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火腿加工工艺

合集下载

金华火腿传统加工工艺

金华火腿传统加工工艺

团体标准T/JHHTA0001-2019金华火腿传统加工工艺Jinhua ham Tradition Machining Technology(征求意见稿)2019-XX-XX发布2019-XX-XX实施金华火腿行业协会发布T/JHHTA0001-2019目次前言 (1)1范围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2)3术语与定义 (2)4加工前准备 (2)5原料选择 (3)6修割腿胚 (4)7上盐腌制 (5)8洗晒整形 (7)9上楼发酵 (8)10落架分级 (10)11堆叠后熟 (10)12成品检验 (11)附录A (12)T/JHHTA0001-2019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金华火腿行业协会提出并发布。

本标准起草单位:金华火腿行业协会、XXXX、XXXX。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晓钟、XXX、XXX、XXX。

本标准系首次发布。

T/JHHTA0001-2019金华火腿传统加工工艺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金华火腿传统加工工艺包括加工前的准备、原料选择、修割腿胚、上盐腌制、洗晒整形、上楼发酵、落架分级、堆叠后熟、成品检验、具体操作规程和工艺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本行业协会,采用传统工艺加工金华火腿的会员企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270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鲜(冻)畜禽产品GB27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GB27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19088地理标志产品金华火腿DB33/3008浙江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火腿生产卫生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金华火腿在金华、衢州市行政区域内,采用符合GB2707标准商品猪后腿为原料,按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具有形似竹叶、爪小骨细、肉质细腻、皮薄黄亮、肉色似火、香郁美味的火腿。

金华火腿的做法

金华火腿的做法

金华火腿的做法金华火腿是浙江金华风味食品,是金华市最负盛名的传统名产,金华火腿皮色黄亮、形似琵琶、肉色红润、香气浓郁、营养丰富、鲜美可口,素以色、香、味、形“四绝”闻名于世,在国际上享有声誉。

金华火腿命名由来据传南宋抗金名将宗泽(义乌人)是火腿业的祖师爷;有的传说讲他把家乡猪肉经过腌制带至皇宫,进献给皇上,皇帝见到剖开的腿肉绯红似火,即把它命名为“金华火腿”。

金华火腿的简介金华火腿(又称火朣)具有俏丽的外形,鲜艳的肉,独特的芳香,悦人的风味,即色、香、味、形,“四绝” 而著称于世,清时就已被列为贡品。

为中国腌腊肉制品中的精华。

金华出产的“两头乌”猪,后腿肥大、肉嫩,经过上盐、整形、翻腿、洗晒、风干等程序,数月乃成。

香味浓烈。

便于贮存和携带,已畅销国内外。

火腿相传起源于北宋,北宋名将宗泽战胜而还,乡亲争送猪腿让其带回开封慰劳将士,因路途遥远,便撒盐腌制以便携带。

腌制而成的猪腿色红似火,称为火腿。

宗泽的故事确有其事,火腿的原先名字就被宗泽叫做家乡腿。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火腿起源于温州地区。

温州经常闹水灾,又因为沿海,发大水的时候海水倒灌。

等到发大水过后,农民又从避难的地方回来。

由于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又由于洪水来的又快又猛,像家畜之类的大件物品就无法及时带走,农民就把一些日常用品和农具之类的从淤泥里挖出来。

有些被淹死的猪从泥沙里被挖出来,经过海水里天然的亚硝酸盐和氯化钠的处理,就成为了自然的咸肉或者火腿。

尽管是被海水淹过的猪肉,但是由于当时没有食物可吃,人们就尝试食用这些尽管被淹过,但是并没有腐败的肉,实际上味道是很不错的,又容易保鲜,人们后来就发明了做火腿和咸肉的方法。

