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一)
膝-半月板损伤的MRI表现

编辑ppt
10
3. Ⅲ级损伤即撕裂,在MRI的T2WI上表现为半月板 内的高信号影达到关节面缘。半月板撕裂表现复杂,正确 判断半月板撕裂的部位、形态、类型对于临床手术方案的 制定非常重要。根据MRI信号及半月板形态改变半月板 撕裂又可以分为6个类型: 3.1水平撕裂:MRI上表现为与胫骨平台平行的条状高信 号影,此种类型比较少见。 3.2垂直撕裂:MRI上表现为半月板内条状高信号影与胫 骨平台垂直。 3.3斜行撕裂:MRI上半月板内条状高信号影的方向与胫 骨平台成一定的角度,矢状面上条状高信号影达到关节面 的上缘或下缘,有时不易与纵形撕裂区别,需要结合冠状 面或三维图像。此型是最常见的类型。
编辑ppt
3
MRI表现和技术
1.半月板因其为纤维软骨结构而在所有MRI脉冲序列上均 呈弥漫性低信号强度。 2.半月板的病理改变通常在短回波时间(TE<20ms)如T1、 质子密度和梯度回波图像上显示清楚。 3.如使用快速自旋回波(FSE)时,为防止这种技术本身 引起的模糊效应误诊为半月板撕裂,需将回波链长度降低 到4-5个以下,尽可能缩小回波间距离。 4.常规检查技术: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 5.常规扫描技术:FSE质子密度像、T1WI、FSE抑脂T2WI。 6.注意灰阶调整观察图像的重要性。
半月板损伤是膝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传统的X 线平片及CT扫描不能显示半月板,X线关节造影及CT 关节造影虽能显示半月板,但因属于微创伤检查,所以临 床上很少应用。磁共振成像因具有高的组织分辨率,可以 多方位、任意面成像,是目前检查半月板最好和首选的检 查方法。
半月板损伤外侧多于内侧,内外侧约为1:2,其中以 青年居多,成人男女发病率为1.15:1,左右侧为0.88:1。
重的类型,多来源于纵形撕裂,是半月板后角发生纵行撕
磁共振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一)

磁共振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一)【摘要】目前,磁共振已被广泛应用于膝关节的检查,对关节病变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被认为是无创的评价膝关节情况的有效检查。
随着磁场强度、梯度场强及线圈设计的发展,为新的脉冲序列的研发提供了基础;磁共振对膝关节的检查从单纯的形态学图像向代谢成像和超微结构图像转变。
本文主要综述半月板损伤的磁共振表现。
【关键词】磁共振(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半月板损伤;膝关节自1985年,Reicher等1]将磁共振用于膝关节疾病的诊断以来,开创了影像诊断的革命性时代,对膝关节疾患的诊断有了很大发展。
因其具有的良好软组织分辨率在骨与关节的应用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不同磁场强度的磁体、开放式或闭合式的磁体、不同的脉冲序列,包括T1WI,T2WI,质子密度加权,自旋回波(spin-echo),快速自旋回波(fastspin-echo),梯度回波(gradient-echo)等、不同的层厚选择,所有这些条件和参数都对磁共振检查图像的准确性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磁共振磁场强度,梯度强度和线圈设计的发展,新的脉冲序列的不断应用,对膝关节检查来说,已经从传统的形态学图像向代谢成像和超微图像转变。
本文主要综述半月板损伤的磁共振表现。
1半月板半月板为纤维性软骨,具有保护关节软骨及增加关节稳定性的作用,半月板损伤后易导致膝关节退行性改变。
随着磁场强度的不断增加,磁共振对半月板撕裂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有较明显的提高。
1.5T 磁共振对半月板撕裂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约77%-100%,低场磁共振也有相似的敏感性与特异性,3.0T磁共振可以达到94-96%2]。
3.0T磁共振利用其强大的磁场可以提供更高的信噪比,一方面产生高分辨率的图像,一方面可以节省扫描时间。
3.0T磁共振有各向同性体素扫描序列,可以进行任意平面的重建。
但是,3.0T磁共振也是有缺点的,更重的磁敏感伪影和化学位移伪影(水-脂交界面,需要调整带宽);组织的T1弛豫时间延长,T2弛豫时间缩短(对T1WI需要更长的重复时间;对T2WI 需要更短的回波时间)。
半月板损伤磁共振成像MRI解剖诊断、正常和异常MRI表现、半月板病理影像和半月板损伤的MRI表现

半月板损伤磁共振成像MRI解剖诊断、正常和异常MRI表现、半月板病理影像和半月板损伤的MRI表现半月板损伤功能解剖半月板是半月形纤维软骨,截面呈三角形,位于胫骨髁和平台之间,显着改善股胫关节的一致性,并在膝关节动力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内侧半月板呈开放的“C”形,由前角、中段和后角组成。
