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炭炮制工艺规程

合集下载

荆芥、荆芥炭生产工艺规程

荆芥、荆芥炭生产工艺规程

XXXXXXXX有限公司生产工艺规程1目的:建立荆芥、荆芥炭生产工艺规程,用于指导现场生产。

2 范围:荆芥、荆芥炭生产过程。

3 职责:生产部、生产车间、质保部。

4 制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中国药典》2020年版。

5 产品概述5.1 产品基本信息5.1.1产品名称:荆芥、荆芥炭5.1.2规格:段5.1.3性状:荆芥:本品呈不规则的段。

茎呈方柱形,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

切面类白色。

叶多已脱落。

穗状轮伞花序。

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

荆芥炭:本品呈不规则段,长5mm。

全体黑褐色。

茎方柱形,体轻,质脆,断面焦褐色。

叶对生,多已脱落。

花冠多脱落,宿萼钟状。

略具焦香气,味苦而辛。

5.1.4企业内部代码:5.1.5性味与归经:辛,微温。

归肺、肝经。

5.1.6功能与主治: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5.1.7用法与用量:5~10g。

5.1.8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5.1.9包装规格:3g/袋;5g/袋;10g/袋;30g/罐;40g/罐;50g/罐;0.5kg/袋;1kg/袋;10kg/袋;15kg/袋;18kg/袋;20kg/袋;25kg/袋;30kg/袋;50kg/袋5.1.10贮存期限:36个月5.2生产批量:5-10000kg5.3辅料:无5.4生产环境:一般生产区6 工艺流程图6.1 荆芥生产工艺流程图:6.2 荆芥炭的工艺流程图6.3生产操作过程与工艺条件:6.3.1 领料6.3.1.1饮片车间根据批准的批生产指令,按照“生产过程物料管理程序”,凭填写品名、编码、领料量、数量的指令单到原料库领取荆芥原料。

6.3.1.2领料过程中必须核对原料品名、编码、件数、数量、合格标志等内容。

6.3.2净制:6.3.2.1取原料,置于不锈钢挑选台上,按照《净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手工挑选,除去杂质。

将净荆芥置净料袋或周转箱。

6.3.2.2净制结束后,称量,标明品名、批号、总件数、总数量。

30321荆芥炭饮片生产工艺规程

30321荆芥炭饮片生产工艺规程

江西臻药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产品概述1.1 品名:荆芥炭,成品代码CP30321。

1.2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

全体黑褐色。

体轻,质脆,断面焦褐色。

略具焦香气,味苦而辛1.3 性味与归经:辛、涩,微温。

归肺、肝经1.4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

用于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1.5 用法用量:5~10g。

1.6规格与包装规格:1kg/包、2kg/包、5kg/包。

1.7贮存:置干燥处。

2.处方依据及制法2.1 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江西中药炮制规范》(2008年版)。

2.2 处方荆芥2.3 批量每批按100kg进行换算物料消耗定额。

2.4制法取原药材,净制,制炭。

3.生产工艺流程图4.饮片生产过程、工艺条件及质量风险控制点和风险控制措施4.1生产准备4.1.1 文件准备4.1.1.1中药饮片批生产指令明确了饮片批品种名称、批号、生产批量、检验单号、投料量等。

4.1.1.2中药饮片批包装指令明确了包装品种名称、规格、批号、包装批量、包装用量等。

4.1.1.3生产品种应有质量标准、工艺规程、岗位标准操作程序。

4.1.1.4生产地点应有卫生要求的文件规定和卫生清洁标准操作程序。

4.1.1.5使用设备应有相应的设备操作、维护保养、清洁标准操作程序。

4.1.1.6容器具清洁应有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

4.1.1.7应有岗位所需生产记录(含清场),工序运行状态标志、设备运行状态标志、物料领料单等空白表格。

4.1.1.8其他有关执行文件。

4.1.1.9上述文件均应为现行文件。

4.1.2物料准备4.1.2所用物料与中药饮片批生产指令或中药饮片批包装指令或工艺规程相符。

4.1.2.1核对领(配)料单或物料标签等内容,如物料名称、批号、合格证或检验报告书(检验单号)等,应准确无误。

4.1.2.2检查物料外包装或容器,应完好、清洁、物料无污染,并称量、复核。

4.1.3现场检查4.1.3.1检查生产场所清洁、卫生、应符合该区卫生要求,有清洁、清场合格证。

荆芥炭的炮制方法荆芥为什么要炒炭?

