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经济现象之口红效应
消费呈现“口红效应”_

宏观·策略|宏观热评Macroeconomy·Strategy中泰证券李迅雷“口红效应”是指因经济萧条而导致口红热卖的一种经济现象,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
那么,我国在经济增速下行过程是否也出现了类似现象呢?消费不振,但成为GDP增长的主力今年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个百分点。
如果从三大需求来看,在基建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回落影响下,2018年上半年资本形成总额拉动GDP增长2.1个百分点,较2017年底微落0.1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拖累GDP增长0.7个百分点,较2017年底回落1.3个百分点。
在此背景下,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8%,仅较2017年全年回落0.1个百分点,完全是由于最终消费支出发挥了作用,最终消费支出拉动GDP增长了5.3个百分点,较2017年全年大幅提高了1.2个百分点。
如果剔除掉净出口,仅计算内需的话,包括资本形成总额和最终消费支出的内需,拉动GDP增长了7.5个百分点,较2017年全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但值得注意的,2018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6.0%,较2017年全年回落了1.2个百分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拉动效果回落。
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9.4%,也较2017年全年回落了0.8个百分点。
这种情况下,最终消费支出拉动GDP增长逆势回升,如果非要得出一定解释,或许由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个指标更多反映了实物消费,而并没有反映服务消费,或许正是由于服务消费的逆势大幅增长,导致了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拉动效果更加显著。
服务消费是黑洞,但扩张空间仍大目前对于服务消费,还没有能够整体刻画的统计指标,因此,官方对服务消费公布的相关数据并不一致。
例如在7月16日,统计局召开的上半年国民经济情况答记者问,提到“从服务消费来看…目前居民消费里面,服务消费的比重约为50%。
“_口红经济”来了?

SPECIAL PLAN 特别策划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时曾出现过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叫“口红效应”。
指每当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
因为美国人认为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费者起到心灵慰藉的作用,尤其是当柔软润泽的口红接触嘴唇的那一刻。
再有,经济的衰退会让一些人的收入降低,这样他们很难攒钱去做一些“大事”,比如买房、买车等。
这样手中反而会出现一些“小闲钱”,正好去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来满足自己的精神信仰。
2008年的世界性经济金融危机,也出现了显著的“口红经济”效应。
当时美国口红、面膜的销量开始上升,而做头发、做按摩等“放松消费”也很有人气,这与其他大宗商品和奢侈品的低迷销量呈现出鲜明的对比。
因此,对比如今国内的经济局势,不禁让人疑惑:“中国版口红经济”来了吗?是冷静,不是刹车宏观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2%,这个增速不仅高于年初制定的全年约5%的增长预期目标,而且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尤为显著。
具体而言,政府在年初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政策,如减税降费、推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有效地刺激了经济增长。
数据显示,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2%,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5.6%。
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进一步上升,表明经济增长的质量在提高。
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研发投入持续增加,新产品快速迭代,技术创新活跃。
例如,5G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领域发展迅速,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1.4%,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新三样”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新三样”的出口,前三季度海关发布数据增长41.7%,增长速度较高。
另外,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无论是出行人数、旅游消费还是住宿、餐饮收入数据,都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这说明中国经济市场的活跃度提升,也彰显了市场消费的潜力和活力。
从效用层面浅析口红效应

