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行业纳税评估模型
水泥行业税收优惠政策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修订后的《资源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63号根据已经修订的资源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现将修订后的《资源税若干问题的规定》予以发布,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资源税若干问题的规定一、一些特殊情况销售额的确定纳税人开采应税产品由其关联单位对外销售的,按其关联单位的销售额征收资源税。
纳税人既有对外销售应税产品,又有将应税产品自用于除连续生产应税产品以外的其他方面的,则自用的这部分应税产品,按纳税人对外销售应税产品的平均价格计算销售额征收资源税。
纳税人将其开采的应税产品直接出口的,按其离岸价格(不含增值税)计算销售额征收资源税。
二、自产自用产品的课税数量资源税纳税人自产自用应税产品,因无法准确提供移送使用量而采取折算比换算课税数量办法的,具体规定如下:煤炭,对于连续加工前无法正确计算原煤移送使用量的,可按加工产品的综合回收率,将加工产品实际销量和自用量折算成的原煤数量作为课税数量。
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品原矿,因无法准确掌握纳税人移送使用原矿数量的,可将其精矿按选矿比折算成的原矿数量作为课税数量。
三、自产自用产品的征税范围资源税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所说的应当征收资源税的视同销售的自产自用产品,包括用于非生产项目和生产非应税产品两部分。
四、资源税扣缴义务人适用的税额(率)标准规定如下:(一)独立矿山、联合企业收购未税资源税应税产品的单位,按照本单位应税产品税额(率)标准,依据收购的数量(金额)代扣代缴资源税。
(二)其他收购单位收购的未税资源税应税产品,按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产品税额(率)标准,依据收购的数量(金额)代扣代缴资源税。
收购数量(金额)的确定比照课税数量(销售额)的规定执行。
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资源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支付首笔货款或首次开具支付货款凭据的当天。
除以上修改外,资源税的代扣代缴仍按总局1998年下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代扣代缴管理办法》执行。
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及案例汇编精选

3311粗铜冶炼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3316有色金属压延加工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3411金属结构制造业纳税评估模型2
3500通用设备制造业纳税评估模型2
3541泵加工纳税评估模型2
3544摩托车缸体铸造业纳税评估模型2
3551轴承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模型案例2
3576包装机械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1、美国的纳税评估判别系统
美国国内收入局(IRS)下属各级检查部负责纳税申报资料准确性、真实性的评判工作,首先由西弗吉尼亚州的计算中心自动对申报资料分类,然后通过筛选过程(Tax Return Selection Processes)去核实纳税人是否正确,并以此估算其税款。具体由5种常用方法:
(1)判别函数系统(Discriminant Function System,DIF):此为计算机实现的模型系统,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选出最可能有不遵从行为的纳税人。
0810铁矿采选业纳税评估模型2
0810氧化球团冶炼行业评估模型2
0910常用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纳税评估模型2
1010土砂石开采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1310谷物磨制行业纳税评估指导手册2
1331食用植物油加工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1370脱水蔬菜加工业纳税评估模型2
1391淀粉及淀粉制品制造业纳纳税评估模型2
1410焙烤食品制造业评估模型2
1440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业评估模型2
1450罐头制造业纳税评估模型2
1521白酒制造业纳税评估模型2
1522啤酒制造业纳税评估模型2
1524葡萄酒制造业纳税评估模型2
1530软饮料制造业纳税评估模型2
