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资料分析:浅谈比较方法如何使用

合集下载

国家公务员申论中如何进行对比和比较分析

国家公务员申论中如何进行对比和比较分析

国家公务员申论中如何进行对比和比较分析在国家公务员申论中,对比和比较分析是一种常见的论述方法,也是评分的重要方面之一。

通过对不同观点、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和比较分析,可以展示出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提供多角度的观点和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就国家公务员申论中如何进行对比和比较分析进行探讨。

一、对比分析的基本原理在对比分析中,我们需要选择两个或多个事物、观点或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基于此得出结论或提供解决方案。

对比分析的基本原理有以下几点:1.明确比较的对象:在进行对比分析时,需要明确比较的对象是什么,这样才能清晰明了地进行分析。

2.找出相同点:对比分析的第一步是找出比较对象之间的相同点,这可以作为后续分析的基础。

3.找出不同点:在找到相同点后,接下来需要找出比较对象之间的不同点,这有助于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

4.总结结论:在进行对比分析的最后,需要总结出对比对象的优缺点、特点或得出结论,以回答问题或提供解决方案。

二、对比分析的应用场景对比分析在国家公务员申论中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可以用于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评价观点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对比分析应用场景:1.政策对比:对比不同政策的制定背景、实施效果等,评价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或完善的建议。

2.行业对比:对比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市场需求、政策支持等,分析其竞争力和前景,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

3.方案对比:对比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案,比较其可行性、成本效益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方案并提出支持理由。

4.观点对比:对比不同专家学者的观点,分析其论据和支持证据的可靠性,形成自己的论述观点。

三、对比分析的具体方法在进行对比分析时,可以采用以下具体方法来展开论述:1.并列对比法:将比较对象的相同点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再将不同点进行对比,逐一进行分析和比较。

2.逐点对比法:按照不同的观点或现象依次进行对比,分析每个观点或现象的优缺点,最后进行综合评价。

3.选取代表性对比法:在对比分析中,如果涉及到的比较对象较多,可以选取其中代表性强的对象进行对比,以减少篇幅和提高论述的逻辑性。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比值类问题详解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比值类问题详解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比值类问题详解公务员行测考试主要是考量大家的数学推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资料分析技巧:比值类问题详解”,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行测资料分析技巧:比值类问题详解在省考行测中资料分析往往是拿分的重点,然而资料分析比值类(比重、平均数、倍数等等)这块内容我们多数学生经常会模棱两可,或者说是不够清晰,从而影响正确率,影响得分,资料分析是我们行测题目正确率很高的部分,今天为大家梳理基期比值,和判断比值变化。

让你对这类问题豁然开朗。

比值类问题包含:比重、平均数、倍数、利润率等等,等等,知道任何两个量能够求出第三个量,这个基础的知识,就不多赘述。

(以下以比重为例,亦适用于平均数倍数等)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题目,1.求基期的比重、2.比重与上年相比上升了或者下降了多少个百分点、3.平均数比上年上升下降了百分之几。

以上考点相对较难,我们接下来借助一段材料来一一介绍。

例:2017年1~2月,全国完工出口船90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7%;承接出口船订单19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2%。

2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840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5.9%。

2017年1~2月,重点企业完工出口船88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8%;承接出口船订单17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09%。

2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812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6.6%。

基期比重:例:2016年2月末,重点企业手持出口船订单占全国比重为多少?解析:题目所求为16年的比重,即基期比重,判断比重变化例:2017年2月末,重点企业手持出口船订单占全国比重低于上年同期。

这就是简单的一道比重变化的题目,可以看到说的是今年的比重与去年的比重相比降低了,让判断正误,这种题目往往只需要简单的观察就能判断。

求现期比重与去年的比重(基期比重)比较上升了还是下降了,即只需将现期比重与基期比重作差,结果大于零说明现期比重比基期比重大,比重上升了,结果小于零即比重下降了,作差结果等于零说明比重相等即比重没有变化。

资料分析答题技巧之比较题规律探讨(一)总论描述

资料分析答题技巧之比较题规律探讨(一)总论描述

公考行测资料分析比较试题解题规律探讨(一)
——比较试题总论描述
在资料分析试题里面,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直接查找题,一类是计算比较题,另外一大类就是综合分析题,直接查找类的试题难度并不高,我们只需要简单的在材料里面查找就能找到答案,可以说这类试题是资料分析里面的“送分题”;综合分析试题,一般是资料分析试题里面最难的试题,好多考生是放弃这类试题的;资料分析里面最重要的试题类型就是计算比较类,这类试题包括两种,一种是计算试题,一种是比较题,计算性的试题种类比较多,我们在这主要探讨的是比较试题。

