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 2017 STEMI指南介入部分解读
stemi-介入时机的选择

馏甚蒲嫩城蕾耸蔬晴旭奢氮柞按盔车顽察熏贰分颂民掐庆鸵烩徐陀在慕巩stemi-介入时机的选择stemi-介入时机的选择
D2B每15分钟的延迟 都将使院内死亡率进一步增加
105 vs. <90 120 vs. <90 135 vs. <90 150 vs. <90
fibrinolysis
Inter-Hospital Transfer
Onset of symptoms of STEMI
Golden Hour = first 60 min.
Total ischemic time: within 120 min
渭贪狡垦恢谗菠犯缔腻讳负仟看都舍囚俘挚挂垛殴氨庆章效坎丧彩欠氨尽stemi-介入时机的选择stemi-介入时机的选择
1.81 (1.19-2.77)
17个临床试验
獭旧汝喻斯仔另概彦永窟堡裴捎轴逾舜烁暑向卫驶踞溅慷柜拖姚掷遇德帧stemi-介入时机的选择stemi-介入时机的选择
非全量溶栓治疗的易化PCI指征 高危患者(大面积心梗、血流动力学/心电学不稳定) 不能在90min内开始PCI 低出血风险 年龄较小 无难以控制的高血压 正常体重 全量溶栓后立即进行PCI 对患者有害无益
Modified recommendation (changed text)
I
I
I
IIa
IIa
IIa
IIb
IIb
IIb
III
III
III
I
I
I
IIa
IIa
IIa
IIb
IIb
IIb
III
III
III
I
I
ESC2017 ESC最新STEMI指南(中文版)

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却在逐渐升高。STEMI在年轻人中发病率较
老年人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
近期几项研究指出STEMI后期死亡率下降可能与再灌注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抗栓治疗以及二级预防有关
。尽管如此,其死亡率仍居高:ESC注册研究显示不同国家
STE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为4%-12%,血管造影注册研究显示
在32-36度的低温环境。
.
网状联系的主要特征:
• • 明确划定责任地区。 • • 共享书面协议。 • • STEMI患者入院前分流到合适医院,避免送入无
PCI条件医院,或无24/7即刻PCI治疗的医院。 • • 到达合适的医院后患者应立刻进入导管室,而非急
诊室。 • • 在无法行PCI治疗医院的患者在等待转诊接受初始
延迟时间。
•
如果决定进行溶栓治疗,则目标为从诊断STEMI
开始10分钟内注射溶栓药物
.
再灌注治疗相关项目的定义
.
.
.
.
急诊PCI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 操作方面的建议:急诊PCI策略 有强烈证据支持为ACS患者行急诊PCI时中经验丰富的术者选择桡动脉为默认的穿刺途径。急诊PCI选择第二
代DES。STEMI患者如存在多支血管病变时,出院前考虑在非IRA病变区域进行血运重建。完全血运重建的最佳时 机(即刻还是分期)尚未确定,无指南推荐即刻或者择期对多支血管进行PCI。
•
急性心梗后稳定的患者行非急诊CABG的时间要依据个体的
时间而定,如果患者出现血运动力学恶化,或者有再发的确血事
件风险(如有严重狭窄导致大面积的心肌缺血风险或者再发心肌
缺血),一定要今早手术,而不能等到DAPT停用后,血小板完 全恢复,对于其他人,可以等3-7天为最佳的折衷期,同时也需要 继续服用阿司匹林。CABG阿司匹林的恢复使用时间为,术后如 无继续出血证据6-24小时即使用。
STEMI患者介入治疗策略(全文)

STEMI患者介入治疗策略(全文)目前,我国城乡STEMI患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是临床工作中面临的巨大挑战。
