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论治胃癌
中医药在胃癌中的治疗作用

中医药在胃癌中的治疗作用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均居高不下。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和局限性。
近年来,中医药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得到重视,其独特的治疗优势和良好的疗效备受关注。
一、中医药的治疗原理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理论基础是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原则。
中医认为,胃癌是由于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不济、阴阳失调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因此,中医治疗胃癌的关键是调整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中医药在胃癌治疗中的具体应用1. 中药治疗胃癌中药在胃癌治疗中常常作为辅助治疗的手段。
具体而言,通过选用具有抗癌、抗转移、抗衰老、清热解毒等作用的中药,可以起到减轻放化疗副作用、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半夏、山楂等,这些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已经被广泛验证其疗效。
2. 针灸治疗胃癌针灸是中医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胃癌的治疗同样有着积极的作用。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运行,促进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进而达到治疗胃癌的目的。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能够减轻胃癌患者的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3. 中医养生和饮食调理中医强调平衡饮食和合理养生的重要性,这对于胃癌患者同样适用。
中医的饮食调理原则是因人而异的,根据每个患者的体质、病情来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
例如,胃癌患者可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增加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食物摄入,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减轻胃部不适。
4. 心理疏导和情绪调节中医强调心理和情绪对于疾病治疗的影响,尤其对于胃癌等恶性肿瘤患者更为重要。
胃癌患者应该积极面对疾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避免出现过度的紧张和焦虑。
中医药治疗常常结合心理疏导和情绪调节的方法,综合治疗,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三、中医药在胃癌治疗中的优势与传统的放化疗相比,中医药治疗胃癌具有以下优势:1. 综合治疗:中医药注重治疗的整体性,通过调整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从根本上减少病变复发和转移的可能。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胃癌是一种十分严重的恶性肿瘤,虽然现代医学在治疗上有很大的进展,但是中医药的诊疗方案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中医以整体观念为基础,强调病因病机、证候辨证、治疗防治相结合,可以较好地控制胃癌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面就介绍一下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因病机胃癌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中医认为胃癌与体质、情志、饮食等因素有关,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肝胆湿热:肝胆湿热是引起胃癌的主要病因之一。
肝胆湿热引起的胃癌一般症状为胸闷、反酸、恶心等。
2. 气血不足:气血不足是导致胃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气血不足引起的胃癌常常表现为胃痛、乏力、纳差等。
3. 精神刺激:长期精神刺激也是导致胃癌的原因之一,它会加重肝胆湿热和气血不足。
4. 饮食习惯:刘河洲医案中所说:”日食肥甘,夜食寒凉,导致寒凝而成癌症。
”饮食习惯不良是导致胃癌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该尽量避免。
