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实例4.意大利比萨斜塔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意大利比萨斜塔

意大利比萨斜塔

意大利比萨斜塔因为需要把以前的游记归纳到自驾欧洲专辑里,便于大家查找,所以本篇游记属于旧文重发。

从列支敦士登经过米兰来到比萨。

第一段旅程的时候,本来想去比萨看斜塔的,后来没有去成,所以这次专门过来。

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钟楼始建于1173年,设计为垂直建造。

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1372年完工,塔身倾斜向东南。

伽利略曾经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自由落体实验,并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呵呵,幸好我到的及时,差点比萨斜塔就倒了。

旁边的比萨洗礼堂比萨大教堂今天就住比萨了。

第二天一早,比萨下雨,离开比萨。

只是这次行程已经大大延误,原来预计在欧洲呆1个月,现在已经40多天了。

摩洛哥的签证已经生效,还有半个月就要到期,而我还在欧洲,还距离摩洛哥远,所以不能再耽搁了。

比萨附近的佛罗伦萨和圣马力诺,就只有放弃了,本来想到意大利那不勒斯去看初中美女同学,到博洛尼亚看一位朋友的,只有等以后有机会再来了。

离开比萨,一路向西,上次到过的尼斯、戛纳、摩纳哥、马赛等全部没有再停留。

在意大利加油真的贵,1.5欧元-1.6欧元/升,上了高速,本想再加油,一问1.7欧,我吐了下舌头,算了,熬到法国去加油,果然,法国高速路上只要1.49欧元/升。

晚上抵达法国塞特港,车友小王在法国塞特攻读博士,对葡萄酒有研究。

他在网上知道我要去西班牙,于是提前和我取得联系。

今晚,我就住他那里。

小王还叫家人小猪准备了四川火锅。

哎,一个多月没有吃火锅了。

环球自驾专辑:勇哥在非洲环球自驾专辑:勇哥在北美洲环球自驾专辑:勇哥在南美洲环球自驾专辑:勇哥在欧洲。

建筑的创造力量意大利比萨斜塔的重建之路

建筑的创造力量意大利比萨斜塔的重建之路

建筑的创造力量意大利比萨斜塔的重建之路建筑的创造力量:意大利比萨斜塔的重建之路意大利比萨斜塔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也被誉为建筑的奇迹。

然而,它的建造年代久远,承受着岁月的磨蚀,严重倾斜的问题逐渐浮现。

本文将介绍比萨斜塔的历史,探讨其重建之路,并探讨其中所体现的建筑创造力量。

一、比萨斜塔的历史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比萨市,始建于12世纪初。

它是一座高约56米的钟楼,由白色大理石砌筑而成,外观典雅华丽。

然而,在建造过程中,地基选择不当导致塔身产生了明显的倾斜。

这种不平衡的塔身使得比萨斜塔成为了一座瞩目的奇观,在世界各地吸引了众多游客。

二、重建的挑战随着时间的推移,比萨斜塔的倾斜问题越发严重,给其结构的安全带来了威胁。

为了防止塔身继续下沉,比萨斜塔于1990年关闭,并开始了为期11年的全面修复工程。

这项重建工程面临着众多挑战。

首先,重建工程要保持对比萨斜塔原有的外观和建筑特色的忠实。

修复过程中,建筑师必须确保保留原有的倾斜状态,而不是将它修复为一个垂直的建筑物。

这就要求他们在维持塔身结构稳定的同时,进行细致而复杂的工程操作。

其次,重建工程要求使用现代的技术和材料来加固塔身。

比萨斜塔的修复过程中采用了多种现代技术,如土壤排水、地基加固和重力控制等。

此外,修复工程还包括了细致的石材修复和清洁工作,以保持其原有的外观和质感。

三、建筑的创造力量比萨斜塔的重建过程彰显了建筑的创造力量。

首先,建筑师通过保留比萨斜塔原有的倾斜状态,呈现了建筑物的独特之处。

与传统的垂直建筑相比,斜塔不仅吸引了更多游客,也成为了意大利文化的象征之一。

其次,比萨斜塔的重建展示了现代科技与传统建筑相结合的能力。

借助新型的土壤排水和地基加固技术,建筑师成功地解决了地基不稳定带来的问题,并保证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这表明在建筑领域,科技创新是实现大胆设计和独特建筑的重要手段。