过去几年研究人员在心血管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使STEMI治疗策略发生了很大改变,以往的很多观念得到了更新,包括PCI入路的选择、血栓抽吸术的临床价值、FFR在PCI时的应用、non-IRA的处理、是否常规予以IABP支持治疗、FMC-D概念的提出等问题。
本文就上述内容的进展更新进行了总结,旨在促进STEMI患者有效的临床管理,改善临床获益,使得心血管疾病能更好的得到预防、诊断和治疗。
1、PCI入路的选择STEMI患者在行PCI时,入路选择往往可能对患者预后造成明显的影响,目前在我国,经桡动脉入路的血管相关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少,因此在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中作为首选推荐(Ⅰ,A),同时指南说明在特殊情况下可酌情选择其他适宜的血管径路,如尺动脉、肱动脉等。
2014欧洲血运重建指南将桡动脉入路的推荐级别是IIa 级,证据水平A,且建议由经验丰富的术者操作。
在随后2015年欧洲非持续性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管理指南中,建议ACS患者行冠脉造影或PCI时优选桡动脉入路(相对于股动脉入路),推荐等级I,证据水平A,证据等级较前上升,因指南引用了RIVAL、女性SAFE-PCI、MATRIX与一项meta分析研究的结果,这些研究显示桡动脉入路与大出血、死亡/心梗/卒中和全因死亡率降低有关。
虽然指南推荐ACS治疗中心从选择股动脉入路转向桡动脉入路,但同时应保持股动脉入路操作的熟练性,因为后者在其他手术中是必不可少的,例如结构性心脏病与外周动脉疾病手术。
美国2011年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指南对使用桡动脉入路以减少穿刺点并发症的推荐是IIa级,证据水平A,在2015年的指南更新中并没有再提及这一问题。
针对尺动脉入路问题,ESC 2016公布了有关经尺动脉入路与桡动脉入路对比研究。
17心电图指南

冠心病指南中有关心电图的解读有关冠心病的国际指南主要有5个:1.ACC/AHA 处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南(1999年第1版,2004年修改);2.ACC/AHA 处理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南(2000年第1版,2002年第2版,2007年再修改);3.ACC/AHA的处理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指南(1999年第1版,2002年修改);4.ESC处理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指南(2003年);5.ESC诊断和处理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指南,在这些指南中均有较多内容和篇幅涉及心电图的作用和评价。
一、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南中有关心电图的评价在该指南中第5部分的院前处理,第6部分的急诊科中的初步识别和处理和第7部分的医院内处理等,均较详细的阐述了心电图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各个阶段的作用和重要性。
(一)院前处理1.院前胸痛的评估和治疗中,将心电图检查定为Ⅱa 类适应证(1)所有参与高级生命支持(ACLS)的救助人员都应该对怀疑有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常规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
(2)如果存在STEMI的证据,院前救助人员就应逐条核对患者是否适合再灌注治疗,并将心电图和患者符合再灌注治疗的“清单”传送给预定的医疗中心或医院。
要求对参与高级生命支持(ACLS)的人员进行心电图知识的培训,并提供12导联心电图仪。
