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自学考试《中外美术史》复习资料(5)-自学考试.doc
中外美术史复习资料

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7、冷抽象艺术流派。
(答题要点):
冷抽象艺术流派又称几何抽象派:以蒙德里安为代表,这位荷兰画家几乎一生都在画着三原色的各种方块,但这些方块却对当代艺术领域形成了极大的冲击。1917年他的《新造型主义宣言》发表,意味着独立风格的形成。他的画极力体现本身的空间感与均衡美,构图的极端严谨,绘画风格受到荷兰画派,表现主义,印象主义及立体派影响.发展出他独特的构图理念,将绘画的基本元素,结合几何图形的排列,建立其独树一帜的新造型主义艺术。
《中外美术史》复习资料
一、 填空题
1、新石器遗址重要的有: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
2、青铜器的种类—(礼器、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
3、青铜器的花纹图案中,动物纹类-饕餮纹 ,又称之为(兽面纹)。
4、汉代画像石、画像砖艺术盛行于两汉。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其中著名的纹饰云气纹是由简约的云头、(繁杂的云躯和丰富的云尾)构成,为后世云纹的来源之一。
5、“马踏飞燕”是我国(东汉)时期的青铜器。
6、“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分别指的是中国古代(吴道子、曹仲达)这两位画家的绘画样式与风格。
11、中国元四家指的是:(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其中倪瓒喜作(三段式平远构图)。
12、明代的“吴门四家”分别是指:(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
13、“扬州八怪”中的郑燮的书法以“(六分半书)”著称,被形容为“(乱石铺街)”。
14、中国近代水墨画大师:齐白石最常见的代表作品是《 虾 》。
23、构成主义的代表人是:塔特林(俄罗斯),他的最著名的作品是(《第三国际纪念碑》)。
中外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外美术史复习资料(部分)一.中西绘画的审美特征区别:中国画的审美基点在于“意味”,西方绘画的基点从属于“再现”,中国绘画追求想象之外的意,线条与超然的色彩更能充分表达主观情感,成为东方美术造型的主要手法。
欧洲人致力于物象自然属性的研究,,造型艺术便充分利用了自然科学,借住明暗规律光与色的关系,空间、体积、结构、运动的表现成为主要造型依据。
中国审美的本质在于尚意、领悟,对真实的理解是物体对应人情思后“升华了的真实”,西方的审美本质是尚行的,他们认为造型艺术的认识必须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而理性认识必须有明确的定义,审美必须有客观依据,有准确的概念,推斥了东方的“领悟性”,重视自然给人的美感及生活体验的功用。
二.中国魏晋时期和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都是美术美学的重要时期。
美术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多元仍然是其基本存在形式,适应社会的不断创新仍然是其存在的规律。
三.人类在漫长的劳动过程中产生了艺术,最早约在3万年前后的旧石器时代后期产生了艺术。
四.宗教美术主要包括:印度、东南亚佛教美术;基督教美术;中国佛教美术;伊斯兰美术。
所谓宗教美术,决不是单纯以宗教为内容或题材的美术,而是指服务与并服从于宗教行为的美术。
哥特式美术典型:巴黎圣母院、米兰大教堂;特点:灵巧,上升的力量控制人的情感,对光线的运用变化交错,结构为露,具有世俗性,使人感到崇高、神奇,神权飘然,至高无上。
五.唐代敦煌莫高窟壁画特点:1、传统的儒家思想对佛教哲学渗进。
佛本生故事悲惨场景消退,让位于对极乐世界的追求向往。
壁画中,举目便是金楼玉宇,仙山琼阁到处都是华贵绚烂的色彩替代了魏晋时代壁画的悲苦场面。
2、佛教绘画一切以歌舞升平追求享乐的上流生活为理想范本,佛造像也以贵族体态中丰满的理想女性为艺术审美追求。
六.伊斯兰教是由“先知”穆罕默德创始的,《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最高法典。
斋戒、诵经、礼拜、朝圣等都是他们的宗教仪式,其寺院称为“清(清净)真(尾翼)寺”是伊斯兰教建筑艺术的结晶。
中外美术史(整理复习大全)

中外美术史(整理复习大全)绘画的有关资料,著录以及鉴赏,收藏。
画家传记及作品。
(3)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史论结合的著史传统,在占有尽可能丰富的材料的基础上,以当时绘画实践所能达到的理论认识为指导,作绘画历史规律的探讨和理论的归纳。
(4)专辟叙论部分,集中阐述绘画发展的史论认识:绘画的功能“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
强调了“气韵”,“骨气”之间的辨证关系,提出“笔不周而意周”,作画在于“得意”的主张。
指出古代绘画中存在着“疏”,“密”二体的发展线索和唐以来师资南北传授系统。