最后,比萨斜塔的重建过程彰显了人类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和保护。

通过修复工程,比萨斜塔得以延续其作为意大利国宝的地位,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向世界展示意大利建筑文化的桥梁。

结构物倾斜案例

结构物倾斜案例

结构物倾斜案例结构物倾斜是指建筑物或其他工程结构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或外部力的影响下导致倾斜的现象。

这种现象可能会给结构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加固。

下面列举了10个不同的结构物倾斜案例。

1. 斜塔倾斜:比如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由于地基沉降不均匀导致塔身倾斜。

为了保护这一著名的建筑物,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2. 桥梁倾斜:桥梁是连接两个地点的重要结构,如果发生倾斜,可能会导致通行困难甚至崩塌。

比如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倾斜现象,需要进行紧急维修。

3. 高层建筑倾斜:高层建筑的倾斜可能是由于地基问题、结构设计缺陷或施工质量问题等引起的。

比如中国上海的上海中心大厦曾经出现倾斜问题,需要采取措施修复。

4. 水坝倾斜:水坝是用来蓄水和防洪的重要工程,如果水坝倾斜可能会导致储水能力下降和安全隐患。

比如中国的三峡大坝曾经出现倾斜问题,需要进行修复和加固。

5. 地铁隧道倾斜:地铁隧道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隧道倾斜可能会导致列车运行不畅甚至发生事故。

比如中国北京的地铁10号线发生了隧道倾斜问题,需要紧急维修。

6. 钢结构倾斜:钢结构是一种常用的建筑结构,如果发生倾斜可能会影响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

比如日本东京的铁塔曾经出现钢结构倾斜问题,需要进行修复和加固。

7. 煤矿井筒倾斜:煤矿井筒是煤矿生产的重要设施,如果井筒倾斜可能会影响井下采煤作业的安全。

比如中国山西的某煤矿曾经出现井筒倾斜问题,需要采取措施修复。

8. 油罐倾斜:油罐是储存石油和化工产品的容器,如果油罐倾斜可能会导致泄漏和爆炸。

比如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座石油储罐曾经出现倾斜问题,需要紧急处理。

9. 汽车停车场倾斜:停车场是停放车辆的场所,如果停车场地面倾斜可能会导致车辆滑动和损坏。

比如英国伦敦的一座停车场曾经出现倾斜问题,需要进行修复。

10. 港口码头倾斜:港口码头是货物装卸和船舶停靠的场所,如果码头倾斜可能会影响货物运输和航行安全。

比萨斜塔的纠偏方案

比萨斜塔的纠偏方案

比萨斜塔的纠偏方案引言:比萨斜塔(Leaning Tower of Pisa)位于意大利的比萨市,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建筑奇迹。

然而,自从其建造开始后不久,就因为结构问题导致其倾斜,成为了一颗独特的明珠。

近年来,由于比萨斜塔的倾斜程度不断加剧,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因此,制定并实施一项纠偏方案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介绍比萨斜塔的倾斜原因,并提出一种可行的纠偏方案。

倾斜原因:比萨斜塔的倾斜问题可以追溯到其建造初期。

由于塔楼修建于松软的沉积物上,地基不稳定,导致塔楼在建造过程中出现倾斜。

此外,由于基础不均匀,塔楼的质量也没有得到良好的分布,使得塔楼的重心偏离垂直线,进一步加剧了倾斜问题。

纠偏方案:纠正比萨斜塔的倾斜需要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方案。

以下是一种可行的纠偏方案:1. 地基加固:首先,需要对比萨斜塔的地基进行加固。

可以采用混凝土喷涂的方法,将混凝土注入地基,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 停止倾斜进程:为了阻止比萨斜塔继续倾斜,需要采取措施稳定整体结构。

可以在比萨斜塔的顶部安装一组反向作用力的铅锤,以平衡塔身的倾斜效应,并通过减轻顶部的重量来保持稳定。

3. 建筑结构加固:为了确保比萨斜塔的建筑结构能够承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需要对塔身进行加固。

