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刺激征和病理征

脑膜刺激征和病理征
脑膜刺激征和病理征

Babinski——巴彬斯基征

患者仰卧,髋、膝关节伸直,检查者左手握踝上部固定小腿,右手持钝尖的金属棒自足底外侧从后向前快速轻划至小指根部,再转向拇趾侧。

正常出现足趾向跖面屈曲,称巴彬斯基征阴性。如出现拇趾背屈,其余四趾成扇形分开,称巴彬斯基征阳性。

Oppenheim——奥本海姆征——推胫试验

【检查方法】病人仰卧,两下肢伸直。检查者以拇指和食指把握病人的胫骨前缘上端,然后沿胫骨前缘用力向下推进至踝部,若出现踇趾背屈,其他各趾呈扇形散开,即为奥本海姆征阳性。【临床意义】奥本海姆征阳性是锥体束损害时最重要的体征。属于病理反射。此征可出现于大脑皮质运动区及其向下投射的皮质脊髓束任何部位的损害;还可出现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熟睡、深度麻醉及癫痫大发作后。

2岁以上的小儿和成年人出现此征有肯定的病理意义。此外,在鉴别器质性瘫痪与癔病性瘫痪时,此征阳性有重要价值。

Gordon——戈登征——腓肠肌挤压试验

【检查方法】病人仰卧,两下肢伸直。检查者用手挤压病人的腓肠肌,若出现踇趾背屈,其他各趾呈扇形散开,即为戈登征阳性。【临床意义】戈登征阳性是锥体束损害时最重要的体征。属于病理反射。此征可出现于大脑皮质运动区及其向下投射的皮质脊髓束任何部位的损害;还可出现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熟睡、深度麻醉及癫痫大发作后。

2岁以上的小儿和成年人出现此征有肯定的病理意义。此外,在鉴别器质性瘫痪与癔病性瘫痪时,此征阳性有重要价值。

Kernig——克尼格氏征

【检查方法】患者去枕仰卧位,一侧髋关节和膝关节成90°角弯曲,检查者将患者小腿上抬伸直,正常应该能够达到135°,如果遇到阻力或疼痛,则为阳性。

【临床意义】由腰骶节段脊神经后根因炎症波及或受压所导致,当屈髋伸膝试验时,坐骨神经受到牵拉而引起疼痛。和布鲁金斯氏征、颈强直统称脑膜刺激征。见于各种脑膜炎症、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压力增高等。

Brudzinski——布鲁金斯氏征

【检查方法】患者去枕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托起患者后枕部,另一手按于其胸前,当头部被动上托,使颈部前屈时,双髋与膝关节同时不自主屈曲则为阳性

【临床意义】是脑膜刺激征的表现之一,脑膜刺激征包括颈强直、布鲁金斯氏征、克尼格氏征。脑膜刺激征阳性一般提示脑膜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神经系统疾病。

Lasegue——直腿抬高加强试验

直腿抬高试验,为神经根受刺激的表现。

【检查方法】检查时嘱病人仰卧,两下肢伸直,医师一手置于膝关节上,使下肢保持伸直,另一手将下肢抬起。正常人可抬高80~90度,如抬高不到70度,即出现由上而下的放射性疼痛,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临床意义】见于单纯性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或腰骶神经根炎等。此时将伸直的患肢下落5°,再将足背屈,如出现放散痛,则称为加强试验(Braqard征)阳性。

脑膜刺激征和病理征

Babinski——巴彬斯基征 患者仰卧,髋、膝关节伸直,检查者左手握踝上部固定小腿,右手持钝尖的金属棒自足底外侧从后向前快速轻划至小指根部,再转向拇趾侧。 正常出现足趾向跖面屈曲,称巴彬斯基征阴性。如出现拇趾背屈,其余四趾成扇形分开,称巴彬斯基征阳性。 Oppenheim——奥本海姆征——推胫试验 【检查方法】病人仰卧,两下肢伸直。检查者以拇指和食指把握病人的胫骨前缘上端,然后沿胫骨前缘用力向下推进至踝部,若出现踇趾背屈,其他各趾呈扇形散开,即为奥本海姆征阳性。【临床意义】奥本海姆征阳性是锥体束损害时最重要的体征。属于病理反射。此征可出现于大脑皮质运动区及其向下投射的皮质脊髓束任何部位的损害;还可出现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熟睡、深度麻醉及癫痫大发作后。 2岁以上的小儿和成年人出现此征有肯定的病理意义。此外,在鉴别器质性瘫痪与癔病性瘫痪时,此征阳性有重要价值。 Gordon——戈登征——腓肠肌挤压试验 【检查方法】病人仰卧,两下肢伸直。检查者用手挤压病人的腓肠肌,若出现踇趾背屈,其他各趾呈扇形散开,即为戈登征阳性。【临床意义】戈登征阳性是锥体束损害时最重要的体征。属于病理反射。此征可出现于大脑皮质运动区及其向下投射的皮质脊髓束任何部位的损害;还可出现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熟睡、深度麻醉及癫痫大发作后。 2岁以上的小儿和成年人出现此征有肯定的病理意义。此外,在鉴别器质性瘫痪与癔病性瘫痪时,此征阳性有重要价值。