(5)全书七卷篇幅汇集了三百七十余位画家传记资料及其作品著录,是一部系统的绘画史学名著,在中国绘画史学发展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意义,只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的经典文献。
5.张择端《清明上河图》(1)张择端:北宋后期卓越的风俗画家,擅长画建筑,车船等风俗题材.(2)《清明上河图》:<1>代表了宋代风俗画发展的高度水平,墨笔淡着色,全景式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2>内容结构分为三个段落:开首为郊区农村风光。
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的船车运输,手工业和商业贸易活动。
后段为城门内外,街道纵横,店铺栉比,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景象:再现了宋代城市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杰出的绘画作品,而且具有高度历史文献价值。
<3>对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选择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有时代社会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如:漕船,骆驼队,毛驴队等都被有条有理又真实自然的组织在这一宏伟的艺术整体中。
<4>采用散点透视,长卷构图中充满戏剧性情节和引人入胜的细节描写,有铺垫,有起伏,有高潮,而船过虹桥的紧张场面安排在全卷近中央的部分,种种矛盾,构成全卷的高潮,形成具有艺术效果的最精彩部分。
<5>内容的异常丰富性,高度的历史真实性,艺术表现的生动真切,成为我国古代绘画史上具有不朽意义的作品.画家对于城市社会生活,尤其是“市井细民”的生活,具有深厚的感情和广泛精到的了解。
《中外美术史》复习资料~

一、识记与理解1.殷墟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与商代相比,西周青铜器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大量长篇铭文的出现。
《人物驭龙帛画》、《人物龙凤帛画》向我们透露出中国传统绘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艺术特征在战国时已经基本形成。
2.“个体写实,整体写意”是对秦始皇兵马俑美学特点的概括。
秦始皇兵马俑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古代雕塑的高超写实技巧,而一百年以后的霍去病墓石雕群则让人们看到汉代雕刻艺人们浪漫主义的伟大创造。
山东嘉祥武氏祠的画像石《荆轲刺秦王》抓住故事发展高潮中有代表性的情节,出色地表达了故事的内容。
3.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美术中的本生故事题材比较多。
隋唐时期,尤其是唐朝,佛教美术中的经变故事题材开始广泛流行。
4.张僧繇长于佛教壁画和卷轴画,其作画风格特点与顾恺之、陆探微的“密体”大不相同,是属于一种线条疏朗、笔意洒脱的“疏体”。
5.顾恺之的画论主要针对人物画和肖像画而发,提出了以“传神论”为中心的绘画思想。
6.与北齐曹仲达的“曹衣出水”并称的是“…其势圆转,衣服飘举”的吴道子的“吴带当风”。
7.《韩熙载夜宴图》为五代顾闳中传世的唯一作品。
明代陈洪绶的代表作是《水浒叶子》、《屈子行吟图》等。
8.五代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等一批山水画家所创造的山水体格,成为不朽的典范和后世的楷模。
五代荆浩提出了“四品二病论”。
9.清初画家“四王”对古人笔墨领会很透彻,其画风在清代被诩为“画苑正统”,单就笔墨造诣而言,他们达到了时代的最高水平。
10.林风眠的艺术表现在很大程度上融合了东西两方的艺术风格,他创办了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即杭州国立艺术学院。
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是上海美专。
11.富有浪漫柔美气息是洛可可艺术的主要特点;富有动感是巴洛克艺术的主要特点12.法国普桑的《阿卡迪亚》画面单纯,让人感受到人间天堂里的恬静安谧。
他建立了其他欧洲国家前所未有的严谨理性、静谧细腻的纯粹古典主义样式。
13.《掷铁饼者》是古希腊时期米隆的作品。
中外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外美术史复习资料咱们来聊聊这让人又爱又恨的中外美术史。
先从咱们中国的美术史说起。
咱们老祖宗留下的那些宝贝,那可真是数都数不过来。
就说那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吧,我之前去参观的时候,真被震撼到了。
一走进那洞窟,满墙的色彩和线条就好像在跟你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
那些飞天仙女,衣带飘飘,姿态优美,仿佛下一秒就要从墙上飞下来跟你共舞。
