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景观的保护与规划原则
湿地公园的价值、规划原则与管理规范研究——以济南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W. t h t h e E x a m pl e o f J i n a n Ba i y u n L ak e Na t i o n a l We t l a n d Pa r k
韦 冉 / WE I R a n
生态等于一体 的湿地保护 的有效模式 。从环境 与资源保护的角度 .以济
因库 ” ,是地 球上 的重 要 资源 ,湿 地与 森 林和 海洋 并称 为 全球 三大 生态 系 统, 对 维 持地 球 的生 态平 衡和 生物 多棒 性有着 不可 替代 的 作用 。但 是 ,随 着 经 济发 展 、人 口增 加和 人们 对资 源 的掠 夺式 开采 ,湿 地 正呈 现 出功能 退 化 、生 物 多 样性 锐 减 等 趋 势 ,并 以惊 人 的 速度 消 失 。结 合 湿地 的 生 态特
风 景 园 林 管 理
湿地公 园的价值 、规划原则与管理规范研究——以济南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Th e Va l u e , Pl a n n i n g P r i n c i pl e s a n d Ma n a ge men t Sp e c i f i c a t i o n o f We t l a n d Pa r k
点 ,合理 设计 建造 湿地 公 园成 为一 种理 想 的保 护和 利用 方式 。湿地 复杂 性 和 多样 性 的特 点 ,决定 了 湿地 公 园规划 设 计和 保护 的复 杂性 ,认识 湿地 公 园的价 值 ,寻 求合 理 的规 划原 则及 管理 规 范 ,对湿 地公 园 的建 设保 护具 有
湿地被称为 “ 地球 之 肾 ” “ 淡 水 之源 ” “ 气 候 调节 器 ”和 “ 生 物 基
众游 览 、休 闲或进 行 科学 、文化 和教 育活 动的 特 定湿地 区域 。 白 云 湖 国 家湿 地 公 园 位 于 山东 省 济 南 市 的章 丘 市 白 云 湖 镇境 内 ,北
湿地公园专项设计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休闲等功能,特制定本专项设计方案。
二、项目目标1. 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
2. 优化湿地景观,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湿地公园。
3. 满足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等需求,提升城市品质。
4. 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三、设计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以生态保护和恢复为核心,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稳定。
2. 综合性原则:兼顾生态、景观、休闲、文化等多方面需求。
3. 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地方特色原则: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独具特色的湿地公园。
四、设计方案1. 生态恢复与保护(1)加强湿地植被恢复,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植物,提高生物多样性。
(2)实施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确保湿地水质达标。
(3)建设生态护岸,防止水土流失,维护湿地生态平衡。
2. 景观规划(1)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节点,如湿地博物馆、观鸟塔、亲水平台等。
(2)沿水系布置景观带,形成景观轴线,串联各景点。
(3)利用植物配置、地形塑造等手法,营造丰富的景观层次。
3. 休闲设施(1)建设游步道、自行车道等休闲设施,方便游客游览。
(2)设置儿童游乐场、健身器材等,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
(3)提供餐饮、购物、咨询服务等,提升游客体验。
4. 文化展示(1)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建设文化展示馆,展示湿地与地方文化的关系。
(2)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湿地摄影展、民俗表演等,丰富游客文化生活。
5. 管理与维护(1)建立健全湿地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责,确保湿地生态安全。
(2)加强湿地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生态问题。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
五、实施计划1. 项目前期准备: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招标等工作。
生态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的原则

生态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的原则景观设计在生态城市规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提升城市的美观度和景观价值,还能营造出独特的生态环境。
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需遵循以下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因此景观设计应以生态优先为原则。
该原则强调在设计中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促进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景观设计应尽量减少土地开发,并保留原有的生态系统,如湿地、森林和河流。
同时,应合理利用雨水、太阳能等自然资源,并采用生物滤池、绿色植物和生物多样性增加等手段来改善环境质量。
2.人文关怀原则:生态城市规划的目标是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因此景观设计应注重人文关怀,以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情感需求。
设计师应通过合理的布局、绿化和景观元素的运用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营造出具有人文特色的公共空间,如公园、广场和步行街等。
