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剪辑编辑艺术》复习资料
影视剪辑编辑艺术复习资料

影视剪辑编辑艺术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蒙太奇作为影视艺术的构成方法,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尔亭提出,不论什么蒙太奇形式,归根到底只有两种形式、两种类型:叙述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
2、画面附加技巧种类繁多,分别有:显、隐、划、化、甩出、甩入、翻转画面、倒正画面、多画面、定格画面、画面叠印。
3、为了剪出好戏来,剪辑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出努力:选择好素材、安排好结构、运用好语言、掌握好节奏。
4、传统艺术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空间艺术,比如绘画、建筑、舞蹈;另一种是时间艺术,比如音乐、戏剧、文学5、影视的音响组接可分为动作音响、剧情音响、特殊音响二、名词解释1、视觉形象:电影电视通过活动画面塑造的艺术形象。
2、画面附加技巧:所谓画面附加技巧,也称光学技巧,即用光学印片方法在已有画面上印出(做出)某种技巧处理。
3、影视蒙太奇:影视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特有的观察世界和揭示展现各种人物、事件、场景的手段和方法。
4、挖剪:将一个完整镜头中的动作、人和物或运动镜头在运动中的某一部位的多余的部分挖剪去。
5、影视的三种基本空间:银幕空间、动作空间、想象空间。
6、大特写:表现人的脸部或拍摄对象的某个细部,如眼、嘴、手、足等,将其拍得很大、很突出,清晰地展示其细微之处,所以又称细部特写。
7、创造性剪辑:在剪辑工作中,能够充分把握形象、动作和结构这三大艺术要素,善于运用动作、造型和时空这三个剪辑因素,取得优良的有新意的剪辑效果。
8、线性剪辑:是电视独有的剪辑方式,它是由电视的技术特性决定的。
9、视线:指人和动物用眼睛看东西时,眼睛和物体之间的假想“直线”。
这条“直线”就构成了视线。
10、镜头长度:11、主体:主体,即艺术表现的主体,也就是影视中的人和物。
12、分解动作:把生活中运动中运动着的人和物的动作分解成影视中各个单位的独立画面,这就是电影分镜的起源。
13、组合动作:则是把那些单独、零散的分解动作的画面,重新组合为连续的活动整体。
14、内部动作:内部动作是人物对于外界事物的反应活动,又称“心理动作”。
电视编辑复习资料

地点的转换 时间的转换 自然段落 节奏性段落
技巧转场与无技巧转场
技巧转场 传统特技转场:淡出淡入、叠化、划、圈、定格、翻转等
无技巧转场
出画入画转场 特写转场 两极镜头转场 相同相似主体转场 主观镜头转场 空镜头转场 运动镜头转场 挡黑镜头转场 逻辑因素转场
叫板式转场 拖声、捅声转场
影视剪辑的发展趋势
剪辑发展的新趋势:从时间到空间
在时间剪辑上突破以镜头与镜头、画格(帧)与画 格为最小单位进行组接的传统,运用数字技术直接 对画格的像素编辑修改。
案例:《阿甘正传》(1994)
剪辑发展的新趋势:从时间到空间
从传统的历时性 的线性合成为主 发展到向屏幕内 的共时性的并列 画面组合。
单个镜头所具有的信息多意性,也使得组合成为编导表达明确含 义的一种必然手段。
长镜头
镜头组接顺序对镜头语言的意义表达会产生重要 意义。普多夫金实验
创造影像时空。敖德萨阶梯 剪辑是节目和创造者风格化的必要手段。
剪辑的含义
剪辑的含义
最初,所谓剪辑就是 将一段胶片与另一段 胶片粘接起来,所以 当时剪辑被称作“剪 接”(cutting)。
