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要问》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11个汉字,掌握3个多音字,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同学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

3.懂得“不懂就要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认识11个汉字,掌握3个多音字,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同学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

教学难点:懂得“不懂就要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你在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懂的问题?当你遇到不明白的问题的时候都是怎么处理的?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问家长、问老师、小组讨论、上网学习、查字典等。

所以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问。

板书课题:不懂就要问2.同学们的学习途径可真多,我想这也正是同学们学习优秀的原因。

可是在很久以前,那时候的小朋友却没有我们这么好的条件。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一个人,看看他是怎样学习的。

课件出示:走近人物——孙中山常识提示:孙中山,广东香山人,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

1905年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刚才在听读课文时,你画出了多少有新鲜感的词语,跟本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吧!2.自由读课文,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或句子,和同桌交流。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1.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有些还比较难,不知道在朗读的过程中你都认识了吗?谁可以带大家领读一下?2.出示生字指名领读。

3.去掉拼音,小组同学进行“你指我认”的活动。

4.重点认读“段、练、戒、厉、楚”等生字。

6.开火车读准字音,也可以开火车组词。

7.认读多音字:挨、背、圈四、读文见义导学:读了课文,你知道以前的私塾是怎样上课的吗?看看课本上是怎么说的。

21.《不懂就要问》教案(合集五篇)

21.《不懂就要问》教案(合集五篇)

21.《不懂就要问》教案(合集五篇)第一篇:21.《不懂就要问》教案21、《不懂就要问》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要掌握“私、例、昨、段、习、遍、堂、厉、即、详、挨、值”12个生字会读、会写、会用,会读9个认读生字。

2、要求掌握的词语“照例、既然、流利、糊里糊涂”等词语、会用。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理解课文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1、师生交流,再让学生朗读,速度中感悟体会,激励学生学习孙中山身上的勤奋好学精神。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

情感态度的价值观:学习孙中山勤奋好学好问的精神,对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不懂就要问,对知识要做到“刨根问底”。

教学重难点:正确掌握生字词语,并理解课文中讲的道理。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谁知道孙中山先生?你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学生交流有关孙中山的生平事迹)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孙中山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21、不懂就要问3、看到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二、初读课文:1、师范读课文,生带着问题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过度: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自由的读课文,在好词佳句下面画横线。

三、自由读过度:在自由读的基础上,让同学们读课文,看谁读得好。

四、1、学习生字音、形、义和间架结构。

私:指导读音,平舌音,整体认读音节而且是左右结构。

部首是“禾”。

可组词为“私自自私私塾走私私奔”。

例:左右结构,部首是“单立人” 可组词为:史无前例例行公事病例。

昨:平舌音,左右结构,部首是“日”不是“目”。

可组词为:昨天昨日昨夜昨晚等等。

段:前鼻音而且还是三拼音节,注意读法,左右结构,部首是有半部分。

可组词为:段落自然段路段中段等等。

习:半包围结构,部首为乙部,组词:习题练习学习习以为常等等。

遍:三拼音节,部首是走之底,组词:遍地漫山遍野几遍遍布等等。

堂:后鼻音,部首是“小”或“土”,形近字:堂—党(党员),组词:堂哥堂姐厅堂礼堂大堂等等。

2023最新-《不懂就要问》教案【优秀3篇】

2023最新-《不懂就要问》教案【优秀3篇】

《不懂就要问》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3篇《不懂就要问》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不懂就要问篇一教案【教学设想】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步骤】(一)导入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

(二)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地方。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三)研读课文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3.讨论: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4.集体交流阅读心得。

5.指导朗读课文。

6.这篇课文你读过之后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7.讨论交流: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怎样做到勤学好问?(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五)布置作业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六)板书设计不懂就要问不懂→提问→理解反思一今天执教了选读教材《不懂就要问》,课文借用孙中山小时候上私塾的故事,告诉我们“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当学生问道孙中山向先生提问,不怕挨打吗?孙中山说:“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我们教师就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只有敢于提出问题,才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们教师有时候,由于工作方法的不到位,或者有时候工作繁忙的时候,会无意间损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比如有一次,刚刚布置完作业,就有一个学生举手问:“老师,写哪一课啊?”老师会说“不是刚讲完啊”这样学生下次就不敢再提问题了。