金华火腿今昔金华火腿,据考证金华民间腌制火腿,始于唐代。

唐开元年间(713-742)陈藏器撰写的《本草拾遗》载:“火腿,产金华者佳”。

距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

相传,宋代义乌籍抗金名将宗泽,曾把家乡“腌腿”献给朝廷,康王赵构见其肉色鲜红似火,赞不绝口,赐名“火腿”,故又称“贡腿”。

金华火腿历史与现状和制作方法

金华火腿历史与现状和制作方法

金华火腿历史与现状金华火腿是金华市最负盛名的传统名产,金华火腿皮色黄亮、形似琵琶、肉色红润、香气浓郁、营养丰富、鲜美可口,素以色、香、味、形“四绝”闻名于世,在国际上享有声誉。

据史料考证,金华火腿始于唐盛于宋,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悠久历史,是我国各类火腿的鼻祖,民间传说,火腿名称的来历,与宋代抗金名将宗泽有关,南宋时,金华火腿就被列为贡品。

当时东阳、义乌、兰溪、浦江、永康、金华等地农家,腌制火腿成风,因均属金华府管辖,故统称金华火腿。

到了清代,金华火腿已外销日本、东南亚和欧美各地。

1913年,荣获南洋劝业会奖状;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优质一等奖;1929年在杭州西湖商品博览会上又获商品质量特别奖,成了风靡世界的肉食。

建国后,金华火腿曾多次被评为地方和全国优质产品,1981年更荣膺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章。

1985年蝉联国家优质食品金质奖章。

1988年金华火腿切片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1995年获“中国火腿之乡”称号。

唐:金华火腿,始于唐朝。

据唐开元年间(713-742)陈藏器编撰的《本草拾遗》记载:“火腿,产金华者佳”。

宋:两宋时期,金华火腿得到较大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金华的知名特产,也成为朝廷的贡品。

元:元朝初期,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将火腿的制作方法传至欧洲,成为欧洲火腿业的起源。

明:金华最早的地方志《嘉靖浦江志略》中记载的食类仅有“日擂茶、日火腿”两种,《本草纲目》对火腿也有记载。

清:乾隆年间赵学敏编写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火腿,产金华者佳,金华六属皆有。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德国莱比锡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金华火腿首次获得金奖。

民国:1915年,在美国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通而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再次获得金奖。

据1933年《中国实业志》记载,1931年、1932年金华所属各县的火腿产量分别为81.4万只和69.2万只。

抗日战争爆发后,金华火腿产量急剧下降,1940年为40余万只,1942年不足5万只。

项目九火腿制品加工技术PPT课件

项目九火腿制品加工技术PPT课件
10
任务一 西式火腿加工
11
一、西式火腿的分类
鲜艳的腌制肉红色, 极少的脂肪和结缔组 织,多汁味厚滑嫩可 口的组织,切面基本 没孔洞和裂隙,有大 理石纹状,有良好咀 嚼感而不塞牙,营养 价 值丰富。
12
西式火腿种类繁多,虽加工工艺各有不同,但 其腌制都是以食盐为主要原料,而加工中其他调味 料用量甚少,故又称之为盐水火腿。
项目九 火腿制品加工技术
主要内容
概述 任务一、 西式火腿的加工 任务二、中式火腿的加工 任务三、几种成型火腿加工 任务四、火腿制品加工主要设备
1
本章学习目标
熟悉西式火腿制品的种类及特点; 掌握西式火腿制品的加工工艺; 了解中式火腿制品的分类; 掌握腌制、发酵、晒腿、修腿的步骤和要求。
2
一、分类
40
5.蒸煮与冷却
蒸煮后的火腿应立即进行冷却,采用水浴 蒸煮法加热的产品,是将蒸煮篮重新吊起 放置于冷却槽中用流动水冷却,冷却到中心 温度40℃以下。用全自动烟熏室进行煮制 后,可用喷淋冷却水冷却,水温要求10〜 12℃,冷却至产品中心温度27℃左右,送 入 0〜7℃冷却间内冷却到产品中心温度至1 〜7℃,再脱模进行包装即为成品。
30
1.原料肉的选择及修整 原料应选择经卫生部门检验、符合鲜售要 求的猪的臀腿肉和背腰肉,选好的原料肉 经修整,去除皮、骨、结缔组织膜、脂肪 和筋腱,使其成为纯精肉。 然后按肌纤维 方向将原料肉切成不小于300g的大块。
31
2.盐水配制及注射 1).盐水的配制
盐水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食盐、亚硝酸钠 、糖、磷酸盐、抗坏血酸钠及防腐剂、香 辛料、调味料等。按照配方要求将上述添 加剂用0〜4℃的软化水充分溶解,并过滤 , 配制成注射盐水。
1)、原料选择