重复剪辑 《撞车》
将具有一定寓意的动作、景物或形象的场面再次或多次出现
作为时空结构方式的剪辑
影视中的时间
实时的时间形式 《工厂大门》 压缩的时间 《公民凯恩》“早餐” 延伸的时间 “敖德萨阶梯” 、《闪电狗》、《黑客
帝国》子弹时间镜头
其他:时间冻结《剑雨》
利用剪辑转场
场
美 唐·利文斯顿《电影和导演》:在字典上,对“场”的定义是指戏剧上的一 段,这一段在地点上没有变化,在时间进程上没有间隔。
总体结构剪辑
《影视剪辑》复习大纲

《影视剪辑》复习大纲一、名词解释。
1.剪辑点的定义。
2.纪录片的定义。
3.轴线规律的定义。
4.叙事剪辑的定义。
5.表现剪辑的定义。
6.对比剪辑的定义。
7.隐喻剪辑的定义。
8.重复剪辑的定义。
9.拖声法与捅声法的定义。
10.升格拍摄与降格拍摄的定义。
11.画面剪辑点和声音剪辑点的定义。
12.串联式时空结构和并联式时空结构的定义。
二、简答题。
1.影视剪辑诞生与发展的四个时期。
2.剪辑中的六个完形法则。
3.影视剪辑认识的三个层面。
4.镜头内部运动剪辑点的选择方法。
5.叙事剪辑相比,表现剪辑的三个特点。
6.影视中延长时间的方法。
7.构成空间的作用。
8.线性时空结构的几个特征。
9.段落时空结构的分类。
10.剪辑意识的几个具体体现方面。
11.结论性纪录片的主要特点。
12.宣传纪录片常用的宣传手段。
13.影视造型叙事的区别。
三、问答题。
1.轴线分类及定义。
2.合理越轴一般采用的两种策略。
3.客观性音响剪辑的四种方法。
4.无技巧转场其实恰恰是最有技巧的原因。
5.纪实性纪录片的类型及各自特点。
6.优秀纪录片的品格。
四、论述题。
1.影视叙事从戏剧和小说中吸取的艺术营养。
2.影视时间构成和空间构成在影视剪辑中的发展趋势。
知识点①:影时间的两层含义和电视时间的三层含义(了解,P213)。
知识点②:从后工业文明时期到后现代主义,以电视为代表的媒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了解P271-273)。
电视编辑艺术复习资料

电视编辑艺术复习资料电视编辑艺术电视编辑构思①主题、结构拍摄编辑②影视语⾔(WB 镜头整体,基本构成与表意)还原、创造镜头的概念:镜头是连续的⽚段。
镜头的有效性长度是多少。
怎样调节⽩平衡(将⽩纸放到要拍摄的领域当中)镜头组接的⽅法和原则①画⾯编辑:选择、排序、成组、场⾯、段落构成与转换②声⾳编辑:选择(表意)、设置(成段)、技术处理③两种类型的剪辑:叙述与表现④剪辑中结构与节奏的处理标准:根据受众的特征,⽣理⼼理的需求,来决定剪辑结构和节奏的处理电视叙事中的时空形态和表现形式(镜头表现形式及其功能)课堂补充:长焦镜头的优势①可以远调②可以控制景深和虚实③可以将纵向空间压缩(密密⿇⿇相互重叠)⼴⾓镜头和长焦镜头:长焦镜头的焦距长,视⾓⼩,在底⽚上成像⼤。
所以在同⼀距离上能拍出⽐标准镜头更⼤的影象。
适合于拍摄远处的对象。
由于它的景深范围⽐标准镜头⼩,因此可以更有效地虚化背景突出对焦主体,⽽且被摄主体与照相机⼀般相距⽐较远,在⼈像的透视⽅⾯出现的变形较⼩,拍出的⼈像更⽣动,因此⼈们常把长焦镜头称为⼈像镜头。
⼴⾓镜头的基本特点是,镜头视⾓⼤,视野宽阔。
从某⼀视点观察到的景物范围要⽐⼈眼在同⼀视点所看到的⼤得多;景深长,可以表现出相当⼤的清晰范围;能强调画⾯的透视效果,善于夸张前景和表现景物的远近感,这有利于增强画⾯的感染⼒。