二、证候辨证在掌握了病因病机之后,就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进行辨证论治,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胃癌的证候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 肝胆湿热症型主要症状是:上腹疼痛、胸闷、反酸、口苦舌黄、恶心、呕吐等。
治疗方案是清热解毒,宜用黄帝内经中的“四苦汤”,即苦味大黄、黄芩、黄连、连翘。
2. 气血不足症型主要症状是:乏力、纳差、神疲、面色萎黄、体重下降等。
治疗方案是补益气血,宜用香砂六君子汤,即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生姜。
3. 痰湿阻滞症型主要症状是:上腹疼痛、反酸、胃胀、吞咽困难等。
治疗方案是化痰行滞,宜用消积汤,即泽泻、枳壳、莱菔子、陈皮、白术、茯苓、半夏、干姜。
三、治疗防治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治疗胃癌的重要手段之一,除了前面提到的药方,还有比如诃子、葛根、熟地、山萸肉等,也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需要提醒的是,在用药期间一定要遵医嘱,并严格控制饮食。
2.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对于胃癌患者的康复非常关键,应尽量避免生冷、辛辣、肥腻、刺激性等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感染。
胃癌早期好治吗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疾病的本身、病后的各种治疗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胃癌的治疗虽以西医的手术及放化疗为主,但中医康复辅助治疗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对胃癌研究的深入,在中医康复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不少的进展,现介绍如下。
一、中医是怎样认识胃癌。
祖国医学无胃癌一词,但有关于胃癌的记载,如反胃、胃脘痛、积聚、伏梁、症瘕等,和现代胃癌的症状相似。
在《内经》中就有“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膈咽不通,饮食不下”的记载,此后医家都有一定的论述。
中医肿瘤专家张学俊认为胃癌的发生,第一,与人的精神状态如情绪郁结有关,这是因为情绪郁结使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导致阴阳不和,脾虚不运,胃阴不足,气血水火结滞,气滞血瘀,瘀毒内阻,逐渐形成积聚(肿瘤)。
第二,认为饮食不节,营养膳食不调,外感寒冷之邪以犯胃,也易发生此症。
总结病机为阳虚湿阻,寒凝气滞,气血不和,痰瘀毒阻;或素质阴虚,痰热瘀毒交结,脉络痹阻,遂成此症,即恶变为癌。
提出胃癌的本质是虚寒,发病过程中产生的湿、痰、毒、热是标。
结合现代医学认为,各类原因造成胃阳损伤,脉络失养,形成了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胃粘膜经长期慢性损害发生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就易发展成胃癌。
二、中医对胃癌的诊断与分型。
在经典的中医文献中并无胃癌这一病名,但有胃癌这一症状的记述,如反酸、噎嗝、反胃、胃脘痛、积聚等。
中医对胃癌的分型与西医不同,系根据祖国医学的特点辩证分型。
现将北京胃癌协作组主要分型介绍如下:(1) 肝胃不和型:胃脘胀满,时时作痛,窜及两胁,嗳气陈腐,呃逆呕吐,气逆不降。
脉沉或弦细,舌淡黄。
(2) 脾胃虚寒型:胃脘隐痛,喜按喜温,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面色苍白,肢冷神疲,便溏浮肿。
舌淡而胖,苔白滑润,脉沉缓。
(3) 瘀毒内阻型:胃脘刺痛,心下痞硬,压痛刺痛,吐血便血,皮肤甲错。
舌质紫暗,脉沉细涩。
(4) 胃热伤阴型:胃脘灼热,口干欲饮,胃脘嘈杂,食后剧痛,纳差喜凉,五心烦热,大便干燥。
中医治疗胃癌能治好吗

中医治疗胃癌能治好吗胃癌应该选择解毒消积的药品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中,胃癌,蜈蚣,蝎子,穿山甲。
如果有气虚症状,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以,同时齐齐攻补兼施,无停滞的空气,气不疼,相互补充,相互补充的患者高质量的生活。
益气药不仅可以改善气虚症状,也可以使病人的免疫防御功能得到增强,肿瘤复发或转移的预防或延缓肿瘤的发展术后减少的疗效。
该药物组合物,使正气恢复,邪气难以生长。
(1)达腑气是治疗之先导胃肠道肿瘤之病因病机多由饮食不节,忧思郁怒,气机不畅,毒邪侵入,痰水胶结,气滞血瘀,凝聚成积。
临床表现为吐、泻、滞、胀、痛。
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迟滞,肿胀,疼痛。
可见,厌食,恶心,早、中上腹饱胀,腹胀或疼痛,便秘或腹泻;疾病后期腹部扪及腹部包块或肠型,甚至黄疸,腹水。
