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期胃癌外科综合治疗的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胃癌外科治疗的现状与变革

胃癌外科治疗的现状与变革

强有 力 的证 据 使 得 西 方 国家 学 者认 为 , 须 再行 前瞻 无
性随机对 比研 究来证明 D 2手术优于 D 手术 【。其二 1 8 】
是因为欧洲、 国 D / 3 巴结切除术的病死率和并发 美 2D 淋 症发生率远远高于 日本 【。实际上, I l 影响 D / 3 2 淋巴结 D 切除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因素, 是外科医生 的手术经验[。 e 等【】 9 L e l通过研究全 胃 D 切除术的学习 1 o 2 曲线发现,胃癌外科医生历经 2- 5 3 3 例全 胃 D 切除术, 2 或在大的胃癌 中心学习 8 个月之后 , 可使手术病死率和 并发症发生率降至可以接受的范围。 在吴秋文等 的试验结果公布之前 , 欧洲方面已经认 识到扩大淋 巴结切 除的价值 ,以及 自身手术的不足 。 2 0 年 的欧洲 胃癌会议讨论提 出,要在欧洲加强胃癌 05 外科 医生 的培训 , 以推广 D 2淋 巴结切 除术, 其最终 目 的是提高胃癌手术治疗效果 , 降低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 发生率 。 加强 胃癌外科 医生 的培训, 由有经验的外科医 生完成 D / 3 2D 手术 是安全 的,其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 发生率可 以降低到接受 的程度… l 】 。 l3 联 合脏器 切除 - 近 端 胃癌 和贲 门癌要求切除食
[  ̄ 25.- . v5. [ %C 42- . ,- . 1 。 9 / 10 - 8 ]s3 % 9 5d 36 7 6 5 I4 -3 】P 0 4 ) 这 60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自 18 年 B loh 81 irt 首例 胃癌切除成功至今 ,胃癌 l 外科治疗 已有百余年 的历史 。历经数十年 的反 复探索
无 明确界定 。近年 ,Mait 和 Al ado 等研 究显 rt ee e n ru x 示, 近端 胃癌 和贲 门癌 切除食管下段 >6 m 方能保证 / c 食管下端切缘 阴性 。 过去, 胃癌根治术联合左半胰切除的 目的, 是为了 切除脾 动脉周 围淋 巴结( o1)但胰瘘和膈下脓肿等 N . , 1 并发症发生率增加…。 9 5年 , 19 日本 胃癌研 究协会 (a J.

进展期胃癌外科治疗现状

进展期胃癌外科治疗现状

胃癌是 消化 道 常见 恶性 肿 瘤 之一 。 近年 来 , 我
性 , 求 切 除 淋 巴结 总 数 至 少 要 大 于 1 枚。 要 5 E wrlJ d a 2等用 多 变量 分 析 提 示 , d 只有 胃癌 T分期 , N分期及 淋 巴结 切 除的程度 3项 指标 才是 胃癌 术后 存 活 的独立 预告 因素 。 1 13 前 哨淋 巴结 ( N 活 检研究 .. S) 为 了使 胃癌淋 巴结 清除范 围更加 科学 、 理 , 合 当前对 胃癌 的 S 的 N 研究 比较活 跃 。S N被 定义 为来 自原 发 病灶 的第 一
112 胃周淋 巴结与分期 ..
第 五版 UC / J C胃 IC A C
癌 分期 系统与 日本分期 相 比, T分期 大致 一 样 , 区 但 域 淋 巴结 分 期 是 按 照 淋 巴结 阳 性 转 移 数 目划 分 , N : 0 没有 区 域淋 巴结 转 移 ; 1 1枚 ~ N: 6枚 区域 淋 巴
解。 1 1 胃周 淋 巴结的研究 .
位引流淋巴结,它代表转移或微转移 的第一现场。 ,
研究 对象主 要是 T 1和 T 2期 胃癌 , 究 方 法 有染 料 研 法、 同位素导 向法 或 二 者兼 施 。 由于 胃癌淋 巴结 引 流 的复杂性 , 在 所 谓 “ 跃 转 移 ”的可 能 , 而 对 存 跳 故 S N的实用性 尚需 更多积 累 。S N活 检在早 期 胃癌 中 的运用 价值 可能更 大些 l I j _。
维普资讯
20 2