形象思维的表达(规范)(基础)把握电视⽚编辑的关键词——镜头(⼀)前期:①对镜头的严格控制(主题、⽬的)选择②被摄对象③光线④拍摄⾓度(成组)⑤镜头长度前期:我要什么?①选择(内容上主题相关)②框架(①景别,平⾯上的范围②深度,景物本⾝的特点、⾃⼰的观点、⾃⼰的视点、景深的控制{光圈、焦距}③长度,镜头表达的信息)(⼆)后期①对镜头的选择(是经过前期之后的⼆次选择)(最好镜头/部分)②镜头的衔接与转换镜头成组/声⾳成段③形成视听语⾔——表情达意课堂补充:实现(技术层⾯)在基础上深⼊把握把景物转换成镜头拍新闻:有零编辑的说法,拍五个到六个镜头,掐头去尾即可拍纪录⽚:写个⼤纲,多半使⽤较多的长镜头本学期着重抓住⼏个⽅⾯表述上:使⽤规范的格式主题表达上:关注⼈和⼈的变化变现⽅式上:镜头语⾔及表意画⾯形象的选择(严格控制画⾯)镜头成组,声⾳成段(影视语⾔的合理运⽤)镜头转接的策略在电视创作实践中,怎样才能制作出更有意思更吸引观众的节⽬?①前期制作:创意、选题、脚本、拍摄录制(画⾯/声⾳)(补充:养成记场记的习惯)②后期制作:(在剪辑台上)镜头衔接——再现现实,表达情绪声画组合——增强视听冲击⼒(冲击可以⽤递进、集合、对⽐来体现)结构安排——叙事清楚,层次分明第⼀章电视编辑概述⼀、认识电视编辑及其⼯作流程⼆、电视编辑相关的理论基础三、电视⽚编辑的素质要求四、现代电视编辑观念五、电视画⾯的构成与思维特征学习要求认识电视编辑及其⼯作理解电视画⾯编辑的基本流程认识电视的艺术特征与影视传播的规律⼀、认识电视编辑编辑的两种⽅式1、指“⼯种”,即编辑操作⼈员2、指“创作环节”,尤其特指电视节⽬后期制作环节中对素材的处理。
电视节目编辑考试复习资料

电视节目编辑1、叙事蒙太奇最简单、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旨,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表现连贯的剧情,重在动作、形态和造型的连贯性。
叙事蒙太奇又包含下述几种具体技巧:(1)连续式蒙太奇: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连接,以情节和动作的连续性和逻辑上的因果关系为镜头的组接依据。
优点:叙述的线索单一,有头有尾,脉胳清楚,层次分明,容易为观众所理解和接受。
(2)平行式蒙太奇:将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分开表现,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件依次分叙,造成一定的呼应和对位,产生丰富的戏剧气氛和艺术效果。
(3)交叉式蒙太奇:交叉蒙太奇是平行蒙太奇的发展。
它强调线索之间具有严格的同时性,密切的因果关系,频繁的切换,一条线索影响其它线索的发展,使人产生悬念。
(4)颠倒式蒙太奇:先展现事件的现状,再介绍故事始末。
在时间概念上表现为过去与现在的重新组合。
2、表现蒙太奇表现蒙太奇是以相连的或相叠的镜头、场面、段落在形式上或内容上的相互对照、冲击,产生比喻、象征的效果,引发观众的联想,创造更为丰富的涵义,从而表达某种心理、思想、情感和情绪。
表现蒙太奇主要作用不是叙述情节,表现事物。
(1)对比式蒙太奇:镜头或场景的组接是以内容上,情绪上,造型上的尖锐对立或强烈的对比作为连接的依据。
对比镜头的连接会产生互相衬托、互相比较、互相强化的作用。
(2)积累式蒙太奇:把若干内容相关或有内在相似性联系的镜头并列组接,造成某种效果的积累,从而达到渲染气氛、强调情绪、表达情感、突出含义的目的。
(3)比喻式蒙太奇:通过镜头画面的对列,用某种形象或动作比喻一个抽象的概念,或借助另一现象所固有的特征来解释另一现象或象征某一意义,从而含蓄形象地表达某种寓意或感情色彩。
(4)重复式蒙太奇:把代表一定寓意的镜头、场面或类似的内容在关键的时候反复出现,构成强调,形成对比,表达事物内在和本质的发展。
可以起到强调作用。
3、旁白是一种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的人声语言,表现为第一人称自述或第三人称的议论或评说。
影视剪辑编辑艺术复习资料

