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画和文人画B
高二历史汉字与书画试题

高二历史汉字与书画试题1.下面几幅中国古代书法作品,其字体产生于同一时期的是A.(1)(3)B.(2)(4)C.(1)(4)D.(3)(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能力。
⑴是楷书,产生于汉末;⑵是草书,产生于汉初,成书于东晋;⑶是隶书,产生于秦朝;⑷是篆书,产生于秦朝。
所以D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字2.郑绩在《人物画论•肖品》中评论道:“写其人不徒写其貌,要肖其品。
何谓肖品?绘出古人平素性情品质也。
”下列与郑绩所评论的绘画风格一致的是A.“振笔直遂”,“追其所见”B.“胸有成竹”,“差之丝毫而失千里”C.“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D.“钩勒工细,良工苦心”,“九朽一罢”【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写其人不徒写其貌,要肖其品。
何谓肖品“可知人物画不仅追求外在的貌,跟要追求内在的品质,即神韵;C也是这个意思,所以C正确;A项“振笔直遂”指提起笔来一举完成;D项“钩勒工细,良工苦心”指画画反复起稿、描画,都与郑绩的评论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书画的发展3.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
这幅名画指的是()A.《夫妇宴饮图》B.《洛神赋图》C.《步辇图》D.《清明上河图》【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关键点“商品经济”,《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繁华的景象,街边有进行交易的小贩,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ABC三项描绘的内容与商品经济无关,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书画的发展·清明上河图4.郑板桥赞美某人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
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这一评价反映出此人的绘画属于()A.油画B.写意画C.宗教画D.风俗画【答案】B【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即可选出B项;油画属于西洋画,郑板桥时代的政府推行“海禁”政策,故排除A项;该画未涉及宗教和风俗,故排除C、D两项。
高一历史汉字与书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汉字与书画试题答案及解析1.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图标设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下图为其中的一组图标,你认为它的设计构思取材于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哪一种字体A.行书B.隶书C.篆书D.草书【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通过图片字体的摸样可判断是篆书。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篆书2.下图绘画作品的题诗为:“春风昨夜入山来,吹得芳兰处处开。
唯有竹为君子伴,更无他卉可同栽。
”落款为“板桥郑燮”。
这一绘画作品应该属于①风俗画②文人画③山水画④花鸟画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获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风俗画一般与商品经济有关,图片中无从体现,故①错误;该画体现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特点,属于文人画,故②正确;从画的内容来看,属于花鸟画,故④正确,③错误;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绘画3.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清明上河图》局部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答案】D【解析】宋代商业的发展和市的变迁。
上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述了北宋东京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
北宋时期,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
A项对市有严格的限制,是在宋代之前,与时间不符;B项江淮地区草市(即城郊和乡村的集市)普遍和C项夜市出现都与图片的场景不一致。
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风俗画4.下列关于书艺发展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秦小篆和汉隶已经是自觉的书法艺术B.书法显现了东方审美情趣C.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D.明代书法强调个性化创造【答案】A【解析】A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发展成为一门自觉地书法艺术,故选A。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写意画、文人画、风俗画等【英文】 Chinese Painting