志 等 ,进 展 期 胃癌 外 科 治 疗 现状
・综述与讲座 ・
进 展 期 胃癌 外 科治 疗 现 状
丁 志, 赵 平 综述 , 饶建章 , 唐令超 审校

2024年胃癌CSCO指南更新

2024年胃癌CSCO指南更新

2023年CSCO胃癌诊疗指南的更新要点主要分为三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的综合治疗、转移性胃癌的靶向治疗、转移性胃癌的免疫治疗。

1.局部进展期胃癌的综合治疗:这部分更新包括可切除胃癌的外科治疗和不可切除局部进展期胃癌的综合治疗。

例如,对于肿瘤位于近端胃、非侵犯胃大弯侧的胃癌,D2淋巴结清扫基础上,腹腔镜下进行脾门淋巴结清扫并不能带来生存获益。

强调了多学科诊疗模式在放疗等治疗手段中的应用。

2.转移性胃癌的靶向治疗:这部分更新包括一线、二线和三线靶向治疗的更新。

例如,一线靶向治疗中新增了靶向Claudin18.2的药物“唑贝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

二线治疗中,雷莫西尤单抗联合紫杉醇成为首选方案。

三线治疗中,ADC药物如维迪西妥单抗用于HER2阳性胃癌患者。

3.转移性胃癌的免疫治疗:这部分更新包括一线免疫治疗的更新。

例如,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成为PD-L1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

请注意,这些信息是基于2023年的数据,可能与2024年的更新有所不同。

建议您关注CSCO的官方发布,以获取最新和最准确的信息。

在2023年CSCO胃癌诊疗指南的更新中,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关于局部进展期胃癌的综合治疗,尤其是在外科治疗方面的更新。

这一部分对于临床实践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因为它涉及到手术技术的选择和患者预后的可能影响。

局部进展期胃癌的外科治疗更新在局部进展期胃癌的外科治疗方面,2023年CSCO胃癌诊疗指南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更新。

对于可切除胃癌的外科治疗,指南对手术规范进行了注释修改。

特别是,对于肿瘤位于近端胃、非侵犯胃大弯侧的胃癌,指南指出在D2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腹腔镜下进行脾门淋巴结清扫并不能带来生存获益。

这一更新的意义在于,它可能会改变临床实践中对于这类胃癌患者的手术策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操作,从而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更新的背景和依据这一更新的背后,是对现有临床研究数据的综合分析和评估。

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对于胃癌的手术治疗,特别是在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和方式上,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进展期胃癌微创手术治疗现状

进展期胃癌微创手术治疗现状

进展期胃癌微创手术治疗研究现状【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26-022011年发布的全球肿瘤统计显示:2008年全世界胃癌致死的病例总数为73.8万,占所有恶性肿瘤致死病例总数的10%[1]。

由于早期胃癌缺乏特异症状,进展期胃癌占我国临床诊断病例中的绝大多数。

手术仍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方式。

除常规开腹胃切除术(open gastrictomy,og)外,伴随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辅助胃切除术(laparoscopy- assistedgas trectomy,lag)及达芬奇机器人胃切除术(robot-assistedgastric resection,rgr)等微创手术方式正在逐步应用于进展期胃癌治疗中。

进展期胃癌的主要转移途径是淋巴转移,施行合适的手术方式及合理的淋巴结清扫,对提高手术根治性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

本文就进展期胃癌的微创治疗现状做一综述。

1.进展期胃癌的手术范围2011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的第2版胃癌治疗指南中指出进展期胃癌的手术原则是根据肿瘤特点,在根治性切除前提下,选择适宜的胃切除术加d2淋巴结清扫术[3]。

日本2010年发布的第3版胃癌治疗指南中指出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根治术是指:至少切除2/3以上的胃加d2淋巴结清除术;非标准切除术是指:根据患者肿瘤的特点,在根治性切除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胃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

