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靖政策

合集下载

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绥靖政策是一种西方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采取以牺牲他国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英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推行的绥靖政策纵容了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也使两国自身遭到重大损失。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如下:首先,英法在其实力日益衰退的情况下,为维护霸权地位所采取的策略。

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严重损失,战后经济恢复非常缓慢。

二三十年代,英国历届政府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经济问题上,把重整军备看作是恢复经济的障碍,企图以没有实力为后盾的外交政策,达到保住霸主地位的目的。

法国由于和德国毗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度保持军备和对德国实行强硬政策。

但法国的经济一直处于衰退之中。

相对稳定时期发展有限,30年代的经济危机持续时间又特别长,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同时法国的政局也不稳定,内阁更替频繁,使得对外政策难以保持坚定性和连续性。

总之,英法的颓势是其推行绥靖政策的物质基础。

其次,绥靖政策的推行是和当时两种社会制度共存这一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的。

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中开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

英法等西方国家为阻止苏联的影响,把德国当作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屏障。

当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进而撕毁凡尔赛和约对外扩张时,英法竭力把这股祸水引向东方。

第三,绥靖政策的推行,同当时西方普遍流行的社会思潮也有很大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景象给欧美各国留下惨痛的记忆,因此,战后和平主义思想、厌战畏战情绪相当盛行,在法国尤其严重。

英法等国的统治者既受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制约,又是这一思潮的推行者,绥靖政策只是他们推行这一思潮的产物。

在英、法、美的绥靖政策纵容下,德、意、日三国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这就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迅速增长起来。

(1)1931年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2)1935年3月,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公然扩军备战。

(3)《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顶峰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签署《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然后把此协定强加给捷克斯洛伐克,史称"慕尼黑阴谋"。

安全政策与绥靖政策

安全政策与绥靖政策


(2)在达成"欧洲的政治解决"协议后,英国
可以"考虑对德国提供经济上的援助",允许德 国在东南欧享有商业和政治上的优先权利, 从而消除其对外扩张的经济根源;

(3)“作为全盘解决的一部分及平行步骤”,
英法两国愿意在殖民地问题上作出某些让步, 归还部分原德属殖民地。
3、英国的绥靖政策

“赎罪”说:对德国的负疚心理。

“维持和平”说:西方国家推行经济绥靖主 义,出于三点考虑:①认为扩大与发展各国经济 联系,有助于缓和帝国主义各国矛盾及国际紧 张局势;②认为缓和轴心国家存在的经济困难, 有助于抑制它们对外扩张的冲动;③认为根据 商业上有来有往的惯例,经济上的让步可以换 取轴心国政治上的妥协,因而制止战争。

以1937年年中为界,前 期主要表现为听任法西 斯国家毁约扩军,之后 则表现为纵容法西斯国 家对外侵略扩张。
对意绥靖
张伯伦认为意大利是欧洲棋盘上一只特殊的棋子, 它与德国有领土要求的冲突,可以借此牵制德国的 侵略;它和德国同属法西斯国家,有意识形态上的 “血亲”关系,可以充当英德之间的桥梁。 意大利兼并了埃塞俄比亚、插手西班牙内战 1938年4月亲自出访意大利,签订了《英意协定》。

“误信敌人” :被德国的反共口号迷惑,英国始终 认为德国的扩张方向是东方,英德通过交易可全面 妥协。 均势战略失误说:英国认为维持欧洲的均势是最好 的。欧洲传统"大陆均势政策"的影响下的英国扶德 抑法政策,厌恶东欧小国,对苏联的敌视。 害怕战争说:张伯伦推行绥靖政策,并非企图怂恿法 西斯充当反苏运动中的打手,主要还是求和避战的害 怕心理在作祟