金华火腿的加工工艺

金华火腿的加工工艺

金华火腿的传统工艺:
原料选择→修割→腌制(上盐6~7次)→浸腿→洗腿(2次)→晒腿(若干次)→整形→发酵→落架堆叠→成品
传统工艺生产的金华火腿巧妙地利用了自然气候的变化。

在选料、修坯、腌制、洗腿和晾晒等阶段,利用了冬季的低温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腿肉发生腐败变质。

在发酵前期,利用春季的中温使腌腿失水干燥,保证了火腿的安全卫生。

在发酵后期,利用了夏季的高温使火腿成熟而产生其特有的风味。

传统工艺的不足之处:传统工艺完全依赖于自然气候;生产周期长;加工期短
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在现代化厂房中生产金华火腿,在封闭的生产车间内以人工气候模拟自然气候,实行严格的温度和湿度控制。

即低温腌制、中温脱水、高温催熟、堆叠后熟。

工艺如下:
原料选择→修割腿坯(<10℃)→干腌(六次,0~7 ℃,75~85%)或辅助干腌→浸腿洗涮(0~5℃)→热风干燥(20~25℃,70~80%)→整形(三次)→发酵前期(20~25℃,70~75%)→发酵后期(30~32℃,80~85%)→修整→成品。

几种肉制品的加工工艺技术

几种肉制品的加工工艺技术

中式肉成品的加工方法技术和工艺〔一〕腌腊肉成品腌腊成品是用盐和香料在较低的温度下经自然风干腌制而形成的风味独特的肉成品。

具代表性的有金华火腿、南京板鸭、广式腊肠等。

1.金华火腿金华火腿是我国著名的肉成品。

它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曾屡次在我国和世界获奖。

工艺流程:原料选择→鲜腿修整→腌腿→洗腿→整形→晒腿→上架发酵→落架堆叠→成品〔1〕原料选择选择经兽医卫生查验合格的金华猪,屠宰后前腿沿第二颈椎将前颈肉切除,在第三肋骨处将后端切下,将胸骨连同肋骨末端的软骨切下,形状为方形;后腿是先在最后一节腰椎骨节处切开,然后沿大腿内斜向下切。

〔2〕鲜腿修整除去前、后腿上的残毛和脚蹄间的细毛,挤出血管内残留的淤血,削平耻骨,斩去脊骨,割去浮油和油膜,将腿修成"琵琶"形。

〔3〕腌腿腌制时应按照季节、气温等条件确定用盐量。

在金华地域,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2月间,气温为3~8℃,是比较适宜的腌制温度,在此条件下用盐量为鲜腿重的9%~10%,分7次上盐,早冬和春节还要加硝石。

气温升高时,用盐量增加,但腌制期缩短。

第一次上盐,撤盐应均匀,但不克不及过多,撒盐后平叠堆放12~14层;经24小时后上第二次盐,此次用盐约占总盐量的一半,重点在腰荐骨、耻骨关节、大腿上部三个部位多撤盐;第二次上盐后4~5天上第三次盐,同时将堆码的上下层倒换;再经5~6天上第四次盐,用盐量为总盐量的5%摆布,此时可以查抄腌制的效果,用手按压肉面,有充实坚硬的感觉,说明已经腌透;第五、六次上盐别离间隔7天摆布,火腿的颜色变为红色;经六次上盐后,重量小的可以进入洗腿工序,较大的腿可进行第七次上盐。

