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2 中华书局版
9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工业革命文档 中华书局版

第20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和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2、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通过引导思考和探究汽车的发明与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解。
自主学习:1、世纪下半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工业革命。
这次工业革命是以为核心的革命,1866年,德国工程师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此后,电力取代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
人类跨入了“”。
2、美国科学家一生有项发明,被称为“”。
3、年,德国工程师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成功的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
4、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架飞机是由美国发明家在年研制成功的。
5、随着内燃机的广泛使用,开始大量开采石油,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
导入:走近生活,链接历史:你能说一说假若没有了电我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将会怎样?电这个奇妙的东西是怎样发现的呢?教学过程一、电力的广泛应用和爱迪生的重大贡献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欧美国家再一次兴起科技革新的浪潮。
历史上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整体感知第二次工业革命(10分钟左右)请同学们阅读20课,《第20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找到答案和依据。
1.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科学理论依据: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供了制造发电机的基本原理。
主要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进入实际生产领域。
主要影响: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中华书局版

第20课第二次工业革命1.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在电力方面的重大发明、汽车和飞机的发明等重大成就。
2.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3.感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
4.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
1.电力的广泛应用和爱迪生的重大贡献(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初,它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
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电磁感应原理的基础上,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不久,人们又发明了电动机。
电力逐渐成为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
想一想: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与蒸汽动力相比具有哪些优点?使用更加方便和广泛,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并且有利于环境保护。
(2)在电器发明领域,美国科学家爱迪生最为著名。
他在1879年发明了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
此外,留声机、油印机、蓄电池等都出自他手。
他一生中取得了一千多项发明的专利,被誉为“发明大王”。
(3)爱迪生的名言是:“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所谓“天才”,虽然比常人聪明,但是更比常人勤奋。
青年学生要想成才,首先必须具备勤奋的品格。
2.汽车和飞机的发明(1)汽车的发明①内燃机的发明: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又一重大成就。
它是燃料直接在发动机缸内燃烧而产生动力的机器。
②汽车的发明:1885年,德国工程师本茨以内燃机为动力,试制汽车成功。
想一想:与人力车、牛车、马车等旧的交通工具相比,汽车具有哪些优越性?汽车的大量使用具有什么样的消极影响?它的动力是新型的,既稳定又强大,行驶速度快,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密切了各地的联系。
汽车排放的尾气造成空气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
第20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第20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教材说明: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和剥削。
同时,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加剧了帝国主义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本课的主要内容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影响。
二、设计思路: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先让学生自己从课本上找出,然后教师归纳明确,因为这部分内容简单易懂。
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在教学时,要利用“发明大王”爱迪生的事迹让学生从小树立崇尚科学的意识,树立不畏艰难、勇于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由于理论性较强,学生难理解,所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由各小组对讨论内容进行总结,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和交流,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归纳。
总之,在教学时,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在电力方面的重大发明、汽车和飞机的发明等基础知识。
使学生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垄断组织的出现、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对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等基础知识。
2、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初步了解科技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客观地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分析教材中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的资料,以加深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认识。
2、分析教材中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的资料,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法拉第、爱迪生、莱特兄弟进行科学研究和发明的过程的了解,使学生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的意识,树立不畏艰难、勇于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件1中华书局版

“发明(fāmíng)大王”爱
迪生
第八页,共25页。
天才是1%的灵感 (línɡ ɡǎn)
加 99%的汗水
第九页,共25页。
(3)19世纪80年代,一种新型交通工具 ——汽车被制造出来,汽车的动力机 器是什么?这种动力机器何时(hé shí)发明? 发明者是谁?
第十页,共25页。
内燃机的发明
新交通工具
汽车和飞机(fēijī)的问世
(jiāotōng gōngjù)
的出现
卡尔·本茨先生是
世界汽车工业
(gōngyè)的先驱者
之一(1844-
1929),是德国奔
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
被称为“汽车鼻祖”。
第十一页,)汽车的出现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扩 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fànwéi),改变了人们 的生活方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对待汽车 工业呢?请同学们看“动脑筋”,然后讨论 他们谁说的有道理?我们该怎么办?
电能(dià nné ng) 电动机
机械能
第六页,共25页。
(2)爱迪生为什么被称为(chēnɡ wéi)“发明 他一生中有哪些成就?
第七页,共25页。
电力(diànlì)的广泛应用
• 发明(fāmíng)数量多:正式注册 的有1300种
• 著名发明(fāmíng)有:留声机 、 活动电影机 、电灯、电报、第一 架实用打字机……
第三页,共25页。
(1)人类何时进入“电气时代”?叙述电是如何 发明的?它又是怎样(zěnyàng)运用于人们实际生 产生活中去的?
第四页,共25页。
“电气(dià nqì)时代”的到来—19 世纪70年代
2018秋中华书局版历史九上第20课第二次工业革命word导

