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2篇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第一篇:
1.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 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 元素:由同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 化合物:由不同类型的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3. 元素的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周期表上的分组
4. 原子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 原子的组成:电子、质子、中子
- 原子的性质:原子半径、原子序数、原子量
5.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 化学反应:化学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 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第二篇:
6.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和性质
- 金属元素:常见金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 非金属元素:常见非金属、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 过渡金属和稀有元素:过渡金属和稀有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7. 化学键和化合物的性质
-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化合物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8. 物质的变化与能量变化
-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能量的变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9. 酸碱与盐的基本概念
- 酸和碱:酸的性质、碱的性质
- 盐的形成和性质
10. 燃烧和氧化反应
- 燃烧反应:燃烧的条件、燃烧产物- 氧化反应:氧化反应的特点和应用请继续完成剩余部分的提纲。
学业水平测试提纲(化学知识点汇总)

2012年学业水平测试提纲(化学知识点汇总)、常见物质或离子的检验方法:★★★★物质(离子)方法及现象CI-先用硝酸酸化,然后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SO42-先加盐酸酸化,然后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CO32-加入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AI3+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NaOH溶液,沉淀消失Fe3+( ★)加入KSCN溶液,溶液立即变为血红色NH4+( ★)与NaOH溶液共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Na +焰色反应呈黄色K+焰色反应呈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I2遇淀粉溶液可使淀粉溶液变蓝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的羽毛气味;加浓硝酸(颜色反应)、学会判断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常见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加聚反应1、在光照条件下,甲烷和氯气的反应: CH3CI+HCI 取代反应2、苯与液溴的反应:3、苯与浓硝酸的反应: 取代反应取代反应4、金属Na 与乙醇的反应:2CH3CH2OH + 2Na ---------------------- 2CH3CH2ONa + H2 f取代反应5、酯化反应:CH3COOH + CH 3CH2OH CH3COO C2H5 + H2O 取代反应6、常温下乙烯可以使溴水或溴的CCI4溶液褪色:CH2 = CH2 + Br2 -------------------- CH z Br —CH z Br催化寺II7、CH2 = CH2 + H2 CH3 CH38、CH2 = CH2 + HCI ' P CH3CH2CI9、CH2 = CH2 + H2O ' CH3CH2OH加如加压加成反应加成反应加成反应加成反应4HN5CH4+CI2光照Bt + HBr加成反应11、n CH2 = CH 2 _ 一厂丨(聚乙烯)加聚反应12、甲烷燃烧:CH4 + 202 点燃C02 + 2H2O 氧化反应13、乙烯燃烧C2H4 + 302 ■… ■ 2CO2 + 2H2O (火焰明亮,伴有黑烟)氧化反应14、苯燃烧,火焰明亮,有浓烟:2C6H6 + 902 亠一►12CO2 + 6H20 氧化反应15、乙醇的燃烧:C2H6O + 302」:* 2CO2 + 3H2O 氧化反应16、乙醇在加热和催化剂(Cu或Ag )存在的条件下,能够被氧化成乙醛。
2023年化学中考总复习提纲

2023年化学中考总复习提纲
一、化学基础知识复
- 元素、化合物及混合物的概念和区别
-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 元素的分子式和化合价
- 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 常见化学反应及反应类型
二、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算
-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方法
-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摩尔质量的计算
- 摩尔和物质的量之间的转化
- 溶液中的浓度计算
- 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
三、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
- 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计算
-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计算
-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平衡常数的计算
-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和速率方程的计算
- 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和移动平衡的影响因素
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特性
-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征
- 同位素的概念和应用
- 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特性
- 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性质和转化
五、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
- 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和应用
- 醇、酸和酯的性质和应用
- 碳氢化合物的分类和特性
-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反应类型
六、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 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和操作
- 常见实验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 化学实验中的化学计量和计算
- 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反应和现象
- 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方法
以上是2023年化学中考总复习的提纲,希望能够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祝你考试顺利!。
初三化学总复习提纲