2.院前给予溶栓时对急救人员要求(Ⅱa 类):组织精良的急救中心,配有能够在现场传输12导联心电图的全职救护人员,而且救护人员进行过心电图知识和STEMI治疗的培训,能在线下达医嘱,并有处理STEMI方面有经验的指导者。
(二)急诊科的初步识别和处理1.对怀疑STEMI患者:心电图应列为Ⅰ类检查(1)所有胸部不适患者(或类似心绞痛患者)或有STEMI 其他症状的患者在到达急诊科后的10min之内必须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呈送给有经验的急诊科医生。
(2)如果初始心电图不能诊断STEMI但患者仍有症状,而且临床上高度怀疑为STEMI时,应每隔5~10min做一次心电图或采用连续12导联心电图监测ST段变化,以便检测到进展中的ST段抬高。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指南解读

OCT腔内影像证实有25%~30%的STEMI患者并无严重的斑块狭窄,仅在血管内膜糜烂、侵蚀基础上继 发血栓形成,此类高凝血栓状态的STEMI患者甚至无需支架治疗。
➢ 补充循证医学证据和中国数据
➢ 更加注重再灌注治疗中的心肌微循环保护作用
机械物理性碎解血栓仅开通心外膜传导性大血管; 生物化学性溶解血栓的方法,使血栓内纤维蛋白分子链裂解,从而使血栓溶解再通。
用 ➢ 溶栓同时还有微循环中微血栓清除疏浚作用 ➢ 溶栓具有全冠脉循环系统的血流灌注改善,
尤其是微循环的保护和改善作用 ➢ 溶栓可扩大PCI窗口12---24小时,有助建立 药物—介入治疗模式
2017 ESC--根据时间决定策略 --选择再灌注方法
溶栓与急诊PCI都是I,A推荐
0小时 STEMI
早期 3小时
溶栓:早期再灌注手段
不同溶栓药物主要特点的比较
溶栓药物 常规剂量
纤维蛋 半衰期 抗原性及 纤维蛋白 90分钟
TIMI3级血
白特异性 (min) 过敏反应 原消耗
再通率(%)
流(%)
尿激酶
150万单位
否
18-20
无
明显
53
28
30分钟静点
阿替普酶
100mg
是
3-8
无
轻度
75
54
90分钟静点
瑞替普酶
10MU×2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 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
第2版
汇报人:
目录
01 STEMI系统性救治工程
02 STEMI早期肝素化的重要性
03 溶栓:早期再灌注手段
04
早期补钾和β受体阻滞剂在预防 STEMI早期猝死的应用
201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外周动脉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长 ,8O岁 时 下 肢 动 脉 疾 病 发 病 率 达 到 2o 。在 高 收 入 国 家 , 有 症 状 的 男 性 下 肢 动 脉 疾 病 更 为 多 见 ,而 在 中 低 等 收 入 国
家 ,女性 下 肢 动 脉 疾 病 发 病 率 高 于 男 性 [5]。德 国 一 项 包 含
6880例 老 年 人 群 (年 龄 > 65岁 )的 队 列 研 究 显 示 ,下 肢 动 脉
DOI:10.3969/j.issn.1009 0126.2018.06.030 作 者 单 位 :100853北 京 ,解 放 军 总 医 院 南 楼 心 内 科 通 信 作 者 :司 全 金 ,Email:quanjin2004@ sina.corn
患 者 肾动 脉 疾 病 患 病 率 明 显 升 高 ;冠 心 病 发 病 率 与 肾 动_4]。
1.5 下 肢 动 脉 疾 病 全 世 界 大 约有 2亿 200万 人 存 在 下 肢
动 脉 疾 病 ,其 中近 4000万 人 生 活 在 欧 洲 。 下 肢 动 脉 疾 病 通
常 在 5O岁 以 后 发 病 ,在 65岁 以 后 下 肢 动 脉 疾 病 呈 指 数 增
中华 老 年 心脑 血管 病 杂志 201 8年 6月 第 2O卷 第 6期 Chin J GeriatrHeart BrainVesselDis,Jun 201 8,Vol 2O,No.6
. 指 南 与 解 读 .