根据肿瘤切除范围和(或)淋巴结清扫范围的缩小和扩大,将非标准胃切除术分为改良切除术和扩大切除术[4]。

2011年我国卫生部[5]颁布的胃癌诊疗指南中指出:局限性生长的胃癌,切缘距病灶应当至少3cm;对呈浸润性生长的胃癌,应当大于5cm,并按肿瘤位置清扫淋巴结要求达到第二站。

从以上3个权威性的指南中可得出:根治性胃切除术加d2淋巴结清扫术已是治疗无远处转移的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术式。

胃癌外科治疗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胃癌外科治疗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模 式 。 1外 科 手 术
相 对 传 统 的 胃癌 根 治 术 有 了明显 优 势 ,在 世 界 范 围 内也 已经 取 得 了一定 的 成 果 。腹 腔 镜 在 手 术 中 应 用 主 要 有 腹 腔 镜 胃腔 内粘 膜 切
1.1早 期 胃癌
除 术 、腹 腔 镜 胃楔 形 切 除 术 、腹 腔 镜 胃癌 根 治 术 。目前 手 术 适 应
术 之 中, 胃癌 外 科 治 疗 手 术 的 基 础 从 解 剖 学 到 解 剖 学 、免 疫 学 肿 瘤 区域 的 淋 巴结 转 移 。如 果 前 哨 淋 巴结 SLN能 发 现 跳 跃 式 转移
和 肿 瘤 生 物 学 结 合 ;从 直 接 将 大 部 分 的 胃切 除 到 只清 除 淋 巴结 的 淋 巴结 ,这 将 对 胃癌 手术 切 除 范 围 的导 向有 着重 大 意 义 。在 胃癌 的 根 治 术 ;从 只 切 除 肿 瘤 到 彻 底 清 除 原 发 肿 瘤 及 受 感 染 的 淋 巴 缩 小 根 治 性 手术 中,将 SLN的 概 念 引 入 ,根 据结 果 选 择 手术 方 式 ,
到 广 泛 运 用。文 章 中就 胃癌 的外科 治 疗 发 展 进 行 概 述 。
f关 键 词 】胃癌 ;外科 治疗 ;手术 ;化 疗
【中 图 分 类 号 】R735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2—5654(2013)07(b)一0184-02
胃癌 是 我 国 目前 最 常 见 的恶 性 肿 瘤 之一 ,从 第 一 次 胃切 除 手 流 通 路 十 分 复 杂 ,而 且 区域 的 淋 巴回流 经 常 出现跳 跃 转 移 ,不 一定
吕uMMA口工zE 综述
C H 工 NA H E A LT “ 工 N 口 U B T 口 Y

胃癌未来的发展趋势

胃癌未来的发展趋势

胃癌未来的发展趋势胃癌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随着人们对胃癌的认识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胃癌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早期诊断与筛查、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的发展、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应用、预防和控制等方面。

首先,早期诊断和筛查是胃癌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对于胃癌,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因为早期胃癌患者的存活率相对较高。

未来,人们将进一步研究早期胃癌的生物标记物,发展出更加敏感和特异的检测方法,如循环肿瘤DNA(ctDNA)、家族遗传、随机术后外周血循环DNA(cfDNA)检测等,通过这些手段能够更早地发现胃癌的存在,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此外,随着胃癌相关遗传基因的发现和研究,个体化胃癌筛查也将逐渐发展起来。

其次,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是未来胃癌治疗的主要趋势之一。

个体化治疗指根据患者的不同疾病特征和基因表达型,制定出最适合其的治疗方案。

随着基因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正在不断发现与胃癌发病相关的基因变异和分子机制,并寻找相应的靶向药物。

未来,胃癌治疗将不再是一种模式化的治疗,而是根据患者整体情况和基因变异的特点,精准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同时,综合治疗也是未来胃癌治疗的重要方向。

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的综合应用。

未来,胃癌治疗将更多地采用综合治疗的模式,通过多种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提高治疗的效果和生存率。

