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
思想政治课的导入艺术浅谈

思想品德课的导入艺术浅谈安徽省濉溪县南坪镇中心学校朱启程新课改提出了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的要求,一堂课能否取得好的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
但好的开头往往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课堂导入非常重要。
它如同一出戏的序幕,起着辐射全课的作用;如同一支乐曲的前奏,为整个乐章定下基调;如同指向灯,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
如果导入新颖别致,既能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其进入教学佳境,又能达到预期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结合自己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种常用的导入方法及导入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导入常用的方法1.设问导入法。
也称复习导入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通常先对旧知进行复习提问,然后逐步导入新课内容。
这种方法借助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既可以使学生强化、巩固已学内容,又可以直接用问答的形式引发新课,还能引导学生把握新旧内容之间的联系。
2.讨论导入法。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每课或每节的内容中都设置了少量的讨论题或活动情境,有时将部分讨论题或活动情境中的问题巧妙地移到开头,当然也可以从其他材料上精选一些问题放到开头,让学生带者问题学习、听讲,待新课结束后,再让其反思、交流开始时提出的问题,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思路畅通、条理清楚的用所学新知回答上来。
3.案例导入法。
在学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与法律有关的内容时,如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受教育权、私有财产继承权、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如何拒绝不良诱惑进行自我保护等内容,均可搜集、选择或编制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学生乐于接受的案例导入新课,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时能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以便用即将学到的知识分析案例,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悬念导入法。
课前巧设悬念,能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迫切性,吊起学生的胃口,使他们主动去“吞咽”将要学习的内容,也使课堂富有情趣。
如在学习“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框时,可先设悬念: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那么我国为什么还要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否与我们的国家性质相违背?这样的经济制度对我们今后的发展有何好处呢?以此可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及学习的兴趣。
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前导入艺术初探

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前导入艺术初探课前导入的精彩与否,关系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尤其是政治课,由于学科本身特殊,很多学生觉得枯燥,课堂导入做得好,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所以,课堂导入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从导入的作用和基本要求出发,探讨了课前导入的几种方法。
标签:导入艺术;导入方法;导入原则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一堂课中,导入环节如果安排和设计得好,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那就会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接受知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就是导入艺术,即教师根据教学规律和艺术审美原则,灵活安排和设计课前的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
一、导入艺术对教学的作用不同的教师,在讲授统一课程,会以不同的方式进入课题,但其效果往往各不相同。
成功的导入艺术,对课堂产生的作用和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形成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成功的导入,可以吊起学生的“胃口”,唤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学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内容时,在入题时可引入这样一个故事:某个朝代有一个县太爷,有一天县衙闹老鼠,县太爷就问师爷:”怎么灭老鼠?”师爷说要找个老鼠怕的就行,县太爷问:“老鼠怕什么”?师爷说是老猫,县太爷来了兴趣接着问:“老猫又怕什么?”师爷说:“老猫是我养的。
所以它怕我。
”县太爷又问:“你怕什么?”师爷怕马屁说“我怕您呀。
”縣太爷很高兴,说:“你知道我怕谁吗?”师爷说“您不是怕夫人吗?”县太爷不高兴了:“那夫人又怕什么?”师爷说:“夫人怕,怕老鼠。
”学生必然会有所反应,教师可以顺势说:“事物就像这么互相联系在一起的。
今天我们就看看他们怎么就互相联系。
”此案例中,教师通过一个幽默的故事,引入原本比较的枯燥难懂的知识点,使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可以一直跟随这种基调,轻松的学习知识。
第二,能够促进学生思考问题。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入题时,通过实例、幽默等方法,从而提出问题或本课的主要内容,引起学生思考。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导入艺术