Kernig——克尼格氏征 【检查方法】患者去枕仰卧位,一侧髋关节和膝关节成90°角弯曲,检查者将患者小腿上抬伸直,正常应该能够达到135°,如果遇到阻力或疼痛,则为阳性。 【临床意义】由腰骶节段脊神经后根因炎症波及或受压所导致,当屈髋伸膝试验时,坐骨神经受到牵拉而引起疼痛。和布鲁金斯氏征、颈强直统称脑膜刺激征。见于各种脑膜炎症、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压力增高等。 Brudzinski——布鲁金斯氏征 【检查方法】患者去枕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托起患者后枕部,另一手按于其胸前,当头部被动上托,使颈部前屈时,双髋与膝关节同时不自主屈曲则为阳性 【临床意义】是脑膜刺激征的表现之一,脑膜刺激征包括颈强直、布鲁金斯氏征、克尼格氏征。脑膜刺激征阳性一般提示脑膜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神经系统疾病。 Lasegue——直腿抬高加强试验 直腿抬高试验,为神经根受刺激的表现。 【检查方法】检查时嘱病人仰卧,两下肢伸直,医师一手置于膝关节上,使下肢保持伸直,另一手将下肢抬起。正常人可抬高80~90度,如抬高不到70度,即出现由上而下的放射性疼痛,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临床意义】见于单纯性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或腰骶神经根炎等。此时将伸直的患肢下落5°,再将足背屈,如出现放散痛,则称为加强试验(Braqard征)阳性。

临床医学诊断基础:脑膜刺激征的检查

脑膜刺激征此征见于各种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压力增高等。常见的脑膜刺激征有: 1.颈项强直嘱病人仰卧,以手托扶病人枕部作被动屈颈动作,以测试颈肌抵抗力。颈项强直表现为被动屈颈时抵抗力增强,此为伸肌在患病时最易受刺激所致。除见于上述颅内疾患外,当患有颈椎病、颈椎关节炎、颈椎结核、骨折、脱位、肌肉损伤等也可以出现颈项强直。 2.Kernig'S sign嘱病人仰卧,先将一侧髋关节屈成直角,再用手指抬高小腿,正常人可将膝关节伸达135.以上。阳性表现为伸膝受限,并伴有疼痛与屈肌痉挛。 3.Brudzinski'S sign瞩病人仰卧,下肢自然伸直,医生一手托病人枕部,一手置于病人胸前,然后使头部前屈;阳性表现为两侧膝关节和髋关节屈曲。 自主神经与躯体神经一样也分中枢与周围两部分,也有传入与传出神经纤维。周围自主神经可分为交感与副交感两个系统,通过神经介质与特定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自主神经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内脏、血管与腺体等活动,故又称内脏神经。大部分内脏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纤维的双重支配,它们之间的作用虽是相互拮抗的,但在大脑皮质的调节下,可协调整个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近年来临床上对自主神经功能与机体疾患的关系及其昼夜节律变化与急性事件发作问的联系较过去更加重视。 自主神经 对内脏及器官的作用自主神经对内脏及器官的作用见 临床常用检查方法 (一)一般观察 1.皮肤粘膜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可出现多种皮肤粘膜变化,如苍白、红斑、潮红、发绀、色素减少或色素沉着等。此外,还可发生质地改变,如过分光滑、增厚、变硬、潮湿或干燥与脱屑,也可出现皮疹、水肿和溃疡等。 2.出汗有无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过少或无汗。 (二)自主神经反射 1.眼心反射患者仰卧,双眼自然闭合,计数脉率。医师用左手中指、示指分别置于患者左右眼球,逐渐加压,以患者不痛为限。加压20-30秒后计数脉率,正常可减少10-12次/分,超过12次/分提示副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增强,迷走神经麻痹则无反应。如压迫后脉率非但不减慢反而加速,则提示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2.卧立位试验平卧位计数1分钟脉率,然后起立站直,再计数1分钟脉率。如由卧位到立位脉率增加超过10-12次/分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由立位到卧位,脉率减慢超过10~12次/分则为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 3.皮肤划痕试验用钝头竹签在皮肤上适度加压划一条线,数秒钟后,皮肤先出现白色划痕(血管收缩)高出皮面,以后变红,属正常反应。如白色划痕持续较久,超过5分钟,提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如红色划痕迅速出现、持续时间较长、明显增宽甚至隆起,提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或交感神经麻痹。 4.竖毛反射竖毛肌由交感神经支配。将冰块置于患者颈后或腋窝,数秒钟后可见竖毛肌收缩,毛囊处隆起如鸡皮。根据竖毛反射障碍的部位来判断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的范围。 5.发汗试验常用碘淀粉法,即以碘1.59,蓖麻油l0.0ml,与95%酒精]OOml混合成淡碘。酊涂布于皮肤,干后再敷以淀粉。皮下注射毛果芸香碱10ra9,作用于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而引起出汗,出汗处淀粉变黄色,无汗处皮肤颜色不变,可协助判断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的范围。 6.握拳试验被检者用力握拳5分钟,可引起心率增快与收缩压、舒张压增高。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时,此反应发生障碍,常用于检测交感神经传出纤维功能。 7.Valsalva动作患者深吸气后,在屏气状态下用力作呼气动作10~15秒。计算此期间