同时,应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和群体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娱乐设施,促进社交互动和文化交流。
3.可持续发展原则:景观设计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既要满足当前需求,也要考虑未来的发展。
设计师应挖掘和利用可再生的材料和能源,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同时,应注重景观的可维护性和成本效益,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和材料,降低维护和管理的成本。
此外,景观设计中还应考虑交通、排水和能源系统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布局,以提高城市的整体效能。
4.创新性原则:生态城市规划要求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瞻性。
设计师应结合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特色,融入创意和艺术元素,打造独具特色的景观形象。
同时,应引入新的技术和理念,推动景观设计的发展和创新,如利用垂直绿化和屋顶花园改善空气质量和声环境,采用可降解的材料来减少废物产生等,以实现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5.参与性原则: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广泛的参与和合作,而景观设计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
设计师应与城市规划师、环境科学家、社会学家等专业人士紧密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
生态湿地工程设计方案

生态湿地工程设计方案一、生态湿地工程的背景中国作为湿地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生态湿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许多生态湿地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某地区决定对生态湿地进行保护和恢复,设计一个适合当地生态湿地状况的工程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生态湿地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
设计方案必须充分考虑生态湿地的功能和特点,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是设计方案的首要目标。
2. 多功能性原则。
生态湿地工程不仅要保护生态系统,还要考虑到其对水质的改善、防洪、景观等多种功能。
3. 可持续发展原则。
设计方案必须考虑到生态湿地的可持续发展,保证生态湿地的长期稳定运行。
三、生态湿地工程设计方案的具体内容1. 生态湿地的选择和规划。
在选择生态湿地的位置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地貌特点,以达到最佳的生态功能。
同时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规划,确定生态湿地的面积、形状和布局。
2. 生态湿地的建设和恢复。
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对现有的生态湿地进行修复和恢复,包括植被的恢复、水质改善和土壤保护等。
3. 生态湿地的管理和监测。
建立生态湿地的管理和监测体系,保证生态湿地的长期稳定运行。
同时,对生态湿地进行定期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生态湿地的利用和宣传。
发挥生态湿地的多种功能,包括生态旅游、科研和教育等,同时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加公众对生态湿地的认识和关注。
四、生态湿地工程设计方案的实施和效果评估通过实施上述设计方案,可以逐步实现生态湿地的保护和恢复,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质质量,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为公众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服务。
同时,需要定期对设计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设计方案,以达到最佳的保护和恢复效果。
通过以上的设计方案,可以实现对当地生态湿地的保护和恢复,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的原则

生态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的原则1.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景观设计应重视保护城市内外的自然生态系统,增加绿色空间,并采用多样的植被和栖息地类型,以提供适合不同生物物种生存的环境。
例如,可以设置湿地、森林、草地等多样的生态区域,以增加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
2.水资源保护原则:景观设计应注重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
可以通过建设湖泊、河流和水田等水体,提供自然水循环和净化功能,促进水资源的保护和恢复。
3.循环利用原则:景观设计应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可以采用生态池塘和湿地等景观设计,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采用生态廊道和垂直绿化等设计,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促进空气净化和气候调节。
4.社区互动原则:景观设计应注重社区居民的互动和参与,提供人与自然之间的连结。
可以设置休闲设施和运动场所,促进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设置庭院和公园等休闲空间,增加社区居民的活动区域。
5.可持续发展原则:景观设计应注重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
可以采用自然材料和可再生能源等设计,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采用可回收和可再利用的材料,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
6.灾害防控原则:景观设计应考虑城市自然灾害的防控,提高城市的生态抵抗力。