第20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普遍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绩,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利用等大体史实。
重点:电力的发明和普遍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讲义并完成下列问题)一、19世纪70年代,__________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人类历史进入“____________”时期。
2、在电力技术的进展方面,_________和__________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3、在电器发明领域,美国科学家__________最为著名,他在_____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光明,被誉为“__________”。
4、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___________等人设计出内燃机,他在__________年试制汽车成功,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5、、20世纪初,人们制造出_________,1903年12月美国的_________通过不断尽力终于制成飞机。
合作探讨讲义122页试探与探讨达标测试1.马克思曾预言:“自然科学正在预备一次新的革命。
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此刻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超级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
”文中“另一个大得超级的革命力量”应指()A.珍妮机的发明B.火车机车的发明C.电力的普遍应用D.飞机的发明2.进入近代以来,人类历史的进展日新月异。
19世纪70年代以后,人类历史进入了()A.蒸汽时期 B.电气时期 C.知识时期 D.信息时期3.因1885年成功试制汽车而被称为“汽车之父”的是()A.瓦特 B.史蒂芬孙 C.爱迪生D.卡尔·本茨4.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1年1月10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冲破l800万辆,不仅连任世界第一,且创全世界历史新高。
世界上第一辆投入实际利用的汽车诞生于()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5.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研制的第一架有动力装置的飞机试飞成功。
【教学课件】《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华书局出版社九年级上册)

中华书局出版社 九年级 | 上册
爱迪生在留声机旁打盹
勤奋、勇于探索、创新、精益求精、百折不挠
畅言教育
中华书局出版社 九年级 | 上册
18世纪末,一位英国科学家首先 发明内燃机。内燃机是燃料在机器 内燃烧,使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 热力发动机。19世纪,内燃机被 广泛应用到交通运输业上。
畅言教育
中华书局出版社 九年级 | 上册
畅言教育
中华书局出版社 九年级 | 上册
第七单元 ·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技文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
本课时编写:双辽三中学校陈明雪老师
畅言教育
中华书局出版社 九年级 | 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含义、背景和成就。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形成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激励学生崇尚科学、勇于创新,并为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而努力学习!
畅言教育
中华书局出版社 九年级 | 上册
为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会超越英国和法国?
美、德两国重视人才培养,鼓励科学发明和技术创新, 因而发展极为迅速。英国资产阶级只注重对殖民地的掠 夺,法国资产阶级则醉心于高利贷盘剥,都忽视了对本 国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
畅言教育
练一练
1.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分别把人类社会带人[ B ] A.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B.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C.蒸汽时代和自动化时代 D.蒸汽时代和信息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的最显著的成就是[ A ] A.电力的广泛应用 B.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C.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D.化学工业的建立
畅言教育
第20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20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九年级历史思英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在电力方面的重大发明、汽车和飞机的发明等基础知识。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加剧、对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产生了巨大影响等基础知识。
3、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初步了解科技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客观地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内容:第20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本121页至125页)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方法:五环节教学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第一环:侯课反思(多媒体展示)1、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什么时候?最早是从哪个行业开始的?首发于哪国?2、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哪些主要发明?3、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时间是什么时候?标志是什么?扩展情况怎样?第二环:设疑推探(多媒体展示)1、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初()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
不久人们又对()和()的发明,电力应用日益广泛。
()成为补充和逐渐取代()而成为工厂的主要动力,人类进入了()时代。
在电力技术发展方面()()走在其他国家前面首先有发明创造。
2、在电气时代发明领域中美国科学家()最为著名。
1879年他成功发明研制照明耐用的()灯泡,他一生正式注册的发明专利有()项,因此被人们誉为()。
3、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在利用内燃机基础上,()年,他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汽车的发明和改进便利了人们(),提高了人们的(),改变了人们(),扩大了人们的(),加强了()。
4、()世纪初,人们制造出飞艇。
5、1903年12月美国的()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6、1867年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炸药。
被称为“甘油炸药大王”。
死后,他把大部分财产作为基金,设立诺贝尔奖,以其利息奖励在物理学、化学、医学、文学及国际和平运动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复习名师教案 中华书局版