脑膜刺激征的病因

第十六章脑膜刺激征 meningeal irritatation sign 软脑脊膜受到炎症、出血或理化环境的改变刺激时可出现一系列提示脑膜受损的病征,称脑膜刺激征。 【病因和机理】头痛、呕吐的发生是由于脑膜上的三叉神经与迷走神经感觉性终末器受炎症性及机械性刺激所致。颈强直是由于支配颈肌群的颈丛神经受炎症,理化改变等刺激后引起颈部肌肉痉挛并伴有疼痛所致。而阳性的克氏征、布氏征、则是由于相应支配的神经根受刺激所引起。 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两种。前者主要是细菌、病毒、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脑炎和脑膜炎。后者主要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瘤、风湿病、白血病及某些病外疾病对脑膜的影响。 【临床表现】 1.头痛、呕吐:头痛常剧烈,是最常见的症状,病程早期即可出现。一般为弥漫性,有时有枕部和额部特别显著。呕吐则多为喷射性。 2.颈肌强直:颈部肌肉强硬对被动运动有抵抗,如被动屈颈则有肌痉挛及疼痛。 3.克氏征:下肢髋、膝关节屈曲成直角,然后使小腿伸直,正常可伸直达135°以上,如遇抵抗,小于135°并觉疼时为阳性。 4.布氏征:患者抑卧,被动向前屈颈时,两下肢自动屈曲为阳性,为小脑脑膜刺激征。 另外还有皮肤感觉过敏,对听觉和视觉刺激过敏等。 【鉴别诊断】 一、细菌感染 (一)脑膜炎双球菌性脑膜炎(meningococcal meningitis)冬春季节流行,起病急,病情险恶,脑膜刺激征表现显著:剧烈头痛、呕吐(呈喷射状)颈强并伴颈枕部、脊柱疼痛,克氏征、布氏征均强阳性,视听感觉过敏。但在流行期间可有“钝挫型”,脑膜刺激征不明显,略有低热,乏力、腰痛等。脑脊液大多呈脓样混浊,细胞数可极高(在1.0×109/L以上),分类以中性分叶核占优,蛋白增加,糖及氯化物明显减少。皮肤出血点和脑脊液可查到脑膜炎双球菌。 (二)结核性脑膜炎(tuberoublor meningitis)多见于儿童,发病多渐起,亦可相当急聚,临床症状除发热、畏寒、头痛等一般中毒症状,各项体征以颈肌强硬出现最早,有早期诊断意义。此时脑脊液已有改变:压力大多升高,澄

脑膜刺激征、锥体束征、脑脊液检查

一.脑膜刺激征 脑膜刺激征是脑膜、脊膜和神经根遭受刺激性损害时,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头痛、呕吐、颈强直、Kernin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主要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增高等。 【机制】脑膜、脊膜和神经根为颅内敏感结构,当其遭受刺激性损害,由其支配的相应肌群反射性痉挛产生一种防御性反射。颈肌主要接受颈丛(C1-4)神经支配,根据这种解剖结构可得知,脑膜炎或颅底病变、颈椎及颈神经根的一些病变都可以引起上述肌肉痉挛、出现颈强直,一般来说,其反应强度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此外,当颅内外痛觉敏感结构如颅内外血管、静脉窦、感觉神经、头皮、颅底部硬脑膜、颅骨受到牵拉、伸张、压迫或炎症刺激,痛觉主要经第Ⅴ、Ⅸ、Ⅹ脑神经、C1-4脊神经及交感神经传递,因此在颈强直的同时,可产生全脑或局部的疼痛反应。 【临床特点】 1.头痛最重要、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最基本必然有的症状。头痛出现时间、 部位、性质、程度依据病因不同而异,如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头痛突然发生,全头性剧痛,感染性疾病如脑膜炎等引起的头痛是亚急性发生,逐渐加重,多为广泛性头痛,头痛强度不定。 2.呕吐常见,多呈喷射状与进食无关,头位变动或头痛增重时呕吐明显,一 般不伴有恶心。 3.颈强直脑膜刺激征中重要的客观体征,头前屈明显受限,头侧弯也受到一 定的限制,头旋转运动受限较轻,而头后仰无强直表现。 4.kerning征病人仰卧位,先将一侧下肢伸直,另一侧下肢的髋关节及膝关 节屈曲成直角,然后左手固定膝关节,右手托足跟抬高小腿,使膝关节伸直,正常可以使膝关节伸展达135°以上。阳性表现为伸膝受限、伴有疼痛或对侧下肢自动屈曲。 5.Brudzinski征病人仰卧,下肢伸直,医生托起病人枕部作被动屈颈动作, 当头部前屈时,若两侧髋、膝关节自动屈曲,则为阳性。