2 应用 古诗导入
基 说 过 : 任 何 一 个 优 秀 的 教 师 , 必 须 善 增 强 了理 论 联 系 实 际 的 自觉 性 。 “ 他 于 激 起学 生对 自主 课 堂 的兴 趣 ” 如 在 介 绍 , 友情 时用 李 白的Ⅸ 汪伦》 加 上相 关 图 赠 并 5 问题 导 入 片 , 讲 《 我 们 的生 命 更 有 价 值 》 , 学 在 让 时 让 问题 导 入 法 又 称 悬 念 导 入 法 。 师 可 教 生 背 诵 臧 克 家 的 《 的 人 》 学 生 在 背 诵 的 以直 接 提 出问 题 , 置悬 念 , 学 生 迅 速进 有 , 设 使 过 程 中 , 领 悟 到 怎 样 才 能 实 现 人 生 的 价 入 课 文 的 讨 论 中 , 有 一 种 “ 知 详 情 , 已 并 欲 请 值 , 此 导 入新 课 , 容 易 给 学 生 以 启 迪 , 如 更 从 而 使 教 师讲 课 更 生 动 、 象 ; 生 学 习更 形 学
认 真上 课 ” 的心 情 。 在 上 《 自信 我 能 行 》 程 , 隆 羊 的过 程 及 一些 掌 上 电脑 、 频 空 如 我 克 变 时 , 先 出 示 丑女 由于 丑 而 自卑 的 情 景 。 首 谁 调 等 高 科 技 产 品 的 图 片 , 学 生 深 刻 认 识 使 能设计一个使她 克服心理障 碍的方法? 这 到 现 代 科 技 给 社 会 带 来 的 变 化 , 悟 到 科 领 样导入, 使学 生 很快 融 入 学 习 氛 围 当 中 。 技进步的作用 。
多媒 体 给 学 生 播 放 A EC 导 人 非 正 式 会 P 领 议 的 电视新 闻画面 或 图片。 如在 讲《 再 个 4 用生活事例导入 人 与 集 体 》 课时 播 放 神 六 飞 船 成 功 发 射 一 学 生 亲 眼 目睹 或 经 历 的 事 例 , 切 、 亲 自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导入方法

思想品德课教学导入方法新课导入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的学识、智慧等综合能力的体现。
好的导入方式,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关系到学生对课堂的热情和投入度,让课堂一下子“热”起来,关系到学生对教师所授知识内容深度、广度的认识,能使学生在瞬息就呈现出生命活力,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一起探究新知。
好的导入方能营造亲切、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在合作中开启智慧之门,得到共同发展,让彼此在交流中开启思维之门,能力得到提升。
在平常的教学中,笔者通过对课堂导入的运用、改进、总结、积累中摸索出以下几种导入方法。
一、视频导入,吸引眼球,激发兴趣视频形象直观,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有利于充分发挥人的视听优势,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恰当利用视频导入来创设特定的形、声、色情景,借助这些情景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孩子们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进入情景氛围中,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在学习《让我们选择坚强》这一框时,引用王家岭矿难事件,让孩子们在这些矿工饿了就啃树皮和木头,吃炸药包装纸,纸箱的纸片和棉衣里的棉花等细节中感动,引导教育孩子们认识到是坚强让这些矿工们被困在漆黑的井底179个小时后依旧能创造出生命的奇迹,从中让孩子们能够意识到自己也要积极对待困境,勇于战胜挫折,坚强面对人生。
这些材料时代感强又有新鲜感,对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有很好的效果。
结合视频顺势提出问题:“工们被困在漆黑的井底179个小时后依旧能创造出生命的奇迹”靠的是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很自然的导入新课。
学生可从视频材料中受到强烈的情感震撼和情绪感染,但这种导入方式需注重两点。
其一,注意导入方式的时间性,要做到短小精彩,简单明快,不能喧宾夺主。
其二,注意导入方式的自然性,导入方式与课堂教学的过渡要自然,力求成为整个教学设计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二、歌曲导入,营造氛围,活跃思维歌曲导入是富感染力的一种艺术手段,往往能使课堂营造很好的氛围,实现情景教学,通过欣赏歌曲,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意识不到是在上课,从而在潜移默化后受到教育,获得知识。
思品课导入艺术

浅谈思品课导入的艺术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它恰如其分地提醒我们:上课的导入是上好课的关键环节。
一堂课的导入犹如一部发动机,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机器运转。
可以说,它既是一门教学艺术,也是创造。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教学导入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就是同一内容,不同教师在不同的对象面前也会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导入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吸引力,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
一、妙趣横生——谈思品课堂导入的情趣性前苏联教育家维特洛夫指出: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睿智,它可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笔者也曾在某杂志上了解到一位思品教师在课堂上总让学生“大笑三声,小笑不止”。
这一切都足以说明思想品德课应该具有情趣性,这种特性会使教学收到满意的效果。
那么,情趣性的营造可以置放于一堂课的开头吗?回答是肯定的。
如中学生大都喜欢明星,喜欢流行歌曲。
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导入时,可适当运用“歌曲导入”。
这种方法,能创设情景,渲染气氛,使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用歌曲导入,所选歌曲必须与教材有密切关系。
例如在讲八年级上册《男生女生》我们可以播放flash歌曲《我是女生》,同学们在欢快的歌曲声中,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与激情,为这节课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立竿见影——谈思品课堂导入的简洁性从时间上看,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是从课间休息转入到课堂教学的几分钟、是学生从行为及思维上准备新课学习的几分钟、也是教师参与到一个学习群体中去的前几分钟。
因此,“导入新课”的基点是“导”,既然是“导”,在情境设置上就不能故意绕圈子、走弯路,造成课堂资源的浪费;既然是“导”,教师就不能滔滔不绝而不着边际、就不能就冗长罗嗦而离题万里,让学生在视听和理解上都感到吃力。
有一位老师执教《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一课。
思想品德课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导入艺术