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以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生活生产便利能说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四、教学过程革命中寻找答案吧。
一、自学指导二机的发明条分钟;885者”号飞机试飞成功。
一个重要影响是当堂训练一、选择题1.(2013红河)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了,它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这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 )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B.电力的广泛应用C.原子能的广泛应用D.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2.(2013株洲)白炽灯现在逐步被节能灯取代,发明碳丝灯泡为人类带来光明的发明家是( )A.爱迪生B.法拉第C.西门子D.贝尔3.(2013德宏)下列重大发明与发明者的关联,不正确的是( ) A.瓦特——飞机 B.史蒂芬孙——火车机车 C.爱迪生——电灯泡 D.本茨——汽车4.(2013曲靖)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
下图所列成果,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二、非选择题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开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电力得以开发并迅速应用于生产领域,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
材料二 他是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一生共获得1 000多项发明专利。
他的名言有:“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1)电力的广泛应用将人类带入什么时代?与蒸汽动力相比电力有哪些优点?(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3)结合材料二中的名言,你能学到他哪些可贵的精神?(4)想一下,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怎样?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汽车数量的迅速膨胀,一方面为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它在生产使用中所产生的尾气、噪音和废弃物也直接造成了环境污染。
同时,它还加快能源的消耗,破坏环境,占据空间,阻塞交通,加大交通事故率等。
(1)汽车和飞机是哪一时期的发明成果?哪一项发明促成了汽车和飞机的出现?这项发明又推动了哪种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2)针对材料二,有人认为:“汽车的发明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应该积极发展汽车工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充分利用教材和网络资源,在使学生掌握史实的情况下,通过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有重点有选择的教学,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的意识,树立不畏艰难、勇于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九年级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也普遍突出,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一方面带有儿童的特点,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富有趣味性,最怕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已初步具备接受系统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课属于科技革命史,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在教学中我选择插入了视频和动态图,增加课堂的饱满度,让学生快乐轻松的学习。
3重点难点
(1)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
(2)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第二次工业革命
学生尚未进入状态,为引出课题,猜谜语(电灯、电话),进而引出课题《第二次工业革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自主学习、史料分析,落实重点;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本课的内容包括四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方便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
活动3【讲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课本对“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这一内容,介绍比较简单,这一部分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引导,回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知识,引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
活动4【讲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图说历史
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形式进行教学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本课的一个重点,为使学生加深对这些发明的印象和激发课堂的积极气氛,师生共同学习。
课件展示导学提纲,学生自主学习课本2分钟,在课本上勾画圈点,之后让同学举手发言完成,老师做点评并进行总结。
学生完成导学提纲后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了初步了解,老师播放PPt带着学生深入的认识这些发明。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活动5【讲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探究历史
主要通过小组合作和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学。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为了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运用多媒体呈现史料,列出问题,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减轻问题的难度,以组为单位派一代表举手发言,教师点评之后引导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活动6【练习】感悟历史升华情感
课件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对比表,学生填完以后,通过了解科学研究和发明的过程,培养学生形成崇高科学的意识,树立不畏艰难、勇于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活动7【测试】小结巩固
为了使学生可以把课堂知识尽快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单纯地靠回忆是不行的,我采用课件展示表格,让学生逐项回答,梳理知识,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活动8【作业】布置作业
完成课件上的4个题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