代谢综合征患者家庭干预式健康管理的临床研究

代谢综合征患者家庭干预式健康管理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家庭干预式健康管理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从健康体检人群中筛查出MS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家庭干预式健康管理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测定基线和强化家庭干预1年后MS相关测量参数和生化指标,并进行健康知信行评估。结果干预组在强化家庭干预1年后,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分别为(23.1±1.3)Kg/m2、(118.4±10.9)mmHg、(78.0±6.5)mmHg、(1.78±0.97)mmol/L、(1.78±0.29)mmol/L、(5.33±0.66 mmol/L,与干预前相比除舒张压外(P=0.153),其他均显著下降(P<0.01)。此外,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上述生化指标也有显著下降(P <0.01)。结论对MS患者实施家庭干预式健康管理后,能够获得体重指数下降、改善MS相关危险因素的指标,对提高MS的控制率有积极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family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MS).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M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n=31)and control group (n=29). MS-related parameters and biochemical markers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 rate was also assessed. Results After 1 year of family intervention,the treatment group got BWI,SBP,DBP,TG,HDL-C and FPG of (23.1±1.3)kg/m2,(118.4±10.9)mmHg,(78.0±6.5)mmHg,(1.78±0.97)mmol/L,(1.78±0.29)mmol/L,(5.33±0.66)mmol/L ,which were obviously decreased 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 (P<0.01)except DBP (P=0.153). Conclusion MS patients could benefit from family intervention in health management,which presents as decrease in BWI and other MS-related risk factors. The family intervention is effective in MS control. Key words:Metabolic syndrome;Health management;Family intervention 代谢综合征(MS)正成为全球性的慢性疾病和公共卫生问题[1-2]。”重治疗、轻预防”的医疗体制导致MS医疗费用大幅持续上升[3]。健康管理正是应目前医疗需求提出的控制医疗费用并保证个人健康利益的需求的新型产物。此外,以家庭为中心的照顾模式顺势而生,它利用家庭结构模型,支持全局模型间接干预,实现健康教育家庭化,更有利于MS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4]。本文研究旨在探索以家庭为单位、以健康管理为主线,建立”协议式家庭干预MS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应用、评价及验证其在防治MS中的意义及其可推广性,为MS防治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1年本院体检中心的受检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符合MS患者6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37例,年龄35~62岁,平均年龄(50.48±5.69)岁。诊断标准符合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MS中国标准,并排除妊娠、内分泌疾病、甲减、先心病、心瓣膜病、心律失常、肿瘤和长期肝肾脏疾病等。60例

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

摘要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合并代谢综合征不仅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增加密切相关,还可能加重精神疾病症状和增加复发风险,影响患者社会功能,增加额外的个人和社会医疗负担。多种疾病相关因素和治疗药物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风险增加有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代谢综合征需要全面评估和正确防治以改善预后。本共识由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精神分裂症协作组发起,基于临床研究证据和实践经验,并结合相关国内外指南,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提出临床管理流程建议。本共识的管理建议由精神科专家和内分泌科专家共同参与制定,以期为精神科医生规范化管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代谢综合征提供依据。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常见的病因未明的严重精神障碍,疾病负担重,致残率高,患者平均寿命比普通人群缩短15~20年;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不仅要控制精神症状,还需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功能,最终使患者回归社会[1,2,3]。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4]。代谢综合征的主要表现包括:腹型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和高血压[5]。合并代谢综合征可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罹患多种躯体疾病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风险均显著增加,已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社会功能,也增加个人、家庭与社会负担。因此,及早识别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风险,定期监测相关指标、评估代谢异常风险,防范代谢异常进展并进行正确的临床处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预后、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功能恢复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现状 1.流行病学概况: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3倍[4],2项荟萃分析