2、张伯伦的绥靖战略

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 绥靖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 绥靖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绥靖政策的实质是什么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绥靖政策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英法美等国家对德意日国家的侵略行为采取的姑息纵容政策,绥靖政策是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牺牲别的国家的利益保证自己可以免于战争所采取的政策,但是这一政策的实施没有实现英法美等国家的意愿,最终绥靖政策破产,下面说一下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

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之一是1939年8月德国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对苏联这个刚刚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充满了敌意,但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又不希望由自己去出兵攻打苏联,所以他们希望将德国这股祸水引到苏联那里,希望德国与苏联作战,自己从中渔利,一则可以消灭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另外一则自己可以从苏德战争中获利。

但是苏联看到了英法的绥靖政策的推行,对英法完全丧失了信任,于是为了自己的安全考虑,避免在当时特殊的环境之下发生战争,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使得英法希望德国与苏联开战的如意算盘落空,标志着绥靖政策的破产。

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之二是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波兰曾经与英法两个国家签订过同盟条约,德国闪击波兰也就是对英法宣战,这使得英法希望可以避免战争的如意算盘再次落空,不得不对德国宣战。

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之三是1940年德国进攻法国,德国对法国的进攻标志着英法希望可以避免战争的想法彻底落空,英法不得不卷入战争之中,标志着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的彻底破产。

绥靖政策的实质绥靖政策就是面对侵略者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委曲求全,对侵略者施行姑息纵容的政策,这一政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被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积极的推行,这一政策的实质就是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牺牲别的国家的利益,对法西斯的侵略姑息纵容。

下面详细的介绍一下绥靖政策的实质。

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推行绥靖政策的实质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对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置之不理,甚至是以牺牲别的国家的利益为条件实现自己的战略目的,在欧洲对德国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看着希特勒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在亚洲,看着日本人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甚至是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而无动于衷,在非洲容忍意大利墨索里尼侵略埃塞俄比亚,而帝国主义国家美国通过了中立法,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采取不干涉政策,之后更是策划了太平洋国际会议,出卖了中国人的利益,同日本侵略者妥协,同时积极的怂恿德国去攻打苏联,想要从中渔利。

绥靖政策1

绥靖政策1
日本偷袭珍珠港,战争扩到太平洋。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最惨痛的那场悲 剧已经过去,但是往事并不如烟。因为在这如烟的往事 中间,蕴含着人类的盲动、人类的利己主义,以及面临 人类公害所显示出的漠然。也正是在这曾经的恐怖面 前,唤起了人类新的理性。世界和平是不可分割的,大 国应该承担起大国的责任。
【图片揭示罪恶】
(1)图二指的是什么事件?据图三与所学知识,指出英法 等国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慕尼黑阴谋,签订《慕尼黑协定》,德国强占苏台德区; 一是为了避免卷入战争,二是把战火引向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
材料二: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对英国首相丘吉尔谈起, 应该给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一个名字,丘吉尔脱口而 出:“不必要的战争。” (1)为什么丘吉尔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称为“不必要的战 争”。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发? 原因: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如果给 予制止的话,战争完全可以避免。 启发:①只有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共同联 合起来,才能制止战争。 ②对法西斯侵略只能进行坚决斗争,任何以退让来换取 和平的想法和做法,只能是空想,最终要遭到失败。
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学片断
绥靖政策
濮阳市油田第十三中 1.绥靖政策的含义: 2.绥靖政策的典型事件: 3.绥靖政策的目的: 4.绥靖政策的实质: 5.绥靖政策的影响(或后果):
1.含义:人们把西方大国面临法西斯侵略威胁时,采取的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安 抚侵略者,维护自身利益的政策称为“绥靖政策”。 2.慕尼黑阴谋 3.目的:祸水东引至苏联,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安抚侵略者。 4.实质:姑息纵容法西斯侵略的行为。 5.影响(或后果):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 速了二战全面爆发。
图二指的是什么事件?据图三与所学知识,指出英法等 国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慕尼黑阴谋,签订《慕尼黑协定》,德国强占苏台德区; 一是为了避免卷入战争,二是把战火引向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 为什么丘吉尔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称为“不必要的战争 ”。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发? 原因: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如果给 予制止的话,战争完全可以避免。 启发:①只有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共同联 合起来,才能制止战争。 ②对法西斯侵略只能进行坚决斗争,任何以退让来换取 和平的想法和做法,只能是空想,最终要遭到失败。

