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及案例汇编精选

合集下载

纳税评估优秀案例

纳税评估优秀案例

纳税评估优秀案例【篇一:纳税评估优秀案例】一、内容提要**省**县国税局在**市国税局推行的税收风险管理框架下,关注纳税人各种信息的收集,应用分析工具识别其中可能带来税款流失的风险因素,为纳税评估找准切入点,强化了税源管理。

2004年11月15日**县国税局根据该县超市行业纳税状况普遍较差的实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b超市作为评估对象,成立了由第二税务分局分管副分局长为组长,分局2名税收分析员和1名责任区管理员为组员的纳税评估小组,通过对该户涉税指标分析、约谈和实地查验有效地控制了该县超市行业的税收风险,至2005年2月20日,历时三个多月的评估处理终结,b超市共补申报销售额957264.95元,补税162735.04元,加收滞纳金2359.66元。

并以此为突破口,开展行业集中评估,补税52.63万元,同时修改完善了2005年度超市行业相关涉税参照指标。

二、案例介绍(一)分析选案1、选案背景。

**商业超市,自2000年第一家a公司开业,2001年、2002年相继增加了b、c、d三家,且各家超市在县城竞相增加网点,开展价格竞争、地域竞争、服务竞争等一系列的商业活动。

全县商业超市经营的面积从2000年的400平方米,发展到2004年的5000平方米;从业人员从2000年的23人,发展到2004年的306人(其中:固定职工194,厂家促销人员102人);销售总额从2000年的450万元,实现增值税5万元,上升到2003年的2600万元,实现增值税37万元;2004年1-9月份实现销售收入2850万元,入库增值税108万元(包括评估入库数),入库所得税17万元,为该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较大贡献。

然而,从2003年申报资料分析,各超市的增值税负水平极不均衡,企业零申报、负申报、低税负现象比较普遍。

特别是2004年上半年,县稽查局在对几个超市的检查中,发现了这些企业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帐外经营、迟做销售、错用税率、获取返利等经济利益不计税等偷税行为。

纳税评估案例

纳税评估案例

纳税评估案例某公司是一家标准纳税人,该公司为了评估自己的纳税情况,决定进行纳税评估。

下面是该公司的纳税评估案例:该公司是一家电子产品制造商,主要生产手机和电脑。

根据公司财务数据,该公司去年的销售额为1亿人民币,利润为5000万元。

根据税法规定,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25%。

在评估纳税情况时,首先要计算销售额和利润的纳税额。

根据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所得税额 = 计税利润 * 税率。

所得税额要在该公司年度报表中列示。

根据上述数据,该公司去年的计税利润为5000万元,税率为25%,所以所得税额为1250万元。

除了计算销售额和利润的纳税额外,企业还需要计算增值税的纳税额。

增值税是对企业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所增加的价值进行征收的税。

根据税法规定,增值税税率为17%。

该公司去年的销售额为1亿人民币,根据税法规定,销售额需要扣除成本后才能计算增值税。

该公司的销售成本为7000万元。

根据上述数据,该公司去年的增值税额为(1亿- 7000万)* 17% = 1530万元。

除了所得税和增值税外,企业还需要计算其他税费的纳税额。

例如,企业需要缴纳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费等。

根据税法规定,这些税费的计算公式不同。

以印花税为例,印花税的计算公式为:印花税额 = 印花税税率 * 契税价格。

契税价格是指交易价格或其他价格。

为了简化计算,假设该公司去年没有进行契税价格相关的交易,也没有其他需要缴纳的税费。

那么,该公司的其他税费纳税额为0元。

综上所述,根据该公司去年的销售额和利润,以及相关税法规定,该公司的纳税额为所得税1250万元和增值税1530万元,共计2780万元。

纳税评估的目的是帮助企业了解自己的纳税负担情况,合理规划和预测税务成本。

对于该公司来说,根据去年的纳税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所得税是销售额和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经营状况影响较大,需要提前规划和预测,以减少税务成本;- 增值税是企业销售额的一部分,需要在销售成本的基础上计算,可以通过合理的销售成本控制来减少增值税负担;- 其他税费的纳税额相对较小,但也需要关注,以避免税务风险。