• Many critics consider landscape to be the highest form of Chinese painting. The time from the Five Dynasties period to the Northern Song period (907–1127) is known as the "Great age of Chinese landscape". In the north, artists such as Jing Hao, Fan Kuan, and Guo Xi painted pictures of towering mountains, using strong black lines, ink wash, and sharp, dotted brushstrokes to suggest rough stone. In the south, Dong Yuan, Juran, and other artists painted the rolling hills and rivers of their native countryside in peaceful scenes done with softer, rubbed brushwork. These two kinds of scenes and techniques became the classical styles of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Chinese painting
• Chinese painting is one of the oldest continuous artistic traditions in the world. The earliest paintings were not rl; they consisted of patterns or designs rather than pictures. Stone Age pottery was painted with spirals, zigzags, dots, or animals. It was only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03-221 B.C.) that artists began to represent the world around them.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3学案:第8课笔墨丹青含答案

第8课笔墨丹青一、绘画艺术的起源1.新石器时代(1)特点: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
(2)代表:集体舞蹈图。
2.战国秦汉(1)战国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代表是《人物龙凤图》。
(2)汉代帛画充满了珍禽异兽、神仙魔怪,色彩鲜艳,气势宏大,形态飞扬,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1.魏晋:顾恺之(1)背景:士人群体的形成和追求。
(2)代表:顾恺之“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代表作品是《女史箴图》.(3)特点: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出现。
2.唐朝:吴道子(1)条件: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2)特点:创制法度,表现盛唐气象。
(3)代表: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三、文人意趣1.宋代(1)条件: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2)宋代: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3)元代:体现南方士人的郁闷心情.2.明清(1)背景:时代变化、社会动荡。
(2)特点:风格奇特,艺术风貌不拘成法,与正统画风形成强烈对比。
(3)代表:画僧八大山人.四、民间风情1.民间风情(1)背景:宋代以后,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
(2)表现:①宋代市井风情:代表作品为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②明清民间风情: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
2.中国绘画的特征(1)宫廷和民间绘画注重写实;文人画注重写意,融诗、书、画、印于一体。
(2)中国画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3)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名师点拨]1.唐代绘画艺术繁荣的原因(1)唐代的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2)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3)诗文、书法、乐舞、雕塑、建筑艺术全面辉煌的氛围,为绘画艺术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艺术环境.(4)吴道子等画家的辛勤努力.(5)民族融合为绘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风俗画名词解释

风俗画名词解释风俗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描绘人物、场景、活动等为主题,反映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