脑膜刺激征

脑膜刺激征:1颈强硬,表现为被动曲颈遭遇阻力。2克匿格征,患者仰卧,下肢在髋和膝关节处屈曲成直角,检查者将其小腿在膝关节处伸直,如有疼痛而关节受限,大小腿间夹角小于135度时为阳性。3布鲁金斯基征,患者仰卧,前屈其颈部时发生双侧髋膝部屈曲,压迫其双侧面颊部引起双上臂外展和肘部屈曲,叩击耻骨联合时出现双下肢屈曲和内收,均为布鲁金斯基征阳性。 Graves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在遗传的基础上受不明原因诱发的原发于甲状腺的自身免疫性炎症过程,导致甲状腺滤泡细胞增生,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增加,表现为高代谢综合征,伴有或不伴甲状腺肿大,伴有或不伴突眼。 Apgar评分;通过观察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时皮肤颜色、心率、呼吸、肌张力、谈足底或导管插鼻后反应进行评分,判断新生儿窒息程度。 雷诺尔德五联佂;夏科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黄疸)进一步发展而出现休克、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表现 高血压的并发症:高血压危象2脑血管病3心力衰竭4慢性肾功能衰竭5主动脉夹层。 肝硬化病因:血管性肝损伤、淤胆性肝损伤、中毒性肝损伤、免疫性肝损伤、代谢性肝损伤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符合11项中4项或4项以上者,1颊部红斑2盘状红斑3光过敏4口腔或鼻咽部无痛性溃疡5非侵蚀性关节炎6胸膜炎或心包炎7肾脏疾病8神经系统异常9血液学异常10免疫学异常11ANA阳性。 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疼痛、全身症状、胃肠道症状、心率失常、低血压和休克,心力衰竭。 消化性溃疡疼痛特点1长期性、2周期性3节律性4疼痛部位DU多在脐上方GU多在剑突下5疼痛性质,多为钝痛灼痛和饥饿样痛。 肠结核临床表现:1腹痛2腹泻和便秘3腹部肿块4全身症状5腹部体征,右下腹部及脐周可有压痛,6并发症,肠梗阻是常见的并发症。 克诺恩病:临床表现,腹痛、腹泻、发热、腹部包块,多位于右下腹与脐周、瘘管形成。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呕血和黑便、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发热、贫血。

1例代谢综合征健康管理成功案例分析

1例代谢综合征健康管理成功案例分析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早期患者生活方式干预成功经验。方法回顾1例代谢综合征早期患者,就其健康意识转变、饮食、运动、健康指导等方面的健康管理干预过程进行分析。结果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病早期对其进行健康宣教、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干预,大大降低了发病风险。结论只有持续有效的跟踪管理才能使患者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标签: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健康管理干预 代谢综合征是近年来被认识到的一种临床症候群,是一组代谢起源的相互关联的危险因素的集合,这些因素直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也增加发生2型糖尿病风险。中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患病率为14%~16%,随年龄而增高[1]。现就我中心一例代谢综合征早期患者进行健康管理成功案例分享如下。 1 病例 徐某,男性,53岁,公司高管。平时工作繁忙,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缺乏体育锻炼。经常熬夜、外出应酬,抽烟(抽烟20余年,每天20支左右)、夜间打鼾,轻度呼吸暂停。自述平时无明显不适。平时健康意识淡薄。2017年2月15日首次来我院体检:1.超重BMI:27 kg/m2,血压:145/95 mmHg高血压1级,心脏彩超示:升主动脉增宽。2.空腹血糖6.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0%。 3.高胆固醇血症边缘升高。 4.超重:体重指数27.94 kg/m2。 5.颈部血管彩超提示: ①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节段性增厚、毛糙(右侧最厚约1.1 mm,左侧最厚约1.3 mm);②右侧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后壁可见约3.6×1.8 mm低回声规则斑块附着)。6.亚临床甲减。7.维生素D3偏低,数值:18.39。 8.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数值:24.3 mmmol/L。 沟通困难,拒绝应用降压、降脂药物,很难配合健康管理。 2 健康管理干预 体检后按照“知--信--行”健康管理理念,制定干预措施,主要为以下方面:①健康教育:改变健康意识,把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疾病危害与患者交流,将健康理念灌输给患者,增加其健康素养。②改变患者不良生活方式:调整作息时间,避免熬夜(最晚10:30入睡);适当心理调适每天选用适合自己放松心情半小时;戒烟;减低外出就餐频次,食盐摄入量不应超过6 g,饮酒量不超过乙醇10 g~15 g),每周不超过2次,每天中强度运动1 h;增加日晒时间。③药物治疗:患者拒绝应用降压、降脂药物,只给予降同型半胱氨酸治疗:叶酸片、复合B族维生素。④饮食治疗⑤运动干预⑥控制体重⑦提醒、督促保持良好生活方式:整个健康管理过程中,回访频次前2个月,每月1次面对面宣教、健康咨询微信随时解答,督促其饮食、运动方案是否按要求执行。以后每月1次电话沟通。