所有这些症状,被痰瘀阻滞,腑气不能引起。
因此,胃肠道肿瘤治疗飞行员是富气的访问。
如果块,脾胃气滞,香附,木香,枳壳,厚朴,槟榔,大腹皮,香橼比利气通腑;胃,宜选用半夏,竹茹,赤铁矿,刀豆和胃降逆;食积停滞,药用山楂,神曲,莱菔子,鸡,麦芽和金停滞;如果有严重的腹痛,肠梗阻肠质量,大黄,栀子,槟榔,大便干燥,通腑滞,用玄明粉泻下,所采用的方法应根据宪法和疾病的患者,不应该被使用,以避免风暴,疼痛加重,加重病情。
胃肠道肿瘤综合治疗的过程中,强调攻或补,保持腑气的条畅通达和功能正常,这是基础和前提的治疗和康复。
(2)温肾厚土对健脾温胃,最有效的,能减轻症状,提高疗效,延长使用寿命,减少化疗的副作用,作用。
由于胃肠道肿瘤的持久性疾病,久病必虚,累及脾肾,因此,因为胃肠道肿瘤病情迁延,久病必虚,累及脾肾,故胃肠道肿瘤康复期以温肾厚土为宜。
下面我们来看一则胃癌治疗实例:董某,女,65岁。
有胃脘痛病史7年余,2008年1月因胃脘痛加重及进行性消瘦就诊。
经胃肠钡餐透视及纤维胃镜诊为胃体管状腺癌,按国际抗癌联盟的胃癌新TNM分期法属Ⅲa期。
患者症状:感谢胃脘部胀满不适,隐痛与剧痛程不规则的交替出现,食后胀痛加重,时恶心呕吐,泛酸,纳呆,头晕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柏油样大便,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弦。
中医可以治胃癌晚期患者吗?能治好吗

胃癌是一种发生在胃部的疾病,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身上。
早期胃癌大多无明显的症状,当患者感到不适时病情已是晚期。
当胃癌到了晚期时,病情较重,患者不仅要承受极大的痛苦,而且还会面临死亡的威胁,因而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治疗,以控制病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
很多晚期患者会寻求中医药的治疗,不过也有患者对中医并不了解,那中医可以治胃癌晚期患者吗?能治好吗胃癌到了晚期病情发展速度较快,癌细胞会通过各种途径扩散转移到其他部位,对患者机体的影响较大,体质普遍较弱,免疫力也有所下降,因此治疗应以患者为本,在控制病情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患者免疫力,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而中医中药治疗正是以患者为主,从患者的整体出发,在治疗时以扶正为主,再辅以祛邪的中药,既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达到控制病情,缓解病症的目的,也能调节患者机体内的环境,扶正元气,恢复气血、阴阳、脏腑的平衡,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自身的抵抗力,改善患者的睡眠、精神、饮食状况,达到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
中医治疗全部使用中草药,副作用小,基本上不会损伤机体,像年龄大、身体弱、转移范围广的患者也能用药,而且还能联合西医进行综合治疗,弥补西医的不足,提高整体的疗效。
对于胃癌晚期的治疗,局部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化疗成了常用的方法,化疗可以通过化学治疗药物杀死癌细胞,达到控制病情,缓解病症的目的,但化疗也会损伤正常细胞,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常常令患者难以忍受而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
胃癌患者化疗的同时配合中医药的治疗,有助于扶正元气,调理脾胃,减轻化疗引起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化疗的敏感性和耐受力,使治疗顺利完成,并提高化疗的疗效,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善长调节患者紊乱的机体内环境,将扶正与抗癌同时进行,补充患者的元气,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抗肿瘤能力,应及时配合治疗。
作为中原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袁希福老中医通过科班、师承、家传学习,深入研读《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等经典医学著作,并结合40余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三联平衡”抗癌理论。
王晞星教授治疗胃癌经验

来又极易影 响脾 胃之功能 。首先 , 脾与 胃互为表 里 , 胃之 积聚首先影 响脾 的运化 ; 其次 , 胃癌病变大 多经过 手术切 除或反复化疗 , 术 重创脾 胃 , 手 化疗 损 伤脾 胃, 脾 胃运 使 化受 纳 与人 体 吸 收消 化 功能 更 加低 下 , 表现 为 纳呆 、 食
名 医 经 验 中国民间疗法
CHI NA ’ NATUROP S ATHY F 20 11 Vol 1 No 2 eb 9
.