1532罐装饮用水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模型2
建筑业评估模型及相关行业案例分析

附录一:建筑业评估模型建筑业纳税评估模型(只适用于楼房建设)1.1行业概况1.2行业特点1.3基建项目基本建设程序1.4建筑施工程序1.5建筑业经营方式1.6建筑业涉及的中介机构1.7行业涉税疑点第二篇建筑业纳税评估模型的建立与应用2.1纳税评估模型简介2.1.1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内容2.1.2应用流程2.2根据评估重点,合理选用指标2.3围绕选用指标,全面采集信息2.3.1内部信息采集2.3.2外部信息采集2.4统筹思考分类疑点,对企业纳税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定论2.4.1收入分析类2.4.2成本费用分析2.4.3代扣代征税款分析2.5建筑业纳税评估模型的应用实例1.1行业概况建筑安装,是指使用建筑材料建造建筑物、构筑物并对其进行修缮、装饰以及安装各种设备的劳务活动。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物质生产部门,担负着投资建设的重要任务,它是实现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的支柱行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也是地方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
目前,建筑业税目的征收范围包括:建筑、安装、修缮、装饰、其他工程作业。
1.2行业特点一是建筑项目生产周期长。
每一单件产品需要较长的时间。
二是施工生产流动性大。
承建的工程固定不动,需要按照指定的位置组织施工,组织流动施工特征鲜明,给组织、管理和施工带来了许多特殊困难。
三是产品生产的品种复杂。
建筑企业生产的最终产品其类型、规模、结构、型号、规格等极不相同,要求对不同用途和不同标准的产品单独设计、单独施工、单独定价。
建筑企业必须根据这一特点,编制施工图和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材料供应计划、劳动力使用计划、施工机械配量计划和资金筹措及使用计划等,周密策划建设产品生产的人、财、物需要量,并按计划、预算、定额、程序对整个施工过程实行监督与控制。
四是建筑施工企业多而杂。
目前在建筑安装市场,建筑企业分为全民所有制、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农村建筑队三种,建筑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
水泥行业绩效考核方案

水泥行业绩效考核方案为了全面评估水泥行业的绩效表现,提高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个适用于水泥行业的绩效考核方案,旨在帮助企业实现业绩目标、提高效率和质量,并激励员工积极努力工作。
一、考核指标及权重分配1. 生产效率指标(权重30%):包括产能利用率、生产时间、产量和质量等因素。
2. 成本控制指标(权重25%):包括原材料成本、能源消耗、运输费用等。
3. 质量管理指标(权重20%):包括产品质量、质量控制和客户满意度等。
4. 市场份额指标(权重15%):包括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和客户增长率等。
5. 环境保护指标(权重10%):包括废气、废水排放等环保指标。
二、绩效考核方法1. 指标设定:根据企业具体需求和行业特点,设置符合目标的具体指标,并确定其权重和达成目标的标准。
2. 数据收集与分析:定期收集和记录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绩效评估:根据设定的指标和标准,对数据进行评估和计算,得出每个指标的得分,并综合考虑权重得出绩效总分。
4. 绩效反馈与激励措施: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及时给予员工反馈,并针对优秀表现员工提供奖励和激励措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考核周期与评估频率1. 考核周期:建议采用年度考核周期,以确保足够的数据和绩效展现。
2. 评估频率:建议每季度对绩效进行评估和反馈,以确保及时调整和改进。
四、改进与调整1. 定期评估与调整: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定期评估绩效考核指标和权重,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2. 经验分享与学习:水泥行业绩效考核方案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成功实践,通过经验分享和学习,不断提高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五、总结水泥行业绩效考核方案是评估企业绩效、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