某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某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某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第一篇:某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某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案案例评估行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一、企业基本情况某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24万人民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职工425人。

主要产品小四轮拖拉机、手扶式拖拉机和微耕机,属于农业机械产品,适用增值税税率13%,购进原材料和半成品为适用税率17%的货物。

2006年8月企业改制,分别成立某拖拉机制造公司、销售公司和研究所,销售公司成立后,主管税务机关根据财税字[2001]第113号文件规定,批准其从2006年12月1日起享受增值税税收减免优惠。

2007年制造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23,661,283.14元,应纳增值税653,308.12万元,年末留抵税款59,786.05元。

二、案头分析我们从总局综合数据管理系统和企业2007年度财务报表提取企业相关相关涉税数据及疑点如下表:项目 2006年 2007年疑点分析增值税应税收入108486056.35 123,661,283.14 主营业务收入108486056.35 121,896,445.93主营业务成本102,383,515.05 116,416,996.74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63269.11 71863.88 主营业务利润 5,407,585.31 6,039,272.19 营业费用管理费用2,327,913.85 1,549,463.99 3,414,317.40 3801859.46财务费用169,815.90 12620.53 主营业务成本率94.3748% 95.5048% 毛利率 5.625% 4.495% 异常低主营业务利润率 5.567% 4.436% 主营业务利润率变动幅度异常偏高,异常-20.31% 不配比,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12.36%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13.71% 销项税金16,159,012.75 进项税金增值税税负资产总额权益总额 15,565,490.68 0.528% 异常低 59,259,400.44 7,258,559.47存货余额22,741,365.70 其中:产成品余额6822409.71 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润 5.087正常2.12-185,342.10 异常资产报酬率-0.3231% 股东权益报酬率-2.6377% 疑点分析:(一)增值税税负较低。

优秀纳税评估案例(零售业--其他未列明零售业)

优秀纳税评估案例(零售业--其他未列明零售业)

零售业--其他未列明零售业合肥××有色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评估人员:黄辉、李磊(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国税局)一、企业基本情况合肥××有色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纳税人识别号:××,登记注册类型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经营范围为:金属材料销售。

生产经营地址位于合肥市××号,注册资本××元,法人代表:××。

2010年申报销售收入15417759.71元,实现增值税95466.13元,税负率0.619%;企业所得税4201.12元,税负率0.0272%。

二、案头疑点分析及评估预案(一)根据企业《风险识别报告》,风险异常指标情况:1.本期增值税修正税负该企业本期增值税修正税负计算指标值0.0009,低于预警值[0.0023, ]下限,异常。

2.本期存货周转次数该企业本期存货周转次数计算指标值 1.3513,实际应为5.4051,低于预警值[14.9746, ]下限,异常。

3. 进项税额控制差异率该企业进项税额控制差异率计算指标值-0.073,低于预警值[0.0223,]下限,异常。

4. 运费油品金额与运费销售收入对比指标该企业运费油品金额与运费销售收入对比指标计算指标值0.0381,实际应为0.0474,高于预警值[,0.0145]上限,异常。

(二)评估预案及思路评估人员结合该企业本身业务特点,对企业期末存货过大、运费过高及不合理的期间费用作为评估检查的重点,进行了评估前疑点分析:1.企业期末存货过大,造成进项税额过大,影响增值税税负下降;2.是否接受虚开或代开运费造成进项税额过大、成本过高,影响增值税税负下降,影响利润率降低;3.是否虚列不合理的期间费用,影响利润率降低。

根据评估前疑点分析结果,评估人员制订了具体评估预案。

决定到企业实地评估检查,评估检查时首先检查原材料入库流水帐,控制、询问仓库保管员,掌握原材料的第一手资料;其次针对疑点查阅当年的帐册,然后对公司法人代表、会计进行重点询问,核查货物流、发票流、资金流的真实性。

