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基础施工放线
基坑开挖放线专项方案

一、编制依据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2.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6)3. 《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4. 《建筑基坑支护与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B50307-2012)5. 本工程相关设计文件及施工图纸二、编制原则1. 安全、高效、准确、经济2. 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3. 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放线方案三、放线范围1. 基坑周边放线2. 基坑内部放线3. 基坑周边排水设施放线四、放线方法1. 基坑周边放线(1)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进行放线,确保放线精度。
(2)首先将房子的角点或轴线角点打到地面上,用白灰做好标记。
(3)然后使用白灰将角点连接起来,按照对应关系放出房子的大角线。
(4)根据开挖边坡系数放出开挖上口线,需要考虑施工工作面,一般情况是基础外边到边坡800~1000,此范围内可设置明沟排水或盲沟排水。
(5)在外侧设置控制点(龙门桩)来做好定位,随时检查开挖范围是否准确。
2. 基坑内部放线(1)在基坑内部,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进行放线,确保放线精度。
(2)首先确定基坑中心点,用白灰做好标记。
(3)然后根据设计图纸,放出基坑内部的轴线、边线等。
(4)在基坑内部设置控制点,用于后续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和验收。
3. 基坑周边排水设施放线(1)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排水设施的布置位置。
(2)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进行放线,确保放线精度。
(3)放出排水设施的轴线、边线等。
五、放线注意事项1. 放线过程中,注意保护测量仪器,防止损坏。
2. 放线时,确保放线精度,避免因放线误差导致施工偏差。
3. 放线过程中,加强与施工人员的沟通,确保放线成果符合施工要求。
4. 放线完成后,及时整理放线资料,归档保存。
六、放线成果1. 基坑周边放线成果:包括放线图、测量记录等。
2. 基坑内部放线成果:包括放线图、测量记录等。
测量放线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具体地理位置],主楼地下二层,地上十九层,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裙楼地下二层、地上三层,框架结构。
总建筑面积为33057.04平方米,主楼建筑总高度为91.25米。
主楼结构呈弧线形,裙楼结构呈椭圆形。
二、施工目标1. 确保测量放线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2. 严格控制施工进度,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3. 确保施工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三、施工准备1. 技术准备:了解本工程定位点坐标及标高,熟悉图纸,掌握结构设计特点,制定有效的测量放线方案。
2. 仪器、设施准备:配备激光全站仪1台,激光铅垂仪1台,经纬仪1台,水准仪1台,50米钢尺3把,5米钢尺10~15把,线锤2只等配套工器具。
3. 人员准备:1名专业测绘工程师,8名持证上岗测量工负责现场测量工作。
四、测量放线方案1. 建筑物定位: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原点,使用全站仪进行各轴交点坐标投测,依次施放出各轴线及控制线。
2. 基础定位:基础垫层施工完成后,在防水层的保护层上放线。
先用激光全站仪定出周边轴线位置,再根据周边轴线设置平面控制网,根据平面控制网量测各弧形轴线交点,最后用矢高法弹出弧线形轴线尺寸。
3. 地下二层与地下一层定位放线:先用线锤或经纬仪将周边定位轴线引测上来,作为定位放线基准。
4. 主体施工放线:基础工程施工出正负零后,根据轴线定位桩及外引的轴线基准线进行施工放线。
五、施工质量控制1. 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测量放线精度。
2. 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校验,确保仪器性能稳定。
3.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质量问题。
4. 对施工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六、施工安全措施1. 施工人员必须穿戴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
2. 严格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规定,防止事故发生。
3. 加强对施工区域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4.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
七、施工进度安排1. 施工准备阶段:5天。
施工放线:定位、基础、主体以及高层建筑