通过明确的指标和权重分配,合理的考核方法,以及及时的反馈和激励措施,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推动企业实现卓越的绩效表现。
水泥行业评估办法及有关数据

一、水泥的生产特点及基本工艺流程水泥是由水泥熟料添加适量的石膏和混合材,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
目前,水泥的品种很多,我省水泥企业主要生产的品种包括:砌筑水泥(M)、矿渣水泥(P·S)、粉煤灰水泥(P·F)、火山灰水泥(P·P)、普通水泥(P·O)、复合水泥(P·C)、硅酸盐水泥(P·Ⅰ、P·Ⅱ)等品种;生产的强度等级包括:12.5、22.5、32.5、42.5、52.5等。
其生产工艺简单称为:两磨一烧。
原材料投入后,经生料磨进行混合粉碎,入窑烧制形成水泥熟料,再添加石膏、矿渣、沸石等混合材,入水泥磨粉磨后,形成水泥。
水泥=熟料+混合材+石膏具体如下:1、生料粉磨阶段,在该阶段原材料配比情况如下:石灰石70%-90%;粘土(炉渣可作为替代材料)10%左右;铁粉(或铜渣)3%左右。
生产工艺:石灰石等原料→烘干→原料罐→微机配料→生料磨→生料罐2、熟料生产阶段,在该阶段生料和一定比例的无烟煤(大约占15%左右)(旋窑采取烟煤粉碎成煤粉直接喷入窑内燃烧煅烧生料形成熟料的方式)混合煅烧形成熟料。
生料、熟料配比系数为:(含物料烘干损耗)1.35-1.75,一般每1.45-1.65吨生料可生产出1吨熟料。
生产工艺:水泥窑锻烧→熟料→熟料罐3、水泥制成阶段,形成熟料后,一定比例的熟料(因生产水泥品种不同比例也不同,具体见不同水泥的生产规范)与矿渣、石膏及其它混合材粉磨形成水泥。
生产工艺:熟料+混合材料+石膏→水泥磨→水泥→水泥罐→包装→成品入库→检测→水泥出厂二、评估数据采集水泥生产企业纳税评估的数据来源包括:(一)“一户式”存储的纳税人各类纳税信息资料,主要包括:纳税人税务登记的基本情况,各项核定、认定、减免、缓、抵、退税审批事项的结果,纳税人申报纳税资料,财务会计报表、增值税交叉稽核、“四小票”等系统各类票证比对结果,发票的领购数量及号码、税款的入库金额、各项待批文书的审批记录等,以及税务机关要求纳税人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对一起水泥行业评估案例分析

对一起水泥行业评估案例分析2009-4-20 10:13:06周黎明××水泥有限公司为私营企业,注册资金120万元;主要生产硅酸盐水泥,窑型主要有立窑和新型干法旋窑两个窑型。
2000年4月起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的税收优惠政策。
水泥的生产工艺为:熟料+混合材+石膏-水泥磨-水泥-水泥罐-包装-成品入库-检测-水泥出厂。
案头分析首先,对企业的掺废比例依照国家税务总局水泥行业掺废比例(30%以上)进行了比对;其次,进行能耗和投入产出分析;三是通过测算企业的税负率,与同行业的平均税负相比较分析;四是从成本方面分析,对该企业2007年度的经营纳税情况全面进行纳税评估。
(一)掺废比例计算企业2007年1至12月生产水泥掺废比例:依照公式,水泥行业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废渣掺入比=〔(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在水泥制成阶段废渣掺入量+熟料阶段废渣掺入量)÷(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在水泥制成阶段原材料量+熟料阶段原材料量)〕×100%。
1月掺废比例=2027/8272×100%=%,2月为%,3月为%,4月为%,5月为%,6月为%,7月为%,8月为33%,9月为34%,10月为%,11月为%,12月为25%。
从3月开始一直到9月,企业生产成品掺废比例都在30%以上。
(二)能耗分析及投入产出分析1.能耗分析法(1)电耗分析法测算水泥单位平均电耗=评估期生产用电量÷评估期水泥产量国家能耗等级:机械化立窑115千瓦时/吨(及格)从电耗分析中发现企业耗电略高于国家耗能标准,说明企业有隐瞒产量的可能。
(2)煤耗分析法根据化验室提供的数据,计算出2007年煤消耗量和热均值。
旋窑:评估期测算的熟料单位煤耗(kg/t)=评估期标煤耗量(kg)÷评估期熟料产量(t)=141786=180kg/t。
国家耗能等级为250kg/t,由此,可看出企业煤耗值明显偏低,推测企业可能存在外购熟料的问题;立窑:评估期测算的熟料单位煤耗(kg/t)=评估期标煤耗量(kg)÷评估期熟料产量(t)=50616=t/1000=153t。
纳税评估分析方法

设备生产能力法应用案例 【企业概况】
某淀粉生产企业2012年4月开业,内资生产企业,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所得税查账征收,主营淀粉 制品生产销售,产品单一,主要生产设备:搅拌机3台, 每天开机二台,一台备用,每台机三人,采用二班制。 淀粉制造业单台搅拌机每天可生产淀粉3.5吨(二班 制)。该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33%。
纳税评估分析方法
(1)若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低于期间费用变动率,则 可能不计、少计收入。
评估期不计、少计产品产量=当期投入原材料(辅助 材料、包装物)数量÷投入产出比(定额)-当期产品产 量
不计、少计收入问题值=评估期不计、少计产品产量 ×评估期产品销售单价