初三化学总复习提纲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
3、物理性质
4、化学性质
5、纯净物
6、混合物
7、元素
8、分子
9、原子
10、单质
11、化合物
12、氧化物
13、化学式
14、相对原子质量
15、相对分子质量
16、离子
17、原子的结构: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9、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自燃。
20、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
22、溶液、溶液的组成
23、固体溶解度
24、酸、碱、盐
二.燃烧的条件、生活中的化学物质:
1、空气的成分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
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
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
5、化学式和化合价:(1)化学式的意义(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6、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能说出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
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10、物质的结构:
11、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
12、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和物质(纯净物和混合物)间的关系
13、不饱和溶液
14、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15、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以及它们的区别:
16、一些重要常见气体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024九年级化学提纲

第一部分:物质的组成和变化1.1基础概念1.1.1化学是什么1.1.2物质和物质的分类1.1.3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和特点1.2原子结构1.2.1原子的基本概念1.2.2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分类1.2.3原子核和电子的结构及性质1.3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1.3.1化学式的表示和命名1.3.2反应物和产物的表示和计算1.3.3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反应类型第二部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2.1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2.1.1纯净物和杂质的分离与提纯2.1.2有机物和无机物的鉴别2.1.3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安全规范2.2溶液和溶质2.2.1溶液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2.2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和计算2.2.3饱和溶液和浓度的计算2.3酸碱中和反应2.3.1酸碱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3.2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使用2.3.3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计算2.4可燃物和氧化反应2.4.1可燃物和燃烧的基本概念2.4.2燃烧反应的类型和化学方程式2.4.3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的关系和计算第三部分:物质的周期性和性质3.1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的性质3.1.1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分类3.1.2元素周期性和周期规律3.1.3元素性质和周期规律的实际应用3.2金属和非金属元素3.2.1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特点和分类3.2.2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3.2.3金属的失去电子和非金属的获得电子3.3金属的反应和电化学3.3.1金属的活动性和反应性3.3.2金属的腐蚀和保护3.3.3电化学反应和电解质溶液第四部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4.1环境问题和化学品的安全使用4.1.1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4.1.2化学品使用和储存的安全规范4.1.3垃圾分类和资源的合理利用4.2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4.2.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和热力学定律4.2.2燃烧和爆炸反应的能量计算4.2.3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和速率常数4.3化学反应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3.1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的应用实例4.3.2酸碱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实例4.3.3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和工业催化应用此九年级化学提纲包含了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周期性和性质以及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知识点。
初三化学复习提纲2篇

初三化学复习提纲初三化学复习提纲第一篇一、基本概念1. 化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2. 化学符号、化学式及元素周期表的基本认识3.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二、物质的分类1.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分及举例2. 四种物质的分类及其特点:元素、化合物、气体、非金属3. 气体的性质及常见气体的应用三、化学变化及能量变化1.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及示例2. 爆炸、燃烧、腐烂、酸碱反应等化学变化的认识3. 能量的分类及能量转化的认识四、离子的形成及离子反应1. 离子的概念及离子的形成和示例2. 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区别及常见离子的认识3. 离子反应及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第二篇五、常见物质及其性质1. 常见无机酸和有机酸的命名及性质2. 常见无机盐和有机盐的命名及性质3. 常见金属及其性质和应用六、化学计算1. 化学计算中的单位换算和计算公式的运用2. 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方法3. 酸碱中和反应和中和滴定的计算方法七、溶液及溶解度1. 溶液的定义及常见溶液的形成2. 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的认识及应用3. 溶质和溶剂的选择及说明八、酸碱及盐的认识1. 酸的概念及常见酸的性质和应用2. 碱的概念及常见碱的性质和应用3. 盐的概念及常见盐的性质和应用首先,我们将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变化和性质之间关系的科学。
它关注的对象是物质及其变化过程。
在化学中,我们需要了解化学符号、化学式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认识,以方便我们描述和表示物质。
另外,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我们要学会如何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接下来是物质的分类。
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是由同一种成分组成的物质,而混合物则是由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在纯净物中,我们要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和特点。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而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以化学反应形成的物质。
同时,我们还要了解气体的性质和常见气体的应用。
化学变化及能量变化也是化学的重要内容。
初三化学复习提纲【五篇】