第三,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应用是胃癌未来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

免疫治疗是指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的针对性,增强对肿瘤的识别和攻击能力。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发和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部分将其成功应用于其他恶性肿瘤治疗。

未来,研究人员将进一步探索胃癌的免疫治疗机制,并研发更加高效和安全的免疫治疗药物。

靶向治疗则是通过针对肿瘤特异性的分子靶点,选择性杀伤或阻断信号传导,以达到治疗效果。

目前,已有一些针对胃癌的靶向治疗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2024晚期胃癌转化治疗的现状

2024晚期胃癌转化治疗的现状

2024晚期胃癌转化治疗的现状摘要晚期胃癌异质性强、预后差,既往治疗策略以系统姑息治疗为主。

转化治疗旨在对初始不可切除肿瘤经综合治疗后,降低肿瘤分期并完整切除肿瘤, 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近期多项大型临床研究已证实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可显著提高晚期胃癌的客观缓解率并延长生存时间。

同时,随着多学科协作治疗的广泛开展和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转化治疗在改善部分晚期胃癌患者的预后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然而,由于晚期胃癌在局部分期、肿瘤转移部位和分子分型等方面极为复杂,其转化治疗仍存在诸多争议和尚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深度剖析国内外胃癌转化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探讨晚期胃癌转化治疗的现状与临床问题。

关键词胃肿瘤;晚期;转化治疗;免疫治疗;多学科协作治疗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临床实践中10%~35%的患者确诊时已发展为不可切除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仅10% [1 ]o肿瘤转化治疗是针对初始不可切除晚期肿瘤,经术前治疗后转化为可手术切除状态的治疗策略。

胃癌转化治疗的核心是通过综合应用术前放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手段, 缩小初始不可切除肿瘤的体积,使原发灶和转移灶均可达到RO切除,最终目标为改善患者生存。

对于晚期胃癌,以往以药物治疗为主,手术只适用于存在出血、梗阻、穿孔等并发症情况。

前瞻性REGATTA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局限性转移晚期胃癌,与单纯姑息性化疗比较,姑息手术联合化疗不能改善患者预后[2 ]o近年来,随着术前精准诊断和治疗、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 , MDT)协作的广泛开展,以及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部分晚期胃癌可通过转化治疗获得RO手术切除,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少部分患者通过转化治疗可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 pCR )的治疗效果。

因此,晚期胃癌通过转化治疗行手术切除的临床效果再次受到关注。

笔者对国内外胃癌转化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系统阐述,探讨晚期胃癌转化治疗的现状与临床问题。

多学科协作综合医疗模式诊断和治疗进展期胃癌

多学科协作综合医疗模式诊断和治疗进展期胃癌

万方数据
·304·
生堡邋丝处拄苤壶垫!Q生!旦筮!鲞筮垒翅£b也』Q嫱坠强,叁!理堕垫!Q:!尘:竺:盥!:生
手术。 普通外科:胃癌诊断和治疗依赖于多学科协作,针对具
体患者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可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胃癌 外科治疗强调手术的根治性和规范化,要求清扫至少15枚 淋巴结。本例患者可先行新辅助化疗,3个周期后全面评估 化疗疗效,选择合适时机行远端胃癌D:根治术。需要注意 的是化疗药物可能会引起局部组织水肿,增加术后出血、吻 合口漏的风险。
刘 政 向明章 牟玮 陈祖林 易 东 郑 江 曾冬竹廖克龙熊鸿燕
张冬 郑红
万方数据
疗强调外科手术,术后进行辅助化疗。但是随着药物和相关
技术的发展,胃癌治疗理念不断更新。通过MDT模式进行
胃癌患者个体化、综合治疗将成为趋势。针对本例患者的病
情,影像学专家进行了准确的肿瘤分期;肿瘤内科专家对胃