可以在塔身的不同部位安装钢筋混凝土加固层,增加其抗震性和承重能力。

4. 游客流量控制:作为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比萨斜塔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然而,持续的游客流量也对塔楼的稳定造成了压力。

因此,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游客流量控制机制,确保每天参观塔楼的游客数量在一定范围内。

5. 定期检测和维护:一旦比萨斜塔的纠偏方案得以实施,定期的检测和维护将至关重要。

通过定期的结构检测和维护,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保证塔楼长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结论:比萨斜塔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倾斜问题引起了全球关注。

为了保护和保持比萨斜塔的独特性和历史价值,制定一项有效的纠偏方案至关重要。

借助地基加固、停止倾斜进程、建筑结构加固、游客流量控制以及定期检测和维护,我们可以确保比萨斜塔的稳定性和长期保存。

意大利比萨斜塔:一股神秘力量顶起比萨斜塔

意大利比萨斜塔:一股神秘力量顶起比萨斜塔

意大利比萨斜塔:一股神秘力量顶起比萨斜塔意大利比萨斜塔:一股神秘力量顶起比萨斜塔L’Ardea roteò nel cielo di Cristo, sul prato dei Miracoli.(旋转了基督的天空,旋转了奇迹的草地。

)-----意大利作家邓南哲在意大利的托斯卡纳不仅仅有秀美的乡村景色,这里更有类似于佛罗伦萨古城以及比萨斜塔这样的人类史上的奇迹。

比萨大教堂的奇迹广场上,有三座奇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世人皆知的比萨斜塔。

这座建造历经前后200年的建筑物,让国内一天一层楼的建筑史上另外一个奇迹所不齿。

不仅仅比萨斜塔不仅仅是劣质工程,而且劣质的建筑者还很执着。

钟塔建筑之初就发生倾斜,而意大利人为了不改设计者的初衷。

坚持着在已经倾斜的塔的基础上继续往上边添加石料。

工程始建于1173年,200年后当建造者自豪地说,塔楼的建造完全遵循了最初的设计,但它的设计者早就驾鹤西游,无从知晓。

必须遵循最初的建筑理念和设计原则,浪漫的意大利人为什么这个时候不在浪漫?如今世界上最好的设计师依然是意大利人,他们的人文理念和适用原则,永远成为世界潮流的追捧。

据说,在欧洲国家意大利设计师,遍布世界各大名牌企业以及每一个行业。

不幸的是,比萨塔,它倾斜了。

幸运地是,比萨塔它真的倾斜了。

据说,在建造之初的人们就是过分的相信宇宙之中的神秘力量会来帮助地球人,再说伟大设计师的设计不容你更改。

一个建筑物还在建设着,或者刚刚投出使用就轰然倒塌,这不是技术问题;一个建筑物能够历经几百年,斜而不倒,这才是水平。

如今的比萨斜塔,已经经过意大利专家的维护。

工程完工之后,专家这样夸下海口,只要本地不出现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经过修复的比萨斜塔,300年内将不会倒塌。

看来,三百年内,我不用再来帮着顶着比萨斜塔了。

老婆站在奇迹广场上舞动双手大喊:我主,阿拉!上帝,耶稣!我佛,如来!各方诸神给我力量吧!于是,有了下边的照片。

意大利比萨斜塔的工程奇迹

意大利比萨斜塔的工程奇迹

意大利比萨斜塔的工程奇迹意大利比萨斜塔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建筑之一,也是意大利的象征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倾斜外观而闻名于世。

这座建筑物的倾斜状态一直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然而,比萨斜塔的工程奇迹不仅仅体现在其倾斜状态上,还涉及到其建造过程和后续的保护工作。

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比萨的主教座堂广场,始建于12世纪。

该塔的初衷是建造一座标志性的钟楼,但在建造过程中,由于土壤不稳定,造成塔身向一侧倾斜。

当时的建筑师为了应对这一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工程措施,试图纠正倾斜状态。

然而,塔身依然倾斜,最终定格在一个令人惊奇的角度上。

这个工程奇迹的背后有许多难题和挑战。

首先是土壤的不稳定性。

比萨地区的土壤主要由黏土和沙质土组成,其密度和承重能力低,使得建筑物容易倾斜。

其次是在建造过程中,建筑师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平衡塔身的倾斜。

他们通过增加对角线的高度来实现这一目标,但依然未能完全纠正倾斜。

然而,这座倾斜的塔楼却成为了意大利的一大景点。

它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研究。

为了保护比萨斜塔不受进一步倾斜和倒塌的威胁,意大利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在1990年至2001年期间,对塔身进行了一系列工程修复,包括在塔的基础周围挖掘土壤,减少倾斜的程度。