腌制的总时间为30~35天。

〔4〕洗腿腌制结束后将腿放在清水池中浸泡,然后用清水洗去火腿外表的血水和油污。

洗后晾晒至外表无水后,打印商标。

〔5〕整形将腿骨校直,脚爪校成弯曲状,皮面压平,腿头与脚对直,使其外形美不雅。

〔6〕晒腿将整形好的腿吊挂,暴晒4~5天,使腿皮呈黄色、油亮,并发生香味。

火腿的工艺流程

火腿的工艺流程

火腿的工艺流程
《火腿的工艺流程》
火腿是一种以猪肉为原料,通过腌制、腌渍、熏制等工艺制作而成的肉制品。

其制作流程复杂,需要经过多个环节来确保火腿的口感和味道。

下面是火腿的工艺流程:
1. 选材:选取新鲜肥瘦适中的猪腿作为原料。

猪腿需要经过净化处理,去除多余的脂肪和筋膜。

2. 腌制:将猪腿进行腌渍处理,通常使用盐、糖、香料等腌料来进行腌制,以使猪腿肉质更加鲜嫩。

3. 搓揉:经过腌制后,将猪腿进行搓揉处理,以确保腌料能够完全渗透到肉中。

4. 晾晒:搓揉后的猪腿需要放置在通风处晾晒,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增加火腿口感。

5. 熏制:熏制是火腿制作的关键环节,通过烟熏使火腿获得特殊的香味和颜色。

一般常采用原木熏制,以确保火腿的质感和口味。

6. 成型:经过熏制后的火腿进行成型,通常是将猪腿固定在特制的火腿夹内,使其成型。

7. 老化:将火腿放置在特定温湿度下进行老化处理,以使火腿
口感更加醇厚,肉质更加细腻。

8. 包装:最后对火腿进行包装,通常是采用气调包装或者真空包装,以延长火腿的保质期。

以上便是火腿的工艺流程,制作出的火腿口感鲜美,味道浓郁,是一种美味的肉制品。

金华火腿加工工艺流程

金华火腿加工工艺流程

金华火腿加工工艺流程金华火腿是中国四大名腿之一,也是浙江省金华市的特产。

金华火腿加工工艺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手工技艺,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加工工艺流程。

第一步:选材金华火腿的选材非常重要,只有选用优质的瘦肉,才能制作出口感鲜美的火腿。

一般选用的瘦肉是猪腿肉和猪后腰肉,这些部位的肉质细嫩,适合制作火腿。

第二步:腌制腌制是金华火腿制作的关键步骤,也是最为繁琐的步骤。

首先将选好的瘦肉清洗干净,然后用盐、糖、五香粉、花椒等调料进行腌制。

腌制的时间一般为一周到十天不等,时间过短会导致味道不够鲜美,时间过长则会影响口感。

第三步:风干腌制完成后,将腌制好的瘦肉挂起来晾干,这个过程称为风干。

风干的时间一般为二十到三十天不等,时间过短会导致火腿内部没有完全干燥,时间过长则会影响口感。

第四步:熏制风干完成后,将火腿放入熏炉中进行熏制。

熏制的时间一般为十天到半个月不等,时间过短火腿味道不够浓郁,时间过长则会影响口感。

第五步:晾晒熏制完成后,将火腿取出来晾晒,这个过程称为晾晒。

晾晒的时间一般为十天到半个月不等,时间过短火腿味道不够浓郁,时间过长则会影响口感。

第六步:包装晾晒完成后,将火腿进行包装。

包装主要是为了保持火腿的新鲜度和卫生。

一般采用纸箱包装或者密封袋包装,最后再进行热处理,确保火腿的质量。

总结:以上就是金华火腿的加工工艺流程,整个过程需要耗费很长时间,需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操作,才能制作出口感鲜美的金华火腿。