从效用层面浅析口红效应口红效应是指当经济不景气时,消费者在购买日常必需品之外,会增加对口红等奢侈品的购买量。
这种现象在经济发展较为稳定的情况下也存在,虽然程度较轻。
从效用层面出发,可以深入探究口红效应的根源和表现。
在微观层面上,口红效应的产生主要源自心理学上的奖励感激活。
奖励感是人体形成强化学习的一种机制,它的核心是置换性。
即在行为发生或结束时,人体会释放多巴胺等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促进了神经回路的建立,从而让人体建立某种“奖励和行为”之间的联系。
口红在这个过程中显然起到了“奖励”这一角色。
一方面,口红的颜色、质地等质感上的变化,可以让人体得到视觉上的奖励;另一方面,口红的使用,可以让人体脑中释放出一定的自信感,从而在行为结束后获得一定程度上的情感奖励,这些都会与口红构成一种置换机制。
在宏观层面上,口红效应的产生主要源于消费者对于奢侈品的需求和品牌效应。
消费者在购买口红等奢侈品时,除了满足人体的奖励需求之外,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我表现和个人形象的需要。
口红是女性生活中的必需品之一,除了润唇保湿的作用外,更多的是为了打造美丽和自信的形象。
其中品牌效应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品牌是指消费者对于某个多维品类产品在识别、认知、情感构建、使用等方面的所有感知、认知和评价。
当品牌的知名度和品质得到足够的市场认可时,就会产生“品牌溢价效应”,这种效应会使得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更加情感化、更加依赖品牌本身的感知和认知。
但与此同时,口红效应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购买口红等奢侈品可能会让消费者陷入财务困境,甚至在购买力不足的情况下,可能会购买不符合需求的低质量商品。
另一方面,口红效应的产生也会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干扰。
口红效应是在企业中不断引导消费者增加对奢侈品需求的一种市场战略。
企业往往会通过各种渠道扩大产品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吸引消费者对于某个产品的情感化认同,这些都会对消费者产生一定的行为干扰和决策困难,在购买商品时易受到蒙骗和欺诈。
口红效应(贴纸效应)

口红效应(贴纸效应)在美国,每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口红的销量就会明显上升。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但是实际经济能力又无法承担珠宝首饰、衣服等高价消费品,于是人们便会转而购买相对比较廉价的商品。
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成为女性消费者的首选商品,于是就有了一个有趣的经济现象lipstick effect,即“口红效应”。
口红效应指的是在经济危机时消费者更愿意购买相对廉价的奢侈品这样一个理论。
女性消费者在经济危机时选择购买的不是价格不菲的皮草服装,而是高档口红。
口红效应揭示的是这样一种思维:就算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有购买奢侈品的愿望。
当人们意识到经济在下滑的时候,他们会购买一些对其现有资金影响不大的商品。
男性消费者当然不会去买口红了,不过他们可能会买高档啤酒或一些小巧又不太贵的小玩意。
二、酝酿效应在古希腊,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他又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
可问题是这顶王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一样重,谁也不知道金匠到底有没有捣鬼。
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得。
阿基米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冥思苦想,他起初尝试了很多想法,但都失败了。
有一天他去洗澡,一边他一边坐进澡盆,以便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觉身体被轻轻地托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运用浮力原理解决了问题。
不管是科学家还是一般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把难题放在一边,放上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一现象。
心理学家将其称为“酝酿效应”。
阿基米得发现浮力定律就是酝酿效应的经典故事。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
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题去做其它的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忍不住发出类似阿基米得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开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
古代诗词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一心理的写照。
谈金融危机背景下中美电影市场“口红效应”企业管理

谈金融危机背景下中美电影市场“口红效应”企业管理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冲击,包括电影行业也不例外。
然而,有趣的是,在危机背景下,中美电影市场中出现了一种现象——“口红效应”。
所谓“口红效应”,是指在经济衰退期间,人们经济压力增大,消费降低,但对于一些小型奢侈品和娱乐消费品却趋之若鹜,这其中就包括了电影。
在人们心情低落的时候,看一部电影可以带来笑声、刺激和舒缓压力,所以许多人选择用娱乐来缓解困境。
因此,电影成为金融危机时期的一种消费热点。
在中国,电影市场在金融危机之后迅速发展起来。
中国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国内市场的潜力。
尽管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中国人对于电影的热爱并没有减少。
相反,由于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的增大,人们更加渴望通过电影放松心情和找到共鸣。
与此同时,美国电影市场也在金融危机中受益。
尽管金融危机给美国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但美国人对电影的热情并未因此消减。
事实上,金融危机给人们带来的压力和焦虑使得电影成为了一种解压的方式。
美国人通过欣赏电影来疏导情绪,寻求安慰和互动。
因此,美国的电影市场在危机中依然保持了较高的活力。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美电影市场的“口红效应”呈现出企业管理上的重要启示。
首先,企业需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以中美电影市场为例,由于经济下滑,消费者需要更多的娱乐和放松,电影行业能迅速调整自己的产出和营销策略来满足观众的需求。
其次,企业需要创新。
在金融危机中,消费者对于既有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可能会下降,而对于全新的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则可能提升。
因此,企业需要寻找创新的机会,并开发出能够满足消费者新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最后,企业需要关注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在金融危机中,消费者情绪低落,需要寻找安慰和乐趣。
因此,企业应该注重情感价值,设计能够引发观众共鸣和产生良好情绪的产品和营销活动。
综上所述,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美电影市场的“口红效应”揭示了企业管理的一些重要启示。
口红效应