2017年欧 洲 心脏 病 学 会 外 周 动脉 疾 病 诊断 与治 疗 指南 解 读
李世 军 ,司全 金
关 键 词 :动脉 粥 样 硬 化 ;颈动 脉 狭 窄 ;磁 共 振 血 管 造 影 术 ;血 小板 聚 集 抑 制 剂 ;抗 凝 药
2017ESC ST 抬高型心肌梗死诊疗指南中文翻译版

Cardiac arrest
心电图符合STIMI的患者,心跳骤停复苏后建议直接PCI。I B 对心跳骤停复苏后仍没有反应的患者,早期进行有针对性的体温管理。I B 建议医疗保健系统通过专门的急救系统(EMS)实施策略, 以促进所有被怀疑MI的患者直 接转运至提供 24/7 PCI治疗的 医院进行再灌注治疗。I C 建议所有接诊怀疑MI患者的医护人员都配备除颤设备, 并接受基本的心脏生命支持训练。 IC 心脏骤停后复苏的患者如果没有诊断 ST 段抬高, 但高度怀疑持续心肌缺血的,应考虑紧 急血管造影 (和 PCI 如果被建议)。IIa C 不推荐恢复自主循环后立即使用快速大量静脉输注冷的液体来进行院前降温。III B
心肌缺血症状合并如下不典型心电图推荐直接PCI:
缓解低氧血症和症状
Hypoxia 推荐对低氧血症患者 给氧(SaO2 < 90% or PaO2 < 60 mmHg). I C SaO2 ≥90%的患者不推荐常规给氧。III B Symptoms 考虑静脉注射鸦片类缓解疼痛。IIa C 建议予重度焦虑患者温和的镇静治疗(通常是苯二氮卓类)。IIa C
Initial diagnosis
FMC时间点开始尽快(10分钟内)完成12导联心电图记录并作出解释,I B 对所有疑似 STEMI 的患者, 应尽运用具有除颤能力心电监护监测心电活动。I B 在高度怀疑后壁 MI (回旋支堵塞) 患者,应考虑加做后壁导联(V7–V9)心电图。 IIa B 在下壁MI患者考虑合并RV 梗死应考虑加做右胸导联 (V3R 和 V4R) 。 IIa B Blood sampling 血清标志物的常规血液取样在急性期应尽快进行, 但不应延迟再灌注治疗。I C
பைடு நூலகம்
2017ESC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南 中文版

2017ESC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南中文版2017ESC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南中文版第一部分:引言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它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生命意义重大。
为了提供准确、一致的诊断和治疗建议,欧洲心脏协会(ESC)发布了2017ESC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南。
本指南的中文版旨在为我国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提供指导,以提高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第二部分:诊断1. 病史与体格检查在对患者进行一般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时,需要特别关注是否有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如剧烈胸痛、持续性胸闷等。
此外,还需要检查患者的心肺情况、进行心电图和血液检查等,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心肌梗死的可能。
2. 心电图心电图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重要诊断工具,可以通过观察ST段的抬高情况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肌梗死。
指南中对不同类型的心电图,如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阻滞等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诊断建议。
3. 血液标志物血液标志物的检测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常用的标志物包括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I和肌酸激酶等。
指南中对这些标志物的参考值范围和诊断意义进行了明确的说明。
第三部分:治疗1. 介入治疗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及时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指南中明确了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和时间窗口,并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早期和后续阶段都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指南中对各类药物的使用剂量、适应症和禁忌症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以便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合理使用药物。