癌化疗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制定了新辅助治疗策略;普通外
科专家进行了标准的胃癌根治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患
3治疗 根据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团队(multi.diseipinary tern。
M町)讨论意见,本例患者分别于2010年1月20日、2月8日、 3月4日进行3次新辅助化疗,方案为SOX(S一1 80 mg/m2, 第1—14天;奥沙利铂130 mg/m2,第1天;每3周1次)。CT 复查提示胃壁较治疗前变薄,强化不明显,胰腺周围淋巴结 缩小,最大者约为1.2 cm(图3);胃镜检查提示病灶明显缩 小,镜下肿瘤大小约为1.5 em×1.0 em;超声胃镜检查提示 肿瘤侵及全层,周围可见肿大淋巴结(图4)。总体疗效评价 为基线肿瘤长径总和缩小≥30%,毒副反应评估为0级。
肿瘤内科:患者诊断为进展期胃癌(T4.N∽M0)明确,肿 瘤分期评估为Ⅲ期。NCCN对于浸润程度为T2期以上的肿 瘤推荐外科手术、新辅助治疗。目前胃癌新辅助治疗尚无标 准方案。多数方案处于研究阶段。NCCN指南推荐新辅助 治疗方案为ECF(I类),其他可选的方案还有FOLFOX、 xEL0x、ECX等。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美国临床肿瘤协会 (ASCO)会议报道晚期胃癌或复发胃癌应用SOX方案,有效 率可达59%,疾病控制率达84%,是一个比较新且有效率很 高的方案。本例患者可考虑先行新辅助化疗,再行外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展期胃癌外科综合治疗的发展趋势朱正纲20002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外科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发表于本刊2012年第15卷第2期第99-102页)在我国,胃癌为主要的恶性肿瘤,虽然早期胃癌的诊断率已有所上升,但进展期胃癌仍占近90%的比例。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欲要提高胃癌的整体疗效,除应继续加大力度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外,如何通过不断探索新的综合治疗的理念与方法、切实提高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将至关重要。一、肿瘤分期(型)对外科综合治疗的影响1. 术前分期的意义:胃癌术前分期的概念已逐渐被接受,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帮助临床医生在术前能对原发肿瘤与其侵袭、转移范围等有一明确的了解,从而指导我们是否应首选手术、选择何种手术方式、是否实施新辅助放化疗及其方案、疗效的判断和预后的评估等,以减少治疗的盲目性。传统的胃癌术前分期手段包括胃镜、钡餐X线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等;近年来,内镜超声检查(EUS)、多层螺旋CT(MS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与腹腔镜超声检查(LUS)等技术的普及,使胃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而在技术上基本满足了临床上开展这一项目的需求[1-2]。因此,有条件的单位都应将其作为常规性工作来开展。2. 临床病理分期演进的意义: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是指导术后治疗与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主要有国际抗癌联盟(UICC)与日本胃癌研究会(JGCA)制订的两种胃癌TNM临床病理分期法。其中,原发肿瘤的浸润深度(T)及转移淋巴结(LNs)数目是胃癌根治术后最重要的预后因子。JGCA与UICC分期法原来对LN分级曾都以淋巴结转移的解剖学范围为依据,但自第5版UICC与第14版JGCA分期法始,N分期决定因素已由淋巴结的转移范围先后更改为转移数目,使两者LN的分级基本一致[3]。第7版UICC的TNM分期同前几版相比,也有一定改动,主要表现定义为N0(无淋巴结转移)、N1(1~2枚淋巴结转移)、N2(3~6枚淋巴结转移)、N3a(7~15枚淋巴结转移)及N3b(15枚以上淋巴结转移)[4]。为明确新版UICC 的N分期相比于旧版的优势,各国学者进行了有关研究,所得结论总体认为,新版UICC或JGCA分期法中,N分期是显著的独立预后因子;相比旧版的N分期,在预后价值上更加科学和可靠;同时,对外科手术中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也更具有科学指导价值。因此,从事胃癌治疗的外科医师,必须掌握临床病理分期的演进内容与意义,使之更加规范地开展外科综合治疗工作。3. 