应交增值税问题值=不计、少计收入问题值×适用税 率(征收率)
应交企业所得税问题值=(应纳税所得额+不计、少 计收入问题值)×适用税率(征收率)-已交企业所得税 税额
纳税评估分析方法
(2)若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期间费用变动 率基本同步而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低于主营业务 成本变动率,则可能多转材料成本。
评估期多转材料数量=当期投入原材料(辅 助材料、包装物)数量-当期产品产量×投入产出 比(定额)
纳税评估分析方法
(二)能耗测算法
纳税评估分析方法
能耗测算法定义
能耗测算法主要是根据纳税人评估期内水、电、 煤、气、油等能源、动力的生产耗用情况,利用单位 产品能耗定额测算纳税人实际生产、销售数量,并与 纳税人申报信息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其中耗电、 耗水等数据可从电力部门、自来水公司等第三方取得 核实,相对较为客观。
纳税评估分析方法
(三)设备生产能力法
纳税评估分析方法
设备生产能力法定义
指按照纳税人投入生产的单位设备生产能力,测 算、分析纳税人的实际生产量,进而核实应税销售收入, 并与纳税人申报信息对比、分析是否存在涉税问题的方 法。
云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规范水泥产品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优惠政策管理的通知-云南省国家税务局公告第1号

云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规范水泥产品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优惠政策管理的通知正文:---------------------------------------------------------------------------------------------------------------------------------------------------- 云南省国家税务局公告(第1号)《云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规范水泥产品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优惠政策管理的通知》已于2010年2月3日经云南省国家税务局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2月3日起施行。
云南省国家税务局二0一0年三月五日云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规范水泥产品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优惠政策管理的通知(云国税发〔2010〕30号)各州、市国家税务局:为鼓励水泥产品(含水泥熟料,下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节能降耗、循环利用,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56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补充通知》(财税[2009]163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即征即退实施先评估后退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432号)及近年来各地管理的实际情况,省局对水泥产品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优惠政策管理措施重新进行了梳理,现将有关问题进一步明确如下,请各地结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一并遵照执行。
一、水泥产品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优惠政策范围(一)水泥产品:以旋窑法生产熟料且经过水泥磨制阶段,两阶段掺兑废渣比例在30%以上的水泥产品。
或者外购熟料直接磨制水泥且掺兑废渣比例在30%以上的水泥产品。
(二)水泥熟料:以旋窑法生产且掺兑废渣比例在30%以上的水泥熟料。
二、水泥产品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优惠政策办理程序(一)纳税人在申请享受水泥产品税收优惠政策前必须取得由云南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委员会颁发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项目)认定证书》(以下简称《认定证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行业纳税评估模型一、行业概述水泥行业的主要设备是窑,由生料烧成熟料的整个过程都在窑内完成。
