑风格的灵动与通透

岭南建筑风格的灵动与通透岭南建筑,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流派,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它吸取了传统建筑的优点,同时也吸收了南方的地方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岭南建筑风格。
岭南建筑注重自然环境、气候和文化背景的结合,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岭南建筑风格。
一、岭南建筑风格的灵动岭南建筑风格的灵动,主要体现在其空间布局和建筑形态上。
岭南建筑注重空间布局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因此,岭南建筑往往采用开放式的设计,使得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舒适、轻松、自然的环境。
此外,岭南建筑的形态也十分灵活,通常采用曲线、折线和曲面等灵活多变的形态,使得建筑具有流动性和生动性。
此外,岭南建筑的色彩运用也十分讲究。
岭南地处南方,气候湿润,阳光充足,因此岭南建筑的色彩通常以淡雅为主,采用白色、灰色、蓝色等清新的色彩,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同时,岭南建筑的色彩也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使得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
二、岭南建筑风格的通透岭南建筑风格的通透性是其主要特点之一。
由于岭南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因此人们十分重视建筑的通风和采光性能。
在岭南建筑中,门窗设计往往十分宽大,注重采光和通风的效果,同时还会利用一些小技巧来增加通风和采光的效果。
例如,在门窗上设置一些通风口、天窗等设计,或者利用植物的枝叶来遮挡阳光和遮挡视线,从而达到通风、采光和景观美化的效果。
此外,岭南建筑的材质也十分讲究。
岭南地区的气候湿润,日照充足,因此对建筑的材质要求很高。
在岭南建筑中,通常采用木质材料和石材等材质,这些材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热性,能够有效地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
同时,这些材质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能够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自然、舒适的环境。
三、岭南建筑的实用性和美观性岭南建筑不仅注重灵动和通透性,同时也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
在岭南建筑中,人们十分重视建筑的实用性,注重建筑的实用功能和舒适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岭南建筑
那么什么是岭南建筑的呢?以下带来关于什么是岭南建筑的历史,具体内容供以参考。
一、岭南建筑历史
岭南建筑历史悠久,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从发展历程上看,可上溯远古至先秦时期,秦汉、魏晋南朝、隋唐南汉、宋元、明清、晚清民国时期的岭南建筑各具特色,亦各有其代表作。
先秦时期的岭南建筑初步形成了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建筑体系。
宋元时期是广东大规模开发的时期,这时的岭南民居建筑开始出现鲜
明的地方特色。
广州光孝寺大殿后石栏杆望柱头石狮,为南宋遗构,雄健威严。
明清时期,岭南建筑文化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体系,建筑种类扩展,建筑布局趋向大型组群,建筑装饰达到高超的水平。
广州在很长时间是我国唯一的通商口岸,较早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出现了西式建筑以及用欧洲人物形象、罗马字钟、大理石柱为建筑装饰,采用套色玻璃等进口材料。
直至清末,在岭南兴建了一批西式建筑,有教堂及附属的医院、学校、育婴堂等,如广州石室是远东最大的哥特式石构教堂。
清末,钢材等建筑材料和近代建筑技术也开始应用,1905年建成的岭南大学马丁堂,是中国最早采用砖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之一。