《影视剪辑编辑艺术》复习资料1、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公映了《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宣告了电影的诞生。
2、1927年10月第一部有声影片——美国的《爵士歌王》。
3、1935年第一部彩色影片《名利场》在美国问世。
4、1905年,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成为中国第一部影片。
5、1948年,戏曲片《生死恨》,是中国第一部彩色片。
6、1925年10月2日,英国人约翰•贝尔德发明了电视。
4、影视有三种基本时间是:事件时间;叙述时间;感受时间;1、当美国导演鲍特和格里菲斯运用分镜头进行拍摄之后,就产生了专门的剪辑工作。
2、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电影剪接已经和正在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手工操作;第二个是机器操作;第三个是电脑操作(数码剪辑)。
3、1913年,《难夫难妻》标志着中国电影剪辑专业的诞生,张英是我国最早的电影剪接人员。
1、电影电视的三大艺术要素是:形象、动作、结构。
2、银幕屏幕形象包括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
3、视觉形象又由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所构成。
4、听觉形象则分为音乐形象和音响形象。
5、主体动作包括内部动作、外部动作和语言动作。
8、影视艺术的动作,分为作画面主体动和摄影摄像镜头动作两大类。
2、1900年,威廉逊在影片《中国教会被袭记》中使追逐和救援的场面交替出现——这视为蒙太奇的第一次使用。
3、美国导演格里菲斯的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使蒙太奇真正成为电影艺术独特的表现方法。
9、长镜头学派代表人物,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
他提出的“照相本体论”是长镜头学派的理论基础。
10、长镜头特点:保持时空的连续性和景物的清晰度,来保证、复原、再现生活的真实性。
11、长镜头以美国人罗伯特•费拉哈迪1916《北方的纳努克》为代表作品。
2、1956年,法国新浪潮导演戈达尔拍摄了影片《疲惫》(我国译为《筋疲力尽》),是使用跳切的代表作。
1、剪接点的选择分两大方面:一、画面剪接点;二、声音剪接点。
2、画面剪接点:动作,情绪,节奏剪接点。
影视编辑复习资料

影视编辑复习资料名词解释4X5 简答2X10 问答1X20 分析2X10 案例1X201、蒙太奇:指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
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是使用摄影机的手段,是使用剪辑的手段。
2、帧:是指组成影片的每一幅静态画面。
构成视频素材文件的最小单位元素为帧,即组成动画的每一幅静态画面,一帧就是一幅静态画面。
3、帧速率:指播放视频时每秒钟所播放的画面数量。
4、画外音:指影片中声音的画外运动,即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而是来自画面外的声音。
旁边、独白、解说是画外音的主要形式。
5、转场:指在一个场景结束到另一个场景开始之间出现的内容。
段落之间伴随内容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要求,发生转换。
段落转换是心理的隔断和视觉的连续。