在中国绘画史上,风俗画有着深远的影响,被誉为“民间艺术的瑰宝”。
本文将围绕风俗画的常见主题和绘画技法,对风俗画进行解释和分析。
一、主题1. 人物风俗画中最常见的主题是人物,包括官员、士人、商贩、百姓等。
这些人物形象生动,表现了不同阶层的社会生活和人物特征。
例如,官员通常穿着龙袍、蟒袍等华丽的服装,手执笏板、令箭等官印,显得庄重威严;而百姓则穿着朴素,手拿锄头、钓竿等生活用具,形象朴实自然。
2. 场景风俗画中的场景多种多样,有官府、街市、茶楼、花园等。
这些场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细节,展现了不同场所的氛围和特点。
例如,官府中常见的有文案、牌匾、屏风等装饰物,街市上则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琳琅满目的商品,花园中则有奇花异草和流水萦绕。
3. 活动风俗画中的活动多种多样,有庆典、婚礼、赏花等。
这些活动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表现,展现了不同活动的仪式和习俗。
例如,庆典中常见的有烟火、鼓乐、舞蹈等表演,婚礼上则有新娘新郎、婚车婚床等场景,赏花中则有品种繁多的花卉和人们的欣赏态度。
二、绘画技法1. 线描风俗画中的线描是一种重要的绘画技法,它通过勾勒出人物、场景、活动等的轮廓和细节,形成画面的基本结构和形态。
线描的特点是简洁明了、富有节奏感,能够精准地表现出物体的形态和动态。
例如,人物的轮廓线可以通过粗细的变化和变向的处理,表现出其体态和情感;场景中的线条可以通过不同的粗细和曲直,表现出不同的氛围和特点。
2. 着色风俗画中的着色是一种重要的绘画技法,它通过运用不同的颜色和色调,赋予画面以生动的色彩和气息。
着色的特点是鲜明明亮、富有层次感,能够丰富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人物的着色可以通过不同的肤色和服装颜色,表现出其身份和性格;场景中的着色可以通过不同的色调和明暗,表现出不同的光影和氛围。
3. 立体感风俗画中的立体感是一种重要的绘画技法,它通过运用透视和阴影等手法,表现出画面中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唐代风俗画的艺术表现和作品分析

唐代风俗画的艺术表现和作品分析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不仅经济、政治发展迅速,文化艺术也达到一个高峰。
唐代的风俗画是唐代绘画的一大类,所谓风俗,即是指人们的习俗和生活方式,而画作则是通过画笔来反映这些习俗和生活方式。
风俗画给我们展现了唐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唐代风俗画表现了唐代社会的真实面貌。
它描绘了唐代人们的日常生活琐事,如城市街市、商旅行商、农村生活等,以及宴会、婚庆、游园、赏花、垂钓、打马球等娱乐活动。
这些画作中所描绘的场景和画中人物的形象,往往能让人回到那个时期,感受到唐代人民的热闹与繁华。
唐代风俗画的艺术表现独具特色。
在唐代的绘画史上,风俗画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艺术流派。
与传统的山水、花鸟、人物画相比,风俗画的更注重人物形象和场景的表现。
在唐代风俗画中,表现人物形象和肌理,非常明显的有几个特点:第一是人物的五官特征。
传统山水、花鸟画往往将人物的五官表现得比较简约、模糊,而风俗画中则通过细致的刻画,将人物的表情、眉眼、声音等特征呈现出来,生动逼真;第二是人物的装束。
唐代的风俗画非常注重人物的装束特征,采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衣着服饰,给人以时代感和历史感;第三是人物的肢体特征。
唐代风俗画在表现人物形象时,常常采用了复杂的构图和独特的视角,通过画面中人物的肢体姿态、动作和场景之间的关系,来表现人物情感、态度和个性。
唐代风俗画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非常多。
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如下几幅:1. 墨竹图:这幅画作描绘了唐代某商人在竹林间行走的情景。
画面中,商人端着一个竹筒,应该是为装备酒或者茶水之类的物品。
商人的服装精致华丽,再加上春天竹林的青翠环绕,整幅画非常活泼。
2. 白马寺春游图:这幅画描绘了唐代白马寺春天人们的游玩状况。
画面中,一边是垂钓、收亲、拜佛的情形,一边是戏水和踢毽子的乐趣,画面别有一番韵味。
3. 明皇幸蜀图:这幅画是描绘唐明皇驾访蜀地所见的古寺小林、深谷流泉、山涧翠竹等景色。
古代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

古代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中国画历史悠久,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
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
今天大赏文化与您一起了解中国画有哪些基本类型,一起来看看吧!一、人物画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
因绘画侧重不同,又可以分为肖像画和人物故事、风俗画。
我国的人物画历史悠久。
人物画的创作在艺术观念、笔墨传统与造型,关注现实与艺术家个人的精神气质等问题上体现出了绘画观念的融合,传统的水墨人物画由于其使用的水墨材料与民族文化符号的特点与表现人的生活的特性,也代表了传统绘画的核心问题。
《洛神赋图》《韩熙载夜宴图》二、山水画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是专门的艺术学科,历史悠久。
形诸于笔墨,是表达也是分享,艺术家是发现者也是引领者。
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到了明代,文人山水画方面另辟蹊径,创作出了富有生活气息的绘画作品。