王 唏 星教 授 治 疗 胃癌 经 验
李 宜放 郝淑兰
( 西 省 中 医 药研 究 院 , 原 0 0 1 ) 山 太 3 0 2
王唏星 教授 , 山西 省 中医 院 院长 , 受 国务 院政 府 享 津贴 专家 , 士生 导师 , 国第 四批 老 中医药 专 家 学 术 博 全 经验 继承 指 导 老 师 , 国家 中 医 肿 瘤 病 学 重 点 学 科 带 头 人 。从 事 中医药治疗 肿 瘤 的临 床工 作 3 O余 载 , 养 深 学
少、 恶心 、 脘胀 、 腹痛 、 腹泻 、 消瘦 、 虚弱 等 , 一般 状况 较差 。 再则 , 胃癌为慢性病 , 病程较 长 , 如不顾 病之根 本 , 味追 一 求祛邪抗癌 , 长期大量应 用清热解 毒药会“ 苦寒败 胃” 必 , 然损伤脾 胃功能 , 导致病情 加重 。
总之 , 师 认 为 , 王 胃癌 病 理 为 本 虚 标 实 , 身 属 虚 , 全
草 3 , 0g 甘 阿胶 0; 1 , 2g 当归 1 , 贞 子 1 , 血 藤 3 g 纳 呆 加 神 曲 0g 女 5g 鸡 0;
治晚期胃癌好的中医药物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并且近几年来胃癌的发病率在不断的上升中,如果大家不及时地治疗的话,会给人们的生活会带来极大的危害,那么,得了胃癌会有哪些危害?下面张学俊专家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导致出血现象:得了胃癌的患者在生活中容易发生出血现象:一般患有胃癌的患者,年龄越年轻,疾病的恶性程度就越高,病情发展也是十分迅速的。
癌症周围血液供应不足,易形成溃疡,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穿孔,且贫血出现较早,往往在呕血或黑便之前就有。
导致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得了胃癌的患者,特别是青年人患者,在患病初期,疾病的症状十分隐匿,患者在生活中疾病的症状表现多为上腹部隐痛不适、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往往认为是消化性溃疡或胃炎。
有的女性妊娠期合并胃癌,易误认为是妊娠反应。
转移快、预后不佳:胃癌患者在患病后,疾病的病情进展快、转移早、预后不佳:年龄越小的胃癌患者,病程就越短,病程最短者仅有半年,有相当一部病人在确诊之时已有转移且较广泛,并很快出现恶病质。
造成精神损害:由于对癌症造成身体上的毒害,轻易使患者造成精神上的消极悲观的心态,而且随着病情的进展,病情会越来越严重,会致使患者遭受身体上的折磨,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打击,极易会一个人造成很大的创伤,不利于康复和治疗。
由此可见,胃癌的危害性是非常之后多的,胃癌疾病的出现不但给广大患者朋友的正常工作和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给广大患者的心理方面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胃癌疾病的出现让广大患者朋友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所以大家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更好的预防胃癌。
胃癌是生活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这病的发生给身体伤害是很大的,患上疾病要积极的去进行治疗才行。
专家说中医治疗最合适中医治疗。
中医药治疗胃癌转移以扶正培本为主,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控制肿瘤转移的目的。
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中医扶正清毒抗癌疗法。
中医扶正清毒抗癌疗法治疗肿瘤对细胞无毒副作用,对正常机体功能的影响非常小,没有类似化疗放疗的副反应。
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 1甘期个,疗生 服g1个。 评早 芍,天草 每剂价晚 用山5 周2期 服。 1楂, 1后 ,分 02 1g3水 效 - , 3 周煎 连为 服g l
嚣 量按 K mf y体力状 况 计 分标准 评定 。治疗 后较 治疗 - a s k 一
四诊 资料 , 胃癌分 为脾 虚 、 胃不和 、 把 肝 瘀阻 胃络 、 胃热 阴虚 、
间为稳定。体重指数 : 疗前后 均测 体重 2次 (连续 2 露 治
,
取平均值 , 若治疗 后较 治疗前 体重 增加 >15为 显效 , .