6、转场方法:利用特技:淡入淡出、叠化、翻页、划像、圈出圈入、定格直接切换:两极镜头转场、利用画面内因素转场、利用视觉错觉转场、利用形态因素转场、特写转场、动势转场、遮挡的转场、声音转场7、镜头:开机到关机所记录的画面。
(镜头语言中隐喻的三种表现手法:在同一个画面中喻体与被喻体同时存在,蒙太奇造成的隐喻,运动镜头进行隐喻。
)8、移镜头:摄像机固定在一个移动的支架上,一边移动一边拍摄。
特点:机位的变化,镜头视点不断变化。
视觉效果,更接近人的视觉常规。
空间范围比较大,可以纵深、横向甚至穿越障碍。
运动感强。
9、摇镜头:把摄像机架在一个固定的支点上,镜头演水平轴或垂直轴作扇形或圆形运动时所拍摄的镜头。
摇镜头的分类:按照摇的方向——水平摇、垂直摇和斜摇按照摇的角度——扇形摇(<180度)、半圆形摇、圆形摇按照摇的速度——慢摇、中速摇、快摇、甩摇特征:视点是运动的。
所表现的空间范围随时都在发生变化,空间中的形象分先后的依次出现在不同画面中。
在镜头内部形象元素静止的时候,形成起幅、中间部分和落幅。
2024年上学期《影视编辑》期末考试复习题(空)

2024年上学期pr期末考试复习题一、填空题1.我国的电视制式是_ _,其标准的帧尺寸为,帧速率为_ _。
2.从音频声道数来看,Premiere可以支持对_ 、_ _和_ 的编辑。
3.在Premiere中可以通过Motion(运动)设置对视频进行_ __、_ _、 _和_ _等参数的设置,可让静态的图像产生运动效果。
4.滚动字幕通常分滚动和滚动两种。
5.电视摄像的四个基本原则是__ __、__ __、__ ___和_ ___。
6.Premiere 除了可导入素材,还可以自己建立一些新素材,常用的有_ 、_ __、_ _、_ __和。
7._ _是指包含在剪辑中的包含影片播放控制信息的特定帧,也是素材设置滤镜参数的时间标记。
二、单项选择题1.以下()不属于视频文件格式。
A.AVI B.JPEG C.MPEG D.WMV2.视频编辑中,最小单位是()。
A.小时B.分钟C.秒D.帧3.在时间轴面板中操作时,Home这个快捷键作用是( )A. 将当前时间指示器移到起点B. 往前移动一个编辑点C. 将当前时间指示器移到终点D. 往后移动一个编辑点4.以下哪个是“速度/持续时间”的快捷键( )。
A.Ctrl+RB.Ctrl+SC. Ctrl+KD.Ctrl+Z5.在Premiere编辑中,快速保存的操作是()。
A.Ctrl+A B.Ctrl+S C.Ctrl+V D.Ctrl+U6.在Premiere中,项目面板中共有几种显示模式?( ) A.3 B.4 C.1 D.27.在Premiere编辑中,下列哪一个是撤消上一步操作?( ) A. Ctrl+A B. Ctrl+S C. Ctrl+G D. Ctrl+Z8.在Premiere中,导入素材的快捷键?( )A. Ctrl+AB. Ctrl+SC. Ctrl+ID. Ctrl+Z9.当片段的持续时间和速度锁定时,一段长度为10秒的片段,如果改变其速度为50%的话,那么长度为( )A.20秒 B.15秒 C.10秒 D.5秒10.在Premiere中,全部选择素材的快捷键?( )A. Ctrl+AB. Ctrl+SC. Ctrl+ID. Ctrl+Z11.下列哪个操作可以分离素材的视频和音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剪辑编辑艺术》复习资料第一章第一节:影视艺术的同一性和差异性1、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公映了《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宣告了电影的诞生。
2、1927年10月第一部有声影片——美国的《爵士歌王》。
3、1935年第一部彩色影片《名利场》在美国问世。