绥靖政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世界史入门

绥靖政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世界史入门

《绥靖政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概述“绥靖”一词,最早见于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国志》。

所谓“敬服王命,绥靖四方”,这里面的“绥靖”是平定安抚之意。

随着时代的发展,“绥靖”渐渐与政策二字联系在一起,其意思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用来指代姑息养奸的行为做派。

而绥靖政策,则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英法等国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行为的妥协退让。

这种政策实际上是一种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换取大国之间的和平,极力避免武装冲突的纵容政策。

这种政策在当时还突出地表现为“祸水东引”,即尽可能满足德国和日本,使其侵略矛头对准苏联。

二、产生背景1、一战使得英法实力衰弱。

1914—1918年,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缓缓落下帷幕。

作为主战场的欧洲大地仿佛经历了一场特大级暴风雨的洗礼,英国和法国都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而在1929年,一场世界级的经济危机又不期而至。

可谓旧伤未愈又添新伤。

英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大幅下跌,外贸总额更是缩减了一半还多,英镑贬值了1/3,22%的工人陷入失业的境地,国内因此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经历了一战和经济危机的英国,霸主地位不复存在。

再看法国,其境地比英国还要悲惨。

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内局势一直不稳,内阁更替频繁。

身为老牌霸主的英国在一战和经济危机中遭受的苦难,法国亦是感同身受。

对德国的惧怕,对民众的无力,追随英国就成了法国的政治正确。

2、敌视社会主义制度“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中的这段话,至今读起来也是魄力非常。

虽然时至今日,无产者仍没有获得整个世界,但在当时,统治阶级的确已经瑟瑟发抖了。

比如英法这样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除了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还拉开了两大社会制度对立的序幕。

自此,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就开始了斗争。

苏联,就是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

英法非常清楚,本国绝不能发生大规模的无产阶级运动。

绥靖政策与

绥靖政策与

德国吞并苏台德区
• 英、法、德、意思国领导

人签订《慕尼黑协定》 捷克斯洛伐克丧失了将近 1/5的领土、大约1/4的 人口和 1/2的重工业实力, 而且 还打乱了它的整个铁路运 输、公路交通、电话电讯 系统,使它丧失了重要的 防卫屏障。6个月后,整 个捷克被纳粹德国吞并。

我带来了五十年的和平!
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呢?
• 只能列席 • 必须立即执行
绥靖政策的主导思想是什么?
• 相信希特勒的野心是有限的,主要限于德
意志人居住的地区 • 保持英国的霸权 • “祸水东引”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1939年末的一系列外
交谈判,最终导致苏 德的靠近
你认为苏联和德国的结盟荒唐吗?
• 谁是二战前外交战线的最大获益者?
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的失 败
德国法西斯的外扩张
• “大德意志” • 打败法国、苏联 • 战胜英法 • 先大陆,后海洋
• 铸造神剑,寻找朋友
1936年《反共产国际协定》
•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 共同的立场:反共 • 民族主义—共产主义
• 对外扩张的需要
绥靖政策(appeasement)
• 绥靖政策是一种通过在某些可能导致战争
的事务上作出让步来讨好某个咄咄逼人的 竞争对手的外交政策。汉语中,这个词一 般用于贬义 .
集体安全的失败
• 西欧各国对苏联的敌视 • 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
• “祸水东引”
• 绥靖政策在欧洲的推行,以英法对德绥靖
为主要内容,英国为主导 • 1936年德国干涉西班牙内战 •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 • 1938年慕尼黑阴谋