其次,建筑师对梁和地基进行了加固,以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此外,比萨斜塔每年都会接受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性和美观性。

比萨斜塔的工程奇迹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倾斜状态,更在于建筑师和工程师们采取的创造性解决方案。

他们通过不断尝试和改进,使得比萨斜塔能够稳固地矗立在广场上,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这座建筑物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倾斜,为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和美感。

总之,意大利比萨斜塔是一座工程奇迹,其倾斜状态和建造过程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和研究。

通过采取各种工程措施和保护措施,比萨斜塔得以保存并继续吸引游客。

它是一座具有历史、文化和建筑意义的标志性建筑,也展示了人类创造力和技术的精湛之处。

无论是从建筑学的角度还是旅游角度来看,比萨斜塔都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工程奇迹。

地基处理实例——比萨斜塔纠偏工程

地基处理实例——比萨斜塔纠偏工程

最新课件
8
方案征集
• 查阅1996 年的文献, 据Prof .Burland 答记 者问时称, 当时斜塔拯救委员会提出的掏土 方案是借鉴墨西哥城天主教堂的纠偏经验, 采用内径150mm 的套管, 以与水平夹角30 度的方向钻入,孔口距塔轴线近20m , 注意 到基础的圆形轮廓, 这种方案对施工场地的 要求很高, 套管细长, 不易操作, 掏土部位及 掏土量也不易掌握。该方案并未付诸实施。
最新课件
12
参考文献
1、刘祖德,叶勇,比萨斜塔的最新动向及纠偏方案探讨,土工基础,2000年3 月,第14卷第1期;
2、徐牧野,苏霄,外国建筑史——比萨斜塔,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4月第 三版;
3、袁建新,关于比萨斜塔的整治情况,岩土力学,1994年6月,第15卷,第2 期
4、刘祖德,抽土纠偏“扶正”比萨斜塔,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第六期
地基处理实例 ——比萨斜塔纠偏工程
最新课件
1
斜塔简介
• 比萨斜塔(意大利语:Torre pendente di Pisa或Torre di Pisa)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于意大利托 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钟楼始建于1173年, 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1178年),便 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土层松软而倾斜,1372年完工,塔 身倾斜向东南。比萨斜塔是比萨城的标志,1987年它和相 邻的大教堂、洗礼堂、墓园一起因其对11世纪至14世纪意 大利建筑艺术的巨大影响,而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 评选为世界遗产。举世闻名的比萨斜塔, 建于公元1173 ~ 1350 年, 历经800 年风雨, 最大沉降量3m , 沉降差达 1 .8m , 塔顶中心偏移已达5 .5m 以上,刚体倾角为 5°30′(1991), 刚体倾斜速率4″~6″/年, 至今尚未稳定。

意大利比萨斜塔建筑的奇迹与失误

意大利比萨斜塔建筑的奇迹与失误

意大利比萨斜塔建筑的奇迹与失误意大利比萨斜塔,作为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倾斜建筑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引人入胜的历史背景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然而,这座建筑也曾经历了一系列的奇迹和失误,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其中的故事。

早在12世纪初期,建造比萨斜塔的计划便开始了。

作为比萨主教座堂的钟楼,它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展现比萨市的繁荣和实力。

然而,在建造的初期就出现了第一个问题——塔的倾斜。

这一问题直到如今仍然让人困惑,但正是这个倾斜让比萨斜塔成为了一座世界上最独特的建筑之一。

建造过程中的失误不仅仅是倾斜问题。

考虑到紧邻的地基不稳定,造成塔体下沉,建筑师们在施工过程中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为了纠正施工错误,建筑师们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最著名的一项是在塔的高度超过第三层时,将楼层设计为略微向上倾斜,以弥补原始倾斜度。