4、1905年,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成为中国第一部影片。
5、1948年,戏曲片《生死恨》,是中国第一部彩色片。
6、1925年10月2日,英国人约翰•贝尔德发明了电视。
7、电视、电影的差别:一、科技制作方面(1、电影是感光化学成像法,画面需要洗印加工,它的特征是声话以不同方式运行,画面是间歇运转,声音是连续运转。
2、电影每秒24画格;电视每秒25帧。
3、电影摄像机可顺拍、倒拍、变速,电视只能顺拍。
4、电影画面附加技巧制作繁杂,时间长成本高,质量难保证,电视制作简单,时间短成本低质量高。
5、电影字幕写定后不能随意更改,电视可立即修改。
二、传播形式方面(1、观看电影是一种群体的带有某种强制性的艺术欣赏方式。
电视是自由的个性化家庭性艺术。
第二节:影视艺术的基本特性1、名词解释:视觉形象:电影电视通过活动画面塑造的艺术形象。
2、视觉形象主要是由可见的人物造型,环境造型和画面造型构成。
3、简答题:为什么说影视艺术是时空艺术?影视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体,电影电视都是在时间的移动中展示空间,同时又在空间的变化中展示时间,二者联系紧密,不可分割。
这种时间与空间的复合,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是影视艺术的又一基本特征。
4、影视有三种基本时间是:事件时间;叙述时间;感受时间;第三节:剪辑在影视创作中的地位1、当美国导演鲍特和格里菲斯运用分镜头进行拍摄之后,就产生了专门的剪辑工作。
2、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电影剪接已经和正在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手工操作;第二个是机器操作;第三个是电脑操作(数码剪辑)。
3、1913年,《难夫难妻》标志着中国电影剪辑专业的诞生,张英是我国最早的电影剪接人员。
4、简答题:影视艺术有哪几度创作?答:有三度创作。
第一度,是编剧和责任编辑对文学剧本的创作(剧本任务阶段);第二度是导演、摄影、摄像的任务,他们进行着文学剧本的文字形象转化为影片视听形象的在创作(拍摄阶段);第三度,是创作剪辑工作(剪辑阶段)。
5、名词解释:主体,即艺术表现的主体,也就是影视中的人和物。
6、名词解释:分解动作:把生活中运动中运动着的人和物的动作分解成影视中各个单位的独立画面,这就是电影分镜的起源。
7、名词解释:组合动作:则是把那些单独、零散的分解动作的画面,重新组合为连续的活动整体。
8、简答题:剪辑的任务有哪些?一、选用剪辑素材;三、确定剪辑手段;五、把握剪辑基调。
二、制定剪辑方案;四、选择剪辑点;9、简答题:剪辑的技巧手段:1、画面处理;2、动作处理;3、情绪处理;4、段落处理;5、声音处理。
10、论述题:剪辑人员的素养包括哪些?包括文化艺术素养和科学技术素养两大部分组成。
一、文化艺术素养:①影视艺术素养;②剪辑艺术素养;③综合文化素养。
二、科学技术素养:①剪辑人员必须深刻认识影视艺术的技术性;②剪辑人员要熟悉影视制作的生产阶段和工艺流程;③剪辑人员还要密切关注高科技的最新发展。
第二章第一节:电影电视的三大艺术要素1、电影电视的三大艺术要素是:形象、动作、结构。
2、银幕屏幕形象包括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
3、视觉形象又由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所构成。
4、听觉形象则分为音乐形象和音响形象。
5、主体动作包括内部动作、外部动作和语言动作。
6、名词解释:内部动作是人物对于外界事物的反应活动,又称“心理动作”。