同时,制作金华火腿需要非常高的技术和经验,因此,金华火腿的制作师傅都是经过长期的培训和实践才能胜任这个职业。

作为中国的传统特色美食,金华火腿已经成为了中华餐桌上的一道佳肴,也成为了金华市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覆五盐后第7d进行“覆六盐”,此时如发现三 签部位缺盐要适当补充,以确保整个腌制期间 三签部位不失盐。
17
CHENLI
堆叠腌制
18
CHENLI
洗晒
腌透了的鲜腿称为“咸腿”。咸腿尚有较多的 水分,腿表粘附着较多的污垢和杂质,必须及 时进行洗晒,使之继续脱水,保持洁净,防止 吸潮而发生黄糊变质,为后期发酵创造必要的 条件。
15
CHENLI
覆四盐
第四次上盐又称“覆四盐”,于覆三盐后第6d 进行,用盐量为总用盐量的12%,主要目的是 为了进一步脱水。
经过上下翻堆后调整腿质、温度,并检验三签 处上盐溶化程度,如大部分已溶化需要再补盐, 并抹去腿皮上的粘盐,以防止腿的皮色发白无 亮光。
16
CHENLI
覆五、六盐
覆四盐后第7d进行“覆五盐”,一般只在三签 部位补盐而达到肌肉最厚处之深层腌透的目的, 其它部位不再用盐,用盐量为总用盐的3%左 右。
腌制的最低温度为0℃以上,最高温度为15℃ 以下,相对湿度为70%~90%。而最佳温度为 5~10℃,最佳相对湿度为75%~85%之间。
10
CHENLI
用盐技巧——因时因腿制宜
根据腿只大小、腿心厚薄、肉质粗细、新鲜程度 和气温湿度高低,掌握用盐时间和数量。
腿大肉厚多用盐,腌制时间长;腿小肉薄少用盐, 腌制时间短。
从冬季腌制至秋季加工成成品,整个过程需要8~10个月。
6
CHENLI
原料的选择
原料选择是火腿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制 品质量影响很大。
金华火腿选用全国著名的优良猪种金华“两头 乌”。这种猪生长快,脂肪沉积少,皮薄肉嫩, 瘦肉多,适于腌制。
7
CHENLI
原料要求
新鲜细嫩:要选用新鲜的猪后腿,不用冷冻腿。 猪龄不宜大,肉质细嫩,无伤残病灶。
洗晒操作过程:
浸腿→洗腿→晒腿→刮腿→盖印→整形→燎毛
注意的问题
浸腿时用水的水质要求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水温在 10℃以下一般要浸泡15~18h,如果水温高于10℃,要 缩短浸腿时间至6~8h。
洗腿时要各个部位都洗到,注重洗刷肉面,并要顺着肌 纤维方向进行。
在洗晒过程中,如遇连续阴雨天气,不能及时晾晒干燥 时,腌好的腿不宜在床上堆叠过久,否则容易返潮发糊 而影响产品质量,必须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如刷除腿 面上的盐粒杂质后,悬挂在较高的地方,使之通风,避 免发糊,待天晴时再洗晒;或及时浸洗出来,挂于通风 的房里,晴天再晒;也可将半干腿上架发酵,日后复晒。
肉制品加工工艺之
金华火腿的加工工艺
1
CHENLI
一、概述
中式火腿是带骨猪腿经腌制、洗晒、发酵精制 而成的腌腊生肉制品,具有悠久历史,其精细 的加工工艺、独特的芳香味,堪称世界之最。
浙江的金华火腿、云南的宣威火腿和江苏的如 皋火腿被誉为中国三大名腿,尤以金华火腿最 为著名。
2
CHENLI
中式火腿之金华火腿
加工条件
金华火腿的优秀品质与金华地区的自然条件、猪的品种、 加工工艺分不开。
中国浙江省金华地区约70%为山区,四季分明,气温升降 有序,波动不大,是加工火腿的理想气候区。
该区冬季较冷,气温0~10℃,有利于火腿的腌制;春季多 雨,湿度较大,气温逐渐升高至20℃以上,夏季湿度下降, 气温在30℃以上,最高可达37℃,这种温度和湿度变化过 程有利于火腿的发酵成熟;秋季气温下降,金华火腿也进 入后熟期。
头盐要求在腿坯的整个肉面上全部洒一层盐, 胫骨上方皮面距肉面6~8cm的区域也要撒到 食盐,撒不到食盐的部位要单独涂擦。肉面中 央为骨骼和大血管所在部位,食盐渗透慢,微 生物容易繁殖,用盐时要适当加厚。
第一次用盐量为总用盐量的25%左右。
13
CHENLI
覆二盐
第二用盐又称“上大盐”,于第一次用盐后 24h内进行。
皮薄爪细:腿皮要薄,厚度约2mm。脚爪纤 细,外形美观。
瘦多肥少:肌肉发达,腿心丰满,脂肪要洁白, 膘厚适中,背部膘厚不超过5cm,以3cm为宜。
重量适中:后腿修割成型后,质量在5~7.5kg 为宜。
8
CHENLI
修坯
(1)整理 刮净腿皮上的残毛、污垢 等。
(2)削骨 削平猪腿耻骨(眉毛骨), 股骨臼(龙眼骨),斩平背脊骨, 不“塌骨”,不脱臼。
金华火腿最早在浙江金华、东阳、义乌、兰溪、 浦江等地加工,当时这些县均属金华府管辖, 故而得名。又因金华火腿产区地处长江以南, 故又名“南腿”,创始于北宋末年,距今已有 860余年的历史,曾被列为贡品,故又有“贡 腿”之称。
3
CHENLI
金华火腿
4
CHENLI
金华火腿传统加工工艺
5
CHENLI
气温高、湿度大则食盐溶化快,流失多,需加大 用盐量,气温低、湿度小则食盐渗透慢,需减少 用盐量。
11
CHENLI
次数
第一次用盐 第二次用盐 第三次用盐 第四次用盐 第五次用盐 第六次用盐
时间
腌制当日 第一次用盐后的第二天 二次用盐后过5d左右 第三次用盐后隔6d左右
再经过7d左右 第五次用盐后过7d左右
(3)开面 腿头(胫骨处)节上
面皮层处割成半月形,将油膜割
去。
(4) 修理腿皮 先在臀部修腿
皮,然后割去肚腿皮。
(5) 揿除淤血 压挤出三签头
9
等血管中的淤血。 CHENLI