分子病理分型的意义:鉴于肿瘤是一类分子水平高度异质性的疾病,而传统上的临床病理分期仅能对临床治疗提供肿瘤形态学的信息,尚难以反映个体间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差异,故对于选择“个体化”的化疗或分子靶向治疗,仍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基于应用高通量芯片技术所获悉的、以肿瘤分子表达为特征的分子病理分型(molecular pathological classification)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高通量的基因分析可以是DNA水平的基因多态性分析、DNA甲基化分析与基因拷贝数分析,也可以是RNA水平的基因表达谱分析、微小RNA表达谱分析与蛋白表达水平的蛋白芯片分析等。做好分子病理分型是实现胃癌个体化治疗的基础,理想的个体化治疗就是依据肿瘤个体分子信息表达的差异,选择最合适的化疗或分子靶向药物,达到最佳疗效与最小不良反应。目前,胃癌分子病理分型的研究已见于临床应用的初步报道[5-6]。有望通过高通量组学研究,提取不同亚型胃癌的特征基因,再结合大样本临床验证,从而获得有临床推广价值的胃癌分子病理分型,这一新技术无疑将是全面提升未来临床疗效的关键之举。二、进展期胃癌外科治疗的发展1. 根治性手术的标准化:对于进展期胃癌,经过近30余年的临床探索,根治性手术的合理范围已经有了基本的共识,这主要取决于大样本、多中心与前瞻性临床研究所提出的证据,其中包括对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重新认识与各种淋巴结清扫术后疗效的比较。近10年来,从我国几个主要的胃癌临床中心发表的文献中可见,几乎一致推荐D2胃癌根治术作为治疗进展期胃癌的首选标准术式,其主要优点包括:(1)对约80%以上的T2、T3胃癌可以达到R0切除;(2)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需再次手术者通常不超过4%,手术死亡率低于2%;(3)R0根治性手术后5年生存率总体达到50%以上,甚至可接近70%。至于联合脏器切除或扩大淋巴结清扫等扩大性根治术,其手术指征也趋向一致,即对于未受肿瘤直接浸润的脏器原则上应予以保留,且由于手术技巧的进步,通常可以做到在保存脏器的前提下廓清脏器附近的淋巴与脂肪组织;至于曾经盛行一时的合并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PAND)也因最终Sasako主导的日本临床肿瘤学会的前瞻性研究报告(JCOG 9501)出台而更趋理性,在此报告中,针对523例T2b、T3或T4胃癌患者,将施行D2加PAND术的260例患者与仅作D2根治术的263例进行多方面比较,结果发现,前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大于后组(28.1%比20.9%),前组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多,但两组术后5年生存率基本一致(70.3% 比69.2%)[7]。由Yonemura等[8]主导的东亚国家临床研究报告也有类似的结论。因此,目前已不推荐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施行预防性PAND手术。2. 微创手术的指征与应用:以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在治疗早期胃癌中,已经取得了十分理想的疗效,而针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是否适合开展微创性手术,目前仍有一定的争论,关键是国内尚缺乏符合循证医学要求的随机性对照临床研究结果。鉴于国内某些医学中心已经积累了数百例胃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经验,标准化淋巴结清扫技术日趋成熟,因此,对局限于胃周淋巴结转移的部分进展期胃癌患者,可以开展探索性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国外学者对此往往持比较谨慎的态度,最重要的是不能过于追求微创的效果而替代根治手术的重要性。目前,在没有获得充分证据的情形下,尚不宜普及对进展期胃癌的微创手术。近年来,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问世,为胃癌的微创外科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该系统手术以其智能化、高清晰的3D视野、灵活的操作系统弥补了腹腔镜技术的某些不足,在手术过程中更能体现手术者的意志,但由于对机器人胃癌根治术尚缺乏明确的手术适应证与手术操作上的规范,因此,大多数学者仍然建议可先从相对早期的患者开始,不断累积经验,最终实行规范化的操作,以求得最佳的手术效果。3. 强调提高术后生存率与生活质量的一致性:手术的效果如何并非单由生存率来决定,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也是考量手术效果的重要标志,满意的手术效果不但能使患者术后长期存活,而且能保持患者良好的生活质量。针对进展期胃癌来说,手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是决定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虽然全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已多达70余种,次全胃切除后的重建方式也有20多种,但仍无一种重建方式是完全令人满意的。根据多数研究报告,作术后消化道重建时应了解(1)操作不宜繁琐复杂,相对简单方式的效果并不亚于繁琐复杂的方式;(2)防止胰胆液反流性食管炎是选择术式的重点,故无论全胃抑或远端次全胃切除术后,各式改良的Roux-en-Y胃肠重建术仍是主要的选择;(3)食物生理性排空途径对维持某些消化道激素分泌、促进营养要素的吸收具有重要意义;(4)进行肠段间置术时,要考虑到由于切断肠管神经肌肉所造成的排空动力性障碍。