然而,直到塔的完工,仍然存在风险。

在14世纪晚期,由于基础问题导致塔体进一步沉降,比萨市政府不得不干预,开始修复塔体并加固地基。

这一干预措施实际上是很成功的,使得塔体的倾斜得到了稳定,并为后来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比萨斜塔的倾斜问题不断受到关注和修复。

特别是在20世纪前期,为了确保塔体的安全性,修复工作达到了巅峰。

对比萨斜塔进行的一系列修复和保护工作让塔体得到了显著的稳定和安全性的提升。

然而,正如任何一座历史建筑所面临的问题一样,比萨斜塔仍然不完美。

近年来,由于游客涌入和地基问题的再次显现,比萨斜塔的倾斜问题在2011年开始变得更为严重。

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包括限制游客数量、加强地基加固等。

这些措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比萨斜塔的倾斜问题仍然需要持续关注和管理。

无论是奇迹还是失误,比萨斜塔都是意大利宝贵的文化遗产。

它的建造经历和倾斜问题提醒着我们,历史建筑需要得到细心的呵护和保护。

通过持续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我们可以确保这些建筑物得以延续并向后世传承。

同时也需要平衡好保护与游客流量之间的关系,以确保比萨斜塔的旅游体验不受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实例意大利比萨斜塔案例分析
4.1. 工程事故概况
举世闻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是建筑物倾斜的典型实例。

比萨市位于意大利中部,靠近罗马市与米兰市中间的佛罗伦萨市,有铁路相通,交通方便。

比萨斜塔位于比萨市北部,它是比萨大教堂的一座钟塔,在大教堂东南方向,相距约25m。

比萨斜塔是一座独立的建筑,周围空旷,游人可以环绕塔身行走与观赏。

斜塔西侧有一大片四季常青的草地,长达200m,景色秀丽。

比萨斜塔建造,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期,自1173年9月8日动工,至1178年,建至第4层中部,高度约29m时,因塔倾斜,不知原因而停工。

第二期,钟塔施工中断94年后,于1272年复工,至1278年,建完第7层,高48m,再次停工。

第三期,经第二期施工中断82年后,于1360年再复工,至1370年竣工,全塔共八层,高度为55m。

斜塔呈圆筒形,塔身1-6层均为大理石砌成,大理石质地优良,每块大理石做得很规整,不仅高度一致,而且表面做成曲面,拼接成塔身为准确圆形。

塔基础外伸台阶也同样做成圆形。

尤其是塔周围有15根大圆柱,砌筑得更精致。

斜塔顶上7-8层为砖和轻石料砌成。

塔身砌体总厚度:第一层为4.1m,第2-6层为2.6m。

塔身内径约7.65m。

基础底面外直径19.35m,内直径4.51m。

塔身每层都有精美的花纹图案,整个斜塔是一座宏伟而精致的艺术品,令人赞叹不已。

原来游人可以登塔在各层围廊观赏眺望,因近年塔沉降加速,为了安全,于1990年
1月14日被封闭。

全塔总荷重约为145MN,塔身传递到地基的平均压力为50kPa。

目前塔北侧沉降量约90cm,南侧沉降量约270cm,塔倾斜约5.5°,十分严重。

比萨斜塔向南倾斜,塔顶离开垂直线的水平距离已达5.72m,等于我国虎丘斜塔倾斜后塔顶离开水平距离的2.3倍。

幸亏比萨斜塔的建筑材料大理石条石质量优,施工精细,塔身没有裂缝。

比萨斜塔基础底面倾斜值,经计算为0.093。

我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11中规定:高耸结构基础的倾斜,当建筑物高度Hg为50m<Hg≤100m时,其允许值为0.005。

目前比萨斜塔基础实际倾斜值已超过我国国家标准允许值的18倍。

由此可见,比萨斜塔倾斜已达到极危险的状态,随时有可能倒塌。

如图工程实例4.1所示。

图工程实例4.1 比萨斜塔全景,由斜塔西南方向拍摄(1992.01,陈希哲)
4.2 事故原因分析
关于比萨斜塔倾斜的原因,得到许多学者的关心。

早在18世纪记载当时有两派不同见解:一派由历史学家兰尼里·克拉西为首,坚持比萨塔有意建成不垂
直;另一派由建筑师阿莱山特罗领导,认为比萨塔的倾斜归因于它的地基不均匀沉降。

