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9.人教版初中生物观察家蚕生殖发育过程教案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教案课题: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
本节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其他昆虫的发育,重点是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家蚕的生殖和发育是学习掌握生物的变态发育的基础,因此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对家蚕和蝗虫的生殖与发育的分析,了解什么是完全变态发育、什么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并能够相应的举例说明。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1、能够识别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的不同方式,说出各种方式的不同发育过程和时期。
2、能够区分并举例说明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二)能力1、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通过观察与思考蝗虫的生殖与发育,学习不完全变态的概念和特征。
3、通过“分析式”与“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并立志在仿生学方面钻研、创新、有所成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家蚕与蝗虫生殖、发育过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动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并养成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好好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良好品质。
2、通过本节的学习,为学生在学习生物方面树立远大的理想。
三、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昆虫与人类生活的联系,生物科技在生物发展中的作用。
(二)难点:1.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了解不完全变态的概念和过程。
四、教学方法问题引入—分组竞赛—启发分析—交流讨论—反思总结—练习巩固五、教学用具PPT演示文稿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计划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1、过程:卵-幼虫-蛹-成虫2、特征:(1)、发育经过四个时期。
(2)、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
3、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种发育称为变态发育。
二、其他昆虫的发育1、蝗虫的发育:卵-若虫-成虫2、特征:有一个若虫时期3、完全变态发育: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家蚕、蜜蜂、蚊子)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蝗虫、蟋蟀、螳螂)八、课后分析。
八年级生物《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昆虫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2.掌握昆虫的生殖器官结构;3.了解昆虫的发育方式和发育调控;4.培养学生对昆虫生殖和发育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昆虫的生殖器官结构;2.昆虫的发育方式和发育调控。
【教学难点】1.昆虫的发育调控;2.学生对昆虫生殖和发育的探究精神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让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到的内容,即昆虫的特征和分类。
2.引入新课,告诉学生本节课要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二、教学展示(10分钟)1.通过PPT向学生介绍昆虫的生殖器官结构,包括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官。
2.让学生观察昆虫的模型或图片,辨认出昆虫的生殖器官。
三、知识讲解(20分钟)1.讲解昆虫的生殖器官结构,包括雄性的精巢、阴茎和雌性的卵巢、子宫等。
2.介绍不同昆虫的生殖器官结构的异同。
四、学生探究(2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一种昆虫作为研究对象,让他们通过观察和研究,了解不同昆虫的生殖器官结构。
2.学生将研究结果汇报给全班,进行讨论和比较。
五、概括总结(15分钟)1.总结昆虫的生殖器官结构和功能。
2.引导学生思考昆虫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调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讲解、探究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殖器官结构和发育过程。
其中,学生的探究和汇报环节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对昆虫生殖和发育的探究精神。
但受制于课时的限制,教学内容有些紧凑,学生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深入研究。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初中初二生物下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教学设计

5.观察身边的昆虫,记录它们的发育过程和生殖行为,以日记形式进行记录,字数不限。
6.家长辅助:请家长协助学生观察家中的昆虫(如蚂蚁、蚊子等),并鼓励学生分享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作业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保持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通过观察实物、图片,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昆虫的发育类型,了解昆虫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征。
2.方法:采用讲授、实验、小组合作、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掌握昆虫生殖和发育的基本知识。
2.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内容正确、表述清楚。
3.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鼓励学生积极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c.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
3.教学过程设想:
a.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昆虫标本、图片等,引发学生对昆虫生殖和发育的兴趣,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b.新课讲解:以讲授、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知识,突破教学重难点。
c.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可能对以下方面存在困难:一是对昆虫发育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区分不够清晰;二是理解昆虫的繁殖方式,如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等概念;三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分析。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