浅谈思想品德课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导入艺术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动力,是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的目的的内在原因,是个体发动并维持其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
动机水平的高低和强弱决定着个体活动的质量、水平和效果。
可见,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改中,导入部分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已成为教学开展能否全面、深入、有效,以及教学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前提和重要因素。
那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导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浅见。
一、导入需新颖,克服模式化课堂教学中,除常用的复习导入外,还可以用视频导入、漫画导入、案例导入、歌曲导入、新闻发布导入等多种方式,可改变导入阶段的呆板形式,增强新奇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学会合理消费》一课中,我是从视频《我赚钱啦》开始的,让人捧腹大笑却又发人深省的动画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启发学生:“视频里的主人公消费观合理吗?为什么?请举例说明。
”这样一下子切中了课题,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故露破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导入阶段能否激发学习动机,还要看能否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的表现欲望有无展示的舞台。
而教师在新课伊始,对与教材相关的问题佯装不懂,故露破绽,就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
同样是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一课,我在上课时却采用了这样的开场白:“前几天,我去超市买了几袋食品,回来一看,刚刚过了保质,扔掉了可惜,食用又不放心,不知怎么办,同学们,你们能替我想个办法吗?”同学们七嘴八舌,知道消费者应找商家退换,却又讲不清原因。
然后我引导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小组合作探究“我该怎么办?为什么?”这样教师很好地导入了课题,激发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强烈的表现欲,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三、设置悬念,激发探究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著名科学家波科尔认为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去实践、去观察。
思想品德课新课导入艺术例谈