可以采用防护设施和绿色基础设施,减轻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影响;设置相应的疏散通道和避难设施,保障居民的安全。
7.文化传承原则:景观设计应注重城市的文化传承和历史遗产的保护。
可以设计文化广场和纪念碑等,弘扬城市的文化和传统;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和古迹,增加城市的历史魅力和吸引力。
8.生态评估原则:景观设计应进行生态评估,评估设计方案的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
可以评估景观设计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和空气质量的改善等,为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的原则涵盖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保护、循环利用、社区互动、可持续发展、灾害防控、文化传承和生态评估等方面,旨在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居民提供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湿地公园建设标准

湿地公园建设标准一、生态优先1.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2.遵循自然规律,保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3.保护湿地植被,防止过度开发和人为破坏,确保湿地的自然恢复和生态修复。
二、系统保护1.建立湿地公园时,应对湿地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资源分布情况。
2.制定湿地公园的管理规划,明确保护目标和措施,建立完善的保护管理体系。
3.加强湿地公园周边环境的保护和管理,防止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三、因地制宜1.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制定适宜的湿地公园建设方案。
2.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和资源优势,融入地方文化和生态元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湿地公园。
3.在保证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可适当引入适宜的生态工程措施,促进湿地的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
四、节约用水1.合理利用水资源,确保湿地的灌溉和生态需水得到保障。
2.推广节水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注重水资源的自然循环和生态平衡,防止过度开发和使用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五、科学规划1.制定科学的湿地公园规划方案,明确各功能分区和景观布局,确保湿地的保护和利用相互促进。
2.合理规划交通、游览、管理等功能区域,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和管理效率。
3.加强与城市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的协调与衔接,确保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六、公众参与1.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2.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公众参与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3.加强与社区和相关部门的合作与沟通,共同推进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
七、监测评估1.建立湿地公园的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对湿地的生态系统、资源状况、环境质量等进行监测和评估。
2.根据监测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管理措施和保护方案,确保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科研合作和技术创新,提高湿地保护和管理的科学水平。
湿地公园规划方案

湿地公园规划方案一、背景湿地公园是一种城市绿地,具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湿地公园的规划旨在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人们与自然互动的场所。
本文档将介绍湿地公园规划方案,包括设计原则、功能区划和景观设计等。
二、设计原则1.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是湿地公园的核心,规划方案应致力于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
采取必要的措施,包括湿地植被保护、水质监测和生境恢复等,以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
2.提供教育与研究机会湿地公园可以成为公众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场所。
规划方案应包括教育中心、观测站和研究设施等,以提供教育与研究机会,增加人们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3.提供多样化的休闲活动湿地公园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规划方案应提供多样化的休闲活动。
如散步小道、观鸟台、儿童游乐区等,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爱好的人们的需求。
4.融入城市环境湿地公园应与周边城市环境融合,在规划方案中考虑公园与周边建筑物、街道和交通系统的关系。
同时,还应考虑公园的可持续性,如节能、环保设计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
三、功能区划根据湿地公园的规划原则,可以将湿地公园分为以下功能区:1.湿地保护区湿地保护区是湿地公园的核心区域,主要用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该区域应有严格的保护政策和管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干扰并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教育与研究区教育与研究区用于提供教育与研究机会。