荆芥炭的炮制方法荆芥为什么要炒炭?

荆芥炭的炮制方法荆芥为什么要炒炭?荆芥炭为唇形科植物荆的炮制加工品,话说荆芥本身就是可以入药的,为什么要炮制成荆芥炭呢?荆芥炭的炮制方法:取荆芥段,依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

)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即成。

荆芥炒炭的作用:荆芥生品擅于疏散风热,利咽喉,清利头目,多用于感冒,头痛,风疹,疮疡初起,凡一切风毒之证,已出未出,欲散不散之际。

炒炭能止血,多用于便血,妇人崩漏,产后血晕。

荆芥与荆芥炭的应用选择:1、生用(1)外感风寒:常与防风、羌活等同用,增加疏风散寒作用,可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恶寒,无汗等证;亦可用于疮疡初起有表证者,如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

(2)风热证:常与连翘、薄荷、桔梗等同用,具疏风清热作用。

可用于外感风热之证,如银翘散(《条辨》)。

配伍桔梗,甘草可治风热壅肺,咽喉肿痛,语声不出者,如荆芥汤(《三因》)。

(3)麻疹:常与西河柳、蝉衣、薄荷、牛蒡子等同用,能透疹解毒,可用于痧疹透发不畅,喘嗽,烦闷躁乱,及咽喉肿痛者,如竹叶柳蒡汤(《醒斋》)。

2、制用荆芥炭:本品有止血作用,常与其他止血药如与槐花炭、升麻炭同用,增强其止血作用,可用于衄血、便血、崩漏等证。

配伍人参、当归、熟地等可治产后血崩及虚人血崩,如升举大补汤(《傅青主》)。

荆芥为什么要炒炭?荆芥炭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荆芥主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右旋薄荷酮、消旋薄荷酮及少量的右旋柠檬烯。

荆芥经炒炭后挥发油成分产生变化,生品中原有的成分如β-蒎烯、香芹酮等炒炭后未能检出,检出了乙酰呋喃、1,3,5--甲基苯、苯甲酰甲酯、2-甲基-2-丙烯基苯、香荆芥酚、香桧醇、3-甲基-4-苯基-3-丁烯-2-酮、4,5,7-三甲基茚-1-酮等9种新成分。

但其主要成分薄荷酮、胡薄荷酮等应仍存在。

近年来对荆芥炭止血活性部位的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

通过对荆芥各饮片中鞣质含量的测定,得各饮片中鞣质含量:荆芥>;荆芥炭。

荆芥工艺规程

荆芥工艺规程

目录2、生产工艺流程4、质量监控:见“SCGL517401 荆芥生产关键工序质量监控要点”。

5、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质量标准5.1 荆芥原料质量标准:见“ZLJS100101 原药材质量标准”。

5.2 荆芥中间产品质量标准:见“ZLJS400101 饮片中间产品质量标准”。

5.3 荆芥成品质量标准:见“ZLJS500101 饮片成品质量标准”。

6、包材质量标准和文字说明6.1 包材质量标准:见“ZLJS300101~ZLJS300601包装材料质量标准”6.2 包装说明文字:品名:荆芥规格:产地:重量:产品批号:生产日期:贮藏:置干燥处生产企业:7、生产区的工艺卫生要求7.1 生产区卫生要求:执行“CSGL001401一般生产区环境卫生管理规程”, 7.2 生产区清洁工作要求:执行“CSSOP000301一般生产区厂房清洁规程”, 7.3 生产区人员卫生要求:执行“SCGL000101一般生产区个人卫生规程”, 7.4 生产区工作服管理要求:执行“SCGL005701一般生产区工作服管理规程”9、技术经济指标核算9.2包装材料物料平衡使用量+残损量+剩余量塑料袋物料平衡= ×100%(99.0-101.0%) 本批领用量使用数+残损数+剩余数标签物料平衡= ×100%(99.0-101.0%) 本批领用数10、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10.1 员工转岗或新工上岗前均要进行安全操作培训,熟悉本岗位的操作要点、质控要点及注意事项。