苏联的绥靖政策

苏联的绥靖政策

苏联的绥靖政策时间:苏联绥靖政策包括远东对日绥靖政策和欧洲对德绥靖政策"。

从1931年开始表明苏联推行绥靖政策,至1939年联共布十八大标志苏联外交政策由集体安全转向中立自保政策,标志着苏联开始全面推行绥靖政策,至1945年苏联对日作战,苏联最终才放弃绥靖政策。

1、对日绥靖政策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41年4月,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使对日绥靖达到顶峰,苏联在法律上承认了伪满,也使日本得以放手准备南进,很快发动太平洋战争"直到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才标志着对日绥靖政策完全停止2、对德绥靖政策开始于1939年8月苏德两国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秘密议定书的签订,它使德国避免了两线作战,轻取波兰、北欧、西欧"1940年苏联对德绥靖达到顶峰,在舆论上!行动上完全站在法西斯一边"但顶峰之时也是它该悄悄收场的时刻,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的爆发标志着对德绥靖政策的破产。

原因:1.由于矛盾重重和意识形态的偏见,苏联对英法采取怀疑和拒绝的态度,“保持谨慎态度,不让那些惯于从中渔利的战争挑拨者把我国卷入冲突中去”。

2. 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屡屡受挫。

特别是1938年9月慕尼黑会议之后,给一向倡导集体安全的苏联当头一棒,英、法与德、意法西斯肢解了捷克斯洛伐克后,苏联为了自身利益,放弃了一贯的努力,苏联力图抵制西方国家的“祸水东引”。

对英、法彻底失望后,于是苏联把其国家利益置于人类的整体利益之上。

3.苏联当时国内又面临着巩固政权、增强国力,反对帝国主义威胁的任务,同时自身实力也不及英法美主观上和客观上都不具备首先向德日作出回应的条件。

4.苏联希望仅可能的拖延时间,以争取更充分的准备,避免首先引火上身。

表现:对日本:1.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宣布对中、日冲突奉行“严格的不干涉政策”。

2.1932年初,苏联答应了日本关东军使用中东铁路的要求,且只收半价运费。

绥靖政策的主要表现

绥靖政策的主要表现

•绥靖政策的主要表现:1.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三省,美国表示无疑干涉日本在在“满洲”的行动。

2.1934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表示不干涉,并没有封锁苏伊士运河。

3.1933年,德国退出国联,1935年英德签订《英德海军协定》破坏凡尔赛合约。

4.1936年,希特勒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

5.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德意法西斯派兵支持,英法表示不干涉。

6.1938年,德国强行兼并奥地利。

6.1938年,慕尼黑会议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绥靖政策发展到顶风。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原因:1.害怕战火蔓延本国,;2.祸水东引,企图以此打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3.经济危机之后,英法等势力受到明显影响,无力遏制德国;4.国际的反战情绪较大,人民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的思想促使。

绥靖政策带来的危害:1.法西斯势力膨胀,军事工业迅速发展;2.许多国家成为绥靖政策的牺牲品,被法西斯国家侵略或兼并;3.绥靖政策同时使英法放松了警惕,导致二战开始后准备不足。

二战前英法绥靖政策一、30年代英法绥靖政策的主要表现1935年6月,英、德签订《英德海军协定》,允许德国扩军,一起破坏了凡尔赛条约。

1936年3月,德国出兵进占莱茵非军事区,破坏凡尔赛和约和洛加诺公约的有关规定,英国不仅听之任之,而且反对采取任何制裁措施。

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5年初瓦尔一瓦尔事件后,意大利忙于准备战争,国联不但坐视不问,而且想方设法要求意大利以和平手段吞并埃塞俄比亚。