后角通常比前角厚。
外侧弯月面呈“O”形结构,截面厚度相对恒定。
中间部分由韧带固定。
外侧半月板的后角通过Humphrey和Wrisberg的半月板-股韧带固定在股骨内侧髁上,内侧和外侧半月板的前角在横向半月板间韧带中向前汇合。
半月板的血管化是退化的,由外侧和内侧膝状动脉供应的半月板周围毛细血管网络组成。
仅占半月板横截面面积10%至30%的周边区域由桡动脉形成血管,被称为“红色区域”。
其余的外围区域和中心区域是无血管的,代表“白色”区域。
因此发生在红色区域的外围半月板病变可能会愈合,而发生在白色区域的中央半月板区域通常需要半月板切除术。
正常和异常MRI表现在矢状面和正面图像上,正常半月板在低信号下呈三角形。
在最外侧的矢状位图像上,半月板是一个“蝴蝶结”状结构,由中段的矢状断面结合前角和后角组成(图1)。
图1 内侧半月板的正常MRI表现。
质子密度加权矢状切面:前半月板角和后半月板角呈均匀的低信号三角形。
半月板呈蝴蝶结形,由中间部分的部分构成,连接其前面的前角,位于其后面的后角。
了解某些解剖异常很有用,因为可以模拟半月板裂:在矢状切面上,横韧带和前韧带之间的过渡;腘腱鞘;Humphrey和Wrisberg的半月板-股骨韧带将外侧半月板的后角与股骨内侧髁相连;半月板斜韧带,偶尔将半月板的前角连接到对面半月板的后角,可能模仿迁移的半月板裂或桶柄盘状半月板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半月板畸形。
这种半月板发育不良几乎只影响外侧半月板。
其在MRI上的“学术”诊断是基于在至少3个连续5mm厚的切片中看到前角和后角在矢状图像上的连续性(图2)。
这些发现会根据所使用的部分设置进行调整。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MRI诊断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MRI诊断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检查应用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筛选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
对所有患者进行MRI检查并进行Stoller半月板损伤分级,以关节镜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并进行比较,分析MRI应用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准确性与可行性。
结果MRI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检出92例(93.88%),其中Stoller分级与金标准关节镜检查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应用MRI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可在保证较高的诊断正确率同时,降低患者的医源性损伤,可对半月板的形态、位置及信号进行清晰显像,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
标签:膝关节;半月板损伤;MRI诊断及征象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膝关节肿痛、膝关节交锁及膝关节间隙局限性压痛[1]。
半月板作为膝关节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缓冲应力冲击、稳定及协同膝关节生理活动,当半月板发生损伤时将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由于普通X线或CT针对软组织结构密度分辨率不佳,不能准确对半月板损伤进行诊断及病理分级,临床应用价值受限[2]。
本组实验为探讨核磁共振(MRI)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的临床诊断效果,通过与关节镜比较判断其应用价值。
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筛选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半月板损伤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6例,女42例,年龄在18~72岁,平均(42.5±9.4)岁,患者膝关节损伤病程时间为30min~5d,平均病程时间为(1.2±0.5)d。
所有患者均主诉膝关节肿胀、疼痛,其中关节弹响39例,关节交锁28例,存在明显膝关节活动障碍46例,开放性外伤患者76例,无外伤患者22例,左侧膝关节异常42例,右侧膝关节54例,双侧膝关节2例。
1.2实验方法应用我院Philips Gyroscan 0.5T超导磁共振检查仪对所有患者双侧膝关节进行检查。
教您看懂半月板损伤的核磁共振成像

教您看懂半月板损伤的核磁共振成像
本帖最后由 yanzhongheng 于 2014-7-25 15:06 编辑
入EZ整两年,发现越来越多的球友有半月板问题。