保险行业纳税评估案例

保险行业纳税评估案例

保险行业纳税评估案例
为了更好地了解保险行业的纳税情况,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案例来进行评估。

某保险公司成立于2010年,主要经营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业务。

根据其财务报表,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关键数据。

首先,我们可以查看该公司的总保费收入。

根据公司报表,2019年保费收入为5000万元。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保险公司需要缴纳所得税。

假设该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为25%,因此我们可以计算出其应缴纳的所得税金额为5000 * 0.25 = 1250万元。

其次,我们可以考虑该公司的各项支出情况。

根据报表,2019年支出包括业务费用、人工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等。

假设这些支出总额为3000万元。

根据相关规定,这些支出可以抵扣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

所以,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为5000 - 3000 = 2000万元。

基于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我们可以计算其需要缴纳的所得税。

假设该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为25%,则其应缴纳的所得税金额为2000 * 0.25 = 500万元。

此外,该公司还需要根据相关规定缴纳增值税和其他税费。

根据其财务报表,我们可以计算出这些额外税费的金额。

假设该公司的增值税和其他税费总额为1000万元。

综上所述,该保险公司在2019年需要缴纳的纳税总额为1250 + 500 + 1000 = 2750万元。

但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案例,真实情况可能还需要考虑更多因素和规定。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初步了解保险公司的纳税情况,并为进一步的分析提供基础。

当然,在实际评估中,我们还需要考虑更多的数据和具体规定,以便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纳税评估优秀案例

纳税评估优秀案例

纳税评估优秀案例【篇一:纳税评估优秀案例】一、内容提要**省**县国税局在**市国税局推行的税收风险管理框架下,关注纳税人各种信息的收集,应用分析工具识别其中可能带来税款流失的风险因素,为纳税评估找准切入点,强化了税源管理。

2004年11月15日**县国税局根据该县超市行业纳税状况普遍较差的实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b超市作为评估对象,成立了由第二税务分局分管副分局长为组长,分局2名税收分析员和1名责任区管理员为组员的纳税评估小组,通过对该户涉税指标分析、约谈和实地查验有效地控制了该县超市行业的税收风险,至2005年2月20日,历时三个多月的评估处理终结,b超市共补申报销售额957264.95元,补税162735.04元,加收滞纳金2359.66元。

并以此为突破口,开展行业集中评估,补税52.63万元,同时修改完善了2005年度超市行业相关涉税参照指标。

二、案例介绍(一)分析选案1、选案背景。

**商业超市,自2000年第一家a公司开业,2001年、2002年相继增加了b、c、d三家,且各家超市在县城竞相增加网点,开展价格竞争、地域竞争、服务竞争等一系列的商业活动。

全县商业超市经营的面积从2000年的400平方米,发展到2004年的5000平方米;从业人员从2000年的23人,发展到2004年的306人(其中:固定职工194,厂家促销人员102人);销售总额从2000年的450万元,实现增值税5万元,上升到2003年的2600万元,实现增值税37万元;2004年1-9月份实现销售收入2850万元,入库增值税108万元(包括评估入库数),入库所得税17万元,为该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较大贡献。

然而,从2003年申报资料分析,各超市的增值税负水平极不均衡,企业零申报、负申报、低税负现象比较普遍。

特别是2004年上半年,县稽查局在对几个超市的检查中,发现了这些企业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帐外经营、迟做销售、错用税率、获取返利等经济利益不计税等偷税行为。

全国十佳纳税评估案例

全国十佳纳税评估案例

全国十佳纳税评估案例,供大家参考学习。

湖南省国税局:《横向纵向对比,发现企业纳税疑点》企业基本情况湖南省娄底市某贸易公司系2004年8月成立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注册资本3100万元,现有职工68人,是一家主要从事生铁、钢材、水泥批发的企业,在娄底市批发行业中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的代表性。

2006年该公司增值税税负率偏低,因此,娄底市国税局将该公司确定为纳税评估的重点对象。

疑点采集评估人员调阅了2005年度、2006年度企业所得税年度报表及年度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分析比较了近两年的税收和财务指标,查阅企业发票开具情况和税款抵扣情况。