在比较试题里面,主要有三大类试题,一类是乘积形式,就是比较A×B的大小关系;
一类是除法形式,就是比较A/B的大小关系;另外一类就是增加值形式,比较的是A×a/(1+a)的大小关系;这三类试题表示了比较试题的三种形式,也有这自己的独特出题特点和解题规律,在接下来的讲解里面,我们会详细的进行流程式的说明。

注意,其实在比较试题里面,还有一类,就是计算A±B的大小关系,不过这类试题的难度太小,只要会计算,就能分析出答案,所以我们不做讨论。

这样我们在上面的分析里面,将资料分析比较试题的类型进行了分类,然后根据每种分类的特点,我们将给出不同的解题技巧,以及流程式的解题方法,这样以便于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的时候,真正做到“快、狠、准”。

——源自红麒麟定制式公考督学平台。

公考行测资料分析比较试题解题规律探讨(三)

公考行测资料分析比较试题解题规律探讨(三)

公考行测资料分析比较试题解题规律探讨(三)我们在上一篇文章里面详细说明了A×B型比较试题的表现形式,解题技巧以及解题流程,在这一章里面,我们将转向下一个比较试题的类型,也就是A/B型比较试题,其实A/B型的试题,也比较好理解,就是比较的计算式里面出现了A/B这种形式的时候,我们就归类到此种类型,那具体表现在知识点上面有哪些呢?常见的解题技巧是什么样的呢?这就是红麒麟指导老师接下来将要讲解的内容。

一、A/B型比较试题的表现形式我们在解答资料分析试题的时候,一般在计算比重或者平均值的时候,会用到A/B的形式,如果在试题中出现要比较比重或者平均值的大小关系,红麒麟指导老师就把这类试题称之为A/B型比较试题。

二、A/B型比较试题的解题技巧由于A/B型比较试题,在近几年的资料分析试题里面频频出现,所以我们一定要掌握这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我们通过大量的试题研究发现,这类试题并不是让我们计算4个比值,而是通过分析,从而判断出其中的最大值或者最小值,具体来说,我们在解题的时候,应该按照以下的流程解题:三、A/B型比较试题的解题示例102.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最高的是( )。

A.湖州市B.宁波市C.嘉兴市D.绍兴市【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比重这一知识点,以最值比较题的形式出现,此类问题应先排除明显错误选项,且边分析边排除。

根据材料,将相关数据标记如下有:A选项,888.20/1661.97;B选项,3516.73/6524.70;C 选项,1620.82/2884.94;D选项,1344.66/2700.12。

很明显D选项的数值要小于0.5,排除;A选项,明显要小于B、C选项,排除,剩下的只需要比较B、C选项即可。

由于6524.7/2=3262.4,比3516.7小254.3,而254.3/6524.7,很明显小于5%。

由于2885/2=1442.5,比1620.8小178.3,而178.3/2885明显大于5%,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选项。

行测比较分数大小方法

行测比较分数大小方法

行测比较分数大小方法行测是许多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单位进行招聘的一项基本考试内容。

在行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就是比较分数大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行测比较分数大小方法,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掌握这一考点。

一、基础方法这种方法比较全面,但操作较为繁琐。

对于我们基础比较薄弱的考生,在初步掌握各种分数大小关系的基础上,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 将两个分数化为小数;2. 将小数相减,得出差值;3. 根据差值的正负,得出两个分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二、比较速算法这种方法适合那些基础较好的考生,可以快速判断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 找到两个数的公共部分;2. 找到两个数在这个公共部分中的差值;3. 根据差值的正负,得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比较速算法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速度非常快,适合于考场上迅速判断数值大小关系的情况。

但也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有相同数位的数逐位比较的情况。

三、化简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对分数的分子分母进行化简,以便更快速地判断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 通过化简,得出两个分数的通分结果;2. 直接比较两个分数的分子的大小;3. 如果分子相等,再比较分母的大小。

化简法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分母的计算和分子分母的相减,提高了运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但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化简后是否会影响结果准确性的问题。

四、题目分析法在行测中,有很多比较问题都可以通过题目分析法来解决。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 把题意中的数据进行抽象化,将形式化为一个公式;2. 翻转公式,找到相同部分;3. 根据相同部分,得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题目分析法需要考生比较熟悉数学公式和逻辑推理思维,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得心应手。

以上几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在平时的复习中,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个性,逐一尝试并深入理解,以期在考场上运用自如。

行测资料分析:浅谈比较方法如何使用

行测资料分析:浅谈比较方法如何使用

行测资料分析:浅谈比较方法如何使用
在行测资料分析中,时常会出现类似“以下年份中,同比增速最大的是哪个?”这样的提问,这类问题看上去需要将四个选项一一计算,然后得出增速最大的那个选项,可如果在实际考试中真的这么做,无疑增加了自己的计算量,所以这类问题实际上是考察我们能不能通过一些比较的方法,快速判断出选项之间的大小关系。