你能看到她们细腻的肌肤、灵动的眼神,每一笔每一划都饱含着画师的心血和情感。
再说说中国的山水画,那可是独树一帜。
像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那高耸的山峰,飞流的瀑布,还有山脚下负重前行的商旅,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我记得有一次在博物馆看到这幅画的真迹,站在它面前,仿佛能感受到山间的清风拂面,听到瀑布的轰鸣声。
中国的书法艺术也不能不提。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那飘逸的字体,流畅的笔画,就像是一场优美的舞蹈。
据说王羲之在写这幅作品的时候,心情畅快,笔随意走,成就了这千古佳作。
接着咱们把目光转向国外。
古希腊的雕塑那可是美到极致。
比如《米洛斯的维纳斯》,那优雅的姿态,完美的比例,让人不禁感叹古希腊人对美的追求和把握。
还有文艺复兴时期的那些大师们,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不知道迷倒了多少人。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对这幅画的详细解读,从人物的表情到背景的处理,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深意。
印象派的画作也别有一番风味。
莫奈的《日出·印象》,那朦胧的光影,跳跃的色彩,打破了传统的绘画规则,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
要说现代艺术,那更是五花八门。
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把物体拆解重组,让人眼前一亮。
在复习中外美术史的时候,大家别死记硬背,要多去欣赏作品,感受其中的魅力。
比如说,可以找一些相关的纪录片或者去美术馆实地参观,这样才能真正理解那些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中外美术史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宝藏,等着咱们去挖掘和发现。
希望大家都能在这个奇妙的艺术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收获!。
中外美术史复习提纲完美版

一、中国美术史部分1、《罐鸟鱼斧图》属于什么绘画?(原始)2、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是什么画?(帛画)3、如何理解顾恺之提出的“迁想妙得”的理论?(形神)4、《送子天王图》是谁的作品?(吴道子)5、《虢国夫人游春图》的内容是什么?(游春)6、《清明上河图》的内容是什么?(北宋都城汴京市俗生活繁荣富庶的景色)7、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是一副什么画?(泼墨)8、唐代画家韩幹以画什么题材著称?(马)9、荆浩、关仝的山水属于什么风格?(北方)10、米芾始创了什么山水?(米家山水)11、《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的内容?(引魂升天)12、《洛神赋图》是谁的作品?(顾恺之)13、“曹家样”与“吴家样”指的是谁?(曹仲达、吴道子)14、《捣练图》的内容?(捣练作坊)15、周昉擅长宗教题材的绘画,并创造了什么新样式?(水月观音)16、在中国绘画史上,以戏婴题材作画,最为知名的是哪位?(北宋、苏汉晨)17、唐代的韩滉以画什么题材著名?(牛)18、黄筌、徐熙风格迥异,绘画史上如何称谓?(徐黄异体)19、董源、巨然的山水属于什么风格?(南方)20、马远的山水构图的特点?(边角)21、我国最大的青铜鼎是哪个?(后母戊)22、大汶口文化遗址是在黄河什么地段?(下游)23、原始玉器中的“六瑞”指的是哪些?(圭、璋、璧、琮、琥、璜)24、清初“四王”指的是哪四位?(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25、“扬州八怪”中最擅长画兰竹的是哪位?(郑燮)26、青铜器地位最高的是什么器?(酒器)27、河姆渡文化遗址主要在长江下游的什么地区?(杭州湾)28、玉琮的造型是什么?(外方内圆)29、清初“四僧”指的是那四位?(弘仁、髡残、朱耷、石涛)30、宋代五大名窑指的是哪些?(官窑、哥窑、钧窑、汝窑、定窑)名词解释:1、花鸟画——中国画的专有名词,指绘画题材以花鸟鱼虫为主的绘画。
在技法上分工笔、写意两大类。
2、米点皴——米家山水多用墨点,称为“米点”。
中外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外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第一节概述1.历史概貌2.原始时代的美术类别3.原始美术具有混沌性特点2.原始时代的美术类别原始时代的美术类别大致有:石器、陶器、雕塑(陶塑、石雕、玉雕等)、绘画(岩画、壁画、地画及器物装饰画等)以及建筑和编织工艺等。
3..原始美术具有混沌性特征①那些我们称之为美术作品的东西,总体上看并不是纯粹为“美”而创造的,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物;②原始时代美术的各个门类尚未有明确的分化,如雕塑、绘画与器物往往是浑然一体、相互依存的。