该区域应包括教育中心、观测站和实验室等设施,用于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的教育和研究活动。
3.休闲活动区休闲活动区提供多样化的休闲活动。
可以包括散步小道、观鸟台、游乐区、咖啡厅等设施,以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
4.管理与服务区管理与服务区用于湿地公园的管理和服务。
包括停车场、管理办公室、洗手间、休息区等设施,为公园的日常运营提供支持。
四、景观设计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应以自然为主导,追求和谐与美感。
以下是一些景观设计要点:1.湿地植被:根据湿地类型,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湿地植被,如芦苇、稻草等,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规划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规划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威胁,如湿地面积减少、水质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等。
为了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一、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与问题当前,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
首先是湿地面积的急剧减少。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开垦以及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等,大量湿地被填埋、改造,导致湿地的生态功能严重受损。
其次,湿地水质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湿地水体中的化学物质超标,影响了湿地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再者,生物多样性下降也是湿地面临的重要问题。
过度捕捞、狩猎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导致湿地中的许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生态平衡被打破。
二、保护修复的目标与原则(一)目标1、增加湿地面积,通过退耕还湿、湿地重建等措施,恢复和扩大湿地的范围。
2、改善湿地水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湿地水体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
3、保护和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加物种数量,构建稳定的生态群落。
(二)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放在首位,遵循自然规律,减少人为干扰。
2、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不同湿地的特点和现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保护修复措施,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文化传统。
3、统筹规划原则:将湿地保护修复纳入区域生态保护的整体框架,与土地利用规划、水资源规划等相协调,实现多规合一。
4、公众参与原则: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保护修复的具体措施(一)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湿地的保护范围和管理职责,加大对破坏湿地行为的处罚力度,为湿地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二)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对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和生物多样性的湿地,设立自然保护区,进行严格的保护和管理,禁止一切开发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生态景观的保护与规划原则
湿地生态景观的保护与规划原则
湿地作为“地球之肾”对于城市的功能和作用是非常强大的。
因此,湿地的保护和景观规划愈来愈受人们的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湿地生态景观的保护与规划原则,即因地制宜,科学设计湿地景观,在湿地景观的设计上要尊重自然和以人为本并重。
同时,湿地景观的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求大力拓展和丰富湿地文化,最后,湿地景观的成果要求立法保障并监管到位。
湿地有“地球之肾”的美誉,它是连接陆地和海洋胡泊的中间地带。
它有着面积广阔的水资源和丰富的植物动物等物种资源,它的存在对于地球的生态、物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对于城市的生态系统的改善和环境污染的净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湿地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湿地保护区的特色,以及如何加强湿地景观保护与规划原则。
一、湿地生态景观及其保护意义
(一)湿地生态景观概述
在狭义上一般被认为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义上则被定义为“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我国湿地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人们对于湿地的功能和作用愈加重视。
各地也纷纷建立和健全湿地立法,并建立湿地保护区,以更好的保护湿地的生态资源,发挥湿地的城市之肺的作用。
(二)湿地生态景观的保护意义
1、湿地景观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物种资源
第一,湿地有丰富的水资源,以盘锦的红海滩为例,红海滩的水域面积多
达120万余亩苇海湿地。
第二,湿地有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红海滩中栖息着二百六十余种数十万只鸟类。
同时,红海滩还有一种特殊的植物―碱蓬草。