腌制
干腌堆叠法:在鲜腿肉面上多次撒盐,使盐慢 慢渗透到鲜肉内,然后把腿平叠在“腿床”上, 便于鲜腿脱水。
腌制是火腿加工的关键工艺环节,也是决定成 品质量的重要过程。火腿的腌制受温度和湿度 的影响很大。
上大盐占总用盐量的40%左右,要使整个肉面 被一较厚盐层覆盖,边缘不易洒上盐的部位要 用手指涂擦食盐,三签头部位肌肉较厚、结缔 较多,故用盐量要比其它部位高1倍。
14
CHENLI
覆三盐
第三次用盐又称“覆三盐”,于上大盐后5d进 行。
根据腿只大小及三签头部位余盐情况控制用盐。 用盐量为总用盐量的20%左右,重点是保证三 签头部位有充足的食盐,并沿骨骼部位撒上新 盐,其它部位视陈盐吸收情况适当补充,使整 个肉面均匀分布一薄层食盐即可。
用盐量(以5kg鲜腿计)
75g左右 150g左右 75g左右 50g左右 25g左右
酌情减量
整个用盐过程中,需对火腿进行翻堆,腌制时间大腿一般 40d,中腿35d,小腿33d。
总用盐量以腿坯重的6.5%~8.0%为宜。
12
CHENLI
头盐
头盐即第一次用盐,又称“出水盐”,其目的 是利用盐的高渗作用使鲜腿表层迅速脱水,抑 制与防止外界腐败细菌的生长和侵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