半月板损伤及损伤程度的诊断,除了需要医师的常规检查外,还需要核磁共振检查的帮助。
在这里,我简单地普及一些半月板损伤核磁共振成像的知识,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
业余球员一般不会发生半月板暴力性撕裂,而多为慢性运动性损伤导致的半月板变性,再由变性最终变为单侧半月板撕裂。
这种变性的发生是从半月板中心开始,逐渐向关节面延伸,最终与关节面贯通形成撕裂伤。
半月板一度损伤时,发生点多处于半月板中心,解剖学上该点位的半月板软骨成分发生改变,出现过度纤维增生甚至钙化,因此核磁共振成像上可以看到一个点状致密影(就是图片中那个明显的白点),这就是变性的半月板组织。
而两侧有弧度的致密影则是关节构成骨骼的关节面。
半月板二度损伤中,可以看到原先的致密点逐渐扩大,演变为一条致密线影,该致密线影与周边不相连,没有形成与关节面的贯通,只是变性半月板组织的单纯扩大征象。
半月板三度损伤,即发生了半月板撕裂,可以看到影像中,致密线影以达到骨关节面,在影像中半月板中致密线影和骨关节面的致密影发生了连接。
此时通常要考虑手术治疗,否则单靠半月板的自身修复,是不可能达到恢复的。
医学知识通常比较难理解,核磁共振图像的分析又是医学知识中比较高端的内容。
以上四张图能深入浅出地介绍一些半月板损伤的核磁共振成像原理,从模拟半月板损伤到影像表现一一对应,各位需仔细观察、慢慢理解后,方能达到一定的了解和灵活应用。
希望这些知识能对各位球友有帮助。
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

[ bt c]Ob ci T uyt a eo M ai ecncl i ns f ei u j y A s at r j t e os d e l f R i g gi t l i a oi o m ns s n r. e v t h vu m n nh i ad g s c iu
Vau fMRIi a n sn e o n n s u n u y l eo Dig o i gKn eJ itMe ic sIj r n
WA G Z e ,Z O Y —j n ,S N L —h i N h n U u i g U i u a
( e to a il y u oeC nrl s i l S e ze i ,S ez e un d n 1 1 2 hn ) D p.fR doo ,B f Z n et pt h nh nCt h nh nG ag o g5 8 1 ,C ia g a Ho a o f y
【 ywod J n e on;M nsu jr;Cas ct n Ke rs K e it e i snu j c i y l i ai ;Man t sn n e maig sf o i g ei r o ac gn ce i
昆 明 医 学 院 学 报
2 1 ,( :0 —1 1 0 0 1) 1 9 1
CN 3 —1 5 049 /R
J u n l fKu mi g M e ia ie st o r a n n dc lUnv riy o
磁 共 振成 像 对 膝 关节 半 月板 损伤 的诊 断 价值 分 析
I 5 (06 ,I级 2 级 个 1.%) I 2个 (68 ,I级 2 4 .%) l 0个 (26 , I l 4 .%) 级表现 为在半月板 内出现 点状或小结节状高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MRI诊断

16 ・ 6
常州实 用医学 2 1 02年第 2 8卷第 3 期
缺 的检 查 手段 。
性 、 量 的优 点 , 可记 录安静 和 活动状 态 下 昼 夜心 定 并
总之 , 动态心电图记录可判断心律失常性质 、 程 度、 次数 、 起止与持续 时间、 演变规律与 日常生活及 症状 的关 系 。一旦 监测 期 内发 生 , 论 有无 症状 均 不 能检 出并准确诊 断, 对分 析心律失常具有 定时、 定
电信息 变化 , 易发 现 普 通 心 电 图 难 以发 现 的 高 危 容 心律 失常 , 捕捉一 过性 间歇 性 的 心电信 息 变化 , 诊 是
断心 律失 常 的重 要 检查工 具 。
膝 关节 半 月 板损 伤 的 MR 诊 断 I
丁 茹
( 州 市 中 医 医院放 射科 , 苏 230 ) 常 江 103
[ 要 ] 目的 探 讨膝 关 节 半 月板 损 伤 的 MR 表 现 及 诊 断 价 值 。方 法 回 顾 性 分 析 本 院 摘 I 21 00年 7月 一 01 9月 4 膝 关 节半 月板 损 伤 患者 的 M砒 表 现 。结 果 2l 年 9例 4 9例 9 8个半 月板 中 有9 O个损 伤 , 中 0 信 号 8 , 其 级 个 工级 损 伤信 号 2 , 0个 Ⅱ级 损 伤 信 号 4 5个 , Ⅲ级 损 伤 信 号 2 5个 。
有小 的纤维连接形成膝横韧带。正常半月板在 M I R 各个序列呈均匀低信号 , 截面呈三角形。在 内侧 半
50m ,E 18I , m 层 厚 , . m 间距 ; D 0 T 1 I 4m l s 04m P WI
T 0 sT 9I , m层 厚 , . l 间距 。 R 30 0I ,E 3 1 4m n l s 0 4n l r l
半月板损伤的MRI诊断及分析