3. 康复治疗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同样至关重要。
指南中对康复阶段的运动锻炼、心理支持和糖尿病患者等特殊情况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帮助医护人员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第四部分:预后与并发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预后和并发症对患者的康复和生存率具有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支架选择
• 2013年美国ACCF-AHA STEMI处理指南将裸 金属支架(BMS)和DES均列为I类推荐。 • 随着新一代DES安全性和疗效证据的不断积 累,其在心肌梗死患者的优势也日益明确, BMS已悄然“退居二线”。 • 本次ESC指南建议,直接PCI时应优先选择新 一代DES以替代BMS(由 IIa 类推荐升级为I, A)。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指南 (2016) 首次推荐以下患者优选新一代DES
• 高再发缺血风险者应优选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DES) 1)临床情况:NSTE-ACS、SETMI直接PCI、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 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 2)病变情况:开口处病变、静脉桥血管PCI、支架内再狭窄病变; 3)左主干合并分叉病变和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优先考虑 应用新一代DES,以降低再狭窄率。 4. 对于一些其他术中操作,如药物洗脱球囊、血栓抽吸装置 、 冠脉斑块旋磨术、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等做了相应推荐。
两个
多支病变患者可在出 院前常规处理非梗死 相关动脉(IRA),
可行
合并心源性休克者可 考虑同期干预非IRA
完全血运重建
• 基于PRAMI、CvLPRIT、DANAMI-3–PRIMULTI、
Compare-Acute试验的结果,STEMI合并多支病
变的患者可同期或在出院前处理非非梗死相关
动脉IRA(由 III 类推荐升级为IIa,A)。
如果预期时间 >120min,则 应在10min开 始溶栓。并转 运至有介入能 力的医院。 如果预期至介入 时间在 ≤120min,首 选急诊介入治疗, 在90分钟之内 通过导丝。
机械循环辅助
• 结合近年来多项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主动 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结果,本次ESC指 南不推荐所有心源性休克患者常规使用 IABP(III,B)。然而,对于机械并发症导 致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源性休克患者, 应考虑使用IABP(IIa,C);对于顽固性休 克患者,可以考虑短期使用机械循环支持 (如Impella、ECMO等)(IIb,C)。
• 2017年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为选择性 抽吸策略提供了新证据。该研究纳入了 TAPAS、TASTE和TOTAL三项临床试验,结果 发现,高血栓负荷患者仍能从血栓抽吸获 益,并可改善硬终点。血栓抽吸明显降低 TIMI血栓分级≥3级患者的心血管性死亡风险 (2.5% vs 3.1%,HR 0.80, 95% CI 0.65-0.98, P=0.03)(Circulation. 2017; 135: 143-152.)。
几个关键更新要点
1.急诊PCI首选桡动 脉入路:由IIa类推荐 提升为I类推荐 6. 依诺肝素抗凝治疗: 由IIb类推荐提升为 IIa类推荐。 7. 早期出院:由IIb 类推荐提升为IIa类推 荐。
2. 直接PCI优选新一 代DES:由IIa类推荐 提升为I类推荐。
5. 比伐芦定抗凝治疗: 由I类推荐降为IIa类 推荐。
为此,2014年ESC心肌血运重建指南指出,直接PCI时没有必 要常规血栓抽吸,但是为了改善TIMI血流以及预防支架血栓, 选择性血栓抽吸可能获益。
•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次ESC指南建议,直接PCI时 不建议常规血栓抽吸(由 IIa 类推荐降为III,B)。 同时指出,在导引导丝或球囊通过后,若残余血栓 负荷较大,仍可考虑血栓抽吸。由此可见,该指南 并未全盘否定血栓抽吸,尽管没有明确提出选择性 血栓抽吸的推荐级别(如高血栓负荷患者选择性抽 吸的推荐级别为IIb,B较为合适),其表述与国内 指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 2016年发表的《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指出,对STEMI患者,不推荐直接PCI前进行常规冠 状动脉内手动血栓抽吸(III, A);对经过选择的 患者(如血栓负荷较重、支架内血栓),可用手动 或机械血栓抽吸,或将其作为应急使用(IIb,C)。