• 韩国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流行的是鲜艳的 色彩,并且短小和夸张的款式订单多;日 本现在的服装销量很低,但是修鞋补衣服 的铺子生意却前所未有的火。眼下格子铺, 这种新型的销售和购物模式吸引了很多时 尚新潮一族,最早源于日本一些卖二手商 品的店铺,很快香港、澳门、国内的沿海 地区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格仔铺”,非常 火爆。正是“口红效应”的作用表现
• 电影 • 美国电影一直是“口红效应”的受益者之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时期正是好莱坞的 腾飞期,而2008年的经济衰退也都伴随着电影 票房的攀升。 • 中国2008年主流院线票房已经超过了40亿,比 去年增长30%。其中,票房过亿的国产电影数 量也历史性地超过了好莱坞大片,预计将达到 9部之多。这正是“口红效应”在中国的一种 反应。
• 动漫游戏
• 日本市场调研机构近日发布的消费统计数 据显示,虽然其他行业走冷,游戏机行业 中的任天堂和索尼PSP,却销量大增,其中 很大一部分将作为圣诞节和新年的礼物, 成为日本玩家迎接新年礼物。
• 希望中国可借“口红效应”,找到一次逆 境上扬的机会, 由“口红效应”发展至 “口 红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应用条件
• 满足如下三个条件的产品也可以充分利用 “口红效应”来拉动销售:
• 首先是所售商品本身除了实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值外,要 有附加意义; • 其次,商品本身的绝对价格要低; • 再次,商家要充分利用情境来引导消费者、 引爆消费欲望。
受益行业
• 化妆品 • 美国1929年至1933年工业产值减半,但化 妆品销售增加;1990年至2001年经济衰退 时化妆品行业工人数量增加;2001年遭受 9· 11袭击后,口红销售额翻倍。
机遇
• “口红效应”只是眼下众多消费心态中的 一种,为文化产品的走红创造了一定的可 能。对文化娱乐消费品来说,除了“口红 效应”,“内容为王、服务至上”才是始 终不变的铁律。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生活 压力会增加,沉重的生活总是需要轻松的 东西来让自己放松一下,所以电影等娱乐 市场消费不是很贵的生意会比较好些。
口红效应名词解释