7、名词解释:外部动作是人物在周围环境和人物的矛盾冲突中表现在形体上的反应,又称“形体动作”。
8、影视艺术的动作,分为画面主体动作和摄影摄像镜头动作两大类。
第二节:影视创作中的三个剪辑因素1、动作因素、造型因素、时空因素是影视创作中的剪辑因素。
2、名词解释:慢动作:摄影机以每秒多于24格画幅的速度进行拍摄。
3、名词解释:快动作:摄影机以每秒少于24格画幅的速度进行拍摄。
4、名词解释:时空因素:主要包括剧作时空、银幕屏幕时空和镜头组接时空。
5、名词解释:镜头组接时空:这是镜头组接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时空形态和时空因素,它包括直接时空、间接时空、人物语言时空、人物动作时空、景物造型时空等等。
第三章:蒙太奇与影视剪辑、编辑第一节:蒙太奇的基本含义1、[必考]名词解释:蒙太奇:本是建筑学上的一个法语词汇,原意是“安装、组合、构成”之意。
在电影制作中,是指把不同镜头有机的、艺术的组接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及各种节奏等功效的手段。
2、1900年,威廉逊在影片《中国教会被袭记》中使追逐和救援的场面交替出现——这视为蒙太奇的第一次使用。
3、美国导演格里菲斯的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使蒙太奇真正成为电影艺术独特的表现方法。
4、[必考]名词解释:叙述蒙太奇——连续的蒙太奇;(是指将镜头按照时间顺序、生活逻辑和因果关系来分切、排列、组合、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和演绎故事。
它强调外在和内在的连续性,着重于情节发展和人物形体、语言、表情以及造型上的连贯。
)5、[必考]名词解释:表现蒙太奇——对列的蒙太奇。
(通过镜头的对列即通过内容或形式上的队列,通过人物形象和景物的对列,造成某种概念或某种寓意,产生一种联想或某种含义,以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情绪感染力,达到观众的想象和思考,揭示、突出、表现创作立意的目的。
)6、[必考]简答题:叙事蒙太奇的表现形式:①平行蒙太奇;②交叉式蒙太奇;③复现式蒙太奇;④叫板式蒙太奇;⑤错觉式蒙太奇;⑥积累式蒙太奇;⑦扩大与集中式蒙太奇;⑧夹评夹叙式蒙太奇。
7、[必考]简答题:表现的蒙太奇的表现形式:①对照式蒙太奇,镜头之间的内容上或形式上的强烈对比,表达创作着的某种寓意、情绪和思想。
②梦幻式蒙太奇;③象征式蒙太奇;④联想式蒙太奇。
8、论述题:蒙太奇的艺术功能有哪些?①通过蒙太奇的镜头分切与组接,进行对画面的选择及动作的取舍,对主题的概括于情节的集中,从而突出重点,强调特点、突显主线,深化主题;②积极观众参与影片的创作,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想象力;③创造影视艺术独特的时间与空间,运用蒙太奇的镜头分切与组合,将现实生活的时空变成艺术的有限时空与无限时空。
④运用蒙太奇的艺术手法,创造出影视片内部结构的眼睛和外部结构的流畅,产生强烈的节奏感。
⑤运用蒙太奇镜头的分切与组接,产生新的含义和概念,构成具有特定意境和寓意的影视语言。
⑥声画的有机组合,多元素(表演、摄影、摄像、造型、声音、色彩等)的融合,产生完整、统一的声画合一的银幕屏幕形象。
9、长镜头学派代表人物,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
他提出的“照相本体论”是长镜头学派的理论基础。
10、长镜头特点:保持时空的连续性和景物的清晰度,来保证、复原、再现生活的真实性。
11、长镜头以美国人罗伯特•费拉哈迪1916《北方的纳努克》为代表作品。