思想品德课新课导入艺术例谈思想品德课新课导入艺术例谈一、创境育情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情感的引发,往往与一定的情景有关,情感受外部环境和气氛的影响。
开课时,应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情景交融,导入新课。
如《珍惜劳动成果》一课,老师让学生和着《锄禾》乐曲轻轻吟唱,并配上锄禾动作,在看、听、唱、演中师生共同体会“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境,在情感共鸣中,板书课题。
这样,用一段音乐、歌曲等,创境育情,把学生引入“佳”境,增强讲课的感染力。
二、开门见山如教《我是中国人》一课,老师这样开头:“母亲,生育我,哺育我成长,是人世间最亲近、最可爱的人,我们都爱自己的母亲,中国,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母亲,祖国母亲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都热爱自己的祖国母亲,我们要为祖国母亲争光,为中华民族争气,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板书课题。
这种直截了当谈主题的开头艺术称之为“开门见山”,它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明确教学目的,进入主题探求,一般用于新课或一册新教科书的教学开始。
三、设疑导思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课一开讲,老师提出疑问,使学生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下,启迪他们积极思考,导入新课。
如教《真正的好朋友》一课,老师问:每个人都有好朋友,当你发现好朋友做错了事时,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怎样做才算是真正的好朋友呢?是啊,这个问题提到学,生心里去了,学生急于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
设疑导思,激发学生求知欲,相机板书课题,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
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摆在学生面前,使他们疑中思,“山重水复疑无路”,思而明,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四、朗读导入“当你背上书包高高兴兴上学的时候,当节假日你同爸爸妈妈愉快地去公园游玩的时候,你可曾想到:是谁日日夜夜地守卫在祖国的边境线上,使我们能够安安静静地学习和生活?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入境生情,老师板书课题。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入艺术初探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入艺术初探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学生在品德教育方面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其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至关重要。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思想品德课程的理念,学校的思想品德课在教学中引入了艺术元素。
一、探究艺术元素在思想品德课中的作用艺术是一种的创造性表达,而说到“创造性”这一点正是艺术所蕴含的重要品质。
以艺术为导入,我们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中的理念。
例如,在讲课程中的“诚信”这一教育理念时,通过展示一些有关诚信的艺术作品,就可以通过艺术语言直观地传递出这一概念,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其中的内涵。
二、从艺术作品中品味人生另一方面,由于人生受到了诸多的影响,包括文化、历史、政治、宗教、家庭等诸多方面,因此艺术作品在这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在思想品德课中引入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思想视野,还可以让学生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更好地学会品味人生,理解自我、欣赏他人、理解复杂局面。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心智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另外,通过在思想品德课中引入艺术元素,还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艺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独特的创造,而把这种创造的价值引入到课堂中,也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拓想象、培养创造力。
比如,在教学中讲述“劳动”这个主题时,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走进不同行业的工场、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还可以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方式激发学生自己的创造热情,从而更好地加深理解。
四、发挥艺术元素在可能性虽然艺术和思想品德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它们的共性在于都是要发掘人类内心深处的力量。
如果把这种力量借用到教学中,就可以让教学更加丰富、有趣,并且可实现更多的可能性。
比如,在学生的情感教育中引入公益剧的表演,可以让学生们深刻地领悟到社会责任和公益慈善意识。
五、结语总体而言,通过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引入艺术元素,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创造力、人生锻炼和课堂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
导语是一堂课的起点,是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结构和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一环。
恰当地设计导入环节,能在短短几分钟内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的松弛状态吸引过来,并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导之有法,导无定法”。
由于对象不同、内容不同,课堂导入也会不同。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需要灵活运用多种导入方法,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引人入胜的效果。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on the guide-in art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lassroom teaching
sun zhan-xin
【abstract】classroom teaching is an art, while the classroom guide-in language is an art in the art. the guide-in words are the start of a class, a key link of optimizing the classroom teaching structure and improving teaching efficiency in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subject. the proper design of the guide-in link can absorb the students’attention from the relaxed state of the recess in just a few minutes and the students would have a strong interest in the learning contents and are in the best learning state. “guided
by the law, the guide is not fixed.”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objects and the contents the means of the classroom guide-in are different. based on the different students’ condition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ers need to adopt different guide-in means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it will get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and achieve the fascinating effect.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moral;classroom teaching;guide-in art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导语是一堂课的起点,是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授课效率的关键一环,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和创造情境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恰当地设计导入环节,能在短短几分钟内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的松弛中吸引过来,并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就谈谈我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导入方法:
1.开门见山
学习《伴我们一生的权利》一课时,老师这样开头:“生命和健康,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
我们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也有不愿向别人倾诉的个人秘密。
这些都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板书课题。
这种直截了当谈主题的开头艺术称之为
“开门见山”,它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明确教学目的,进入主题探求。
2.设疑导思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课一开讲,老师提出疑问,使学生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下,启迪他们积极思考,导入新课。
如学习《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课时,老师问:我们在生活中都拥一定的财产,财产属于谁?公民应当如何依法获取和保护自己的合法财产?财产留给谁?我们
有没有财产继承权?设疑导思,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
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摆在学生面前,使他们疑中思,“山重水复疑无路”,思而明,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3.朗读育境
“没了小桥流水,哪来的诗情画意;没了湛蓝天空,哪来的彩云追月;没了七色彩虹,哪来的蝶恋花香;没了枝繁叶茂,哪来的莺歌燕舞;没了花蕊吐艳,哪来的蜂蝶嗡嗡;没了绿色意识,哪来的芳草碧连天!”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入境生情,老师板书课题《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
这种朗诵句段、诗文、名人名言等的方法形象生动,学生容易接受,导入新课,水到渠成,恰到好处。
4.温故知新
学习《孝敬父母》一课时,让学生回忆一、二年级时学习的内
容“要爱父母,听父母的话,对父母有礼貌”等,通过温习导出今天学习的课题“孝敬父母”,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敬爱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关心体贴父母。
这样通过回顾低年级的学习,导入新课学习,温故知新,自然贴切,既是复习巩固旧知识,又引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积极思维,加深道德内化。
5.歌曲共鸣
在学习《在交往中完善自我》一课时,先播放歌曲《永远是朋友》,随着歌曲的旋律,学生们也情不自禁的唱起来,在歌曲中感受到交往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学习《我们共有一个家》一课时,先播放歌曲《大中国》,使学生感受到:我爱我家,不仅要爱自己的“小家”,更重要的是要爱我们共有的大家——中国,歌曲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效果甚佳。
6.漫画激情
学习《相亲相爱一家人》一课时,先运用多媒体展示了四幅漫画图片:父母带孩子参观科技馆、父母和孩子在公园玩抬轿子的游戏、父母和孩子三人滑雪橇、和奶奶一块包饺子。
通过漫画感受到:家对我们而言,是落叶所能回归的根,是孤雁所能向往的巢,是江河所能拥抱的海,是航船所能依靠的岸。
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
漫画把学生带入情感的境界,自然而然的进入新课的学习,水到渠成。
7.热点导入
在学习《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一课时,结合时政热点,先给学
生讲述了2007年4月19 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出席了在黄帝故里——河南新郑市举办的丁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时事。
使学生认识到:远隔千山万水,割不断民族血脉;历尽百年沧桑,凝聚中华儿女爱国真情。
为学习“炎黄子孙一脉相承”打下伏笔。
总之,“导之有法,导无定法”。
成功地导入新课,没有固定的模式,由于对象不同、内容不同,课堂导入也会不同。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针对性地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需要灵活运用多种导入方法,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引人入胜的效果。
收稿日期:2012-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