10.2 严格按工艺规程和岗位标准操作程序操作,切忌擅改工艺和岗位操作方法,工作应严肃认真。

10.3 电机设备严禁用水直接冲洗,清洁时亦不可用湿布擦拭。

在确保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方可开机,以防轧手等事故发生。

10.4 设备定期保养,严格按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操作使用。

10.5 拣选、切药、干燥、筛分等产尘、产湿岗位应有除尘排湿装置。

11、劳动组织和岗位定员11.1 劳动组织11.1.1 由生产制造部下达生产指令,车间依此组织生产。

荆芥炭的炮制方法

荆芥炭的炮制方法

荆芥炭的炮制方法
荆芥炭的制作方法:
材料:荆芥1斤,陶瓷锅1个,木炭6-8块,火柴适量。

步骤:
1.将荆芥用清水浸泡2-3小时,去掉泥沙,沥干后晾干备用。

2.取陶瓷锅,放入木炭块,用火柴点燃木炭,待火势稳定后加入准备好的荆芥。

3.待荆芥开始放烟时,用木棍或竹棒均匀搅拌,以免烤糊或烤不均匀。

4.将荆芥炭烤至完全干燥,无水分和异味,同时保持原有药性。

5.炭烤好后,将炭倾倒出来,晾凉后可装袋保存。

注意事项:
1.制作时要保持环境干燥,以免荆芥受潮影响炭的质量。

2.制作时要注意火候,掌握好时间和炭的温度,保持炭烤干燥,并保持药性。

3.制作完毕后,将荆芥炭储存在密封的袋子或容器中,置于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

荆芥炭的炮制方法

荆芥炭的炮制方法

荆芥炭的炮制方法
首先,准备好所需的荆芥和炭。

荆芥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温通、祛风、
祛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疾病。

而炭则是用于炮制荆芥炭的辅料,可以增加药物的活性成分,提高药效。

其次,将荆芥和炭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

一般来说,荆芥和炭的比例为
3:1,即3份荆芥和1份炭。

混合均匀后,将荆芥和炭放入炮制器中。

然后,进行炮制。

炮制是将荆芥和炭放入炮制器中,加热炮制,使其炮制成颗
粒状。

炮制的温度、时间和火候需要严格控制,以保证荆芥炭的质量和功效。

一般来说,炮制的温度为100-120摄氏度,时间为2-3小时,火候要适中,不能过猛或
过弱。

最后,待荆芥炭炮制完成后,将其晾晒、包装,即可成品。

荆芥炭制成后,要
进行晾晒,使其干燥,然后进行包装,保存。

荆芥炭炮制完成后,可以用于中药煎剂、中药颗粒等制剂的制作,也可以直接用于煎服或外敷。

总之,荆芥炭的炮制方法是一项繁琐而又重要的工艺,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以保证荆芥炭的质量和功效。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荆芥炭的炮制方法有所了解,为大家的药物制作和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药用炭操作规程

药用炭操作规程

药用炭操作规程1. 引言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药用炭的操作流程,确保操作安全、高效。

为了保证药用炭的质量和效果,每一位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并遵守本规程。

2. 术语定义•药用炭:经过特定工艺处理后,可用于药物吸附和毒素排除的一种特殊炭制品。

•操作人员:指在药用炭的生产、质检、包装等环节中从事操作工作的员工。

3. 操作流程3.1 药用炭生产工艺药用炭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材料处理、炭化、活化和研磨等过程。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原材料处理–准备原材料:按照配方要求,将原材料按比例进行称量。