蚕的生长变化教案

蚕的生长变化教案教案标题:蚕的生长变化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和生长变化过程。
2. 掌握观察和记录蚕的生长变化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幻灯片或图片展示蚕的生命周期和生长变化过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绘图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他们对蚕的了解。
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经验。
知识讲解:2. 使用投影仪或图片展示蚕的生命周期和生长变化过程。
解释每个阶段的特征和变化。
3. 强调蚕的生长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卵到幼虫、蛹再到成虫。
观察实践:4. 分发放大镜、绘图纸和铅笔给学生。
让学生观察蚕的卵、幼虫和蛹,并用放大镜绘制出每个阶段的细节。
5. 引导学生记录每个阶段的特征和变化,包括体形、颜色、行为等。
小组合作:6.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阶段的蚕进行深入观察和研究。
7. 每个小组根据观察结果,制作一份小组报告,包括该阶段的特征、变化和可能的原因。
讨论和总结:8. 邀请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报告。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9. 整理学生的观察结果和讨论,总结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拓展活动:10.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学校附近寻找蚕的卵、幼虫或蛹,进行观察并记录变化。
11. 学生可以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个蚕的生命周期模型或展示板。
评估:12. 教师观察学生在观察和记录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准确性。
13. 学生完成的小组报告和个人记录可以用于评估他们对蚕的生长变化的理解程度。
教案扩展:1. 可以与其他科目进行跨学科整合,比如语言艺术课上写一篇关于蚕生长变化的文章,或数学课上统计蚕的生长数据。
2. 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蚕的生长变化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教案反思: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观察情况,对教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2.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以拓展他们的学习和兴趣。
八年级生物上册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通过观察家蚕、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3、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变态发育以及过程。
过程方法: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分析与讨论来获取知识与技能。
教具选择:投影、挂图。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1、出示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图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并讨论教材上的题(学生分组讨论)。
2、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表达交流。
(选组中代表发言)教师给予评价。
3、师生共同总结:⑴、变态发育:⑵、家蚕进行有性生殖。
⑶、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二、蝗虫的发育投影打出:蝗虫的发育过程并出示问题学生观察、思考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能解决问题。
1、家蚕的发育过程和蝗虫的发育过程一样吗?2、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哪些时期?3、什么是不完全变态。
三、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举例说明昆虫对农林业的危害,对农林业的有益。
三、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理清思路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列表比较家蚕和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的异同点。
五、布置作业:达标作业:21 22页板书设计: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有性生殖完全变态发育二、蝗虫的生殖和发育:有性生殖不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若虫、成虫。
三、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六、课后札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关健是让学生进行课后实践、饲养家蚕,并在饲养中观察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真正理解变态发育。
课题: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描述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②、掌握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调查活动来获得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培养爱护动物,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和特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八年级生物下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强调昆虫生殖和发育在生物学、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学生对昆虫生殖器官的认识:此阶段学生对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有限,需要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具体实例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认识。
2.昆虫变态发育的理解:学生对昆虫变态发育的概念可能感到抽象,需要结合实际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发育阶段的昆虫特点,提高理解力。
3.影响昆虫发育因素的分析:学生对环境因素对生物发育的影响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难以将其与昆虫发育过程联系起来。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昆虫发育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分享昆虫生殖和发育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2.教学策略:
(1)情境创设:通过生动的故事、案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实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取一种昆虫,绘制其生殖和发育过程的思维导图,要求包含昆虫的生殖器官结构、变态发育类型、关键环境因素等知识点,以直观地展示昆虫生殖和发育的全貌。