半月板损伤的MRI诊断及分析李奎生;胡冬平【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磁共振成像(MRI)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临床及MRI证实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MRI 的特征.结果 65例患者半月板损伤数为106个(每个膝关节包括内、外侧半月板,以下均同),其中Ⅰ级23个(21.7%),Ⅱ级51个(48.1%),Ⅲ级32个(30.2%).Ⅰ级T2WI表现为半月板内点片状或类圆形高信号影,高信号影未达到关节面缘,关节镜下半月板形态改变;Ⅱ级T2WI上表现为半月板内出现水平或斜行的线样或条状高信号影,但未达到半月板关节面缘;Ⅲ级T2WI上半月板内的高信号影均达到半月板的关节面边缘,可伴有半月板形态的改变.结论 MRI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手段,能准确地诊断半月板损伤的部位、形态及严重程度,是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最佳检查方法.【期刊名称】《江西医药》【年(卷),期】2012(047)010【总页数】3页(P931-933)【关键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分级;磁共振成像【作者】李奎生;胡冬平【作者单位】363000漳州,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363000漳州,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6.8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在临床非常常见,但半月板在常规X线下不显影,故平片对其诊断价值有限;关节腔造影是有创伤性检查,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还容易带来一定的并发症,而CT在一个平面上只能显示半月板的一部分,不能正确诊断和分级,临床应用价值有限[1]。
磁共振成像(MRI)是近年应用于半月板损伤的一种先进的、无创伤的检查方法,可多方位、多参数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图像清晰,能很好地显示半月板的结构和损伤程度,还可显示周围韧带损伤、肌肉损伤及骨挫伤。
现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经MRI诊断的65例半月板损伤的病例,探讨MRI对其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65例半月板损伤患者MRI图像和临床症状,男37例,女28例,其中左侧为31例,右侧为34例,年龄12-80岁,平均47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共振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一)
【摘要】目前,磁共振已被广泛应用于膝关节的检查,对关节病变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被认为是无创的评价膝关节情况的有效检查。
随着磁场强度、梯度场强及线圈设计的发展,为新的脉冲序列的研发提供了基础;磁共振对膝关节的检查从单纯的形态学图像向代谢成像和超微结构图像转变。
本文主要综述半月板损伤的磁共振表现。
【关键词】磁共振(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半月板损伤;膝关节
自1985年,Reicher等1]将磁共振用于膝关节疾病的诊断以来,开创了影像诊断的革命性时代,对膝关节疾患的诊断有了很大发展。
因其具有的良好软组织分辨率在骨与关节的应用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不同磁场强度的磁体、开放式或闭合式的磁体、不同的脉冲序列,包括T1WI,T2WI,质子密度加权,自旋回波(spin-echo),快速自旋回波(fastspin-echo),梯度回波(gradient-echo)等、不同的层厚选择,所有这些条件和参数都对磁共振检查图像的准确性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磁共振磁场强度,梯度强度和线圈设计的发展,新的脉冲序列的不断应用,对膝关节检查来说,已经从传统的形态学图像向代谢成像和超微图像转变。
本文主要综述半月板损伤的磁共振表现。
1半月板
半月板为纤维性软骨,具有保护关节软骨及增加关节稳定性的作用,半月板损伤后易导致膝关节退行性改变。
随着磁场强度的不断增加,磁共振对半月板撕裂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有较明显的提高。
1.5T 磁共振对半月板撕裂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约77%-100%,低场磁共振也有相似的敏感性与特异性,3.0T磁共振可以达到94-96%2]。
3.0T磁共振利用其强大的磁场可以提供更高的信噪比,一方面产生高分辨率的图像,一方面可以节省扫描时间。
3.0T磁共振有各向同性体素扫描序列,可以进行任意平面的重建。
