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 《第5课_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导学案 新人教版

高中历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导学案 新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导学案一、知识目标1.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2. 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二、学习重点1. 普罗泰格拉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2.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三、学习难点哲学观点比较抽象、难懂。

【自主学习】一、“人是万物的尺度”1.社会背景(1)公元前5世纪,雅典发展到了顶峰。

(2) 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3) 学派的出现。

2.智者学派(1)代表人物:。

(2)研究对象:以和为探索的主题,研究,反思。

(3)主张①特别强调。

普罗泰格拉提出“”的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的本质。

②反对,强调,认为一切制度、法律等的兴废都要以为尺度。

③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不应该强求一律。

二、“美德即知识”1.背景(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

(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2.代表人物:。

3.思想主张(1)倡导“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人应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即“美德即知识”。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4)指出对美德同样重要,它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

4.意义: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柏拉图(1)关注的焦点:;著作:《》。

(2)主张:他根据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3)评价:柏拉图的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思考,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他关注和,特别强调在自然界中,是最高级的。

【问题探究】学生活动教学设计互动与展示1.结合本目[学思之窗]中的材料,谈谈如何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思想?(1)积极意义:这一思想的提出,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否定了神的作用,提高了人的地位,肯定了人的价值。

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然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开端。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第 5 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源一、“人是万物的尺度”1.背景(1)公元前 5 世纪,雅典等城邦的奴隶制□01民主政治发展到巅峰。

(2)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趋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愈来愈关注“人”自己。

2.智者学派(1)研究领域:以人和□02人类社会为研究的主题,研究人类,反省人类自己。

(2) 主张①特别重申人的价值,提出03“□ 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反对迷信,重申自由。

③全部制度、法律和道德的兴废都要以人为尺度。

④每一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3.意义建立了人的尊严和威望,否定神的意志是权衡全部的尺度。

思虑研究智者学派产生的社会背景(1) 经济方面:古希腊工商业发展。

(2) 政治方面:城邦奴隶制民主发展达到巅峰,参加政治生活成为每个公民生活的重要内容;公民的民主政治生活对“智慧”的需求。

(3) 一批职业教育家和哲学家的出生。

看法阐释人文精神广义上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简单地说,就是关怀人,特别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尊敬人的价值,特别是尊敬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二、“美德即知识”1.背景(1) 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忽略□ 01道德。

(2) 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严重。

022.提出者:□ 苏格拉底。

3.目的:重修道德价值观,以拯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4.思想03(1) 倡议“有□ 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美德即知识”。

(2) 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04无知。

05(3) 指出□ 教育能够令人认识自己灵魂以内已有的美德。

5.意义(1) 促进人类精神觉悟。

(2) 使哲学真实成为一门研究“□06人”的学识。

思虑研究苏格拉底的思想对现在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苏格拉底以研究社会伦理道德为主,认为哲学的目的在于教育人们过有道德的生活,有利于创立和睦社会;他重申知识的作用,合适现在信息社会的需要。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柏拉图01(1) 著作:《□ 理想国》。

(2) 主张:依据智慧道德而不是依照身世,把每一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课标要求] 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1.历史背景(1)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智者学派(1)研究领域: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2)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3)主要观点①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智者学派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③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4)历史意义①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②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误区警示]智者学派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但并不怀疑和否定神的存在,而且还借助古希腊的神话传说进行人文思想的宣传。

二、“美德即知识”1.社会背景(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3)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思想主张(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即“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3.历史意义: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知识点拨]苏格拉底并不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他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其目的在于要求人们在重视道德的修养中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他不仅没有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而且对这一观点进行完善和发展,进一步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柏拉图(1)著作:《理想国》。

(2)主张: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高中历史《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导学案

高中历史《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导学案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预习导引】一、学业水平要求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二、本课导学(一)知识梳理1、智者学派:智者学派的出现标志着。

代表:基本思想:(1)智者学派以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普罗泰格拉提出“”,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

体现了希腊文化的本质。

(2)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是人为产物,因此约束是相对的。

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3)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

2、苏格拉底:(1)倡导“”,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

(3)提出,作恶出于无知,而能使人认识自己灵魂内已有的美德。

(4)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

(二)整体建构【智慧课堂】一、重难点突破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观点的异同教师点拨:(1)共同点:都把人类以及人类的生存环境作为探究的对象。

