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家蚕生殖发育过程

合集下载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设计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设计

科目:生物年级:八年级教学设计:师晓红7.1.2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课标分析】一、课标要求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二、课标分析《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是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属于“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之一—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的相关内容。

“课程标准”对这一主题的阐述为: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在本节的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形成的有关重要概念为:不同动物发育的方式可能不同。

有些动物的幼体与成体形态相似,有些动物的幼体与成体形态差别很大。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围绕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展开,选择了家蚕、蝗虫这两种人们较熟悉且具有代表性的昆虫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通过运用大量的图片,并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这两种昆虫的认知设置了适当问题,有利于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从而使学生对相对陌生的昆虫的生殖发育知识有了较完整的认识。

1.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导入新课,如以蚕丝制品和其他家蚕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资料展示,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生物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并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并激发学生探究家蚕生殖和发育的特点的求知欲望。

2.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以把饲养家蚕和观看教材中的图片结合在一起,叙述家蚕的养殖过程,结合观看生动有趣的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多媒体课件,从而获得对家蚕等昆虫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的感性认识。

3.利用多媒体展示将蝗虫等昆虫的发育过程与家蚕的发育过程进行对比,获得对不完全变态的认识。

通过以上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变态发育、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的概念,并通过比较其不同点,以解决本节课的难点问题。

4.展示历史上蝗灾的发生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对蝗虫的生殖发育的研究,了解治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努力学习生物学知识,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意识。

布置学生课后进行饲养菜粉蝶(或家蝇、蜜蜂、蛾子)的实践活动,并帮助学生将昆虫各个发育阶段做成标本,从而进一步增强感性认识,也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一定的观察材料。

蚕的生长过程

蚕的生长过程

蚕的生长过程蚕的生物学特性家蚕属完全变态的昆虫,一个世代中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不同的发育阶段。

蚕卵一般呈椭圆形、略扁平、一端稍突,由卵壳和卵内容物两部分组成。

卵是胚胎发生、发育形成幼虫的阶段,有滞育卵和非滞育卵之分。

家蚕幼虫呈长圆筒形,由头、胸、腹三部分构成,前面3个环节为胸部,后面10个环节为腹部。

刚从蚕卵孵化的幼虫,形态似蚂蚁,称为蚁蚕。

蚁蚕以桑叶为食,不断生长发育,体色逐渐由黑褐色变成青白色,几天后,便不吃不动,蜕去旧皮,换上新皮,称之为蚕做眠。

蚕的幼虫从孵化到结茧要经过4次就眠蜕皮,每两次就眠蜕皮间的经过时间称之为龄期,所以幼虫一般要经过4眠5龄。

1-3龄叫稚蚕,4-5龄叫壮蚕。

在适温条件下,一般1龄3-4天,2龄3天左右,3龄3-4天,4龄4-5天,5龄8-9天,全龄经过25天左右。

幼虫到5龄末期,逐渐老熟,吐丝结茧,约2-3天吐丝完毕在茧内化成蛹。

蛹呈纺锤形,由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组成,头部有发达的触角和复眼。

蛹期经过15-18天便羽化为成虫,成虫又叫蚕蛾,也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全身披有白色鳞毛片,头部两侧有一对很大的触角和复眼。

成虫羽化几小时后即交配产卵,完成一个世代。

蚕的生长与发育生长是生物体重和体积的增加。

蚕的生长有三种方式。

一是细胞分裂,细胞数量的增加;二是细胞的增大,重量的增加;三是细胞既增大,数量又增加。

家蚕从卵到成虫的整个发育过程中,只在幼虫进食,摄取营养,所以幼虫期是蚕生长最快的时期。

重量从蚁蚕1/2200克/头到5-6克/头增加了约10000倍,体积增加了约6000倍。

因而在饲养时,必须注意及时给足桑叶,扩大蚕座面积,充分满足蚕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和蚕座面积,才能使蚕儿正常生长发育。

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黑黑的像蚂蚁,我们称为「蚁蚕」,身上长满细毛,约两天后毛即不明显了。

二、蚕宝宝长大了蚕宝宝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变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她便开始脱皮。

蚕宝宝的研究报告

蚕宝宝的研究报告

蚕宝宝的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蚕宝宝是家蚕的幼虫阶段,也是人类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农业和生物资源之一。

其重要性包括:作为蚕茧的生产源,产出丝绸;作为生物实验的模型生物;作为食品和药材的来源;以及对农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蚕宝宝的生态特征、生命周期、繁殖和养殖方式等方面的知识,本研究报告将系统地介绍蚕宝宝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