但是,3.0T磁共振也是有缺点的,更重的磁敏感伪影和化学位移伪影(水-脂交界面,需要调整带宽);组织的T1弛豫时间延长,T2弛豫时间缩短(对T1WI需要更长的重复时间;对T2WI 需要更短的回波时间)。
另外由于高的能量沉积所产生的患者组织产热也是一个潜在的危害,需要时刻关注扫描的参数。
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标准:一是到达游离缘或上下关节面的线性高信号;二是半月板的形态发生改变。
DeSmet3]等报道,如果在磁共振图像连续两层或以上层面半月板内见到明确的到达关节面的线性高信号,有90%可能是真正的撕裂;如果只有一层,则内侧半月板撕裂的可能性约55%;外侧半月板撕裂的可能性约30%。
早期,对半月板信号的改变采用Grage分级4]:I级为半月板内的局灶性异常信号;II级为半月板内未达到关节面的线性高信号;III级为达到关节面的线性高信号。
GradeI级和II级代表了半月板的变性;III级代表撕裂,但是,目前多数影像学医师不再使用这一分级标准,只是报告半月板是正常、变性或撕裂。
一些撕裂的诊断只能看到半月板形态的改变,如缩短或形状的异常,而半月板的信号是正常的。
当有前交叉韧带损伤时,半月板撕裂的诊断敏感性下降了,尤其是外侧半月板后方和边缘部的撕裂,DeSmet5]等报道没有前交叉韧带损伤时,外侧半月板撕裂的诊断敏感性为94%;而有损伤时敏感性下降到69%。
Naranje6]等报道并存有慢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磁共振对半月板撕裂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89%;对内侧半月板撕裂的敏感性为96%;对外侧半月板撕裂的敏感性为84%。
以上研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中有37-50%的患者并存有半月板的撕裂,多数为内侧半月板复杂的撕裂和外侧半月板纵向的撕裂。
对于影像学医师来说,小的撕裂,后角的撕裂和根部的撕裂是容易漏诊的类型。
对撕裂的探查能力,扫描参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的层厚和层间距可能由于部分容积效应而掩盖撕裂,小矩阵则产生很差的图像分辨率。
Sampson7]等用4mm的层厚得到的外侧半月板后
角撕裂的敏感性为77%;Ramnath8]等利用2mm的层厚和大的矩阵得到了94%的敏感性。
并不是所有的半月板撕裂的患者都是有症状的。
水平的撕裂可能是没有症状的,而放射状的、垂直的、纵向的、复杂的和有移位的撕裂通常是有症状的。
不稳定的撕裂需要外科修复或切除,最好的评价是关节镜探查。
但当撕裂超过8-9mm长,3mm宽;复杂的撕裂;在T2WI 上撕裂呈明显高信号的;有移位的碎片等磁共振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磁共振对桶柄状撕裂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撕裂长度至少是1cm,边缘宽度至少为4mm,其余的半月板内部有异常信号(变性)。
Nourissat9]等运用此标准报道磁共振内侧半月板撕裂的敏感性为96%,对外侧的敏感性为83%。
盘状半月板是半月板损伤常见原因之一,可以是先天变异,也可由外伤引起,外侧发生率高,内侧较少。
半月板越宽越易受损伤,因为盘状半月板结构不如正常半月板坚韧,而且面积大,活动受限,不能充分适应膝关节活动,易撕裂。
盘状半月板MRI表现:半月板的增宽、增大、增厚。
主要表现为:(1)矢状位,以5mm层厚扫描有3层或3层以上显示半月板前后角相连,形成上下平直或略凹的条状结构;(2)矢状面图像见半月板后角显著增厚,形成尖端向前的楔形;(3)冠状面示半月板体部最窄处的宽度>14~15mm,约占整个胫骨平台宽度的20%以上,半月板中央高度>3mm;(4)外侧缘的高度高于对侧2mm以上;(5)半月板内常出现2级或3级高信号;(6)易发生撕裂和囊变。
以上表现可同时或单独出现,其中以冠状面半月板的宽度>15mm最为可靠。
最典型的表现是半月板弥漫性增厚呈板状,伴有和关节面相接触或不接触的高信号。
2手术后的半月板
磁共振对于手术后半月板的评价是有一定困难的。
例如,不正常的线性高信号可以发生于术前,也可以是术后的再次撕裂;无血管部位的撕裂被修复,半月板被整形,先前的没有达到关节表面的内部的变性高信号在术后与整形的半月板边缘相邻接,形似一个新的撕裂;在T2WI图像上可看到的水样信号强度是由于液体的渗出,提示撕裂;中等的信号强度往往提示变性。
常规的MRI对术后半月板评价的总准确度为66-82%10]。
MRI和CT关节造影术已经被提倡,当对比剂渗出到半月板内部则提示撕裂。
但是,这个标准必须被谨慎的解释,因为早期的或没有完全康复的半月板也会出现少量对比剂渗入到半月板的边缘。
事实上,在文献中对多少才预示着不正常有一些争议11、12],Mutschler等采用渗入半月板1/3为异常;Pujol等则认为50%为异常。
MR关节造影对手术后半月板的评价准确率达到88-92%,对于半月板切除超过25%或半月板修复的患者特别适用13]。
MRI关节造影术对于正确评价所有半月板修复后仍然在常规MRI有线性高信号的患者是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