12、论述题:蒙太奇学派与长镜头学派的主要区别有哪些?蒙太奇学派:首先是从主观的思考出发,然后结合对生活的客观观察,确定思考的构思方案,视觉形象是短镜头,着重于写意的表现。
长镜头学派:首先是从客观的观察出发,然后结合主观的思考,确定观察的实施方案,视觉形象是长镜头,着重于写实的表现。
第四章:影视片的两类剪辑手法第一节;有附加技巧的剪辑——“特技”1、画面附加技巧的种类:一、显(又称渐显,渐明,淡入。
二、隐(又称渐隐,渐暗,淡出。
三、化(又称溶化,溶变,叠化。
四、划;五、甩出,甩入;六、翻转画面;七、倒立画面;八、多画面;九、定格画面;十、画面叠加。
2、1956年,法国新浪潮导演戈达尔拍摄了影片《疲惫》(我国译为《筋疲力尽》),是使用跳切的代表作。
3、简答题:七种跳切转场方式:1利用语言转场;2利用动作转场;3利用景物镜头转场;4利用特写转场;5利用情绪转场;6利用音乐转场;7利用音响转场。
4、简答题:非线性剪辑:运用数字化剪辑技术,配合传统剪辑手段。
第五章:剪辑与镜头语言的运动第一节:镜头组接点的准确性1、剪接点的选择分两大方面:一、画面剪接点;二、声音剪接点。
2、画面剪接点:动作,情绪,节奏剪接点。
3、名词解释:动作剪接点:这类剪接点主要以“形体动作”为基础,以剧情内容和人物在特定情境的行为为依据,结合实际生活中人体活动的规律来处理。
5、人物对话可分为两类剪辑方式:A、平剪(视频或音频同时出现或消失);B、串剪(视频或音频错位出现或消失)。
6、名词解释:音乐剪接点:剪接点主要以乐曲的主题旋律、节奏、节拍、乐句、乐段和戏曲的锣鼓经为基础,以剧情内容、主体动作、情绪、节奏为依据,结合镜头造型的基本规律、处理音乐长度(以音乐的旋律或节奏为点)。
第三节1、名词解释:影视中的方向是指影视画面中物体运动的方向,影视中的方向的参照系是画面的四条边框)2、名词解释:视线:指人和动物用眼睛看东西时,眼睛和物体之间的假想“直线”。
这条“直线”就构成了视线。
3、简答题:事物运动的方向:1、背景方向;2、角色的方向;3、风的方向;4、光的方向;5、声音的方向;6、色彩的方向。
4、名词解释:轴线:指影视片中表现人物(或运动物体)的行动方向、任务的视向和人物之间交流而产生的一条无形的线。
轴线直接影响镜头的调度。
5、轴线一般可分三类:1、动作轴线;2、方向轴线;3、关系轴线。
6、名词解释:离轴:通常情况下,摄影机在轴线的180度角内来确定镜头的总角度,在此总角度内来切入不同角度、景别的镜头,但不能随意超越这180度角以外去拍摄。
否则人物的动作、方向、关系就会偏离甚至相反。
7、镜头组接的逻辑性:1、故事情节进展的逻辑;2、人物事件关系的逻辑;3、时间、空间转换的逻辑。
第五节1、名词解释:分解法:就是一个完整的动作通过两个不同角度、两个不同景别将它表现出来。
2、名词解释:固定镜头:是指拍摄时摄影摄象机的镜头画面本身不运动,这种镜头叫做固定镜头3、名词解释:运动性镜头:拍摄时摄影摄象机采用推拉摇移跟升降鸟瞰这八种拍摄的画面而构成的运动性镜头。
第六节1、画面造型的因素包括:1、构图;2、方向;3、角度;4、景别;5、光影;6、色彩;7、镜头运动;8、主体活动。
第七节1、名词解释:分剪:就是一个镜头分成两个镜头或两个以上的镜头使用。
(常用方法)2、名词解释:挖剪:将一个完整镜头中的动作、人和物或运动镜头在运动中的某一部位的多余的部分挖剪去。
3、[必考]名词解释:景物镜头:指画面内没有人物只有景物的镜头,常称空镜头。
4、名词解释:关系性镜头:是在情节、事件中将相互有“关系”的主要人和物或环境表现在同一时空画面里,借以展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5、简答题:武打场面镜头组接要点:1、抓武打动作;2、抓画面造型;3、抓镜头尺寸;4、采用错觉法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