第二节石器的制作与审美意识的萌芽一、关于美术起源的问题1.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2.马克思注意关于艺术起源的观点:劳动说1.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①模仿说: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②巫术说:艺术起源于人类远古时期的巫术活动。
③游戏说:艺术起源于游戏,而游戏起源于人的精力过剩的宣泄。
④心灵表现说:艺术起源于心灵表现。
⑤季节变化的符号说:艺术是季节变化的符号劳动说文艺起源于生产劳动,文艺是原始人从事质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的。
坚持“劳动说”应注意两个问题①排斥其它诸说的合理因素;②有些艺术样式表面看来并不是直接产生于生产劳动,目的也不完全是劳动。
二、从石器造型看原始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第三节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彩陶: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它距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是新石器时代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
一、仰韶文化彩陶的分期早期:西安半坡类型中期:河南庙底沟类型晚期:马家窑类型早期:西安半坡类型:时间:6000年左右造型:圆底钵、圆底盆、折腹盆、细颈瓶、直口尖底瓶、大口小底盆等。
造型风格朴实厚重。
彩绘纹样:几何纹、人面、鱼、鹿等中期:河南庙底沟类型造型: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等。
盆的造型挺秀饱满,轻盈而稳重。
时间:5000多年彩绘纹样:几何花瓣纹较多、鸟纹、蛙纹等。
晚期:马家窑类型三种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时间:4-5000年左右造型:盆、钵、瓶、瓮等。
(完整word版)《中外美术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外美术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苏振国编辑、整理第一章文明的曙光——石器时代选择题1、世界上最著名的岩画遗迹发现于1879年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
2、位于法国多尔多涅省的拉斯科洞穴发现于1940年。
3、英国南部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巨石圈是一个著名石阵。
4、世界最宏伟的巨石建筑——埃及金字塔。
5、埃及最著名的也最完美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哈佛拉金字塔和门考乌拉金字塔,其中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
名词解释岩画:岩画是在岩壁上敲凿、磨刻或用矿物质颜料涂绘而成的图画。
用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人类先民们给后人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第二章浑沦率真的艺术精神——彩陶时代选择题1、“正面律”:表现人物时,头侧面,眼睛正面,肩及身体正面,腰部以下又是侧面;画面用水平横线来分割结构,人物排列井然有序,甚至动物都是成排出现。
2、古埃及遗留下来的艺术珍品有狮身人面像、方尖碑、神庙建筑、纸草画和各种墓室浮雕、壁画和金银饰品等。
3、两河流域美术:艺术遗物:纳拉姆辛纪念碑(美索不达米亚阿卡德王朝)和萨贡王青铜头像汉谟拉比法典石碑记载了君王接受太阳神授权的场面名词解释彩陶:彩陶是指用赭石和氧化锰等作颜料,绘制纹样于陶坯表面,入窑高温烧制后,在陶器橙红色的底色上,呈现出黑、褐等颜色图案的陶器。
黑陶:黑陶,诞生于我国新石器时代,按质地可分为三种:泥质黑陶、夹砂黑陶、细泥黑陶。
因以黑色陶器为主要特征,又称为“黑陶文化”。
第三章上古文明的丰碑——青铜时代选择题1、炊煮饮食器系列主要有(课本P35红色字体部分)2、按照年代顺序,古希腊文明可分为:荷马时期(前1100—前700)、古风时期(前700—前490)、古典时期(公元前490——公元前4世纪末)、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30年)四个时期。
3、古典盛期的希腊雕塑艺术涌现出了两位大师:菲迪亚斯(石雕创作)、波留克莱特斯(银雕制作)。
巴特农神庙装饰雕塑——《命运三女神雕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击查看2017年自学考试《中外美术史》复习资料汇总谢赫与“六法”。
谢赫是南齐前后的画家,理论家,以时装人物和肖像画为题材进行创作,但主要贡献在绘画理论发面。
他的《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