胃癌 中医属 “ 膈 ” “反 胃” “积 聚” 范畴 , 其 与 噎 、 、 等 尤
“ 聚” 积 相关 。多 由饮食 不节 、 志抑 郁不舒 或脾 胃素 虚 、 情 气 血不足 , 以致脏腑功能失 调 , 失健 运 , 脾 胃失和降 , 聚湿生痰 , 血行不畅 , 化生瘀 毒 , 阻于 胃府 , 日久 逐渐 形成 积 聚。其 中,
后较 治疗前 体重增加 >l为有效 , 若治 疗后 较治疗 前无 旧 或增加不 足 l 为无 效 。不 良反应 体 重指 数总有 效率 分别 6 . 0 和 1 .5 , 良反应 , 19 % 90% 不 方面两组亦有显 著差 异 。结果 提 示六 君 子汤配 合化疗 能 明 显提高生 活质 量。彭 氏 等观察 清瘀 扶正 汤对 中晚期 胃癌
生 展
★ 曹晓琳 ( 江西 省财 经大 学 医院 南 昌 30 1 ) 30 3
关键词 : 胃癌 ; 医 药 ; 述 中 综
中 图 分 类 号 : 3 。 R 7 52
文献 标 识 码 : A
胃癌是常 见消化 道恶 性肿瘤 之一 , 据有关 资料 统计 , 其 死亡率 占全部恶性肿瘤 死亡率 的 2 % 以上 。由于 胃癌 早期 0 诊 断率 较低 , 经确 诊 的 胃癌患 者绝 大 多数 已属 中晚期 , 5 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中药论治胃癌
论胃癌证治特点
我国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中胃癌位居首位。
除手术、化疗外,中医药治疗日益受到患者的欢迎和临床医生的重视,成为消化道肿瘤综合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展期胃癌属于中晚期胃癌范围,系指无论病灶之大小或有无转移,其癌组织已侵及胃壁肌层或浆膜层者。
近些年,笔者在临床诊治不少消化道肿瘤患者,对进展期胃癌的病机和证治特点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探索,旨在提高中医的防治水平。
(一)脾胃虚弱,邪实积聚是病因病机的关键所在
尽管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无胃癌的病名,但有类似的病证记载,如“伏梁”、“积聚”、“胃反”等实际中包含了类似胃癌诸多临床表现的描述,如《素问·腹中论》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病名曰伏梁……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
”指的就是难以治愈的胃肠肿瘤,历代古籍中也有大量关于本病治疗的方药记载。
现代医学对肿瘤的发病机制迄今尚不完全清楚,中医认为以内因为主,与先天禀赋和情志因素有关。
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痰瘀郁结,由小滋大,日久而成癌块。
根据胃癌病人的整体状况和局部病变,多属正气不足,尤以脾虚胃弱而邪实积聚多见。
正如古云“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
从患者的发病年龄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特征,60岁以上的人群中胃癌发病率陡然增加,与“少年少见此症,而惟中衰耗伤者多有之”的古代医家论述似相吻合。
中医关于肿瘤发病以内因为主的认识,远远早于西方的医学研究结论,是我国古代中医学家智慧的体现。
(二)中医治疗胃癌患者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 早期胃癌患者:
手术切除后,因较少复发转移,多以中医药扶正祛邪,调理功能为主,促进机体恢复;
2. 进展期胃癌手术或化疗后患者:
其中仍有相当数量的病人会发生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通过中医药治疗干预,减少复发转移的风险;