–清洗原材料:将原材料浸泡在清水中,用清水反复冲洗,去除杂质、尘埃等。

–晾干原材料:将清洗后的原材料晾干,去除多余水分。

2.炭化–装填原材料:将晾干的原材料均匀地装填到炭化炉中。

–加热炭化:将炭化炉加热至适当温度,进行炭化过程。

温度和时间根据不同原材料及配方要求进行调整。

–冷却炭化产物:将炭化后的产品冷却至室温。

3.活化–装填炭化产物:将冷却的炭化产物均匀地装填到活化装置中。

–加热活化:通过加热活化装置,提高温度以进行活化反应。

温度和时间根据不同产品要求进行调整。

–冷却活化产物:将活化后的产品冷却至室温。

4.研磨–研磨设备准备:准备研磨装置和研磨介质。

–加料研磨:将活化产物加入研磨装置中,启动研磨设备进行研磨操作。

–分装包装:根据产品需求,将研磨后的药用炭进行分装、包装。

3.2 药用炭质检流程药用炭质检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质检流程如下:1.样品采集:从生产线上提取药用炭样品,确保样品代表性。

2.外观检查:对样品进行外观检查,检查是否存在异物、裂痕、变形等。

3.酸度测试:使用酸度试剂对样品进行酸度测试,检测产品的酸碱度。

4.吸附性能检测:将药用炭样品与特定药物或毒素溶液接触后,测量其吸附效果。

5.物理性能检测:对样品进行孔径测定、比表面积测试等,评估产品的物理性能。

6.检验报告生成:对药用炭样品进行定量化分析,并生成相应检验报告。

荆芥、紫苏采集加工和炮制方法

荆芥、紫苏采集加工和炮制方法

荆芥、紫苏采集加工和炮制方法
一、荆芥采集加工和炮制方法
荆芥,也称裂叶荆芥,唇形科一年生草本。

以带果穗的地上部分入药,可发汗、退热、解表、祛风,炒后入药有止血功效。

(1)采集加工
采收多在7~8月,当花序下部2/3已结籽,而上部1/3还有花时,即可采收。

采割时要选晴天露水干后进行,取收地上部分,剔除杂草,理齐植株,摊放曝晒。

先晒2~3天,每天中午翻晒一次,以后立靠着复晒,日晒夜收,以免受潮。

晒至全干即可贮藏,将荆芥梢端朝天,并用稻草包住外面,以隔离外界水汽及防止香味走失。

交售品要求无霉变、无根、无混沙、无杂质。

(2)炮制方法
拣净杂质,除去根须,用冷水略漂洗,捞出切成1.5~2厘米长药段,晒干。

若是炮制荆芥炭,可将梗段旺火炒黑,稍喷清水灭尽火星,晒干即成。

二、紫苏采集加工和炮制方法
紫苏,又名红苏、红紫苏、黑苏,唇形科一年生草本。

以茎、叶及籽入药,叶称紫苏、梗称苏梗,籽称苏子。

紫苏有发表散寒、理气宽中、解毒之功效,苏梗可顺气安胎,苏子能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1)采集加工
采收以入药为准进行适时收割:如收苏梗和紫苏,应在7~8月末开花时进行,应选择连晴天气收割,使紫苏香味更浓;苏子收成应在9~10月种子成熟时进行。

收割回来应立即摊开,清除泥沙、杂物,
及时晒干,放于干燥通风处,防止潮湿、雨淋和霉烂。

(2)炮制方法
原药除去杂质老梗,叶切成块形为苏叶;茎切成2~2.5厘米长小段为苏梗;籽簸去灰屑洗净为苏子,将苏子置于锅中文火炒至有香气或频起曝烈声时,起锅晾凉即为炒苏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产品概述 (2)2标准依据 (2)3投料量 (2)4所用物料清单 (3)5所用主要设备和生产场所 (4)6工艺流程图 (5)7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7)7.1生产操作前准备 (7)7.2生产操作过程 (7)7.3包装过程 (9)7.4清场 (10)8中间质量控制方法、评判标准及频次 (11)9物料平衡/收率 (12)10变更记载及原因 (13)11附页 (14)1产品概述【名称】荆芥炭【规格】段【包装规格】(1)1kg/袋(2)5kg/袋(3)其他:根据实际需求情况【产品代码】YP6001【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的干燥地上部分。

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段,长5mm。

全体黑褐色。

茎方柱形,体轻,质脆,断面焦褐色。

叶对生,多已脱落。

花冠多脱落,宿萼钟状。

略具焦香气,味苦而辛。

【荆芥炮制】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洗净,润透,于50℃烘1小时,切段,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