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

体格检查(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考核分数:满分100分 考生姓名日期成绩 一、准备工作(6分):得分: 考生准备(4分):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配合(1分),洗手(口述)(1分)、穿工作服(1分)、口罩(1分)。 患者准备(2分):考生站于患者右侧(1分),请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1分)。 二、操作流程(共75分):得分: 三、1、脑膜刺激征检查(35分):得分: (1)、曲颈试验(12分):被检查者仰卧,去枕使颈部放松(3分),检查者左手托被检查者枕部(3分),右手置于前胸上部(3分),以左手力量托起枕部作曲颈动作检查(3分)。口述检查情况。 (2)、可尼克正(Kernig征)(11分):被检查者仰卧(3.5分),检查者抬起被检查者一侧下肢,使髋、膝关节屈曲成直角(4分),检查者于膝关节处试着将被检查者小腿伸直(3.5分)。口述检查情况。 (3)、布鲁津斯基征(Brudzinski征)(12分):被检查者仰卧,双下肢伸直(3分),检查者在右侧,右手按于被检查者胸前(3分),左手托起其枕部(3分),作头部前屈动作时,观察双侧髋、膝部关节是否会有屈曲状(3分)。口述检查情况。 2、病理反射检查(40分)(考生口述阳性反射特征):得分: (1)、Babinski征(巴彬斯基征)(8分):取位与检查者跖反射一样,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根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拇指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考生口述阳性反射特征) (2)、Chaddock征(查多克征)(8分):用竹签在外踝下方足背外缘,由后向前划至跖趾关节处,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同样方法用于右侧检查。 (3)、Oppenheim征(奥本海姆征)(8分):检查者用拇指及示指沿被检查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同样方法用于右侧检查。 (4)、Gordon征(戈登征)(8分):检查者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腓肠肌,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样方法用于右侧检查。 (5)、Hoffmann征(霍夫曼征)(8分):检查者快速弹压被夹住的患者中指指甲;引起诸手指的掌屈反应为阳性。 四、问答题(共10分);随机答一题,得分: 1、脑膜刺激征的定义是什么?脑膜刺激征阳性常见于那些疾病? 答:脑膜受激惹的体征(2分),是脑膜病变时脊髓膜受到刺激并影响脊髓神经(1分),当牵拉刺激时引起相应肌群反射性痉挛(1分)的一种病例反射(1分)。脑膜刺激征阳性见于脑膜炎(1分),蛛网膜下腔出血(1分)和颅内压增高(1分)等。1岁一下婴儿则是正常的原始保护反射(1分);昏迷、深睡、大量镇静药后可以呈阳性(1分)。 2、病例反射的定义是什么?病理反射阳性常见于哪些疾病? 答:病例反射是指锥体束损害(2分),失去了对脑干(1分)和脊髓(1分)的抑制功能而出现踝和拇指背伸的现象,又称锥体束征(1分)。常见于脑出血(1分)、脑血栓形成(1分)、多发性硬化(1分)、肌萎缩侧索硬化(1分)、脊髓病变(1分)等。 五、整体评估(共9分);得分: 1、熟练程度:优(6分);良(4分);一般(2分);差(0分) 2、医德医风:优(3分);良(2分);一般(1分);差(0分)

病理生理学理论纲要-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一节水、钠代谢障碍 一、正常水、钠代谢 (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 体液由水及溶解于其中的电解质、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和蛋白质等组成。机体体液容量、各种离子浓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相对恒定,是维持细胞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基本保证。分布于细胞内的液体称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fluid, ICF),占体重的40%,它的容量和成分与细胞的代谢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分布在细胞周围的是组织间液(Interstitial fluid, ISF),占体重的15%,其与血浆(5%)共同构成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fluid, ECF)。组织间液中有极少的一部分分布于一些密闭的腔隙(如关节囊、颅腔、胸膜腔、腹膜腔)中,为一特殊部分,称为第三间隙液,又称为跨细胞液(transcellular fluid)。 (二)机体水平衡 体液总量的分布因年龄、性别、胖瘦而不同。正常人每天水的摄入和排出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水的来源有饮水、食物水、代谢水。成人每日饮水约1000ml - 1300ml,食物水含量约700ml - 900ml。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生成的代谢水每天约300ml。机体排出水分的途径有四个,即消化道(粪)、皮肤(显性汗和非显性蒸发)、肺(呼吸蒸发)和肾(尿)。不感蒸发包括皮肤蒸发的水(非显性汗,约500ml/d,仅含少量电解质)和通过呼吸蒸发的水(约350ml/d)。汗液是一种低渗溶液,含NaCl约为0.2%,并含有少量的K+,因此,大量显性出汗时,会伴有电解质的丢失。健康成人经粪便排出的水分约为150ml/d,由尿排出的水分约为1000-1500ml/d。正常成人每日自尿液中清除体内代谢废物(主要是蛋白质代谢终产物以及电解质)所需的最低尿量为500ml。因此,要维持水分出入量的平衡,每日需水约1500ml - 2000ml。 水的生理功用主要包括:(1) 水提供生化反应的场所,也参与水解、水化、加水脱氧等重要反应,促进物质代谢;(2) 调节体温;(3) 润滑作用;(4) 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主要与蛋白质、粘多糖和磷脂等相结合,发挥其复杂的生理功能。 (三)渗透压与电解质分布 溶液的渗透压取决于溶质分子或离子的数目,体液内起渗透作用的溶质主要是电解质。各部分体液中所含阴、阳离子数的总和相等、并保持电中性。如果以总渗透压计算,细胞内外液基本相等。无机电解质的主要功能是维持体液的渗透压平衡和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