二、蚕宝宝的生命周期蚕宝宝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

下面将对每个阶段进行详细介绍:2.1 卵期卵期是蚕宝宝的发育起始阶段。

雌性成虫产卵后,经过一定的孵化期,卵变成蚕宝宝。

蚕宝宝卵呈椭圆形,直径约为0.5毫米,外表呈现白色或黄色。

卵经过适宜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孵化,孵化出的蚕宝宝即进入下一个阶段。

2.2 幼虫期幼虫期是蚕宝宝最长的一个阶段,也是其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蚕宝宝会通过不断摄食桑叶或人工饲料来获取营养,同时进行体内组织和器官的发育。

蚕宝宝的幼虫期一般分为五个龄期:第一龄、第二龄、第三龄、第四龄和第五龄。

每个龄期之间通过蜕皮过程来完成,即蚕宝宝将外层皮肤脱落,替换为新的皮肤,从而实现身体的生长。

2.3 蛹期蛹期是蚕宝宝从幼虫到成虫的转变阶段。

在幼虫期结束后,蚕宝宝进入蛹期,在这个阶段,蚕宝宝的身体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丧失食欲和活动能力。

蚕宝宝的蛹期一般持续7-10天,蚕宝宝在这个阶段会将自己包裹在茧中,通过分泌丝绸形成茧壳。

茧壳内部的蚕宝宝将经历一系列的形态和生理变化,最终进入成虫期。

2.4 成虫期成虫期是蚕宝宝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其繁殖和传宗接代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经过蛹期的发育,蚕宝宝会破茧而出,成为一只完全发育的成虫。

成虫的寿命一般为5-10天,雌性成虫在此期间会产卵,开始新一轮的生命周期。

成虫期还是蚕宝宝性成熟的阶段,一些行为和性征发生明显的变化,例如雄性成虫发出的嗡嗡声和雌性成虫产卵的行为。

三、蚕宝宝的繁殖和养殖蚕宝宝的繁殖和养殖是人类利用蚕宝宝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与蚕宝宝相关研究的重要领域。

观察蚕宝宝的生长日记

观察蚕宝宝的生长日记

观察蚕宝宝的生长日记蚕宝宝,又称家蚕,是蚕的幼虫阶段。

它们是丝绸的来源,因此在丝绸制造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今天,我将为大家记录一份蚕宝宝的生长日记,以观察它们从孵化到蛹化的整个过程。

第一天:今天是蚕宝宝孵化的第一天。

蚕宝宝一般是通过孵化箱中的蚕卵孵化而出,它们的外形很小,身体呈白色。

蚕宝宝刚出生时,身体非常柔软,看起来像是一条白色的小线。

第二天:蚕宝宝的第二天,它们的身体已经变长了一些,看起来更加有活力。

它们开始吃桑树叶子,这是它们主要的食物来源。

蚕宝宝会通过嘴部咬断叶子,并将其吃下。

它们的咀嚼动作非常快速,每天能吃掉自己体重的几倍。

第三天:蚕宝宝的第三天,它们的身体更加粗壮了。

它们的食量也随之增加,每天能吃掉自己体重的十几倍。

蚕宝宝的体表开始出现细小的黑点,这是它们的呼吸孔。

这些呼吸孔起到通风换气的作用,保持蚕宝宝的新鲜空气供应。

第四天:蚕宝宝的第四天,它们的体长已经有了显著的增长。

它们的身体表面开始变得稍微有些绒毛状,这些绒毛是它们将来制造丝绸的原料。

蚕宝宝会用脚上的腺体分泌出一种液体,从口中吐出后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形成丝状物质。

蚕宝宝会将这些丝状物质固定在周围的环境上,以建立自己的保护层。

第五天:蚕宝宝的第五天,它们的身体已经变得更加肥大了。

它们的食量依然很大,每天吃掉自己体重的几十倍。

蚕宝宝的绒毛也变得更加明显,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们身体上的绒毛状物质。

蚕宝宝会不断地吐丝,将自己包裹在丝绸中,形成一个丝茧。

第六天:蚕宝宝的第六天,它们的身体已经变得非常肥大。

它们的食量依然很大,每天能吃掉自己体重的几百倍。

蚕宝宝的丝茧也变得越来越厚实,形成了一个坚固的保护层。

丝茧的颜色一般为白色或黄色,看起来非常美丽。

第七天:蚕宝宝的第七天,它们的身体已经停止了生长。

它们的丝茧已经完全形成,非常坚固。

蚕宝宝开始进入蛹化的过程,这是它们从幼虫到成虫的转变过程。

在丝茧中,蚕宝宝会逐渐分解自己的组织,并重新组合成成虫的形态。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举例说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的异同点。