导语:进⼊复习阶段,我们就需要统筹复习过程,合理规划,安排复习时间。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初三化学复习提纲【五篇】,希望对⼤家有帮助。
初三化学复习提纲(1)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状态、密度、⽓味、熔点、沸点、硬度、⽔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数)的⼀类原⼦的总称8、原⼦: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粒⼦,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元素符号来表⽰物质组成的式⼦14、相对原⼦质量:以⼀种碳原⼦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的质量跟它⽐较所得的值某原⼦的相对原⼦质量=相对原⼦质量≈质⼦数 + 中⼦数 (因为原⼦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核)15、相对分⼦质量:化学式中各原⼦的相对原⼦质量的总和16、离⼦:带有电荷的原⼦或原⼦团注:在离⼦⾥,核电荷数 = 质⼦数 ≠ 核外电⼦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成⼀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种物质⽣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种单质和⼀种化合物起反应,⽣成另⼀种单质和另⼀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得很慢的,甚⾄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本⾝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学业水平测试化学知识点整理提纲

学业水平测试化学知识点整理提纲一、离子的检验二、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化合价升高——电子——被(发生反应)——是剂(有性)化合价降低——电子——被(发生反应)——是剂(有性)三、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四、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n、N、N A之间的关系:n= n、m、M之间的关系:n=标准状况(0℃,101P a)下,气体:溶液中n(B)、c(B)、V的关系:n= c(B)=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转化关系:3 ④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①⑧Al Al 3 Al(OH)3① ②③ ④⑤ ⑥⑦ ⑧⑨①③⑥Fe 3O 4 Fe FeCl 2 Fe(OH)3⑩① ②③ ④⑤ ⑥⑦ ⑧⑨ ⑩六、填空1.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氯气与金属铜反应:3.氯气与金属钠反应:4.氯气与氢气反应:5.氯气与水反应:6.次氯酸光照分解: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9.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 10.二氧化硫与水反应:11.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12、三氧化硫与水反应:13、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14、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15、二氧化氮与水反应:16、氨水受热分解:17、氨气与氯化氢反应:18、氯化铵受热分解:19、碳酸氢氨受热分解:20、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21、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2、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23、浓硫酸与铜反应:24、浓硫酸与木炭反应:25、浓硝酸与铜反应:26、稀硝酸与铜反应:27、Li与O2反应(点燃)28、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1)氯水与饱和溴化钠氯水与饱和碘化钠溶液反应P9 (2)溴水与碘化钠溶液反应:29、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P20用电子式表示氯分子的形成过程:P20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P20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分子:H2N2H2OCO2CH4P2130、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与反应条件无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知识点大全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 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常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
集气瓶(气体)
用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
仪分离仪器:漏斗、分液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器液体)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1. 试管
(1)用途:
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
(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沸腾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2. 试管夹
(1)用途:夹持试管
(2)注意事项:①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1/3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
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3. 玻璃棒
(1)用途:搅拌、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2)注意事项: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及时擦洗干净
4. 酒精灯
(1)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2)注意事项:
①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好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③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酒精太少,容器内酒精蒸气混入空气易引起爆炸)。
④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⑤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应用外焰加热(外焰温度最高)。
⑦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
(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
⑧用完后,立即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使灯芯水含量相对变多而不易点燃)。
⑨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5. 胶头滴管、滴瓶
(1)用途: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②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2)注意事项:
①先排空再吸液;
②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
③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胶头在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腐蚀胶头;
④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防止试剂相互反应变质;
⑤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
⑥要领一排二吸三滴加,一上二直不接触
6. 铁架台(包括铁夹和铁圈)
(1)用途: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2)注意事项:
a、铁夹位置要向上,以便于操作和保证安全。
b、重物要固定在铁架台底座大面一侧,使重心落在底座内。
7. 烧杯
(1)用途:用于溶解或配制溶液或作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2)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8. 量筒
(1)用途:量取液体的体积
(2)注意事项:不能加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能用作配制或稀释溶液的容器。
不能量热的液体
⑶量筒使用:平放于桌面,读数平视凹液面最低点
平视:读数等于液体实际体积
府视:读数大于液体实际体积(所量取的体积小于所需体积)
仰视:读数小于液体实际体积(所量取的体积大于所需体积)
⑷量取液体操作:①平放②加试剂接近所需体积③用胶头滴管加到所需体积
⑸量筒选择:接近原则,容大不容小
9. 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
(1)用途:
①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
②用作物质在气体中燃烧的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