【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题

【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题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学习要求】 掌握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 掌握低钠血症的概念、发病机制及各类低钠血症的特点掌握高钠血症的概念、发病机制及各类高钠血症的特点掌握水、钠代谢障碍对机体的影响掌握水肿的概念、发病机制及水肿的特点 掌握钾平衡的调节因素:钾的跨细胞转移及肾对钾平衡的调节掌握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概念 掌握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对骨骼肌的影响:超极化阻滞和去极化阻滞及其发生机制掌握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对心肌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及收缩性的影响熟悉钾的生理功能 熟悉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原因和机制 熟悉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对酸碱平衡的影响 熟悉重度缺钾对肾脏的影响 熟悉正常镁代谢和钙磷代谢的调节 掌握镁代谢和钙磷代谢紊乱的概念、原因、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了解各类水、钠、钾、镁和钙磷代谢紊乱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了解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对心电图的影响 【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高热患者易发生 ( )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细胞外液显著丢失 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 ( ) A.酸中毒 B.氮质血症 C(循环衰竭 D.脑出血 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 ( ) A.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B.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低钾血症 4(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时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 ) A.细胞内液和外液均明显丢失 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C.细胞内液丢失,细胞外液无丢失 D.血浆丢失,但组织间液无丢失 E.血浆和细胞内液明显丢失 5(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的特征是 ( ) A.组织间液增多 B.血容量急剧增加 C.细胞外液增多 D.过多的低渗性液体潴留,造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均增多 1 E.过多的液体积聚于体腔 6(低容量性高钠血症脱水的主要部位是 ( ) A.体腔 B.细胞间液 C.血液 D.细胞内液 E.淋巴液.

脑膜刺激征

脑膜刺激征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脑膜受激惹的体征,是脑膜病变时脊髓膜受到刺激并影响到脊神经根,当牵拉刺激时引起相应肌群反射性痉挛的一种病理反射。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压增高等。 目录 简介 病因 一感染性脑膜炎 二非感染性脑蛛网膜炎 临床表现 诊断 一病史 二体格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 四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一、细菌感染 二、病毒感染 三、螺旋体和立克次体感染 四、真菌感染 五、脑部寄生虫病 六、非感染性疾病 简介 病因 一感染性脑膜炎 二非感染性脑蛛网膜炎 临床表现 诊断 一病史 二体格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 四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一、细菌感染 二、病毒感染 三、螺旋体和立克次体感染 四、真菌感染 五、脑部寄生虫病 六、非感染性疾病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克尼格(Kernig )征 脑膜刺激征是脑膜病变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包括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①颈强直是脑膜刺激征中重要的客观体征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强直尤其是伸肌头前屈明显受限即被动屈颈遇到阻力头侧弯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头旋转运动受限较轻头后仰无强直表现见于各种类型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增高颈椎疾病等②Kernig征又称屈腿伸膝试验患者仰卧位使膝关节屈曲成直角然后被动使屈曲的小腿伸直当膝关节不能伸直出现阻力及疼痛而膝关节形成的角度不到135°时为K征阳性Kernig征阳性除提示有脑膜刺激征之处尚提示后根有刺激现象腰骶神经根病变其疼痛仅限于腰部及患肢而脑膜刺激征时Kernig征为双侧性且同等强度疼痛位于胸背部而不局限于腰部及患肢③Brudzinski征患者仰位平卧前屈其颈时发生双侧髓膝部屈曲;压迫其双侧面颊部引起双上臂外展和肘部屈曲;叩击其耻骨连合时出现双下肢屈曲和内收均称Brudzinski征阳性 编辑本段病因 一感染性脑膜炎 常见于细菌病毒螺旋体真菌和寄生虫等所致软脑(脊)膜炎症 1细菌性脑膜炎①化脓性脑膜炎:如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淋球菌产气杆菌、肺炎杆菌等;②非化脓性细菌性脑膜炎:如结核杆菌、布氏杆菌等 2病毒性脑膜炎如肠道病毒、痢疾病毒、虫媒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3其他生物感染性脑膜炎如隐球菌、钩端螺旋体、立克次体、弓形虫病、阿米巴囊虫病、血吸虫等 二非感染性脑蛛网膜炎 1外伤脑外伤可引起硬软脑膜炎及蛛网膜发生炎症反应 布鲁金斯基(Brudzinski)征 2血性脑脊液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腰穿误伤血管所致血性脑酮等 3癌性脑膜炎如癌症的脑膜转移白血病淋巴瘤的脑膜浸润 4反应性脑膜炎继发于全身感染中毒以及耳鼻等感染等 5脑室或鞘内注射药物或造影剂无论是水溶性或非水溶性作为化学因素动物试验证实均致脑膜炎反应 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脑膜刺激征