不懂就要问公开课教案范文(精选7篇)

不懂就要问公开课教案范文(精选7篇)

不懂就要问公开课教案范文(精选7篇)不懂就要问公开课教案范文(精选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不懂就要问公开课教案范文(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懂就要问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11个汉字,掌握2个多音字,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使用工具书或根据上下文弄清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同学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

3、懂得“不懂就要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认识11个汉字,掌握2个多音字,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同学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

教学难点:懂得“不懂就要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你在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懂的问题?当你遇到不明白的问题的时候都是怎么处理的?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问家长、问老师、小组讨论、上网学习、查字典等。

2、同学们的学习途径可真多,我想这也正是同学们学习优秀的原因。

可是在很久以前,那时候的小朋友却没有我们这么好的条件。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一个人,看看他是怎样学习的。

课件出示:走近人物——孙中山常识提示:孙中山,广东香山人,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

1905年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孙中山是怎样学习的呢?让我们听读课文,了解一下。

注意:在听的时候,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画出新鲜感的词句。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1、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有些还比较难,不知道在朗读的过程中你都认识了吗?谁可以带大家领读一下?2、出示生字指名领读。

3、去掉拼音,小组同学进行“你指我认”的活动。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第1篇】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认字17个。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孙、私”。

4、继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认字17个。

难点:1、引导学生运用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2、写字“孙、私”。

三、教学准备:孙中山的资料、生字卡片、挂图。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故事,课文的题目是:“不懂就问”。

指名读课题(2人)。

全班一起读课题。

(二)初步学习课文。

1、谁预习这篇课文了?你是怎么预习的?(3人说)2、这篇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3、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主要板书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照例”是什么意思?(2)孙中山是个名人吗?(3)“先生”是谁?(4)“戒尺”是什么?(5)什么是“私塾”?(6)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要壮着胆子?(7)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其他同学都吓呆了?)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争取把这些问题都弄明白。

4、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7个自然段)5、这个小故事说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的事,谁在课前查找资料了,能给大家讲一讲孙中山。

(学生自由介绍资料,以小组形式介绍、自己向全班介绍。

)老师补充介绍资料。

附:资料孙中山生平简介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

1894年创立兴中会。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

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第1篇】不懂就要问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由此,本设计突出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指导,鼓励学生课前生疑,自主释疑,读中解疑,从而,落实学段目标。

教学中,结合略读课文的特点,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交流,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搜集有关勤学好问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预设:谁不懂就要问?他都问了哪些问题?他的问题解决了吗?数字旁边的符号是什么意思?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读课文,不理解的词可以查词典,词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圈画出来。

读完课文还可以跟同桌小声议论议论。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通过质疑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出示文前提示: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2.学生自由读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做到不加字,不漏字,读通句子。

3.教师巡视指导。

4.学习生字、词语。

(1)课件出示词语,其中生字带拼音。

bèi sònɡ lì quān duàn liàn hú tú dāi jiè lì背诵照例圈出段落练习糊里糊涂吓呆戒尺厉声ái chǔ挨打清楚(2)去掉生字的拼音读一读。

背诵照例圈出段落练习糊里糊涂吓呆戒尺厉声挨打清楚(3)游戏:用手势表示多音字的读音。

出示词语,请同学们用手势来表示“背、圈”的声调。

《不懂就要问》课时教学设计

《不懂就要问》课时教学设计

《不懂就要问》课时教学设计第一篇:《不懂就要问》课时教学设计《不懂就要问》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11个生字,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和熟字组成的新词语。

2.能按要求完成课后练习第2、3题,能正确回答练习第1题中的两个问题。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那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2.重点理解“学问”“照例”“私塾”等词语。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它们的音、形、义,并能正确书写。

(二)掌握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三)能借助拼音,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学会并掌握11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字义、词义。

(二)初读课文后,认识到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是不容易的。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12不懂就要问2.谈话导入:简介孙中山(可挂画像)。

同学们听说过孙中山这个名字吗?他是广东人,生于1866年,于1925年因病去世。

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早年就有志反清。

曾任中国同盟会总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遗嘱主张,“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一件事。