通过初步分析,发现以下疑点。

疑点1.企业2006年度销售收入313034862.5元,2005年应税销售收入167349819.15元,2006年与2005年相比销售收入增加145685043.35元,销售收入变动率为87%,大大超过±30%的预警值范围。

是否存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疑点2.企业2006年增值税应纳税额1763393.45元,税负0.56%,比2006年全市同行业平均税负率的1.2%低0.64个百分点,税负差异幅度(与同行业比)为-53%,与企业2005年增值税税负率1.05%相比,2006年增值税税负率下降了0.49个百分点,税负率差异幅度(与上年比)为-46%。

上述数值明显超出预警值±30%的范围。

是否存在少计销售收入,多列进项抵扣行为?疑点3.企业2005年运费抵扣税额272230.98元,占其总进项税额27727821.59元的比例为0.98%;而2006年运费抵扣税额782975.18元,占其总进项税额50921797.78元的比例却达到1.54%,比上年增长57%。

是否存在多列运费抵扣的问题?疑点4.企业2005年应税销售收入为167349819.15元,应纳所得税额为346781.08元,2005年企业所得税贡献率为0.207%;2006年应税销售收入为313034862.50元,应纳所得税额为375641.84元,2006年企业所得税贡献率为0.12%。

某纺织企业纳税评估案例

某纺织企业纳税评估案例

某纺织企业纳税评估案例某纺织企业纳税评估案例一、内容提要浙江省绍兴市地税局第二税务分局2004年组织开展了以检查盲点企业、重点税源企业、亏损比较严重企业等作为主要纳税评估对象的2003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缴专项评估工作。

在开展纳税评估中采取人机分析结合、评查结合的办法,对辖区内上述纳税人的财务状况、纳税申报数据的合理性进行评析,发现绍兴市某纺织企业亏损的真实性以及个人所得税、印花税的纳税存在疑点,于是采取约谈举证的方式,对评析的疑点问题进行核实,在核实纳税申报差异的基础上指导纳税人解缴漏缴个人所得税、印花税以及税款滞纳金54.86万元,并调增应纳税所得额992.32万元。

绍兴市某纺织企业系集体企业,成立于1984年,主要生产涤纶织品,该企业2003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465.59万元,申报入库各项地方税收合计569.69万元。

二、案例介绍(一)分析选案1、运用资料分析,发现疑点问题。

通过对税务登记资料、2002年度、2003年度纳税申报资料及附列资料、财务报表(包括征管系统中的电子数据和纸质资料)进行系统审核分析比对,发现该企业存在以下疑点问题:疑点一:2003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4655845.67元,帐面利润-11174711.75元,比对200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3681019.83元,帐面利润55533754.18元,差距较大?是否有销售不入账,是否有多列成本少记收入,其亏损是否真实?疑点二:2003年企业计提机器设备折旧62387682.28元,据计算折旧率达到10.85%,高于按税法规定最低折旧年限计算的机器设备折旧率。

