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课堂练习
《第4课 诗经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

《第4课 诗经两首》同步练习一、语言基础(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村氓.(ménɡ) 渐.车(jiān) 踟.蹰(chí) 汤.汤(shānɡ) B .涉淇.(qí) 愆.期(qiān) 垝.垣(ɡuǐ) 卜筮.(shì) C .偕.老(xié) 城隅.(yú) 咥.笑(xì) 徂.尔(cù) D .蚩.蚩(chī) 奢靡.(mí) 垝垣.(yuán) 象弭.(mǐ) 答案 C解析 C 项,“徂”应读c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愆期 匪夷所思 断壁残垣 小心翼翼B .陨落 咎由自取 既往不究 雨雪霏霏C .荆棘 毫厘不爽 夙兴夜寐 顺心随意D .奢靡 白首偕老 信誓旦旦 众目骙骙答案 A解析 B 项,究—咎;C 项,随—遂;D 项,骙骙—睽睽。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贿:财物 B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将来 C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翼翼:形容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 D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即:就 答案 B解析 B 项,将:愿,请。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言.既遂矣,至于暴矣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③信誓旦旦,不思.其反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A .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
B .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相同。
C .①与②意思不相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D .①与②意思不相同,③与④意思也不相同。
答案 A解析 ①②言:助词,无实义;③④思:考虑。
5.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B.⎩⎨⎧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②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C.⎩⎨⎧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D.⎩⎨⎧①我心伤悲,莫.知我哀②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答案 B解析 A 项,“以”,①把,②来;B 项,“其”,①②都代“他”;C 项,“至于”,①到达,②就;D 项,“莫”,①没有人,②同“暮”。
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

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与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雾霭.()缄.默()迁徙.()沼.泽()狩.猎()环颈雉.()香蒲.()枯燥.()沙锥.鸟()凋.零()弥.漫()半蹼鹬..()()腐蚀.()山麓.()龟.裂()沟壑.()掸.去()浑.浊()琥.珀()楔.形()湖泊.()2.古诗词默写(1),在河之洲。
(2),君子好逑。
(3)蒹葭萋萋,。
(4),在城阙兮。
(5)微君之故,。
(6),风烟望五津。
(7)欲济无舟楫,。
3.文学常识填空。
(1)《____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__________篇。
这些诗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她既有天生的谦恭有礼的举止,又有坚定不移....的信念。
B.十九大的号角已经吹响,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C.他们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口,静静地等着老师醒来。
《诗经》两首练习及答案详解

《诗经》两首练习及答案详解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二首练习及答案详解(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基础巩固(20分,1- -5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ch 1)乘彼垝垣(hu n)载饥载渴(z i)小人所腓(f ifB.尔卜尔筮(sh)i靡有朝矣(zh a o)其水汤汤(t a ng)四牡(m u业业C.匪我愆期(qi a n)于嗟女兮(ji e)渐车帷裳(ch ng)不遑(hu ng)启居D.将子无怒(ji ng)体无咎言(ji )u犹可说也(yu £四牡骙骙(ku )1解析:A项,"垣”应读yu d n; B项,"汤”应读sh a ng D项,"将”应读qi a ng "说”应读tu Q 答案:C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载笑载言载:动词词头,无义B ?以我贿迁贿:财物C.女也不爽. 爽:直爽、爽快D .静言思之言:助词,无实义解析:C项,爽:过错。
答案:C3?下列各组句子中,每句都包含通假字的一组是()A .岁亦莫止/我戍未定B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C.匪来贸丝/于嗟鸠兮 D ?象弭鱼服/小人所腓解析:A项,莫一暮;C项,匪一非,于一吁;B项、D项无通假字。
答案:C4. 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①不遑启居,'狁之故A? B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②彼路斯何?君子之车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CC.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答案: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
“颂”分为周颂和鲁颂, 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 .《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练习题(含答案)

第 1 页 共 14 页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诗经》二首A 组1.给加点的字注音。
雎鸠..( )( ) 窈窕..( )( ) 好逑..( )( ) 寤寐..( )( ) 溯洄..( )( ) 坻.( ) 荇.菜( ) 2.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窈窕..淑女(文静美好的样子) 左右芼.之(挑选) B .君子好逑.(配偶) 寤寐..求之(日日夜夜) C .白露未晞.(干) 在水之涘.(水边) D .蒹葭采采..(采摘) 道阻且跻.(高) 3.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课本中的两首诗都是古代反映爱情的民歌。
B .“比兴”手法是《诗经》中诗歌常用的手法,《关雎》中就有大量的“比兴”。
C .《关雎》与《蒹葭》都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
D .《关雎》的感情真挚热烈,《蒹葭》也表现了热烈奔放的情感。
4.填空题。
(1)《______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__________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中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B组6.下面诗句没有运用比兴手法的一句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C.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第2页共14页7.下面对《关雎》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节以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配偶不乱之意,而兴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第16课《诗经》两首(练习)