《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评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美术的特点。
在佛教初萌的魏晋南北朝,佛教美术集中体现于佛教石窟艺术之中。
新疆克孜尔千佛洞早中期的壁画题材多为佛本生故事。
画面构图简洁明快、类似铁线描勾勒的轮廓严谨而生动,画面中人物多为半裸。
画面色彩丰富,人物肌肤部分的渲染富有质感和体积感,所用颜色以蓝、白、绿、赭、灰等为主调,图中配以散花装饰,十分精彩。
这些绘画风格被成为“龟兹风格”。
北朝时期的敦煌壁画壁画,以佛本生故事为主。
常见的有尸毗王本生、须达那本生等故事,宣扬自我牺牲、拯救生灵以修成正果的佛教思想。
敦煌254窟北魏壁画表现的是萨埵那太子本生故事。
表现手法是用细劲线条勾勒轮廓并用色彩晕染,用赭红色加散花图案装饰衬底,具有明显的“龟兹风格”。
但为适应信徒的欣赏习惯,又以本土民族的语言加以改造,使其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
敦煌249窟显示了西魏时期的壁画成就。
壁画绘于窟顶,采用中国的传统神话与佛教神祉合并的形式,画面天空有白虎、玄武、雷神、十一首蛇身怪兽等,还有帝释天妃乘坐龙凤驾的云车。
用笔不多,却生动感人。
其中云车的造型与《洛神赋图卷》中的造型很有几分相似之处。
云冈石窟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昙曜五窟规模宏伟,主佛造型顶天立地,面相丰满方圆,凹眼隆鼻,薄嘴唇,后背有华丽的顶光和背光,直达窟顶中央,气势壮观肃穆。
第二时期佛像开始变得慈祥和悦,服饰也变化为宽大的冕服。
菩萨和供养天的形象活泼妩媚。
造像题材逐渐丰富。
第三期多为小型创作,多瘦骨清像的佛像造型,含蓄的微笑表现了对显示的关爱。
北魏时期龙门石窟最宏伟的石窟是宾阳洞。
宾阳洞的雕凿有着完美、周密的设计计划,所以布局特别严谨、整体。
正壁有五尊雕像,正中为本尊说法雕像,相貌丰满,微露笑意,给人以一种亲切之感,阶梯似的厚重衣纹余留着云冈石窟造像的风格。
菩萨和弟子们分列两侧。
地面刻出走道和莲花图案装饰,洞外两侧以高浮雕的手法表现金刚力士,力士身躯肌腱骨坚,眉目挺怒,气势威武,所谓“怒目金刚”是也。
这是较早运用夸张的手法雕塑的力士形象。
莫高窟的佛像和菩萨彩塑,都是以背部紧贴壁面,有的甚至是近似于高浮雕,手臂不管作任何动作还不能完全离开身躯,这种特征表明,此时的工匠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和发挥泥塑的独特表现性能,只是沿袭石雕的特征。
因此动作不够舒展、自然。
另外,在中心柱的四面还有“影塑”的飞天、供养人以及千佛的陪衬形象。
敦煌彩塑与石窟壁画风貌一致,鲜艳灿烂,形成了一个整体辉煌的画卷。
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及其艺术风格。
曹不兴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
传说他画屏风是落墨为蝇,使孙权误以为真,说明他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能力。
卫协的创作多是人物、故事以及道释题材的作品。
谢赫评价称:“古画皆略,至协始精。
六法颇为兼善,虽不备该形似,而秒有气韵。
凌跨群雄,旷代绝笔。
”卫协对六朝重气韵画风的形成最有影响。
顾恺之是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
他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
谢安惊叹他的艺术是“苍生以来未之有也!”顾恺之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尤其重视眼神的刻画,作画数年不点眼睛,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同时也擅长以绘画艺术语言来着意刻画对象的心理特征与精神风貌。
现有三件作品被认为是顾恺之原作的模本,即《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仁智图》。
线条以连绵不断的、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线条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一样。
顾恺之将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完美无缺的境地。
陆探微擅长人物画。
他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气脉连绵不断的“一笔画”的笔法,而画人则能作到“精利润媚”、“笔力劲力如锥刀焉”。
创造的“秀骨清像”的人物形象,清秀隽永,是对崇尚玄学,重清谈的六朝士人形象的生动概括。
他所创造的这种人物画式样在当时蔚然成风,并影响到雕塑的造型。
张僧繇的艺术创作以绘饰佛寺壁画为主。
不同于顾恺之、陆探微的“笔迹周密”的“密体”风格,张僧繇则使“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
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
“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所谓“曹衣出水”。