战争爆发后,国联拖延很久才对意大利实施软弱无力的制裁;意大利完全吞并埃塞俄比亚后,国联在英国建议下取消了对意大利的制裁。

绥靖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九·一八事变后,英法操纵的国联只是通过了一个《李顿调查报告》;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英美只是重申《九国公约》的原则,要求停止战争,但既不援助中国,也不制裁日本,相互推倭责任,只想坐观成败,收渔人之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创][我的二战]我也说说绥靖政策

玄烨号航母发帖于:一、二战史
发布时间:2009-1-14 14:14:59
查看原帖
收藏
复制链接
【共16条评论】【浏览423IP】[我的二战]我也说说绥靖政策吧
二战前的一段时间,绥靖政策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吧。

英法等国一而再、再而三的对德国绥靖着利益。

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绥靖政策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也都是老生常谈,只不过再多说两句罢了。

绥靖政策的英文是policy of appeasement!单词appeasement的直接意译是平息、缓和、满足、安抚、姑息。

汉语中,绥靖二字也可以分别作出解释。

绥,可以引申为安定、安抚,当年的绥远就是安定远方的意思;靖,直接就是安定的意思,古语有嘉靖殷邦这句话,不用解释也知道是好词。

绥和靖加在一起,就是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甚至使人民屈从于暴力和强权之下以求安定。

引申到了绥靖主义就是,用牺牲别国的利益安抚侵略者,以换取和平和安全的政策。

再上升到二战爆发前的绥靖政策,则是英法美等绥靖主义者,不惜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也有恐战情绪,求得一时苟安,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东引”至苏联,坐收渔利,纵容法西斯侵略的行为,西方大国的“自保政策”最终也损害了自身利益,以至于自食其果。

绥靖政策的根源,大家应该都了解吧,就是因为一战结束后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出现,才使得西方列强们将苏联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除之而后快。

但是,西方列强们在敌
视着苏联的同时,自身集团内部还有着瓜分世界的矛盾,一战结束后的分赃不均,也埋下了二战祸起的伏笔。

1931年“九一八事变”,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

1935年3月容忍A.希特勒重整军备。

1935年8月美国通过中立法。

1935年10月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

1936年8月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

1937年7月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后又策划太平洋国际会议,阴谋出卖中国,同日本妥协。

1938年3月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

这些都是绥靖政策的例证。

最典型的体现则是1938年9月的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

英、法及幕后它们支持的美国,妄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在欧洲实现“普遍绥靖”,求得“一代人的和平”,实质上是推动德国进攻苏联。

(本段引用了百度百科里的内容)
绥靖政策的历史根源就不在这里叙述了,因为涉及到了很多一战的历史遗留问题,甚至是一战以前,帝国主义形成的时候的老问题了。

今天主要就说说二战爆发之前的这一段时间的绥靖政策。

关于绥靖政策的根源,长期以来大致有四种观点,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

认为绥靖政策的深层次根源在于英法等国共有的反共性。

祸水东移时英法等国的最理想的算盘,在东方,英法绥靖着日本的侵华行为,也同样是希望日本西进,去打苏联的远东地区。

总之,苏联是英法等国眼中的首要敌人,把世界看作一个国家,就像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意识形态的分歧大于自己领土的缺失,英法的攘外则是攘苏维埃这个异端。

还有人为绥靖政策是以英国为主的政策,不单单是仇视苏维埃的原因。

英国自从一战结束以后,由于一系列的原因,渐渐的日暮西山了,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的强烈的失落感和长期以来形成的“大陆均衡政策”结合到了一起,维持现状是英国自己理解得当时最好的方法,于是,祸水东移时为了嫁祸苏联,绥靖德国周边是抑制法国。