茎呈方柱形,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

切面类白色。

叶多已脱落。

穗状轮伞花序。

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

【制法】取荆芥段,照炒炭法(通则0213)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性味与归经】辛、涩,微温。

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收敛止血。

用于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用法与用量】5~10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贮存期】24个月质量标准文件编码:ZL-TEC-YP-0152标准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第233页。

3投料量荆芥:10-150kg。

润药标准:至内外湿度一致干燥放置厚度:2cm 以下设定干燥温度:110-120℃控制干燥温度:110-120℃干燥时间:1-2小时荆芥称量洗、润干燥净选除去虫蛀、灰屑、杂草等杂质。

按生产指令领取所需物料,核对物料名称、批号、数量等。

称量时一人称量,另一人复核。

检查方法:指掐药材应无硬实心切制切制厚度:切段5mm 厚度误差:±10%异形片率:小于10%检查频次:20~30分钟检查一次切制厚度。

注意:润药结束,及时切制。

闷润方式:闷润2~ 4小时过筛检查频次:30-60分钟检查一次温度。

干燥设定干燥温度:40-50℃控制干燥温度:50℃干燥时间:1小时每30分钟翻动、检查并记录温度筛网孔径:2mm炒炭设备设定温度:230-240℃炒炭温度:190- 220℃炒炭量:6~ 12kg/锅尾锅最小炒炭量不低于5kg 炒炭时间:10~20分钟炒药机设定转速:450转/分每5-10分钟检查一次温度见下页洗药标准:至药材见本色洗药方式:淋洗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包装材料包装成品检验入库合格证内容:按照批包装指令内容打印、核对炒炭包装数量:按照不同包装规格执行注意:包装材料应计数发放、领用质量判定工艺步骤及参数物料图例7.1.1检查水电气等:检查水、电、汽供应正常。

7.1.2计量器具检查:检查台秤、压力表、温度表等计量器具应在校正或确认的有效期内,计量正确、灵敏。

7.1.3场地检查:检查操作间应有清场合格证,并在有效期内;房间内应无与本批次生产无关的物品物料及文件。

7.1.4设备/用具检查:检查生产设备应有“已清洁”标识,并在有效期内;设备内外应无与本批次生产无关的物品。

设备运转应正常。

检查所用的工具、容器应清洁完好,并清洁合格。

7.1.5更换状态标识:更换设备状态标识,取下清洁状态标识、房间清场状态标识,挂上本次生产的状态标识。

7.1.6领取物料:仔细阅读生产指令,按生产指令领取所需物料,认真核对物料的品名、批号、数量等。

7.1.7填写好检查记录。

7.2生产操作过程7.2.1净选7.2.1.1打开操作间的除尘系统。

7.2.1.2操作人员从物料暂存间或仓库领取需净选的药材,并准确称量药材重量。

称量时要求一人称量,另一人复核。

7.2.1.3将原药材净选后,除去虫蛀、杂草、灰屑等杂质。

7.2.1.4将净选后的药材放入清洁的周转箱或周转盒内,称重并悬挂状态标识,称量时要求一人称量,另一人复核。

将净选称重后的药材转入中转间或下道工序。

7.2.1.5填写《净制记录》,操作人、复核人签字。

7.2.1.6按《生产区管理标准》的规定将杂质及废弃物清除出车间。

7.2.2洗、润7.2.2.1打开操作间的排风系统。

7.2.2.2洗药:将药材置洗润槽内,用饮用水快速淋洗,至药材见本净,取出。

润药:将洗净药材置洗润槽内,闷润2~4小时,至内外湿度一致。

7.2.2.3将润好后的药材悬挂好状态标识,转入下道工序。

7.2.2.4填写《洗润药记录》,操作人、复核人签字。

7.2.2.5按《生产区管理标准》的规定将杂质及废弃物清除出车间。

7.2.3干燥7.2.3.1将已润透的药材置启HX-I热风循环烘箱中,设定干燥温度40-50℃(实际控制干燥温度50℃),烘1小时,每0.5~1小时翻动、检查并记录温度。