2.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昆虫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环境因素对昆虫发育的影响。要求不少于200字,旨在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7.1.2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3.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并立志在仿生学方面钻研、创新、有所成就。
情感目标1.使学生认识动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并养成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好好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良好品质。
2.通过本节学习,帮助学生在以后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1.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昆虫与人类生活的联系,生物科技在生物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了解不完全变态的概念和过程。
●教学方法讨论、竞赛、启发、诱导等。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投影片,昆虫多样性以及家蚕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多媒体教学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原,绚丽多彩的奇花异草,还有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在我们脚下的土壤中,生活着蝼蛄、蚯蚓、鼹鼠等动物,以及大量的微生物和植物的根系。
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成员众多的大家庭中。
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这几位家庭成员,看一看自己是否能从中找出一些问题来。
(教师播放有关昆虫多样性的多媒体课件,画面的动物依次为蜜蜂、蜻蜓、蝉、瓢虫、螳螂、蝴蝶、蝇、蚊。
最好以动画的形态出现)教师:多媒体放映结束了,咱们发现问题了吗?学生甲:刚才在画面上出现了辛勤的蜜蜂,飞舞的蜻蜓,鸣叫的蝉,还有花大姐——七星瓢虫,螳螂,蝴蝶,蝇和蚊子等一些动物,我觉得它们都属于昆虫的范围之内。
教师追问:你如何判断它们都属于昆虫呢?学生甲:它们和蝗虫一样,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一个口器;胸部有3对足,一般有2对翅。
这些都属于昆虫的主要特征。
教师:很好!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昆虫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种数超过100万种,几乎在地球表面的任何地方都有分布,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初中生物家蚕的发育教案

初中生物家蚕的发育教案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家蚕的发育过程,并掌握相关的知识。
教学内容:家蚕的生命周期、生长发育过程、蛹的生成、羽化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他们对家蚕的了解。
2. 播放一段关于家蚕生命周期的视频或展示家蚕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家蚕的生命周期(15分钟)
1. 讲解家蚕的生命周期:卵、幼虫、蛹、成虫。
2. 展示家蚕的各个阶段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家蚕的不同发育阶段。
三、了解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20分钟)
1. 讲解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蜕皮、吃桑叶、脱皮等。
2. 介绍家蚕的蛹和羽化过程,让学生了解家蚕的变态过程。
四、小组讨论(10分钟)
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家蚕发育过程中的问题,例如家蚕为什么要变成蛹等。
2. 每组讨论完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
五、总结与检测(10分钟)
1. 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
2. 随堂测验,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后作业:编写一篇关于家蚕生活的小记。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了解了家蚕的发育过程,加深了对生物的兴趣。
运用小组讨论方式,增加了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家蚕的生活习性和发育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观察家蚕生殖发育过
程
授课班级八年级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饲养家蚕,了解家蚕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过程方法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阅读思考、分析讨论等多种能力。
通过课外饲养家蚕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昆虫生殖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课型演示实验课主要教学方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和实验
法
教学模式实验教学教学手段与教具纸盒,蚕种,桑叶等。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完成实验报告单
教学反思
注:教学过程在续页上完成。
武威第五中学课堂教学设计续页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
备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音乐《蝴蝶飞呀》中,展示蝴蝶图片,引入新课。
过渡语:毛毛虫期待有一双美丽的翅膀。
毛毛虫怎样才能拥有美丽的翅膀呢?
二、授新课
谈谈你观察到的家蚕的形态特点。
背景知识:
家蚕一般每5~6天蜕皮一次。
蜕皮期间不食不动,叫“眠”。
经过4眠后,体内绢丝腺发育成熟,停止取食,吐丝结茧,在茧内化蛹。
蛹经过10余天羽化成蚕蛾。
雌雄蚕蛾均不取食,即进行交配。
交配后雄蛾死去,雌蛾产卵后死去。
方法步骤:
(1) 用蚕种孵化家蚕,孵化温度一般在20~25℃,孵化时间在10天左右。
采摘桑叶饲养,并需每天清理饲养纸盒。
(2) 观察和记录家蚕生活的各生长、发育时期的主要特点。
(3) 观察和记录雌雄家蚕交配生殖的全过程。
讨论:
家蚕的一生经过哪几个发育阶段?每个阶段的
家蚕有哪些主要的特征?
学生观察思考家蚕各时期的形态特点,教师利用表格小结
比
较
形态特点生活习性
幼虫身体柔
软,具有
环节,在
胸腹部有
8对足
主要以桑叶为食,有蜕皮现象。
化蛹前吐丝结茧。
成虫有三对
足,两对
翅,体被
白色鳞毛
不取食,几乎不能飞行,雌雄交尾
后,
雄蛾死亡,雌蛾产卵后也死亡
蛹
体表光
滑,体形
呈椭圆柱
状
不食不动,羽化成蛾,破茧而出
小结: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
虫。
家蚕的发育中有蜕皮现象。
学生认真聆听
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观察家蚕的生殖发育特点
学生仔细观察,完成问题。
学生互相观察,得出讨论结果。
自己归纳出来
我们发现,家蚕在发育中有变化形态的现象,生物学家称这种现象为变态(变化形态)。
变态:动物在从幼虫到成虫发育过程中,幼虫的形态、生理、习性等发生一系列显著变化,称为变态。
三、课堂小结:
完全变态发育:变态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
学生:认真观察,判断。
学生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