清末到民国时期,高层的商业楼宇、钢桁材料的桥梁出现,显示建筑技术向近代化发展。
1922年,广州建成岭南第一座混凝土结构
高层建筑大新公司,高12层50米,1937年建成岭南第一座钢框架高层建筑爱群大酒店,高15层64米多,都是当时称为南方建筑之冠的高层建筑。
1929-1936年,陈济棠主政广东时期,广东建筑得到较快的发展。
综观清末、民国时期在建筑发展上的突破,留下了一批显示这一时期成就的建筑范例,为现代中国建筑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岭南建筑风水
岭南建筑是风水建筑的健康优选。
岭南建筑注重骑楼、天井、屏风。
有利于遮阳避雨,吸收阳光,可以净化空气,吸纳好的气体,使住宅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还具有防震、防灾的意识。
从岭南建筑的特点来看,客家民居、西关大屋为什么要有天井,一个是通气,取得一线阳光,最关键是如果有火,人在天井处可以逃避、逃生,前面要有水,水可以救火。
通过屏风是可以掩盖了室内室外的区别。
岭南建筑有骑楼。
南方高温多雨,骑楼可以遮阳、可以避雨。
岭南建筑的另一个优点是有防患意识和防灾意识,房子有左门、右门,有什么事情发生,有多门出入。
房内部有屏风、天井,天井可以采纳阳光、杀菌、净化空气,可以吸纳好气流,避开恶风,冬暖夏凉,坐北向南的房子,北边不开窗,北边的寒风不会吹进来。
趟拢门,关而不闭,不会封死,有效地同外界交流。
还有天窗的过白处理,风水建筑,里面有一个过白,即在屋子里可以看到天,而现在许多建筑里面是看不到天的,前面高后面低,好的风水进不来,所谓“春风不度玉门关”,是不健康的住宅。
三、岭南建筑工艺
岭南建筑工艺注重装饰,有的建筑物本身就是一个雕刻装饰艺术的宝库。
广州南越王墓前室的石板顶盖、四壁及二道石门都施以来墨两色的卷云纹图装饰。
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岭南建筑饰画。
南越王宫署遗址的陶构件上依稀可见到绿、朱颜色的涂饰从广州汉墓出土的明器陶屋模型;可以见到当时在建筑上已有装饰意识。
广州西汉后期墓出土的干栏式陶屋模型,下屋楼空作舞人像。
这种做法,类似希腊神
庙以人体雕像直接作为柱体的“卡里亚蒂德式”。
东汉前的陶屋明器,不仅屋脊脊端翘起。
有的正中置一鸟。
陶灶明器侧壁上望刻划游龙和奔牛纹样。
其一,实用与艺术结合,结构与审美结合。
对关系建筑结构又是立面上最显眼的重要部位,诸如屋脊、墙头、不同墙面转折处,细部收口等部位,通过装饰手法使之不至于单调,而且更加坚固。
南方多雨,对于屋面结合部的屋脊,防漏的要求很高,屋脊做得特别粗大,粗大的屋脊,成为展示装饰工艺的理想底地,尤以正脊更为突出,饰以陶、灰塑甚至嵌瓷,不怕日晒雨淋,历久而鲜艳如新。
修筑得特别高大的风火墙,形如镬耳,不仅起了防火的作用,而且能够遮阳而使屋面减少日晒,还大大丰富了建筑的侧立面。
对于直接起承重作用的大面积的墙体,在墙上嵌以砖雕,墙头饰以彩画,既避免了单调的直觉,而透雕的砖雕通风透气,有利于建筑的散热、排气。
大中型的公共建筑物,如庙宇、会馆、祠堂采用穿斗与拍梁式结合结构,多数采用彻上明造以求建筑物空间的高大通敞,同时,在梁架、照壁额坊、柱头斗拱等部位精雕细刻,使这些迎面可见、抬头可见的部位给人以美的观感,增加了此类建筑富丽高贵的格调。
潮州开元寺金刚殿后檐石金柱上一共安有11个圆形瓣式檐斗,层层叠叠承托着檐檀,十分壮观。
为了防潮、防洪水浸蚀和白蚁,岭南建筑柱础一般采用石构,
而且比北方明显更高,因而将柱础刻成复杂几何形状,造型饰样不下近百种。
在室内,追求通风采光良好状态,采用雕刻精致、通透的屏风、隔扇、门罩以及挂落。
岭南的庙宇、祠堂、会馆、府邸等建筑注重门面,不同北方一些建筑群入口处不甚显眼,而是集中对梁架、石柱、屋脊、外墙、门框、匾额楹联、檐头、抱鼓石、石狮乃至门前的亭子、牌坊、华表淋漓尽致地予以装饰,使建筑物的门面陡增华贵之感。
对于建筑物内部的重要部位,也通过集中雕饰来强调其地位。
如建筑组群中的主体建筑,神龛的装饰,更是集中了装饰的精华,使之光彩夺目。
在潮汕地区,梁架被称为“五脏内”,以喻其在建筑内部的重要地位。
其二,装饰题材上不仅广泛采用传统题材,更突出了岭南地方特色。
岭南建筑装饰所采用的题材,几乎囊括了传统的民间装饰题材,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渔耕樵读的日常图景、戏曲小说场面、吉祥如意图案、虫鱼麟甲、走兽飞禽、奇花异草、龙凤随队山水胜境、亭台楼阁,甚至名人诗句、名家书法。
岭南工匠更善于表现有地方特色的题材,通常较多表现的有岭南佳果:洋桃、番石榴、香蕉、荔枝、芭蕉、桃、李;岭南花木:红棉、茉莉、榕、桂、兰、芷、芙蓉、指甲花、素馨花;岭南风光,诸如潮州八景,就常作为潮州屏风、壁画之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