(2)不同点:①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主张“知识是美德”;反对智者学派的为我主义和怀疑主义,认为真理应该有客观标准;②智者学派主张民主政治,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二、课堂巩固1、智者学派研究的主题是()A.自然界的各种现象B.研究事物客观的本质C.研究“神”的本质D.研究人类社会2、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普罗泰格拉 B.伊奥尼亚 C.德谟克里特 D.狄俄蒂玛3、普罗泰格拉特别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要看它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他的思想体现了()A.资产阶级的本质 B.人文主义的本质C.封建主义的本质 D.启蒙运动的本质4、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核心是()A.道德就是知识 B.提倡教化人民C.主张改善人的灵魂 D.知识就是力量5、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的是()A.普罗塔格拉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泰勒斯【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古代希腊智者运动兴起的基本条件是()A.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鼎盛B.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C.反教会斗争的初步兴起D.反封建运动的广泛开展2、在古希腊的雅典,曾涌现出许多大思想家、大艺术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的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的优秀教学案例
3.作业反馈:在下一节课上课前,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和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增强了学生对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直观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通过提问、回答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案例:
1.导入:通过向学生介绍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起学生对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趣和好奇心。
2.课堂讲解:通过PPT展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思想和贡献,让学生掌握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和发展。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2.通过课堂小测和提问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馈。
3.鼓励学生进行互评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注重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潜能,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3.柏拉图:讲解柏拉图的理念论、洞穴寓言等,阐述他的思想对西方哲学的发展和影响。
4.亚里士多德:介绍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如实体论、逻辑学等,以及他在科学、伦理学、政治学等领域的贡献。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导学案.docx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导学案.docx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列举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理解他们思想形成的原因,并对他们的思想作简要的评价。

2.过程与方法:在分析和解读材料事例中加深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的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木课学习,培养学牛利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②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③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

二、学习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及其评价三、学习难点:如何理解思想家的哲学观点【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121学案导学法【名词解释】领会概念,突破难点人文主义:在四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不同吋期的人文主义的内涵有所区别,古希腊吋期的人文主义是针对神本而言的人本;文艺复兴时期是针对神学束缚而言的人性;宗教改革时期是否定教皇权威,信仰自由;启蒙时期是针对专制而言的人权。

【自主学习】岀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先通读课本P22-25的大字内容,再完成以下填空,梳理基础知识,形成知识体系,独立完成后由小组长负责组内交流,进行“兵教兵”,8-10 分钟后汇报自学成果。

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兴起的背景1、经济(根本原因)古希腊 __________ 的繁荣;2、政治(主要原因)古雅典制度发展的需要和推动;3、现实需要: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 ___________ ,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思维点拨: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思维点拨:苏格拉底的主张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否定,因为两者都强调人的主体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习目标1.列举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2.了解古希腊先哲们思想形成的背景和产生的影响。

3.理解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

4.通过对西方人文精神的产生与同时期的政治、经济相结合,进一步理解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的辩证关系。

预习内容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1.背景:①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发展到顶峰。

②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

2.研究主题:①为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②关注、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3.主要观点:①特别强调。

提出“”,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②反对,强调,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其兴废都要。

③在社会道德方面,。

4.积极影响:树立了的尊严和权威。

体现了希腊文化。

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1.背景:①智者学派,但忽视道德。

②雅典社会。

2.思想主张:①倡导“”。

②认为美德来自于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提出“”的思想。

③提出是人的内在灵魂,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

对美德同样重要。

3.影响:苏格拉底对人本身的研究是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柏拉图①著作:。

②主张:根据,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③影响:他鼓励人们,为。

2.亚里士多德①主张:他关注,特别强调。

②影响: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

合作探究1.古希腊哲学和人文精神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2.苏格拉底的思想与普罗泰格拉有何不同?3.哪些观点最能体现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4.古希腊人文精神有何历史影响?课堂练习1.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A.民主思想B.无神论思想C.科学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2.古希腊智者运动兴起的基本条件是()A.古代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B.资本主义的萌芽C.工业革命的开始D.反封建运动的广泛开展3.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导学案设计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导学案设计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导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2.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希腊时期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3.理解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这一观点。

【重点难点】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知识梳理一】(A级)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1.产生背景:公元前5世纪,等古希腊城邦的奴隶制发展到顶峰。

人们越来越多的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于是出现了。

2.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提出了“”,认为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的准绳,否定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体现了希腊文化的本质,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3.评价:(1)积极:肯定的价值,否定的意志,树立的权威。

(2)消极:忽视,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

【合作探究一】(B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是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繁荣的时代。

…由于社会的需要,出现了一批“教授智慧的教师”,即“智者”。

…智者们是古希腊最早的一批职业教育家和哲学家,他们重视万物从何开始的问题,他们的哲学研究的中心是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换句话说,他们注意的是社会政治和伦理方面的问题。

他们之所以注意社会政治和伦理方面的问题,是和他们本身出现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

——苗田力《古希腊哲学》材料二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要想成为有教养的人,就应当应用自然的禀赋和实践,此外还宜于从少年时期就开始学习。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