“曹家样”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
杨子华天下号为“画圣”。
唐代画家阎立本认为他“自象人以来,曲尽其妙.简易标美,多不可减,少不可逾”.有《北齐校书图》传世.“曹家样”的艺术特点。
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
“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所谓“曹衣出水”。
“曹家样”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
简述吴道子的艺术风格与贡献。
吴道子的创作首先表现在宗教绘画上。
他创作了三百余堵壁画,涉及各类经变、文殊、普贤、佛陀等。
传为吴道子的作品有:《地狱变相图》、《送子天王图》、《钟馗捉鬼图》等。
吴道子不但吸收了张僧繇的立体画法,还发展了张的洗练概括的绘画技巧,即所谓“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笔不周而意周”,并在此基础上又有突破和创新。
尤其是他豪迈奔放、变化丰富、错落有致的“莼菜条”线描,能表现对象“高测深斜,卷褶飘带之势”,获得“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视觉效果。
这就是吴道子创造的“吴带当风”的艺术风格。
吴道子为强调其线条的表现力和独立功能,有意识的在画中将色彩弱化,“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从而突破了南北朝以来的重彩风格,当时称为“吴装”。
此外,他还创作有“只以墨踪为之”的“白画”,为后世白描之先声。
吴道子在绘画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与拓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精神和审美变化,所创“吴带当风”成为后世典范,因而享有“百代画圣”之誉。
简述唐代主要仕女画家及其代表作。
仕女画早在初唐就受到重视,在不断的探索中孕育出了张萱和周昉。
张萱着意描写宫廷妇女冷落寂寞之情,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
代表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是以盛唐贵族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作品。
画面中马的步伐轻快,人的形态从容,符合游春的愉快主题。
不依靠背景,仅以一组人物的配置、马的跑动和色彩运用而能衬托出春天的气息是此幅画的成功之处。
继承并发展了张萱仕女画的是周肪。
周昉不但刻画人物形象准确,而且能通过画笔揭示出人物的心理特征和情性。
其《挥扇仕女图》表现宫廷妇女的幽怨生活,低垂的眉梢,灰暗的双唇,使面部显现出愁苦哀伤的表情。
青绿山水。
青绿山水是较早的山水画样式,因为使用青、绿为主的颜色而被称为“青绿山水”,是以细笔勾勒山石树木,用石青、石绿填染为主,既表现了对象的固有颜色,又略带主观化装饰意味的手法。
展子虔的《游春图》尚无皴法,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出朴拙而真切的描绘自然的能力,展示出山水画已经由六朝以来的萌芽状态而趋向成熟。
《游春图》已有青绿山水的端倪,给后世以深重的影响。
李思训和李昭道父子继承并发展了展子虔所开创的青绿山水画风格。
昭陵六骏。
六骏是唐太宗征战时先后骑过的六匹骏马,即:飒露紫、拳毛白蹄乌、特勒骠,青和什伐赤。
其中,飒露紫和拳毛早年被盗往国外。
浮雕六骏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
其中,飒露紫选取战马受伤,丘行恭为其拔箭的瞬间,具有情节性。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这六件石刻作品纯熟地运用了“起位”这一典型的浮雕创作技巧,因而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体积感。
千余年前的雕刻家能够如此明确的意识到浮雕创作的这一基本特征,是令人惊叹的。
龙门石窟雕刻。
龙门石窟在唐代再次成为大规模宗教活动的中心,其中最重要的石刻造像是奉先寺造像。
其巨大的规模和造像的完美均是石窟艺术中所罕见的。
奉先寺造像的价值还在于形象的塑造,卢舍那大佛,天王及地鬼等形象表现了各种不同的理想化的典型性格。
卢舍那佛慈祥亲切的面容,阿难文静温顺的外貌,菩萨端庄而矜持的表情,天王的威严和力士的刚烈,都如同现实中不同阶层人物的写照。
艺术家通过独具匠心的形象刻画,完美地营造出神情感人的整体气氛,成为唐代石窟艺术中的瑰宝。
·归纳总结常考内容,针对性做题巩固提分·根据学员做题大数据统计,集中讲解突破高频、易错、易混题·高效扫灭得分雷区、拿准采分点④考前核心考点集训课考前核心考点集训课:课程作用:名师点拨2课时,必看必会必背·圈划考题范围,预测考点·名师点拨,2课时科学提分·赠送考前集训宝典(配套专属资料,禁止传播)快,每科2轮8次课(第1轮精讲8次课,第2轮层层总结共8次课);准,AI大数据考点预测;狠,考点、考题一步到位!①必学考点精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