本世纪以来,一些学者提供了塔的基本资料和地基土的情况。

比萨斜塔地基土的典型剖面如图工程实例4.2所示。

由上至下,共分为8层:
①表层为耕植土,厚1.60m;
②第2层为粉砂,夹粉质粘土透镜体,厚度5.40m;
③第3层为粉土,厚3.00m;
④第4层为上层粘土,厚度10.50m;
⑤第5层为中间粘土,厚为5.00m;
⑥第6层为砂土,厚2.00m;
⑦第7层为下层粘土,厚度12.50m;
⑧第8层为砂土,厚度超过20.00m。

有人将上述8层土合为3大层:①—③层为砂质粉粘土;④—⑦层为粘土层;
⑧层为砂质土层。

地下水埋深1.6m,位于粉砂层。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比萨钟塔倾斜的原因:
(1)钟塔基础地面位于第2层粉砂中。

施工不慎,南侧粉砂局部外挤,造成偏心荷载,使塔南侧附加应力大于北侧,导致塔向南倾斜。

(2)塔基底压力高达500kPa,超过持力层粉砂的承载力,地基产生塑性变形,使塔下沉。

塔南侧接触压力大于北侧,南侧塑性变形必然大于北侧,使塔的倾斜加剧。

(3)钟塔地基中的粘土层厚达近30m,位于地下水位下,呈饱和状态。


长期重荷作用下,土体发生蠕变,也是钟塔继续缓慢倾斜的一个原因。

(4)在比萨平原深层抽水,使地下水位下降,相当于大面积加载,这是钟塔倾斜的重要原因。

在60年代后期与70年代早期,观察地下水位下降,同时钟塔的倾斜率增加,当天然地下水恢复后,则钟塔的倾斜率也回到常值。

钟塔荷重与时间关系和沉降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见图工程实例4.3所示。

图工程实例4.2 地基土剖面
图工程实例 4.3比萨斜塔荷重、沉降量与时间关系
4.3 事故处理方法
⒈卸荷处理
为了减轻钟塔地基荷重,1838年至1839年,于塔周围开挖一个环形基坑,基坑宽度约3.5m,其深度塔北侧为0.90m,南侧为2.70m。

基坑底部位于钟塔基础外伸的三个台阶以下,铺有不规则的块石。

基坑外围用规整条石垂直向砌筑。

基坑顶面以外地面平坦,参阅图工程实例4.4所示。

⒉防水与灌水泥浆
为了防止雨水下渗,于1933—1935年对环形基坑做防水处理,同时对基础环用水泥灌浆加强。

⒊为了防止比萨斜塔散架,1992年7月开始对塔身加固。

陈希哲认为上述处理非根本之计,关键在于对斜塔地基处理。

其在意大利讲学期间,专门与罗马大学探讨比萨斜塔处理问题。

罗马大学一位教授担心斜塔地基处理施工会影响斜塔的安全,认为在塔的旁边钻一个孔都有危险。

针对比萨斜塔倾斜严重的现状和地基土层情况,进行塔基加固又丝毫不影响塔的安全,难度很大。

在其它工程加固地基行之有效的旋喷法和桩基托换法一类方法,对比萨斜塔都不适用。

因为这类方法必须在斜塔南侧打孔,在施工过程中必然对斜塔安全不利。

至于常规的沉井冲土纠偏法,对比萨斜塔也不适用。

著者在意大利与有关方面联系中得悉,比萨斜塔贵在斜,因为1590年伽利略曾在此塔做落体实验,创建了物理学上著名的落体定律。

斜塔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吸引无数国内外游客。

如果把塔扶正,实际破坏了珍贵文物。

因此,比萨斜塔的加固处理难度大,既要保持钟塔的倾斜,又要不扰动地基
避免危险,还要加固地基,使斜塔安然无恙。

有志之士如能研究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则是一大贡献。

图工程实例4.4 比萨斜塔卸荷处理,塔周围开挖环形基坑(1992.01,叶朴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