窑主要分为立窑和旋窑,我市29家水泥一般纳税人企业中,绝大多数都是立窑水泥厂,目前,只有4家大型水泥厂拥有7条旋窑生产线,立窑水泥厂因能耗高,污染大,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将逐步被淘汰,但是被淘汰的立窑生产线还有一些粉磨设备可以利用,可作为水泥粉磨站加工旋窑生产的熟料。
据了解,我市立窑水泥企业最晚到2009年10月底全部停产。
(一)行业特点水泥加工行业原材料购进量大,主要有石灰石、煤、石膏、其他混合料等。
除在熟料生产过程中有部分烧失量外,生产过程中不产生废料,同时其生产过程中熟料也可以作为产品进行销售,最终产品以普通硅酸盐PO42.5水泥和复合硅酸盐PS32.5水泥为主;水泥企业生产设备耗电量大,烧制熟料过程煤耗量大。
(二)生产流程水泥的生产流程简单讲便是两磨一烧。
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材料是石灰石、粘土、另外加入其他混合材料,经合理的配比进行粉磨(称为水泥生料)。
再加入适量的煤,进行高温煅烧(煅烧后的产物称之为熟料),煅烧的质量直接影响熟料的好坏。
熟料加入适量的石膏和适量的混合材料(根据生产水泥的强度等级合理配比)进行粉磨便成为水泥。
生产流程图如下:(三)涉税风险1、发票难以取得和不需要开具、无票收入多。
水泥企业的购进原料大多数是初级矿产品,销售对象多为建筑业和民用。
购进矿石难以取得发票,销售水泥无票收入多。
企业瞒报产量、少申报收入的现象比较普遍。
2、不少水泥企业属于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2008年7月1日起,立窑生产的水泥停止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如何确定水泥产品中的废渣掺入量达到规定的30%,继而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对不少税务人员来说,也是一个管理难点。
二、评估方法、指标及运用对水泥行业的纳税评估主要采取能耗法(电耗、煤耗)和投入产出法。
评估指标包括生产经营类和税收预警类。
生产经营类指标有4项:分别是电耗定额指标、煤耗定额指标、投入产出指标、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废渣掺入量指标;税收预警类指标有2项:分别是税收负担率和期间费用收入比比值。
其中主控指标是电耗定额指标、煤耗定额指标、投入产出指标,其他属于辅助指标。
(一)能耗法(综合电耗分析)1、设计思路水泥产品的单位电耗相对稳定,该方法的设计思路是以电耗定产、以产定销。
综合电耗分析法针对既生产熟料又生产水泥企业。
2、公式(1)测算当期生产水泥量=评估期电耗总额÷水泥综合电耗定额(2)测算应税销售收入=∑(期初各规格水泥库存数量+评估期各规格水泥产量-期末各规格水泥库存数量)×评估期各规格水泥销售单价(3)问题值=(测算的应税销售收入-企业实际申报应税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征收率)3、指标表1:水泥综合电耗指标单位:度/吨4、分析运用评估期电耗总额可从当地供电部门开具给水泥生产企业的购电发票取得。
测算的水泥单位平均电耗与上表对比分析,如测算的平均电耗高于上限,企业可能存在隐瞒销售问题。
(二)能耗法(熟料电耗分析)1、设计思路熟料产品的单位电耗相对稳定,该方法的设计思路是以电耗定产、以产定销。
此阶段电耗主要包括从原料破碎、生料磨碎到窑烧成熟料阶段的电耗。
(针对只生产销售熟料的企业)2、公式(1)测算的熟料产量=当期耗用电量总额÷熟料电耗定额(2)测算应税销售收入=∑(期初各规格熟料库存数量+评估期各规格熟料产量-期末各规格熟料库存数量)×评估期各规格熟料销售单价税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征收率)3、指标表2 熟料电耗分类定额单位:度/吨4、分析运用评估期电耗总额可从当地供电部门开具给水泥生产企业的购电发票取得。
测算的熟料单位平均电耗与上表对比分析,如测算的平均电耗高于上限,企业可能存在隐瞒销售问题。
(三)能耗法(外购熟料加工水泥电耗分析)1、设计思路:水泥磨阶段的单位电耗相对稳定,该方法的设计思路是以电耗定产、以产定销。
此方法针对外购熟料加工水泥的企业。
2、公式(1)测算生产水泥量=测算期电耗总额÷加工水泥电耗定额(2)测算应税销售收入=∑(期初各规格水泥库存数量+评估期各规格水泥产量-期末各规格水泥库存数量)×评估期各规格水泥销售单价税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征收率)3、指标表3 外购熟料加工水泥电耗定额单位:度/吨(3)分析运用:评估期生产用电量可从当地供电部门开具给水泥生产企业的购电发票取得。
测算的水泥单位平均电耗与上表对比分析,如测算的平均电耗高于上限,企业可能存在隐瞒销售问题。
(四)能耗法(煤耗)1、设计思路煤的消耗主要在熟料烧制阶段,且煤耗标准比较稳定。
本方法利用企业煤耗推算企业熟料产量,与企业实际熟料进行对比,判断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熟料不入账或外购熟料的情况。
2、公式(1)评估期测算的熟料产量(T)=评估期投入总煤耗量÷熟料烧成煤耗定额标准。
(2)问题值=测算的熟料产量-企业实际申报的熟料产量3、指标表4 熟料烧成耗煤定额标准单位:千克/吨4、分析运用:测算的熟料产量与企业账目上记载的熟料产量进行对比,如测算的熟料产量高于企业账目记载熟料产量,企业可能存在生产熟料不入账现象,如测算的熟料产量低于企业账目记载熟料产量,则可能存在外购熟料不入账情况。