(二)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借助拼音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标出课文自然段,想想课文讲了孙中山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3.指名二人读课文,回答问题。

(共9个自然段。

本课书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

)4.指名读本课由生字组的词,全班对对。

(三)自学生字,记住字音、字形,了解字义、词义,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再齐读。

强调读音:懂d%ng;诵s^ng;例l@;呆d1i;圈qu1n。

《不懂就问》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不懂就问》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不懂就问》教学设计优秀4篇《不懂就问》教案及反思篇一说课:《不懂就要问》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

课文赞扬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品质。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孙中山小时候是怎样勤学好问的。

课文的学习难点是理解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意思。

1、教学时要激发兴趣,让学生自己多读。

要把阅读提示中关于孙中山生平的介绍和提出的两个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

引导学生读课文时提出问题,并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2、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可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要注意问句、感叹句,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

3、本单元的训练要点是读课文,边读边想,在教学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通过解决为什么孙中山明知道要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这个问题,使学生知道孙中山从小就勤学好问,懂得认真读书、不懂就问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学习习惯。

不懂就问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8个,积累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知道不懂就问是学习的好习惯。

3、学习边读边思考:为什么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以前的孩子在哪里读书,怎样读书的吗?交流,出示(媒体1),课文第二小节:以前,小孩子大多在私塾上课。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

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说。

指名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媒体2)了解私塾学习诵2、师:确实在私塾里,先生指挥让学生跟着念书、背书,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

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是讲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的故事。

出示(媒体3)介绍孙中山3、出示课题(媒体4)39 不懂就问指名读,学习懂,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那么孙中山究竟哪里不懂,提出了怎样的问题?请同学们打开书,轻轻地读读课文,出示(媒体5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自形,把课文读通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懂就要问》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11个生字,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和熟字组成的新词语。

2.能按要求完成课后练习第2、3题,能正确回答练习第1题中的两个问题。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那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2.重点理解“学问”“照例”“私塾”等词语。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它们的音、形、义,并能正确书写。

(二)掌握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三)能借助拼音,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学会并掌握11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字义、词义。

(二)初读课文后,认识到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是不容易的。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12不懂就要问2.谈话导入:简介孙中山(可挂画像)。

同学们听说过孙中山这个名字吗?他是广东人,生于1866年,于1925年因病去世。

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早年就有志反清。

曾任中国同盟会总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遗嘱主张,“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一件事。

(二)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借助拼音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标出课文自然段,想想课文讲了孙中山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3.指名二人读课文,回答问题。

(共9个自然段。

本课书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

)4.指名读本课由生字组的词,全班对对。

(三)自学生字,记住字音、字形,了解字义、词义,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再齐读。

强调读音:懂d%ng;诵s^ng;例l@;呆d1i;圈qu1n。

2.纠正重点字、易错字的字形,交流方法。

“诵”用把“通”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

“至”用把“到”去偏旁的方法记忆。

“例”用把“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

“厉”里面是“万”,不要写成“力”。

“题”要与“提”字区别用法、写法。

3.练习组词,口头把生字各组几个不同的词语。

然后齐读“读读写写”的词。

4.理解词义。

(提出文中不懂的词讨论)私塾:旧时私人(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吓呆:吓,害怕。

害怕得呆住了。

说明非常害怕。

戒尺:旧时私塾先生用来打学生手心的板子。

霎时:指时间很短。

厉声:严肃而厉害的声音。

学问:在课文中指知识。

照例:照,按照;例,规定。

按照一向的做法。

鸦雀无声: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儿声音。

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在本课形容同学们正背得起劲的样子。

咿咿呀呀:形容读书的声音。

胡里胡涂:形容对事情一点儿也不明白。

(五)指导书写:老师板书指导学生抄字头。

“懂”: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写紧凑些。

“照”上下结构,上边大,下边要小。

“题”半包围结构,写时把“是”字的一捺要伸向右半边,托住“页”。

(六)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讲读课文,理解内容,能回答课后练习第1题的两个问题。

(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认识到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是不容易的,教育学生学习这种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二)理解“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道理,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

(三)能正确流利地读好这篇较长的课文。

三、教学过程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提问:(1)孙中山小时候读的什么书?那时候怎么上课?2.理解词语“私塾”、“至于”。