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智者学派”出现的历史背景。

智者学派的思想特征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概括普罗泰格拉的思想观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智者学派的历史影响。

【知识梳理二】(A级)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1.主要观点:(1)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现象,倡导“”希望重建人们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储备】
1. 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比较
有人说,苏格拉底和我国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将他比作希腊的孔子,将他的学生柏拉图比作希腊的孟子。

因为从若干的事实对照起来看,苏氏和孔子确有多少类似之处。

第一,他们俩出生的时代很接近。

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我国周元王七年),正是中国孔子死后十年的光景,两人活的岁数几乎相同,孔子享年七十三岁,死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苏格拉底于公元前399年(周安王三年),七十岁的时候被迫服毒而死。

第二,他们的容貌都谈不上好看。

据说孔子名丘,因为他生来就有一个高耸突出的前额而得名,这一个不大相称的面庞,谈不上英俊和潇洒;至于苏格拉底的相貌,据威尔杜兰在其所著《西洋哲学史话》里的记载,说他有光秃秃的头,大大的圆脸,深陷的眼眶,宽阔而朝天的鼻子,活像一个挑夫。

有的书上更说他有一个便便的大腹,如此这般的一幅古怪相,再配上蹒跚的脚步,自然是够难看的了。

第三,他们生的时代也很相似。

孔子适在周室衰微的春秋时代,五霸跋扈,诸侯兼并,动乱频仍,民不聊生,他寝不安席,栖栖遑遑,周游列国,思索以行其道。

苏格拉底出生在雅典,当时的希腊半岛,也是城邦纷立的时代,较强的是雅典和斯巴达,如果没有外侮的入侵,各城邦间的纷争总是接连不断。

第四,他们都是伟大教师的典型。

孔子那种忧道不忧贫的精神,和正人心辟邪说的毅力,深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苏格拉底在世时,经常批评政治,攻击诡辩学派,那种至死不屈的精神,同样深为世人所景仰。

孔子的“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苏格拉底终日苦口婆心教导雅典青年的热忱,都不愧是古今教师的楷模!
第五,他们本身都未曾留下著作,其理论皆散见于学生的著作中。

2. 苏格拉底之死
出身于雅典中产之家,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婆。

年轻的苏格拉底向著名的智者普罗泰哥拉和普罗第柯等人求教,讨论各种重要的社会人事和哲学的问题。

他以一种对哲学的崭新理解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纪元,通过他的教诲产生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产生了犬儒派等新学派,并通过他们一直影响到希腊化罗马时代。

公元前399年,他被人控告有罪,罪名主要是两项:不敬神和腐蚀青年。

有五百零一人作为此案的审判官,最后他们以二百八十一票对二百二十票认为苏格拉底有罪,并进而判他死刑。

朋友们打算营救他逃离雅典,但他拒绝了,他认为自己必须遵守雅典的法律,因为他和国家之间有神圣的契约,他不能违背。

苏格拉底认为虽然如果城邦的法律是不公正的,你就不必遵从它们,但是如果你违反了城邦的法律,你仍然必须服从惩罚。

苏格拉底被收监,等待执行死刑的日子,照说这日子最多几天。

这时有了个意外,在宣判的第二天,正巧是去提洛岛的朝圣团的舰队出发的日子,朝圣团是为了祭祀雅典民族英雄赛苏斯杀死人身牛头怪物,从而免除了向它进贡七男七女的可怕习俗。

按规定,朝圣团未从提洛岛归来之前,不得处决犯人,苏格拉底也因此多活了三十天。

就因为多了这三十天,柏拉图的对话录就多了两篇重要的对话——《斐多篇》和《克力同篇》。

苏格拉底把最后的时间放在了与他的追随者们探讨灵魂不灭的问题——这也是柏拉图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

毒芹草的汁液已经碾好,盛在一只杯子里端了上来。

苏格拉底不动声色地说:把这玩意作奠酒怎么样?克力同恳求苏格拉底等太阳从地平线上落下去再服食毒药。

苏格拉底把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你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

说毕,一口喝干了毒酒。

在场的人都伤心地哭起来,连狱卒也流下眼泪。

毒酒的作用渐渐发挥,苏格拉底感到双腿沉重,就按看守的建议躺了下来,他的神志开始混乱,最后留下的遗言是: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

【牛刀小试】
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

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2. 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
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这一主张表明
A.古希腊民主政治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
B.人类社会的传统和习俗不容质疑
C.社会的道德规范是客观统一的
D.人们应对宗教神学持怀疑态度
3. “我们全都是希腊人。

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4. 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

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理念论
C.逻辑三段论 D.美德即知识
5.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

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

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我的疑问】
-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