《诗经》两首练习1、下面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睢鸠(jū jiū)窈窕(yǎo tiǎo)B.逑(qiú)荇莱(xìng)C.寤寐(wùmèi)蒹葭(jiān jiā)D.伊人(yī )溯洄(suòhuí)2、名著阅读。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又称“诗三百”。
分为三部分,其常用的三种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其中的爱情诗大多在诉说相思之苦,如我们学过的《》就描写了一个男子想追寻所爱之人但路远水长,不能如愿,因痴迷而产生幻觉的情景。
3、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
“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5、《诗经》中,常常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在古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汇大都是形容词,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精彩美丽的自然。
请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体会其作用。
6、阅读《蒹葭》一诗,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简要分析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7、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8、从两首诗歌中的任意选取一首,将它改写为现代诗歌,或者一个散文片段,意境要优美,描写要生动,字数不限。
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窹寐求之。
《诗经》两首练习题(答案)

《诗经》两首习题: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3、阅读《邶风;静女》,完成(1)~(5)题。
(1)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
富有情趣。
(3)、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诗经两首》练习题

《诗经两首》练习题一、积累运用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雎.鸠(j ū) 窈窕.(ti ǎo ) 好逑.(qi ú) 参差.(c ī) B .寤.寐(w ù) 悠哉.(z āi ) 辗.转(zh ǎn ) 琴瑟.(s ò) C .钟鼓.(g ǔ) 蒹.葭(ji ān ) 伊.人(y ī) 溯洄.(hu í) D .未晞‧(x ī) 湄‧(m ói ) 坻‧(d ǐ) 沚‧(zh ǐ)2.默写。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
(2)《诗经·关雎》中表现主人公思念“窈窕淑女”而不能入眠的诗句是: , 。
(3)蒹葭苍苍, 。
所谓伊人, 。
(4)《诗经》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男女爱情的名篇佳作,如《蒹葭》一诗,全诗通过“溯洄从之, , ,宛在水中央”的重唱复沓,描写了恋人间追求爱情的艰辛与漫长。
3. 文学常识填空。
(1)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又称 。
(2)本课所选的两篇古诗, 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它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著的追求,感情坦率、朴实。
抒发了寻求伊人而不得的诚挚感情,形象地描绘了此时此地凄怆的处境。
二、阅读理解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5. 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
6.《诗经》开篇《关雎》流传几千年,已经成为妇孺皆知的诗篇。
其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两句,更是为人们所传颂。
请你用一句通俗的话对这两句作解释。
原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解释:三、课外拓展阅读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堂练习 12《诗经》两首课后零失误训练及答案