3.小结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先生只让背诵,从来不讲。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本段,思考问题,并在文中标出有关语句。

(1)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后来又做什么?(2)理解词语“照例”、“流利”。

这两个词说明了什么?板书这两个词并讨论。

(“照例”就是按照平常的做法。

“流利”就是读得很通顺、熟练。

说明了孙中山每天到校都是这么做的;他学习认真、成绩好。

)2.提问:孙中山向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提问的?(孙中山不满足于只会背,不理解意思的现状,他认为糊里糊涂地死记硬背而不懂得意思是没有用的。

由于这个原因,孙中山“壮着胆子”,向老师提出讲解有关教材意思的要求,渴望老师帮助,态度非常诚恳。

3.小结段意:孙中山读书认真,功课完成得很好。

有一天,他因为不懂书里的意思就站起来请求先生讲解。

过渡:孙中山这一问引起了什么?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学习第3~7自然段。

1.默读第4~7自然段,理清思路。

思考:每一自然段讲的是谁?怎么做的?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

2.指名5人读,每人读一段后回答问题。

(第3段讲同学们吓呆了;第4段讲先生厉声责问孙中山会不会背;第5段讲孙中山背出了这段书;第6段讲先生答应讲解;第7段讲先生详细讲解,学生认真听。

3.从这几段课文中找出反映当时课堂气氛和先生态度的词语,讨论理解回答。

板书:吓呆、鸦雀无声、拿着、厉声。

4.提问: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变了呢?(孙中山“一字不漏”地背诵,说明他确实已经完成了先生留的功课,他写得很认真。

他要求先生讲文章的意思,是想进一步理解所背的文章内容,而不是无理取闹。

所以先生才改变了态度,破例给孙中山讲解书中的内容。

)板书:收起,讲得详细。

5.把3~7自然段连起来读一遍,要读出文中先生态度的前后变化的语气来。

过渡:孙中山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四)学习第8、9自然段。

1.指名读第8、9段,思考回答:(1)什么叫“学问”?孙中山是怎么理解学问的?(2)孙中山为什么敢向先生提问?为什么认为“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呢?2.讨论回答问题。

(然后老师补充总结)(“学问”在这里指的是知识、学识。

孙中山认为要想求得真正的知识,就是“不懂就要问”,要问个明白,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

为了弄清书里的道理,为了学到知识,他当时宁愿挨打,这种精神是可贵的。

在当时情况下,孙中山敢于提出问题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是需要有胆量,有魄力的,是求知的强烈欲望促使他这样做的。

孙中山这种认真读书、不懂就问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五)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全文,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让学生在文中圈画出反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词句,再用自己的话有顺序地说一说。

)(六)作业。

1.写本课生字词和“读读写写”的词各三遍。

2.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练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巩固复习生字新词,会听写字词。

(三)做课后作业练习第3题,看拼音写句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看拼音写句子,完成课后练习3,提高拼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练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老师进行朗读指导。

(1)课文中的问句和感叹句,要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

如“这样胡里胡涂地背,有什么用呢?”这句话反映了孙中山认为胡里胡涂背没有用这一看法,要用反问表示肯定的语气;“……不怕挨打吗?”这句话是那个同学不明白孙中山怎么敢问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你会背了吗?”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得稍重些,表示出恳求、期待的语气。

(2)第三段是一个长句,要读出课堂上当时紧张的气氛。

可按下面的停顿和重音来读。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二)巩固复习生字新词。

(出示小黑板)1.比一比,组词语。

列()孙()通()例()孔()诵()提()厉()堂()题()历()党()2.给下面的字加部首组成生字,再组词语。

董()________ 昭()________ 卷()________ 木()________ 3.填空组词语。

弄清()摇头()胡里()连连()壮着()()无声4.从下面的词语中各找出两组近义词和反义词填空。

照样认真糊涂详细马虎仔细明白照例近义词:()——()()——()反义词:()——()()——()5.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看拼音写句子。

(1)心里拼读,对齐拼音写汉字,默读句子。

(2)指名读拼音写出两句话,纠正错的,再齐读。

(三)听写本课生字词。

(四)作业。

1.把听写中的错词各改三遍。

2.写课堂练习题。

3.熟读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