脑膜刺激征 声明 本词条涉及医疗卫生相关专业知识,认证工作正在进行中,当前内容仅供参考。 诚邀更多本领域专家帮助我们共同完善词条,为网民提供更多权威可信的知识。(现在加入) 脑膜受激惹的体征,是脑膜病变时脊髓膜受到刺激并影响到脊神经根,当牵拉刺激时引起相应肌群反射性痉挛的一种病理反射。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压增高等。 目录 1简介 2病因 2.1 一感染性脑膜炎 2.2 二非感染性脑蛛网膜炎 3临床表现 4诊断 4.1 一病史 4.2 二体格检查 4.3 三实验室检查 4.4 四辅助检查 5鉴别诊断 5.1 细菌感染 1简介

克尼格(Kernig )征 脑膜刺激征是脑膜病变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包括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 ①颈强直是脑膜刺激征中重要的客观体征。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强直,尤其是伸肌。头前屈明显受限,即被动屈颈遇到阻力,头侧弯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头旋转运动受限较轻,头后仰无强直表现。见于各种类型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增高、颈椎疾病等。 ②Kernig征又称屈腿伸膝试验。患者仰卧位使膝关节屈曲成直角,然后被动使屈曲的小腿伸直,当膝关节不能伸直、出现阻力及疼痛而膝关节形成的角度不到135°时为K征阳性。Kernig征阳性除提示有脑膜刺激征之外,尚提示后根有刺激现象。腰骶神经根病变其疼痛仅限于腰部及患肢,而脑膜刺激征时Kernig征为双侧性,且同等强度疼痛位于胸背部而不局限于腰部及患肢③Brudzinski征。患者仰位平卧前屈其颈时发生双侧髋膝部屈曲,压迫其双侧面颊部引起双上臂外展和肘部屈曲,叩击其耻骨连合时出现双下肢屈曲和内收均为Brudzinski征阳性。 2病因 一感染性脑膜炎 常见于细菌病毒螺旋体真菌和寄生虫等所致软脑(脊)膜炎症 1细菌性脑膜炎①化脓性脑膜炎:如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淋球菌产气杆菌、肺炎杆菌等;②非化脓性细菌性脑膜炎:如结核杆菌、布氏杆菌等

【病理生理学题库】_水钠代谢紊乱

水、钠代谢紊乱(一)名词解释(1-7) 1.脱水(dehydration) 2.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 3.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 4.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 5.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 6.低钠血症(hyponatremia) 7.高钠血症(hypernatremia) (二)单选题(1~33) 1.正常成人的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 A.40%;B.50%;C.60%;D.70%;E.80%。 2.正常成人血浆约占体重的 A.4%;B.5%;C.6%;D.7%;E.8%。 3.内环境是指: 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穿细胞液;D.体液;E.血浆。 4.血浆中最多的阳离子是: A.Na+;B.K+;C.Ca2+;D.Mg2+;E.Fe2+。 5.血浆中最多的阴离子是: A.HCO3-;B.Cl-;C.HPO42-;D.SO42-;E.蛋白质。 6.细胞内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是: A.Na+;B.K+; C.Ca2+;D.Mg2+;E.Fe2+。

7.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主要靠哪一种物质的移动来维持? A.Na+;B.K+; C.葡萄糖;D.蛋白质; E.水。 8.正常人每天最低尿量为: A.1000ml;B.800ml; C.500ml;D.300ml; E.100ml。 9.正常机体水、电解质的动态平衡主要是通过什么作用来调节的? A.神经系统;B.内分泌系统; C.神经-内分泌系统;D.肾、肺; E.胃肠道。 10.体液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 A.含有蛋白质浓度的多少;B.含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分子数的多少;C.含有电解质的分子电荷数的多少;D.体摄入食盐量的多少; E.以上都不对。 11.以下何种情况可能使机体ADH分泌增多: A.饮水过多;B.低渗性脱水早期; C.摄入NaCl过少;D.严重呕吐腹泻所致休克早期; E.以上都不可能。 12.低渗性脱水时体液减少 A.以血浆部分最明显;B.以细胞内液部分最明显; C.以组织间液部分最明显;D.细胞内外液都明显减少; E.以上都不对。 13.易引起休克症状的水、钠代谢紊乱类型为: A.高渗性脱水及低渗性脱水;B.高渗性脱水及等渗性脱水; C.低渗性脱水及等渗性脱水;D.等渗性脱水及水中毒; E.以上都不对。 14.下述情况何种易引起高渗性脱水 A.小儿消化不良,腹泻尚能饮水;B.用利尿剂速尿大量利尿时; C.用输注甘露醇利尿时;D.沙漠迷路,水源断绝时; E.以上都不对。 15.高渗性脱水时,体液最明显减少的部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