施工放线:定位、基础、主体以及高层建筑施工放线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建筑物定位(放线)、基础施工(放线)和主体施工(放线)。
一、建筑物定位房屋建筑工程开工后的第一次放线,建筑物定位参加的人员是:城市规划部门(下属的测量队)及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根据建筑规划定位图(总平面图)进行定位,最后在施工现场形成(至少)4个定位桩。
放线工具为“全站仪”或“比较高级的经纬仪”。
二、基础施工放线建筑物定位桩设定后,由施工单位的专业测量人员、施工现场负责人及监理共同对基础工程进行放线及测量复核(监理人员主要是旁站监督、验证),最后放出所有建筑物轴线的定位桩(根据建筑物大小也可轴线间隔放线),所有轴线定位桩是根据规划部门的定位桩(至少4个)及建筑物底层施工平面图进行放线的。
放线工具为“经纬仪”。
基础定位放线完成后,由施工现场的测量员及施工员依据定位的轴线放出基础的边线,进行基础开挖。
基础轴线定位桩在基础放线的同时须引到拟建建筑物周围的永久建筑物或固定物上,防止轴线定位桩破坏了,用来补救。
三、主体施工放线基础工程施工出正负零后,紧接着就是主体一层、二层...直至主体封顶的施工及放线工作。
根据轴线定位桩及外引的轴线基准线进行施工放线。
用经纬仪将轴线打到建筑物上,在建筑物的施工层面上弹出轴线,再根据轴线放出柱子、墙体等边线等,每层如此,直至主体封顶。
施工测量前置工作:(1)进场后首先对甲方提供施工定位图进行图上复核,并与业主办理控制点的交接手续,以确保设计图纸的正确。
其次,与甲方一道对现场的坐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发现误差过大时应与甲方或设计院共同商议处理方法,经确认后方可正式定位。
(2)现场建立控制坐标网和水准参照点。
水准参照点需由永久水准点引入,永久水准点设置在距建筑物附处稳定、可靠的土层内,水准点应采取保护措施,确保水准点不被破坏。
(3)工程定位后要经建设单位和规划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
控制点或水准参照点做法示意图第一篇平面控制网的建立1.1场区控制网基础施工阶段地形变化大、地势错阶起伏,单位工程数量多,为实施有效测量控制,开工初在场区内设置由二~四个桩位形成的导线控制网(场区四周边及中间高处各布一点,保证通视即可),场区控制网是单位工程轴网设置的依据,它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的上一级控制。
施工放线。大致分三个阶段:建筑物定位、基础施工和主体施工

其目的是按设计意图和要求,将线路的空间位置测设于实地,以指导线路施工:即在勘测设计阶段,主要是为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测绘资料和其他数据;施工建造阶段,是对线路中线和坡度按设计位置进行实地测设,包括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及施测、施工导线测量、线路中线及腰线的放样、水平曲线与竖曲线的测设和纵断面测量与横断面测量,以及竣工测量和验收;在运营管理阶段,是对线路工程的危险地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变形监测,以掌握工程的安全状态,便于必要时采取永久性或应急性措施,或为线路工程的维修和局部改线提供测量服务。
施工放线。
大致分三个阶段:建筑物定位(放线)、基础施工(放线)和主体施工(放线)。
一、建筑物定位,是房屋建筑工程开工后的第一次放线,建筑物定位参加的人员是:城市规划部门(下属的测量队)及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专业的),根据建筑规划定位图进行定位,最后在施工现场形成(至少)4 个定位桩。
放线工具为“全站仪”或“比较高级的经纬仪”。
二、基础施工放线,建筑物定位桩设定后,由施工单位的专业测量人员、施工现场负责人及监理共同对基础工程进行放线及测量复核(监理人员主要是旁站监督、验证)最后放出所有建筑物轴线的定位桩,(根据建筑物大小也可轴线间隔放线),所有轴线定位桩是根据规划部门的定位桩(至少 4 个)及建筑物底层施工平面图进行放线的。
放线工具为“经纬仪”。
基础定位放线完成后,由施工现场的测量员及施工员依据定位的轴线放出基础的边线,进行基础开挖。
放线工具:经纬仪、龙门板、线绳、线坠子、钢卷尺等。
小工程可能没有测量员,就是施工员放线。
注意:基础轴线定位桩在基础放线的同时须引到拟建建筑物周围的永久建筑物或固定物上,防止轴线定位桩破坏了,用来补救。
三、主体施工放线,基础工程施工出正负零后,紧接着就是主体一层、二层... 直至主体封顶的施工及放线工作,放线工具:经纬仪、线坠子、线绳、墨斗、钢卷尺等。
根据轴线定位桩及外引的轴线基准线进行施工放线。
建筑工程基础放线施工方案