疑点三:2002年有代扣代缴利息、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职工集资利息)申报入库,2003年度没有代扣利息个人所得税入库;从财务报表分析财务费用支出较大,2003年支出额达26839997.65元,其他应付款期末挂帐余额有19649666.25元,当年有无支付职工集资息,其具体内容需进一步核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40铁合金(硅铁)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3311粗铜冶炼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3316有色金属压延加工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3411金属结构制造业纳税评估模型2
3500通用设备制造业纳税评估模型2
3541泵加工纳税评估模型2
3544摩托车缸体铸造业纳税评估模型2
3551轴承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模型案例2
3576包装机械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1、美国的纳税评估判别系统
美国国内收入局(IRS)下属各级检查部负责纳税申报资料准确性、真实性的评判工作,首先由西弗吉尼亚州的计算中心自动对申报资料分类,然后通过筛选过程(Tax Return Selection Processes)去核实纳税人是否正确,并以此估算其税款。具体由5种常用方法:
(1)判别函数系统(Discriminant Function System,DIF):此为计算机实现的模型系统,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选出最可能有不遵从行为的纳税人。
0810铁矿采选业纳税评估模型2
0810氧化球团冶炼行业评估模型2
0910常用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纳税评估模型2
1010土砂石开采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1310谷物磨制行业纳税评估指导手册2
1331食用植物油加工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1370脱水蔬菜加工业纳税评估模型2
1391淀粉及淀粉制品制造业纳纳税评估模型2
1410焙烤食品制造业评估模型2
1440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业评估模型2
1450罐头制造业纳税评估模型2
1521白酒制造业纳税评估模型2
1522啤酒制造业纳税评估模型2
1524葡萄酒制造业纳税评估模型2
1530软饮料制造业纳税评估模型2
1532罐装饮用水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1540精制茶加工业纳税评估模型2
模型研究通常采用的典型技术是数据挖掘和案例推理。数据挖掘是指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统一的数据库结构等自动化手段,运用神经网络程序、回归树等程序,在数据仓库的基础上实现了数据的深层次分析,以便发现有意义的模式或规律,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案例推理(Case2Based Reasoning, CBR)理论强调这样的思想:人类在解决问题时,常常回忆过去积累下来的类似情况的处理,通过对过去类似情况的处理,适当地修改来解决新的问题。过去的类似情况及其处理技术被称之为案例,过去的案例还可以用来评价新的问题及新问题的求解方案,并且对可能的错误进行预防,运用这一基本思想所进行的推理被称为CBR技术。案例推理一般由检索( Retrieve )、复用( Reuse )、修正( Revise)、学习(Retain)四个主过程组成,其核心思想是重用过去人们解决问题的经验解决新问题,即借用旧的事例或经验来解决问题、评价解决方案、解释异常情况或理解新情况。
第一章
税收征管工作是一个不断创新与完善的过程。“以申报纳税为基础,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风险管理,规范执法,优化服务,促进遵从”必将成为一种新的税收征管模式。在纳税人依法自行申报纳税,明确征纳责任的前提下,以信息化为支撑,建立全面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对纳税遵从度进行分类分级风险识别,根据风险等级高低合理配置征管资源,以不断降低纳税遵从风险、减少税收流失。对自愿遵从的纳税人继续予以优质服务;对具有履行纳税义务的意愿,但需要帮助的纳税人实行针对性服务;对不愿意主动遵从的纳税人,优化服务并加强预防管理;对刻意不遵从的纳税人,进行重点执法打击。降低纳税人自愿遵从成本,提高不遵从成本,促进征纳合作互动,实现纳税人自我管理涉税事务,不断提高征管效能和纳税遵从度。
1921皮鞋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1923皮箱、包(袋)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2011木材加工纳税评估模型2
2221涂布白板纸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2230纸制品制造纳税评估模型2
2310印刷业纳税评估模型2
2440木制玩具生产行业纳税评估模型案例2
2511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2520焦化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为建立面向税源对象、高效率、高质量的新税收征管模式奠定重要技术基础,实现“全面评估数据、精确有效审计、实时监控税源”的目标,构建纳税评估模型成为“以申报纳税为基础,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风险管理,规范执法,优化服务,促进遵从”的有效工具。
通过应用纳税评估模型全面分析纳税人数据,做到先发现问题再采取精确行动,将对守法诚信的纳税人更加公平,降低了纳税遵从成本,而且有效打击了犯罪,有利于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和质量,更将有力推动税务部门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从非专业化向专业化的转化。
本专题旨在通过对行业特点的分析、纳税人各类信息的掌握和评估分析方法多视角阐述评估模型的适用,其模型案例均来自基层一线,通过整理、加工、提炼、汇集,为纳税评估工作找到切入点或突破点,体现其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可借鉴性,希望能起到举一反三,不断提高基层一线评估人员的实战能力。
由于编写工作量大、时间短,加之编写人员水平有限,有不足和欠妥之处恳请指正。
7210房地产开发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7440广告行业纳税评估指导手册2
8280摄影扩印服务业纳税评估模型2