《诗经》两首零失误训练语言基础知识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雎.鸠(jū) 窈窕淑.女(shū) 宛在水中沚.(zh ǐ) B.荇.菜(x ìng) 在水之湄.(m èi) 寤.寐思服(w ù) C.琴瑟.(sè) 左右芼.之(mào ) 蒹葭.苍苍(jiā) D.参差.(cī) 在水之涘.(sì) 宛在水中坻.(chí) 2.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3.下列每组词语中均有一个错别字,先用横线画出,再在题后方格内加以改正。
A.白露未唏 溯洄从之 在水之湄B.蒹葭苍苍 在水之涘 婉在水中央C.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悠哉游哉D.4.A.宛在水中沚.(水中小沙滩) 宛在水中坻.(水中的高地) B.琴瑟友.之(相亲相爱) 钟鼓乐.之(欢乐) C.溯洄.从之(曲水) 溯游.从之(直水) D.道阻且右.(道路弯曲) 道阻且跻.(地势高,难于到达) 5.解释加点词语。
语言表到训练6.《蒹葭》这首诗的三章不断转换字面与声韵:首章中的“苍苍”到二、三章换为“凄凄”“采采”;首章中的“为霜”到二、三章换为“未晞”“未已”;首章中的“一方”到二、三章换为“之湄”“之诶”;“长”到二、三章换为“跻”“右”。
这种写诗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
7.《蒹葭》虚实结合,实际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织,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实写的景物是______________等,虚写的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字运用极为传神,体现了“伊人”朦胧缥缈,不可捉摸的影像,用想象手法描绘出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8.某学校新建了一栋实验楼,向全校师生征集楼名,一位同学为实验楼命名为“躬⎩⎨⎧_____)(_____)(凄萋⎩⎨⎧_____)(_____)(寤寝⎩⎨⎧_____)(_____)(溯朔行楼”,他的创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请你就“躬行楼”这一命名好在哪里写出两点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5分钟 分值:55分)一、基础知识(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句子中,每句都包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 .岁亦莫止/我戍未定B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C .匪来贸丝/于嗟鸠兮D .象弭鱼服/小人所腓解析:A 项,莫—暮。
C 项,匪—非,于—吁。
B 、D 项无通假字。
答案:C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B.⎩⎪⎨⎪⎧ 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②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C.⎩⎪⎨⎪⎧ 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D.⎩⎪⎨⎪⎧ ①我心伤悲,莫.知我哀②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解析:A 项,①把,②来。
B 项,①②都代“他”。
C 项,①到达,②就。
D 项,①没有人,②同“暮”。
答案:B3.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贿:财物 B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耽:耽搁 C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过错 D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疚:痛苦 解析:B 项“耽”是“沉溺”的意思。
答案:B4.下列加点字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A .其黄.而陨 B .二三..其德 C .夙.兴夜寐 D .雨.雪霏霏 解析:D 项,雨:名词活用作动词,下。
A 项,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变黄。
B 项,二三:数词活用作动词,有时二、有时三。
C 项,夙:名词活用作状语,在早晨。
答案:D5.补写出下列诗句的空缺部分。
(8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2)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______。
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
答案:(1)淇水汤汤渐车帷裳(2)隰则有泮言笑晏晏(3)今我来思雨雪霏霏(4)靡室劳矣夙兴夜寐二、阅读鉴赏(26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问题。
(9分)桃夭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②,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③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 这首诗出自《诗经·国风》。
①夭夭:木少盛貌。
②于归:指姑娘出嫁。
③:音fén,果实将熟的样子。
6.(对应考点链接)《诗经》普遍使用赋比兴手法,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头一节写“花”,第二节写“实”,第三节写“叶”,既是托物起兴,又是比的写法。
借花形容新娘的美丽,借密密麻麻的桃子、郁郁葱葱的桃叶,来形容一派兴旺的景象。
7.这首诗表达了先秦时代人们“美的观念”,请简要分析一下这种“美的观念”是什么样的。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很美,艳如桃花,还不美吗?但这还不行,“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还要有家庭和睦的品德,这才完美。
也就是说,一个姑娘,不仅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
参考译文:桃树长得多么壮盛,花儿朵朵正鲜美。
这位女子出嫁后,定能使家庭和顺。
桃树长得多么壮盛,果实累累结满枝。
这位女子出嫁后,定能使家庭美满。
桃树长得多么壮盛,绿叶茂盛展生机。
这位女子出嫁后,定能使家人幸福。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7分)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选自《诗经·鄘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①之。
谁谓宋远?跂予②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谁谓宋远?曾不崇朝③。
(选自《诗经·卫风》) [注] ①杭:通“航”,渡过。
②予:而。
③崇朝(zhōnɡzhāo):即“终朝”,从黎明到早饭这段时间。
8.《相鼠》一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首诗讽刺胡作非为、荒淫无耻之徒,表达了人们的憎恨和诅咒。
诗人以老鼠作比,指斥无耻之徒连老鼠都不如。
9.《相鼠》与《河广》这两首诗在章法结构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试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两首诗从行文方式来看,都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只更换个别的字眼,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能充分地抒发情怀。
参考译文:相鼠看那老鼠有张皮,却见有人没威仪。
却见有人没威仪,为何还活不倒毙!看那老鼠有牙齿,却见有人无廉耻。
却见有人无廉耻,活着不死等何时?看那老鼠有肢体,却见有人不懂礼!却见有人不懂礼,何不赶快就断气!河广谁说河面宽广?一根芦苇就可以渡到对岸。
谁说故国遥远?踮起脚就可以望得到。
谁说河面宽广?间隔的距离不能容下一条小船。
谁说故国遥远?从黎明到早饭的这段时间就可以到达。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12题。
(10分)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0.概括本诗表现的主要内容。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描写青年男子对漂亮姑娘的恋慕与追求。
11.本诗运用了________的艺术手法,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诗中还大量运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感情。
(3分)答案:兴对偶重章叠句12.请就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写一段赏析文字。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如“琴瑟友之”,“友”,亲密相爱,以弹琴奏瑟,喻其相会相处时的和谐愉快。
“钟鼓乐之”,则是结婚时的热闹场面。
这两句写出了抒情主人公对未来的憧憬,是他寤寐以求的愿望,他简直已陶醉在预想的成功之中了。
三、表达交流(9分)13.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部分进行改写。
(5分)要求:①以“儒家学者”为开头。
②不改变句子的原意,但语序可变动。
《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还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儒家学者拿《诗经》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逐步掩盖了《诗经》的本来面目,对它断章取义,歪曲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