这种植物每年4月长出地面,初为嫩红,渐次转深,9月由红变紫。
红海滩湿地还有大片的芦苇丛,是鸟类栖息繁衍的重要场所。
丰富的水资源滋养出丰富的物种资源,丰富的物种资源进一步改善水资源的环境,他们共同构成湿地的可循环、可持续系统,共同为地球的生态环境改善做出自己的贡献。
2、湿地景观对于城市来讲功能强大
湿地景观的功能和作用是非常强大的。
第一,湿地的丰富的水资源可以通过地层的渗透,成为地下水的有效补充。
当前,城市发展的脚步日益加快,城市人口日益增多,城市供水系统频现紧张情况。
而湿地的水资源丰富,同时,通过地表水不断的向地下渗透,这成为了城市地下水的有效补充。
第二,湿地吐纳功能强大,成为城市环境的保护者。
湿地有着强大的改善环境的功能,湿地景观可以通过强大的植物资源净化城市的空气,可以通过水中多种微生物资源吸收和净化水资源,湿地堪称城市的“肺”,是城市发展和环境改善的有效武器。
第三,湿地景观蕴藏强大的经济价值。
湿地有着广阔面积的地域分布,植被和生物系统丰富,因此有着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同时,湿地中的动物和植物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开发,湿地景观的经济价值可以实现并为社会服务。
二、湿地生态景观保护与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湿地景观政策法规不健全,开发规划不够科学。
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对于生态湿地的保护有很明确的规定,同时,各省也相继出台专门的湿地保护条例,以加强湿地的管理和维护。
但是,但是执行力不强。
首先,湿地位置多处于城市的边缘地带,人烟稀少,且湿地面积相对较大。
其次,各种生态资源丰富,吸引少数不劳而获的人前来。
最后,执行机构的人力有限,难
以实现偌大区域无盲点监控。
这就造成湿地地区的违法破坏行为还时有发生。
湿地因其自身天然形成的丰富的水资源、生物物种资源、植物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很多开发项目竞相开展。
很多项目设计之初的构想非常好,可是一旦到了实践环节,就变成盲目和过度开发,湿地景观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湿地自然形成的堤、岛、浅滩等湿地地貌景观特征不明显甚至缺失;湿地景观硬质化导致水陆过渡空间的缺;植物景观的生物多样性较低且没有形成完整的湿地植物群落景观,结果造成湿地保护区自然生态资源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
(二)湿地景区管理不完善,监管不到位。
湿地景区往往地处城郊,保护区风景的自然风格是城市生活人的向往,湿地保护区也因势利导的开发湿地的旅游项目,以增加湿地的关注度和经济效益。
湿地景区游客素质参差不齐,游客乱扔的各种生活垃圾人为造成了对保护区的环境污染。
同时,湿地管理部门管理不完善,不能及时发现这些对湿地发展不利的因素,导致湿地被破坏。
(三)外来物种对与湿地景观的破坏不容忽视
生态系统是大自然经过长期的物种之间的竞争、平衡和发展进化而来的。
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有了相对稳定的生物链。
生物链的各级各层生物都有自身的特色和发展特点。
当代社会以来,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外来物种进入国内的方式更加多样,人们往往因为一时的新奇而引渡新的物种,但是却没有认真考证新物种会对当地生态有哪些影响。
甚至有些外来物种自身的破坏性相当大,一旦进入湿地生态系统,给湿地原来的生态模式带来了威胁和破坏。
这些现象已经受到了我国生物学界的重视和研究。
三、湿地生态景观规划与保护应依循的原则
(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因地制宜,科学设计湿地景观。
在湿地生态景观的设计上,要充分体现和尊重湿地的原有的生态特点,遵循湿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设计湿地生态景观。
在湿地的水体景观中,根据湿地景观的不同的水体条件及水体形态,设计不同的观赏区域,既能保证游人充分观赏湿地水体的自然风景,又能够保障游人的人身安全。
在湿地的植物生态景观中,根据湿地的植物品种和特色,在不同的季节,辅助搭配规划一些观赏石等,构建别有新意的湿地景观,给游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湿地的动物景观的观赏上,针对游人感兴趣的如动物的飞迁、幼鸟等,在不影响到动物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建设和规划供游人观赏的平台,以满足游客对大自然和动物的观赏之情。
(二)尊重自然和以人为本并重
湿地景观设计应尊重自然生态优先的原则,从湿地的防旱蓄洪、净化水污和提供生物栖息地等生态功能出发,尊重自然过程,合理利用乡土植物、土壤和其他自然资源,尽量使设计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
湿地景观应满足人的亲水特性即以人为本的原则,提供多种可直接欣赏水景的途径,创造足够的可参与、体验的场所和机会,注重实现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全面感受水的魅力,应针对湿地景区水体的不可达性和湿地植物多以草本为主的局限性,注重营造景区空间、增加景区景观的连接性以及适当配置乔木使游廊达到遮荫的效果。
(三)湿地景观要监管到位,立法保障。
上级部门对湿地景区的开发和利用要监管到位。
湿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必要的,但是湿地景区是否科学合理的规划和使用湿地产品,是否开发过度,是否保持湿地的可持续发展,这都需要上级部门履行监督职能,监管到位。
其次是景区
对游客的指导和监督要到位。
湿地景区要做好游客人数的统计和服务工作,做到以环境保护和湿地景区保护为上满足游客的游览需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游客对于景区带来的生态压力。
即便有科学的规划,即便有到位的监管,也需要有法治的后盾。
依法治理湿地,依法保护湿地,是湿地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建立健全湿地法律法规,监管部门能更好的依法履行职权,只有行政部门的依法行使职权,才能更好的保护湿地,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的物种资源。
(四)湿地景观文化建设
湿地景观规划不仅要科学合理,为了增强湿地旅游文化的魅力,充分开发湿地旅游资源,针对不同的湿地的生物物种的不同特性,可以规划一些特色的湿地文化,以延展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内涵。
例如渔猎文化、稻田文化等,并结合当地的历史和人文风俗,建设特色的湿地文化。
湿地景观文化内涵的加入,大大提升了湿地景区的整体形象,扩展了湿地景区的发展平台,拓宽了湿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