ESC 2017 STEMI 指南介入部分解读
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 心内科 马颖
两个
两个
优选
一个 不宜
可行
一个 明确
两个优选
优选经桡动脉 途径
优选新一代药 物洗脱支架 (DES)
1.血管径路选择
• 直接PCI时优选经桡途径的优势与获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 前期RIVAL试验和RIFLE-STEACS试验已显示经桡途径的获益。 2015年在《Lancet》杂志发表的更大规模的MATRIX试验终于使
8. STEMI患者常规吸 氧方案调整:由 SaO2 < 95%调整为 SaO2 < 90%,维持 为I类推荐。 9. 溶栓药物替奈普酶 (TNK-tPA):由所 有患者相同剂量调整 为≥75岁的患者半剂 量。
3. STEMI合并多支血 管病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完全血运 重建:由III类推荐提 升为IIa类推荐。
一个明确
同时明确了急诊介 入的时间窗口和循 环辅助的适应证
• 基于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结 果,适当拓宽了直接PCI的 时间窗,尤其是明确了超 传统时间窗(>12小时)患 者的获益。指南建议,发 病在12小时以内、有缺血症 状、伴持续性ST段抬高的所 有患者应行再灌注治疗(I, A);
发病超过12小时的患者,若存在症状进 展提示缺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致命 性心律失常时,宜行直接PCI(I,C) 症状发作后就诊延迟但发作 时间在12~48小时的患者, 可考虑常规直接PCI(IIa,B)
4. 急诊PCI不推荐血 栓抽吸:由IIa类推荐 降为III类推荐。
这个问题“一锤定音”。该研究共入选840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其中48%为STEMI),结果显示,经桡动脉急诊 介入不仅能减少穿刺部位出血和血管并发症,还能降低全因死
亡率。2017年ESC指南明确建议,对于有经验的术者,优先推
荐选择经桡途径(由 IIa 类推荐升级为 I,A类推荐; )。
症状发作>48的无症状患者,不建议常规 行PCI开通闭塞IRA(III,A)
溶栓药物替奈普酶(TNK-Tpa):由所有 患者相同剂量调整为≥75岁患者半剂量 SaO2<95% 所有救护车需配备 ECG 监护仪,除颤仪,至少有一人受训过高 为了减少患者延迟,推荐增加公众识 当院前EMS下定STEMI诊断后,立即 级生命支持。整个院前救治的质量取决于受培训的救护员。所 别对AMI 常见症状的意识,告知如何 启动导管室准备 ,不仅能减少治疗延迟, 有院前急救人员需要能识别 AMI症状,给氧(由 SaO2<95% 调整 呼救EMS 服务。院内与EMS的目标是 还能降低患者死亡率。当院前EMS诊 为FMC SaO2至 <STEMI 90% ),缓解疼痛,提供基本生命支持。救护员应能 减少 诊断的延迟 断STEMI并准备直接走PCI策略时,可 熟练操作 ECG ,此外需要自己能分析 ECG或者能通过智能手机向 (≤10min ), STEMI 诊断时间即指 直接绕过急诊室而将患者直接送至导 医院发送 ECG以便于医院CCU或其他部门有经验的医生做出 在分析ECG 为ST段抬高(或等同情况) 管室,这样做的好处是可节省 20min STEMI诊断。经过训练的急救员(paramedics )可安全有效地为 的那个时间,同时也是指导合适治疗 时间。患者如首先被送至非 PCI中心, 患者给予溶栓药。院前溶栓治疗适用于预计从 STEMI诊断到PCI 的起点。系统延迟则更易于调整,同 再灌注治疗则推荐从入门(救护车送 再灌注时间超过120min者。推荐持续训练急救员( paramedics) 时也是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接管这些功能。 至非PCI中心)到出门(送达PCI中心) 的时间≤30min。
• 对于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可同期干预非IRA
(IIa,C)。
一个不宜
直接PCI时
不宜常规行血栓 抽吸
血栓抽吸
无论是早期的REMEDIA、EXPIRA和TAPAS试验,还是近几年发 表的TASTE和TOTAL试验,均评价的是STEMI直接PCI时常规血 栓抽吸的获益。
在接受直接PCI的STEMI患者中,有近10%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无明 显血栓,不除外血栓已溶解或冠状动脉痉挛,此类患者完全没有必 要进行血栓抽吸。同时,基于Sianos等的研究结果,冠脉内血栓极 不稳定,对于完全性血栓闭塞的患者,在用导丝或1.5mm直径的小 球囊通过(或扩张)以恢复血流后再决定是否进行血栓抽吸可能更 为合理(J Am Coll Cardiol, 2007; 50:57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