(二)能力方面:1.运用比较的方法形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关注昆虫在自然界及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描述家蚕、蝗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教学难点:说出昆虫变态发育的特点。

三、教学设计思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组织引导学生交流“想一想,议一议”设置的问题,让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毛毛虫”发育成蝴蝶的过程。

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把蝴蝶的发叉腰过程说完整、讲清楚,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命现象并提出问题。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交流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昆虫生殖和发育的自然现象。

例如:冬季几乎看不到蚊蝇,为什么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它们就多了起来?通过交流,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发现问题意识。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有关昆虫生殖和发育的视频或图片,启发学生将已有的经验与视频或图片中的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四、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昆虫的发育过程标本(二)学生准备一、家蚕受精卵——有性生殖幼体:毛毛虫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异大——变态发育成体:蛾发育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完全变态发育)二、蝗虫受精卵发育而来:有性生殖●发育过程:受精卵——若虫——成虫(不完全变态发育)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学习了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知道了昆虫为有性生殖变态发育。

在下次课上要补充“旱极而蝗”的知识。

蚕的生长过程

蚕的生长过程

蚕蛾科昆虫的一种,原产中国,驯化在室内饲养,故又称家蚕。

养蚕和利用蚕丝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约在4000多年前中国已有记载,至少在3000年前中国已经开始人工养蚕。

公元551年,有两个外国修道士把蚕茧带到欧洲。

蛾体中型,雌、雄触角皆为栉齿状,雄性栉齿略长;喙退化,下唇须短小,无单眼,体翅灰白色,翅脉灰褐色。

蚕吐丝结茧时,头不停摆动,将丝织成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字形丝圈。

每织20多个丝圈(称一个丝列)便动一下身体的位置,然后继续吐织下面的丝列。

一头织好后再织另外的一头,因此,家蚕的茧总是两头粗中间细。

家蚕每结一个茧,需变换250~500次位置,编织出6万多个8字形的丝圈,每个丝圈平均有0.92厘米长,一个茧的丝长可达1500~3000米。

丝腺内的分泌物完全用尽,方化蛹变蛾。

最常见的是桑蚕,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

属鳞翅目,蚕蛾科。

桑蚕起源于中国,其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蚕的一生经过蚕卵—蚁蚕—熟蚕—蚕茧—蚕蛾,共四十多天的时间。

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黑黑的像蚂蚁,我们称为「蚁蚕」,身上长满细毛,约两天后毛即不明显了.蚕蚁出壳后约40分钟即有食欲,这时就要开始喂养过程了。

蚕宝宝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慢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它便开始脱皮.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是二龄幼虫.它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才开始吐丝结茧.五岁幼虫需二天二夜的时间,才能结成一个茧,做茧的丝竟然可以抽到长达1.5公里长!蚕在茧中进行最后一次脱皮,成为蛹.约十天后,羽化成为蚕蛾,破茧而出.出茧后,雌蛾尾部发出一种气味引诱雄来交尾,交尾后雄即死亡,雌蛾约花一个晚上可产下约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全部)分类:蚕卵:蚕以卵繁殖。

蚕卵看上去很像细粒芝麻,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

家蚕发育的四个过程

家蚕发育的四个过程

家蚕发育的四个过程
家蚕发育的四个过程是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

1. 卵期:家蚕的生命周期始于卵。

雌蚕在适宜的环境下产下卵,卵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后,孵化出幼小的幼虫。

2. 幼虫期:幼小的幼虫从卵中孵化出来后,开始进入幼虫期。

在幼虫期间,家蚕会不断地吃桑叶或其他适宜的食物,以便生长和发育。

幼虫会经历多次蜕皮,每次蜕皮后体形会变大,皮肤也会更换。

幼虫期一般持续约25-30天。

3. 蛹期:当幼虫发育到一定阶段后,它会停止进食并寻找一个适合的地方进行蜕皮,形成蛹。

在蛹期间,家蚕会进行身体重组和变态,最终形成成熟的蛹。

4. 成虫期:在蛹期经过一段时间后,蛹会破茧而出,成为成虫。

成虫期是家蚕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

成虫会展开翅膀,准备进行交配和产卵,以延续种群。

成虫寿命较短,一般只有几天到两个星期。

家蚕生殖系统发育与功能调控的分子基础研究

家蚕生殖系统发育与功能调控的分子基础研究

家蚕生殖系统发育与功能调控的分子基础研究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昆虫,家蚕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直接关系到其产值和经济效益。