那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带领大家领略一下资料分析中的比较方法。

一、常见的比较算式
二、比较的思维
对于两个分式
1 / 6
比大小,我们需要比较的无非就是A与B、C与D的关系或者A与C、B与D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进行比大小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横向观察和纵向观察两种思维方式。

2 / 6
3.纵向观察:利用中间数判断分数大小
三、例题精讲
例:
3 / 6
问题:1995-2015年受教育程度人数平均增速最快的人群是:A.大学 B.高中 C.初中 D.小学
4 / 6
5 / 6
综上就是对比较类题目的思维技巧,
6 / 6。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比较”那些事儿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比较”那些事儿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比较”那些事儿 做模拟题的时候总是感觉方法用的不到位,感觉分数一直提升不上去?不用担心,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资料分析技巧:“比较”那些事儿”,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行测资料分析技巧:“比较”那些事儿 资料分析是各位考生在行测考试中必须把握的重要江山,关于概念公式和计算方法,相信大家已经学习过很多类似的内容。

但是资料分析中除了数值计算以外,还有一些题目需要比较大小,对于这类题目而言,如果都计算出来再比较大小的话不免会浪费时间,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些比较的技巧,帮助大家更快确定答案。

一、型列式比较大小 这种列式主要是用来比较比重、平均数、基期值等,对于这种列式在比较的时候主要就是横向或者纵向观察数字特点,判断分数的大小关系。

例1:比较 通过横向观察这两个分数,分子102大于97,分母79小于81,结合分数性质,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越大的分数较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较大,左边分数分子大分母小,因此左边分数较大。

例2: 通过横向观察数字特点,可以发现右边分子分母都是左边分子分母的两倍左右,4366是2132的两倍多,而5144接近2617的两倍,分子扩大两倍多,分母扩大不到两倍,相当于分子变大,分母变小,分数值变大,因此右边分数较大。

例3: 通过横向观察数字特点,右边分数分子大分母也大,且都是左边的一倍多,从46.8变大到75.1,增长率大于50%,从13.6%增大到19.4%,增长率小于50%,分子增长较多,分数值变大,因此右边分数较大。

例4:比较 通过纵向观察数字特点,左边分数分子是父母的3倍多,右边分数分子是分母的4倍多,因此右边分数较大。

上述例题主要就是我们常用的判断 型的大小常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数字特点,查看横向或者纵向的倍数或者增长幅度的关系判断大小。

二、型列式大小比较这种列式主要是已知现期值和增长率,比较增长量的大小。

公务员 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公务员 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一、基本公式法所谓基本公式,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一些公式,比如说增速公式,增速公式里面肯定含有年增速、复合增速以及倍数增速公式,我们先看看这些常用的公式。

增速公式,我们在这主要介绍两种,一个是年增速,一个是复合增速,这两个的难度都不是很高,我们在解答的时候,只要记住公式,套用公式就可以了。

+++++++++++++++++++++++++++++++++++++++++++++++++++++ 年增速=末期值/基期值-1=(末期值-基期值)/基期值=增加量/基期值;复合增速=r1+r2+r1×r2(其中:r1是末期的增速,r2是基期的增速);增加量=末期值-基期值=末期值×增速/(1+增速)比重增减公式=(A/B)×(a-b)/(1+a)(其中a为A的增速,b为B的增速)+++++++++++++++++++++++++++++++++++++++++++++++++++++ 我们学习这些公式,不是为了记忆,而是要应用,所以我们在记忆的同时,一定要理解这些公式,对于之前没有接触的公式,我们可以在复习的时候,自己化简一下,这样就有助于记忆。

这些公式,记住了,然后就是应用啦,我们来看看相应的试题吧。

************************************************************************************** 【真题示例1】“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255元提高到2010年的5919元,增加2664元,年均增长12.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年均增长8.9%。

比“十五”期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速度高3.6个百分点。

116.“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名义增长率约为()。

A.58.2% B.63.7% C.74.5% D.81.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增长率这一知识点,着重考查估算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资料分析:浅谈比较方法如何使用
在行测资料分析中,时常会出现类似“以下年份中,同比增速最大的是哪个?”这样的提问,这类问题看上去需要将四个选项一一计算,然后得出增速最大的那个选项,可如果在实际考试中真的这么做,无疑增加了自己的计算量,所以这类问题实际上是考察我们能不能通过一些比较的方法,快速判断出选项之间的大小关系。

那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带领大家领略一下资料分析中的比较方法。

一、常见的比较算式
二、比较的思维
对于两个分式
比大小,我们需要比较的无非就是A与B、C与D的关系或者A与C、B与D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进行比大小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横向观察和纵向观察两种思维方式。

3. 纵向观察:利用中间数判断分数大小
三、例题精讲
例:
问题:1995-2015年受教育程度人数平均增速最快的人群是:A.大学B.高中C.初中D.小学
综上就是对比较类题目的思维技巧,中公教育专家希望各位考生能够熟悉使用,可以在考试中进一步提高做题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