7.2.3.2将烘完的药材转入下道工序。

7.2.3.3填写《干燥、精选记录》,操作人、复核人签字。

7.2.3.4按《生产区管理标准》的规定将杂质及废弃物清除出车间。

7.2.4切制7.2.4.1将已烘完的药材用NCCQ-300全自动高速切药机,切段(5mm),厚度误差±10%,异形片率小于10%,20~30分钟检查一次切制厚度。

7.2.4.2将切制好的中间品转入下道工序。

7.2.4.3填写《切制记录》,操作人、复核人签字。

7.2.4.4按《生产区管理标准》的规定将杂质及废弃物清除出车间。

7.2.5干燥、过筛7.2.5.1开启HX-I热风循环烘箱,设定干燥温度110-120℃(实际控制干燥温度110-120℃),干燥时间1-2小时,将切好的中间品放入热风循环烘箱托盘中,厚度控制在2cm以下,每0.5~1小时翻动、检查并记录温度,烘至干燥。

7.2.5.2过筛:干燥后的中间品过2mm孔径筛网,筛去碎屑。

7.2.5.3将干燥、过筛后的中间品称重后转入下道工序。

7.2.5.4填写《干燥、精选记录》,操作人、复核人签字。

7.2.5.5按《生产区管理标准》的规定将杂质及废弃物清除出车间。

7.2.6炒炭7.2.6.1打开操作间的除尘系统。

7.2.6.2打开炒药机,取干燥、过筛后的荆芥段,置炒药机内,用温度探头测量物料温度,至探头显示温度为190℃后,开始记录炒炭时间。

按下表设置相关操作参数炒炭,至表7.2.6.3将炒炭后的饮片称重并悬挂状态标识,转入待包装产品暂存间或下道工序。

7.2.6.4填写《炒、炙记录》,操作人、复核人签字。

7.2.6.5按《生产区管理标准》的规定将杂质及废弃物清除出车间。

7.3.1.2计量器具检查:检查台秤、电子秤等计量器具应在校正或确认的有效期内,计量正确、灵敏。

7.3.1.3场地检查:检查操作间应有清场合格证,并在有效期内;房间内应无与本批次生产无关的物品物料及文件。

7.3.1.4用具检查:检查封包机、合格证打印机使用是否正常。

检查所用的工具、容器、台面应清洁完好,并清洁合格。

7.3.1.5、换状态标识:取下房间清场状态标识,挂上本次生产的状态标识。

7.3.1.6领取物料:操作人员根据工艺负责人下发的批包装指令,领取所需物料,认真核对物料的品名、批号、数量等。

7.3.1.7填写好检查记录。

7.3.2包材准备7.3.2.1班组负责人按照批包装指令规定的品名、批号、规格、净重、产地、生产日期、质量标准等内容,在合格证规定的位置打印。

7.3.2.2打印操作执行《生产用包装材料管理标准》中相关规定。

7.3.2.3由班组负责人计数发放给操作人员一定数量的包装材料,并填写包装材料领用记录。

7.3.3包装7.3.3.1打开操作间的除尘系统。

7.3.3.2操作人员详细阅读产品批包装指令,核对待包装产品的品名、批号、数量。

7.3.3.3将要包装的饮片倒在操作台上,按指令要求准确称量规定重量的饮片,装入包装袋中。

7.3.3.4将包装袋口用封包机或订书器封好,且将已打印好的合格证贴在或订在规定位置。

7.3.3.5对于纸袋包装的小规格产品,合格证贴好后,将纸袋整齐码放在瓦楞纸箱中,用胶带封口,并贴好装箱单。

7.3.3.6产品包装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聚乙烯编织袋进行包装。

7.3.4包装结束7.3.4.1包装时填写成品请验单。

7.3.4.2清点合格证等包装材料破损数量、已打印批号的剩余合格证数量,核对后销毁,销毁执行《生产用包装材料管理标准》中相关规定。

7.3.4.3包装后的成品先入成品库暂存,办理暂存手续。

7.3.4.4填写《包装记录》,操作人、复核人签字。

7.4清场7.4.1生产结束后,关闭设备电源。

取下本次生产状态标识,按《清场管理标准》要求清洁、清场。

经工序负责人确认后,挂上清场状态标识,更换设备状态标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