《溪山行旅图》《富春山居图》画面当中的光、形、色的交响是形与笔的缠绵,更是色与墨的对撞。
清新、明丽的色调中突出了墨的传统御用,也成就了浑厚的传统意蕴之美。
墨气与色彩顺理成章的成为一对矛盾,展现和谐与中国式的意蕴之美。
三、文人画亦称“士夫画”。
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
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且为南宗之祖。
“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
《捣练图》画面中呈现的光、形、色的结合是画家造型修养的表现,也是一种艺术视野与胸怀。
艺术家选择通过被自己交给表现对象,在主观表达与客观对象当中忘我、忘物,选取二者的交互,在写生中从表现对象中寻找自己应有的表现手段与最终效果,所谓“神遇而迹化”。
同时他们也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
了解传统艺术的相关知识,有利于我们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更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文人画最全面的解释

文人画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功夫,必需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
文人画最初的概念是封建士医生的戏笔之作,以此来区别于宫庭画师和民间画匠。
广义地讲,文人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医生所作之画,有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庭画院画家之画;狭义地讲,文人画以“士气”标举,以“逸”为宗旨,多取材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意韵,重视画中意境的构造等等。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其概念内涵却比较模糊,人们对它的理解也有不合。
当前的绘画研究界对文人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界定:第一种观点:从中国绘画发展全局和中国绘画特有的品质来考察,以为文人画是中国绘画中独具特色的风格样式或风格体系,发轫于宋而大成于元,其艺术特质是注重笔墨趣味,不求形似,诗、书、画、印合璧。
第二种观点:以画家身份为标准,以为文人画即文人之画或士人画或士医生画。
第三种观点:以董其昌“南北分宗说”为基础,以为文人画就是南宗画。
中国绘画发展到宋、元之际,发生了一次明显转变,这就是出现了较之唐朝以来流行的精谨风格的绘画显得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新画风,而且很快在士医生文人中流行开来。
这种画风出现以前,绘画一技主要由专业画工掌握,因此较有社会地位的文人多数对之持看不起的态度;而这种新兴画风出现以后,最初掌握这种新画风的人则多数是一些著名文士,后来的文人们也就竞起仿效,反而无不以能绘画为文人的风雅。
因此,后人称这种由文人鼓吹、提倡并身体力行的画风为文人画.文人画出现以后,对它有不同的称号。
宋人康与之所谓“隐士之画”,刘学箕所谓“画士”之画,苏轼所谓“士人画”等。
从其作为与传统的“画工之画”相对应的概念来看,都是指文人画。
文人画与传统绘画比较起来,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即是强调作者个人心里情感的抒发,这是以绘画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抒情活动。
因此,将文人画与传统绘画比较,从描述的“物象”来讲,前者多是山水花鸟,后者多是人物故事;从创作手腕来讲,前者多是简括的即兴式的书法式的,而后者多是精细的再现式的工艺式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期
时代背景
书法
绘画
追求意境,抒 发郁闷心情 代表:王冕 《墨梅图》
戏曲
元
朝
少数民族入主 中原,一度废 除科举制,士 人科举无望, 感觉凄凉、悲 愤和无奈。
出现杂剧 , 标志着中国古 代戏曲的成熟: 代表:关汉卿 《窦娥冤》
时期
明 清
时 期
戏曲 1、明中叶到 1、君主专制 书法特点:代表: 空前加强, 更加强调 明代 徐渭 《牡丹 清中期,是昆 曲艺术的鼎盛 政治黑暗, 个性化的 蕉石图》 清代郑板桥 《墨 时期,被誉为 创造。 官场腐败 兰图》 “ 百戏之 特点: 祖 ”。 2、工商业城 镇和市民阶 1、文人画: 2、清乾隆年 层兴起。商 集 诗、书、画、 间,四大徽班 印艺术为一体,强 进京,形成新 品经济发展, 调表现个性,讲究 的剧种-京剧, 资本主义萌 借物抒情,更加追 将中国戏曲推 芽出现 求神韵意趣。 向一个新的高 峰,被誉为 3、社会进一 2、民间风俗画: “ 国粹 ”, 步平民化、 有反映世俗生活的 代表人物:“ 世俗化 年画、壁画、剪纸、同光十三绝 字发展为为 一门自觉的书 法艺术。 代表:王羲之 的《兰亭序》 (行书)
绘画
1、开始出现凸 显个性的文人画。 2、提出“ 以形 写神”的绘画理 论,注重画人物 的精神气质
戏曲
魏 晋 南 北 朝
1、社会动 荡不安; 2、三教并 立;
3、特立独 特点:虚玄灵 代表人物: 行的( 士 动,“飘若浮 顾恺之 人群体 ) 云,矫若惊龙” 代表作: 《洛神赋图 》、 逐渐形成
4、中国古代绘画主要 分成两大类型,各自有何 分成注重写意的文人画和 主要特点? 注重写实的风俗画 5、中国古代戏曲成熟 元杂剧 。 的标志是________ 清 朝, 6、京剧形成于____ 国粹 被誉为“_________ ”。
唱念做打中国戏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二课时) 一、探究之旅
一、探究之旅——中国传统艺术特色之根源