建筑工程基础放线施工方案一、项目概况建筑工程放线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其质量直接影响后续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
本文将就建筑工程基础放线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建筑工程放线提供规范化、科学化的施工指导。
二、施工前准备1. 资料审核:施工单位应认真审核相关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图纸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2. 准备设备:根据放线工作的具体要求,准备好放线仪、测量工具、钢尺、标志桩等放线工具。
3. 勘测地形:在放线开始前,应进行现场地形测量和勘测工作,了解施工地的地形变化情况,为放线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三、放线工作1. 放线点设置:根据设计图纸和实际施工要求,在施工地面上确定放线点,并进行标志。
在放线点上设置好固定桩,作为测量起点。
2. 放线测量:使用放线仪和测量工具进行放线测量,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各个构筑物基准线的位置和高程。
3. 放线标注:根据放线测量结果,使用标志桩标注基准线的位置和高程,并在设计图纸上进行标注。
四、施工要点1. 根据放线结果和设计要求,合理设置放线桩,确定结构的精确位置。
2. 在放线施工过程中,要认真检查放线结果的准确性,及时发现并纠正放线错误。
3. 在放线施工中,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适时修改和调整施工方案和放线方案,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4. 施工过程中,要保持放线现场的整洁和安全,并做好现场标志和警示工作,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五、质量控制1. 在放线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放线结果的验收和检查,确保放线准确无误。
2. 对于发现的放线错误或不合理之处,应及时纠正和补救,以确保放线质量。
3. 合理利用现代化测量设备,如全站仪、GPS等,提高放线工作的精度和效率。
六、施工安全1. 放线现场要设置警示标识,划定施工区域,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和安全。
2. 在施工现场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3. 在施工现场要设置安全监督员,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发现和排除施工安全隐患。
基础施工放线方法

基础施工放线方法
基础施工放线方法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确定和标记出各种结构物、设备和管线的位置和尺寸,以便于工程人员进行施工的方法。
1. 传统放线方法:使用尺子、量角器、铁锤等工具,根据建筑设计图纸上的尺寸和标注,手工在施工现场进行放线。
2. 使用放线仪器:通过使用放线仪器,如全站仪、激光水平仪等,可以精确测量和标记出各个混凝土柱、墙体、梁、地面等结构物的位置和尺寸。
3. 数字化放线方法:通过使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建筑设计阶段就可以将结构物的位置和尺寸等信息录入到模型中,然后在施工现场通过AR(增强现实)等技术,将模型中的信息映射到实际现场,从而实现精确放线。
4. 自动化放线方法:目前一些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已经配备了自动化放线系统,可以根据设计图纸上的数据,自动进行放线操作,提高施工效率和精度。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使用哪种放线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都需要正确的理解和解读设计图纸上的信息,保证放线的准确性和精度。
同时,施工人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测量和标记技能,以便有效地进行放线操作。
工程施工怎么放线

工程施工中的放线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放线是指根据设计图纸上的尺寸和位置,在现场标出建筑物的轮廓线和控制点,为施工提供准确的依据。
那么,如何进行工程施工放线呢?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1. 熟悉设计图纸:在进行放线前,首先要认真阅读和理解设计图纸,熟悉建筑物的结构、尺寸、位置和标高。
2. 准备工具和设备:放线所需的主要工具和设备包括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钢卷尺、墨斗、钉子、粉笔等。
3. 确定控制点:根据设计图纸,在现场找出一些明显的控制点,如建筑物的主体轴线端点、角落点等。
这些控制点将作为放线的基准点。
二、建筑物定位1. 设置控制桩:在确定控制点后,将这些点用桩标出来,以便于施工时参考。
控制桩应设置在明显且不易被破坏的位置。
2. 测量和标记:使用全站仪或经纬仪,将设计图纸上的轴线端点、角落点等控制点标设在建筑物上。
在标出的位置处打下钉子,并用粉笔或墨斗做出标记。
三、基础施工放线1. 弹线:根据已标记的控制点,用墨斗在地面上弹出建筑物的轮廓线和施工缝。
2. 龙门板定位:在建筑物的四角和关键部位设置龙门板,龙门板上的定位线应与建筑物的轴线平行。
3. 测量复核:对放线结果进行复核,确保放线的准确性。
如有误差,应及时进行调整。
四、主体施工放线1. 弹线:根据设计图纸,在已弹出的轮廓线上标出楼层高度和施工缝。
2. 测量和标记:使用全站仪或经纬仪,将楼层高度和施工缝的位置标设在建筑物上。
3. 控制线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已标记的控制线进行施工,确保建筑物的尺寸和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五、注意事项1. 放线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图纸,确保不会出现差错。
2. 进行放线工作时,要考虑天气、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尽量选择适宜的天气进行。
3. 放线过程中,要密切配合施工人员,确保放线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定期对放线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总之,工程施工放线是一项细致且严谨的工作,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责任心。
建筑物基础施工放线的各种方法与放样