德国的西边,是英国在欧洲驻军的主要地区,德国也很适时地暂不出兵西线,也使英国暂时感到了安稳。

换句话说,如果德军一上来就剑指西线,英国也许就坐不了那么稳当的钓鱼台了,闹不好那时候就轮到了苏联绥靖德国了。

还有一种可能,英法两国已经竞争了几百年了,虽然一战时曾经并肩作战,但是到了各
自利益上,也是各不相让的。

法国和德国则是世仇,多次战争你争我夺,而法国是胜少负多,对于德国的仇恨无论是在民间还是政府都是相当严重的。

英国希望利用这一点,在欧洲大陆制造新的摩擦,除了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以第三者的姿态审视局势,从而学习一战的美国,以胜利的催化剂的姿态出现在欧洲大陆。

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就要使受一战之后的倍受掣肘的德国要强大起来,以使德国和法国可以面对面的抗衡。

更多的人认为,绥靖政策是20世纪30年代伴随着战争策源地形成而出现的一种帝国主义的新政策,它与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虽然不同,内容和目的却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

将祸水东移,或者避战求和,两者其实都不是根源目的,而只不过是维护帝国主义霸权的一种手段罢了,或者说是一种臆想的愿望而已。

绥靖政策在当时给人的印象还不错,尤其是英法的老百姓,那是因为政府将绥靖政策的避战求和描绘成了模糊的和平主义,这在当时的社会是很有市场的,人们都不希望打仗,一战的伤口都没有养好呢,所以在绥靖政策的初期,使受到了民众的支持的。

希特勒要发动战争,也是在西方的绥靖政策纵容之下进行的,西方国家的绥靖,也就是企望西方无战事,但是,绥靖政策的根源一旦被人们发现了,也就自然而然的让张伯伦下台了。

最后,还有一个疑点,大家也可以讨论一下,就是美国再罗斯福总统的带领下,在二战的作用中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美国在20世纪的30年代奉行的中立主义是不是也算绥靖政策呢?
在30年代,美国打着“孤立主义”的旗号,充当了欧洲绥靖政策的积极伙伴,罗斯福的这种孤立主义其实就是Made in USA的绥靖主义。

此外,罗斯福是一直都是反对希特勒的,这一点是一贯如此的,但是,这种一贯的态度的表现形式缺失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而变化的。

在1936年以前,罗斯福的反法西斯政策处于消极的防御阶段,千方百计的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的道路是当时罗斯福的主要任务;到了1939年的时候,随着希特勒的野心逐渐变成了行动,罗斯福也采取了一些措施限制德国,但是仅仅限于在美国国内冻结部分德国的资本而已;直到1941年,罗斯福才正面的提出了打击纳粹德国的纲领。

还有一个事实,美国在罗斯福的新经济政策的带动下,正在朝着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康庄大道奋勇前进的时候,外交政策中的欧洲大陆政策相比起国内的经济形势还是处于相对不受重视的地位,鉴于美英之间长久且相对稳固的同盟关系,因此,英国的大陆政策,在一段时间里也就成为了美国的欧洲大
陆外交政策。

我理解得美国也是绥靖的,只不过表现得不像张伯伦那样几乎脱光了膀子在叫卖着自己的绥靖主义罢了。

欧洲的绥靖是牺牲了捷克、奥地利、波兰、匈牙利等国家,以换取西方的暂时和平,并寄希望于德军挥师东进,进攻苏联;亚洲的绥靖是牺牲了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的利益,以换取在西方的时间和在亚洲的不干涉姿态,同样寄希望于日军挺进远东及西伯利亚,进攻苏联。

结果,当德军北上日德兰半岛的时候,英法就知道自己搬起来的石头就要落在自己的脚上了,马其诺防线和绥靖政策一样被德军绕了过去,敦刻尔克的溃败居然让后人称为一次超级经典的逃跑教学范例。

在东方,当小日本任意的掠取着东南亚的橡胶、石油和中国腹地的煤炭、粮农作物的时候,珍珠港的美军还在为周末时看电影还是泡酒吧而苦恼的时候,炸弹从天而降,鱼雷飞速而来!
这下真的绥靖了,绥的是法西斯的靖,靖的是掠夺者的肚满肠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