9210网吧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为建立面向税源对象、高效率、高质量的新税收管理模式奠定重要技术基础,实现“全面评估数据、精确有效审计、实时监控税源”的目标,近年来全国各级税务机关紧紧按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管理和税务稽查“四位一体”良性互动机制的要求,在纳税评估工作中紧密结合实际,不断探索纳税评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期通过应用纳税评估模型全面分析纳税人数据,做到先发现问题再采取精确行动,将对守法诚信的纳税人更加公平,降低了纳税遵从成本,有效打击了涉税犯罪,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和质量,推动税务部门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从非专业化向专业化的转化,从而实现纳税评估手段专业化和向信息管税思路的转变。为此,总局近期总结各地纳税评估工作中的成熟评估经验和评估方法及模型,包括164个国民经济行业的400余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及500多个案例,建立起重点典型行业的纳税评估模型,达到税源管理提供便捷的途径,起到给基层一线纳税评估人员学习和借鉴的作用。
2820合成纤维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2911车辆、飞机及工程机械轮胎制造纳税评估模型2
2940再生橡胶制造纳税评估模型2
3010塑料薄膜(塑料袋)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3111水泥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3121水泥制品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3131砖瓦、石材及其他建筑材料制造2
3149玻璃制品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3591钢铁铸件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3625模具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3641造纸专用设备制造业纳税评估模型2
3726汽车维修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3731摩托车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3921变电器制造业纳税评估模型2
3931电线电缆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3972节能灯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4217地毯加工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3153陶瓷制品纳税评估模型2
3169耐火陶瓷制品及其他耐火材料制造业2
3169耐火材料制品制造行业(电熔镁砂制造)2
3169高炉陶瓷杯制造纳税评估模型2
320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纳税评估模型2
3210炼铁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3220炼钢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3230钢压延加工(不锈钢)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一)通过行业纳税评估模型的建立和应用,较多地采用了企业的物耗、能耗等相对客观的生产经营数据,使税收管理从传统的查账管理向估算企业生产能力转变,进一步核实了税基,提高了税务部门对现有税源和潜在税源的掌控能力,使纳税评估更加科学、严密、准确。
(二)通过行业纳税评估模型的建立和应用,能充分展现行业经营特点,暴露出行业税收违法的共性问题,便于各级税源管理部门及时发现和找出各行业税收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剖析问题,及时整改,堵塞行业税收漏洞,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增强税务管理的效能。
1620卷烟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1711纺织业——棉纺织业纳税评估模型案例2
1712棉、化纤印染精加工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1722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行业(尾毛加工)2
1741缫丝行业纳税评估模型案例2
1751家纺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1810纺织服装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1910皮革鞣制加工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一、纳税评估模型的概念
所谓模型是指对于现实世界的事物、现象、过程或系统的简化描述,或其部分属性的模仿,并通过类比、抽象等手段定量地或定性地描述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或因果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模型研究将对象看成是一个系统,从整体的行为上对它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不在于列举系统所有的事实和细节,而在于识别出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和相互关系,以便掌握本质的规律,推动系统良性发展。
2611碳酸钙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2612纯碱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2612氯碱生产行业2
2613碳酸钙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2653缝纫机生产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2660电石生产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2662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专项化学用品制造业2
2710化学药品原药制造纳税评估模型2
2740中成药制造纳税评估模型2
一般情况下,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分析,通过行业典型调查,掌握行业生产经营规律,测算出各类指标的相关性,以实物流为主线,利用数学模型技术模拟企业生产运行实际情况,估算企业税基,根据估算税额和企业实际申报缴纳税额的差值及差异率来筛选疑点对象。
二、建立行业纳税评估模型的意义
正在建立的以税源管理为核心、以信息管税为依托的管理模式,其实现的主要技术基础就是纳税评估模型,建立科学完整的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对强化税源管理有着深刻的意义。
(三)通过行业纳税评估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揭露了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主要数据指标的配比关系,使基层税收管理员可以简单便捷地以此作为丈量尺,推算出企业的收入、成本和费用,迅速查找申报不足的管理对象,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加强了纳税评估选案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