建筑物基础施工放线的各种方法与放样建筑物的基础施工放线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环节,是确定建筑物位置和尺寸的基础工作,也是建筑施工中最基本的操作之一、以下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基础施工放线方法和放样的步骤。
1.斜界桩法:所谓斜界桩法,就是在现场将建筑物的位置通过斜界桩的方式来确定。
施工人员根据设计图纸上的水平线和垂直线,通过一定的比例来估算出需要放置的斜界桩的位置,并用钉子或其他方法将斜界桩固定在地面上。
当施工人员在斜界桩上拉起绳子时,绳子的中心点与布置好的竖直线会相交,这样就可以确定建筑物的位置。
2.拉线法:拉线法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放线方法。
在施工现场根据设计图纸上的相应位置确定好建筑物的四个角点,并在每个角点固定一根竖直拉线。
拉线时需要保证拉线绳与参考点或基础桩的水平线平行,并且在不同的角点上,两根竖直拉线要互相垂直。
然后根据这些竖直拉线就可以放置建筑物的基础桩。
3.对角线法:对角线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放线方法。
首先,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建筑物的四个角点,并将每个角的位置进行标记。
然后,在相邻的两个角点之间拉直一根对角线,通过调整对角线来使其垂直。
接下来,在建筑物的每个角点上引出与对角线平行的线,并延长到合适的长度,这样就可以确定出建筑物基础桩的位置。
放样的步骤如下:1.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放样点和基准点,并将其坐标标注在图纸上。
2.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放样误差范围,以及放样精度要求。
3.在现场根据放样点和基准点的坐标,找到相应的位置。
4.使用测量仪器(如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放样点和基准点的坐标,并记录下来。
5.根据测量结果,进行放样计算,确定建筑物各个部位的放样点位置。
6.在建筑物基础桩的位置上,进行放样,标出放样点。
7.检查放样点的位置是否正确,以及放样误差是否符合要求。
总之,建筑物基础施工放线是确保建筑物位置和尺寸准确的关键步骤,常用的放线方法有斜界桩法、拉线法和对角线法等。
放样的步骤包括确定放样点和基准点、测量坐标、进行放样计算、标出放样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前的准备:经纬仪、水准仪、墨斗、50米钢尺、5米卷尺。
1.1基槽开挖:槽边线的确定
所用的工具:50m卷尺、5m塔尺、白灰、铁锹、经纬仪。
测量员:根据图纸上的尺寸把槽的上口线和下口线放出来。
下口线外扩的距离:模板厚度/挡土墙厚度+80cm工作面
上口线外扩的距离:坡度系数*深度
地下轴线投测
4.3.1基础垫层放线:人工清槽后,用经纬仪向基槽内投测轴线控制线,投测到基坑内的轴线必须做一次整体闭合,分段施工投测纵横各两道轴线做闭合,作为地下结构施工依据,根据投测下来的轴线控制线和基础平面图放出垫层边线,并钉桩挂线。
4.3.2基础砖模墙放线:垫层砼浇筑后,上人不留痕迹时,用经纬仪向垫层上投测轴线控制线,并用经纬仪在垫层上做闭合校测,精度合格后,根据基础图放出外墙砖模砌墙位置线,放线时考虑外墙防水找平层、防水层、防水保护层,共计3cm 预留量,即外墙外边线向外量3cm为砌砖模的内边线。
基础模板放线:
4.3.3基础底板放线:防水保护层做完后,在上人不留痕迹时,用经纬仪向保护层上投测轴线控制线,并做闭合校测,精度合格后,根据控制线和基础图,用钢尺测出细部轴线,并用墨斗弹出墙边线、轴线、门窗洞口线、柱身节点线、楼梯生根线等基础施工所需各种线。
用钢尺量距时,前后尺手动作配合要齐,拉力采用标准拉力50N,对点、读数、划点及时准确。
弹线时墨量适中粗细适中,墨线宽度应小于1mm,弹线长度不超过4m弹线误差不超过2mm。
对复杂的地方用红漆标识,如柱身节点、轴线标号等,便于施工人员一目了然,放完后,经自检互检合格后,提请监理单位验线,并办理交接检手续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3.4基础墙体钢筋生根定位放线:当基础底板上网钢筋绑扎完毕后,用1kg的线坠将墙体位置准确的垂吊在钢筋表面上,用红漆标注,以保证墙体、暗柱钢筋生根正确。
4.3.5地下室楼层放线:基础底板浇筑完后,在上人不留痕迹时,用经纬仪向底板上投测轴线控制线,闭合校测精度合格后,用经纬仪、钢尺、盒尺根据基础平面图放出墙体边线、墙边50cm控制线、门窗洞口线等,放完后经自检互检合格后,由验线员验线,验线合格后方可开始下道工序。
4.3.6地下室楼层墙体筋控制:在顶板模支模后进行二次模板放线与二次结构放线,用经纬仪在模板上投测轴线控制线,根据轴线控制线测出每一道墙的50cm控制线,并用墨线弹出红漆标识。
钢筋工根据墙50cm控制线调整立墙筋,保证墙体钢筋出顶板后位置正确。
水电工种根据二次结构线把水电预留洞及灯位准确定位。
精品文档word文档可以编辑!谢谢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