总之,对于术后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方式还将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三、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的发展1. 围手术期的化疗:有关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化疗的报告不断更新,MAGIC试验的结果显示,给予术前3疗程ECF加手术加术后3疗程ECF的联合治疗方案,与单纯手术组作随机化比较后显示,联合治疗组的无病生存期与5年生存率均有明显延长(23%比36%),无复发转移率下降34%(P<0.01),死亡率下降25%(P<0.01);该研究表明,对于局部进展期胃癌,给予围手术期化疗加手术治疗,可以达到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和改善长期生存率的效果[9]。另外,近年来,无论是大样本的Meta分析[10]还是一国或多国进行的多中心胃癌辅助性化疗研究结果,都提示对于Ⅱ、Ⅲ期胃癌在施行根治性手术后,无论辅以单药[如替吉奥(S-1)、ACTS-GC方案][11]抑或多药联合化疗(如XELOX,CLASSIC方案)[12],都能降低肿瘤复发率、延长无病生存期(DFS)并最终提高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但是围手术期化疗仍有不少难题需要克服,如有效化疗周期与持续时间、不良反应与耐药性以及合理的多药配伍联合给药等均有待于在进一步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化的临床研究中加以解决。2. 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在我国,针对胃癌的放射治疗工作尚不普及,但随着放疗设备与技术的更新,对进展期胃癌的术前、术中与术后放疗等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尤以放疗联合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的效果更佳。据Ajani等[13]报道的RTOC 9904二期临床试验结果,术前对局部进展期胃癌给于同步放化疗,可提高R0切除率达70%~91%,降低肿瘤分期,延长中位生存期达22.1~33.7个月,部分患者(26%)术后病理分期可达pCR或pPR,患者预后有明显改善。一项有关手术联合放化疗与单纯手术对比治疗556例Ⅲ期胃癌患者的三期临床研究报告(SWOG-9008)表明,所有患者均随访5年,联合治疗组的平均生存期较单纯手术组明显延长(36个月比27个月,P=0.005),3年总生存率为50%比41%,无复发生存率为48%比31%,表明手术联合放化疗可使部分进展期胃癌患者从中获益[14]。至于术中放疗能否改善患者生存率还无一致性的结论,还需积累更多的临床病例,并期待在多中心的研究中予以解决。3. 分子靶向治疗的应用前景:胃癌分子靶向治疗已进入临床应用阶段,2009年发表的ToGAⅢ期临床研究报告,针对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表达阳性、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的594例胃癌患者,给予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又名herceptin)、氟尿嘧啶类药物与顺铂联合治疗,结果发现,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组较之单纯化疗组总生存期延长2.7个月(11.1个月比13.8个月,P=0.0048),无进展生存期从5.5个月提高到6.7个月(P=0.0002),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临床反应率从34.5%提高到47.3% (P=0.0017)[15]。另一项发表于2010年的AVAGAST研究报告,旨在应用重组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鄄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特异性地中和人源VEGF,从而阻断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新生血管形成(anti-angiogenesis),达到抑制肿瘤组织增殖的目的。结果显示,化疗药物联合贝伐单抗组较之联合安慰剂组治疗晚期胃癌,总生存期分别为12.1个月比10.1个月(P =0.1002)、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6.7个月比5.3个月(P =0.0037)、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46%比37%( P =0.0121)[16]。这些结果均初步显示了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有效性,为今后临床上探索更为有效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参考文献(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