3. 手术后功能失调,或化疗后严重的毒副反应以及癌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已产生耐药患者:
通过中医药治疗以减毒增效,提高免疫,改善功能;
4. 晚期胃癌患者:
这类病人日益增多,西医治疗手段基本缺失,中医药治疗目的在于扶正为主,兼以祛邪,通过补益气血津液,调节脏腑功能,尽可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使其较长时间处于“带瘤生存”状态。
有学者认为,和缓的中医药个体化治疗,辅以精神抚慰,对晚期肿瘤患者来说,是一种“善治”。
(三)突出辨证,结合辨病是临床治疗的重要途径
肿瘤治疗难,是由于肿瘤侵袭和转移是造成病人最终死亡的主要原因。
中医对肿瘤的治疗体现在扶正与祛邪两个方面,且配合使用,而复方的效果往往又好于单体药物或其有效活性成分的应用。
肿瘤的治疗原则一般早期以祛邪为主,中期攻补兼施,晚期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
然而,临床如何具体掌握应用,往往没有明确的界线,多半是根据医生的个人经验和患者的具体证候,并结合肿瘤分期来处方用药。
笔者认为: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和脾胃病证治的临床基础,掌握和熟悉肿瘤现代医学的检查和研究成果,突出辨证用药,常常是提高胃癌临床疗效的关键。
一般来说,能够手术治疗的胃癌,瘤体病灶已经切除,周围转移淋巴结已作了清扫,与过去古人所述的癥积盘踞、坚硬不移者,在病理形态上已有很大差别。
从某种意义上说,瘤体的负荷已经减轻,但残留的具有特殊“运动”能力的癌细胞,以及肉眼或影像学检查所不能发现的微小转移灶,仍然是日后可能复发的隐患。
在人体正气已虚、免疫失控的基础上,流散之邪、痰瘀郁毒可能再度萌生,形成新的肿瘤。
胃癌手术或化疗后常出现以虚证为主的一系列证候特点,如食欲不振、泛酸嘈杂、胃痛脘痞、大便不调等脾虚气滞的症状,白细胞减少、气短指麻等气血不足,经气运行不畅的表现,典型的舌质瘀黯或
舌苔厚腻者并不常见。
然而,肿瘤毕竟不同于一般疾病,机体内潜伏的致病因素一—癌毒,就是当前在辨病条件下对邪实的一种认识,治疗中必须高度重视,尽可能在扶正的基础上注意祛邪,达到攻邪不伤正,邪去正自安的目的。
多年来通过对胃癌临床病例的治疗观察,我以益气健脾、化瘀解毒法作为胃癌的基本治则。
基本方如:炒党参15g,炙黄芪15g,炒白术10g,云茯苓15g,陈皮6g,法半夏10g,全当归10g,白芍10g,炙甘草5g,三棱10g,莪术10g,石见穿30g,白花蛇舌草30g。
方中炙黄芪、炒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补脾益气;陈皮、法半夏理气和胃;当归、白芍养血和血;三棱、莪术二药同用,流畅气血,化瘀散结,使癥积消弭于未形之时,正如张锡纯说:“若与参、术、芪诸药并用,大能开胃进食,调和气血”,临床观之,确有其效,而少有破血伤正之流弊;石见穿、白花蛇舌草抗癌解毒。
方药配伍,切合临床,颇合病机。
由于中医治病的规律是辨证论治,肿瘤疾病还要充分体现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治疗特点,故在基本方应用的同时,常常又须随证加减,如:
胃阴不足、舌红少苔,加生地、麦冬、炙乌梅;
肝胃郁热,泛酸烧灼,加川连、淡吴萸、煅瓦楞;
中虚气滞,脘腹胀满,加木香、砂仁、佛手;
脾虚胃寒、脘痛便溏,加桂枝、炮姜、肉豆蔻;
瘀毒内阻、舌质紫黯瘀斑,加失笑散、守宫、紫丹参等。
包括适当选择少量虫类药物的应用,对于改善病情、提高疗效多有帮助。
通过上述方法治疗后,多数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如食欲转振,体重增加,体力恢复较快等。
经初步观察,较长时间接受中医药治疗的Ⅱ、Ⅲ期胃癌患者,与单纯手术或化疗而未服用中药的患者相比,其复发转移率有明显降低,五年生存率提高者多,相关课题研究正在进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