口红效应名词解释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词儿,叫“口红效应”。
啥是口红效应呢?就好比说,在经济不太好的时候,大家手头没那么宽裕了,可还是想要找点让自己开心的小玩意儿呀。
这时候,口红这种相对便宜又能带来好心情的东西就特别受欢迎啦!你想想,不能大手大脚买贵东西了,那买支口红让自己美一美,心情不也照样美滋滋嘛!这就像你在困难的时候,吃不了大鱼大肉,来碗热乎的麻辣烫也能很满足呀!口红效应可不止体现在口红上哦!像一些小饰品、小零食之类的,也会在这种时候变得更火呢。
为啥呀?因为它们能给我们的生活加点小乐趣,花不了多少钱,却能带来大大的满足感。
就好像冬天里的小火炉,虽然不能让整个屋子都热起来,但靠近它就觉得暖暖的。
咱举个例子哈,你看那电影行业。
经济不好的时候,大家可能不太愿意花大钱去旅游啥的,但看场电影还是可以的呀!花个几十块钱,在电影院里坐上俩小时,跟着电影情节一起喜怒哀乐,多有意思呀!这不就是一种口红效应嘛。
再比如一些小游戏,简单又好玩,随时能拿出来消遣一下,不也跟口红一样,能在平淡的日子里带来点小惊喜嘛。
你说这口红效应神奇不神奇?它就像是生活中的小精灵,在困难的时候蹦出来给我们带来点小确幸。
它告诉我们,就算日子有点难,我们还是能找到让自己开心的办法。
这也提醒我们呀,生活中不是只有那些大开销、大享受才重要。
有时候,一些小小的美好就能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格外好。
不要小瞧了那些便宜的小玩意儿,它们说不定就是我们生活中的魔法棒呢!所以呀,不管经济形势怎么样,我们都要学会发现身边的小美好,让自己的生活一直充满阳光。
口红效应,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大大的生活智慧呢!它让我们明白,快乐不一定需要很多钱,只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就能在平凡中找到不平凡的乐趣。
朋友们,让我们都带着这份对生活的热爱,去发现更多的“口红效应”吧!。
生活中的“口红效应”现象

首当其冲的是"鸟笼效应"。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心理学现象,它描述的是人们 往往因为一个无关的提示或线索而做出不必要的联想。比如,当你看到一个空 鸟笼时,你可能会开始想象鸟笼里曾经有过一只鸟,或者将来可能会有一只鸟。
这种效应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你可能会因为看到一个空房间而想象它 曾经或者未来会有的用途。
总的来说,“口红”理论是一种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消费者在经济 困难时期的消费行为。然而,它并不是绝对的真理,消费者可能会选择其他的 解决方案来应对经济压力。因此,企业需要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提供符合消费 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口红的颜色能够传递出丰富的信息,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外表,还与我们的心 理状态有着密切的。本次演示将探讨口红颜色如何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以及 在不同情境下如何选择合适的口红颜色。
然而,这种消费行为不仅仅局限于口红一种商品,而是包括所有相对廉价的商 品,如食品、日用品等。
然而,“口红”理论并不是万能的。在某些情况下,消费者可能会选择减少购 买非必需品,转而寻求其他的解决方案。例如,他们可能会选择减少购物频率, 购买更耐用的商品,或者选择购买更廉价的品牌。这些行为表明,消费者在经 济压力下会寻容这种在经济困境中反而会更加强化的消 费现象。
要探讨“口红效应”产生的原因,我们首先需要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社会压 力两个方面入手。当经济不景气时,人们对于未来的预期会变得更为谨慎,因 此会更加注重节俭。然而,对于一些消费者来说,购买口红这样的小件非必需 品既能满足其消费
这个理论告诉我们,即使在经济困难时期,人们仍然注重自己的形象和社交地 位。口红作为一种象征性的商品,不仅能够帮助人们保持自尊和自信,还能够 满足人们在经济危机中的社会地位需求。换言之,口红代表了一种情感和心理 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趣的经济现象之口红效应
导语:本文简析了一个有趣的经济现象,口红效应,欢迎下载阅读!,
口红效应的定义:
“口红效应”是指因经济萧条而导致口红热卖的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也叫做“低价产品偏爱趋势”。
在美国,每当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口红的销量不减反增。
这是因为在美国,人们认为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奢侈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需品”,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定的“安抚”作用。
再者,经济的衰退会让普通消费者的消费降低,在不进行大型消费的情况下,手中反而留有一些储蓄。
口红效应出现的原因:
经济危机之下,消费者的购物心理和消费行为等都发生了变化,而口红虽非生活必需品,但对普通消费者是可承受的,并且具有一定的抚慰作用,因而经济危机下,使得如口红这类的廉价化妆品和文化类的产品出现了大卖。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首次提出的“口红效应”经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