阅读材料:(典例分析) 进入宋代,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 更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山水画也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 注重意境。北宋的文人山水画构图气势宏伟,画风阳刚 豪放,南宋偏安,描绘的对象变为江南风光,构图不追 求对称,墨色恬淡。像马远、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 一侧,被人称为“马一角”、“夏半边”,他们的画作 又被称为“残山剩水”。 宋代以后,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的普 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 品。在描绘市井生活的作品中,最著名的当属北宋张择 端的《清明上河图》。 ——选自岳麓版必修三
特色:造型 准确,流畅, 色彩绚丽, 表明中国绘 画艺术从萌 芽走向成熟
时期
时代背景
书法
绘画
戏曲
秦 汉 时 期
1、政治统一; 2、经济恢复 发展; 3、佛教传入、 道教产生
秦推行“书同 汉帛画 文”以( 小 代表:西汉长 篆 )为基础,沙马王堆《轪 统一文字,后 侯妻墓帛画》 来书写便利的 ( 隶书 ) 特色:富于想 得到推广。 象,神秘诡异
《女史箴图 》
时期
时代背景
书法
绘画
戏曲
隋 唐
时 期
代表人物: 欧 代表人物:(展 “梨园” 1、国家统一, 阳询、颜真卿、 子虔《游春图》、表演歌舞 经济繁荣, 柳公权、张旭、 阎立本、《步辇 文化多元 怀素 图》和吴道子 《送子天王 特点: 图 》); 2、科举制 的确立,使 1、书法艺术也 敦煌莫高窟壁画 得许多来自 达到了新的高 盛极一时 峰,既有狂放 下层的文人 不羁的草 书), 特点: 有机会施展 又有注重 规范 1、画家们创制 抱负。 法度的楷书 法度,淋漓尽致 2、书法理论也 地体现了雍容华 日趋成熟。 贵的盛唐气象。 2、吸取外来美 术风格
时代背景
书法
绘画
从个性中找共性,得出规律认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 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客观反映。
二、运用之舟
1、书法家张胜利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 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凡是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 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 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据此推断,真正意义上的 书法艺术是( ) A.小篆 B.隶书 C.草书 D.楷书
请根据以上材料归纳分析:宋朝文人画和风俗画兴盛 的各自原因。
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因素考虑
1、宋朝实行重文政策,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文 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所以文人画更加注重意境。
2、北宋政治统一,所以画作构图气势宏伟,画风阳刚 豪放;但南宋偏安一角,所以画作风格大多为“残山剩水”。
3、宋朝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 丰富多样,有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能反映百姓生活的民间 风俗画开始流行。
C
2、古代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作为一种 艺术形式或文化现象,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 位。文人画( ) A.在理学影响下兴起 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C.强调个性追求写实 D.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
二、运用之舟 三、感悟之光
一、探究之旅 ——中国传统艺术特色之根源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 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 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 文化倾向。”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 C.汉赋和唐诗
B.话本和小说 D.元曲和傩戏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二课时)
清远市第三中学 李金环
第一课时内容
横平竖直中国字
由繁到简 趋势 1、汉字按_______ 演变。 魏晋 时期开 2、汉字自______ 始成为一门自觉的艺术。 楷书 、 3、常用的书体主要有____ 行书 。 草书 、______ ______
笔墨丹青中国画
参考宋朝例子,分析其它时期艺术特色的时代背景
时期
时代背景
书法
绘画 战国帛画 代表作: 《人物龙凤 图》
戏曲 出现以乐舞 戏谑为业的 艺人,称为 优伶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根本:社会 汉字使用 广泛但混 大变革 1、经济:铁 乱 器牛耕的使用促 进了生产力发展, 确立了封建土地 私有制 2、政治:王 室衰微,诸侯争 霸,宗法分封制 瓦解,士阶层的 活跃 3、思想:学术 下移,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