(五)投入产出法1、设计思路在由生料烧制成熟料的过程中,组成生料的各原材料间配比基本稳定,熟料对生料的生成比也是一个相对不变的指标。
同时在熟料磨制水泥过程中,主要型号PO42.5和PS32.5水泥的熟料平均配比比率上下浮动也不大。
因此,根据原材料的投入量采用本法测算产量。
2、公式(1)生料干基量=生料原材料-生料原材料×含水率(2)立窑熟料生产量=干基原材料量×(1-生料烧失量)(3)旋窑熟料生产量=干基原材料量×(1-生料烧失量)+耗煤干基量×煤灰分率(4)测算的评估期各规格水泥产量=熟料投入量+其他混合材料(5)测算应税销售收入=∑(期初各规格水泥库存数量+测算的评估期各规格水泥产量-期末各规格水泥库存数量)×评估期各规格水泥销售单价(6)问题值=(测算的应税销售收入-企业实际申报应税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征收率)(说明:生料干基量:是指经过烘干、粉碎后生产形成的各种生料原料重量)3、指标表5 含水率标准单位(%)(说明:含水率是指生料原材料的综合含水率)表6 煤灰分率标准单位(%)(说明:煤灰分率:是指煤灰产率)表7 生料烧失量标准单位(%)(说明:生料烧失量:是指生料在烧制过程中失去的重量百分比)表8 水泥熟料平均配比比率标准单位(%)4、分析运用(1)企业财务原材料账购入各种生料原材料重量与企业原材料入场台账及入场汽车衡、地上衡及其他计量器具电子数据报表进行比对,如财务数据小于上述两项数据,企业存在购入原材料不入账问题。
(2)查询企业进场原材料化学分析台账,取得各批次进场原材料的含水率,计算企业在评估期生产中投入的生料干基量。
(3)查询企业生料配比台账,取得生料干基原材料的配比平均比例。
计算各生料干基原材料进场质量比例,察看是否与生料配比通知单平均比例相符,分析与财务数据是否相一致,如不一致,可能隐瞒进场原材料量,隐瞒销售收入的问题。
(4)查询企业生料配比台账或其他企业化验室数据,取得生料干基原材料的烧失量,直接计算熟料量。
(5)查询水泥配比通知单,取得不同品种水泥制成阶段各原材料的平均配比比率。
原料领用量、水泥产量可从企业财务部门获得,经测算后的配比比率若大于从化验室取得的水泥配比通知单,则可能存在多列成本或少列收入的情况。
(6)查询企业财务销售账各品种数量,与出厂水泥台账及出厂通知单进行比对,如不符,则存在隐瞒销售收入或虚开发票的可能。
(六)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废渣掺入量指标1、设计思路通过计算加工水泥各阶段添加废渣的重量和比例,判断企业是否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
2、公式(1)对经生料烧制和熟料研磨工艺生产水泥产品的企业,掺兑废渣比例计算公式为:掺兑废渣比例=(生料烧制阶段掺兑废渣数量+熟料研磨阶段掺兑废渣数量)÷(生料数量+生料烧制和熟料研磨阶段掺兑废渣数量+其他材料数量)×100%(2)对外购熟料经研磨工艺生产水泥产品的企业,掺兑废渣比例计算公式为:掺兑废渣比例=熟料研磨过程中掺兑废渣数量÷(熟料数量+熟料研磨过程中掺兑废渣数量+其他材料数量)×100%3、指标表9 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废渣掺入比标准单位(%)4、分析运用资源利用企业比例小于30%,则存在纳税人骗取税收优惠的行为。
(七)增值税税收负担率1、设计思路税收负担率作为纳税评估通用指标,在纳税评估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同行业评估中,更能从纵向全面反映企业的税收状况2、公式增值税税收负担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应税主营业务收入)×100%3、指标表10 增值税税负率单位(%)4、分析运用测算税负率如果大于实际税负率,可能存在隐瞒、少计销售收入、多抵进项税的问题;测算税负如果小于实际税负率,企业有可能存在少抵进项税的嫌疑,一般较易发生在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的企业。
税负出现异常,原因较多,需结合其他相关信息,如存货变化,原材料购进比例变化、以及其它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八)期间费用收入比比值1、设计思路该指标采用对一个企业通过纵向比较进行分析的方法,达到对企业期间费用支出变化预警监控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某一企业单位销售收入和期间费用的耗用是有内在联系的,在一定范围内应随着销售收入的增大期间费用比率逐渐降低。
2、公式期间费用收入比比值=(评估期期间费用收入比率/基期期间费用收入比率)×100%评估期期间费用收入比率=(评估期期间费用/评估期销售收入)×100%基期期间费用收入比率=(基期期间费用/基期销售收入)×100%3、指标表11 期间费用收入比比值范围单位:4、分析运用评估期与基期期间费用收入比比率应基本持平,如该指标小于平均值,暂视为正常,如大于平均值上限,则可能存在多列支费用或少计销售收入情况。
三、数据来源纳税评估所需数据主要来源于CTAIS、企业补充申报和第三方信息,具体见下表:表12 纳税评估数据采集表表13四、指标分值权重设置。