因此,研究家蚕生殖系统发育和功能调控的分子基础,对于提高生产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家蚕的生殖系统包括性腺、生殖道及其相关内分泌调控系统。

在生殖系统的发育中,性腺发育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过程之一。

从家蚕幼虫到成虫的过程中,性腺的形态和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虫龄的增加,幼虫期性腺一直处于不断地增长和分化状态。

到了蛹期,性腺停止增大,进入分化阶段。

在羽化后,性腺终止分化,进入完全成熟的状态,开始产生和释放生殖细胞。

在性腺的发育过程中,许多因子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早期研究表明,昆虫内分泌系统对于调控性腺发育和成熟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研究家蚕性腺发育调控的分子基础也得到了深入探究。

首先,研究人员对家蚕雌性腺发育的全基因组转录谱进行了分析,并发现有大量的基因表达呈现出阶段性变化。

此外,他们还观察到了一个独特的动态转录调节系统,这个系统涉及了许多跨调节因子,从而协调了家蚕雌性腺发育的各个阶段。

其次,研究人员通过发掘家蚕雄性腺微小RNA数据,发现了一批在性腺发育过程中高度差异表达的微小RNA,包括miR-100/let-7/miR-125和miR-34家族成员。

经过功能实验验证,这些微小RNA能够影响家蚕性腺发育和成熟的关键过程。

此外,家蚕性腺成熟过程中,许多信号调节通路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前列腺素信号通路通过调节钙离子水平而影响雌性腺成熟;Wnt信号通路则在雄性腺成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研究人员还发现了许多调节家蚕生殖系统发育和功能的新分子。

例如,Ftz-f1基因能够通过激活不同的下游基因,调节家蚕雌性腺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增殖和凋亡。

另外,Kr-h1基因调控着雌虫时期卵巢发育的维持,并参与了雌蚕产卵的过程。

除了以上这些个别的因素,许多其他基因和通路也被发现,对于家蚕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调控起着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
形态特点
生活习性
幼虫
身体柔软,具有环节,在胸腹部有8对足
主要以桑叶为食,有蜕皮现象。
化蛹前吐丝结茧。
成虫
有三对足,两对翅,体被白色鳞毛
不取食,几乎不能飞行,雌雄交尾后,
雄蛾死亡,雌蛾产卵后也死亡

体表光滑,体形呈椭圆柱状
不食不动,羽化成蛾,破茧而出
小结: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家蚕的发育中有蜕皮现象。
方法步骤:
(1)用蚕种孵化家蚕,孵化温度一般在20~25℃,孵化时间在10天左右。采摘桑叶饲养,并需每天清理饲养纸盒。
(2)观察和记录家蚕生活的各生长、发育时期的主要特点。
(3)观察和记录雌雄家蚕交配生殖的全过程。
讨论:
家蚕的一生经过哪几个发育阶段?每个阶段的家蚕有哪些主要的特征?
学生观察思考家蚕各时期的形态特点,教师利用表格小结
学生仔细观察,完成问题。
学生互相观察,得出讨论结果。
自己归纳出来
学生:认真观察,判断。
学生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音乐《蝴蝶飞呀》中,展示蝴蝶图片,引入新课。过渡语:毛毛虫期待有一双美丽的翅膀。毛毛虫怎样才能拥有美丽的翅膀呢?
二、授新课
谈谈你观察到的家蚕的形态特点。
背景知识:
家蚕一般每5~6天蜕皮一次。蜕皮期间不食不动,叫“眠”。经过4眠后,体内绢丝腺发育成熟,停止取食,吐丝结茧,在茧内化蛹。蛹经过10余天羽化成蚕蛾。雌雄蚕蛾均不取食,即进行交配。交配后雄蛾死去,雌蛾产卵后死去。
我们发现,家蚕在发育中有变化形态的现象,生物学家称这种现象为变态(变化形态)。
变态:动物在从幼虫到成虫发育过程中,幼虫的形态、生理、习性等发生一系列显著变化,称为变态。
三、课堂小结:
完全变态发育:变态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


学生认真聆听
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观察家蚕的生殖发育特点
情感态度
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昆虫生殖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课型
演示实验课
主要教学方法
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和实验法
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
教学手段与教具
纸盒,蚕种,桑叶等。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完成实验报告单
教学反思
注:教学过程在续页上完成。
武威第五中学课堂教学设计续页
武威第五中学课堂教学设计首页
编写时间:2014年4月22日第二蚕生殖发育过程
授课班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知识技能
通过饲养家蚕,了解家蚕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过程方法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阅读思考、分析讨论等多种能力。通过课外饲养家蚕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